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 机能实验报告论文 心血管功能活动的调节和急性心力衰竭

心血管功能活动的调节和急性心力衰竭

XXXXXXX XXXXXX大学 广州(510515)

摘要:目的 以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等为指标,观察整体情况下某些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加深对心血管活动神经体液调节的认识。 学习以降低心肌细胞兴奋性、减慢心电传导速度的方法,制备家兔急性心力衰竭的模型,观察急性心衰竭时血流动力学的主要变化。 方法: 通过刺激家兔迷走神经,分别给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Ach)、肾上腺素(Adr)等神经体液刺激的方法,对比家兔在刺激前后心率、呼吸频率、中心静脉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静脉注射盐酸普罗帕酮制造急性心衰模型并用多巴胺抢救,对比心衰前后以及救治前后家兔生命体征变化。 结果:夹闭双侧颈总动脉使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增大,呼吸频率加快;刺激迷走神经使平均动脉压下降,心率降低;静脉注射NE使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心率减慢;静脉注射Ach使平均动脉压下降,心率减慢;静脉注射肾上腺素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大,心率加快;静脉注射盐酸普罗帕酮使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心率减慢。静脉注射多巴胺后指标回升,救治成功。结论: 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符合其理论作用机制。

关键词:神经体液 心血管系统 急性心力衰竭 心率 动脉血压 静脉血压 中心静脉压 引言: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对维持正常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心脏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血管则主要受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与心肌细胞β受体结合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与血管平滑肌α受体结合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迷走神经兴奋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M受体结合引起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等指标都为心脏生理活动的间接反映,可以通过对比这些指标的变化间接了解心脏活动的变化。另外,通过注射Na通道阻断剂(本实验选用盐酸普罗帕酮)降低心肌细胞兴奋性、减慢心传导速度以降低心肌收缩力,导致心衰,用以构建心衰模型。以上述理论为基础,设计本次实验验证神经体液对心脏活动的调节以及构建心衰模型。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药品和试剂:20%乌拉坦,38℃生理盐水,0.1%肝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盐酸普罗帕酮,多巴胺,由南方医科大学机能实验室提供。

1.1.2 主要仪器:家兔手术台,注射器和针头,止血钳,粗剪,组织剪,动脉夹,眼科镊,

手术线,固定绳,纱布,输尿管插管,PcLab数据采集系统,恒温水浴锅,动静脉插管,三通管,由南方医科大学机能实验室提供。

1.1.3实验动物:家兔一只,体重2.2kg,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方法:

1.2.1动物麻醉固定备皮:挑选家兔,捉拿体重,按照体重计算麻药剂20%乌拉坦量(5ml/kg)。用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快速推注前1/3,然后减速缓慢推注。待家兔角膜放射消失,肌肉松弛后仰卧固定在手术台上。用粗剪刀剪去家兔颈部兔毛。

1.2.2静脉插管:沿家兔颈部正中线剪开皮肤越6cm,钝性分离右侧的颈静脉并插入预先充好肝素并通过压力换能器与 PcLab数据采集系统相连的静脉插管,根据数据采集系统屏幕上的波形判断是否达到右心房。

1.2.3分离出左颈动脉和迷走神经。在颈动脉插入和PcLab数据采集系统相连接的动脉插管。

1.2.4分离右侧颈部动脉。

1.2.5神经体液调节实验:手术完成后让动物安静 5 分钟,记录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呼吸幅度。

1.2.5.1夹闭右侧颈总动脉持续10s,观察并记录夹闭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

1.2.5.2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后(约5min),电极刺激左侧迷走神经5s,观察并记录电击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

1.2.5.3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后(约5min),颈静脉导管注射去甲肾上腺素 0.3ml,观察并记录注射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

1.2.5.4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后(约5min),颈静脉导管注射乙酰胆碱 0.2ml,观察并记录注射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

1.2.5.5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后(约5min),颈静脉导管注射肾上腺素 0.2ml,观察并记录注射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

1.2.6 急性右心衰竭实验:神经体液调节实验后让动物安静 5 分钟,记录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呼吸幅度。

1.2.6.1颈静脉导管补液(38℃生理盐水)30ml,随后颈静脉导管注射盐酸普罗帕酮

2.2ml(1ml/kg),观察并记录注射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

1.2.6.2让家兔安静5分钟后,颈静脉导管注射多巴胺2.2ml(1ml/kg),观察并记录各项指标的变化。

2.实验结果(数据来源:第一实验室第七组)

2.1实验数据

2.1.1正常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家兔正常各项指标

动脉血压(mmHg)

平均收缩压

平均舒张

脉压差

压 平均动脉

中心静脉

心 率

(次/分)

(cmH2O)

(次/分) 呼吸频率

133.49 104.79 28.70 114.36 4.95 371 42

2.1.2夹闭颈总动脉10秒: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增加,脉压差减小,心率略有减慢,呼吸频率加快。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夹闭颈动脉前后指标

动脉血压(mmHg)

操作项目和步骤

平均收缩压

中心静脉压 (cmH2O)

心 率 (次/分)

呼吸频率 (次/分)

平均舒张压 脉压差 平均动脉压

夹闭前 夹闭后

133.49 165.22

104.79 142.41

28.70 22.81

114.36 150.01

4.95 10.56

371 353

42 60

2.1.3刺激迷走神经5秒:刺激迷走神经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下降,脉压差增加,心率减慢,呼吸频率不变。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刺激迷走神经前后指标 动脉血压(mmHg)

操作项目和步骤

平均收缩压

中心静脉压 (cmH2O)

心 率 (次/分)

呼吸频率 (次/分)

平均舒张压 脉压差 平均动脉压

刺激前

131.57

107.73 23.84 115.69 8.84 434 54

刺激后

123.49

95.30 28.192 104.69 1.2 396 54

2.1.4颈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0.3ml):颈静脉注射NE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升高,脉压差、中心静脉压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减慢。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颈静脉注射NE前后指标

动脉血压(mmHg)

操作项目和步骤

平均收缩压

中心静脉压 (cmH2O)

心 率 (次/分)

呼吸频率 (次/分)

平均舒张压 脉压差 平均动脉压

注射前

125.43

89.39 36.01 101.39 5.79 316 66

注射后

166.41

130.78 35.63 142.66 2.15 256 60

2.1.5颈静脉注射乙酰胆碱(0.2ml):颈静脉注射Ach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差升高,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降低,心率减慢,呼吸频率加快。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颈静脉注射Ach前后指标 动脉血压(mmHg)

操作项目和步骤

平均舒张

平均收缩压

脉压差

平均动脉压

中心静脉压 (cmH2O)

心 率 (次/分)

呼吸频率 (次/分)

注射前 注射后

118.17 135.69

92.46 113.85

26.11 35.18

101.16 82.79

3.24 -7.35

381 307

54 60

2.1.6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2ml):颈静脉注射Adr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升高,脉压差降低,中心静脉压降低,心率略有升高,呼吸频率降低。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颈静脉注射Adr前后指标 动脉血压(mmHg)

操作项目和步骤

平均收缩压

中心静脉压 (cmH2O)

心 率 (次/分)

呼吸频率 (次/分)

平均舒张压 脉压差 平均动脉压

注射前 注射后

118.77 135.69

92.13 113.85

26.64 21.85

101.01 121.13

-4.96 -7.13

389 394

66 54

2.1.7颈静脉注射盐酸普罗帕酮(2.2ml):颈静脉注射盐酸普罗帕酮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差和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中心静脉压略有升高,心率降低,呼吸频率不变。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颈静脉注射盐酸普罗帕酮前后指标

动脉血压(mmHg)

操作项目和步骤

平均收缩压

中心静脉压 (cmH2O)

心 率 (次/分)

呼吸频率 (次/分)

平均舒张压 脉压差 平均动脉压

注射前 注射后

142.39 69.49

116.71 48.56

25.67 20.93

125.27 55.54

7.21 8.10

240 180

54 54

2.1.8颈静脉注射多巴胺(2.2ml)抢救:颈静脉注射多巴胺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升高,脉压差降低,心率显著加快,呼吸频率不变。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颈静脉注射多巴胺前后指标 动脉血压(mmHg)

操作项目和步骤

平均收缩压

中心静脉压 (cmH2O)

心 率 (次/分)

呼吸频率 (次/分)

平均舒张压 脉压差 平均动脉压

注射前 注射后

69.49 108.49

48.56 93.53

20.93 14.95

55.54 98.52

8.10 12.28

180 350

54 54

2.2实验结论

2.2.1刺激或注射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各项指标变化

动脉血压(mmHg)

刺激或注射前后

平均收缩压

中心静脉压 (cmH2O)

心 率 (次/分)

呼吸频率 (次/分)

平均舒张压 脉压差 平均动脉压

夹闭颈静脉

↑ ↑ ↓ ↑ ↑ ↓ ↑

刺激迷走神

↓ ↑ ↓ ↓ ↓

静注NE

↑↑ ↑ ↑

↑↑ ↑ ↑

↓ ↑ ↓

↑ ↓ ↑

↓ ↓ ↓

↓ ↓ ↑

↓ ↑ ↓

静注Ach

静注Adr

静注盐酸普

罗帕酮

↓ ↓ ↓ ↑ ↓

静注多巴胺

↑ ↑ ↓ ↑ ↑ ↑

2.2.2实验结论:经验证,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符合其理论作用机制。

3.结果分析

3.1神经对心脏活动的调节作用

3.1.1夹闭颈总动脉

颈总动脉分叉处含有大量的窦神经末梢,称为窦压力感受器。通过感受血管壁的牵张程度从而可以感受动脉内压的变化。当动脉血压降低使动脉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使迷走紧张减弱,心交感紧张加强,于是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交感缩血管紧张加强,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血压回升至正常水平。当血压升高时则相反,迷走神经兴奋,导致血压下降。

【1】

本实验夹闭颈总动脉,颈静脉窦无法感受血压变化而引起的血管壁的牵张改变,其传入冲动减少,从而抑制了迷走神经的兴奋,而使交感神经活动增强 最终使动脉血压升高,

数据显示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升高。

由于迷走神经的兴奋抑制和交感神经的相对活动增强,理论上心率应加快,而本实验数据显示心率略有减慢,对其可能解释有:a.夹闭时间较短,心率指标可能未平稳而读数b.正常值测量与夹闭颈总动脉后数据测量时间间隔过长,夹闭之前可能心率已有下降。c.利用pclab计算数据时选择波形区间不精确。

3.1.2刺激迷走神经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行走于迷走神经干中。右侧迷走神经对窦房结的影响占优势,左侧迷走神经对房室交界的作用占优势。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的M型胆碱受体,可导致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能力减弱,心房肌不应期缩短,房室传导速度减慢,即具有负性变时、负性变力和负性变传导作用。

本实验刺激左侧迷走神经,出现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下降,心率减慢。符合预期推测和理论作用机制。

本实验数据显示各项指标变化并不明显,可能与手术操作过程中反复刺激了迷走神经导致了适应现象有关。另外,由于迷走神经表现出明显的功能不对称性,右侧迷走神经对窦房结的影响占优势,左侧迷走神经对房室交界的作用占优势。故理论上讲刺激左右迷走神经所引起的效应不同,两侧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的血压下降有显著差异,以右侧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的血压下降较明显【2】 但本次试验并未对此进行验证。

3.2体液因素对心脏活动的调节作用

3.2.1注射NE和Adr

NE 和Adr在化学结构上都属于儿茶酚胺。NE主要与α受体结合,而Adr与β结合的亲和力更强,这点差异造成了功能的差异。

心脏主要分布有β受体,则Adr的主要作用是与β受体结合,产生正性变时作用和正性变力作用,使心输出量增加。虽然血管也平滑肌也分布有β2受体,同样可以与Adr结合导致血管舒张,血压下降,但是Adr作用于心脏β受体的作用更强,则最终效应为加快心率,升高血压。由于Adr对心脏的作用,故在临床上也多用于急性心脏骤停等疾病的抢救用药。

血管以α受体的分布为主,故NE主要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与其α受体结合,导致血管强烈收缩,血压升高。本实验结果符合预期结果。

3.2.2注射Ach

Ach可与心肌上的M受体结合,而引起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等负性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迷走神经类似。

经分析,本项目实验数据存在错误。舒张压高于了平均动脉压,不符合计算公式。故认为描记错误或者是摘抄出现偏差。

3.3心衰实验

多种原因可导致心衰,如心律失常、心梗、心肌病等。按照部位分类可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前心衰。尤以左心衰最常见。左心衰可以导致肺淤血,患者呼吸困难。夜间平卧位导致回心血量升高,再加上夜间迷走神经兴奋使气管管径狭窄,肺通气能力下降,膈肌上抬,挤压胸腔,患者容易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粉红色泡沫痰。采取端坐位,给氧,给药吗啡以起到镇静和降低心脏耗氧量作用等措施有效。治疗心衰的药物主要分强心药物(西地兰),利尿药(速尿)和扩血管药物(硝普钠)。

心衰模型构建有多种方法,如可以向新房快速注射生理盐水导致前负荷过重而致心衰。本实验采用给药的方法。

3.3.1注射盐酸普罗帕酮

盐酸普罗帕酮为Ic类治疗心律失常药物,为快Na通道阻滞剂,使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降低,导致心肌收缩力降低,引起心衰。同时具有弱的β受体拮抗作用,能减慢心房、心室和普肯也纤维的传导。注射盐酸普罗帕酮后,从数据上可明显看出心肌收缩能力显著下降心功能明显被抑制。

3.3.2注射多巴胺抢救

该品为体内合成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具有β受体激动作用,促进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抑制其摄取,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也有一定的α受体激动作用,使血管收缩,增加心脏后负荷【4】。【3】+本实验经多巴胺抢救后,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多巴胺可以激活多巴胺受体,同时可以与α、β受体结合,产生相应的效应。另外,多巴胺还可以促进体内NE的分泌,故抢救效果良好(对比单独使用NE抢救而言)。 参考文献

【1】刘先国. 生理学(第二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98-105.

【2】吕本儒. 比较左右迷走神经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南充医专学报 1985第一期

【3】杨宝峰. 药理学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5

【4】百度百科. “多巴胺”词条

 

第二篇:医学机能学实验课学生设计性实验调查报告

医学机能学实验课学生设计性实验调查报告

陈媛 李亚楠 张丽蓉 朱玮亚 李维礁 王晓晴

(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机能实验室,云南 昆明)

【摘要】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机能实验室20xx年在2009级临床医学、肿瘤专业6个大班612名大二本科生中实施设计性实验教学计划,通过组织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制定实验计划,拟定实验方案,共收到学生设计性实验方案27份;经现场多媒体答辩,专家教师评审团现场审核、提问、评分,选出其中8份在全年级实施,并以实验组为单位以论文形式撰写实验报告。问卷调查显示:87%的学生在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同学老师的沟通能力及临床意识等诸多方面有较大的锻炼和提高。学生设计性实验教学活动还检验和历练了教师队伍,对于提高机能学实验教学质量,深化和优化教学内容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医学机能学实验课;学生设计性实验;问卷

The investigation of designing experiment by students in

medicine functional experimental lesson

ChenYuan, LiYanan, ZhangLirong, ZhuWeiya, LiWeijiao, WangXiaoqing

(Medicine Functional Laboratory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Haiyuan College )

The Functional Laboratory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Haiyuan College conducted a pilot program of experimental design from April to August 2011 involving 612 second year students. The students produced 27 original experimental designs, and multimedia presentations of these designs were made to professors and teachers. Of these, 8 designs were selected based on their practical functionality and creativity, and thes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by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his pilot program on the Haiyuan college campus. The questionnaire show: 87% students consider that the program of experimental design improved their abilities on practice, applying knowledge, analysis, solution and creativity. And inspected the teachers. It is significance to func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Functional Experiment; pilot program of experimental design; questionnaire

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机能实验室20xx年在2009级临床医学、肿瘤专业6个大班612名学生中实施“学生设计性实验教学计划”,前期由带教老师利用大课及实验课进行宣传动员,明确学生设计性实验课开设的目的、意义、要求,介绍海源学院机能实验室所能提供的仪器、设备、药品、动物等实验条件和能够利用的检测指标、检测方法; 对每个室的学生提出一个或两个问题,围绕问题组织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策划实验内容,拟定实验方案,做预实验,共收到设计性实验方案27份。方案签收后组织学生以实验室为单位进行现场多媒体答辩,答辩要求阐明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动物、手术路径、检测指标、分组治疗方案、临床意义等,答辩会聘请专家教授及机能实验室全体带教老师进行现场提问、审核、评分,按分数高低排序,选出8份水平较高、颇具特色、联系临床实际、有创新性又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在全年级正式实施。8个方案中有的是针对常规机能学实验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设计的,如“氯丙嗪增强小鼠对缺氧耐受达最佳效果的环境温度的实验研究”,力求寻找的答案是:腹腔注射氯丙嗪后的小鼠处于怎样范围的环境温度中才能在一个密闭的氧气有限的空间中达最长生存时间,同时要明显地长于常温同样实验条件下腹腔不注射氯丙嗪的小鼠;以保证实验的阳性率达90%以上。有的是在原有的实验基础上,对某些问题进行更加深入广泛的探讨和研究,如“亚硝酸盐

的中毒与解救”增设了红细胞显微镜观察、胃肠道形态学观察,肠系膜微循环观察和血压呼吸同步检测,和原实验相比,观测的视角更深更广、更贴近临床。有的实验则超出了现行教材范围,如“压力感受性反射对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结合中老年人群临床特征,针对压力感受性反射对血压短时程调节特点,观察在压力感受性反射缺失情况下体位变化造成的低血压发生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目的在于解释压力感受性调节功能低下的临床意义和警示作用。有的实验设计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没被选中,但对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提高、补充、深化机能学理论教学的作用都不容忽视,如“肾脏对血压长时程调节作用的实验观察”,肾脏钠水平衡功能紊乱系临床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肾脏钠水平衡调节对于血压的长时程稳定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目前教科书中对此要求甚少,而主要介绍和要求的是压力感受性反射对血压的短时程调节作用,本次学生设计性实验中,一大班同学用结扎肾动脉,造成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亢奋,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导致家兔动脉血压长时程持续增高的实验结果,形象而有力地证明了肾脏在血压长时程调节中的统治性地位,可以作为机能学实验教材的重要储备。又如“抗哮喘药对哮喘的治疗效果比较”“Rh血型鉴定及在大学生中的分布调查”等设计方案,既是机能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又不乏重大的临床意义和一定程度的创新性,虽然最终因为实验设备和经费限制没有实施,但在查阅文献、制定方案、现场答辩以及预实验的过程中,设计者经历的考验和历练毫不逊色。此外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同学们还参与了部分教师硕士研究生课题。

期末我室在2009级临床肿瘤专业6个大班范围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含16个问题,80个选项,共收到答卷574份,主要调研学生对机能学实验教学和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意见、批评和建议,问卷要求填写大班、小班和实验室,不填姓名,力求放松、真实。其中对机能实验课很感兴趣301人,感兴趣253人,不感兴趣13人,无所谓6人;认为机能实验课对学习和理解大课理论很有帮助287人,有帮助260人,帮助不大32人,没有帮助1人;认为综合机能实验对生理、病理生理、药理三门学科的相关知识有融会贯通作用491人,认为没有该作用7人;499名同学认为有必要在本科生中开设学生设计性实验,32名同学认为没必要,40名同学表示无所谓;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学生设计性实验课使自己在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组织能力、与同学老师的沟通能力、答辩能力以及临床意识方面有较大锻炼和提高。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生设计性实验最大的不同在于:

1、它超出了我校现行教材的范围,指导教师提出的问题,大多根据现实的临床需求、联系重要的三理知识、在原有实验教学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教科书本的知识显然不够,必须多渠道查询相关资料,本次学生设计性实验查询各种期刊杂志、中英文五年制、七年制教材上百册,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拓宽了视野,活跃了思维、激发了探索的激情和对未知的好奇心。

2、打破了常规定制实验的局限,日常的机能实验教学已经定制化、标准化,从理论讲解、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到实验报告几乎都有标准答案,但设计性实验常常表现出浓重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同样的实验动物、同样的实验方法,不一样的实验结果,没有标准答案,怎样从多变的实验现象中,找出规律性,合理科学地解释实验现象,是一个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释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科研思维方法的构建过程。同时在这样的实验中针对实验现象的推理,往往会引发新的实验课题,因为推理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证明。

3、在实验方案的设计、答辩、预实验、实验结果分析、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师生间产生了频繁的交流,这种交流除了答疑解惑,更多的是探讨,是思维方式的传承,是因

材施教,这使彼此间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和信任。

4、学生设计性实验的质量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引领、组织作用以及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态度和平日的积淀,教师的不作为和不重视将导致学生对设计性实验教学活动的迷茫、冷漠甚至拒绝,最终无所收获。因此学生设计性实验的开设还检验和锻炼了年轻的教师队伍,拓展了教师的知识面,培养了教师严谨的科研作风,是机能学实验课的重要组成和补充。

5、在学生设计性实验教学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师生面对面互动的答辩环节,代表自己小组发言的答辩人必须准确无误地阐述本组实验设计方案的目的原理、方法步骤、预测并分析实验结果,较好地回答评审团的提问,才有可能进入下一步的实施环节;答辩的过程有效地体现学生的认知水平,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检验了教师的工作成效,并可通过专家的提问较好地完善实验方案,提升实验设计水准。答辩会开放透明,学生不仅必须参加自己大班的答辩会,还可参与其他大班的答辩会,可以自由对答辩方案甚至教师的发言提问,答辩会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与专家之间,教学人员与教学管理者之间搭建了一座信息与心灵相通的桥梁,增进彼此的了解,接受彼此的启发,对于高效高质地运行整个教学计划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作用。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真切地领悟到知识的力量和科学的魅力,激发出创新的渴望,感受着探索的艰辛和失败的无奈,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滋味。如果要问此次学生设计性实验的意义,那么大多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经受的锻炼和某些方面能力的提高就是我们全体带教人员的无悔初衷。

参考文献:

[1] 李金莲,杨静,张慧,等. 机能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

(5):1008-1011

[2] 郑敏莉,胡晓枚,叶富守,等.机能实验学设计性实验的探讨[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

(4):577-578

[3]余琛琳,崔淑芳,汤球,等.《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开展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与探索[J]. 西

北医学教育,2009,17(4):732-735

[4]杨晓晓,赵学青,谭彩略,等.医学机能学设计性实验准备工作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9):

100-101

[5]刘重斌,杜友爱,龚永生,等.机能实验学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6:79-80

[6]郑梅,杨榆青,李莉,等.高等中医院校开展生理学设计性实验的探索[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9(3):50-51

【作者简介】陈媛(1984~),女,云南昆明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助理实验师,主要从事机能实

验教学及实验室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王晓晴 E-mail: wxqing_000@163.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