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退伍军人模范事迹材料

模范退伍军人典型事迹

岐延军,男,19xx年生,现年40岁,中共党员,汉族,现任贺家庄村党支部书记。19xx年入伍服役,20xx年10月退伍复员,20xx年11月进入村委班子,先后任村计生专干、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20xx年3月起担任现职。多次获得县优秀共 产 党员和模范退伍军人等光荣称号。

一、做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贺家庄村地处镇区,商业繁荣,经济活跃,人流集中,歧延军同志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洞察形势把握商机,于20xx年3月起,率先在镇区用自己的门店开办镇东酒店,发展餐饮服务业,并迅速成为赵河镇餐饮龙头,年收入30余万元。

致富不忘乡亲,在他的带动下,该村村民纷纷兴修门店,先后开办副食、餐饮、家电维修、服务、建材、农资、文化用品等店铺20多家,经营效果良好,大部分村民能快速致富,过上了小康生活。

二、做村委班子的好班长

岐延军在部队是个好班长,在村委一样是个好班长,作为贺家庄村的一把手,他时刻保持部队的优良作风,把本村的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起来,使农民早日致富奔小康,使村容村貌旧颜换新容。一是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实施强本固基工程,夯实发展基础。在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的同时,要求每位班子成员至少掌握一至二门实用技术,有一条增收渠道,从而加强班子自身建设,使班子成为响当当的坚强堡垒。通过坚持开展“五联系五促进”、“三会一课”活动加强党员教育,增强党员致富带富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充分发挥党员在三个文明 1

建设中的先进模范作用。二是发展集镇经济,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业,家家有生意、户户有项目。三是调优农业结构,发展三高农业,重点发展蔬菜大棚。四是对河湾林场加强管理,营造长效型经济。

三、为民兴办实事,做一个有为村官

村支书官不大,但离群众最近,为群众办实事最具体,自任现职以来,歧延军时刻不忘党委重托,不负百姓重托,从百姓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入手,切实改善民生,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状况。一是多方筹资对东河险工段进行治理,确保群众汛期无忧,安居乐业。二是硬化村干道2000米,改善出行条件、生活条件。三是实施“一帮一”对口帮扶,除在节日期间组织牵头对特困家庭、单亲家庭、贫困党员进行慰问外,还在致富项目上予以帮扶,送上集体温暖。

四、做好复退稳定工作,做复员退伍军人的贴心人

贺家庄村有复退军人28名,经济状况复杂,存在不同程度的多头不稳定因素。据此,贺家庄村委经过研究,率先在全镇建立“复员退伍军人之家”,有办公设施、有专人负责,因人而异进行帮扶,成为“老兵”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帮助的平台,成为解决困难的渠道,成为社会和谐的稳压器。一是切实解决“老兵”生产生活困难,设立复退军人帮扶资金,通过企业赞助社会爱心人士捐献,村自筹等途径,筹集启动资金2万余元,许聚有、王平新就是第一批受益者。二是协调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帮助复退人员尽早就业。三是多种措施帮助老兵奔康致富,村委对复退军人采取结对帮扶、订单农业、技术帮扶、扶助上项目等措施尽 2

快帮助复退军人脱贫致富。

退伍不退志,歧延军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复退人员的风采。

李 波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十日

石匣乡武装部上报

“三手三队”活动典型线索

3

王志刚,男,19xx年9月生,东山村人。19xx年12月入伍,19xx年12退伍。回到家乡后,他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当地实际,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带头发展养殖产业,并带领周围群众致富。他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优秀民兵致富带头人。

在党的致富政策的鼓舞下,通过各方努力,王志刚筹集投资15万元,在东山村建起了黑山羊养殖场,经过多年努力,现已初具规模,目前养殖黑山羊1000多只,年出栏羊羔600多只。养殖过程中,他勤于钻研,并虚心向畜牧专家学习请教,利用萨福克羊和道赛特羊作为种公羊,以黑山羊为母羊,杂交产出的羊羔,生长快,出肉量高,羊羔成活率也高,为养殖场带来了切实的利益。同时,他还利用青贮玉米杆和氨化麦草等科学技术饲喂方法,使羊群食物营养丰富,促进了羊群的生长和出栏率。

在搞好个人养殖的同时,他毫无保留的将科学养殖技术传授给村民,带领大家一同致富。每当提起王志刚这个人时,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他在农民中树起一面致富带头旗,创先锋争优秀,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

白 从 宇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六日

4

 

第二篇:先进乡镇事迹材料

加快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xxxxxxxx乡典型事迹材料

20xx年,xxxxxxxx乡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一手抓团结稳定一手抓改革发展,按照“优粮棉、扩果蔬、增畜禽、抓市场”的总体思路,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主线,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团结带领全乡各族人民群众,团结奋进,真抓实干,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的基础上,实现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xx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15757.4万元,同比增长20.3%;人均纯收入4953元,增收828元,同比增长20%。其主要做法是:

一、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紧紧围绕“扩、缩、增”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立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乡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健康发展。

1、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多元增收格局初步形成。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总体思路,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完成小麦种植2.5万亩,棉花1.4万亩,多熟制1.26万亩,订单农业0.95万亩(其中订单色素辣椒6000亩,胡萝卜、洋葱3500亩)。加大设施农业资金、技术投入和外销力度,使棚均产值达到7300元。实现种植业总产值7853.9万元,人均纯收入2352元,同比增长16.5%。

2、林果业经济效益逐步凸显。按照“改造、统一、提升、增效”的方针,强化“三分定植,七分管理”的各项措施,严格落实“三肥四水” 1

和病虫害防治、树型培养、嫁接改造,确保果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重点做好核桃补植、定植工作和丰产示范园的建设与管护。建立完善技术服务措施,组建170人的林果业技术服务队,长年为果农提供免费服务。林果业实现产值3110万元,人均纯收入1136元,同比增长30%。

3、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大力推广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加大牲畜品种改良,强化疫病防治,优化畜种畜群结构,狠抓饲草料生产、加工和贮存,推广科学饲养技术,加强养殖小区和专业村建设,进一步扩大养殖业规模,重点培育和扶持养殖大户,进行集中连片规模养殖,推动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改造棚圈(舍)480个,改良牲畜28032头(只)。建成大畜养殖专业村9个、大畜养殖小区10个,培育大畜养殖户150户,培育十万只型养鸡专业村2个、万只型养鸡专业村9个,建成养殖小区9个,培育家禽养殖大户580户。20xx年底全乡牲畜存栏6.51万头(只),出栏4.14万头(只),家禽存栏5.92万只,出栏96.54万只。实现畜牧业总产值3180万元,人均纯收入598元,同比增长17%。

4、认真抓好劳务输出工作,带动二、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抓劳务输出工作当中,以提高务工者“双语”水平和职业技能为目标,依托县级培训,整合乡党校、文体中心、乡中学职业技能培训班教育培训资源,累计培训劳动力7400人次,其中职业技能培训668人。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累计转移劳动力7500人次,实现劳务创收982.6万元,人均纯收入528元,同比增长22.5%。大力支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引导农牧民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转移,推动二、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全乡二、三产业企业商户总数295个,从业人员1100人,实现总产值630.9万元,人均纯收入339元,同比 2

增长12.3%。

5、乡村面貌及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观。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目标,以实施抗震安居工程为动力,以改善村容村貌为切入点,合理布局,确定了4个抗震安居整村推进村,完成了4个村200户集中连片抗震小区建设任务。完成抗震安居房建设668户(其中新建568户,加固100户),竣工率达100%,拆除危旧房屋690余套。深入开展以村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人居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为重点的“五清、五改”活动(清垃圾、清路障、清渠道、清林带、清庭院,改房、改院、改灶、改厕、改圈),推进新农村建设,乡村面貌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6、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积极争取财政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1200万元,实施了土地归并整理、防渗渠道维修、机井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建设、新农村住房建设、滴灌、土壤改良、防护林建设等项目,累计完成土地归并整理4600亩、维修防渗渠道7.03公里,新增机井13眼,新建高标准钢架结构温室大棚20座,实施节水灌溉项目3500亩,清理水渠136.4公里,维修闸口100座,修补乡村道路150公里,安装测水仪190个,实施“一池三改”修建沼气池320户,新增农村自来水入户200户,新增农村电网入户200户。

二、全面落实各项维稳措施,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不动摇,积极开展群防群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民事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网络,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维护了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一是健全和完善乡、村、组三级群防群治网络,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共组织巡逻240余次,开展大清查136次,出动人员39120人次。二是深入开展大宣讲、大声讨、大揭批活动,大力宣传 3

民族团结先进模范事迹,深入开展民汉干部结对子、民汉学生手拉手活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组织发动“三老人员”、爱国宗教人士等深入村(场)、学校开展面对面宣讲10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6700余人次。三是全面开展“法治六进”宣传活动,利用综治宣传月、乡党校干部培训、干群对话、“学习宣讲日”、便民咨询服务等活动为载体,发放维稳宣传材料2500份,受教育群众达2万余人次。四是加强宗教事务管理,认真落实“三管一加强”措施和宗教管理“两项”制度。评选出16座乡级“五好”清真寺和18名乡级“五好”宗教人士。五是狠抓安全生产,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增强群众的交通意识,保证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六是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筹措资金9.6万元在乡政府修建设立综合服务大厅,村(场)设立群众事务代办点,实行一站式服务,有效地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共处理上访案件15起,化解矛盾纠纷54起,解决处理长期遗留复杂信访问题8起。

三、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是利用1个乡级“星火课堂”、24个“星火培训室”,大力开展“科技之冬”、“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26期,培训人员21568人次,同时依托乡科技星火课堂,共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18期,共培训19897人次;二是深入实施科教兴乡战略,努力改善乡村两级办学条件,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改善教学条件争取项目资金1200万元,改扩建校舍、新建“双语”幼儿园总面积达6278.46㎡。乡村两级筹资310多万元修建了图书室、实验室、开水房、厕所共2133.7㎡,修建围墙2100米。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40%,中学适龄青少年入学率93.13%;三是全面落实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方针,全乡人口自然增 4

长率为15.66‰以内。四是乡村两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进一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牧民参合率达100%,发放医疗救助金25.87万元。为贫困户免费发放加碘盐27.54吨。投资150万元新建乡卫生院门诊楼,投资18万元改善了4个村的医疗卫生条件,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五是群众性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村(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艺演出队,农村文化生活繁荣活跃,现有文化大户12户,电视覆盖率达95%。出资16.52万元为乡文化站购置了演出服装、民族乐器、健身器材、投影放映设备。放映电影192场次,举办文体活动64场次,进一步丰富了农牧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六是民政救济和社会保障更加深入,为低保户1032户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总计206.086万元,发放面粉770袋,被褥100套,各种补贴和抚恤金3.25万元,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了妥善解决。

四、落实长效工作机制,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紧紧围绕“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保稳定、促发展”工作思路,按照中央六个长效机制的要求,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为抓手,完善工作措施,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一是认真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在农村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统筹安排学习工作,把集中学习座谈、面对面宣讲、走访征求意见等同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突出的问题,做到“两不误,两提高,两促进”,推动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参学党组织41个,参学人员1784人(其中党员1039人,群众745人)。发放征求意见表2500份,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3200余条,经梳理后确定合理性整改意见238条。二是建立了乡党委全面负责、党员领导干部抓点示范、乡党建办具体直接抓落实、各村、站所、学校党支部具体实施的农村党建工作责任制,全 5

乡各级党组织、党员共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2180件,为群众捐款捐物折合现金共计33470元,各支部共整改问题285条,群众满意度达到98%以上。三是认真落实乡抓村长效机制,按照“用村一级的工作来检验乡党委工作”的方针,按照集中整治和基层组织建设同步进行的要求,加大对村级问题的解决力度。四是狠抓基层组织 “三级联创”工作,创建了13个“五好”村党支部,2个 “五好”学校党支部。五是加大党员干部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发挥乡党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建立长期培训机制,共举办培训班17期,培训2200人(次)。六是转变干部作风,建立群众服务长效机制。全乡参与承诺的党员有947名,共承诺事项2112条,完成承诺事项2112条。共为群众解决问题892件,接待群众来访346起,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44起。七是新建、改扩建村级阵地2个,85%的村级阵地都建有配套完善的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远程教育活动室、村级卫生室、民兵值班室和篮球场,配齐配全了办公设备。

20xx年,是全乡各族干部群众踏实苦干、拼搏进取,各项事业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新的目标,xxxxxxxx乡将在上级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