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亲情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表达?交流” 感悟亲情

综合实践教案

课题:“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感悟亲情

教学时间:2012-11-7

课前预习:积累日常表现亲情的细节

相关课程标准:

父母之爱是孩子一生最美好的礼物。通过这次“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的交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聆听那些爱的回声,感激亲情,接受感恩的教育,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并通过教师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了解亲情的丰富内容和多样表现,进而丰富对于亲情的感悟和认识;最后通过“亲情”主题写作活动,“能读无字之书,”得真诚妙语,用真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

教学目的:

1、感悟至真至诚的亲情,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珍视父母之爱。

2、学会观察,了解亲情的丰富内容和多样的表现方式。

3、学会感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情感;用真情写作。

教学重点:

1、读无字之书,提炼生活中表达亲情的细节。

2、学会感恩,学会感谢父母之恩。

教学方法:回顾积累、感受鉴赏、理解交流、

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阅读导入:

这是去年的九.五班毕业生张萌写的作文,大家看一看,他向我们传达了什么内容?

“ 亲爱的小凯西:

时光飞逝,转眼间,十几年又过去了,你已经长大了,这些我都看在眼里,温暖在心中。你有没有发现,父母的头上多了许多皱纹,白发也越来越多,但是他们脸上却始终带着温暖的笑容,从未有过任何抱怨。孩子,你是我送给彼得夫妇最宝贵的“礼物”,同时,你也得到了你一直以来最想要的“礼物”——父母的爱。在天堂时,虽然你一直是个懂事的天使,但却没有朋友,总是孤零零的,这些我都明白,所以,才让你去人间体验什么是亲情。我看得到,现在的你很幸福,你得到了你应该得到的亲情,彼得夫妇也因为有了你,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如此幸福! 这样我也就放心了,孩子,记住,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你的上帝爷爷” 教师提示:思考一下,他在文中告诉我们什么?

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

父母是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父母对于孩子的付出是没有任何抱怨的。

作为孩子来讲,应该珍惜父母之情。

2、 选择写作对象,确立感情基调

父母的苍老伴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牺牲陪伴着孩子的微笑!

那么请你想一想你身边的亲人,谁留给你最具亲情的印象?

学生思考,确立写作对象

意在笔前,对于你选择的这个亲人,你对他又怎样的感受?(感谢、怀念、愧疚、敬重等)

学生针对所选写作对象,确立感情基调

写作借鉴: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胡适《我的母亲》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4、作品分析,结合具体作品体会人间至情——亲情

亲情的确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方式表现亲情的文章?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作品

学生结合具体作品回顾:

教师小结:

《背影》中父亲朴素的语言,肥胖艰难的身影。

《慈母情深》中母亲在艰苦的环境中对我读书的支持。

《金色花》中孩子与母亲的片刻不愿分开,孩子的调皮与母亲的焦急寻找相得益彰。

《父母的心》中父母送儿时再三反悔。

看来任何一种亲情都有他们表现倾吐的渠道,都有他们表达的感情的方式!

5、感悟体会,述说真情:

一千种亲情就有一千种情怀,那么你的父母对你表达亲情的方式一定与别人不同,你观察到父母对你的爱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的呢?

请同学们选择给自己印象最深的生活细节谈谈自己感受。

学生提炼生活细节,表述你感受到的亲情:

(注意:语句要顺畅;要说真实的亲情故事)

学生表述:

孙敬文:我做作业时停电了,父亲帮我点蜡烛,蜡烛站不住,父亲帮我用手擎着,即使蜡烛油烫伤了手,也不说话。

刘悦:我以做家务为依据向母亲要钱,母亲给我钱时,中间夹着一张纸条,她说:“我从怀胎十月,把你养大,吃穿住用,上学生病,我和你爸爸不向你要钱。” 杨玉玉:一回天热口渴去爷爷家,我抱怨没有凉开水,以后经过爷爷家,爷爷把我叫回家,因为每天都有凉凉的加了冰糖的白开水,那是爷爷特意为我做的! ??

过渡语:看来每个同学的家人都有自己表达亲情的方式,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这种方式表述出来吗?这是老师对亲情的理解,希望对同学们的写作有所帮助。

6.参考范文,欣赏感悟:

微笑的冬青

看很多名人访谈或大讲赛颁奖类节目,主持人往往都会提到被采访者的母亲,让他们回忆一下他们与母亲的一些生活片段。而这个时候镜头会故意定格在他们的眼睛上,似乎有意在寻找泪水的踪迹,而不一会他们的脸上都已经是淅沥哗啦了!

此刻,主持人无言,观众无言,流泪者本人不敢言,怕一说话就泣不成声了。当然,我会被这样的镜头所感动,因为我知道在这背后一定承载着一个母亲沉甸甸的爱!我也会在同时想到我的母亲,但我不想流泪,我也会在那时回忆起和母亲之间阳光般的往事。

考上大学那年,我十八岁,学校让住校,还要带一床被子。我躺在被套上和母亲聊天。

“妈,你今天买的被面真漂亮!我都能闻到被面上黄色小雏菊的香味了。” “妈,你说食堂里的饭菜会象你做的那么好吃吗?”

“妈,你要经常去看我呀!”

??

上学以后每到换季时,母亲都会叮嘱我:

“天冷了,该带被子了,晚上你们那儿风大,别冻着!”

“被子该带回来了,别放潮了!我给你拆拆洗洗。”

如果在周六你看到骑着黄色自行车,椅座上还带着黄色小雏菊的被子,脸上挂着微笑飞速行驶的姑娘,那一定是我了!

最后一次睡母亲套被的被面上,我25岁!要出嫁了,虽然我极不情愿离开母亲!母亲按照老家的规矩,给我买了两床被子,一床褥子。我睡在被套上听母亲温暖的絮叨:

“这床白被里的,一定要在结婚当天盖在身上,意味着两人白头到老。” “这床带条纹的是要铺在婚床的下面当褥子的,老年人说睡这样的被子可以做事有条有理。你这样的毛手毛脚,一定要是好好坐坐,省得不让人放心。”

“结婚了,不比在家里,要勤快些。到现在你也不会做饭,之前该好好教你的。”

“ 遇事要宽容些,别和他吵架,夫妻之间没有什么大是大非的,老是吵架是会影响感情的。”

??

最后缝的那床被子母亲是拆了重缝的,因为母亲统计了每床被子的针角,针脚的数目加起来不是吉利数字。然后笑着说:“三床被褥一共666针,从此以后,我闺女便会顺顺当当了。”

结婚后的一年里,母亲迅速的消瘦了,后来到医院检查,一切都来不及了。我们没有敢把这个消息告诉她,但她却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她让我每天陪在她身边,教我做她的拿手好菜。肉要怎么切才好;西红柿要掰开,不要用刀切;做辣椒酱时,油要熬到9成熟;做馒头要至少半小时,蒸包子时要25分钟,水要加够,不要烧干了锅,??

那时,愚笨的我,竟学得非常快,母亲也会微笑的品尝我做的饭菜。事实上,我做得的确很好。

最后一次和母亲一起套被子,我26岁。而睡在被子上的人变了,是母亲!在被子上用针脚留小脚丫的,是我!母亲躺在淡蓝色的兰花被面上,梳理过的头发,一丝都不乱,宁静而安详。我说:

“妈,你真漂亮!”

“你这丫头,我都老了!”

母亲微笑了,目光里闪烁出了美丽的火花,她说:“人要是像冬青一样多好,一世长青。”目光里满是遗憾!

“生命不会是冬青,而有些东西就是,比如善良、爱情??”

“妈,我也会拥有四季长青的爱情吗?”

“会的,会有的,只要你心里有棵冬青就够了!”

从那以后,我和丈夫的心里种下了一棵爱的冬青。当我和他发生点小小不愉快时,我们便会在对方面前用手指画一棵树,然后忘掉过去,相视而笑。

今年,我33岁,母亲离开我已经快7年了。在这7年里,我的悲伤是零星的,我选择了微笑,我选择了种下一棵爱的冬青,我相信在天国的某一个角落母亲会微笑的看着我,看着我心里的那棵爱的冬青,青翠茂盛。

教师小结:作为亲情的表达上,我以“和母亲一起缝被子”为线索,用散文的方式表达了真情实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7、我家爱我,我写我家

结合本单元课文和范文,学生小组讨论:如何选择素材;采用何种体裁、方式;如何抒情,准备写作。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1)从亲情之爱的特点出发,即日常性、素朴、无条件、不求回报、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自然无雕饰,甚至于“打是亲骂是爱”等引导学生不要认为只有“重大事件”才能体现亲情,更要从细小事情中感受亲情的温暖。

(2)如《金色花》采用散文诗的形式来叙写亲情的;《背影》采用以背影为线索的散文形式;

(3)《养母》用对比的方法表现母爱,用直抒情感的方式来抒发对养母的深情。《背影》则在平淡的字里行间透出深情,看似平淡的话语却蕴涵着深厚的情感。 教师归纳:林语堂曾说:“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亲情的内容是丰富多彩,其表现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同学们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要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表达。

相信此时每一个同学对亲情的温暖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请以“爸爸(或其他亲人),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也可自拟。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上力求学生以自己生活真实为本,以学生真实感受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课堂还原为学生的课堂,使之成为师生共同拥有的精神畅游的场所。

导入上,通过以往毕业生的作品阅读的基础上交流亲情心得入手,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从侧面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亲情”的多方面理解与把握。从而主动获得更深刻的启示。

再从提炼生活入手,学生在品味生活中亲情的语言,分析“无字之书”的过程中,虽然有时无法洞察亲情的全部,但那种经过自己独立体验获得不同的感受。又让学生结合本单元,学习作家作品表述亲情的方式,通过回顾积累、感受鉴赏、理解交流几个环节,学生自主走进课文本,去品读和感悟他人之亲情,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得到强化,无论是对文本中的感人语句和内容,还是对巧妙的构思、独特的写法的体味和咀嚼,都立足于学生自己的个性化认识和描述,在学生的思考和交流活动中,对“亲情”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相对于教师的单方面传授而言,这种自由的教学氛围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锻炼学生的独特思维能力。在欣赏感悟一环节中,教师将自己身边最感人的亲情细节与大家分享,希望唤起了同学们的表达欲望,纷纷表示用笔来抒写亲情。

这样,不仅使教学的内容得到了拓展,同时开拓了课程空间,希望与孩子们在亲情这一话题上引起共鸣。

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节课上还是较为成功。但反观这节课,我感觉到真正使学生对写作充满兴趣,积极主动地走入到表达生活中来,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就这一节课而言,仍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虽然多数学生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依然有些同学作为旁观者,没有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如何调动这些同学的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在讨论交流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发言虽不乏精彩之处,但多数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有待提高,往往只能说个大概,就无话可说,不善于提炼,不能做到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融合。

2、对作品的分析和认识与生活的联系上过于狭窄,或局限于内容形式,或重复以往课上内容,不能全面的思考问题,写作技巧还有待提高。

 

第二篇:在细节中感悟亲情

“在细节中感悟亲情”作文教学实录

一、听讲故事,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xx年lO月的一天,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高速运行的缆车突然间从高空坠落下来,23名乘客中22位遇难,只有一位两岁的孩子幸免于难——他,就是潘子灏。因为就在缆车即将坠地的那一刹那,在所有人慌乱而绝望的尖叫声中,他那年轻的父母,以一种超凡的冷静,用双手托起了他幼小的生命……结果,小子灏得救了,而这一对父母却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当人们从废墟中发现这个小生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被震撼了:他年轻的父母几乎用尽所有的力气用他们各自的双手紧紧地托着小子灏幼小的生命……这些年来,这个故事一直感动着所有珍爱生命的人,韩红的一首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歌曲《天亮了》,更是唱出了许许多多珍爱生命的人的心声,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韩红的《天亮了》。

(播放flash视频《天亮了》)

听了这个故事,听着这段优美的旋律,再看看同学们略带湿润的眼神,老师知道,此时此刻,你们也被深深震撼了。那么,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回忆一下,这个故事中最让你感动的画面应该是什么样的一幅画面?为什么让你感动?(片刻独立思考后)

生1:老师,我觉得此时此刻我眼前出现的小子灏的父母用双手托起小子灏的画面最让我感动。因为这个画面充分表现了小子灏的父母对小子灏的爱,是他们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小子灏的重生。

师:对,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年轻的父母不约而同地伸出了双手,使孩子的生命得以延续。这两双手托起的分量是何等的重,他们托起的是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的希望。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生2:我眼前定格的画面是年轻的父母那双充满爱的眼睛,因为这双眼睛里已经没有他们自己,只有他们的孩子了。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一幅幅让我们为之动情的画面,就是本堂课我想和同学们一块儿来探讨的一个作文话题:感悟亲情应当从“细节”开始。

所谓细节,就是一个整体中极为细小的组成部分,或一个系统中极易被人们忽视的环节。为了让同学们对感悟亲情应当从“细节”开始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想首先设计一个仿写练习,请同学们来思考。(屏幕显示示例:细节是放学回家后母亲的一声嘘寒问暖)

生3:细节是做完作业后父亲的一句“早点休息”的嘱咐;

生4:细节是遭遇挫折时母亲的一句“你能行”的话语;

生5:……

二、赏析美文,感悟细节

师:是的,就是因为有了“细节”,才让亲情有了最为精当的注脚,毫不夸张地说,有一种爱可以超越生死,那就是亲情之爱。如今,我们长大了,渐渐远离了父母的视线,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天空,却忽略了他们依然为我们忙碌不休的身影,忽视了他们为我们付出的点点滴滴,我们实在需要一个时间,一份空间,来好好地整理一下我们的情感,走近父母,走近我们身边的亲人……老师特地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篇感人至深的美文与同学们一块儿来欣赏,看看这篇文章是如何通过细节来反映亲情的,请听配乐散文《牵着妈妈过马路》。

(配音朗读《牵着妈妈过马路》,学生品味)

牵着妈妈过马路(有删改)

周末下午携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来招待我们,怎么劝也不行。母亲说:“你们别拦妈了,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掌心,牵着走到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有车来就别过马路”“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公路已改造成混凝土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意。而她的儿子,却对她日渐淡漠,即使几月半载回来看她,也是出于一种义务,为了不让别人指责自己忘恩负义,不只缺乏诚意,更带着私心。

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

“妈,您腿脚不灵便,车多人又挤,过马路时千万要前后左右看一看,别跟车抢时间。啥时家里有什么难事,只要需要,不管多远多忙我们都会来的。”母亲便背过脸去揩泪。

牵着母亲过马路,心里有几许感激、几许心疼、几许爱意,还有几许感叹……

师:看同学们的表情,老师知道同学们已经被这篇文章中的某些细节深深吸引住了,那么,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说说,文中哪些细节打动了你?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结合文中的语句来谈打动你的理由。不过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尤其是对后一个问题的回答更应当具体一些。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后作交流,然后小组评议,选派代表发言)

生6:我觉得“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这个细节好让我感动,因为这个看似平常的动作可以看出妈妈对儿子无私的爱。

师:说得很好!这是一种爱的习惯。还有哪位同学来说说?

生7:我代表我们小组来回答这个问题。

师:很好!

生7:我认为“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这个细节很感人,从“伸出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可以看到“我”已经懂得报答母爱,而“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不仅刻画细腻,而且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妈妈的欣慰之情。

师:真是“于细微处见真情”啊!同学们,从刚才我们眼前所定格的两双手到我们从美文里所找到的这些句子,你们有没有发现他们在表现亲情这个主题上的共同点?老师想听听同学们的反映。

生8:老师,我知道,无论是画面展示的内容,还是过马路时的动作,它们所呈现给我们的主题都是表现亲情的,都是抓住了生活中细小的动作、细微的情节、细处的画面来表现亲情这个主题的!恐怕这就是刚才老师所说的细节吧!!

师:说得很好!把老师想说的都说了!谢谢你!这位同学。

三、观照画面,寻找细节

(课件展示:执教者事先准备了一组通过细节来反映亲情的画面)

师:此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组温馨而熟悉的画面,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为什么?

(学生思考片刻)

生10:我喜欢的是第2幅,因为我从子女们喂老母亲时耐心细致的动作中看到了一份珍贵的孝心。

生11:我喜欢的是第5幅,小男孩骑在爸爸两肩的感觉一定很舒服。

师:噢?你骑过吗?

生12:骑过!(笑声)

师:除了舒服以外还有什么感觉?

生13:幸福,别提多幸福了!(众笑)

师:这些画面一定也激起了我们对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回忆,现在请大家闭起眼睛,好好搜索自己生活中的这些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生回忆)

生14:记得有一年除夕,家里点蜡烛守岁,当我吹灭蜡烛时不小心把蜡烛吹倒了,蜡烛油四溅,火苗一下子窜得很大,我吓得不知所措。这时妈妈看到了,她赶忙跑过来猛地推开我,双手抓住蜡烛,蜡烛油很快滚到妈妈的手上,我知道那时一定很烫,但是,妈妈却转过身来问我:“孩子,你没事吧?”霎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师:真是一位好妈妈!还有吗?

生15:去年暑假,我跟爸爸一起去苏州乐园玩。当我走了一圈后,我的两腿就开始发软,后来实在坚持不住了,终于“哇”的一声哭了出来,爸爸忙蹲下来背着我继续前进。天气好热呀,我看到豆大的汗珠从爸爸脸上流下来,衣服也全湿透了,我很不忍心,便要下来自己走,可是爸爸硬是用右手抹了一把额头的汗,一直把我背到歇脚的地方。

师:多么伟大的父亲啊!如果现在请你送爸爸一句话,你最想说什么?

生16:我想说:爸爸,我爱你!(掌声)

生17:我是一名寄宿生,第一次远离爸爸妈妈,心里的滋味别提有多苦涩了,当我意识到爸爸妈妈要离开我的时候,我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了。模糊中,爸爸走了过来,轻轻搂住了我,久久地,没有说话……(哽咽着说不下去了)倚在爸爸暖暖的怀中,我停止了哭泣,挺直了脊梁,因为我读懂了爸爸双臂中所透出的力量——它告诉我,人生路上,会有风狂雨骤,但我们一定要学会坚强,到现在我似乎都感觉到爸爸离别时给我的那个拥抱……(他流着泪说着.听课的师生眼圈都红了)

师:同学们的故事真是好感人啊,亲情的确是无处不在,或许只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也或许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守候的身影……此时老师心里也留存着一份感动,大家愿意与我共同分享吗?

生(齐声地):愿意!

师:说实话,第一次走进咱们城南中学的课堂,心里不免有些紧张,但是刚刚收的一条短信给我增添了一份踏实与坦然,短信是这样写的:

(师打开手机,声音有些颤抖)

为你加油!不管结果如何,我和女儿永远支持你,永远做你坚强的后盾,等你回家……(掌声)

四、积累生活,描绘细节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屏幕。

亲情,是一种奇妙无比的力量:亲情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是一幅传世名画:是一首经典老歌……亲情就是亲人之间的感情,是关爱,是母爱、父爱、手足之情、血脉之亲,长者对幼者的疼爱……请以“难忘”为题写一个片段,表达你感悟到的亲情。

(生写,尽量在5分钟以内完成)

五、各抒己见,评点细节

(借助投影仪,习作展示,作者朗读)

师:三位同学为我们捕捉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却又常被忽视的美的瞬间,大家来为他们的片断作个点评吧!小组间可以先交流交流。(小组内讨论交流)

生18:我觉得张磊同学的细节把握很真切,所以很感人,尤其是“我清晰地感觉到一颗父爱的心在跳动”“泪水沾湿了被角”等细节写出了父子深情。

师:是的,父爱原来也是这么细腻!

生19:我们觉得何蒙蒙的材料很好,如果能将“我转过身来,看到妈妈正弯着腰”之后的动作展开来写,写得具体些将会更感人!

师:老师也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弯着腰”的情景浓缩了母爱的全部内容,所以若能展开写就更好了!

生20:我们小组一致认同李志存同学的细节描写,他不仅让我们读懂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的牵挂,更明白了“母爱无处不在”的真谛。“妈妈不舍的眼神,无声的挥手,远去的背影”牵动着我们的心……

师:你说得太好了,李志存的确很会抓细节,你的分析同样很感人!

六、音乐作结,回味细节

师:这堂课,老师带同学们走近了身边的亲人,感悟了爱的细节,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真实地记录下那一个个画面,那一个个细节,真诚地去颂扬这份至爱真情吧!

(在《烛光里的妈妈》音乐声中结束本堂课)

细处见情,微处见妙

——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节描写在表情达意方面的重要作用。

2、学会在记叙文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

教学重点和难点: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提问:在初中学过的叙事作品中,哪一些人物形象留给你的印象特别深?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朱自清笔下那个“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去爬上月台的给儿子买桔子的父亲,鲁迅先生笔下那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口袋里有了几个钱买酒时便“排出九文大钱”的孔乙己,契诃夫笔下那个为了掩饰心理而将大衣四脱四穿的变色龙奥楚蔑洛夫,等等,等等,这些人物形象也许将永远扎根在我们的记忆里了。

2、提问:你知道这些人物让人刻骨铭心的原因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原因就在于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描写,特别是传神的细节描写,把人物鲜明的个性烙进读者的心里了。

二、感知细节描写的概念,了解其种类

1、什么样的描写是细节描写?

2、教师引导学生看讲义上的句子,分析它们特点、作用和描写类别。

(1)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都德《最后一课》)

分析:这一句是对社会环境的描述,真实、简单地交代自己的国土已被敌人占领。这个细节,向读者揭示“最后一课”这场悲剧的社会根源。此为细节性的场景描写。

(2)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孔乙己》)

分析:描写长衫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又说明他很懒。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这个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揭示得十分深刻。此为细节性的外貌(穿着)描写。

(3)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情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分析:表现菲利普夫妇听说于勒在外边发了财,一下子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他们把改变家庭拮据局面的希望寄托在于勒身上,天天盼望他能早日归来。充分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贪婪、庸俗、冷酷和唯利是图。此为细节性的语言描写。

(4)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鲁迅《孔乙己》)

分析:“罩”这个细节动作准确地写出孔乙己在自己不多的茴香豆中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而孩子们吃完茴香豆后不肯离开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和无奈的动作,表现出他心地的善良,同时又将他的迂表现出来。此为细节性的动作描写。

(5)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都德《最后一课》)

分析:当小弗郎士听到学校屋顶上鸽子咕咕的叫声时,内心表现出对敌人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憎恨和珍视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此为细节性的心理描写。

3、教师归纳: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这么说,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场景以及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之中。它往往用极经济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正所谓的的“于细微处见精神”。

三、回顾“点评”,进一步感受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前一阶段,我们对江苏省第九届高中生作文大赛校内初赛中的三篇高一同学的叙事类优秀作文进行了点评,我看了同学们发到我邮箱里的点评,发现大家的点评都非常到位。大部分同学为顾世浩同学作文的深刻立意所震撼,为陈思月同学作文的优美语言所折服,更为钮约同学作文中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所打动。

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几位同学对钮约作文的点评:

张承华:钮老师是我初中的物理老师,我非常喜欢他。他的病我也是知道一点的。作者以她细致的笔触、真挚的情感使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女儿对父亲的浓浓的情感。文中将黑与白相互对比,用环境的颜色与父亲的色彩进行对比,文章头尾均出现了一次描写,这是文章中描写得最精彩的部分,作者将黑与白的场景定格在了心中,这样写不仅契合标题,而且也确立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形成了首尾呼应,让文章更为饱满。文中还出现大量对父亲、母亲、爷爷的细节描写。

陈思月:女儿的悲,母亲的无助,父亲的慈爱,就在我眼前乱晃。文章洋溢着的情深深打动了我。文章里的外貌、环境、语言、动作、细节描写运用自如,生动形象;顺叙、插叙有条不紊,让读者更易读懂。作者当时的种种情感在字里行间充分展示着,对父亲的爱如

此深,让人动容。文采了得,情爱了得。想一提的是,文章中的父亲正是我初中时的物理老师,他的女儿让我更深地认识了他。

赵慧佳:本文记叙了父亲生病做手术这件事,把定格框定在躺在病床上虚弱的父亲的瞳孔的黑与医院中特有的白、父亲脸色的惨白这两种颜色的对峙中,取材独特,立意深刻。文章叙事不拖泥带水,自然地掺进自己的情感,一些细节描写独到。

淮薇:本文以一个父亲身上交缠着各种各样的管子和线的情景作为文章的开头,接着写了等待父亲手术的过程,作者的把心理活动描写得尤为生动,通过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担忧和深深的爱,作者的每一个细节描写都体现着这一情感。

唐瑶:曾几何时,我们都认定父亲是刚强的硬汉,殊不知,生活中还有这样时候的父亲:虚弱、无助。而手术室外的“我”急成那样,那样地不想处在这环境里,按下MP3的电源键,这样的一个细小的动作,却生动、准确的表现出“我”的心。那个父亲曾是我的物理老师,老师在我们心理是导航的风帆,真不知老师还有那样的生活经历,也许,我们太不了解老师了。这样,那个“我”、那个父亲——我的老师也就定格在我的脑海。

杨雪:作者写的是父亲的一次手术,开头就以病房的情景下笔,吸引了读者的眼球,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欲望。本文题目为《定格》,但全文却未出现“定格”二字,而从文章来看,文章中的情景却处处定格在了作者的心中。作者善于从细节写起,如写母亲接电话时不耐烦却明显颤抖的声音,“颤抖”一词把母亲内心的恐惧完全表露出来,又如天安门前的长龙里,那个让我一睡就是两个小时的厚实的背,那个即使在杂乱的环境也能使人安睡的声音,那个在我醒来后毫无不满与疲累只有宠溺的笑容,句句都在写父亲的爱,可又没有出现一个“爱”字。

本文写了作者面对躺在病床上的父亲,脑海中浮现出父亲动手术时的情景,回想起从前父亲与自己的点点滴滴,包含了自己与父亲之间浓浓的亲情。文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父亲做手术时,爷爷,妈妈与“我”的动作,神态,语言,表现了“我们”当时那种担心和无助。

1、让张、陈两位同学具体说说文中的细节描写体现在哪里,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教师读唐瑶的点评。

3、教师小结:可此可见,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是钮约同学这篇作文能够在江苏省第九届高中生作文大赛校内初赛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也许正是因此,我们有同学才会认为,钮约同学的这篇文章是三篇中写得最好的;也许正是因此,有一位同学在发给我邮件的时候,署名是“名为嫉妒”。

所以,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记叙文写作中,能够注意到细节描写的运用,从而为自己的文章添彩添色添亮点。

四、方法指导——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1、比较下面两段文字的优劣

描写粗汉:

A他见菜齐后,便提起筷,端起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得两腮鼓鼓的。

B他见菜端齐后,便忙提起筷,端起大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得两腮鼓鼓的,还有一粒米粒挂在嘴角上。

2、归纳细节描写技巧:

细节描写的手段,归纳起来说就是“放大细小的”,从而凸显所写对象的特点。

五、修改作文,演练细节描写

①一头清爽的短发,配上你特有的五官,加上你穿衣服的品味,整体一看,就两字——“猥琐”。[《现代汉语词典》对“猥琐”的解释是“(容貌、举止)庸俗不大方”。而前面的描写并没有将这一意思表现出来。“清爽的短发”往往给人以很精神的感觉,这与“猥琐”的意思有悖。“五官”究竟怎样“特有”,“穿衣服”的“品味”又是如何,并没有形象生动地加以描写。][可

改写成:一米七不到的个子;一个简单的板刷头;黑瘦的脸上,一对眼皮已有点儿耷拉的小眼睛,只要双眉稍皱,宽宽的眉宇间便赫然显出一个“川”字来;隔三岔五地忘记清理唇上的胡子;背有些微驼,这似乎使得本来不长的脖子更短了一些;春秋季的时候,常常是咖啡色的一寸领套头毛衣外加一件有些偏大的深蓝色西装……整体一看,就两字——猥琐。]这,就你是你,我的老爸。每次我看见你,就有一种想笑的冲动,老爸,怎么又这样?当然,这只不过是我的评判而已,身为你同龄人的老妈也许就不这么认为的吧?但就是这样一个你,扛起了我们这个温暖的家。

②最近,家里的境况不太好。你所在的工厂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效益不好,你本来就不高的工资更加少了;年迈的爷爷因突发脑血栓而半身不遂,你要为他求医问药;读了高中过着寄宿生活的我,每月又需要一笔生活费,家里的开销比以前大多了,这么多的负担都压在你的肩上。可是,你从来都没有抱怨过,还是一如既往默默地撑着这个家。

③我现在一个月回家一次,每次回到家,饭菜都很好,听说都是你特地去买给我吃的。

[“饭菜都很好,听说都是你特地去买给我吃的”写得太笼统。][每次回到家,你都会准备许多菜。吃饭的时候,你总是不停地给我夹菜,一会儿说:“来,这是你喜欢的油爆虾,多吃点。”一会儿说:“吃啊,这是我托人买来的野黄鳝,营养好的。”一会儿又说:“来,尝尝这个汤,这是老爸按照报纸上的方法做的营养汤。看看味道怎么样?”]我觉得这好像不是你原来的作风,你一直很节俭,从来不讲究吃的,以前家里很少去菜市场买菜,只有节日的时候饭桌上才会稍微奢侈一下。现在,家里怎么反倒不拮拘了?你怎么一下子重视起营养来了?

④老爸,其实我知道我在心里的重量。虽然你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一句“宝贝,老爸爱你!”可是你对我的点点滴滴的爱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

⑤那一次放月假回家,我们在路边等了好长时间才坐上车,上车不久,天就下起雨来了,我想,难道要我下车后在黑灯瞎火中冒着雨跑回家去?想着,想着,禁不住有点害怕起来。车终于到站了,透过车窗,我一眼就看到了一副望眼欲穿的表情的你。[“一副望眼欲穿的表情的你”也很笼统。][可以改成:透过车窗,我一眼就看到你,踮着脚,伸长了短脖子,往我坐的车里搜索着,本来打着的伞斜斜地搭在肩头,迎面的风卷着雨泼向你,雨水在你的脸上纵横着,身上已经湿了一大片。我不知道,你已在雨中等了多久;我也难以想象,这样

的等待中你的心是何等的焦灼。]我跑到你身边,你马上把我的书包接了过去,眉头的那个“川”字也渐渐舒展开来。

⑥前几天,气温骤降。你向单位请了假帮我拿来了被子。那时间过得可真快,一会儿,你就要走了,我看着你那单薄的身体,不禁感慨,这么瘦小的你到底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别人都说现在的学生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太大了,但是,你从来没有给我施加过什么压力。进入高中后的第一次月考,我成绩不怎么理想,打电话告诉你的时候,你先是沉默,后来就说了一句:“慢慢来,不要伤心,没关系的,我不怪你,不过下次要好好努力。”听到这句话,我感动得一塌糊涂。你不但没有对我失望,反而给了希望和动力。

⑦你,一个平凡的你,一个放在人群中就找不到的你,给了我多大的支持,真不知我以后该怎么报答你,我亲爱的爸爸。

操作方法如下:

1、先要求学生默读文章,然后让二三位同学对这篇作文的不足进行点评。

2、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要求学生修改第一节,第三节,第五节。(一二两组修改第一节,三四两组修改第三节,五六两组修改第五节)。

3、前后六人组成一小组,选一组长负责,交流并综合修改结果。

4、组长汇报修改结果。教师适时点评。

六、总结课堂

一篇文章,有一句或一段生动的细节描写,就能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就能让人对文中的人物过目而久久不忘。

当然,并不是所有生活上的细节都具有价值,也不是只要写得“细”就可以了。好的细节描写必须是有用的、真实的、典型的。它必须为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深化文章的主题服

务,它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符合现实生活的实际,应最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不然,就不是什么画龙点晴,倒可能是画蛇添足了。

所以,我们要用双眼发现细节,用心灵感悟细节,用文字展现细节,让我们作文中的人与事如生活中一般于细处见情,微处见妙。

七、作业布置

1、片断训练

(1)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衣着讲究,行事严谨的人物形象。

(2)运用细节描写,写出父亲或母亲关爱自己的镜头。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解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发了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

约 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赏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的表达技巧。

参考解答:“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附]

定 格

他的脸惨白着,是一种我从不曾在他脸上见过的白。他身上交缠着各种各样的线和管子,显示生命迹象的仪表上有很多数字我看不懂。他的手还是那么宽厚,还能放得下我的双手,但上面的血管清晰得像落叶上的脉络,仿佛可以渗漏阳光。挂点滴的管子里淌着透明的连接生命的药水,缓慢得仿佛被堵塞了,很艰难地挤出一点来。靠近阳光的一边有一条刺眼得过分的光带,映着医院里上的白,令我有几分畏惧的白。站在病床前,第一次俯视我的父亲。他黑黑的眼在看着我,眉头微微皱起,嘴唇蠕动着,却发不出任何声音。身体似乎努力挣扎了一下,想抬一下手,却没有成功。眼珠却比往日更黑了,那里有我不熟悉的空洞,仿佛会吸走人的力气。我看到了他表情里的无助与无力,还有映在他眼中的我的无措与惊慌。泪悄然落下,我抬手拭去,不想让我的悲伤落在他身上。我不习惯这样的俯视,一直以来,这个姿态只属于父亲。我的心不由地紧缩起来。进手术室前,父亲躺在推车上,伸手捏捏我

的脸说:“丫头,放心,小手术而已,最多一个小时。”我点头,给父亲一个微笑:是的,没有什么可以打败我的父亲。父亲从来都是如天空般的存在,即使他只是站在伸手可及的地方,也一直让他的孩子仰望着。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从来都是强健,伟岸与慈爱的。小时候去北京,长城上,我在前面轻快地走着,后面总有一双大手扶着我,厚实而温暖。烽火台的豁口上,贯入耳中的强烈的风声,和因为风声而听不清的父亲的低语,那带笑的眼睛和轻扯着我的辫子的大手,总在我记忆的湖心如水草般轻轻漾着;天安门前的长龙里,那个让我一睡就是两个小时的厚实的背,那个即使在杂乱的环境也能使人安睡的声音,那个我醒来后毫无不满与疲累只有宠溺的笑容,这一帧帧摇曳的风景,伴我一路走来。一直认为这样的父亲是天长地久的。 现在想起来,这样一厢情愿地认定父亲的万能,实在是我的无知。一个小时很快过去了。陆续有病人被推出来,但总不是我的父亲。我抬起头看看妈妈,她看了下表,拍拍我的手说:“再等会儿。” 两个小时过去了,爷爷坐不住了,在我面前走来走去。我直接按下MP3的电源键,耳朵里的声音突然断了,涌进来的是医院里凝重的静寂和母亲不耐烦却明显颤抖的声音:“还没出来,别打电话来了,出来后我打过来。”她的脸有些青,眼神定定的,瞪着那闪着冷光的门,仿佛希望目光能穿透它。我伸手握住她的,冰冷,僵硬,每个关节都发白了。三个小时过去了,四个小时过去了,那门像被从里面锁住了一样,一点动静也没有。一声浊重的哽咽,爷爷瘫在地上,老泪纵横。母亲坐在那儿,身体僵直着,连眼珠也不动一下,直直的盯着那门。我坐着,脑海里回乱着,只是疯狂地想着,想着无论谁,不要告诉我任何事,我只想缩在这儿,什么都不想知道。当一脸惨白,睁开眼皮都吃力的父亲被推到我们面前时,妈妈五个半小时里僵硬得一动不动的身子终于瘫软下来了,爷爷缩在墙角呜呜地哭着。我站在父亲跟前,手足无措。俯视着这全然不同的父亲,他的眼晴没有半点神采,连我的身影似乎都没法倒映进去。他就那么虚弱地躺在我面前,像个无助的孩子,似乎任谁轻轻一推就能把他从我身边夺走。真是痛恨这样俯视我的父亲。时间呼呼地往后退去了,母亲的啜泣声,隔壁床上的病人因病痛的呻吟,挂壁电视里的高谈阔论,走廊上答答答的脚步声,好像都在极远的地方晃动着。滑至颊边的我的眼泪,这时仿佛也凝住了。我的眼里只剩下一帧黑白分明的胶片:惨白的墙,惨白的床,同样惨白的父亲的脸;那些乱七八糟的管子如黑黑的长虫,爬满了他的身躯,让他本来十分魁梧的身体看起来不堪一击;他的比往日更黑的眼珠,一动不动。黑与白,静静地对峙着……

[知识链接] 课文中细节描写常见方法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 课文中细节描写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 动态造型 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作动态造型,是细节描写中十分常见的方法。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话别”这一情节里,有一个细节,当水生嫂听到丈夫说“明天我就要到大队上去 ”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作者用“放” 、“吮”这一举止,来揭示人物瞬间心理复杂微妙的感情活动。手指可以“伸”到嘴里,手指上的血可以“擦 ”或用口“吸”,但这不符合水生嫂的个性。突然听到丈夫已参军,她没有思想准备,心灵“震动”,即高兴,又有些舍不得,此时多少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因此,作者用“放”和“吮”,给水生嫂作了生动的造型,传达出无限的情思,显示出人物的立体感,使这一形象显得真实、丰满。

二、 简笔勾勒鲁迅的《孔乙己》开头部分刻画孔乙己的形象时写道:“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这一段细节,寥寥几笔,把孔乙己这个人物思想和盘托出,“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构成了孔乙己性格的基本单位,一个穷困落魄却又虚荣性十足的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种简笔勾勒的方法,就是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碎,少做作,勿卖弄”的集中体现,虽惜墨如金,却生动传神。

三、 前呼后应 《百合花》写小通讯员衣服挂破的细节,前后有三次:第一次,借被时“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第二次,去前沿阵地,“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膀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第三次,包扎所里,“ 我看见一张十分稚气的圆脸,……军装的肩头上,落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三次描写,其效果通篇一气贯串,首尾灵活,对小通讯员的印象一次比一次加深。这样的细节安排,自然而巧妙,初看时,不一定感到它的分量,可是后来,它就嵌在我们的脑子里,成为人物形象的有机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四、 详略有致 细节,从塑造人物形象,表现生活的真实的实际需要出发,有时可以写得详细,有时可以写得简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偷听”的细节有两处:一为店小二妻子奉命在小酒店有心偷听,二为林冲在山神庙无意偷听,谈话者同是陆谦、富安、管营、差拨等人。但前者写得简略,惜墨如金;后者写得详细,泼墨如云。从 “偷听”者角度讲,店小二妻虽在门外,但心里紧张,既要偷听,又要防止被人发现;而后者林冲,身在暗处,无须防备,尽管细听。从谈话者角度讲,前者心怀鬼胎,怕人听到,密谋声低;而后者自以为阴谋得逞,免不了得意忘形,毫无顾忌。因此,店小二妻子只能听得藏头落尾,似是而非,而林冲当然听得真真切切。正是作者这样详略有致的细节安排,才使故事悬念迭生,情节波澜起伏,人物性格鲜明生动。

五、 对比展示 鲁迅的小说《祝福》有刻画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时,有多处描写祥林嫂眼神的细节。从祥林嫂眼神前后不同的变化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她在不同阶段的精神状态,了解她被迫害的经过。她初到鲁镇时,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当过了二年,她第二次“站在四叔家堂前”时,“她顺着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从她“没有神采的眼睛”里,我们可以看到,经历了再嫁、再寡、夫死子亡的极度悲痛之后,她的身心受到了巨大的创伤。然而,灾难仍向她袭来。同情的人与冷酷的人、自私的人一起,把她往死里赶,残酷的精神折磨,逐渐使她精神失常,到后来,在别人冷冷的笑容里,她只是 “直着眼,和大家讲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从“顺着眼”到“直着眼”,这眼神前后差异的对比中,读者不难发现,是封建社会和吃人的宗教制度,使她失去了做人的资格。细节的对比描写,还可以用来展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鸿门宴》刘邦献礼情节,项羽与范增两人态度各异,一个安然收下“置之坐上”,一个则“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显示出前者幼稚,轻信,缺乏心计又自视不凡,后者则显得独具见识又急躁易怒。

六、 运用修辞运用修辞手段,也是细节描写的一种方法。鲁迅的《药》有这样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群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这一细节,是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一群麻木的、不觉悟的人们,在冷漠地观看刽子手杀害革命者情景的。比喻生动形象,真如浮雕一般现于读者眼前。自己的同胞惨遭杀戮,人们却无动于衷,像看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街头热闹似的,令人伤心痛心。作者那种强烈的愤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炽烈情怀,通过这一细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七、 运用反复 读过契诃夫小说《变色龙》的读者,一定会记得奥楚蔑洛夫身上穿的那件大衣,因为小说反复四次描写那件大衣,这是作者用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一个精心设计的“道具”。小说开头与“巡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显示出他一副威严的神态。当他要教训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混蛋”时,听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的狗”,于是马上来了个大转变:“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替我把大衣脱下来。”后来,他再次表示要惩处狗主人时,忽又听得狗是“将军家的”,他又变了:“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好像起风了……”这里大衣一“脱”一“穿”,活画出奥楚蔑洛夫掩饰心虚胆怯的尴尬情状和媚上欺下,凌弱畏强的丑态。最后一次写大衣在小说结尾,当他确切知道这是将军家的狗并向首饰匠训斥一通之后,“紧裹大衣,接着穿过市场广场,径自走了”。这条变色龙又恢复了他那耀武扬威的常态。如此反复描写,把这条沙皇鹰犬的性格刻划得入木三分。

八、 借用标点鲁迅的小说《故乡》塑造了一个深受剥削压迫的淳朴农民的典型形象——闰土。小说在闰土的语言细节描写中,巧妙地借用标点符号,来表现闰土这二十多年来的变化。共有六句,其中却有了9个省略号,给人印象特别深的有两处: (1)见到“我”时,“闰土态度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老爷!?……” (2)当“我”问他景况时,“他只是摇头,?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 ……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不好?”。第一句写闰土的变化,一声“老爷!”破坏了他们往日的黄金般的友谊,在他们感情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一个省略号,真实而细腻地表现了闰土矛盾、痛苦的心理及令人为之惋惜的悲哀的变化。第二句分明是写闰土性格变化的社会根源,省略号显示了他的声音低微,又断断续续,正是“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把他折磨成一个“木偶人”,使他走向痛苦的深渊。这省略号里,浸透了闰土的血泪,包含 了人生的辛酸。

记叙文中的描写

记叙文离不开描写,描写是记叙文的灵魂。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根据描写的对象,描写分为两种:一是人物描写,二是环境描写。

一、人物描写

记叙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刻画人物形象,要刻画人物形象,就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人物描写又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就是直接去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和动作等。这些类型的描写在教材中有很多典型的例子,也是同学们的作文中运用得最多的描写手段。

1.外貌描写:

同学们在外貌描写方面最大的缺点就是套话太多,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策略点拨 画人像,眼睛是关键。其他轮廓具备,眼睛画得像了,那人物就活了。#大凡写得最好的人物,不是用叙述方法来介绍他的面相和性格,而是写他的声音、笑貌、一举一动,使人读完后能够想像出这个人物的形貌。

实例展示 外边走进一个人来,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这人姓夏,乃薛家集上旧年新参的总。

点评 这是《儒林外史》中一段传神的人物描写。作者没有写人物五官端正与否,只说眼边之红乐于帮闲凑趣而经常性的熬夜、酗酒的结果;锅铁似的脸,则标志他尚处于官场的外围,需要风里来雨里去,顶烈曰,冒严寒;“几根黄胡子”,暗示了年龄;而那歪戴的“瓦楞帽”、油篓般“青布衣服”,形象化了他的地位及其为人之龌龊与粗鄙;再加上“一根赶驴的鞭子”------这根平凡的赶驴鞭,不是一般乡民所能拿的,又非有身份的人所愿拿,因此恰到好处地表明了此人的身份。

实例展示 这是一双凝神专注的眼睛。那圆圆的眸子里深藏的是什么,能够折射出如此诱人的光?像浸在水中的一颗乌亮的宝石,那么晶莹;像黑夜中闪烁的一粒珍珠,那么夺目。它是那么黑,似乎包容世上所有的暗色;它是那么亮,能够折射出人间万物的光芒,以

至于竟不易察觉到它的黑。它是一块墨玉,纹理很鲜明,中心是一点,最幽深的一点。周围纤细而浓密的睫毛,偶尔投影在它的上面,宛若微波荡漾的水面下的修长柔美的丝丝柳絮。

点评 这段肖像描写选自19xx年高考满分作文。作者用了一边串的比喻,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的眼睛,同时辅以细节描写,占示人物眼睛独特的魅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实战演练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人,并对他或她作外貌描写,着重刻画其眼睛。要求:1、通过外貌描写,让这个人给读者留下一定的印象;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3、不少于100字。

2.心理描写:就是以语言文字对人物的内心世界、个性性格特征所进行的描写。事实上在同学们的习作中直接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描写的情况并不多,更多的是通过对人物其它方面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一种间接心理描写。

3.动作描写:人们的所作所为是其思想性格的直接表现,这就决定了行动描写的重要性,与外貌、语言、心理描写相比,在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上更具有特殊作用。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更表现在怎样做。”

同学们在这方面往往满足于把动作交代出来而已,而不去抓最能体现人物内心的动词,就显得松软无力,给人留不下深刻的印象。

动作描写是指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目的是让人物自己表现自己。因此,必须对人物的行动进行选择,抓住人物的特征性动作进行描写。描写具体,要有个性;描写时要选用准确恰当的动词,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写生动。

策略点拨

动作描写的几种技法

1、综合法 即把动作描写与语言、心理等其他描写有机结合,取得最佳表达效果。

2、特写法 运用细致笔调使行为动作如影视中的特写镜头凸现于读者面前。

3、对比法 将特定场景中不同表现作对比,会你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4、特征法 精选富于特征性、个性化的词语简洁传神地进行描写。

动作分解法

《又是秋风起》父亲给钱:

父亲拍拍手站起来(准备),微倾着身子(姿势),从怀里掏出一只破钱包(过程与道具),取出三十元(过程与数量),在粗糙的指间摩了摩(细微情态),递给我(方式)说(语言) :“天冷了,你娘身子不好,眼也花得不中用了,不再给你做棉袄,你就照城里人的样儿买件儿算了。”

摹形绘声法

(我被同学取笑A)

我一边想着,一边走进教室。

刚要到座位的时候,被小耗子一绊跌倒在了地下。

我很生气,但还是忍着疼痛回到座位上。又被同位取笑了一番。

被同学取笑的时候,直觉得被碰的地方非常地疼。

(我被同学取笑B)___<个性历险记 >

用零下两千度的眼神回视“受惊的众人”,然后潇潇洒洒地走到座位上,该多酷。

(怎样想_形)于是我昂着头走进教室。(怎样走__形)

“嘘”声一片, “扑通……” 我趴在了地上。(怎样跌_声)

“小耗子,你——”我火冒三丈,但强忍着疼痛回到了座位上。(怎样怒_声)

同位“安慰”道:“?东施效颦?的效果怎样,还是……”

“啊?唉哟!……” 钻心的疼。(怎样疼_声)

《我的同桌》

(文1)不清楚跟她坐在一起是好是坏,反正我只知道跟她坐在一起,随时会耳膜爆炸,为什么?因为她是班上有名的大喇叭,只要她轻轻地发出一声,就要把人吓死。不明白为啥她那嗓子会那么厉害,真是“一鸣惊人”。

(文2)“我以后就是你的同桌啦!”她边说边习惯性地搔着后脑,脸上挂着笑,我大吃一惊,“和你同桌?”她耸耸肩,一脸无辜。有谁不知她是最大胆最调皮的女孩呢,我有点畏惧。

日子很快过去。印象中,每天晚修铃响起时,她就会问我:“准备好了吗?”我点点头,双手捂住耳朵。不一会儿,耳边骤然响起:“组长收数学作业啊——”其声如雷霆乍惊,即使最懒的同学也会乖乖地交作业。

实例展示

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娄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了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双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为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了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揩楷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点评 临死前只因两茎灯草而举着手指头不肯咽气,只这一个举动,就把严监生的吝啬体性刻画到骨子里去了。

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唇边,给他吻基督的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唤着欧也妮,欧也妮跪在前面,流着泪吻着他已经冰冷的手,可是他看不见。“父亲,祝福我啊!”“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最后一句证明基督应该是守财奴的宗教。

点评 刻画人物不一定处处求全求多,有时候,一个稍纵即逝的细节比累赘的描绘更有说服力。此段文字中葛朗台临死前的骇人动作已将守财奴的本性暴露毕尽。

豹子飞奔!

在奥林匹克主体育场,无数的观众在静静地等待着,无数的闪光灯在静静地等待着,无数的解说员在静静地等待着,夜空中的月亮在静静地等待着,孙海平教练也在静静地等待着。

所有队员一起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刘翔那豹子般的眼神死盯着终点,用手拍打着自己的胸脯,又高高地扬起双手……预备——砰!

刘翔像平原上疯狂的豹子,开始狂奔,一步,两步,三步,右腿向上抬到最高点,啪!用力下压,左脚用上全部的力量向下蹬地,右脚稳健地落在地上,第一个栏轻松过了……

又是那凶狠的豹眼,盯住前方,咬紧了牙,似乎用尽所有的劲,开始第二个栏:一步,两步,三步,右腿抬到最高点,啪!用力下压,左脚用上……第二个栏也过了!

此时所有的中国观众,都紧跟着刘翔;孙海平教练,左手握紧药瓶,右手按住心跳早已超过120的胸膛,眼睛紧盯着刘翔。

第三个栏开始,依旧是那凶猛的表情,一步,两步,三步……右脚稳健地落地,刘翔开始兴奋了,因为在他最弱的前三个栏,并未吃亏;孙海平平缓了……

进入倒数第二个栏。依然是那双凶猛的豹眼,只不过眼神中流露出更多的自信。一步,两步,三步,右腿向上抬到最高点,啪!……又轻松地过了。刘翔开始发狂,孙海平又握紧了药瓶,全场的中国观众屏住了呼吸。身旁的“法国”被刘翔的气势锁住了,倒下了!开始进入最后一个栏,一步,两步,三步,右腿向上抬到了最高点,啪!用力下压,左脚用上全部的力量向下蹬地,右脚稳健地落在地上……主持人嘴里喊着刘翔,刘翔快到终点,他不再死盯着前方,而是充满自信地左右各瞥一眼,一个狮子甩头……无数的观众沸腾了,无数的闪光灯沸腾了,无数的解说员沸腾了,孙海平……

完美的前三个栏,完美的后三个栏,过硬的栏上技术,充满自信的神情,将刘翔送上了世界之峰,豹子——飞奔!

优雅的凤头有力的豹尾,刘翔的飞翔是那么完美。这是一个成功的速度,这是新时代需要的速度。漂亮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强劲的结尾是成功的另一半。豹子在加速! 中国在飞奔!

【简评】 此文记叙“瞬间”,颇能尺水兴波。作者聚焦赛场,又笼袖广阔的世界,能放能收,挥洒自如。不断重复的“一步,两步,三步??”如阵阵鼓点,强化了文章的节奏感。孙海平手中的药瓶和砰砰的心跳,也被引来助战,有张有弛。文末的“诗”句,突现了速度,突现了豹子雄风,为中国点睛,为世界点睛,十分有力。

实战演练

选择一个你最熟悉的人,用一段话来描写他或她,可从肖像和行为两个方面来刻画,着重通过写行为来表现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要求:1、选择动作要典型化,能见其人;2、所写人物能给人留下一定的印象;3、不少于250字。

二、环境描写

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展开,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写人记事常常需要对环境进行描写。环境可以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这一些在同学们的习作中往往难以展示,也不容易把握,所以在学生的作文中,描写最多的还是自然环境。

20xx年高考,一位考生以《淡妆浓抹总相宜》为题作文,其开头是这样的: "依稀记得的情景,于暮春三月,撑一柄油纸小伞,流连于江南的小镇。天空斜织着密密的细雨,路两旁是古旧的亭台楼阁,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轻盈地漫步,空气中飘散着湿湿的花香……

于是,有人便说,美就是轻柔,就是典雅,就是雕梁画栋,就是亭台楼阁,就是江南烟雨……"

开篇的这段景物描写使人仿佛置身于烟雨迷蒙的江南小镇,清新、古朴,让人在陶醉之余,不仅生出对"美"的无限遐想。这样的开篇既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又突出了作者的才情。

运用环境描写要做到: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描写人物服务;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总之,巧借景物描写设置记叙文亮点,是提高高考作文得分率的一项重要策略。 同学们在这方面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景物描写独立起来,为景物而景物,把景物描写看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没有意识到在自己的文章里景物不再是单纯的景物了,而是和你的心灵碰撞产生的带有你的主观情感的心灵世界的外现,就如自然界的凄风苦雨在你的文章中已不再是自然的风雨,而是你内心的阴霾。

教学目标:1、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2、学会正确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描写景物。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描写景物。

导入新课: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无情不在,情无景不生。所谓情景交融,指的就是作者在写景时,对景物倾注了内心的感情,表达作者的审美情趣,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山水本是无情物,但你的情会令景更美,美景会令你的情更浓,真可谓“一草一木总关情”。如:同样写细雨,烦恼时,可以是“细雨绵绵,如同那扯不断的线,我的烦恼,就像这绵绵的雨丝,没有尽头。”开心时,可以是“绵绵细雨,滋润万物,真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当体会到母亲的关心时,可以是“雨依然飘洒,不过,雨丝却成了母亲的双手,在轻抚着奔跑的我??”

下面,我们首先共同回顾一下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 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性格或形象)。

如:鲁迅《故乡》: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一望无边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握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作用:这幅画是少年闰土月夜瓜地刺猹图。通过“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及“一望无边的的碧绿的西瓜”的景物描写烘托出一个英俊、活泼的少年..

闰土。

再如:《孤独之旅》: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

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

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一会儿,暴风....

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

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生。

作用:生动形象写出了天气的狂暴,渲染了天气的恶劣,烘托了人物紧张恐..

惧的心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

(二)推动情节发展。

施耐庵《智取生辰纲》:一轮红日当空,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当..日行的路,都是山路崎岖小径,南山北岭,却监着那十一个军汉,约行了二十余里路程。那军人们思量着要去柳荫树下歇凉,被杨志拿着藤条打将来,喝道:“快走!教你早歇!”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当时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里行,看着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作用:这段文字描写突出了天气大热,僻路难行,军人疲惫,杨志焦躁。景物描写融入了情节。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众军人才能在黄泥岗歇凉喝酒,被蒙汗药麻翻,“生辰纲”才能被“智取”。

过渡:俗话说:“作文有法,文无定法”,景物描写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呢? 二、 景物描写的方法

1、步步为营,把握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第一步:确定季节,罗列景物。比如,我们要写夏天的开头,我们可以选择“大树、知了、太阳、池塘、荷花??”等具有夏天特点的词语。

第二步,运用修辞,逐一描写。在选景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予以创新,把句子写得具体生动形象。如:

A、大树犹如撑开伞的巨人。

B、知了趴在树上,扯着嗓子在喊:“热死了!热死了!”

C、大火球无情地向大地射下无数火箭。

D、美丽的荷花像仙女亭亭玉立在水中。

第三步,连串成段,整体优化。我们将上面的修辞句连串起来,便成了个优美的写景开头:夏哥哥带着阵旋风来到人间,只见大树犹如撑开绿伞的巨人站在路边,而知了却趴在树上,拼命地扯着嗓子在喊:“热死了!热死了!”天上的太阳像轮大火球高悬在天空,向大地射下无数火箭。不远处,美丽的荷花像仙女亭亭玉立地在池塘中。

2、 情景烘托法:开头以抒情的方法来描写景物,借景抒情,以优美的图画来感染打动读者,营造美妙的艺术境界。

孙犁的作品被誉为诗意的小说,作品虽然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老英雄,我们却感受不到其中硝烟弥漫的气息,而是置身于诗情画意的意境中,这和其中的景物描写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芦花荡》开头: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他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作品开头用“敌人”“炮楼”点明战争气氛,在凶险的战争环境中欣赏浸在水中的星星,不仅写出了星光下水的晶莹明澈,而且流露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敌人围困封锁的藐视,渲染气氛交代背景;深夜苇塘里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这种反常现象,写出了敌人封锁的严密、水乡的优美,委婉地透露出作者的

憎与爱。借苇子“狠狠地往上钻”来暗喻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状态,生动形象地表露了他们顽强的意志和力量。

3、多角度写景。(1)正面、侧面相结合(2)实写、虚写相结合(以虚衬实)

(3)人的各种感受相结合(味、触、视、听、嗅等)(4)详写、略写相结合(5)动静相结合

(6)多种修辞方法相结合。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趣味盎然的百草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触觉),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听觉)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味觉),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过渡:回顾了景物描写的作用,学习了景物描写的一些常用的方法,下面我们运用方法来大展我们的伸手,为自己的文章创造一些诗情画意吧!

三、实战演练

(一) 练习:利用“星星、风儿、萤火虫”,写一个描写夏天夜晚的片段,渲染夏夜宁静的气氛。

(二) 请结合具体情景完成景物描写片段。

请你具体描写体育中考即将开始和结束后的情景,通过你所看到的景物、感受的气氛,折射你当时的心情。

考前: 考试结束: 以“总有一把钥匙适合你”为题,运用景物描写,写作成文。

审题指导:“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这个作文题让考生都能有话写,“钥匙”是一种方法、途径,引导孩子写出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这个题目人人都能写,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作文也很能拉开层次。这个作文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内心话语,让很多孩子写出好作文来;但是要写好这个题目,还需要有较厚实的生活积累,需要考生写出人生感悟。

附:学生优秀片段:

夏天的夜晚真美啊!星星像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在远方向我们眨眼。风儿轻轻地吹过,好像母亲温柔的大手正在抚摸我。萤火虫像一盏盏小灯,在黑夜中为我们点亮了一盏心灯。啊!这是一个温馨的夏夜,这是个诗情画意的夏夜,这是个充满活力的夏夜。

夜幕降临,星星们纷纷从黑幕后探出身子,对着人间悄悄的眨着眼睛,风儿将树枝吹起,发出丝丝细微的响声,树叶应声而舞,萤火虫飞进了大树的怀抱,

仿佛调皮的精灵在森林中嬉戏,整个大地都笼罩在温柔的黑夜中,渐渐沉睡。 (郑秀仪)

走在跑道上,感到呼吸变得急促,额头和手心开始冒汗,因为此处是奋斗的土地。微风轻盈的拂过,却让我感到有飞跑时那种疾风的感觉。花的开放,叶子的凋零,美好的生命是柔柔的,而我们的生命却迸发着奋斗的激情!

走到篮球场,跳跃的是自由,完全没有约束,走在跑道上,飞奔的是爽气、自由,随心所欲,并没有被禁锢的紧张。蚂蚁是自由的生命;花叶是柔软的生命;风是轻快的生命。此刻,世间的万物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