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杭州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复杂变化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目标,实施“六大战略”,破解“七难”问题,推进“一化七经济”,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顺利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亿元,增长( ),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左右;财政总收入( )亿元,增长(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增长(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增长( );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分别增长( )和(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人口自然增长率( )左右。

(一)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6个。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12万亩,超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优势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69%。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二期和新农都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进展顺利。扎实推进新 1

农村建设,创建13个风情小镇。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全面实施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调整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和特色块状经济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137个,技改投入增长13%。新增273家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实施新能源产业和物联网发展规划,成立中科院杭州射频识别技术研发中心。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商贸、旅游业保持较快发展,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 )左右。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服务、中介服务和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加快发展。主城区税收超亿元楼宇33幢。房地产业平稳发展。中国美院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挂牌,白马湖生态创意城中国动漫广场竣工。新增6家市级文创园区,十大文创园区扩容提质,产业集聚效应凸显。成功举办第12届中国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第六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与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创产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发展加速,杭州动漫、影视、设计等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全力推进大江东与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建设。新增11个国家级基地和试点拓展区。临安青山湖科技城全面开工,余杭创新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编制实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规划。

(二)城市化加快推进

加快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重点建设项目投资 2

( )亿元。地铁1号线完成24个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和区间隧道58公里。沪杭高铁开通,杭甬、宁杭、杭长高铁和东站枢纽工程进展顺利,杭黄高铁项目获批,钱江铁路新桥主桥合龙。秋石快速路一期、留石快速路二期等快速路建成通车,半山隧道完成主体结构,九堡大桥成功合龙,庆春路过江隧道建成通车。闲林水库开工建设。加快新城和城市综合体建设。高起点编制新城概念性规划,钱江、城东、之江等新城和杭州大学城加快建设。钱江新城国际会议中心投入使用,城市综合体建设继续推进。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推进新西湖、新运河、新中东河、良渚、南宋皇城大遗址与市区河道等综保工程。实施“一绕四线”综合整治,推进危旧房、背街小巷、庭院改善和水井修缮保护,加快“城中村”、公厕提升、无障碍设施改造和截污纳管、道路交通改善。加强洁化、绿化、量化、序化管理,主城区实现数字城管全覆盖。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加大以城带乡和协作帮扶力度。“联乡结村”帮扶活动到位结对资金2.79亿元。加强县(市)省级开发区、城镇特色工业功能区建设。主城区与桐庐、淳安、建德实现公交一体化。瓜沥镇、塘栖镇、新登镇、分水镇列入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除险加固山塘水库311座。完成农房改造建设91064户,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受益群众21.74万人,安置下山移民2271户、7627人。

3

(三)生态环境继续改善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推进有序用电和节能降耗,推进清洁生产,淘汰落后产能。实施446个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 ),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 )左右。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开展迎“创模”复检与“国内最清洁城市”创建工作。完成“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任务,半山和北大桥地区关停转迁68家工业企业。深入推进大气污染和钱塘江饮用水源地、千岛湖水环境专项整治,推进以生活污水治理为主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气环境监测系统一期与七格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建成。加强生态建设。加强耕地保护,查处违法用地,强化地质灾害治理。完成616个生态工程项目,植树造林6.55万亩,城区新增绿地715万平方米。临安市、桐庐县通过国家生态县市创建验收,余杭区、西湖区被命名为省级生态区。半山公园、西山森林公园分别被批准为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全面开展低碳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铁路东站10兆瓦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项目,推进“阳光屋顶”计划和国家“十城万盏”与“十城千辆”试点,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与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主城区实行垃圾清洁直运,40%的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开展节能全民行动,低碳科技馆竣工。

(四)改革开放与创业创新全面推进

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完成31个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 4

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51家。开展农房集中改造建设“二选一”试点。举办中小企业金融超市,新增上市公司19家、小额贷款公司5家。成立杭州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建设区县(市)联网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实现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全覆盖。强镇扩权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推进自主创新。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被授予国家高技术服务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及新能源产业、LED产业、现代服务业、数字卫生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为全国首批三网融合、云计算试点城市。发展创新服务平台,组建产业技术联盟。新增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 )。专利申请量26389件、授权量24550件。杭州创新指数达114.6。推进人才创业。制定杭州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实施全球引才“521”计划,举办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大会,设立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21人入选国家、省“千人计划”。市、区两级创业引导基金达8亿元。加大大学生创业培训力度,办好赛博创业工场等大学生创业园,资助大学生创业项目191个,新办大学生创业企业1868家。推进人才专项用房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0个,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增长(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增长( ),其中出口( )亿美元,增长( )。 5

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14.5亿美元,增长57.78%。新辟杭州至曼谷、阿姆斯特丹国际航线。成功举办2010杭州国际友城市长峰会,对港澳台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扩大,外事、侨务、口岸工作取得新成绩。加强国内交流合作。实际利用内资( )亿元,增长( )。举办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杭州案例馆在世博园精彩亮相。全面完成接轨上海三年行动计划。杭州都市经济圈规划正式实施。开通下沙至海宁的公交线。市外医保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扩大至35家。全面完成援建青川和对口支援南充、涪陵及山海协作任务,对口支援阿克苏工作全面展开。

(五)教卫文体事业快速发展

出台学前教育新政。优质学前教育、优质义务教育、优质高中教育覆盖面分别达到65%、79.58%、81.6%,第二课堂教育生动活泼。名校教育集团达177个。完成29所“国有民办”城区中小学体制调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5.7%,杭州师范大学“创一流”取得新进展,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进入国家骨干示范高职院校行列。国家健康城市试点取得新进展,创建国家与省市级卫生乡镇(街道)24个。市属8家三甲医院建设及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城区信息化平台建设。市级医保定点机构覆盖率达95%以上。建立城乡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成为全国人口和 6

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市。市药检所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市民卡(医保卡)实现全市联网发放。基本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任务,组织群众文化(电影)活动5万场,公共图书信息系统服务210万人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实现社区(村)全覆盖。杭州数字图书馆开通运行。成为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荣获“中国书法名城”称号,获省以上文化广播影视奖项82个。西湖“申遗”取得阶段性成果。奥体中心动工兴建,城北体育公园二期开园。我市健儿在亚运会、亚残会上共荣获31枚奖牌,在省十四届运动会、省首届体育大会上奖牌、总分均获第一。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

(六)民生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

新增财力( )用于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十件实事全面完成。主城区100%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区职工最低工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进一步提高;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缓解城区行路难和停车难;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4天,优良率达86.02%;推进食品安全整治;老小区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基层文化体育生活更加丰富;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七)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7

落实维稳工作第一责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全力以赴实施“环沪护城河”工程,构筑安全防线,为上海世博会圆满成功作出贡献。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开展校园安保专项行动,强化交通整治和科学管控。重视信访和律师进社区工作,建立村(社区)信访和群众工作室(站),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举办首个“社区工作者节”,建成1166个村社区服务中心,实现行政村劳动保障服务室全覆盖,基层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得到加强。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出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强化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重视公共应急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培训演练,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八)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坚持政府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工作制度。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多渠道开展人民建议征集,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议案。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完善开放式决策制度。清理政府规范性文件10192件,其中失效、废止2913件。加强执法检查、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化综合考评,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我市成为全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联系点。积极推进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市行政服务新中心投入使用,“网 8

上一家一中心”运行。坚持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深入开展“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加强审计监督,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开展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政府业主内控管理。严格公车、公务接待、公务考察管理,实现公务出国(境)经费支出零增长。

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化双拥共建活动。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统计、民族、宗教、人防、编制、档案、气象、防震减灾、地方志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文联、科协、社联、侨联、红十字会工作和爱国卫生、关心下一代、老龄、残疾人、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

我市发展中也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工业增加值率偏低,服务业比重不高;资源要素和生态环境约束强化,商务成本攀升;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够均衡,人口老龄化、城区交通“两难”带来的问题比较突出;政府职能转变与群众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办事效率不高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着浮夸作风、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高度重视,尽力加以解决。

二、20xx年的重点工作

20xx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加快转型 9

升级、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之年。今年继续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少,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当前宏观经济运行面临复杂形势,结构调整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通胀预期增强,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正确把握与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20xx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安排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 )左右,三次产业比重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 )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外贸进出口增长( )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 )左右;城镇新增就业(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各类污染物减排达到国家和省确定的要求。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社会和谐为主旨,全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扩内需拓市场促消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建立扩内需的长效机制,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 10

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扩大消费需求。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着力引导文化、培训、休闲、健身、网络等服务类消费。发展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和夜间消费,鼓励自住型与改善型住房消费,规范住房交易与租赁行为。提升特色街区消费服务功能,推进“千镇超市、万村连锁”与专业市场改造提升工程,建设一批城镇小型商贸综合体与中心村标准化超市。继续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合理引导消费,增强消费拉动力。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调整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更多地投向“三副六组团”和五县市。强化重大项目要素保障,严格执行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标准。突出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量。优化财政性投资方向,防范投资风险。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全面落实出口退税、信保补贴、展会补助等措施,支持企业走出去投资、并购和承接工程。积极拓外需,深耕美国、欧洲、日本等传统市场,重视新兴市场开拓和周边市场培育,提升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创新旅游市场开发机制,深化对台与日韩等周边市场营销,积极拓展欧美等远程市场。

(二)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

11

全面推进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形成具有杭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集中力量扶持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十大产业,培育杭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全力打造“四中心一基地”。加快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深入推进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工作,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和金融业,加快发展信息软件和物流业,提升发展商贸和房地产业,培育发展科技、中介、社区和健康服务业,做强做大楼宇(总部)经济、会展经济,发展空港经济等新业态。以西湖为龙头,整合历史文化和山水旅游资源,打造黄金旅游线,构建旅游、休闲、会展“三位一体”产品体系,加快旅游综合体建设。加强金融招商,引进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着力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推进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江东汽车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建设,打造互联网经济示范区与物联网产业核心区,推进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制订出台加快特色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扶持政策,进一步提升发展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产业链高端环节延伸拓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造纸、印染、化工行业整治与调整力度。加快文化创意产 12

业发展。全力支持和积极培育各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扶持动漫游戏、设计服务、现代传媒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建设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培育杭州工业设计创意园区。办好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节、2011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活动。积极推进申请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工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启动10个现代农业综合区、30个主导产业示范区、4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等农业功能区建设。建设10个设施农业示范园、50个设施农业小区。提升发展六大优势产业和五大特色产业,新增粮食生产功能区10万亩,完成全年233万亩、93万吨的粮食生产任务。新建和提升改造市级叶菜功能区1万亩。加强耕地保护,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扩大农业保险,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建设现代农业综合体,推进农产品进市场超市直供直销。打造大平台发展大企业。着力推进大江东、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等大平台建设,提升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创新水平,拓展国家级基地和试点功能。积极申报国家级开发区,整合提升市级工业功能区发展水平,规划建设西溪谷等市级产业集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推进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区、“一区两带”金融集聚区、重点科技园与软件园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积极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做 13

强做大,着力培育微小型企业,构建大中小企业协作体系,打造民营经济强市。

(三)进一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坚持城市国际化战略,以规划为龙头,以需求为导向,以管理为优先,完善城市形态,启动和实施高铁、地铁、高速公路、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快速路网、空港二期、内河水运航道、电力建设、三网融合和水利水资源保护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实施新一轮杭州城市总体规划。以主城区为中心,以钱塘江为主轴,做优主城,做强副城,打造组团,建设新城与综合体,加大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推进力度,加快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建设。推进综合交通路网建设。推进高铁、地铁建设,加快区域公路主骨架、城市快速路、轨道交通、综合交通枢纽、公交换乘中心、社会停车场建设。续建钱江通道及南接线、萧山机场公路改建、之江大桥、之江东路、杭长高速公路杭州段,开工建设吉鸿路、杭新景二期建德段等项目,加快推进临金高速、千黄高速、杭州都市圈环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临余公路建成通车。开工德胜快速路东段、通城快速路、风情大道(滨康路—湘湖路)、彩虹大道(萧山段)以及延安路、西湖大道整治工程。推进火车东站、汽车南站等客运交通枢纽和公交场站建设。完善市域综合运输 14

体系,强化主城与各副城、组团及5县(市)的交通网络。启动秋石三期和之紫隧道工程前期工作,运河二通道、富春江船闸改造工程力争开工建设。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副城与组团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建设,提高吸纳产业与人口的能力。加快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滨江)向副城转变。着力加强新城的功能性开发和提高综合配套水平。推进电力通道和智能电网建设,完善市域天然气管网,提高天然气利用比重。推进杭师大新校区、杭州科职院搬迁、杭州奥体博览中心等工程建设。强化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工作,重视地下空间开发管理和综合利用。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继续深化西湖、西溪、运河、市区河道和中山路、南宋皇城遗址综合保护工程。继续实施城区背街小巷与庭院、危旧房改善和“城中村”改造等工程。全面提高城乡信息化水平。推进三网融合,建设新一代信息网络。推进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提升交通管理和服务智能化水平。加强农业信息化与全市个人住房、医疗和职业介绍等信息系统建设。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推动相关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水利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做好全国水利普查。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与重点湖库监测与防控体系。推进闲林水库、三堡排涝工程、钱塘江水利枢纽建设。完成326座山塘水库除险加固、80公里中小河流堤防加固。加快市区污水收集系统 15

建设与标准化改造,新开发区域全部实现污水管网、泵站配建。完善七格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建设,完成城西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和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技改等项目。

(四)进一步加强区域统筹,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积极推进城乡区域规划建设、产业发展、要素配置、生态保护、公共服务、民生保障一体化。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今年起市本级每年新增10亿元资金,支持五县(市)发展,重点用于中心镇、中心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中等城市定位加快建设五县(市)城关镇,按照小城市定位培育中心镇,加强政策导向,推进产业梯度转移,发展郊区经济。加强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百千”工程、沿路沿江环境综合整治、农房改造建设、农村庭院整治、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完成200个中心村的建设规划,培育建设30个特色示范村。安置下山移民6000人。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与医疗保险参保扩面工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全面开展区县(市)协作工作。共建10个区县(市)协作产业集聚平台,城区向对口县(市)转移产业项目投资20亿元以上。开展市区乡镇(街道)与五县(市)乡镇结对活动。组织帮扶集团联系相对欠发达地区乡镇,联乡结村活动到位结对资金6000万元以上。继续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 16

推动“春风行动”向农村延伸。着力增加低收入农户转移性收入,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

(五)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按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要求,启动生态建设十大工程,全面提升城市生态、低碳、环保、宜居水平。加快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建设国家低碳产业示范区和绿色中心商务区,培育低碳产业集群。建立低碳实验室和低碳技术研发中心、研发基地。实施“阳光屋顶”示范工程和城市屋顶绿化、建筑立体绿化工程,建设节能建筑。开展节能减碳全民行动,推进绿色照明与绿色交通。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建设保护好六条生态带,增强森林湿地固碳占用。推行政府办公楼合同能源管理。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1200家重点排污单位监督,加强环保执法。对新增氨氮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减排任务,要研究有力措施,落实责任,确保完成。推广应用清洁能源。推进工业企业脱硫除尘改造。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统筹水环境治理、大气污染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深化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启动千岛湖综合保护工程,推进苕溪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加强水源地氨氮、总磷和有机物污染防治。加强造纸、印染、化工、电镀、医药等五大行业污泥处置工作。推进清洁空气行动计 17

划,控制城市灰霾与噪声。加强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和处置。继续推进半山和北大桥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为重点,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对报废汽车、废金属、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废塑料、废玻璃等再生资源循环和回收利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市建设、迎“创模”复检、“811”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推进“三江两岸”生态景观带建设和开发区生态化改造工程,开展生态文明街道(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创建试点工作。因地制宜推进中心镇与村庄生活污水、农家乐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污染治理。推进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推进垃圾分类收集、清洁直运和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工作,提高无害化处理能力,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

(六)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高度重视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基层社会管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平安、健康与精神文化需求。繁荣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名校集团化办学,扩大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覆盖面。加强教师全员培训,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18

扶持民办教育,办好特殊教育。支持在杭高校发展,促进市属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构建开放式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市民素质。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九大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文化精品战略,繁荣文艺创作。深化版权保护,推进文化体制与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改革。推进西湖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实施“城市记忆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卫生体育事业建设。按照城乡统筹要求构建健康城市建设管理体系,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万名医生下基层”和城市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对活动,加快社区卫生规范化建设和一体化管理。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加大医务人员培训、医院布局调整和名院集团化办医力度,建成3家市属三甲医院。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医疗救治和信息监测预警报告机制,抓好国家卫生城市复评和国家健康城市示范市建设。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打造社区15分钟健身圈。推进新向阳健身中心、桐庐足球训练基地建设。办好第八届全国残运会。提升基层社会管理水平。加强基层城管执法力量,基本实现数字城管全覆盖。进一步健全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完善基层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体系。加强城 19

市社区居委会和社区警务室建设,创建和谐社区。新建乡镇社区服务中心40个、村级服务中心370个。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发展公益性社会组织,扩大政府购买服务。全力维护社会稳定。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完善重大事项决策维稳风险等级评估机制,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范、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发挥大调解机制作用,做好信访与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建立110社会联动机制,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开展专项整治,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管理,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与火灾事故。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机制建设,提高应对灾害事故、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创建平安杭州。

(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

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驱动,人才引领,形成更具活力、更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发展环境。推进省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全面推进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改革,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户籍制度和城乡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和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推进金融创新,积极发展产业与创业投资基金。完善农村信用担保机制,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组建村镇银行与资金互助社。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提高民间资 20

本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医改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发展文化中介组织。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大财政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实施重大科技十大专项,建设科技创新十大平台,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完善创投引导基金和创投服务中心功能。加快省科创基地与各级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企业(行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发展,积极发展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加强与大院名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科技联盟和产业联盟。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品牌战略,建设质量强市。发挥国家级高新区创新引领作用。新认定国家扶持的高新技术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00家。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实施人才规划纲要,落实人才工作六大政策,推进人才工作六大工程和六大计划,扎实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一批海内外高端人才和科研团队,新增国家和省“千人计划”人选25名以上。办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提升留学生、大学生创业园的创新孵化与科技成果转化功能,推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平台建设。开展多层次的人才培训培养,大学生创业实训1万人次以上,引导人才流向优先和鼓励发展的产业领域。以城市国际化为引领,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扩内需与拓外需、出口与进口、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引资 21

与引智、吸收投资与对外投资并重,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整体水平。突出十大产业,加强产业链高端招商与总部经济招商,鼓励外商增资扩股与并购重组,提高利用内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实行品牌战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建设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办好第三届中国服务外包博览会和国际服务外包商务发展年会,实现全市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增长20%以上。扩大对与港澳台交流合作。以“走出去”带动销出去,发展“杭州人经济”。完成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主体建设和申报验收。办好第13届西湖国际博览会、第二届世界休闲博览会。推进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国际交流。加强区域合作交流。贯彻实施国家长三角区域规划和杭州都市圈规划,加强与以上海为重点的长三角城市合作交流,深化杭湖嘉绍四市的全面合作。加快杭州都市圈公交、医保、邮政、通信、旅游等一体化,推进与邻杭节点县(市)合作。加强与国内省市的资源开发合作,在外省市建立若干煤炭、粮食、矿产等资源要素基地。做好对口支援与山海协作等工作。

(八)进一步推进“破七难”办实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保障与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实施惠民为民十大工程,继续推进以“破七难”为重点的民生实事项目,集中力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 22

提升生活品质。一是全面实施主城区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工程。着力抓好公共交通建设,完成地铁1号线隧道、轨道贯通和城东新城至下沙新城段列车的调试,优化公交服务,新辟公交线路10条,新增公交车辆300辆,快速公交4号线全线建成并运营;着力推进“三纵五横”快速路网建设,加快停车场库建设,新增公共泊位8000个;着力抓好交通管理,开展“文明出行?杭州先行”活动,科学进行流量调节,维护交通秩序;着力抓好出租车管理,提升管理智能化水平。二是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 )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 )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 )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 )万平方米、廉租住房( )万平方米、人才专项用房( )万平方米;全年保障性住房竣工( )万平方米以上。完善保障性住房分配和管理制度。完成农村住房改造30088户、困难家庭危房改造2479户。三是加大大气污染整治力度。推进工业企业脱硝、工地扬尘、机动车污染和灰霾天气治理。在全市推广简易工况检测法,检测率达80%以上,基本完成油气回收治理工作,治理率达70%以上。新增公交车全部达到国Ⅳ标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310天以上。四是关爱弱势群体和提升为老服务水平。实施困难家庭价格临时补贴发放政策,增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伙食补贴。新建和改造仁爱家园19家,落实6500名重度残疾人居家安养,推进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 23

务站130家、累计达800家,全市养老机构床位增长15%。办好市老年大学。五是全市达到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标准。全市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法定劳动年龄人口就业率达到96%以上,力争全市所有的区、县(市)达到充分就业区、县(市)标准。充分就业社区创建达标率95%以上,萧山区、余杭区和五县(市)85%的行政村达到充分就业标准。六是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城市。按照“三有”要求,加强市级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机构与基层监管队伍建设。做好农贸市场快速定性检测工作,推行肉菜等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确保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96%以上,严禁不合格产品上市。加强餐饮业与食品加工作坊的食品卫生监督,监督覆盖率达100%。对基本药物实行全品种电子监管,实现基本药物质量全程可控制、可追溯。七是改善基层幼教、医疗、健身条件。开工新建与改扩建幼儿园100所,竣工60所,新增班级500个。各县(市)均有一家综合性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达到市级标准化要求。实施提升城乡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工程,建设20个农村体育健身中心、体育健身广场,行政村健身苑点建设覆盖率达98%。八是改善老旧小区居住条件。完成4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改善工程;完成300个庭院、100条背街小巷改善;实行早期住宅合表用户“专改公”一户一表供电工程;新增老小区居民用户天然气点火数3000户以上。 24

九是完善城市公建设施。开工市区支路建设整治50条,竣工20条。完成200个截污纳管项目。实施70条河道清淤工程,完成清淤量70万立方米。实施河道综保工程44条,完成22条。十是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实施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工程,受益群众14万人。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加强水质卫生监测。完成10个整(乡)镇推进村庄整治;因地制宜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收集管网,完成400个环境整治村整治任务。

完善保障民生的长效机制。确保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十五年优质教育体系和公共文化、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制度配套衔接。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优先目标,以创业带动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扩大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和完善转移接续办法。加强粮食和蔬菜基地建设与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鼓励“农超对接”与直供直销。健全主要食品储备和应急机制。加强通胀预期管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高度重视市场供应和物价监管,加强稳价、控价,遏制食品、住房等价格不合理上涨。实施“两个联动”机制,落实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保障与临时补贴政策。促进关心下一代、老龄、爱国卫生、红十字会、残疾人、慈善等事业不断发展。

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25

做好统计、外事、对台、侨务、民族、宗教、口岸、人防、编制、档案、气象、防震减灾、地方志工作,支持文联、科协、社联、侨联工作顺利开展。

三、关于《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中共杭州市委十届八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我市“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根据《建议》精神,市政府编制了《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下面,我就《纲要(草案)》编制作说明。

(一)《纲要(草案)》的编制过程和把握重点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20xx年初就进行部署,在“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基础上组织力量开展年度监测评估,并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后,市政府按照市委《建议》精神,深入研究和编制“十二五”规划。开展了“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提出了许多建议。《纲要(草案)》征求了各领域专家组意见,并与各专项规划、区县(市)规划衔接。《纲要(草案)》的 26

编制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

《纲要(草案)》力求突出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和富民强市、社会和谐的主旨,坚持率先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力求体现杭州特色、阶段特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谋划长远与立足当前相结合,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努力提高科学性和操作性。

(二)“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情况 过去五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造成的各种困难,社会生产力、城市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跃上一个新台阶,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五年来,我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xx年与20xx年相比,全市生产总值增长( ),年均增长( )。三次产业结构从“十五”末的5.0:50.9:44.1调整为( ),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 )和( )倍。入选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和中国民企500强企业数量,分列全国城市第一。

五年来,我市城市功能不断优化。深入实施城市东扩、 27

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进一步构建“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形态,加快迈入以钱塘江为轴线的“钱塘江时代”,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推进新城和城市综合体建设,实施旅游和交通西进战略,五县(市)加快融入大都市。高铁、地铁、市域快速路网加快建设,实现县县通高速。新辟国际航线7条。推进西湖、西溪、运河等综保工程,城市有机更新成效显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五年来,我市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全面开展省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创业创新体制、社会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发展动力与企业活力不断增强。推进城市国际化,提升对外贸易竞争力,加快服务外包发展,外资引进取得重大突破。国内经济合作达到新水平,长三角区域合作取得重要成果,杭州都市圈综合竞争力国内领先。

五年来,我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位居全省第一。杭州大剧院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建成使用,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精品工程取得实效。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普及15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进入普及阶段,高级人才指数连续5年位于全国前列。城乡医药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体育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超80岁。

五年来,我市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 28

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分别为( )和( )。各级财政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大力破解“七难”问题,扎实为民办实事,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市民幸福感不断增强,连续7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十一五”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与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进。

(三)“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未来五年,我国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有利于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我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后,保持高基数上的高增长难度增大,各种制约因素明显增多。新阶段要求我们切实增强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社会和谐为主旨,深入实施“六大战略”,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加强自主创新,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着力 29

保障改善民生,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开创杭州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力争科学发展水平居全国全省前列,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城乡区域更加协调,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政治更加清明,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具体目标是:

——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到20xx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

——民生保障得到新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以内,力争实现充分就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 )和(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卫文体等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到20xx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左右,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左右,投资增长( )左右,出口增长( )左右,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格局。

30

——自主创新跃上新高地。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强,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统筹发展呈现新格局。城市国际化全面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带动力明显增强。城市化水平达到( )。市区与五县(市)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基本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土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持稳定,水环境功能达标率和空气质量明显提高。低碳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上述目标是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后提出的。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既考虑了外部环境变化和基数增大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引导全市上下把精力和重点放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和经济发展保持同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指标,与“十一五”规划相比,增加了城乡污水处理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等目标。这是针对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科 31

学发展的要求。

(四)“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十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一是努力扩大内需。把努力扩大内需放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积极拓展内需市场,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巩固扩大城市居民消费,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努力稳定物价水平。扩大民间投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

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建立3+1现代产业体系为导向,全力打造国际重要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高技术产业基地。把服务经济打造成“首位经济”。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重点扶持十大产业,做强大产业。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构建产业集聚区,打造大平台。加快形成核心竞争力强、品牌带动作用明显的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巩固提升农村六大优势产业和五大特色产业。

三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建设全省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以城市化带动国际化,以国际化提升城市化,建设长三角中心城市,构建杭州都市圈。增强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加快三个副城城市功能和产业功能 32

建设,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发展六组团,着力打造卫星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积极发展中等城市,大力培育中心镇。建立杭州城区与五县(市)对口协作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人口转移转化。 四是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的综合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着力构筑综合交通体系、水利设施建设和水资源保护体系,优化能源保障体系,建设高速信息网络体系。重点实施高铁、地铁、高速公路、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快速路网、空港二期、内河水运航道、电力建设、三网融合和水利水资源保护等基础设施十大工程。

五是建设生态型城市。坚持环境立市,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十大工程。强化生态屏障建设,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健全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加强耕地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加大污染物减排力度,推进环境治理,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推进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应对极端气候能力建设,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 六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百年大计、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建设科技强市、教育强市、人才强市。实施重大科技十大专项,打造科技创新十大平台。继续普及优质基础教育,加快提升高等教育,大 33

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建设人才创业平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七是建设学习型城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城市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杭州人文精神。全面推进终身教育,加强学习型组织和活动载体建设。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传播工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升体育整体水平。

八是加强社会建设。实施惠民为民十大工程,使经济增长更多地惠及包括新杭州人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基层基础,维护社会稳定。实施更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和住房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创新公共服务管理体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九是深化体制改革。以综合配套改革为载体,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农村、行政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推进城乡土地管理制度、资源环境产权制度改革和金融体制创新。加快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加强国有资本营运管理,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升社会中介组 34

织功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等。

十是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外贸结构,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提高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健全国际贸易风险应对机制。创新利用内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内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内外资水平。以扩大境外投资、打响杭商品牌为重点,加快“走出去”步伐,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努力提高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能力。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构筑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各位代表,《纲要(草案)》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我们坚信,在中共杭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奋斗,“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四、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全面完成今年和“十二五”的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发挥政府公务员在学习型、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围绕“务实、高效、诚信、亲民、清廉”的总要求,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驾驭复杂形势、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进一步推进职能转变,建设服务政府

35

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转变职能、优化结构、强化责任和严控编制,提高行政执行力,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系。加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整合公共资源职能,加大公共服务支出比重。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健全“两家两中心”服务体系,完善网上服务功能。创新“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方式,提升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水平,完善公共窗口服务评价制,提高行政效能。实行管理重心下移。围绕有利便民服务、增强基层功能的要求,完善市、区县(市)、镇街三级行政服务体系,推进镇街办事服务、小额公共资源交易和招投标中心建设。健全城乡社区管理服务网络,推进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

(二)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及时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工作。定期通报建议提案办理进度,加强办理工作的跟踪问效。加强政府立法和制度建设,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重视行政复议工作。启动“六五”普法教育及第四个依法治市规划。多渠道听取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

(三)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建设阳光政府

坚持以民主促民生。做好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推进开放 36

式决策,增强公共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健全重大决策事先听取人民代表意见和与政协协商制度。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提升政府公信力,打造诚信杭州。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扩大公共资源配置、重大政府投资项目、财政预算、社会公共事业等领域信息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拓宽办事公开领域,建设行政行为信息化监督管理体系。

(四)进一步推进制度和作风建设,建设勤廉政府

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着力治庸治懒,着力真抓实干,直面矛盾,破解难题。完善综合考评,强化绩效管理,推进政府创新。加强决策评估,实行决策失误追究和行政问责制。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改革,推进第三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政府性债务控制。全面实施重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规范财政预算管理,努力增收节支。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规范公务接待。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和政府采购制度,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化管理,实现“数字监察”系统全覆盖。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落实业主内控管理制度,着力治理腐败易发多发领域突出问题。切实加强审计、监察工作,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建设勤政廉洁的公务员队伍。

37

3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