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工作报告

20xx年12月21日在天津市津南区

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津南区代区长 赵仲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津南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要做好,一个走在全市前列”的重要要求,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拼搏精神,大力实施“东进、西连、南生态、北提升”发展战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奋勇争先,圆满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8亿元,是20xx年的3.4倍;三级财政收入121.8亿元,是20xx年的4.8倍;区属固定资产投资235亿元,是20xx年的6.2倍。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群众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3%,城镇职工劳动报酬年均增长20%,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战略地位明显提升。海河教育园区投入使用,示范镇、示范工业区加快建设,基本形成了 “三区联动、城乡统筹” 的发展格局,连续两年在全市区县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一,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推进发展方式转变,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

三次产业稳步发展。按照“精一强二兴三”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逐步优化。工业经济稳步增长,2011 1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50亿元,414家规模企业创造的总产值占到80%以上。经济园区载体功能增强,新开发、盘活土地面积1.08万亩,引进企业490家,引资规模560亿元,累计嫁改调收低效企业370家。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一级以上企业达到10家,荣获鲁班奖2项。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86家,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商贸流通业不断提升,休闲旅游业逐步形成特色。第一产业调优调精,滨海观赏鱼科技园区等8个设施农业项目投入运营。新增天津名牌产品企业14家、著名商标26件、中国驰名商标2件。

项目引进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总量持续增加,累计完成合同利用外资额15.4亿美元,内资到位额872亿元。引进了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46所、北邮科技、易华录集团、海尔创新产业园、创新科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86个项目列入天津市重大建设项目,为拉动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发展工程,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增强,高新技术企业17家,申请专利6000余件。完善了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体系,集约利用专项资金,积极推进科技孵化器、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自主培育的经纬电材成为全区首家上市公司。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申报科技小巨人企业33家。

楼宇经济成为重要增长点。编制了楼宇经济发展规划,规划建设面积460万平方米。滨海创意中心等7座商务楼宇投入使用,联东U谷、恒生科技园等27座商务楼宇正在加紧建设,鑫谷产业园等19座商务楼宇即将开工。累计注册企业5850家,注册资本315亿元。滨海创意中心、双港总部经济产业园成为全市首批“亿元楼”。

二、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建设,市容面貌显著变化

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实施七个示范镇和双港地区建设,启动了88个村的土地整合。累计投资400多亿元,建设还迁房1332万平方米,竣工438万平方米,3.1万户农民过上了安居、乐业、有保障的新生活。

2

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取得成效。天嘉湖周边综合开发加快,海尔家国天下、中信天嘉湖等项目呈现多元开发格局。海河中游综合开发条件日趋成熟,柳林城市副中心和北方石林园启动建设。津南新城、碧桂园、沽上江南、京基嶺域、天山水榭花都等高品质住宅区,与示范镇共同勾勒出美丽的城市天际线。

市政配套能力明显增强。天津大道、津港高速竣工通车。新修建天嘉湖路、津南大道等12条道路,形成了环绕全区的15分钟交通圈。延伸供水干线110公里,镇区实现全天管道供水。新建84.6公里燃气管道,新增5.6万用户。改扩建变电站16座,新增主变容量401万千伏安。建成双林等4座污水处理厂,新增13.2万吨日处理能力。新增集中供热面积727万平方米,启动了京基百万平方米燃气供热项目,投资引进了供热能力800万平方米的军电清洁热源。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完善综合执法管理体制,健全综合考评机制,实现了城市管理全覆盖。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环卫作业模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实施了街景立面整修、夜景灯光建设和旧小区治理改造。双桥河镇、葛沽镇成为市级卫生镇。鑫港园、益华里成为天津魅力社区。

三、积极推进发展环境建设,经济要素快速聚集

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累计投入58亿元,连续四年开展了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津沽路、津歧路等10条主干道路和156公里河道的环境提升工程,新建海河故道、小站钻石公园等城市休闲空间,新增公共绿地60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6%。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力度,城市面貌明显改观。

智力优势逐步显现。海河教育园区一期7所职业院校入驻。建成国家级公共实训中心等设施,成功举办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二期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新校区建设前期工作基本就绪。津南区正在成为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汇集信息和技术的磁场。 金融创新卓有成效。实行了政府投资项目投融资与财政收支一体化管理,建立健全了“借用管还”机制。整合政府资源,津南城投公司 3

资产总额达到194亿元。做好银行信贷和信托、基金等多渠道融资,完成84个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工作。营信担保公司累计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10亿元,18家驻区金融机构累计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超百亿元。在全市率先探索成功滨海创意中心售后回租融资模式。设立了津南村镇银行和4家小额贷款公司。多元筹资模式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证。我区被确定为天津市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试点。

土地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完成“十二五”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升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实现了规划全区域覆盖,规划引领和用地保障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四、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公共服务逐步完善

全民素质不断提升。扎实开展“改陋习、树新风”和“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津南”系列活动,大力实施“津南新风尚”全民素质提升工程。深入开展科普活动和“五五”普法工作,我区被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区。圆满完成农民素质培训阶段性任务。全民文明素质、科学素质、劳动技能和法制观念明显提升。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中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和高中阶段普及率均保持先进水平。建成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新增幼儿园6所,改扩建中小学20所,24所学校达到现代化标准。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强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稳步推进,18项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实行了社区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加强了卫生执法监督和疾病防控能力建设。医疗救治水平逐步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保持全市领先,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8.9%。我区被命名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区。

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办好每届文化艺术节,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发展民间文艺团体200个。举办了四届小站文化研讨会、两届动漫艺术大赛、五次扶贫济困书画家义卖和“盛世之春、魅力津南”大型灯展等活动,编辑出版四卷《海下风 4

情》,电视剧《小站风云》央视热播,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水平。我区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加强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建成葛沽体育馆,配建健身器材177套,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举办了国际拳击表演赛、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和区全运会等赛事。我区运动员在国内外大赛中屡获殊荣。

社会保障能力明显提高。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了三级劳动保障服务体系,累计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4.8万名。我区被评为全国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先进区。加强劳动就业基地建设,实施就业困难群体托底安置。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实行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城镇职工三项基本保险综合覆盖率逐年提高,5万名老年农村居民按月领取生活费补贴。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年提高。建成颐养院。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档案、地方志、对台、慈善和红十字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五、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社会环境和谐稳定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主动接受人民政协的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部办复,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100%。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区长热线、政民零距离、“8890”家庭服务热线办复率100%,保证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基本完成了镇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服务。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搞好军民共建活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绩。

大力推进平安津南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八类案件破案率90%以上。建立健全信访风险评估机制,超前化解矛盾纠纷;坚持信访接待日制度,扎实开展全员大接访活动,畅通诉求渠道;做好排查研判工作,落实领导包保责任制,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安全生产形势稳定,食品药品监管和交通、消防安全管理得到加强, 5

我区成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体制机制,精心组织应急演练,提高了自防自救能力。

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建立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强化。认真做好经济、人口、房屋安全、水利等普查工作。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大提速,减少环节,压缩时限,推行联合审批,强化现场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加强政府法制和行政复议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了政府公信力。着力转变工作作风,严格绩效考核,提高了执行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强化税收征管。加强审计监督。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凝聚了全区人民的智慧、汗水和力量,是全社会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津南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津南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报告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着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均衡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发展速度不快,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发展质量不够高,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不足、内生动力弱;公共财政支撑能力不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存在薄弱环节,与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不相适应。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抢抓机遇、借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发挥优势、全面推进城市化的关键时期,是凝神聚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追赶跨越、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决不松懈、决不自满、决不畏难,顺应 6

时代发展趋势,坚定加快发展信心,立足新起点,攀登新高峰,达到高水平。

今后五年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城乡一体化为主攻方向,认真贯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落实“一轴两带、六区八镇”总体空间布局,按照“东工、西商、南旅游、北高端、中园区”发展布局,着力实施六大战略,加快推进“八六五”工程,努力实现三区联动发展、三次产业互动发展、三个层面共动发展,全力打造创新津南、实力津南、民富津南、宜居津南、和谐津南。

今后五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面完成“2211”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25%以上,20xx年达到10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年均递增25%以上,20xx年达到20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25%以上,五年累计完成1000亿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0%以上,20xx年达到2万元以上。

今后五年的发展布局是:围绕“东工、西商、南旅游、北高端、中园区”发展布局,按照“集聚发展、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努力打造具有津南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东部地区,要主动对接滨海新区支柱产业,积极引进发展关联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大项目、好项目建设;着力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壮大民营经济实力;培育支柱产业,发展自主品牌,增强创新能力,逐步形成支柱工业集聚区。

西部地区,要加快高端商贸项目建设,围绕海河教育园区科研成果转化,完善周边配套商业设施,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层次和融合度,逐步形成商业商务集聚区。

南部地区,要加快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丰富旅游资源,策划包装精品旅游线路;扩大旅游产品宣传,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培育特色旅游品牌,逐步形成生态、体验、文化旅游区。

北部地区,要积极促进海河中游综合开发,以国家级会展中心建设为龙头,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创意经济等高端业态,集 7

聚现代服务业项目,逐步形成天津高端服务业标志区。

中部地区,要按照“五型”园区的要求,依托海河教育园区智力资源,尽快把经济开发区、示范工业区、农业科技园区、民营经济成长示范基地建设成“双十”实力园区,推动经济园区地域连接、功能对接、产业衔接,逐步形成中部园区产业发展带。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是:

一、着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坚持高端高质高新产业发展方向,把项目带动作为增加经济总量、提高质量效益、集聚生产要素、发展产业集群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抓手,打造优质投资环境吸引项目,发挥独特区位优势争取项目,营造亲商重商氛围留住项目,精细服务现有企业内生项目。落实“三个一批”要求,形成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拉动力强的高端项目、龙头项目、关联项目源源不断,增强发展动力,积蓄发展后劲。每年实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50个和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40个,实施投资亿元以上的服务业项目40个。内、外资到位额年均增长20%以上,每年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0亿元以上。狠抓项目建设投达产,每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家和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20家,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培育一批年纳税超亿元企业。

二、着力实施产业集聚战略,提高经济竞争实力

坚持“精一强二兴三”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优化发展重点产业,促进产业聚集,形成规模效益。规划建设楼宇经济集群。着力打造咸水沽商贸科技区、开发区商务办公区等6个片区,着力发展科技研发、总部结算、创意设计、金融投资等新型业态,力争到2016 年实现税收50亿元,培育一批亿元楼。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发展。依托海河教育园区信息、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20xx年占到全区经济总量的10%以上。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积极推进中滨城等生活性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营造浓厚商业氛围。以国家级会 8

展中心为引领,大力发展商务会展、现代物流、外包服务、交通运输等生产性服务业,营造高端商务环境,提高服务业比重。农业和旅游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加快建设“五张名片”,规划建设葛沽民俗文化产业区等18个项目,逐步形成津南特色旅游线路。充分发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引领作用,发展创新型都市农业,增强农业生态、休闲、体验功能,加快农业与休闲旅游业的有机融合,实现休闲旅游业突破性发展。

三、着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增添创新发展活力

坚持以增强创新驱动能力为战略基点,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广泛开展培训活动,努力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多渠道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支持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新校区和高研园建设,放大海河教育园区的辐射效应,发挥智力密集优势,形成科技创新的动力源。继续实施“1231”科技计划,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700家、小巨人企业110家。完善人才引进、激励、保障等机制建设,大力实施引进人才千人工程、“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建设一支高端型、领军型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四、着力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提升区域发展软实力

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积极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着力建设文化强区。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形成基本道德规范;继续实施全民素质提升工程,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塑造人文精神。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推进图书馆、文体活动中心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构建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少年宫、文化馆等文化阵地的作用,支持民间文艺团体发展,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培养健康情趣。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小站文化产业基地、八里台文化产业基地等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集群,加强文化精品建设,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数字动漫等产业,构建文化产 9

业链,培育文化消费市场,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五、着力实施富民强区战略,增强社会凝聚力

坚持增活力、惠民众、促发展的有机结合,认真落实“三级共动”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创新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和增值的有效方式,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实现强村惠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三级劳动就业服务平台,引导群众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全民创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实现就业创业惠民。继续抓好民心工程建设,落实社会保障机制,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实现发展成果惠民。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人口等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平安津南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广泛开展“六五”普法活动,深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完善公共应急体制,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创建国家级药品安全示范区。加强交通、消防安全管理。健全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六、着力实施宜居新城战略,打造独特城市魅力

坚持城乡一体化建设走在全市前列的目标,继续加快推进土地整合,让更多群众过上安居、乐业、有保障的新生活。完善提升城镇规划和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合理布局城镇建设发展空间。基本完成八个新型城镇规划建设任务。加快推进海河中游、天嘉湖地区开发建设进度,实现城乡一体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力争20xx年城市化率达到85%以上。着力构建现代交通体系,加快推进蓟汕联络线、M6轨道交通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天津大道、津港高速出入口与主干道路衔接,完善15分钟交通圈,形成环形放射强中心路网体系。加快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生态区建设,全面完成道路环境建设任务,大力实施清水工程,搞好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做好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工作,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继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模式,快速增强城市管理能力。

10

七、全力实施“八六五”工程,增强城市化推动力

全面推进八个新型城镇加快建设。围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抢抓机遇促整合,加快整合创机遇。坚持科学性、前瞻性、包容性、可操作性原则,以科学的理念、方式、手段抓好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在全区实行同一安置标准,用心把握和落实拆迁补偿安置政策,做好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做到阳光拆迁、依法拆迁、和谐拆迁。坚持规划、融资和建设相衔接,建设质量和速度相协调,组织还迁和后期管理相融合,全面推进还迁房建设,打造精品工程、放心工程,妥善安置好群众生产生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复垦任务,规划利用好复垦土地。按照总体空间布局和城市化标准,完善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围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扎实推进“三改一化”工作,完善社会保障和就业创业政策,加强全民教育培训,提升全民综合素质,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安居乐业有保障。

全面推进六个实力小区创新发展。围绕增强园区的发展活力、内生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各园区建设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和定位,加快推进“五型”园区建设。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实施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同步建设,精心打造布局科学合理、配套功能完备、充满现代气息的优质硬环境;强化服务至上的理念,完善政策体系和管理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打造热情周到、规范高效、富有吸引力的良好软环境。围绕狠抓大项目、小巨人和楼宇经济,准确把握产业定位,综合策划和运用规划招商、环境招商、专题招商、媒体招商、产业链招商、委托中介招商等方式,着力引进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和一批高端高质高新项目,努力形成灵活高效、良性循环的招商引资新机制。围绕实现“双十”目标,积极扶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嫁改调收低效企业,盘活资源,提质增效。围绕六个楼宇经济片区规划建设,完善配套政策,拓展园区空间,提升环 11

境形象,强化二次招商,聚集高端业态,打造“立起来”的开发区,逐

步形成与“亿元楼”点片结合的发展格局。

全面推进“五张名片”项目建设。围绕打造重点商贸旅游项目集群和

构建现代服务体系,继续深化完善天嘉湖、小站练兵园项目建设内容,

加快主要景观及配套服务功能建设,尽快完善旅游发展要素,提高吸

引力和知名度。加快北方石林园核心区建设,打造集旅游休闲度假、

宗教文化传承、奇石鉴赏加工、艺术收藏拍卖等为一体的多元化高品

位旅游景区。积极推进中滨城、生物谷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基本建成

兼具现代产业和休闲观光功能的旅游景区。发挥“五张名片”的引领带

动作用,发掘整合海河故道、柳林风景区等旅游项目,增强一批星级

宾馆、旅行社的旅游接待功能,形成“食住行游购娱”一体化资源优势,

努力把旅游服务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面推进融资渠道多元化。加强津南城投等融资平台建设和管理,

做到资金、土地、项目“三平衡”,完善政府投融资项目“借用管还”机

制,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管理和审计监督,防范金融风

险。积极掌控建设用地市场供应量和出让时机,保证政府投融资项目

资金良性循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积极引进仓单、保单、保理、

商标、专利权等多种融资产品,着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大力推

进企业上市工作。加快创新型金融组织的发展,提升金融环境。

20xx年的重点工作

20xx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行职责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未来五年奋

斗目标的起步之年,做好全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

全面落实区第十次党代会的部署,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

责任意识,继续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拼搏进取精神,完成好各项

工作任务。

20xx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25%以

上,力争达到450亿元;三级财政收入完成14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12

增长25%以上,力争实现40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力争超过1.6万元。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力争取得更好效果、达到更高水平。

一、积极推动重点工程建设

继续抢抓天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实施的机遇,充分认识规划建设海河教育园区、国家级会展中心、蓟汕联络线、M6线进津南、大孙庄污水处理厂等重大项目,是实施天津“双城双港、相向拓展”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的需要,是推动海河中游开发的需要,也是提高津南城市化水平、实现加速发展的需要。积极配合天津市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土地整合,严格把握拆迁安置补偿政策,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保证按时间节点完成征地拆迁安置任务,全力推动重点工程顺利实施。结合柳林城市副中心、天津市保障房项目等工程建设,积极谋划海河中游开发,深化细化天津大道两个5平方公里平衡地块的建设规划,策划包装土地出让,力争年内启动建设。

二、继续推进实力园区建设

发挥开发区的带动作用。落实扩域规划,完成一期扩域任务。搞好配套设施建设,抓好绿化改造、路灯更新、立面整修工作,规范物业管理,提高园区形象和服务质量。引进20个高质量项目,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个。大力实施低效企业提升改造工程,嫁改调收20家,现有企业亩均创税15万元以上。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提高5个创意载体的发展质量,抓建设进度、促二次招商,引进注册企业500家,新增税收5000万元以上。

提高民营经济成长示范基地和四个示范工业区发展水平。深化“五型”园区建设,继续抓好园区扩域、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达到环境优美、整洁有序的标准。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保开工、抓进度、促竣工、争取尽快投达产。进一步加强招商工作,增加项目储备。加强园区管理,扶持骨干企业,治理低效企业,提高园区的税收贡献率,主要经济指标增长25%以上。

增强农业科技园区的辐射能力。搞好滨海观赏鱼科技园区、华天 13

湖休闲渔业度假区、研发创意中心的运营和恒浓科技、银森水族用品等项目建设,尽快具备生产经营条件。采取嫁改调收等方式盘活闲置资源和资产,提高利用效率。发挥国家级园区的品牌优势,努力提升科技实力。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以加快推进86个市级重大项目和区新一批20项重点工程建设为重点,强化项目建设分级分类管理,落实组织推动责任,狠抓建设进度和投资进度,尽快形成经济增长点。落实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00个,确保60个项目竣工投产。支持60家工业企业增资扩能,新增销售收入20亿元。

加快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完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推进新引进、新注册企业的认定工作,抓好现有企业转型升级,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700家,培育小巨人企业30家。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实施服务业发展规划。抓好3个标准化菜市场、3条特色商业街、1家商业中心、2家生活超市的建设和运营,方便群众生活。建成京基皇冠假日等星级酒店,提高商务接待能力。加快推进月坛现代商业大厦、滨海盛世国际汽车园、迎新商贸城等大型商贸项目建设,力争启动咸水沽新商圈等项目建设。实施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重点服务业项目40个,确保20个投入运营。举全区之力,推动国家级会展中心建设,引进新型服务业态,促进高端化服务业快速起步。

加快六个经济楼宇片区规划建设。做好滨海创意中心等7座商务楼宇的二次招商工作,确保农业园区研发创意中心等27座商务楼宇投入使用,启动晋北总部大厦等19座商务楼宇建设,初步形成楼宇经济聚集发展的形象。着力引进结算中心、科技研发、创意设计、金融投资等“人脑+电脑”的先进业态,提升发展质量,年内新增3个“亿元楼”。

加快实施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积极抓好小站文化产业基地建设,确保天山米立方年内投入运营,抓好特色古街和博物馆群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北方石林园项目,加快核心区华盛寺建设进度; 14

抓好葛沽民俗文化产业区建设,展现民俗文化特色;落实中滨城、生物谷建设条件,巩固充实 “津南一日游”旅游线路。进一步完善“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加强旅游项目引进,尽快使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促进都市农业与休闲旅游业对接,搞好名洋湖都市庄园等9个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实现锦堂农业科技生态园、元旭君子兰花卉种植基地等4个项目对外开放。

四、努力提高招商质量和金融服务水平

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强化招商责任,建立快速预审机制,落实目标任务,实际利用外资额4亿美元,吸引内资到位额260亿元。完善招商政策,吸引更多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楼宇经济、设施农业项目。保障招商投入,充实招商队伍,细化招商规划,明确招商条件,公布招商信息,引导投资项目向津南汇集。拓展招商领域,推进三次产业、城镇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多领域全方位招商,主动承接一切有利于发展的项目、资金、人才和智力。建立与地方商会、行业协会、咨询机构等中介组织的利益联接机制,畅通项目信息渠道,扩大以商引商、企业招商成效。突出招商重点,着力引进高端高质高新产业化项目,注重引进科技研发、文化创意、金融投资、产权交易等新兴产业。健全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实现信息收集、跟踪服务、谈判签约全过程专人专项管理,提高招商成功率。

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融资管理暂行办法》,提高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和财政收支一体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津南城投公司、土地整理中心和各镇平台的作用,为示范镇、示范工业区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加强村镇银行建设。探索股权信托、企业债券、融资租赁、企业上市等融资模式,提高营信等公司的担保能力,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五、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建设

积极推进土地整合。完成20个村土地整合工作,确保示范镇和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完成一、二批示范镇建设任务,力争启动小站 15

二期、八里台三期建设。新开工还迁房110万平方米,竣工210万平方米,精心组织1.2万户农村居民还迁。积极推进天嘉湖周边、海河教育园周边、津南新城起步区、海河中游等重点区域开发。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建设水平。

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15分钟交通圈。积极配合蓟汕联络线建设,形成跨越海河的新通道。着手规划区域大交通体系,着力解决“中园区”战略的交通问题。实施津晋高速公路辅道、洪泥河西路建设,实现四里沽路、津南大道双桥河段竣工通车,完成葛万路小站段拓宽改造任务。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新建红旗路、紫江路排水泵站,解决咸水沽镇排沥不畅问题。建设板桥、白塘口变电站出线工程,提高中西部地区供电能力。搞好大配套建设,提高天嘉湖、北方石林园周边地区的配套能力,促进区域开发。

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按照“建一个示范镇,就是一个生态镇”要求,继续推进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全面提升道路景观水平,实施津晋、津港、长深高速等5个出入口的环境建设,力争启动津港路、津歧路、汉港路小站段环境改造工程。大力实施清水工程,完成洪泥河、石柱子河、卫津河综合治理。积极配合大孙庄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双林、咸水沽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改善水环境质量。强化绿化养管,提高树木、草坪的成活率。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保证环境质量稳步提高。

六、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与新型城镇建设同步,推进现代化学校建设,统筹发展学前教育,切实解决入园难问题,建设培智学校,发展职业教育,南洋工业学校创建国家级示范校。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师德水平,落实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培养专家型校长和学科骨干教师。全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个性鲜明的人文精神。推进中小学均衡发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改善办医条件,筹建医疗中心,启动中 16

医医院和咸水沽卫生院建设。深化公共卫生服务,提高重点传染病防控水平,做好妇幼保健中心达标工作。加强卫生监督建设。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着力提高医疗救治水平。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落实“家佳推进计划”,完善三级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人口计生公共服务职能拓展转型,稳定低生育水平。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高文化室和农家书屋建设管理水平,筹建中心文化广场。发挥区镇文化资源的作用,免费开放图书馆、文化馆和镇文化站。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办好第八届文化艺术节,搞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鼓励民间文艺团体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保护发掘文化遗产。探索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引进文化传播公司,打造演艺品牌,培育文化演出市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提高监管水平。

发展群众体育事业。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加快镇村、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举办20项群众性体育活动。巩固5个优势项目全市领先位置,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办好国际拳击表演赛和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

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

抓好10项民心工程,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扎实推进放心食品系列工程。做好物价和粮食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劳动力资源信息平台、镇村劳动保障服务站、公共职业介绍平台建设,依靠项目带动就业;提高岗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增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能力。扩大劳动就业基地的规模,开发公益性岗位,继续实施就业困难群众托底安置。加强与劳动力输出大省的信息沟通,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全年新增就业1.9万人。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到应保尽保。加大社会救助力度,认真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适时提高五保集中供养标准。发挥慈善协会、红十字会的作用,做好8大类12项慈善救助工作。做好妇女儿童、残疾人、老 17

龄工作。开通咸水沽镇区环城公交线路,延长公交运营时间,改善群众出行环境。加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启动社区人口家庭公共服务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八、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进一步完善城镇管理体制。健全城镇、农村市容环境管理考评机制,细化管理区域网格划分,实现数字化平台管理全覆盖,着力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主干道路、城镇居住区、商业聚集区的市容管理,提高环卫作业水平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彻底消除卫生死角。健全综合执法联动机制,扎实开展商业牌匾、占道经营、市场外溢等专项整治活动,严肃查处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超载超限、运输洒漏等违法行为。

加强社区管理。深入开展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制定社区及居委会管理办法,推进“三改一化”,积极探索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在葛沽还迁区等7个居住区开展撤村建居试点工作,着力解决业务经费、办公用房等具体问题,提升物业管理、社区服务、集体资产管理水平。 推进平安津南建设。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活动,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律意识。扎实推进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搞好公共安全防控中心建设,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社会安全感。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分类分级和隐患自查自报工作,加大对人员密集场所和建筑施工、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建设消防特勤站,深化食品安全网络化监管,完善公共应急体系。加强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三调联动”,努力化解矛盾纠纷。用群众工作统领信访工作,落实风险评估、全员接访、领导包案制度,开展“听民生、解难题、促和谐”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大力实施全民素质提升工程。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形势宣讲活动,激发“热爱家乡、建设津南”的热情。积极倡导基本道德规范,推进家庭美德建设。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创建一批文明镇村、文明社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改陋习,树新风,提高文明素质和科学素质,改善人文环境。

18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及时办复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认真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开展工作。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成村(居)组织换届。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继续办好区长热线、政民零距离、“8890”家庭服务热线,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认真落实民族、宗教、侨务政策。做好对台工作。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协调发展,按照军民融合、整合功能的要求,建设区民兵综合训练基地。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用先进的发展理念、前沿的科学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进一步提高决策能力。加强调查研究,切实做到“读懂津南”,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使各项工作部署、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群众愿望。进一步提高管理能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探索新形势下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有效模式。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各镇机构改革,理顺体制机制。加强工商行政管理,强化税收征管,积极探索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切实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加强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广泛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严格落实《廉政准则》,认真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持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推进经济责任审计,探索重点工程建设资金封闭运行的监管模式,坚决治理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保证权力规范干净运行。严肃查处腐败行为,决 19

不姑息迁就。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继续保持“五加二、白加黑”、“掉肉不掉队”的精神状态,按照“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的要求,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提高政府部门的执行力。推进镇级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问题。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行政执法水平。推进诚信政府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促进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打造诚信津南。严格财务收支管理,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各位代表,津南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我们满怀信心踏上新的征程。让我们在区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建设城乡一体化新津南而努力奋斗!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