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形成性考核一、三报告)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全,包括案例论述) 形成性考核(一)

指导:指导:题目要求同学们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进行讨论,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同学们可联系下列具体方案:

1《城市生活无着落人员救助安置办法》

2《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简称国六条)方法是先上网查阅上述公共政策方案的内容,并认真阅读。然后结合教材第98页“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写出讨论提纲。联系实际的例子很多,从你知道的例子中写2到4个就行。讨论后形成的提纲,因时间关系没能进行讨论,就不作要求。 只要同学们写的有理有据,条理清楚,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注:P98

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

第一, 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即指出要将 所设计的方案付诸实施,首先应注意哦哪些问题才能保证方案执行效果与预期效果的一致。

第二, 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施。这是方案的核心内容,要尽量做到明确、具体,并给决策方案的执行者一定的机动性。要明确指明方案的执行者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与实现决策目标有何必要联系。由此可以增强执行人员对其的可信性,提高方案的可操作性。

第三, 明确方案对应的阶段。公共决策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其解决也呈现出长期性与阶段性。因此,在方案中必须明确决策阶段,以使得角色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划分和决策。

第四, 第四,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即明确决策方案的使用对象,运用期限以及该方案着重解决的问题等。

第五, 方案所需的各种条件的要求。如实施该方案所需相应机构的调整或重新设置,人员的配备状况,以及资金等其他资源量的要求等。

范文参考(个人提纲在小组提纲中提炼)

《政府审计案例》讨论提纲

一、本选题简介

(一)选题依据:

1、审计理论界的专家大多数注重从理论层面理解和诠释审计,对于审计实践接触不多,即使审计科研人员通过审计实地调研,由于被调研对象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未必肯如实披露审计中发现的真实问题,这就造成审计调研的结果与审计发现之间存在偏差,由此形成的审计理论也就存在偏差;

2、从事一线审计的人员,具有丰富的审计实战经验,严重的经济问题在他们严谨的审计程序和准确的专业判断下被发现,但很多一线审计人员缺乏审计理论知识,无法将揭露问题实质的案例上升到理论,并用于指导审计实践;

3、审计专业的在校学生,在全面掌握审计、财务会计和其他法律法规理论知识的同时,迫切需要了解审计实战技术,有趣的审计案例不仅会开拓他们的视野,而且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激情,并帮助他们真正领会法律精神,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4、各大财经类高校教师苦于缺少审计案例的专业教科书,他们使用的仅有国外注册会计师审计专家编著翻译过来的版本,书的内容与国内国家审计现状难免会有出入。目前国内出版的审计案例系列书籍实际还停留在将审计报告内容简单地转摘,而未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尚未将实务与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讨论,对于高校的教学针对性不强。

基于上述4点理由,确定了《政府审计案例》的选题。

(二)目标定位:

该课题以正式出版物的方式,设计二种版本,分别面对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高校审计专业教师和在校学生。二种版本案例选取相同,体例有所变化。它对于从事审计业务的审计人来说很有启发性,对于审计理论研究人员也具有参考性,而对于高校审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又不失为一部提前实习的好读本。同时,本书还将制作成PPT课件,致力于高校审计专业教师讲课之用。

1

(三)风格定位:

本课题一改学术类文章生硬、枯燥、难懂的通病,全书或采用生动有趣的文学语言,或采用严谨客观的新闻性语言,间插一般理论与实务性文章所特有的表述方法。作者力求全书有较强的知识性、启迪性和趣味性。在课题表现形式上是全新的,在课题内容上也与其他案例书有别。

(四)主要研究内容

1、本书的基本体例:本书从案例背景介绍、审计发现过程、案例分析、审计发现采用的重要审计技术与方法、案例思考题等方面进行阐述。作者的意图是,背景介绍主要介绍本案大的宏观背景,如政治、经济、法律等或国家的最新政策规定、会议精神等;本案的审计依据、审计环境,以及审前调查的有关内容,这是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的前提,也是审计发现过程的铺垫;本案的审计目标与范围、意义;本案的案情提要等。审计发现过程是本案的关键内容,也是审计一线人员和高校学生渴望了解的部分,其他所有结构应服从于该部分。案例分析主要结合审计发现过程和审计结果进行的分析评论,该部分有一个不变的内容是本案适用的法律法规;通过此案例分析发现理论与实践两者之间的差距,以及今后工作中应改进之处。接下来讲述的是本案发现所采用的重要的审计技术与方法,但该部分不局限于本案,而是结合其他审计类型综合讲述这一实用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最后是延伸性案例思考题,目的是把与本案有关的内容保留一部分,留给审计一线和高校学生自由想像和发挥的空间,真正达到案例启迪的目的。

2、按照国家审计署2008-20xx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关于审计类型的划分,本书案例分布在:财政审计12个案例、金融审计5个案例、企业审计4个案例、经济责任审计4个案例、资源环境审计4个案例、涉外审计3个案例,共32个案例。其中,计算机审计案例8个、绩效审计案例8个、专项审计调查4个;中央级审计案例7个、省级审计案例9个、市县级审计案例16个。

案例讲述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审计将会穿插内容。

二、讨论内容

《政府审计案例》讨论提纲提供了财政——税收征管审计、经济责任——科级党政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资源环境——退耕还林审计共3个案例(详见附件2)供各位专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案例选取。

政府审计类型主要有本书选取的六种,但不同的审计类型具体占多少比重?同一审计类型又应该选取什么内容的案例?只是根据作者日常审计实践经验总结或作者已有审计成果汇集而成的,正因如此,在案例选取方面作者难免失之偏颇,甚至有遗珠之憾,

2、体例选择。

本书表述的体例或称结构编排主要为:背景介绍、发现过程、案例分析、重要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案例思考。各位审计专家对此编排不知有何想法?

3、案例标题。

讨论提纲的附件1《目录》直接点出案例的标题,如“税收征管审计”、“国有企业法人离任审计”,是否可以考虑使用隐喻性的标题,如“任务财政”、“贪污私分”,或二者的结合,如“任务财政——税收征管审计”、“贪污私分——国有企业法人离任审计”。是否还有其他更适合的案例标题?

4、表述语言。

本书表述语言主要有三种:文学性、新闻性、理论性,究竟采用何种单一语言,或几种语言结合使用等,需要各位的指点。原则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力求知识性、启迪性和趣味性,不落俗套而又实用。

5、如有其他更好的意见或想法,请不吝赐教,在此先表示衷心感谢!

形成性考核(三)

题目要求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大家写的有题目有内容、有头有尾、有条理够字数,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可供参考的:

1 关于公务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2 广州市交通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3 城市医疗卫生改革问题的思考

2

4 广州市教育消费问题的调查

5 网吧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调查报告(仅供参考):

公务车改革的探索对大庆车改的调查研究

我国现行机关,单位公务用车制度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管理框架,而实际的管理严密程度又早已大大降低,其低效与浪费很久以来一直遭人们诟病.与当前节约型财政,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要求相对比.更显得极不相符.但是公车改革的难度极大.是公共部门改革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19xx年9月.国家体改委曾试定《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然而其后未能在中央层级取得实际进展.近些年来,地方上却已有一些自发进行的公务用车的改革尝试.鉴于这一改革的难度.地方局部改革中的经验,得失,都值得重视和借鉴.本文在对大庆市公务车改革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地方的情况和国际的经验,对我国公务用车改革试提出一些初步认识.

一,现行公务车存在的问题

(一)公私难分.运行成本高,效率低,产生巨额财政负担在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下.普遍存在公车私用问题.容易发生竞相购车,相互攀比.购超标车,每年形成数额巨大的人头费,燃油费,养路费,维修费等支出费用.省市县主要领导基本一人一车.使用率只是市场运营车辆的十分之一;有专家测算.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4元.而党政机关等单位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工作效率为公车的5倍.可运输成本仅为公车的13.5%.

(二)公车不公,损害党政干部形象.滋生腐败公车不"公"日益严重,"公车公用占1/3.领导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即公务用车大约仅三分之一用于真的公务.有的领导干部上班时间由司机驾车.下班后和节假日自己开车,甚至有一部分干脆全由自己驾车.让在编司机"休息".公车不公成为难以遏制的"顽症".公车维修中也有深不见底的"黑洞",加之超标配车.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不正之风的愈演愈烈."屁股底下一座楼"是人们对官员公车的讽喻.

(三)不利于城市交通与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公车的过高比重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大庆车改:措施,成效及问题大庆是我国着名的石油城市.在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城市评比中.排名第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名列全国第一.在这样一个富裕并且拥有优良传统的城市里.领导层下决心率先推行的车改有一些先天的优势,于19xx年2月16日启动.

(一)公务车改革的措施.大庆车改以公务用车的市场化,社会化和货币化为方向,逐步建立起机关后勤保障工作新体系和新机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要点包括:

1."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处级以下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仍执行原制定的经费包干办法,但19xx年1月1日以后提拔的处级副处级领导干部不再配备工作用车,改发交通费.同时提倡和鼓励"老人"交车,买车,改领交通费.

2.测算确定交通费发放标准.标准定低了,影响工作,大家不认可,改革无法启动.标准定高了,会有人认为乘改革之机搞福利,引起不满.

(二)综合测算确立了一套标准.在20xx年又经过一些调整.具体如下:费用标准(调整前):费用标准(调整后):职务等级元/月元/月正处级15001500副处级12001200科级120240副科级120180一般干部1001003.司机的安置.车改直接触动的是汽车使用者(乘车人和司机)的利益,对司机的安置是车改能否顺利进行的又一关键.

3

 

第二篇:公共政策概论第五次形成性考核题库

《公共政策概论》第五次形成性考核作业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 A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社会组织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 B )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

C.温和性 D.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D ),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 B.合法性

C.系统性 D.倾斜性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 C )最早提出的。

A.伊斯顿 B.西蒙

C.拉斯韦尔 D.史密斯

5、( C )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A.非政府组织 B.非营利组织

C.政府主体 D.社会公众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D )。

A.被管理者 B.对立者

C.被统治者 D.伙伴

7、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 A),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 权力 B. 利益

C. 关系 D. 制度

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 B )两种具体形式。

A. 个人不负责制 B. 个人负责制

1

C. 个人与集体共同负责制 D. 集权者

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D )。

A. 秘书 B. 助手

C.领导者 D. 外脑

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 C )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A. 利益群体 B. 压力集团

C. 行政 D. 社会团体

11.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 D )。

A. 补充 B. 协调

C. 一致 D. 排斥

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 C )。

A. 基本掌握 B.选择

C. 共识 D.互动

13.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 C )的失效。

A.终结状态 B.特殊状态

C.正常状态 D.起始状态

14、( B )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克朗 B.史密斯

C.西蒙 D.拉斯韦尔

15、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 C )。

A.对策模型 B.互动模型

C.浴盆模型 D.系统模型

16、史密斯认为, 政策执行中有( A )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四 B.五

C.二 D.三

17、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 D )。

2

A.响应 B.深入

C.反映 D.内化

18、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C )判断。

A. 利益 B. 事实

C. 价值 D. 可行性

19、在任何决策过程中,( B )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

A. 理智 B. 理性

C. 情感 D.有限理性

20、政策评估是对政策( A )所做的判断。

A. 效果 B. 方案

C. 结果 D. 结论

21、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 B 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A.自觉性、客观性与直接性

B.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

C.自觉性、概括性与直接性

D.概括性、间接性与主观性

22、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应当说强调“ A ”。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A、公事公办 B.积极介入

C.退避三舍 D.不闻不问

23、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C

A.创造性思维 B.直觉思维

C.灵感思维 D.豁然开朗思维

24、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D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B.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 3

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D.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25、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

(A )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为标志。

A.贝塔朗菲 B.西蒙

C.克朗 D.戴维·伊斯顿

26、“系统分析”最早是由( B )提出并使用的。

A.美国国防部 B.兰德公司

C.麦克纳马拉 D.贝塔朗菲

27、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社会组织层级化 B.社会主体知识化

C.政策信息公开化 D.民主参与大众化

28、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 C )政策理念。

A.基础型 B.理性型

C.发展型 D.综合型

29、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D )。

A.公共政策秩序稳定化 B.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

C.公共政策信息公开化 D.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

30、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D )。

A.社会问题 B.公共利益

C.公共事务 D.公共问题

31、( A )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A.公共利益 B.政策方法论

C.政策过程 D.公共问题

32、公共利益是公众(B )的资源和条件。

A.共同拥有 B.共享

C.独享 D.共同创造

4

33、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A )。

A.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 B.对社会进行管理

C.为人们提供行为准则 D.塑造公共价值观

34.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 C )类型的决策。

A、理性思维 B、理想主义

C、完美主义 D 、实用主义

35.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运用( A )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A、定性或定量 B、定性

C、定量 D、系统分析

3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D )。

A、整体性 B、超前性

C、层次性 D、系统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BCD )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

2.政策的导向是( )的导向。

A.文化 B.观念

C.条件 D.行为

3.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 )。

A.分配功能 B.导向功能

5

C.调控功能 D.规制功能

4、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包括( )。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执政党

5、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 )。

A.社会名流 B.准公共政策主体

C.社会公众 D.核心主体

6、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主要包括( )。

A.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 B.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

C.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 D.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 E.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7、 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 )等子系统。

A. 监控 B. 智囊

C. 决断 D. 信息

8、外部监控体系是由( )等组成。

A. 政党 B. 人民群众

C. 新闻舆论 D. 社会团体

9、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及其运行中的作用( )。

A.界定政策问题 B.确定政策目标

C.设计政策方案 D. 选择政策方案

10、.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是( )。

A. 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B.目标有效协调 C.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D. 目标具体明确

11、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有( )。

A. 多要素原则 B. 多方案原则

C、可操作性原则 D. 排斥性原则

12、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形成共识的途径通常有( )。

A. 妥协 B.说服

C.强制 D. 交换

13、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是( )。

A. 双重优化 B.非零起点

6

C. 回溯分析 D.心理效应

14、史密斯认为,( )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

A.环境因素 B.执行机构

C.目标群体 D.理想化的政策

15、从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分析,政策执行问题有如下几种( )。

A.折扣型 B.结构型

C.滞后型 D.抵触型 E.僵化型

16、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有( )。

A.交叉性 B.动态性

C.突发性 D.多样性

17、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组成内容有( )。

A.建议 B.信息

C.分析 D.规范

18、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公共政策评价可以分为(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整体评价和局部评价

C.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和事后评价

D.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19、( )的评价标准需要在各类人员通过协商、平衡利益关系中产生。

A.客观 B.适度

C.全面 D.有效

20、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对政策效果评价的态度会( )。

A.参与 B.支持

C.阻挠 D.反对

21公共政策效果的类型有( )。

A、潜在效果 B、直接效果

C、附带效果 D、象征性效果

22、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在六个方面,它们是( ) 。

A.层次性、多维性、普遍性

7

B.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

C.层次性、多维性、灵活性

D.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

23、创造性思维的各种基本形式包括( ) 。

A.顿悟 B.灵感

C.判断 D.直觉

24、头脑风暴法的优点是( ) 。

A.专家团体所拥有及提供的知识和信息量,比单个专家所有的知识和信息量要大得多;

B.它使专家交流信息、相互启发,产生“思维共振”作用,爆发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C.它能够发挥一组专家的共同智慧,产生专家智能互补效应;

D.专家会议所考虑的问题的各方面以及所提供的备选方案,

比单个成员单独思考及提供的备选方案更多、更全面和更合理。

25、按照人们决策时对自然状态规律的认识和重点掌握程度,通常可将公共决策分为( )。

A.随机决策 B.风险型决策

C.确定型决策 D.非确定型决策

26、按照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公共决策划分为( )

A.非程序化决策 B.战略决策

C.程序化决策 D.策略决策

27、决策支持系统由( )提出。

A.贝塔朗菲 B.斯科特

C.克朗 D.基恩

28、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社会组织层级化 B.社会组织扁平化

C.政策信息公开化 D.民主参与大众化

E.社会主体知识化

29、下列关于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关系的论述中,正确的有( )。

A.知识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公共政策创新

8

B.公共政策无助于知识经济的发展

C.知识经济的兴起要求实现政策创新

D.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政策的扶植

E.知识经济的发展影响到了公共政策的执行

30、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包括( )。

A.效率优位观念 B.科学民主观念

C.公平优位观念 D.创新超前观念 E.人本观念

31、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 )的公共决策体制。

A.多者博弈决策体制 B.民主参与决策体制

C.集权式决策体制 D.精英决策体制

E.网络化决策体制

32、为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政府需要调整的公共政策主要包括( )。

A.产业政策 B.教育政策 C.科技政策

D.财政政策 E.金融政策

33、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现出的新特点包括( )。

A.信息化 B.民主化

C.高效化 D.科学化 E.多变化

34、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有( )。

A.权威性 B.可行性

C.公共性 D.管理性

35、根据公共政策案例记录的过程,可以把公共政策案例分为( )。

A.完全公共政策案例 B.未来公共政策案例

C.实时公共政策案例 D.风险型公共政策案例

36、公共文化的内容包括( )。

A.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认识

B.对公共道德观念的认识

C.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

D.价值分析

37、以下选项属于公共问题横向性质维度的内容包括( )。 9

A.全国性公共问题 B.国际性公共问题

C.管制性公共问题 D.服务性公共问题

38、以下哪些说法体现了公共政策的未来基本走向( )。

A.公共政策应当是问题取向的

B.公共政策应当是讲究公平的

C.公共政策应当追求民主化

D.公共政策应当实践科学化

三、判断题

1.公共政策是社会组织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惩罚性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3、公共政策系统包括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等要素,不包括外在环境。()

4、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包括整体性、超前性、层次性、多样性、合法性,不包括有效性、对称性。

5、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不涉及个人。()

6、政策理念是指政策主体进行公共政策活动时所秉持的价值观。思想观念是结果的真正决定者,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制定出与之相关的政策。()

7、公共政策主体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还常常在应对突发事件等危机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8、公共政策主体选择哪些问题制定政策,就意味着一定要对这些利益关系进行调控。

9、作为一个系统,在各主体不具备独立性、但有较高能力的情况下,公共政策体系有一种天然的整合能力和机制。

10、公共政策监控系统是指由政策系统内的人员和机构组成,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11、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律权力,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其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10

12、中国国务院下属的各个部门是辅助国务院行使职权的,不独立行使重要的行政决策权力和领导权力。

13、中国的职业团体不属于公共决策的参与团体。

14、大众传播媒介可以扩大决策问题提出的数量,但不能缩短公众议程和正式议程的时间。()

15、心理效应在追踪决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追踪决策的特征之一。()

16、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施是决策方案的核心内容,要尽量做到明确、具体,要明确提出方案的执行者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并告知执行者不得随意机动。

17、公共决策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其解决也呈现出长期性与阶段性。因此,在决策方案中必须明确决策阶段,以使得决策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划分和决策。()

18、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是指明确决策方案的适用对象,运用期限以及该方案着重解决的问题等。()

19、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20、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

21、因果理论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22、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而在实际中是行不通的。()

23、系统理论认为政策制定是一个反复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

24、认同是接受政策反应的最高层次,它表现为对政策内容及其意义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并积极地自觉行动。()

25、非正式评价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重点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

26、公共政策评价结论决定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

11

27、由于公共政策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所以对公共政策的评价不宜放到较长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进行。()

28、绩效是公共政策评价的主要标准之一。绩效包括公共政策推动的结果,但不包括民众心目中认定的满意程度。()

29、无为思维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

30、顺序决策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通常认为,政策制定和贯彻是而且应当是通过缓慢的进展和小心的改变实现的,主张走一步看一步。()

31、头脑风暴法主要运用于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和替换现有系统的决策类型,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

32、德尔菲法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

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它是19xx年由

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首先提出的一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

手段。()

33、剧烈变革思维是19xx年由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发明的。这种思维方法最初用于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后来逐渐用于其他领域。()

34、在运用思维方法时,决策者一方面要注重理性选择的关键性作用,同时还要不断地发觉灵感和注重直觉。()

35、在公共决策中,决策者必须首先具有职业行为的思维方法,将决策过程作为一种普通的职业来对待。()

36、在使用简单矩阵法时,决策者要做的是挑拣出那些无论哪一种选择都需要满足的几个至关重要的性能。没有这些性能,这个决策将会失去意义,它实际上是一种将完全不适用的选择方案筛选出来的方法。()

37、巴拉姆驴子思维法的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它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如果他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38、系统是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 12

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

39、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

40、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系统观点进行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索可能采取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为达到预期目标选出最优方案。()

41.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种计算机系统。()

42、在进行公共政策分析时,只要坚持使用系统分析法就可以解决具有深刻社会含义的问题。()

43、为了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在进行决策之前,必须要有充分的系统分析活动,系统分析工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水平。()

44、扁平式组织削减了内部层级,强调信息共享,重视横向联系与协作,重视权力分散、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强调人力资源开发。扁平的学习型组织是公共组织的变革趋势。()

45、公共政策体制,是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并非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

46、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知识化与信息化是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前提与基础。()

47、传统的行政管理一直都是效率优位,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应当是公平优位。()

48、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49、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要素主要包括(1)明确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目的;(2)选准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角度;(3)确定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立足点。

50、公共责任是指社会成员对参与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自觉性,与他们对其个人行为结果承担责任的程度无关。()

51、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它泛指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乃至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需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13

52、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

53、纵向层次维度和横向性质维度是认识公共问题的两个维度。()

54、如何确立公共利益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何通过非制度性的规范和意识形态来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这些构成了公共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55、突显“公共性”,将决策视为公共行为,

公共物品是公共政策未来的基本走向之一。()

14 视政策为重要的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C 5、C 6、D

7、A 8、B 9、D 10、C 11、D 12、C

13、C 14、B 15、C 16、A 17、D 18、C

19、B 20、A 21、B 22、A 23、C 24、D

25、A 26、B 27、A 28、C 29、D 30、D

31、A 32、B 33、A 34、C 35、A 36、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BD 3.ABC 4.ABCD 5.BCD 6.ABCDE

7.ABCD 8.BCD 9.ABCD 10.ABCD 11.ABCD 12.BCD

13.ABCD 14.ABCD 15.ABCDE 16.ABCD 17.ABCD

18.ACD 19.AC 20.BD 21.ABCD 22.BD

23.ABCD 24.ABCD 25.BCD 26.AC 27.BD

28.BCDE 29.CDE 30.BCDE 31.ABE 32. ABDE

33.ABCD 34.CD 35.ABC 36.ABC 37.CD 38.BCD

三、判断题

1、错

2、对

3、错

4、对

5、错

6、对

7、对

8、对

9、错

10、错

11、对

15

12、错

13、错

14、错

15、对

16、错

17、对

18、对

19、对

20、对

21、对

22、对

23、错

24、错

25、对

26、对

27、错

28、错

29、错

30、错

31、错

32、错

33、错

34、对

35、对

36、对

37、对

38、对

39、对

40、对

41、对

42、错

43、对 16

44、对

45、错

46、对

47、对

48、错

49、对

50、错

51、对

52、对

53、对

54、对

55、对 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