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年度郑州市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20##-2012年度郑州市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高二年级(朱建军)

一、对高二年级学生学业质量水平的界定

1.界定依据: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我市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学期分两个学段,每一学段(约36学时)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必修课程包含“语文1”至“语文5”5个模块,可在高一至高二5个学段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完成。每个模块2学分,必修课程的5个模块共10学分。选修课程分为五个系列,即: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每个系列有若干模块,每个模块36 学时,2学分。选修课程从高二上期第二学段起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我市在充分征求高中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参照我省高考采用的全国课标卷命题特点,确定了我市高二语文选修课程的建议选修模块和顺序安排:高二上期第二学段《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下期第一学段《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高二下期第二学段从《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或《中国小说欣赏》两个模块中任选其一。

2.目标要求:

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系列评价的基本要求是: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作为评价的重点,如能否拓展想像和联想,能否对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情的共鸣,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是否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是否具有批判质疑的能力等。“文化论著研读”系列评价的基本要求是:考察学生是否认真研读经典原著,对论著内容的理解和观点的把握是否正确,能否借助注释、工具书、参考资料自主学习。注意评价他们提问题的角度、思考的深度,还要注意考察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文化视野。“小说与戏剧”系列评价的基本要求和“诗歌与散文”大致相同,评价中还应关注学生对作品的人物、情节、场景等的感受。

二、对高二年级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命题意图分析

1.模仿高考,形似全国课标卷。由于从20##年开始我省新高考采用全国课标卷,因此,今年我市20##—20##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从试卷结构与分值的设置以及答题形式上尽量模拟全国课标卷。(1)试卷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①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②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③语言文字运用(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④写作(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选考(二选一):①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②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注:因高二下期的建议选修内容没有实用类文本模块,所以没有考查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题”和“选考题”的设置,落实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基础性”和“选择性”要求,选考以模块为单位进行,给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特长。(2)答题形式:按新课标全国卷的形式分别设计了试题卷和答题卡。

2.落实进度,关注教材内容。按照我市高二语文选修课程的建议选修模块和顺序安排,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我们有意识地体现高二下期的选修内容。在考前,我们就下发了《关于20##—20##学年下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的通知》,对高二下期期末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范围(《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最后一个单元;《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考试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命题变化(第三、四大题选考题的阅读材料分别为现代散文、现代小说)等加以说明。在命题时,虽然“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和“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的选文出自课外,但考查的知识点均来自教材。另外,名篇名句默写均选自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语言文字运用中15题语句衔接题的文段也选自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从而引导学生关注教材,重视基础。

3.依标扣纲,体现新课程理念。20##—20##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20##年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的能力要求和内容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如第二大题8、9两小题古代诗歌阅读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表现手法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能力。第三、四大题选考文本阅读中探究性试题的设置,着重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第五大题15小题通过“语句衔接”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其中涉及到语意表达的逻辑顺序、前后照应等能力的考查;16小题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17小题仿写语句综合考查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

三、高二年级学生学业质量表现分析

(一)总体表现分析

    表1  20##—20##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全卷统计数据

表2  20##—20##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抽样统计数据

分析:

(1)“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用平均成绩与满分值的比值来表示。一般来讲,试题难度在0.2-0.8之间较为合适,否则会影响试题应有的区分度。从表1、表2可以看出,全卷难度为0.65,与预测难度(理0.67/文0.64)接近,难度适中;总共18个小题中难度系数在0.8以上的(易)有13、15共2个小题,难度系数在0.5-0.79的(中)有2、3、5、7、8、9、10、11、12、16、17、18共12个小题,难度系数在0.2-0.49的(难)有4、6、14共3个小题,难度系数在0.2以下的有1小题,易、中、难试题数量分配较合理。

(2)“区分度”反映了试题对考生素质的区分情况,在-1~1之间,试题的区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19以下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好。因此,试题的区分度以0.3以上为宜,本试卷中除去选考题,区分度在0.3以上的小题共有10个小题,区分度在0.3以下的有1、8、13、15、16、18共6个小题。试题的区分度不太理想。

总体上看,20##—20##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卷体现了依标扣本的精神,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学业水平考试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理念。从考试结果看,全卷平均分为96.77,难度0.65,难度系数适中,符合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

(二)在知识维度上的表现

1.全体学生的表现及分析

图1  20##—20##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各知识点得分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20##—20##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全卷知识点分布比较合理,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均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20##年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规定的范围之内。从各知识点的得分情况来看,“论述类文章阅读”、“文言文阅读”和“古代诗歌阅读”得分率较低,可见学生阅读论述类文章和古代诗文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不同群体学生的表现及分析

      图2  下面是20##年中招录取分数接近的三所省示范性高中高二下期考试

各知识点得分情况比较图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高二下期期末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的八个知识点中,这三所20##年中招录取分数接近的省示范性高中的学生在两年后的学业水平考试中各知识点的得分已出现了较大的差距,如其中一所学校学生“名篇名句默写”的得分远高于其他两所学校,“文学类散文阅读”和“古代诗歌阅读”的得分也高于其他两所学校较多,这或许与三所学校老师对学生要求的高低、对学生鉴赏评价能力培养的有效与否有一定关系。另外,这三所学校的学生在“论述类文章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这三个知识点得分相对较低,可见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图3  下面是20##年中招录取分属一批、二批、三批的三所高中高二下期考试

各知识点得分情况比较图

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高二下期期末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的八个知识点中,这三所20##年中招录取分属一批、二批、三批的高中的学生各知识点的得分表现出以下现象:①一批的高中学校学生各知识点的得分较为均衡,且大多数知识点的得分要高于二批、三批的高中学校;②二批的高中学校学生各知识点的得分存在一定差距,“文学类散文阅读” 和“写作”这两个知识点的得分超过或接近一批的高中学校,而“文学类小说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这两个知识点的得分远低于一批的高中学校;③三批的高中学校学生各知识点的得分差距较大,“文言文阅读及翻译”、“古代诗歌阅读”得分较低,但“名篇名句默写”的得分却比一批的高中学校还高。这说明虽然分属一批、二批、三批的高中的学生各知识点的得分整体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只要老师要求严格、训练得法,二批、三批的高中的学生在一些知识点的得分上是可以接近或超过一批的高中学校的。

(三)在能力维度上的表现

1.全体学生的表现及分析

 图4  20##—20##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各种能力层级得分情况

从图4可以看出,20##—20##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能力层级的分布比较适当,《20##年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规定的六个层级的能力都考查到了。从各种能力层级的得分情况来看,考生的“表达应用”(5级认知水平)能力和“识记”(1级认知水平)能力相应较强,而“理解”(2级认知水平)能力、“分析综合”(3级认知水平)能力、“鉴赏评价”(4级认知水平)能力和“探究”(6级认知水平)能力相对欠缺一些。这说明新课程的能力立意的主旨虽然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但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能力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2.不同群体学生的表现及分析

 图5  下面是20##年中招成绩接近的三所省示范性高中高二下期考试

各种能力层级得分情况比较图

从图5中可以看出,在高二下期期末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的六个能力层级中,这三所20##年中招成绩接近的省示范性高中的学生在两年后的学业水平考试中,各能力层级的得分已出现了较大的差距,如其中一所学校学生“1级认知水平(识记)”和“4级认知水平(鉴赏评价)”的得分远高于其他两所学校,这或许与三所学校老师对学生要求的高低、对学生鉴赏评价能力培养的有效与否有一定关系。另外,这三所学校的学生在“3级认知水平(分析综合)”和“5级认知水平(表达应用)”两个能力层级的得分相对较低,需加强对学生这两个能力层级的培养。

图6  下面是20##年中招录取分属一批、二批、三批的三所高中高二下期考试

各种能力层级得分情况比较图

从图6中可以看出,在高二下期期末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的六个能力层级中,这三所20##年中招录取分属一批、二批、三批的高中的学生各知识点的得分表现出以下现象:①一批的高中学校学生各能力层级的得分较为均衡,且大多数知识点的得分要高于二批、三批的高中学校;②二批的高中学校学生“5级认知水平(表达应用)”和“6级认知水平(探究)”的得分接近一批的高中学校,但“1级认知水平(识记)”的得分远低于其他两所学校,这或许与该校老师对学生名篇名句识记的要求不高有一定关系;③三批的高中学校学生各能力层级的得分整体上与其他两所学校差距较大,但“1级认知水平(识记)”的得分却比一批的高中学校还高。这说明只要老师要求严格、训练得法,二批、三批的高中的学生在一些能力层级的得分上是可以接近或超过一批的高中学校的。

四、高二年级学业水平测试典型试题分析

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选文《再说王维<鸟鸣涧>的“桂花”》摘编自《文史知识》20##年11期,属文学评论的范畴。试题设置仍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等传统题型。

 [答题情况]平均得分4.51分,得分率50.11%,得分率在六个大题中排倒数第一。

整体上看,第一大题难度为0.50,难度系数略大,尤其是1小题难度为0.14,难度系数过大,因此试题的区分度也不好。

[题例]

1.下列与“桂花”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神话说月中有桂,并将桂花作为月光的代称;延续到唐代,这一典故更是司空见惯。

B.“桂花”有春季开花的春桂和八九月盛开的秋桂,春桂只生长在南方亚热带地区,而秋桂生长在岭南以北,长江、黄河流域。

C.在《长安古意》中,卢照邻以扬雄仕宦不利转而发愤著书自比,并以只有桂花相伴抒发自己独处的寂寞之感。

D.由于“桂花”在唐代已成为与隐士生活相关的意象,因此王维借桂花暗示“人闲”的原因在《鸟鸣涧》中就显得极其自然。

参考答案A(古代神话只是说“月中有桂”,而没有“将桂花作为月光的代称”)。由于选择肢的干扰性较大,所以得分率较低。

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该题分“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三个分题,共7个小题,共36分。平均得分20.38分,得分率56.61%,得分率在六个大题中排第五。

(一)“文言文阅读”。4个小题,共19分。文段选自《旧唐书·齐映传》,与全国课标卷一样,从“二十四史”中选人物传记。文段没有生僻难懂的内容,事件清晰,生难字不多,阅读难度适中。试题设置除了5小题因体现教材把“筛选文中信息”改为“理解虚词含义”外,其他小题的考查点(4小题考查“理解实词含义”、6小题考查“归纳要点,概括中心”、7小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赋分均与20##年全国课标卷一样。

[答题情况]平均得分10.39分,得分率54.68%,得分率略低。

整体上看,“文言文阅读”难度为0.55,难度系数略大,尤其是4、6小题难度分别为0.39、0.38,难度系数过大,但两小题的区分度还不错。

[题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妻以女                妻:嫁给……为妻。

B.映口辩,颇更军事        更:经历。

C.时吐蕃数入寇            寇:侵犯。

D.言映非宰相器            器:气量。

参考答案D(器:才能。)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映具有深谋远略。他曾为令狐彰谋划后事;还预先察觉并提醒张镒注意部下李楚琳的阴谋,而张镒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最终被李楚琳杀害。

B.齐映为人忠诚坚定。他跟从皇帝巡视梁州时,虽因马匹奔跳而被踢伤,仍坚持为皇帝牵马;吐蕃扰乱中原,人心动摇,他俯身伏地流泪规劝,使皇帝深受感动。

C.齐映深受上级器重。滑亳节度使令狐彰曾征召他做掌书记,对他言听计从;宰相卢杞等人都极力推荐他担任官职。

D.齐映为官不徇私情。虽然张延赏对他有知遇之恩,但他担任宰相后,对其无理要求大都不予理会,以致张延赏怀恨在心并对他进行诋毁。

参考答案B(齐映并没有被马匹踢伤)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如舍之,或犯圣驾,虽臣万死,何以塞责?

(2)数画时事令映行之,及为所亲求官,映多不应。

参考答案(1)如果我放开缰绳,也许会伤害到皇上,/ 即使我死一万次,用什么能弥补这个过失呢?

译出大意给2分(“/”前后各1分);“或”(也许,或许)、“虽”(即使,纵然)、“何以”(用什么,怎么)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2)(张延赏)多次谋划时事让齐映实行,/ 并替亲近的人求取官职,齐映大多没有答应。

译出大意给2分(“/”前后各1分);“数”(屡次,多次)、“画”(谋划,筹划)、“所”(……的人)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存在问题:从学生答卷来看,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由于文言文功底差,对句子大意理解有误,以致胡乱翻译,如(1)句译为“如果放马过去,可能会冒犯你”,(2)句译为“齐映遵纪守法”等;②不会根据语境梳通文意,以致关键词语错译失分,如把“虽”(即使,纵然)误译成“不过”(“不过是你死了,怎么会推卸责任呢”),“画”(谋划,筹划)误译为 “作画”(“张延赏多次作画让齐映收下它”)“写信”(数次写信让齐映到之)等;③不会字字落实准确直译,以致关键词漏译失分,如“数画”没翻译(数画的时候让齐映去做”),“或”(也许,或许)没翻译(“如果我放手了就可能会使皇上受伤”)等。

(二)古代诗歌阅读。2个小题,共11分。所选诗歌是明初著名诗人高启的一首咏物诗《孤雁》,重点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表现手法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答题情况]平均得分6.08分,得分率55.27%。

整体上看,“古代诗歌阅读”难度为0.55,难度系数略大;区分度8小题不够理想。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8-9题。

孤雁  高启

衡阳初失伴,归路远飞单。

度陇将书怯,排空作阵难。

呼群云外急,吊影月中残。

不共凫宿,蒹葭夜夜寒。

[注]①凫:俗称“野鸭”。②鸑:一种水禽,似野鸭而稍大。

8.诗歌二、三联表现了“孤雁”怎样的境况和心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第二联写孤雁带着书信,远飞陇外,任重道远,表现了孤雁对前途难测的畏怯;它身单力孤,难以摆成雁阵,表现了孤雁的无奈。第三联写孤雁飞出层云,呼唤伙伴,表现了它急切的心情;月残光暗,连孤雁的身影都不能照全,表现了孤雁处境的孤独(凄凉)。[6分;每联3分,分号前后答出一点(含“境况”和“心理”两方面)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9.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参考答案:本诗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怀”“借物喻人”等)的表现手法。(2分)尾联借宁愿独宿苇丛,夜夜凄寒也绝不与其他水禽同宿的孤傲的大雁形象,表现了诗人孤标傲世(孤傲)、洁身自爱的思想感情。[3分;其中“句意解说”1分,“思想感情”(答出“孤标傲世”或“洁身自爱”任意一个词语或其近义词即可)2分]

存在问题:从学生答卷来看,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古代诗歌阅读能力较差造成理解偏差,如9题对尾联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不少学生理解为“表达了作者寂寞、孤独、无助的感情,通过描写孤雁不共凫与鸑一起同宿,在寒冷的夜晚孤独一人,写出了作者的凄惨”。(2)答题不讲技巧。①审题不准。如8题题干明明要求“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但有的学生只答“表现了孤雁形单影只、顾影自怜的状况和心理”就完事了。②罗列术语。如有的学生拿不准9题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只是蒙着罗列一些术语,甚至用错术语。如“运用了比拟、对偶、夸张等多种表现手法……”“借代,借大雁表现诗人自己”等。③不会结合诗句分析。如一学生这样回答8题:“度过陇中将书怯,孤雁排空作阵难。呼群声来云外急,独吊孤影月中残。描绘了……”只是在两联诗句中各加上2个字,缺乏对具体诗句的阐释和分析。④答案缺乏条理性。有的学生答案写了一大堆,总说、分说层次不清晰,不能较为清晰、明确地分点答题,以致失分较多。

五、高二年级学业质量核心问题及教学建议

(一)核心问题:

从前文“高二年级学生学业质量表现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论述类文章阅读”、“文言文阅读”和“古代诗歌阅读”方面得分率较低,需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论述类文章和古代诗文的能力。

通过分析“典型试题”,我们发现,学生“论述类文章阅读”得分率较低的原因,一方面是试题选择肢的干扰性较大;一方面是学生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的训练不到位,学生对论述类文章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较低。学生“文言文阅读”得分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外,部分文言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读不懂文本,以致文言文阅读失分较多。学生“古代诗歌阅读”得分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不会通过分析具体语言理解古代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再加上答题不讲技巧,故而失分较多。

(二)教学建议

1.领会课标精神,明了备考方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是语文教学和命题的依据。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对高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明确的要求;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和选修的课程框架和内容设计,也直接体现在考试大纲和高考试卷的内容和结构变化上。语文老师只有充分把握课程标准,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与训练,坚持讲练结合,反对以讲代练的“满堂灌”。课堂教学中理论教学要做到详略得当,有所取舍,突出重点,不可追求面面俱到而面面不到;应该将同步练习渗透到教学各个内容环节中,使教学、训练和反馈融为一体,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总结答题规律,掌握答题技巧。学生平时要养成认真、准确审题的好习惯;答题时,要能抓住重点,逐条分点,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注意在训练中总结答题规律,掌握答题技巧。在进行“论述类文章阅读”训练时,首先要树立整体阅读观念,即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进而把握文本及文本特点;其次要坚持“读”、“找”、“比”三字方针,排除干扰,做出准确判断。在进行“文言文阅读”训练时,首先要回归课本,做好知识积累。由于文言文的命题原则是材料出课外,但考点的内容根基在课内。所以文言文复习一定要抓好课本复习,把常见文言现象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并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其次要精讲精练,掌握答题技巧。比如做“文言文翻译”题,要牢记“留”、“对”、“换”、“删”、“补”、“调”“六字法”,翻译句子时要逐字逐句直译,字字落实。在进行“古代诗歌阅读”训练时,要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题干一般包含着命题角度、阅读范围、答题方式三方面的提示性信息,下笔前一定要吃透题干要求),强化解题流程意识(古诗鉴赏的三个步骤:①反复体味,读懂原诗。要做到“五看”:一看题目,二看作者,三看诗歌,四看注释,五看试题。②看清要求,明确方向。③注意表达,规范作答。),规范答题意识(掌握答题的常用模式、基本思路)。

总之,在语文教学时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讲究策略,重视能力,重视素养,凸显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努力贯彻课改精神,提高教学效率,把各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真正有效地促进考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形成,促进考生全面、健全、和谐地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