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燃烧的实验报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姓名:___           班级:___              第__组

合作者:__ ___               实验日期:__年_月_日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报告 

姓名:高唱            合作者:冯凌亢、古柏城、周全、杨松霖、邓皓 

班级:三(九)班      日期:20##-8-26 

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研究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三个阶段中所表现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蜡烛、玻璃杯、火柴、适量的水、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备注:因为没有烧杯,故用玻璃杯替代,实验效果不变。 

步骤和方法 

现象 

结论 

①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气味;从蜡烛上切下一块,

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还是大。  

1) 蜡烛呈白色,状态为固体,圆柱状,硬度较软,无气味。 2) 放入水中水中的部分蜡烛漂浮起来,且没有溶于。 

1 蜡烛(实验中)呈白色,状态为固体,圆柱状,硬度较软,无气味。 2 蜡烛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 ②点燃时:点燃蜡烛 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焦的情况,说明火焰哪部分的温度最高,哪部分温度最低?分别在火焰上罩上一只干燥的小玻璃杯和一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小玻璃杯,仔细观察玻璃杯的内壁上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 

1) 火焰分为三层,最外层最亮,最内层最暗。 2) 平放入火焰中的火柴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说明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3) 罩在火焰上的玻璃杯内壁有水雾生成。 4) 火焰使得玻璃杯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产生了白色沉淀。 

1 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

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最亮,焰

心最暗。 

2 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效果最好;焰心温度最低,不宜用于加热。 

3 蜡烛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③熄灭后:(3)熄灭蜡烛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否继续燃  

1) 蜡烛熄灭时,有白烟产

生,用燃着的火柴迅速靠近白烟,可使蜡烛重新被点燃。  

1 蜡烛熄灭时会产生漂浮

在空中的固态的石蜡小颗粒。它们是由固态石蜡在燃烧时融化后,再汽化,然后液化并再次凝固生成

 

第二篇:燃烧的蜡烛

燃烧的蜡烛

老师这一词,在所有人心目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老师,像辛勤的园丁,哺育着我们这些刚破土的嫩苗;老师,又像“老芭蕉”,把自己身上的养份都无私地给了“小芭蕉”。······我的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无私奉献的好老师。但她还像我的姐姐一样。

在我上五年级的时候,学校因工作需要给我们班换了一位新班主任。她个子不高,人很慈祥,也很亲切,一看就是一位好老师。转眼间,2年的时间过去了。我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但我始终不能忘记发生在五年级的一件感人的事情。

那一年的期末考试,我因感冒得了肺炎。妈妈带我去医院检查时,大夫说最好是住院治疗。可我一点也不愿住院,我总觉得医院是个不吉利的地方,况且马上要考试了,耽误了怎么办?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老师打来电话,关心地问我:“静茹,怎么样?明天能来吗?如果觉得还行,就来试一试吧!考试的结果不重要,只要是尽全力去答就可以了。”听了老师的话,我那颗忐忑不安的心又平静了下来。于是,我下决心去参加第二天的考试,妈妈也非常支持我。第二天一早,我来到了学校,看见老师很高兴。老师问我:“怎么样?好些吗?”我点了点头。老师告诉我,考

试期间,若是觉得不舒服,就趴一会,休息休息,不要累着。老师的话给了我信心。在考试的时候,我没有感到一丝的难受,反而十分轻松。我想,这一定是老师的鼓励吧!考完试,我就按照医生的嘱咐去医院接受治疗。在我住院的10多天里,老师不知打了多少次电话,在百忙的时间抽空来看我,我真是太感动了!这次考试,我也没辜负老师的期望,考了第一名,真是太高兴了。

老师不但像我们的老师,还像我们的大姐姐一样。 有一次,我们在上数学课时,被一道难题难住了。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我答案,而是一直在启发我们。使我们很快就做出来了。我们非常感激她。我们也常常忘记她是老师,而把她当成姐姐一样!跟她说笑、开玩笑。她也常常把我们当成妹妹,也经常和我开玩笑。我们很喜欢她。

老师啊,老师,您就像是我的妈妈关心呵护着我这颗嫩芽。您又像我的姐姐一样启发我们、照顾我们。用您那颗蜡烛般无私奉献的爱心鼓励着我茁壮成长。再有半年的时间,我们就要毕业了,我真舍不得您——我的好老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