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学习考察报告

井 冈 山 学 习 考 察 报 告

三山乡塔上小学 桂紧根

为了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升学校管理水平,20xx年9月24日至26日,崇仁县教育局和崇仁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有关领导带领20xx年小学校长(园长)岗位培训班的学员一行26人,到井冈山幼儿园和井冈山小学学习考察。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印象

1、儿童乐园,幼教奇葩

井冈山幼儿园坐落在井冈山景区、翠湖之畔,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幼儿园现有三栋综合教学楼,三套大型户外玩具。该园现有幼儿约460人,十个教学班;教职工29人,其中园长1人,副园长2人,教师23人,后勤职工3人。虽成班率高,师资奇缺,但该园管理卓越,成绩斐然。首先,该园建立并执行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譬如,校车管理制度、幼儿接送制度、厨房工作人员管理制度、食品留样检查制度、上下班交接制度等。其次,该园形成了制度化和人性化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教师考勤、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等等,均有章可循。一方面,诸多规章历经实践检验,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在广大教职工中具有普遍的认同感。另一方面,该园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无园长和教师之分。如遇特殊情况,该园实行弹性管理,体现道义,彰显人文关怀,关注教师利益。例如,上早班的教师,在条件允许

时,下午可在家休息,或处理私事。再次,该园构建了张扬个性开放创新的教学管理体系。早操音乐怡情,课堂游戏益智;成长记录袋里珍藏亮点,学生值日牌上承载责任;才艺在展示园地里熠熠生辉,品行在言传身教中默默熏陶。该园不但要求教师教学中尊重学生个性,而且鼓励教师积极开发红色课程资源,唱红歌,讲红军故事,创作红军题材的美术作品等,进行学校教育渗透红色教育的课题研究与实验,颇具开放创新意识。来此园参观的人免不了赞叹:“这里真是童话一般的儿童乐园,也是幼教之林中的一朵奇葩!”

2、红色名校,素质楷模

井冈山小学也坐落于井冈山景区、翠湖之畔,毗邻井冈山幼儿园,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该校现有2栋综合教学楼,1700余名学生,80多位教师。该校有60年历史,先后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校视察,亦有不少文化名人学者到校访问,更获得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众多赞誉。如今,该校已是井冈山市一所现代化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在推行素质教育上,该校倾其所能,不遗余力。一是校本培训架起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桥梁。据学校教研资料显示,该校各级教研组织都务实有效地开展各项活动,承担校本培训任务,客观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据校长介绍,学校庆祝建校六十周年教师论文集《翰墨书香》和校本教研专刊《井小教研》中的所有文章均属教师原创作品。我捧卷细读,掩卷沉思,亦感不少作品观点新颖,视角独特;有些作品不乏真知灼见,而且颇有学术深度。教师专业化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二是课程管理提供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制度支持。该校严格的课程管理制度,引导、规范了教师的教

学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使之适应素质教育之需,并服务于素质教育。三是体艺活动搭建了学生展示素质特长的强大平台。小红军导游员比赛,《小红军报》征文活动,少先队员入队仪式,“六一”文艺演出活动,红军长征60周年纪念活动,教材朗读比赛,“歌颂建国六十周年”文艺演出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兴趣,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在这里可谓名副其实。红色名校,素质楷模。这就是井冈山小学的真实写照。

二、主要体会

1、校长必须牢树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着力建设优秀高效团队。 两校(园)班子成员相互团结,各位老师相互协作。何以使然?原来学校本着“有尊重才有理解,有理解才有发展”的原则,人性化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平日里尽量欣赏和尊重老师,矛盾面前首先关注教师合法权益,及时加强有效沟通与交流,最大限度地释放善意和表达诚意。这样,便于取得理解,达成共识,化解矛盾,打破僵局,促进工作,开启新篇。井冈之行,使我深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对于校长、对于学校是何等的举足轻重。

2、学校需要有效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倾力打造优质特色校园。 纵观两校(园)数十年办学历史,细察两校(园)今日的办学实践,不难发现:往昔的辉煌成绩书写在巨幅醒目的光荣榜上,如今的特色教育吸引了慕名而来的四海同仁。优质与特色共存,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显然功不可没。鲜活的老红军本人、《小红军报》、红歌、红军故事、红

军题材美术作品、红军题材剪纸作品、红军遗址、遗物等,都为学校的特色教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山之石,可为我用。我认为,我校应结合当地实际,将地方自然和人文景观搜集、整理和编辑成校本课程资源,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初步形成优秀理学文化启蒙教育的一大特色。

巍巍井冈山,红色求学地。三天的学习考察,虽然短暂,我却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学好用好井冈经验,弘扬井冈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使学校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20xx年9月30日

 

第二篇:井冈山异地教学培训考察报告2

井冈山异地教学培训考察报告

————博州公安局 李 伟

根据博州党委组织部、博州党校的统一安排部署,博

州党校2011秋季中青班同学一行36人在博州党校副校长赵毓芬同志的带领下,于10月9日先后前往湖北省委党校、革命圣地井冈山、上海一大会址等地开展了为期14天的异地教学培训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特别是在革命圣地井冈山的4天教学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使我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革命先辈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革命精神有了本质性的认识,对井冈山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地位也有了更深入的领悟。

踏入井冈山已是午夜时分,对井冈山初步印象是第二天的早晨,山清、水秀、旭日东升。4天的培训时间被安排的紧张有序,教学方式的生动、灵活、专题讲座与现场教学、体验教学、互动教学相互交叉,给我们留下了全新的感受。“吃一餐红军饭;走一段红军挑粮小道;唱一首红军歌谣;祭扫一次红军烈士墓;听一场革命传统教育课;看一场红色声乐《井冈战争全景图”。。。红色教学的六个一工程,让我们以轻松的心情走进井冈山,走进这红色精神家园,感受荡气回肠的中国革命史......

随着培训和教学的深入,我对井冈山的印象逐步从表

象深入其内在的本质,井冈山不再仅仅是一座山,它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大井、茨坪的毛泽东旧居、在小井的红军医院,我们先后参观了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先辈当年在井冈山住过的房子、睡过的床和用过的桌、椅。简单的医疗器械、治病的中草药等,一切都是那样简陋,在经济飞速发展、物质相当丰富的现在,很难想像革命先辈们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是怎能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最终取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的。

就是在这里,当19xx年8月1日南昌起义和9月9日的秋收起义相继失败后,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和白色恐怖,中国革命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毛泽东同志毅然率领起义军来到井冈山,到达茨坪时仅剩40余人。

是井冈山给了中国革命以休养生息的宝贵时机,可以说,没有井冈山就没有中国革命的今天。

就是在这里,在八角楼昏暗的油灯下,毛泽东同志奋笔疾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不朽的著作,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坚定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就是在这里,毛泽东同志率领起义部队,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并以此为起点,逐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有中

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还是在这里,毛泽东同志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眼光仔细审势了当时中国的现状,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现时确实还处在资产阶级民权革命的阶段。”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权主义革命,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官僚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然后再走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由于政策正确,根据地出现了一派大好的革命形势。

站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望着巍峨耸立的英雄纪念碑和周围翠绿挺拔的杜鹃树,聆听着当年井冈山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太多的震撼、太多的感慨,前辈先烈们是怎样用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当年如此艰苦恶劣的条件下,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啊!

沿着3.2公里长的一条崎岖、蜿蜒的山路向黄洋界走

去,传说这是当年朱德总司令挑粮走过的山路,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们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向往,从50多里外的宁岗挑着100多斤重的粮包上山囤积,一次又一次,唱着红歌,你追我赶。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情怀,在这条红军运粮捎药的生命线上,我们36个学员怀着对红军战士的无比敬意,头戴红军帽,身穿红军衣,整装束腰,高举红旗,重温革命豪情,重走挑粮小道,任凭绿草、青石装满眼帘,任凭对前辈先烈的崇敬之情在胸中涌荡。中

国革命为什么能够成功?我想,正确的理论指导是根本,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积累、总结的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等井冈山精神的传承是保障,它是中国共 产 党战胜一切前进中困难的法宝。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是在

这里点燃,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留下了最可宝贵的井冈山精神,感受井冈山精神,学习、实践、传承井冈山精神,不断创新和发展井冈山精神,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以井冈山精神为动力,坚定信念、扎实工作、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不断开创公安刑侦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