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三农”工作调查报告

关于**县“三农”工作的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办《关于印发<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专题调研方案>的通知》(县委办发[2008]6号)的要求,由**副县长牵头,政协主席许德通、县委副书记刘立威参与,县委农办负责,农业局、财政局等11个单位组成的“三农”工作专题调研组,最近深入到*、*等8个乡镇、6个村、4家农业龙头企业和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进行了“三农”工作专题调研。调研活动采取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重点调查了解当前我县“三农”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听取今后“三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将“三农”工作的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三农”工作的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效

我县共有人口5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6万人,占总人口的82.3%,移民人口11.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0.8%;县区域总面积4070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山地340万亩,耕地3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5%,人均耕地面积0.53亩;林业用地面积454.8万亩,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5%,有林地面积426.9万亩,约占林业用地面积93%,森林覆盖率约70%。20xx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4.9亿元,比上年增长6.1%,农民人均纯收入4874元,比上年增长11%。我县“三农”工作的主要成效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得到加快。一是培育了主导产业,建立了“十大”农业商品基地。主要培育了以粮菜、茶果、绿竹、板栗、禽畜、水产等主导产业,建立了商品粮、板栗、茶叶、柠檬、生猪养殖、禽蛋养殖、蔬菜、水产养殖、竹子、蜜蜂养殖等十大农业生产基地。二是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 1

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经过多年培育,全县创办农业龙头企业27家,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有17家,县级龙头企业有9家,共带动农户2.3万户,户均增收2500多元。三是大力发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近两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7家,已经取得法人资格的有24家。目前已入社的农民达5000户,有力推动了农村分散型的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四是农业专业镇建设得到加强。现有4家省级专业镇,分别是:船塘板栗专业镇、上莞茶叶专业镇、新港蜂蜜专业镇、康禾梅李专业镇,其中船塘板栗加工产品为省名牌产品、绿色食品,上莞茶叶为有机食品,新港为“中华蜂蜜之乡”。五是禽畜、水产养殖得到加快。去年,我县生猪饲养量达42.46万头,出栏25.8万头;三鸟饲养量494.96万羽,出栏323.95万羽,同比分别增长6.8%和8%;肉类总产量达24192吨,蛋产品1346吨,分别增长2.8%和13%;蜂群4.6万群,蜂糖1552吨,分别增长6.2%和6.4%;水产养殖面积1852.41公顷,水产品总量8025吨,增长3%和6.3%,实现牧渔业总产值达4.5亿元,成为农村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二)林业生态县建设进一步巩固。一是加强了造林绿化。目前已完成东江水源涵养林造林8650.5亩,完成珠江防护林建设造林10950亩,营造生物防火林带55公里和抚育防火林带近90公里;完成城郊生态景观林造林850亩。20xx年我县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省林业生态县。二是加强林业生态保护的制度化管理。按照市委的要求,落实种植速生丰产林的“三暂停”措施,加强了对已营造的32万亩速生丰产桉和木材加工厂的管理,取缔无证的木材加工企业。同时实现了商品林木采伐设计率100%,采伐发证率100%,伐区凭证采伐率100%,林木采伐发证率100%。三是森林防火责任制度进一步完善。完善了森林防火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与乡镇、村委会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责任制得到层层落实。开展了多种形式森林防火教育,加强了火源管理和监 2

督检查,全县配备村级护林员643名。高标准建立了县森林防火指挥中心,积极开展了创建无森林火灾乡镇和无生特大森林火灾县区活动。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第一,高标准创建了一批新农村示范点。目前,已创建新农村示范点39个,其中去年办点13个,标准较高、代表性较强的新农村示范点有:双江的桥头、涧头的大往和光明、灯塔的梨园和黄土岭、顺天的金史和滑滩、船塘的主固和流石等村,其中涧头的大往村被评为全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先进村。第二,农村“一保五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是提高了最低保障线和保障金标准,做到了应保尽保,目前,农村凡人均月收入不达130元的农民均定为低保对象,全部纳入低保,全县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有45995人,其中农村41120人; 二是加快了村道硬底化建设,已完成村道硬底化改造总里程1369公里,其中完成了247个行政村道硬底化建设任务683公里和自然村道硬底化建设任务684.31公里;三是农民群众“住房难”问题得到较好的解,近年共全县投入农村安居工程扶持资金2.7亿多元(含移民房改资金、灾后房屋重建资金),完成农房改造3.76万多户,办起农村安居工程示范点84个,目前已有90%以上的农户住上钢混结构房子;四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有效实施,去年全县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402120人,参保率为92%,其中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为100%,今年全县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461305人,参保率达100%(按常住人口计算),基本解决农村看病难问题;五是农村食水难、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自实施解决农村食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以来,全县建设农村饮水解困工程77宗,解决5.25万人的食水困难问题,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宗,解决1.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六是义务教育全面落实,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农村群众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率达100%,本县户籍义务教育学生全 3

部享受“两免”,并对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予生活困难补助,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基本消除了危房校舍,教学设备设施逐年完善,办学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第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我县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如水库、山塘、陂头、灌溉设施等,累计投入63325万元,其中县级投入配套资金3927万元。

(四)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得到落实。去年,为贯彻落实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着力解决移民的住房改造、发展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补助,共拨付移民资金17686.3万元,其中县级负担502.5万元,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五)农民增收、生产改善。去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874元,比上年增长11%。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和途径:一是发展种植业,如粮、果、茶、蔬、竹、药等;二是发展养殖业,如禽、畜、水产、蜂等;三是劳动力转移,从事二、三产业;四是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兑现。

(六)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较好改善。村庄规划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我县坚持从实际出发,围绕“五改三清五有”目标要求,着力加强农庄规划,加大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两年来,重点规划建设了39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在新建村中,呈显出建设规范,设施完善,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面貌,农村“脏、乱、差”的旧陋习发生了根本变化,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三农”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三农”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4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我县虽然已有农业龙头企业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7家,县级龙头企业9家, 但大部分龙头企业规模小、销售总量和经济效益低,农业产业水平不高,带动农户数仅占全县农业人口的5%。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加工增值不高。对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缺乏长远规划,专业镇建设的工作力度还不够大,采取的措施和方法还不够多。

(二)农业基础设施仍较薄弱。我县仍有中低产田面积8.7万亩,占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的30%。常用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17.5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1.2万亩、机电排灌面积1.2万亩,分别仅占常用耕地面积的56%、36%和4%,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三)农民持续增收任务依然比较繁重。去年我县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虽然增幅较大,但主要在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工资性收入方面增收。当前我县农业生产的农产品主要存在初级产品多,档次低,供给存在相对过剩现象,对于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效益高的名优特新产品不多,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有待提高。

(四)对“三农”的资金投入不足。去年县级财政投入“三农”的资金为3956万元,仅占总支出的4%,一些基础设施本应政府解决的,因投入少,得不到完善,有部分政策措施,在财政“缺位”情况下,无法实施。

(五)新农村建设工作难度大。政府投入资金较少,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工作呈现被动性,特别是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不够主动,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工作不够配合,如征用建房用地、拆旧房等,甚至容易引发矛盾,发挥不出农民应有的主人翁作用,这些问题,给新农村建设设臵了障碍,增加了难度。

5

(六)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待加强。当前我县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比较薄弱,纵火烧山时有发生,乱砍乱伐屡禁不止,速生桉种植过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生态发展,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此外,农村矿产资源泛滥开采、无证开采、违法开采等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严重,轻的造成水土流失,重的毁山毁林,甚至引发地质、山洪等灾害,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七)农村的“脏、乱、差”和污染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农民对规划意识比较淡薄,无序建房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由于受旧风俗习惯的影响,农民还没有认识到规划的重要性,目前农村的居民基本上还是按照“风水”角度来建房的,造成一些村庄建设布局混乱,居民点数多,规模小,分布散,整治难,环境卫生差,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客观上导致了出现“有新房、无新村、无新貌”现象等等。

三、加强“三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三农”工作的思维创新

1、用科学的理念谋划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 进一步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部署,把农民的持续增收放到全民共同富裕中统筹安排,建立工业反哺农业的长效机制,引导农村走一条以工促农,工农互动的良性发展道路,营造农业与工业,农业与旅游业,农村与城市,互相配合,共同提高,协调发展的格局。

2、以发展工业思维谋划现代农业。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打破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模式,用抓工业发展的思路、理念、机制和方法来抓 6

农业,采取“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推进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工厂化生产、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着力提高农业综合实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

3、以创新的意识强化农业科技引进。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业高校、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高新技术专家等进行合作,共同开发农业科研项目,建立各种农业种养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机构,建设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和优良种子种苗繁育基地,进一步带动当地传统农业种植品种和生产技术的更新,增强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档次,达到以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来推动全县农业大发展的目标。

4、更新传统的思维推进产业发展。改变就农业论农业的传统思维方式,把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现代的乡村旅游业结合起来,开发“休闲观光型农业”。以乡村的山水、人文、遗迹等优势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发展农业旅游项目,从而建设成为现代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休闲乐园,有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

1、抓好农业发展的规划。当前,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就是要因地制宜、科学地谋划好全县三个经济区域布局和全县农业农村三个发展规划。三个经济区域布局即以205国道和高速公路沿线乡镇为重点的工业经济区,以万绿湖库区乡镇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区,以东片乡镇为重点的资源经济区;三个发展规划即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农业专业镇发展规划和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7

2、加快专业镇建设。要不断扩大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本地农业特色的优势,以地方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为依托,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一镇多品”、“一县数品”。大力加强专业镇建设,努力完善现有船塘板栗、上莞茶叶、新港蜂蜜和康禾梅李专业镇建设,培育发展锡场、半江、新回龙的灵芝专业镇,灯塔的商贸流通专业镇,义合和漳溪的乡村旅游专业镇,仙塘、涧头的电子专业镇,柳城、蓝口的石英石加工专业镇。通过加快专业镇建设,打造**品牌产品。

3、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促进农户增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指导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管理机制,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4、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专业大户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主要环节实行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名牌产品论证,打造农业名优品牌产品,提高我县优势农产品和知名农产品的市场流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拓宽农民增收的发展渠道

1、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如种粮补贴、农机购臵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及保险、生态公益林补偿、移民后期扶持等等政策,做到不走样、不截留,着力维护农民应享的权益,防止 8

农民负担反弹,让农民在政策中真正得到实惠。

2、加快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当地实际,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农产品品种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我县传统农产品品种改良步伐,推广优良品种及配套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增强农业产出效益,促进农民取得更大收入。

3、创新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要建立农村互相合作组织,并充分发挥该组织的互相作用,特别是要通过农民土地、劳力、资金和技术入股,解决有资源、有劳力而无资本的瓶颈问题,从而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农村互相合作组,带动贫困农户共同脱贫致富。

4、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积极实施“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智力扶贫工程”,大力抓好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农民农科知识和先进实用技术应用培训的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科技素质,努力把全县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农民培养成文化科技素质良好的现代农民,增强致富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主人翁作用。

5、积极扶持农民自主创业。加强创业指导,积极扶持有创业愿望的农村青年、退役军人和高、初中生及回乡的大中专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降低创业门槛,为他们提供创业机遇,帮助他们解决创业中遇到的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保障、证照办理等问题,达到创业富民、创业强农的目标。

(四)充分发挥涉农部门的职能作用。

1、充分发挥农业科技部门的主导性作用。农业科技部门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县的实际,为我县的农业建立一套促进发展、优质高产的管理办法和标准,并积极做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指导服务。 9

2、涉农部门要切实加强与上级主管和对口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资金扶持。农业、林业、移民、水务、扶贫、畜牧、农机、交通等职能部门要各显神通,理顺关系,调动工作积极性,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积极争取上级对口部门的支持,为农村农业发展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以实施省人大农田水利建设议案和现代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切实加强全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小山塘、小灌区、小排灌设施及小陂头的维修力度,改善农业灌溉条件,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增强农业产出能力。

2、加强镇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建设。启动农村路网建设,在全面完成剩下通11个行政村104公里村道水泥硬底化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加大通自然村道路水泥硬底化建设进程,加快解决农村“行路难”问题。

3、强化农业灾害预警体系建设。完善生态与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建立重大突发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服务体系,加强气象灾害预测预报系统建设,及时发布暴雨、高温、干旱、雷电等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号及简明的防灾避灾办法,切实提高农业灾害预警能力,为农业安全生产提供信息保障。

(六)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1、继续大力创建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以“五改五有五提高”为主要内容,采取以点带面、整村推进的办法,进一步加强领导,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增加资金投入力度。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要纳入财政预算,设立专 10

项建设资金,加强监管,确保建设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加强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大力巩固我县林业生态县建设成果,加快农村生态风景林、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重点保护新丰江库区的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切实维护生态环境生物的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把我县林业生态建设成为高标准、高质量功能等级,同时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及专业扑火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各项护林专项整治活动,为林业生态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4、抓好村镇规划和村庄整治。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大力抓好村庄规划和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和“治理农村污染源,建设万绿新村庄”行动,全面推进农村“五改”、“三清”、“五有”工作,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脏、乱、差”的现象得到有效的整治。

5、加快推进农村泥砖瓦房改造。积极引导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建房户加快农房改造进度,并给予技术指导和政策优惠,对经济困难的特困户重点给予资金扶持,尤其加强水库移民泥砖房改造工作。对具备条件的地方实行整村推进,加快全县农房改造的步伐。

6、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巩固和提高农村全免的“普九”教育水平和质量,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健全农村文化、娱乐、活动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生活的色彩;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和扩大农民受益面;加强农村扶贫力度,降低贫困面,对低保对象实行应保尽保,并逐年提高补助水平;加快农村饮水不安全工程建设,推进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七)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11

1、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落实和维护农民承包土地的各项权利,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努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2、推进林业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我县林业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林业管理体制,健全基层林业部门管理机构,着力解决林业系统内部存在的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问题,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加强森林、林地权属管理,明确权属关系,发挥林权证的法律效应,依法维护林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推进我县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可持续发展。

3、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省、市有关部署,全面执行省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补助与改革挂钩的办法,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机构合理、人员精干、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确保我县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

4、加快供销部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供销部门改革,建立健全的供销合作管理机制,切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加快发展镇村级的“农家店”,进一步建立适合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产品销售的市场流通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积极引领和组织农民兴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进程。

(八)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全面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固本强基工程成果,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自身建设,提高基层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树立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良好形象,真正做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带领群众致富奔康,共建 12

美好家园。

2、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农村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加强村务、财务监管,完善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积极指导农村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明确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职责,以及村民的权利和义务,用制度规范村干部和村民的行为。

3、做好农村维稳工作。高度重视农村群众来访来信,建立信访台账,妥善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积极推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法制教育,防止农村“黄赌毒”等违法行为活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