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语文课堂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摘要】本调查再次采用自编问卷《语文课堂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对高中各年级250名学生进行测试,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构建和谐、高效的激情语文课堂,并探讨激情语文课堂教学与减负增效的关系,从而能更好的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较好的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得到长足发展,减少课外学习时间,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结论】通过调动各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处理好和谐融洽师生关系,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较大幅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能动性,能够更好的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人文素养,从而使学生在课外语文学习中达到效率的最大化,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激情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只有打造激情飞扬的语文课堂,才能使死板的语文教学变得活跃,充满生机,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才能让学生从练习、考试、分数的枷锁中解脱出来,才能让学生从此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

本次调查采用了书面问卷形式,问卷仍为《语文课堂教学情况问卷调查》,以了解课题研究开展以来语文课堂的现状。问卷分为闭卷式问答和开放式问答两种。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我校高一、二、三各年级在校学生。调查的背景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本课题组开始本课题研究以后,作为教师如何利用有效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课堂学习是最重要的一环,教师如何利用短暂的45分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一切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倾力打造激情语文课堂,挖掘出一切影响课堂教学的诸多因素,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激情教学途径,是这次调查问卷的最终目的。

一、调查情况总体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围绕着语文在各学科中的地位、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的诸多学生因素、教师因素、语文课堂的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等五个问题进行。从调查问卷反馈情况来看,我们现阶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既有显著地改善、可喜的成绩,也扔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一)、可喜的成绩。

——语文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逐步加强。曾几何时,重理轻文现象非常普遍,但是,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我校语文教学的不断探索与改进,明显的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从此次调查问卷看,近50%的同学喜欢或比较喜欢语文这门学科,对语文这门学科的作用认识也有很大的提升。

——教师教学观念开始转变。从整体上看,虽然有部分语文教师依旧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 “满堂灌、满堂问”的倾向,但是绝大多数教师能够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本着从语文“人文性、工具性”等功能着手进行教学设计。具体表现在:一是开始倡导使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二是开始使用学案教学;三是开始关注“方法”这一目标维度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四是有了初步的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五是能正确把握“人文性、工具性”这一语文学科的特点,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语言的积累。

——注重语文的课堂教学评价与课堂反馈。在语文的作业情况问卷中,近80%的同学认为语文作业量适中,这说明我校教师既注重与语文的教学的反馈,又能很好的控制学生的学业负担。当然,也有近15%的学生认为语文作业量过重,这说明教师在处理课堂与课后作业关系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二)存在的问题。

——教学理念整体滞后,适应不了课改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主宰了课堂。教师独霸课堂话语权,学生的阅读、思考、交流、讨论、书写诸种权利被严重剥夺。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教师角色、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师课堂讲授限时政策没有从根本上落实到位,课堂教学中仍以讲析繁琐的“填鸭式”和提问琐碎的“满堂问”为主要教学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流于形式。自主学习时教师不给予有效指导,学生没有任务驱动,随意性比较大。合作讨论前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时间,没有考虑设计的问题是否有合作讨论的必要和价值,没有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分组分工,没有制定规范的合作讨论规程,形式主义倾向比较明显。探究学习时教师没有设计具有一定深度的探究课题,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探究方法指导,探究缺少必要的深度和广度。

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不力。教师对新的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担心课堂教学改革会影响学科教学成绩,存在观望等待的思想。

学校存在急功近利的教育短视行为,不重视过程管理,缺少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监督机制和制度保障,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不强,研究氛围不浓。

——教材研读与处理能力不够,教学有效信息把握不准。

对文本的内涵与外延缺乏深度挖掘。教师对文本不作深入的研读,没有自己的原初理解和独立见解,只是照搬教学参考书进行教学。关注较多的是文本内容层面的东西,而对文本形式(语言表达)层面的东西研究不透,课堂教学缺少必要的深度与宽度。

对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缺乏整体关照。教师对课程标准、单元目标缺少透彻的研究,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学科基本思想、学科基本方法把握不准,致使课堂教学目标意识不明、教材处理过全、重点难点不突出、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错位等。

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缺乏整合利用。教师在处理教材和文本时,要么把语文教材和语文课程等同,对文本不加取舍地全都列入教学内容;要么把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等同,将一篇文章从头讲到尾;要么把教材内容和考试内容等同,将阅读教学异化为做阅读训练题。对教材内容没有分析、选择、重组和优化,更谈不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问题化和操作化组织;对文章插图、研讨与练习、音像资料、助读材料、师生的原初理解等教学资源缺乏利用意识。

对文本的文体特点和能力要求缺乏研究。教师在处理教材和文本时,对文本特点及相应的文体阅读能力训练不作区别对待,而是按照一般文章阅读的要求和程序来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致使课堂教学或脱离文本、曲解文本,或放大人文教育、异化为非语文课。

——教学策划与设计的水平不高,教学目标达成度较低。

课堂情境的营造与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和谐。教师在进行教学策划和设计时,不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如文体要素、情理要素、语言要素、风格要素等)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情境,教师与学生之间常常是“隔心、隔情、隔智”,课堂情境与教学内容常常矛盾。教学程序的安排没有起伏,节奏感不强。一般来说,教学程序的安排必须符合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审美教育规律,要像写文章一样,抑扬顿挫,高潮迭起。但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程序安排达不到这个要求。

课堂点评与指导不到位。缺少激励与引导作用,绝大部分教师错误的理解了新课程关于学生评价的理念,对学生的回答不问正确与否,不管是否合理,一律

使用“好”“你真棒”“你真聪明”等语言予以评价,对学生的错误理解不及时矫正,尤为关键的是教师不能通过恰当的课堂点评,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推动教学过程的有序展开。其次是课堂指导没有到位,课堂上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怎么讲、讲多长时间,教师心中无数,如语文阅读课中朗读训练的指导,绝大多数教师都用朗读的数量来衡量对朗读训练的重视程度,至于什么时候安排读、读什么、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基本上指导不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运用不当。

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虽然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且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但使用的时机、长度、效度处理不好。要么使用时机不当,多媒体应用牵强附会,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严重背离,而不是有机结合;要么用之无度,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盲目地追求“高大全”,堆砌了大量的素材,把教学课件搞成多媒体成果展览;要么用之无效,不是把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根本目的落实到有效上,而是把它当成区别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唯一标志,反而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学时间分配失当,教学重心偏移,教学效率降低。

二、目前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的原因分析

课堂教学效率反映的是教师花费的时间与所取得的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里获得越来越高的教学质量。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直接因素主要有:

(一)教学目标是否准确。目标发生偏差,要求定得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教学效率。教学目标的确定,一方面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师只有充分考虑自己教学对象的知识基础、认识能力和可能存在的疑难问题,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目标和重点。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知识方面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应当明确提出能力、觉悟方面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中自觉地实现这些目标。

(二)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目标确定以后,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能强求统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即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但应当明确,检验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与不好的标准是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体现得如何。

(三)教学手段是否多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设备的更新,教学手段的运用日益显示出其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力。当前,教师在继续用好传

统的教学手段的同时,要积极推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如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一是生动形象,能更快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而且视听结合,使学生印象深刻,提高知识巩固率,降低知识遗忘率。二是可以代替了相当一部分当堂板书,使教学节奏加快,教学容量增大。

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多种多样,做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一定要善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真正落实新课改精神,实施素质教育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打造激情语文课堂的对策和建议。

(一) 明确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语文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语文教学目标从纵向看有四个层次:《大纲》要求:——总目标;年级要求——阶段目标;单元要求——单元目标;课文要求——达成目标。这四层目标之间的关系是:达成目标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一一落实,紧扣单元目标,体现阶段目标,关联总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吃透大纲精神,用好教材,研究学生,写好教案,做到脑中有纲,腹中有书,目中有人,胸中有案。这样才会在课堂上“教不乱谱”、“学不乱套”、“练不乱阵”,避免了“天马行空,架空分析”的现象,课堂的效率自然能够得到提高。

(二)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向提高学生素质转变,必须体现教为客、学为主的原则。要以教法渗透学法为指导思想,以改进学习方法为突破口,以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减轻负担,提高素质为最终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促教,以教导学。

要改革教学方法,必须抛弃旧的程式化模式,建立新的灵活高效的教学体系,要因人施教,因文定法。不管采用何种教法,关键是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每个语文教师都应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

(三)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课堂教学是师生进行“教”与“学”活动的主渠道,任课教师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主体,课堂气氛主要通过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来烘托,使师生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合作探究教学则是多向交流和综合交流的有机结合。合作探究教学是以集体教学为主,兼补充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的形式,一般以两人组或四人组为单位,采用分小组互助合作的方式,具体开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合作

过程。这种合作探究,不仅能使学生取长补短,获得1+1>2的整体学习效应,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合作等优良品质。

合作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实践操作来深入理解课文中蕴含的知识并进行内化。合作探究是一种参与,一种交流,一种激励,一种创新。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启发或与其他学生共同地形成他们自己的研究讨论学习方式和活动计划,这也是当今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合作探究教学改变了过去由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或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状况,使语文教学转变成为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新型教学。合作探究过程中的争论和共鸣,那学有主见、思有创意的亮点,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享受求知的欢愉。

(四)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五)充分体验成功,感受学习乐趣

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对学生而言,当其在学习上取得成绩,得到老师的肯定、赞许时,他们兴高采烈,反之,他们兴致索然。成功,像一支兴奋剂,让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励他们积极进取。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与激励,而是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当学生学有所获,取得进步时,要给予表扬、鼓励。可以向同学们展示学生的优良习作,优秀作品(如手抄报、剪报、读书笔记等),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看到光明的前景。这样做,学生从中得到心理上满足,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通过此次调查问卷,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现阶段的语文教学现状,了解了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诸多因素,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打造语文激情课堂的诸多方法。我们只要目标明确,教法科学,

学法正确,手段先进,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改下,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涉足新领域,提高新能力,具有较高的自身修养和文学修养,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才能把课上得有魅力,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才能真正适应新的教学形势。

 

第二篇:语文课堂教学效益调查分析报告

语文课堂教学效益调查分析报告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课题组 陈依连 何大海

20xx年3月11日

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语文积极性的现状,河北省兴隆县第一中学进行了一次关于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现状的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0道题,内容涉及语文课堂教学的多个方面,如教材、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效果等。调查对象:高三共1000位同学参加了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1000份,回收率100%。现将本次的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1、在调查中,非常喜欢占18.0%,表示喜欢上语文课的占70.8%,不喜欢的11.2%;3.3%的同学回答在课前从来不预习语文,仅36.0 %的 同学选择了会预习,基本不会的占60.7%。

2、对现用的语文教科书满意(包括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76.4%,不满意的占24.6%。认为理想的语文教科书选择实用性为主的占12.4%,文学性的9.0%,知识性的10.1%,三者兼顾的68.5%。

3、20.2%的同学认为语文常识是语文学习最有用的,7.9%选择了学习方法,71.9%选择人文素养。喜欢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选教师讲授的占19.1%,42.7%的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有38.2 %的学生认同“选择自学、相互交流、教师参与”。

4、32.6%的学生非常喜欢运用多媒体上的语文课,一般般的占50.6%,不喜欢的占16.9%。

5、认为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可以接受的占37%,认为“呆板、但能接受”和认为应该改变的都占31.5%。

6、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非常明显的仅13.5%,认为不明显的75.3%,有11.2%的认为没有收获。

7、认同语文课堂教学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占38.2%,不清楚的占39.3%,认为不能的占22.5%。

8、有5.6%的人认为上语文课很枯燥的主要原因是内容听不懂,48.3%的认为是上课形式太单一造成的,46.5%的认为语文课缺少吸引力。

1

9、表示在课堂上会主动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的占16.9%,52.8%的表示老师问了再说,30.3%的表示不会提出问题。

10、认为在课堂内进行语文活动能提高学习效率占32.6%,有点作用占58.4%,不能的占9.0%。

11、表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完全能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和教学进度占29.2%,基本能的占67.4%,不能的占3.4%。

12、认为语文学习对专业学习帮助非常大的占23.6%,有点帮助的占71.9%,

4.5%认为没帮助。

13、认为老师课堂教学效率高的占20.2%,一般的占75.3%,低的占4.5%。

14、对语文教学现状表示满意的占31.5%,基本满意的44.9%,不满意的23.6%。

综合调查结果来看,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如下一些情况:

1、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轻视语文学习。根据调查,虽然有88.8%的同学喜欢语文课,但仅有36.0 %的表示会在课前预习语文,仅16.9%的表示在课堂上会主动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仅23.6%的认为语文学习对专业学习帮助非常大,有4.5%的认为对专业学习没帮助,这表明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语文学习的重视度不高。语文学习是双向的,教师教授是一方面,学生主动学习更重要。

2、现行教材的语文不甚满意。根据调查,有近四分之一的同学表示对教材不满意,一半的同学基本满意。他们对现行教材的看法是,普遍认为文言文占的比重较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文章缺乏。

3、语文课堂教学吸引力不足,应该改变课堂教学现状。有46.5%的认为语文课缺少吸引力,有62%的认为课堂教学呆板,32.6%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运用多媒体上的语文课,有32.6%在课堂内进行语文活动能提高学习效率,80%的以上同学不满意“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以上这些说明现行的语文课堂要进行变革,提高课堂活力。

4、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仅13.5%的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非常明显的,认为不明显的占75.3%,仅20.2%的认为老师课堂教学效率高,这些表明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2

5、学生对语文教学现状不太满意。仅31.5%的对语文教学现状表示满意。不过,大多数学生对语文教学还是认可的,认为通过语文学习能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高中新课程改革我省还未全面铺开,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但非智力因素影响也极大:自信影响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影响学生学习语文;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影响学习语文;学生品格影响学生学习语文;学生普遍倾向理科,语文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等等。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

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正确的学生观。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告诉我们要着眼于全体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挖掘他们深藏的巨大潜能,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开放视野,有大学科意识,有大语文观念。让学生学会疑、学会问、学会提出新见解新看法。提倡新观点,多鼓励,多肯定,把学生看成一个对等的学体,培植师生的感情,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学科。

其次,要高度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作用。以课堂为阵地,用一切可为我所用的东西为我所用,随时随地大力培养。

现代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老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地学,而是一个师生全投入、互动的交流学习过程。也不再是进行单方面的智力培养,还进行着非智力的培养,二者相互依存。语文教师应该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更有培养这方面能力的优势。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信息,对它进行加工、提炼和利用。

宽泛地讲,“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对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章的品味,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资源开发利用,通过自身言传身教的吸引感化以及学生在听说读写过程中的实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祖国神奇的语言、博大精深文化、悠久持续稳定的语文学习心理,增强在各种场合学习运用语文的开放意识。” 可以从文章出发,可以从作家出发,可以从自身出发,可以从学生出发。总之,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进行我们的培养。

具体地说, 从习惯、兴趣、动机、意志、品格、情感等几方面进行。 3

(1)全面点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新课时,不妨让学生自己去查阅工具书、翻找资料,解决字词、典故以及作家作品文学常识;放手让他们阅读文章去发现问题;设置疑问,由他们思考、讨论。平常可指导他们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并做记录;养成写日记习惯,随时随地积累资料,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分析借鉴,发现事物的规律。逐步培养和提高他们查找资料、独立思考、与人合作、认真观察、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相机引导,激发兴趣,端正动机。爱因斯坦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追究问题罢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分析不同学生的动机,要依据实在的例子,激发兴趣,正确引导。为了让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人就举了法拉第缺憾的事例,“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对关的电磁说曾提出基本理论,但由于他文字晦涩、不善表达,又缺乏数字说明,未能得到人们的注意,直到麦克斯韦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和数学方法对这种理论加以说明后,才被世界公认。” 惟有巨大的缺憾,才能引起巨大的震撼,这样的事例能不对激发学习兴趣起作用吗?

(3)利用榜样,培养坚强意志力和坚韧品质。我们要指引学生从屈原的被贬遭逐仍冒死进谏中,读懂“路漫漫其修员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执着;从勾践的“卧薪尝胆”和项羽的“破釜沉舟”中,读出“有心人天不负”和“有志者事竟成”;从司马迁的《史记》中,读出忍辱负重者的正直;从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读懂“中国的脊梁”从“战地黄花分外香”句读懂伟大革命家的高度乐观主义精神,从“寥阔江天万里霜”句则不仅读懂了作者海阔天空的气度,也读出了他含英咀华的修养。??

(4)潜移默化,优化性格。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性格的伟大。”杨振宁也说:“在每一个有创造性的领域里,一个人的爱憎,加上他的能力、脾气和机遇,决定了他的风格,而这种风格又反过来决定他的贡献。”这里所说的“风格”就是性格。这都是讲良好的性格,对于一个人的成就的决定作用。但是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是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语文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个资源。如通过学习《报任安书》:“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4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培养学生不屈服于逆境,在逆境中崛起的人格。名著是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教改实验区都把它作为一项培养学生人文性研究活动,我们也可从中认识其作用了吧?

(5)感染熏陶,扣开情感心扉。情感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它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影响和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大多数课文是凝聚着作家浓厚情感的作品,有爱、有恨、有喜、有忧、有哭、有笑。学生在阅读中会自然而然地受到文字韵味的感染熏陶。我们就是要利用好这个资源。需要指引他们想象出意境,触动身心,感悟内涵,燃烧激情。要他们在《沁园春·长沙》感悟到一代伟人毛泽东青年时代的豪情壮志,体会伟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感受到文学作品就是用来感染人的,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形成目标远大、积极向上、健康稳定的学习情感。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