“智慧城市”相关内容解读

相关内容

解读

2012-3-26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中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每年有1500万人口进入城市。到20xx年,中国将会有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城市社会。《金融时报》20xx年9月21日报道:19xx年中国城市人口比例仅20%,而到20xx年这一比例达到45%,是世界上城市人口最多的国家。城市化虽然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城市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却越来越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需要转方式、调结构、改变生活方式、不断解决突发性事件等问题。

这些问题使用传统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已经难以有效解决,而目前发达国家正在研究如何创新性地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智能技术手段来重新审视城市的本质、城市发展目标的定位、城市功能的培育、城市结构的调整、城市形象与特色等一系列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特别是通过智慧传感和城市智能决策平台解决节能、环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智慧城市”正是基于这个背景提出,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十分明显。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是解决城市问题的一条可行道路,智慧城市也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20xx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落实到实际的具体区域做法。然而IBM提出的智慧城市主要基于其本身作为国际商用机器的IT信息行业的生存发展出发点提出的,按照IBM的说法,智慧城市主要是通过对城市社会系统如公共服务、能源、电力、交通等进行智能化改造,能够有效减轻城市压力。因此不能全部代表智慧城市应有的含义,智能化只是智慧城市的一个方面或手段。

二、智慧城市的特征

智慧城市是人的智慧与信息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是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因此,它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智慧城市具有更强的集中智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智慧城市有如下几个特征:

1.更深入的智慧化

城市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通过分布在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城市公共环境中部署的传感系统、自动监测、监控设施的联网,以及分布在城市中各个角落的个人、组织、政府信息系统,实现城市海量信息与数据的实时收集与存储。构建如个人信息、法人信息、地理信息、统计信息四大城市基础数据库,以及如城市重大基础设施智慧监测信息、治安与道路实时监测信息等城市应用数据库。这些数据库构成了现代城市精细化管理运营不可或缺的信息基础。

2.更全面的互联互通

通过城市高带宽的固定网络、无线网络、移动通信网络,以及得以实时在线地连接起来,从而可以帮助用户从全局的角度分析并实时解决问题,使得工作、任务通过多方协作远程操作成为可能。从而彻底改变城市管理与运作的方式。

3.更有效的交换共享

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障,构建身份认证、目录交换、结算清分、信用评估等技术平台的体系性建设,确立信息系统之间的层次性。从而促进分布在城市不同角落海量数据的流转、交换、共享、比对,为应用提供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通过数据的交换共享将极大推动城市治理运营的良性循环:主动发现问题—功能自协调—及时处理问题。

4.更协作的关联应用

在互联互通网络,数据交换与共享基础上,以政府、城乡居民、企业的互动为核心构建公共管理与服务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整合式的协同服务——政府协同办公、城市协同治理、面向城乡居民的协同式服务、面向企业的协同式管理等,从而为城市管理与运营提供更智能、高效,响应更灵活、及时的决策支持系统、管理服务手段、创新应用模式。

三、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

1.物联网,即物物相联的互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

3.增强现实,也称为混合现实,它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

4.空间信息网格,是一种汇集和共享地理上分布的海量空间信息资源,对其进行一体化组织与处理,从而具有按需服务的、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5.数据融合,指利用计算机对按时序获得的若干观测信息,在一定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综合,以完成所需的决策和评估任务而进行的信息处理技术。

四、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

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

1.横向维度的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包括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和应用层四个层面:

? 感知层:具有超强的环境感知能力和智能性,通过条码、RFID、智能终

端、传感器等泛在网技术实现对城市范围内基础设施、环境、建筑、安全等各方面元素进行识别、信息采集、监测和控制。

? 网络层:智慧城市的通信网络,包括大容量、高带宽、高可靠的光网络,

全城覆盖的无线宽带网络,以及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的网络。

? 数据层:实现数据资源融合的层面,按照智慧性、广域性进行加工和关

联。数据资源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数据资源的充分整合、开放、共享、融合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

? 应用层:在感知提取层、通信互联层、数据资源层基础上建立的各种智

慧应用和应用整合。服务应用层的建设可以促进各行业的信息化和智慧化的发展,比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同时可以带动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等许多行业。

2.纵向维度的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包括智慧产业体系、核心技术体系、应用服务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营管理体系等。

? 智慧产业体系:物联网产业、云计算产业以及与两者紧密联系的软件产

业、集成电路产业、电信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信息系统安全产品制造业、应用电子产业等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物质技术保障的信息技术产业均属于智慧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包含那些被信息技术改造以更好实现智慧城市目标的传统产业。 ? 核心技术体系:包括上下文感知、增强现实等情景计算技术;仿真中间

件、远程信息服务、GIS、云计算等应用服务技术;宽带聚合网、光纤到户、HSDPA与无线宽带网、IPv6等通信技术;泛在传感器网络、RFID、片上系统SoC、GPS等设备与器件技术。

? 应用服务体系: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市政管理、智慧节能等市政设施类

应用;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类应用;智慧社区、智慧公共安全、智慧环保、智慧食品药品安全等社会管理类应用;智慧制造、智慧电力、智慧旅游、智慧物流等产业经济类应用。

? 标准规范体系:主要由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信息资源标准体系、网

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应用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等部分组成。

? 安全保障体系:包括网络安全、服务器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

全以及应用系统安全等;依赖的安全技术包括密码技术、身份认证、访问控制、虚拟专用网和公共密钥基础设施等。

? 运营管理体系:主要从组织机构保障、运行管理机制两方面出发,对智

慧城市的组织机构、人才队伍、项目管理、数据维护、绩效考评等方面建立标准规范,确保智慧城市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

五、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做法

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所需要时间对有的城市来说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的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建设智慧城市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统一。

1.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如深圳将建设“智慧深圳”作为推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突破口,以建设智慧城市为契机,着力完善智慧基础设施、发展电子商务支撑体系、推进智能交通、培育智慧产业基地,已被有关部委批准为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并提出20xx年实现宽带无线网覆盖率达到100%,组建华南地区的物联网感知认证中心等。南京提出,要以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产业建设、智慧政府建设、智慧人文建设为突破口建设“智慧南京”。将“智慧南京”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载体、创新发展的支柱、跨越发展的动力,以智慧城市建设驱动南京的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从根本上提高南京整体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沈阳是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近年来致力于从老工业城市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转型。为此,沈阳市政府与IBM合作,借助“智慧城市”建设,创新运用绿色科技和智慧技术,以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为基础,为沈阳市生态化建设提供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努力实现打造“生态沈阳”的战略目标。

2.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

武汉城市圈与IBM合作的重点是,利用IBM全球领先的软件工程技术、平台、管理经验等,完善软件与信息服务发展环境,加快信息服务业、服务外包、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产业的发展,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城市圈的综合协调和一体化建设,从而实现加快构建武汉两型社会的战略目标。

宁波以建设6大智慧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发展。6大基地分别为:网络数据基地、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企业总部基地等。

3.以发展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为重点

昆明与IBM公司的合作重点包括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服务型电子政务等方面,从而为城市运营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指导能力和管控能力。

昆山作为全国百强县之首,经济发达,但是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因此昆山与IBM公司合作,通过实施“城市控管指挥中心”、“政府并联审批”、“城市节能减碳”等三大“智慧城市”软件解决方案,解决城市管理的现实问题。佛山市为了打造“智慧佛山”,提出了建设智慧服务基础设施十大重点工程: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程、农村信息化工程、U-佛山建设工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信息化便民工程、城市数字管理工程、数字文化产业工程、电子商务工程、国际合作拓展工程。

4.以发展智慧技术和智慧基础设施为路径

新推出的《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即“云海计划”,将为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所需要的云计算提供非常优秀的基础条件,推出更多适合本土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在智慧技术基础上充分支持上海“智慧城市”建设。

杭州因地制宜提出了建设“绿色智慧城市”,把“绿色”和“智慧”作为城市发展的突破路径,着力发展信息、环保和新材料等为主导的智慧产业,加强城市环境保护,从而实现建设“天堂硅谷”和“生活品质之城”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南昌提出把打造“数字南昌”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突破重点,通过实施数字南昌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智能交通系统、市政府应急系统、“数字城运”、“数字城管”等重大工程,提升城市运行监测和城市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从而率先在中部地区建成具有区域竞争力“数字城市”的战略目标。

5.以发展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为目标

成都提出要提高城市居民素质,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以智慧的人文为构建智慧城市提供坚实的智慧源泉。重庆提出要以生态环境、卫生服务、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为重点建设智慧城市,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打造“健康重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借助现代信息通讯技术(ICT),打造出智慧城市的新样板,向全球展示了未来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的新方向。

六、智慧城市的推进模式

从政府与市场的不同组合上看,“智慧城市”建设可分为三种模式: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市场主导型发展模式和混合型发展模式。

在政府主导型模式中,城市政府制定明确的“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制定和颁布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国际、国内的相关资源要素向城市集中,支持和鼓励政府、企业、市民等主体之间形成互动和网络关系,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引导全社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力量,金融业不发达、风险投资不足的城市可以采用此模式。

市场导向型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前提下,通过营造城市发展的环境来间接引导“智慧人文”要素和“智慧产业”要素向城市集中,建设主体在各自的利益需求和市场竞争压力下,不断寻求技术上的突破和科技创新,自发地在城市地区形成“智慧产业”集群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这种市场导向型发展模式主要来自自下而上的力量,发达工业化国家一般采用此模式。

混合型发展模式就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同时吸收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目前,我国正处于“智慧城市”建设的起步阶段,实践中应综合两种模式的长处。在政府主导促进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的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尚需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建设要素向城市集聚与流动,特别是增大私人资本对城市ICT基础设施和科技、知识竞争力的基础投入。城市作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统一体,城市的智慧发展需要市场与政府、自发性与目标性等综合力量的推进。

长远意义的“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将逐渐趋向混合型发展模式,实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

七、智慧城市建设把握要点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要确立更加开放,更加高远的指导思想,应始终坚持体现城市特色的创新发展思路,注重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加强组织保障,提高认同度,扎实有序推进。重点应把握以下几点:

1.智慧城市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相关重大战略和政策。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信息化持续发展的过程,必须遵循国家信息化整体发展战略,保持与国家相关宏观政策相一致。尤其要注重与国家“两化融合”发展战略相结合,与“三网融合”、物联网、3G通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与发展低碳经济相结合。从而,从全局上把握好智慧城市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2.智慧城市建设应注重体现城市特色。智慧城市建设不可千篇一律,每一个智慧城市都应具有独特个性,能够支持该城市发展目标和更好发挥城市特色的承载体。要着力发展基于高新技术的战略型、先导型产业,产用互动,以用促产,以产推用,打造新一轮经济增长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智慧系统建设应优先实施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社会安保等重大民生项目,通过示范带动,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

3.智慧城市建设应建立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上升为城市党委和政府的意志,要融入城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认真研究,

抓住时机,用创新的理念,对原有管理体制进行功能再造,研究制订高起点的、具体的、实用的政策支持体系,切实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

4.智慧城市建设应建立强健的组织协调机制。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面广,并且受体制和机制方面问题的制约,推进难度大,因此,智慧城市建设更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主导部门和一系列支持系统。主导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导与协调作用,整合和集中智慧城市各参与主体的力量,同时还要推动智慧城市研究机构、专家咨询系统和知识支撑体系的建立,加强和深化智慧城市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与创新,充分挖掘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的集体智慧,努力形成“顶层管设计、中层管协调、底层管落实”的工作机制。

5.智慧城市建设应进行广泛深入的舆论宣传引导。智慧城市建设不但是政府和企业关注的事情,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应注重舆论宣传和引导,提高政府、企业、市民对智慧城市建设理念的认同度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协同度,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

八、智慧城市的运营策略

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智慧城市既是基于双边市场的运营,又是电信基因和互联网基因的重组。对于双边市场,关键是解决定价问题。

1.智慧城市的运营是双边市场的运营

根据国内外智慧城市的运营实践,智慧城市的运营可以划分为管理层、资源层和运营层三个层次,如下图智慧城市运营体系所示:

智慧城市相关内容解读

? 管理层包括了战略、组织流程、人力资源管理、跨部门协作等基础管理

工作。

? 资源层又细分为三个层面,网络层侧重于接入网和基础管理平台,能力

层主要指对外开放的存储、计费、收费、短彩信、位置信息等网络能力,应用层指业务门户和各类丰富的应用。

? 运营层主要指面向市场和客户的运营工作,包括产品管理、营销推广、

客户服务等。管理层、资源层、运营层这三个层面构成了智慧城市的运营主体工作,而运营主体工作的两边是智慧城市服务的两个市场:客户市场和提供商市场。

在这个双边市场上,运营商必须同时服务好两个市场。提供商市场的出现,意味着运营商不能仅仅把提供商看作是供应链的上游,而要像对待客户一样进行服务。对此,运营商需要实现几方面的转变:提供商进入方面由被动审批转向积极拓展,网络架构方面由封闭系统转向能力开放,运营商对提供商的态度方面由监控管理转向服务导向,管理方面由以自我为主转向因提供商而变。这样的转变,势必对运营商现有的运营体系产生不小的冲击。

2.智慧城市是电信基因与互联网基因的重组

冲击的背后是移动互联网带给运营商的转型压力,也造成智慧城市本身复杂的基因构成。智慧城市的基因组中包括了电信和互联网这两类基因。根据智慧城市运营体系,电信基因主要集中于管理层和资源层:管理层上,智慧城市的发展仍然具有典型的运营商特点,在人员管理、薪酬设计、职业晋升方面并没有特殊政策,在绩效考核上仍然遵循年度考核方式,重点考核投资效益、收入、利润等KPI指标;资源层上,仍然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规划、投资计划、设备集采、网络建设;互联网基因集中于运营层,在产品研发、产品引入、营销、客户服务等方面具有更多的移动互联网特点,比如,更灵活的资源配置,更精巧的病毒式营销等。

从中可以看出智慧城市运营中两类基因的冲突。由于互联网运营的需要,智慧城市的发展上应该采取鼓励创新的产品研发体系,灵活的网络投资建设,更有

激励性的薪酬体系和职业晋升政策,基于长远而非短期效益的考核方式等。但现在的管理层和资源层却由于体制惯性,无法满足运营需要。

这两种基因的冲突,本质也是运营商转型的冲突,只是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中更加明显罢了。如何更好的重组而不是混合两种基因,是影响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3.智慧城市运营要解决双边市场定价和集中化两个问题

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智慧城市既是基于双边市场的运营,又是电信基因和互联网基因的重组。对于双边市场,关键是解决定价问题。而对于基因重组,由于互联网基因具有集中运营的特性,所以首要解决是否集中化的问题。

问题1、在智慧城市运营中,向谁收钱?

这个问题又可以细分为两个问题,智慧城市中哪些环节应该收费?这些费用向谁收取?

智慧城市可以收费的主要包括流量、网络能力、应用和广告四个环节。从中国移动的无线城市运营实践来看,目前移动基本没有广告收入,流量收费较少,网络能力免费,应用有很小一部分的分成。所以中国移动在无线城市方面基本没有收入,尚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未来随着智慧城市的成熟,运营商至少能够保证流量收费和应用分成,广告和网络能力收费与否,取决于平台规模和服务能力。

在收费对象方面,网络能力和广告费用自然向提供商和广告商收取,应用费用向消费者收取。而流量费可以向消费者收取,也可以向提供商收取。目前有些互联网公司就采取了客户浏览流量免费,由公司向运营商进行流量批发的做法,这不失为一个可供参考的模式。

问题2、智慧城市运营环节中,哪些可以集中?

集中化目前是三大运营商都在开展的工作。由于智慧城市具有互联网的基因,而互联网公司本身具有集中化的特性,所以有必要分析智慧城市运营中哪些环节

可以集中化。是否集中化有三个原则,是否有利于双边市场的形成与扩大,是否有利于成本节约,是否有利于实现高效决策与操作灵活的统一?

具体到运营商,网络方面的投资建设、网络监控和后台支撑等工作可以集中,市场方面的品牌推广、资费设计、产品研发等工作可以集中。当然,这里谈到的集中并非绝对集中,在实际运营中,必须考虑基层的操作灵活性。例如,投资建设可以全省集中,但要给市公司留下灵活的投资额度。

与此同时,网络维护、产品促销、提供商拓展等工作不适合集中。这几个环节具有极强的本地化特点,需要非常了解本地的经济、社会、地理环境,熟悉本地的网络状况。

4.智慧城市的运营策略

? 智慧城市应该定位于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提

高市民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所以在考虑智慧城市运营时,必须充分考虑智慧城市的外部性和公益性。

? 由于智慧城市的运营与传统的电信运营有一定的冲突,因此应当采取独

立运营的方式。在激励机制、绩效考核、流程设计、员工管理等方面更多的借鉴互联网公司的做法。考虑到智慧城市的外部性和公益性,可以考虑政府参股、公众持股等方式。

? 网络建设仍然是智慧城市的基础。今后的智慧城市应该像交通物流业一

样,进入多式联运的时代。对此,运营商要构建包括有线、无线、物联网等在内的立体化的网络。同时,国家层面应该加强网络共建共享,防止过度的重复投资。

? 在智慧城市的运营中,需要发挥集群效应的优势,更多的采取互联网营

销手段。在内容建设上以集群建设为主。“想不穷,建集群”,针对集团客户,借助政府作用形成产业集群。针对普通市民,聚合当地优质商家资源,形成客户购物、娱乐的首选门户之一。在营销方式上摆脱以成本换客户和流量的老路,“要想快,爆点带”,采取移动互联网常用的“引爆点”等营销方式,更多的开展事件营销,热点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