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茶文化研究报告

 

 茶与茶文化研究报告

      

      (学年度20##-2014)

 校别:南春中学

 指导老师:李文虹

 班级: 高二(1)

 组长: 洪史聪

 组员: 刘锐兵谢宗倍陈文鉴陈俊佳叶泽坤肖淑林蔡思青

一、背景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所以我们组对“茶与茶文化研究”这个课题非常感兴趣,也有信心做好这个课题。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使大家更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意义:使我组成员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课题研究涉及的内容范围:市民

二、问卷调查分析

                茶文化知多少问卷调查

  1.您的职业?(  )

A.学生 40%  B.商人 21%  C.公司职员9%  D.公务员5%    E.自由职业者15%    F.其他10%

3.您平时喜欢喝茶吗?(   )

A.非常喜欢 20%  B.喜欢 25%    C.一般 55%

4.您喜欢喝什么茶?(  )

A.红茶 15%  B.绿茶 15%   C.乌龙茶 10%  D.普洱茶5%    E.铁观音 20% F. 龙井 15%  G.减肥茶 20%

5.您周围哪些人群有饮茶习惯 ?(   )

A.家人  55%   B.朋友  20%   C.同学  15%    D.同事 20%

6.请问您饮茶的理由是什么?(  )

A.有益健康10% B.着迷于茶文化 4% C.喜欢茶的香气味道6%  D.没有理由,随便喝喝  60%     E.为了待客应酬20%

7.你更注重茶的功效还是口感?( )

A.功效 50%    B.口感  30%   C.都注重 20%

8.你了解中国的茶历史吗?(   )

A.了解 10%      B.知道一点 42%     C.完全不了解48%

三、研究结果

 通过上述调查,使我们了解到喝茶不仅能静心、静神,而且有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身养性之功效,这与提倡“清静、恬淡”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是一种以茶为主题的生活礼仪,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品茶,来修炼身心。

中国的茶道有悠远的历史渊源,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宋代开创了「斗茶」,「斗茶」最早是以游艺的形式出现在文人雅士之间。在南宋末期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

   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因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是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

道。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静。

、组员收获体会

洪史聪:亲身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巨大作用,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难有以团队形式进行配合的事半功倍。我们这次活动前期以团队形式开展,每次问卷调查都分工明确,有采访的,记录的,拍照的。大家密切配合,使调查活动能成功的完成并趋于完善。使我们亲身感受到团队精神和魅力所在,使我们提高了自己适应团队的能力。

刘锐兵: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所以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谢宗倍:通过这次实践,我们自身口才得到提高,在和茶客交谈中注意语境和口气,及时纠正不得体的地方,在调查中学会大胆的说,自信的说。

陈文鉴:由于实践的机会不多,难免会有许多的不适应之处,因此也总会出现一些小错误,但我认真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就问,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错误的逐渐减少,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陈俊佳: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而这里是实践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

叶泽坤: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户外里所学到的东西和在学校所学的理论有一定的差别,所以我领悟到:要想在日后工作生涯上有所发展,就必须理论和实践必须紧密结合,使自己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增长,必须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肖淑林:我学会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的走向社会,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

蔡思青:在学校里可能只需会解一道题,算出一个程式就可以了,但这里更需要的是与实际相结合,没有实际,只是纸上谈兵是不可能在社会立足的,所以一定要特别小心谨慎,而且一旦出错并不是像学校里一样老师打个红叉,然后改过来就行了。

五、结题报告(参考资料)

中国人喝茶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了,种类繁多,主要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等;根据不同场合中国有不同的泡法,比如绿茶需要用较冷的水冲泡,红茶和乌龙茶要用传统式的泡法即可。喝茶时,要注意茶叶适当拼配,要随喝随添,让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可适当配着糖果,点心,干果等一起味道更佳。茶有健身、治病等药物疗效,还具有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功效。 

茶树原产于中国,人工栽培茶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叶用、木本常绿植物,属于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茶种。5000年前发现和利用茶,3000多年前开始栽培茶树,则茶树起源比此还要早得多,距今约有6000万-7000万年历史。全世界山茶科的植物共有23属380多种,中国有15属260多种,大多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一带。

中国的西南地区为茶树原产地,古茶树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这里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和栽培茶树的地方,同时又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茶树和现存野生大茶树最多、最集中的地方。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早在唐代,饮茶

之风遍及大江南北,甚至远播青藏高原,并且出现了“茶道”一词。茶文化在中国可谓是历史悠久。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饮茶的起始时间则比这更早一些。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期,是中国茶文化史上划时代的时期。从五代至宋辽金,是茶文化的拓展期。自元代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明代中期以后,精细的茶风再次出现,为其中坚者是清雅文人,学人的个性茶艺充分张扬,茶风则更趋纤弱。清末明初,中国多灾难,有志文人忧国忧民,已无雅兴和心情去悠闲品茶,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历史也因之完结。

 茶树在中国的分布非常广阔,范围在北纬18-38度,东经94-122度;地跨中热带、边缘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在垂直分布上,海拔高可达2600m的高山,低至仅距海平面几米的矮丘。在不同地区,生长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的茶树,从而决定着茶叶的品质及其适制性和适应性。中国茶区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的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地带、气候、土壤特点,可划分为 :

1、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是茶树的原产地,包括

 

黔、川、渝、滇中北和藏东南。该区年降水较丰富,雾日多,适宜茶树的生长,茶树的种类也较多。适制绿茶、红茶、普洱茶、边销茶和花茶等。

2、华南茶区:包括闽中南、粤中南、桂南、滇南、海南、台湾。该区高温多湿,全年降水量可达1500mm,为茶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该区茶树资源极其丰富,适宜加工红茶、绿茶、黑茶、青茶和花茶等。

3、江南茶区:是中国的重点茶区,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湘、浙、赣、鄂南、皖南、苏南等地。整个茶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量比较充足,茶历史悠久,历史名茶甚多。是发展绿茶、红茶、青茶、黑茶、黄茶、白茶、花茶、名特茶的适宜区域。

4、江北茶区:包括甘南、陕南、鄂北、豫南、皖西、苏北、鲁东南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该区因昼夜温差大,茶树自然品质形成好,适制绿茶,香高味浓,适制绿茶为主。

茶叶命名是茶叶分类的重要程序之一。中国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品种适制性也很强,有的品种适制一种茶类,有的品种适制二三种以上的茶类。一种茶叶必须有一个名称为标志。命名与分类可以联系在一起,如工夫红茶,前者是命名,后者是分类;又

如白毫银针,前者是分类,后者是命名。茶叶命名的依据,除形状、色香味和茶树品种等不同外,还有的以生产地区、采摘时期和技术措施及销路等不同而命名。

安徽农大陈椽教授的“六大茶类分类系统”中以茶多酚氧化程   度为序把初制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六   大类,已为国内外广泛采用。再加工茶类即以基本茶类的茶叶   作原料,进行再加工形成各种各样的茶,如花茶、紧压茶、萃   取茶、果味茶和含茶饮料。

六、指导老师评语

 

第二篇:茶文化研究报告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章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总论

1.1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背景

     1.1.1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名称

     1.1.2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承办单位

     1.1.3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主管部门

     1.1.4 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编制单位

     1.1.5 研究工作概况

1.2 编制依据与原则

     1.2.1 编制依据

     1.2.2 编制原则

1.3 研究范围

     1.3.1 建设内容与规模

     1.3.2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地点

     1.3.3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性质

     1.3.4 建设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5 投资计划与还款计划

     1.3.6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建设进度

     1.3.7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3.8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5 结论及建议

     1.5.1 专家意见与结论

     1.5.2 专家建议

第二章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2.1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2.1.2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2.2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发展概况

     2.2.1 已进行的调查研究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及其成果

     2.2.2 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2.3 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2.4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2.3 投资的必要性

第三章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3.1 市场调查

     3.1.1 拟建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3.1.2 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3.1.3 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3.1.4 替代产品调查

     3.1.5 产品价格调查

     3.1.6 国外市场调查

3.2 市场预测

     3.2.1 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3.2.2 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3.2.3 价格预测

3.3 市场推销战略

第四章产品方案设计与营销战略

4.1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4.1.1 产品方案

     4.1.2 建设规模

     4.1.3 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4.2 市场推销战略

     4.2.1 推销方式

     4.2.2 推销措施

     4.2.3 促销价格制度

     4.2.4 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第五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5.1 资源和原材料

     5.1.1 资源评述

     5.1.2 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5.1.3 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5.2 建设地区的选择

     5.2.1 自然条件

     5.2.2 基础设施

     5.2.3 社会经济条件

     5.2.4 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5.3 厂址选择

     5.3.1 厂址多方案比较

     5.3.2 厂址推荐方案

  

第六章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技术、设备与工程方案

6.1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组成

6.2 生产技术方案

     6.2.1 技术来源途径

     6.2.2 生产方法

     6.2.3 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6.2.4 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6.2.5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6.2.6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6.3 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6.3.1 总平面布置原则

     6.3.2 厂内外运输方案

     6.3.3 仓储方案

     6.3.4 占地面积及分析

6.4 土建工程

     6.4.1 主要建、构筑物的工程特征与结构设计

     6.4.2 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6.4.3 工程材料

     6.4.4 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6.5 其他工程

     6.5.1 给排水工程

     6.5.2 动力及公用工程

     6.5.3 地震设防

     6.5.4 生活福利设施

第七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7.1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7.2 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7.3 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第八章资源利用与节能措施

8.1资源利用分析

     8.1.1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8.1.2水资源利用分析

     8.1.3电能源利用分析

8.2节能措施分析

     8.2.1土地资源节约措施

     8.2.2水资源节约措施

     8.2.3电能源节约措施

第九章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

9.1 主要原材料供应

9.2 燃料、加热能源供应

9.3 给水供电

9.4 外部配套条件

第十章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进度与管理

10.1 工程建设管理

10.2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进度规划

10.3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招标

第十一章环境影响评价

11.1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11.1.1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的地理位置

     11.1.2 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气象

     11.1.3 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植物、农作物

     11.1.4 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

     11.1.5 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11.1.6 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11.1.7 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11.1.8 交通运输情况;

     11.1.9 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11.2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11.2.1 主要污染源

     11.2.2 主要污染物

11.3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11.4 治理环境的方案

     11.4.1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

     11.4.2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11.4.3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11.4.4 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11.4.5 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11.5 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11.6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11.7 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第十二章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2.1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12.2 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12.3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12.4 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十三章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13.1 企业组织

     13.1.1 企业组织形式

     13.1.2 企业工作制度

13.2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13.2.1 劳动定员

     13.2.2 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13.2.3 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十四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1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总投资估算

     14.1.1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4.1.2 流动资金估算

14.2 资金筹措

     14.2.1 资金来源

     14.2.2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筹资方案

14.3 投资使用计划

     14.3.1 投资使用计划

     14.3.2 借款偿还计划

第十五章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15.1 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15.1.1 生产总成本估算

     15.1.2 单位成本

     15.1.3 销售收入估算

15.2 财务评价

15.3 国民经济评价

15.4 不确定性分析

15.5 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15.5.1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15.5.2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15.5.3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15.5.4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

     15.5.5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15.5.6 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

     15.5.7 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第十六章风险分析

16.1 风险影响因素

     16.1.1 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16.1.2 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16.2 风险影响程度及规避措施

     16.2.1 风险影响程度评价

     16.2.2 风险规避措施

  

第十七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7.1 对推荐的拟建方案的结论性意见。

17.2 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17.3 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17.4 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17.5 对不可行的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17.6 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第十八章财务报表

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部分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图

图表:部分企业经营收入走势图

图表:部分企业盈利指标走势图

图表:部分企业负债情况图

图表:部分企业负债指标走势图

图表:部分企业运营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部分企业成长能力指标走势图

图表:20##-20##年中国GDP总量及增长趋势图

图表:20##年中国月度CPI、PPI指数走势图

图表: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趋势图

图表:20##-2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趋势图

图表:1978-2013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走势图

图表:20##-2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统计

图表:20##-20##年我国全社会固定投资额走势图

图表:20##-20##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趋势图

图表:20##-2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走势图

图表:20##-20##年中国货物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走势图

图表:20##-20##年我国茶文化休闲旅游行业企业数量增长趋势图

图表:20##-20##年我国茶文化休闲旅游行业亏损企业数量增长趋势图

图表:20##-20##年我国茶文化休闲旅游行业从业人数增长趋势图

图表:20##-20##年我国茶文化休闲旅游行业资产规模增长趋势图

图表:20##年中国茶文化休闲旅游产量和20##年同期对比图 

图表:20##年中国茶文化休闲旅游产量前5位省市对比图 

图表:20##年中国茶文化休闲旅游前5位省市产量比例图

图表:20##年中国茶文化休闲旅游重点省市产量及增长率统计表 单位:吨

图表:20##年中国茶文化休闲旅游产量增长率排名前5位省市对比图 单位:吨

图表:20##年中国茶文化休闲旅游主要省份产量比重统计表 

图表:20##年中国茶文化休闲旅游市场集中度和20##年同期对比图

图表:20##年我国茶文化休闲旅游行业不同类型企业数量分布图

图表:20##年我国茶文化休闲旅游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量分布图

图表:20##年我国茶文化休闲旅游行业不同类型企业销售收入分布图

图表:20##年我国茶文化休闲旅游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收入分布图

图表:20##-20##年我国茶文化休闲旅游行业产成品增长趋势图

图表:20##-20##年我国茶文化休闲旅游行业工业销售产值增长趋势图

图表:20##-20##年我国茶文化休闲旅游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长趋势图

图表:20##-20##年我国茶文化休闲旅游行业销售成本增长趋势图

图表:20##-20##年我国茶文化休闲旅游行业费用使用统计图

图表:20##-20##年我国茶文化休闲旅游行业主要盈利指标统计图

图表:20##-20##年我国茶文化休闲旅游行业主要盈利指标增长趋势图

图表:20##-20##年中国茶文化休闲旅游进口数量数据

图表:20##-20##年中国茶文化休闲旅游进口金额统计

图表:20##-20##年中国茶文化休闲旅游出口数量统计

图表:20##-20##年中国茶文化休闲旅游出口金额统计

图表:20##-20##年中国茶文化休闲旅游进出口平均单价

图表:20##-20##年中国茶文化休闲旅游进口国家及地区调研

图表:20##-20##年中国茶文化休闲旅游出口国家及地区分析图

图表:20##-20##年中国茶文化休闲旅游产量变化图 

图表:20##-20##年中国茶文化休闲旅游重点省市产量对比图 

图表:20##-20##年中国茶文化休闲旅游产品供给预测趋势图表

图表:20##-20##年中国茶文化休闲旅游产品需求预测趋势图表

图表:20##-20##年中国茶文化休闲旅游产品竞争格局预测走势图

图表:20##-20##年中国茶文化休闲旅游资产利润率走势预测图表

图表:20##-20##年中国茶文化休闲旅游销售利润率走势预测图表

图表:20##-20##年中国茶文化休闲旅游成本费用利润率走势预测图

图表:20##-20##年中国茶文化休闲旅游产品未来行业发展预测图表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