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2:公共政策概论调查报告

公共政策概论调查报告

实习目的:通过对《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学习,要求把所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了解现在农村公共事业和公共政策发展问题。同时也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实习内容:通过对农村一些现状的了解,对农村公共设施的观察,以及对农村公共政策的了解,加上与一些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交谈及“农村公共事业与公共政策”问卷调查的填写结果,综合以上,对现在农村公共事业和公共政策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

  实习总结:本次实习共有两部分,分别对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问卷调查,调查各有四部分内容,经过调查总结,得到以下结论。

  一:新农村政策与税费改革

  农村建设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新农村也并不等同于漂亮整齐的别墅农村或少数几个有质量的示范村庄。人们,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新农村”的正确理解是使建设新农村这项任务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一旦理解出现严重偏离,必将在实施过程中给农村工作带来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我们的农村经济还是相当脆弱的,农民尤其经不起折腾,而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如此紧迫,也已经浪费不起时间、花费不起代价来瞎折腾了。改革需要冒险,需要超常规,但并非是急躁冒进。我们必须谨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场革命而不是一场运动,它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它的客观规律性决定了它必须经历一个较长的培育生长过程。因此,建设新农村应该是一个中长期目标而非一个短期目标,是一场革命而非一场运动。

  农村税费改革本是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政策,是为农民谋求福利的,必然会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可是当上级政策对自己不利时,作为政策执行者的下级政府,就会违背上级的政策精神,使政策名存实亡,目标落空,从而损害广大农民的利益。长此下去,这种危害是十分巨大的,政府在政治上会失去信任,导致政治体系中公信力的丧失,政府在以后的改革中将会不得不求助于强制性措施来继续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的执行效果将因此而大打折扣。

  农村税费改革的制度性缺陷还表现在其缺乏相关的配套性改革,农村税费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相关问题的配套改革,如建立包括金融、价格、收入、就业、教育、保险、保障等体制在内的公正的城乡宏观政策环境、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工业化、以现代科技和规模经营为特征的农业现代化、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度、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等。农村税费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上述方面的问题,没有相关的配套改革,对税费改革所产生的问题没有相应的制度来解决,只能是出现问题之后,再去寻找解决方法,这样的制度设计明显滞后,缺乏系统性,事实上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这样势必影响政策执行的力度。

  此外,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税费体制规范,农民负担减轻,农民对税费改革的关注会越来越少,将转移到自身的发展问题上来。在缺乏相关政策制度配合协调的条件下,农村税费改革的政度上也策执行力度有可能不断地降低,执行的效果也会下降。

  二:社会保障

  现阶段,针对广大农村地区,以占国家总人口70%左右的农民为受众的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出现;有的只是以极少部分人为保障对象的五保护制度,以及应对某些农村地区突发性事件的防灾救险。

  农村的防灾救险在大部分地区也还没有形成一套确定的制度体系。若是遇到旱、涝、地震等其他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政府会临时地进行相应的政策性号召,并拨发一定数额的款项,组织、派出相关的救援人员支援灾区,但是由于救灾款项的筹集、发放要经过若干环节,最终能否及时到达灾民手中、灾民能获得多少分额还不能确定。因此,农村的防灾救险现在大都只是消极被动地救治,却不能积极主动地去防治。

   “养老保险是最重要的社会保障”,而这一重要的社会保障在农村地区丝毫没有受到重视。中国1.4亿老龄人口有9000万生活在农村地区,其中绝大多数人没有退休金或医疗保障,依靠子女赡养这。

   至于其他方面的社会福利,在农村地区也是难以享受的到。比如医疗保障,近几年来,中国的医疗改革失败,几近49%的的人感觉“看不起病、吃不起药”,这部分人虽然也有一些城市地区的贫困人口,但由于农村地区总体经济的滞后,政府有没有相关的医疗补贴,大多数农村居民为求医治病而发愁。还有教育福利,鉴于教育之于一个民族、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作用,多数国家对本国教育的支持都不遗余力,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可是我国对教育的投入相对来说比较少,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更是匮乏得可怜:教师缺乏、工资待遇有差,校舍及相应的教学设备不但落后,而且严重不足。我国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台了基础义务教育的相关政策,可是在农村,小学、初中阶段的基础教育从来没有取消过收缴学费,并且学费还一直成直线上涨的趋势;再加上高中、大学的收费也涨得惊人,一般的农村家庭很难承担得起子女的教育花费,因交不起学费而退学的农村孩子很多,我的家乡也是,高中之前的辍学率高达60%。

  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新挑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广大农村地区基本上还建立系统的社会保障,也即是在他们的身份所在地——农村,他们基本上是享受不到社会保障的。但是这种情况,暂时于他们是没多大关系的,因为绝大多数农民工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除了一年一度的春节或是个别农忙时节)是在城市生活的。于是,农民工的就业、医疗、工伤、子女教育(部分农民工带子女进城务工)等各方面的保障就与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有了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户籍制度等制度所归制的城乡二元对立,使得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把与其密切相连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排斥在外,以致农民工基本上无保可依、无障可循,还成为城市土著居民所歧视的对象。

  三:教育文化科技

  通过调查,农村的教育科技主要有以下困难和不利因素:

  教师缺乏培训,教学法仍是死记硬背;

  教育财政匮乏和拖欠教师工资;

  农村学校存在大量的危房和潜危房;

  校点关闭增加上学困难,学校就宿条件差,辍学率高。

  教育内容脱离农村实际,教育目标单一,难以满足劳动市场上的多种需求。

  教学条件简陋,教育设备缺乏。

  农村缺乏教育文化与发展不利因素 :

  农村缺少自助性的社区组织,缺乏为农户提供科技、教育培训、福利服务机构。农村长期缺乏民众文化事业投入,书籍报刊信息难以到达农村地区。

  出版社的图书和资料多是高标准化、高科技化、大城市化,文字生硬拗口。

  农民想要发家致富,但市场经济中处于不利地位。在政府和外地来的投资项目前面,农民是被动的。

  四:土地问题

  农民又俗称“种地的”,农村便是与土地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靠天靠地吃饭的农民的聚居地。有了土地,农民便有了工作岗位,生活也便有了一定的保障。

  农民的土地,具体来说应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宅基地,再者是耕地。宅基地是农民的居住保障,有了一份宅基地,农民便可以在此建造属于自己的房屋、院落,从而成立自己的家,起居生活也有了一个安稳的所在。耕地是农民的经济来源,也是农民工作的保障。农民朝起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在自己的田地里劳作,以获得日常生活所需。

  但是近些年来,我国被征地农民累计达5000万。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据统计,全国今后每年至少有300万农民被征用土地。

  五:农村城镇化与公共设施

  有些人认为鼓励农民进城应该坚持下去,而农民进城后的城市化遗留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就如美国后来基本解决了贫民窟式的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今天的中国根本不可能具有这样的条件,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只能靠自己消化,无法向外转嫁。而且,今天的中国拥有9亿农民,远远超出任何一个早发现代化国家的农民数量。如此庞大的农民人口基数,加之城市就业机会有限,城市接纳系统不完善,9亿中国农民在短时期内从农村迅速转移出去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我国的城市化只能走城市建设与乡村建设并行的道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建设乡村而不是破坏乡村,让农民能在城市里不想呆或呆不下去的时候,愿意且能够顺利回到乡村,并能得到一定的保障生活和发展生产的条件和机会,从而“力避贫民窟式的城市化”,为我们的现代化提供一个稳定器。光是把劳动力转移出去从事非农产业的想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来说只是一种缘木求鱼的行为。如果最终留下的是一个凋敝的农村,这肯定不是我们心目中的新农村景象,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

 

第二篇:《公共政策概论》作业(二)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二)

一、单项选择题

1.首次提出“政策分析”这个概念的学者是(    )

A 德洛尔   B 林德布洛姆   C 勒纳  D 拉斯韦尔

2.“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的(      )

  A 元政策     B 基本政策     C 具体政策       D 实质性政策

3.秉持“英雄史观”的观点在公共政策学上属于(      )

A 系统理论模型       B 精英理论模型   

C 团体理论模型       D 渐进主义模型

4. 政策客体的核心层面是(    )

A公民  B社会公共问题  C目标团体或政策标的物  D利益矛盾

5. 决断子系统的核心是(     )

A决策体制   B决策权力   C精英人物  D全国人大

6.政策分析过程中的第一步是(     )

A政策问题的认定   B政策议程建立   C政策方案规划   D政策合法化

7. 事前制定出完整的评估方案,并由确定的评估者严格按照规定方案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的评估。这一评估是指(     )

A内部评估    B外部评估   C正式评估   D非正式评估

8. 通过对政府的人事任免权、不信任投票来控制公共政策的监控组织是(     )

A立法机关  B司法机关  C行政机关  D政党系统

9. 公共政策终结的最果断的方式是(     )

A公共政策替代    B公共政策分解   C公共政策缩减  D公共政策废止

10.关注“这是什么、什么时候、什么程度、什么后果”等问题的政策分析方法属于                        (     )

A行为研究  B价值研究  C规范研究  D可行性研

1. B  2. B 3. B  4. D  5. B  6. A  7. C  8. A  9. D  10. A

二、多项选择题

 1. 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有影响的经济学模型主要有(     )

A 传统理性模型   B 有限理性模型   C 公共选择理论   

D 取舍理论     E福利经济学模型

2. 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有(     )

A 政策主体   B 政策客体  C 政策环境   D 全国人大   

E 国务院

3. 政策方案设计的环节主要有(       )

A政策目标确立       B有限方案的搜集     C内容的初步设计   

D重要方案的精细设计   E政策监控

4.经济手段的显著特征有(     )

A强制性  B直接性  C间接性  D有偿性  E关联性

5.以集体的宏观智能结构,通过创造性的逻辑思维来获取未来信息,进行政策分析的方法,称之为(      )

A头脑风暴法   B德尔菲法   C交叉影响分析法  

D运筹博弈       E专家会议法

1. ABCE  2. ABC  3. B C D  4. ABE  5. AE

三、简答题

 1.如何看待政策分析的学科性质?

答:政策分析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性的研究领域;政策分析既是方法论,又是艺术。政策分析主要是方法论的研究和应用。政策分析涉及的是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政策过程。政策分析既是解决问题的艺术,又是提出问题的艺术。问题发现本质上是一种概念和理论的活动,它所关心的主要是问题的性质,而不是解决问题的行动;问题的解决主要关心的是行动过程的选择以及这种行动过程是否被恰当地执行,而不涉及问题的性质。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的,而且是规范的。政策分析不仅关心事实,而且关心价值。

2.简述公共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一)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根本途径

(二)政策执行效果是检验政策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三)政策执行的效果是判断、评估公共政策工作的客观依据

(四)政策执行过程及其后果是后继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3.简述价值研究在系统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答:第一,只有把握住我们所管理的系统的价值观,才能制定出合理地控制该系统的政策或把系统改进得更好。

第二,以价值为核心来统一决策者的思想。

第三,价值分析在系统实际管理中的运用。

第四,价值研究使我们合乎逻辑地判断出现的问题。

四、论述题

 试述如何完善我国政策监控机制

答:1. 强化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控功能

2.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3. 制定可行的制度程序与具体的实施细则

4. 提高监控者的素质

5. 完善政策监控的辅助手段。

6. 建立条块结合的政策监控模式

7. 加强公众和大众传媒的政策监控

五、案例分析题

 1994年1月1日,我国在海南省开始试行“燃油附加费”改革。1997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提出以“燃油附加费”替代“公路养路费”。1999年《公路法》修正法获得通过,将“燃油附加费”改为“燃油税”,至此,开征燃油税正式上升到法律层面。

燃油税开征后,将取代现行的公路养路费制度,即会导致公路养路费、运输管理费等财政收入的合并或部分取消。因而燃油税税率的制定,至少应保证燃油税的收入高于所取消的税费总额。税率过低,不利于保证政府税收收入,也不利于发挥燃油税节能环保的作用;但税率过高,将大幅增加我国石油产品的税负,不利于石油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税负转嫁,油价过高会给消费者带来较大的负担。

结合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公共政策终结的形式有哪些?

(2)评析本案例采取的政策终结形式。

答:1.公共政策终结的形式有:公共政策替代;公共政策合并;公共政策分解;公共政策缩减;公共政策废止

    2. (一)公共政策替代。公共政策替代指的是旧公共政策为新公共政策所代替,但保留四个“不变”,既所面对的问题不变,公共政策的目标不变,政策的作用对象不变,所要满足的要求也不变。

  (二)公共政策合并。公共政策合并指的是旧公共政策虽然被终止了,但公共政策要实现的功能并没有取消,而是将其合并到其它的公共政策中去了。

  (三)公共政策分解。公共政策分解指的是将旧的公共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原则分解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的政策。

  (四)公共政策缩减。公共政策缩减指的是采用渐进的方式对公共政策进行终结,以消除公共政策终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五)公共政策废止。公共政策废止是对公共政策进行终结的最果断的方式。公共政策的废止就是使某项政策立即终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