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中高年级问题行为的调查

靖州县实习队 吴晓俊     指导老师:朱丹

摘要: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小学生问题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早期发现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倾向,为有效减少问题行为乃至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量》PPCT及《亲子沟通调查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20名农村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农村小学中高年级问题行为检出率为 5.4%,男生反映出的问题行为均高于女生,但都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问题行为随年级有上升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行为的检出率越高;独生子女学生反映出的问题行为均高于非独生子女;父母双方外出的学生与父母一方外出的学生及父母没有外出的学生在问题行为的分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亲子沟通的开放性维度、沟通问题维度得分与问题行为各分量表及全量表得分呈显著负相关,沟通总分越高,问题行为的检出率就越低。

结论:农村小学中高年级问题行为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对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问题行为;农村小学

一、引言

近年来,青少年问题行为引发的恶性事件频繁发生,国内外调查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儿童问题行为检出率越来越高,其严重性引起了社会各界和我国学者的普遍关注。2007 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十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与“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犯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青少年犯罪已被当今国际社会列为继吸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它的出现决非一朝一夕,它与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尤其是不良行为习惯未得到及时纠正有密切相关。现有研究显示[1],早期问题行为对青少年犯罪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因此,及早发现青少年不良行为和早期问题行为倾向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对防止青少年犯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2]

问题行为的发生是一个长期、复杂、量表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对于问题行为的界定需要一个更明确更合理的标准。目前我国关于小学生问题行为的研究有很多,虽然在有些方面已经达成共识但是还有很多方面存在较大的争议, 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根据问题行为的小学生的检出率大约推算一下, 有问题行为的小学生的数目也让人触目惊心。本研究采用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试问卷,同时结合小学生个性、自尊情况,探讨农村地区小学生问题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早期发现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倾向,为有效减少问题行为乃至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采取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怀化市靖州县镇平茶中心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共抽取 120 人进行问卷调查,每个年级选取1个班。调查过程中,共发放问卷 130 份,回收问卷 130份,回收率 100%;其中无效问卷 10 份,有效问卷 120份,有效率达 92.3%;其中男生63人,女生 57人。剔除回收问卷中回答不完整者,共获有效问卷 120 份。

表 1 学生的性别、家庭来源、年级、及是否是独生子女分布

(二)研究工具

1. 自编人口学变量调查表,包括学生的就读学校、性别、年级、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等。

2.采用《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PPCT)(周步成等主修,1991 年 5 月)。该量表具有良好的的信度和效度,分半信度为 0.88-0.91,重测信度为 0.78-0.85。适用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在校学生,属自评量表。该量表包括 6 个内容量表:R 量表(反抗倾向);O 量表(被压迫感);I 量表(欲求不满的耐受性低);A 量表(孤独感倾向);S 量表(没有学习热情);N 量表(缺乏成就欲求)。从对人际关系(RO 分量表)、情绪稳定性(IA 分量表)和学习适应性(SN 分量表)三个方面反映出学生的问题。以换算后标准分≥8 作为问题行为检出的标准。L 表称为效度量表,L 量表的原始分为 20 分,分为 A、B、C 三个等级。被试者 L 量表得为 A 级或 B 级,说明他在各内容量表的测验结果可信。

3.采用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沟通量表,本文引用郑会芳自编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沟通问卷。问卷包含18道题。采用5点记分法(1=不是;2=偶尔;3=有时;4=经常;5=总是),量表包含两个分量表:其一为测量亲子沟通的开放性程度(第1、2、3、4、5、6、7、12、13及15题);其二为测量亲子间在沟通中存在问题的程度(第8、9、10、11、14及16题)。各个分量表分别记分,在合成总分时,沟通问题分量表反向记分,即总分越高,沟通情况越好。项目分析后得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沟通问卷的内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632说明本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指标。同时本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

(三)研究程序

调查员采用统一指导语,以班级为单位,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填写注意事项,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本调查为匿名调查,整个调查过程充分考虑保护学生的隐私。

问卷当场发放,答完后由调查员当场收回,如遇到缺项漏项,则由学生人当场补全。

问卷回收后,编码,输入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在 SPSS15.0 中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全体学生问题行为总体检出状况

在 PPCT 上全量表得分超过标准 8 分以上者(即被诊断为有较严重问题行为的)共有4 人,占总人数的 5.4%,其中均为男生。进一步对各分量表统计发现,在人际关系不适应性分量表上存在有较严重问题行为的学生比例为5.9%,在情绪不稳定性分量表上存在有较严重问题行为的学生比例为 5%,在学习不适应性分量表上存在有较严重问题行为的学生比例为 2.5%。全体学生问题行为在人际关系不适应性上表现最为突出。具体情况见表 2。

表 2 各分量表及全量表中中有轻度问题和严重问题的人数情况

(二)不同性别在问题行为的差异分析

在 PPCT 上全量表得分超过标准 8 分以上者(即被诊断为有较严重问题行为的)共有4人,均为男生,占男生总数的 6.3%。为了明确男女生在分量表和全量表的差异做 t 检验, 结果见表3。

表3 男女生问题行为量表比较(±s)

结果表明:通过比较男、女生量表原始得分, 从平均分上看, 男生比女生高, 但都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

(三)各年级之间在各分量表上的方差分析

   PPCT结果显示:六年级学生问题行为平均分为8.15分,五年级学生问题平均分为7.52分,四年级学生问题行为平均分为6.88分,三年级学生问题行为平均分为6.36分。由此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行为的检出率越高。为了明确各年级学生的差异,对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用LSD多重比较,结果见表 4。

结果表明:六年级与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之间学生问题行为均有显著差异。

表4 不同年级在问题行为的差异比较

(注:*表示p<0.05)

(四)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学生的问题行为的差异分析

     为了明确是否是独生子女学生在分量表和全量表以及各内容量表上的差异做 t检验,结果见表 5。

表5 是否独生子女t检验

(注:**表示P﹤0.01)

结果表明:在分量表和全量表上独生子女学生反映出的问题行为均高于非独生子女。在学习不适应性分量表上差异极其显著,独生子女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

(五)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差异分析

    PPCT的结果显示:父母双方外出的学生的行为检出率为12.3%,父母一方外出的学生的行为检出率为9.78%,父母没有外出的学生的行为检出率为3.4%。为了明确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生在分量表和全量表以及各内容量上的差异,对学生用LSD多重比较,结果见表 6。

表4 留守与非留守学生在问题行为的差异比较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结果显示:父母双方外出的学生与父母一方外出的学生及父母没有外出的学生在问题行为的分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父母双方外出的学生与父母没有外出的学生的问题行为的分数有显著差异(P<0.01)。

(六)亲子沟通与问题行为的相关分析

    为了解亲子沟通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将亲子沟通的两个维度开放性、沟通问题的得分与问题行为的三个分量表与全量表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6。

表6亲子沟通各因子与问题行为各因子的相关分析表

(注*表示P<0. 01)

结果显示:亲子沟通的开放性维度、沟通问题维度得分与问题行为各分量表及全量表得分呈显著负相关,沟通总分越高,问题行为的检出率就越低;反之,沟通总分越低,问题行为的检出率就越高。

四、研究结论

   1、120名学生中,有较严重问题行为的共有4 人,占总人数的 5.4%,其中均为男生。其中,在人际关系不适应性分量表上存在有较严重问题行为的学生比例为5.9%,在情绪不稳定性分量表上存在有较严重问题行为的学生比例为 5%,在学习不适应性分量表上存在有较严重问题行为的学生比例为 2.5%。全体学生问题行为在人际关系不适应性上表现最为突出。

2、男生反映出的问题行为均高于女生,但都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

3、问题行为随年级有上升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行为的检出率越高。

4、独生子女学生反映出的问题行为均高于非独生子女。在学习不适应性分量表上差异极其显著,独生子女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

5、父母双方外出的学生与父母一方外出的学生及父母没有外出的学生在问题行为的分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父母双方外出的学生与父母没有外出的学生的问题行为的分数有显著差异。

6、亲子沟通的开放性维度、沟通问题维度得分与问题行为各分量表及全量表得分呈显著负相关,沟通总分越高,问题行为的检出率就越低;反之,沟通总分越低,问题行为的检出率就越高。

五、启示与建议

儿童青少年问题行为的早期干预是一个多层次、多机构参与的过程,应立足于学校和社区、多方人员(包括父母、老师、社会工作者、儿童心理学家以及儿童精神病学家)共同参与。儿童青少年问题行为的早期干预的内容包括[11]:(l)通过优生咨询机构,作好围产期保健,对婴幼儿实施计划免疫,积极防治及减少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疾病的发生。(2)学校与社区的有效合作是加强对青少年儿童问题行为预防干预的重要环节。通过健康教育方式开展父母、教师学校,改变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禁止性别歧视。(3)社区服务人员进行宣教,改善家庭和学校环境,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为教师、父母提供心理咨询,早期发现儿童青少年问题行为,及时采取干预措施。(4)培训学校专职心理指导教师,建立基层社区心理卫生服务队伍。(5)建立跨学科的防治网,对社区和学校的儿童青少年进行心理卫生普查,早期发现儿童青少年问题行为倾向,进行家访和追踪调查,寻找造成问题的有关心理因素,并予以解决。(6)开展心理行为的社区辅导,重点进行有问题行为的儿童青少年的认知、情绪和问题行为的指导矫正。对个别问题严重者,应转到专门的心理卫生机构进行治疗。(7)对“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和学业不良进行干预,不仅要考虑对儿童个体的行为矫正和学业帮助,还要充分考虑他们的人格特质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还应协调、整合社区、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力量,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构建一个有效的支持系统[12]

总之,农村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并不是某一因素孤立作用的结果。要减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讨论农村儿童的问题行为的发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广泛的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儿童心理素质和父母自身修养,从而减少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13]

参考文献

[1]廖全明,刘宗发.我国中小学生的问题行为及其干预[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4,3(4):120-123.

[2]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医学电子音像出社,2005:480-482.

 [3]徐连.小学生问题行为及相关因素研究[J].健康心理学,2000,8(5):493-495.

[4]白桂香.小学四~六年级学生问题行为的早期发现及其心理分析[N].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5.2,53-57.

[5]徐速.小学生问题行为及相关因素研究[J].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 8(5).

[6]伍佳玲.安徽省某农村地区中小学生问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

[7] 刘毅玮,封文波, 韩宏莉. 河北省沧州市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18(9).

[8]李娇丽.英山县初中留守儿童问题行为与亲子沟通-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9]郭冬艳.初中生问题行为与亲子沟通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10] 邹宇量.亲子关系与问题行为[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1, 17(2).

[11]静进.儿童行为问题的社区干预[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0,8(2):104一107.

[12]范方.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4.

[13]郭晓虹,杨荣,赵军.4一14岁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e12:415一417.

附录

问题行为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这是一份用于科学研究的调查表,请花费一点宝贵时间,仔细阅读题目后按您的实际情况作答!问卷不需记名,答案也无对错,仅做研究使用,对您的回答我们也绝对保密!因而,您不需有任何顾虑,请放心作答!谢谢您的合作!

基本情况请勾选或填写与您实际情况相符的答案。谢谢!)

1.性    别:  □男   □女

2.出生年月:            月   

3.您的年级:□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4.您是否独生子女:□是   □否

5.父亲职业:□工人   □农民  □知识分子  □公务员(干部)   □商人     □无业

6.母亲职业:□工人  □农民  □知识分子  □公务员(干部)   □商人     □无业

7.父亲文化程度:□大学(大专)或以上  □高中(中专) □初中  □小学     □文盲

8.母亲文化程度:□大学(大专)或以上  □高中(中专) □初中  □小学     □文盲

指导语:

请根据以下每句话与您的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在相应的数字上划“√”,每题只选择一个答案,请不要多选漏选。数字代表符合程度:1表示“”   2表示“不是”  3表示“难以确定

亲子沟通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非常感谢您参与我们的问卷调查。请大家仔细阅读每一道题,并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比较,然后按照下面的答题要求逐一回答问题,这些题目没有好坏对错之分,答题时不用过多思考,按你平时的实际情况如实回答即可,再次真诚感谢你的合作!

基本情况: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性别:  □男   □女   年龄:_______

爸爸出去打工了吗?   □是     □否  

出去多长时间了?  □2年以上    □1-2年    □1年   □半年以下

妈妈出去打工了吗?   □是     □否  

出去多长时间了?  □2年以上    □1-2年    □1年   □半年以下

指导语:

请根据以下每句话与您的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在相应的数字上划“√”,每题只选择一个答案,请不要多选漏选。数字代表符合程度: 1表示“不是2表示“偶尔3表示“有时4表示“经常”   5表示“总是”。

本问卷到此结束,请您检查是否有题目遗漏而未作答!

再次感谢您的合作,祝您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