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河桥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1 概述

1.1项目背景

为了加快新市区建设,**市市委、市政府通过了《**河新市区明珠文化公园周边大型公建项目规划》、《机场北路改造工程、明珠东路延伸工程、机场南路延伸工程及纵十路道路规划》等6个规划。

依据规划,**市市建设局坚持以新市区建设和旧城区改造并重的原则,先后实施“两湖一河”园林景观二期工程等9项重点建设项目,全面打造功能完善、交通便捷、生活舒适、环境优美的新市区,进一步加快“两湖一河”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实现城市建设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市市机场南路工程是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是**市市沿**河两岸新区和老城区重要交通要道,是连接**河南岸**市新火车站和老城区的重要公路之一,机场南路跨**河桥工程是该条道路上的重要建筑物,新火车站通往市区的咽喉工程。也是**市市近年开工建设的重点市政工程之一。

1.1.1防洪评价项目的由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等有关法规、规范,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非涉水项目必须符合国家河道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规定,不得妨碍正常的生产、生活、生态引水,不得影响河道行洪,泄洪、分洪。并就洪水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建设项目对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提出防御措施。

为此,**市市建设局委托我院开展机场南路跨**河桥工程防洪评价工作,评价跨河桥建设后对河道防洪产生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桥梁设计采用防洪标准的合理性,设计洪水洪峰流量的可靠性、准确性,洪水对跨**河桥梁产生的影响,对区域河床稳定的影响,对第三者的影响等。

受委托后,我院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在实地查勘、收集有关资料、河床质取样分析、区域情况调查、设计洪水等各类分析计算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省**市市机场南路向南延伸段跨**河桥工程防洪评价报告》(送审稿)。

1.1.2河道管理法律、条例专款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相关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禁止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倾倒垃圾、渣土,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第二十六条,对壅水、阻水严重的桥梁、引道、码头和其他跨河工程设施,根据防洪标准,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改建或者拆除。第二十七条 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妨碍行洪畅通;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前,其中的工程建设方案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前述防洪要求审查同意。前款工程设施需要占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土地,跨越河道、湖泊空间或者穿越河床的,建设单位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该工程设施建设的位置和界限审查批准后,方可依法办理开工手续;安排施工时,应当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位置和界限进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的相关条款

第十一条,修建开发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和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等建筑物及设施,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将工程建设方案报送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建设项目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应当将施工安排告知河道主管机关。

第十二条,修建桥梁、码头和其他设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所确定的河宽进行,不得缩窄行洪通道。桥梁和栈桥的梁底必须高于设计洪水位,并按照防洪和航运的要求,留有一定的超高。设计洪水位由河道主管机关根据防洪规划确定。跨越河道的管道、线路的净空高度必须符合防洪和航运的要求。

第十七条,河道岸线的利用和建设,应当服从河道整治规划和航道整治规划。计划部门在审批利用河道岸线的建设项目时,应当事先征求河道主管机关的意见。河道岸线的界限,由河道主管机关会同交通等有关部门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划定。

第三十六条,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阻水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由河道主管机关提出清障计划的实施方案,由防汛指挥部责令设障者在规定的期限内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由防汛指挥部组织强行清除,并由设障者负担全部清障费用。

第三十七条 对壅水、阻水严重的桥梁、引道、码头和其他跨河工程设施,根据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由河道主管机关提出意见并报经人民政府批准,责成原建设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改建或者拆除,汛期影响防洪安全的,必须服从防汛指挥部的紧急处理决定。

1.1.3机场南路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新建**市火车站交通需要

随着新##双线高速铁路工程的建设实施,**市市作为该铁路线上交通枢纽和重要客源城市之一,新客运火车站的建设势在必行,现有火车站既不在新铁路线上,也无拓宽空间。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市市新火车站站址选择在**河南岸新区内,建设的机场南路是连接老城区和新客运火车站的通道。本工程属城市市政工程中的交通桥梁,主要满足**市市新区交通的需要,为新市区打造便捷畅通的交通环境,对于改善文殊镇、新建**市火车站交通具有重要作用。

(2)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

**市市是一座新型工业城市,也是国际旅游名城、文化名城、园林化城市,按照**市市委市政府发展规划,建设以老城区为中心的工业核心发展区,**河北岸将发展为集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行政办公、休闲娱乐、现代居住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河南岸将发展为集生态观光农业、都市农业、高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精品种植与珍品养殖基地、新农村建设与新市镇基地为一体的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各项设施的完善,城市化建设的加快,新市区的建设势在必行,作为新市区交通要道,机场南路建设是必然的。

(3)##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

按照是省委“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必须要加快交通通道建设,机场南路是连接**市市新火车站和嘉酒物流工业园区的重要通道之一,同时是连接**市与##市的重要交通道路之一,机场南路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建成后,减少##交通枢纽压力,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加快经济协调发展,为##经济一体化建设铺平道路,提高区域人民的生活质量。

1.2评价依据

1.2.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主席令第88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年8月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年8月二次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年12月25日修订);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1993年第120号令);

(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国务院第253号令);

(8)《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1988年6月);

1.2.2部委规章

(1)《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利部、国家计委水政[1992]7号;

(2)《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的通知》水利部水建管[2001]618号;

(3)《河道管理范围内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水利部办建管[2004]109号;

1.2.3规范规程

(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2)《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

(4)《防洪标准》(GB50201—94);

(5)《已成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及评价规范》(SL206—98);

(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1.2.4其他资料

(1)《省暴雨洪水图集》;

(2)《省水文图集》;

(3)《省水文统计》;

(4)《**市市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5)《省**市市**河(公路—村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水电勘测设计院,20##年6月)。

(6)《机桥工程(二期)可行性研究报告》(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20##年01月)

(7)**市市气象资料

1.3 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1.3.1技术路线

(1)基本资料

本项目防洪评价报告河道洪水资料采用**河冰沟水文站实测资料和**市站实测洪水资料,气象资料采用**市气象站实测气象资料统计数据,堤防工程设计资料采用##市水电勘测设计院《##省**市市**河(嘉文公路—安远沟村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设计最终成果及##省水利厅对该项目的批复,桥梁设计资料采用##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编制的《机场南路向南延伸段路桥工程(二期)可行性研究报告》成果。

(2)分析计算方法

防洪评价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规定,结合跨河桥梁工程与河道防洪的关系进行分项论证,依据《河道管理范围内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极其相关规定编制报告;洪水频率复核计算采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等资料中洪水分析计算方法分析。

1.3.2工作内容

(1)**河流域暴雨洪水特性、暴雨洪水分布特征、近年来汛期暴雨洪水变化特点、主要防洪条件和人为条件对暴雨洪水的影响;

(2)河道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条件、主要建筑物、滞洪条件、植被覆盖度、水文地质条件等调查、评价,与流域上游水文地质条件、降雨条件,洪水特点的异同点;

(3)项目区河道上的暴雨洪水特性、洪峰流量、洪水总量、洪水历时分析、暴雨历时调查、成洪条件和洪水流速、泥沙含量特点,洪水在现状沟道上的冲淤特点。

(4)本项目实施后对河道泄洪影响,河道洪水对项目区设施的影响,项目建设后对河道上下游泄洪影响。

1.3.3分析重点

跨**河桥址处设计频率下的洪水流量、相应水位、设计流速、桥梁的过水能力复核;

不同频率下暴雨洪水峰、量、历时、洪水排泄条件和滞洪、分洪、导洪建筑物分布特征,预测本项目实施后对河道泄洪影响

根据河道水文地质资料、分析洪水成果,分析桥址处河道建桥前后洪水对河道冲刷变化;分析天然河道洪水对建设项目的影响,提出工程防洪措施;根据该河段基本情况及河道变化趋势,做出河道演变分析;根据河道现有设施及近期治理规划,针对跨**河桥设计方案,评价建设项目对河势变化、堤防安全、河道行洪(凌)、河水水质、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影响,施工期对河道防洪、行洪等方面影响,并相应提出有关补救措施。

依据分析,提出洪水影响评价意见,评价建设项目对河道防洪、堤防安全、防洪管理、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等方面影响,并相应提出有关补救措施。

1.4主体工程基本情况

**市市机场南路向南延伸段(二期)等级为城市主干道Ⅱ级,道路全长3.88km,设计红线宽度60m,双向6车道,设计车时速50km/h,汽车荷载为公路Ⅰ级,道路起点位于文新公路,终点位于**河南岸新火车站广场。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涵洞工程、雨水工程、绿化供水工程、道路照明及交通标志线工程。其中跨**河桥工程位于道路中心桩号K2+090.0处。跨河桥工程位于**市市东南,距市中心约5.0km的**河上,位于**河出峡谷口形成的洪积扇上,建设场地属于洪积扇河道滩地。

依据《机场南路向南延伸段路桥工程(二期)可行性研究报告》(##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20##年01月),项目计划投资13599.13万元。其中跨河桥投资5500万元。工程建设期限为20##年12月至20##年8月底。

1.5 河道演变

1.5.1河道历史演变

**河是一条游荡性河道,通过现场踏勘、地形地貌分析,1:5万地形图分析及洪痕调查,河道在##铁路跨**河大桥以下分多岔,其中三岔为主要洪沟,第一岔自**河##铁路桥开始,沿东湖——安远沟——樊家庄——新城镇——肃州区怀茂乡西坝村六组一带,自西南向东北,最后消失于戈壁荒漠;第二岔沿洪积扇戈壁下泄,沿小东沟——张家屯庄——丁家闸——边湾农场——东坝村一带自西向东流,最后消失于戈壁滩地;受河道防洪工程束缚,前两岔近几年不再有洪水下泄,除下游的肃州区怀茂乡西坝村六组一带有泉水出露外,沿途洪沟完全干涸,汛期暴雨洪水受到人工建筑物影响和疏导后改道。

第三岔即现代河床,主河槽自西北向东南冲蚀右岸,在文殊沙河口附近折向东北,沿等高线下泄,至##市新312国道大桥以西折向东流,穿越市区、农田、耕地、村庄后,在三墩镇以东,有洪水河支流汇入**河,河水最后注入鸳鸯池水库。

1.5.2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河两岸逐年建设了防洪堤,河水被疏导入现状河道内,经过40多年的治理、建设,沿河两岸的堤防已发挥防洪作用,现状**河312国道线以南段至**河渠首段河床宽在1500m~2000m之间,河流在宽阔的河道内流淌,本项目区已建成防洪堤,堤距210m,该河段的河势相对稳定。

1.5.3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河床上广泛分布有抗冲性较强的砂卵石等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限制河流的横向发展,结合河道历史演变、近期演变分析,该河段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近年来开展的全国中小河流河道治理工程的实施将改善**河防洪状况,洪水将被限制在两岸大堤之间,河势更加趋于稳定。

1.6 防洪评价计算

1.6.1项目区河段设计洪水

**河冰沟水文站以上控制流域面积6883km2,机场南路跨**河桥址上游集雨面积7124km2,集雨面积相差241km2,面积增加量占冰沟水文站址控制流域面积的3.5%,故可直接用**河冰沟水文站洪峰流量作为本项目区设计洪水,计算结果见表 1—1。

冰沟站设计洪水成果表

     表1—1                                                     

1.6.2项目区防洪要求

(1)设防标准

跨**河桥项目建设河段属于**市市城市防洪工程区,沿**河两岸已建设完成防洪堤,依据《##省**市市**河(嘉文公路—安远沟村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该堤防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依据《机场南路向南延伸段路桥工程(二期)可行性研究报告》,跨**河桥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

按照《防洪标准》,河道防洪工程和跨河桥工程的设计洪水标准均符合规范要求,且河跨河桥工程设防标准高于河道防洪工程设防标准。符合河道防洪要求。

(2)洪峰流量

依据本次防洪评价对该河段洪水分析成果,10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为1390m3/s,5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1058m3/s,与河道防洪工程项目报告中分析洪水成果相近,较桥梁设计洪水偏大。不同项目设计洪水标准比较见表1—2。

不同项目设计洪水洪峰流量比较

表1—2

1.7防洪综合评价

1.7.1防洪评价

机场南路跨河桥位于**河干流上,位于**河洪积扇面上,桥址处属于**河泄洪区和重点防洪建筑物保护区,属河道管理范围,跨河桥设计洪水洪峰流量偏小,但桥梁设防标准高于河道防洪建筑物设防标准,跨河桥过洪能力满足河道泄洪要求。

在河道内建设桥墩后,缩窄了河道12m,减小了泄洪区面积,桥墩对河道泄洪有一定的阻碍作用,50年一遇洪水水位被抬高了0.05m,水位变化小,洪水流速由3.60m/s变为3.69m/s,流速变化小,河床冲深增加0.028m,对堤防基础冲深影响小,可以不考虑影响,对防洪安全影响小。

1.7.2 项目建设对其他设施的影响

工程建设对建设场地周围的设施的影响分别进行分析:

(1)对第三者的影响

本项目区市政公共交通基础项目,该项目的建设为**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城市创造了便捷、畅通的交通环境,项目建设区及其周围除已建成的防洪工程外,暂无其他设施,工程建设对第三者无影响。

(2)对周边环境及水质的影响

本工程设计中考虑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工程建设产生期污水仅仅是施工设备清洗产生的污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等,须按照环保设计要求处理达标后排放。

1.8 结论与建议

1.8.1结论

(1)经**河冰沟站实测暴雨洪水洪峰流量资料分析,流域内暴雨洪水集中在汛期,其中春汛以雪山、冰川融水为主,形成的洪水峰、量小,对河道防洪威胁小,夏汛以暴雨洪水为主,形成的洪水峰高量大,对河道防洪工程构成威胁。近年来,随着河道防洪工程的规划建设,越来越多的治理河道工程措施实施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河道游荡不定,洪水泛滥的恶劣状况,洪水危害大大降低。

(2)本项目区内的河道上游暴雨洪水集雨面积7124km2,集雨面积上地形南高北低,地势平坦,地貌特征以戈壁砂砾石滩地为主,植被覆盖度低,易形成暴雨洪水。

(3)经计算,项目区河段10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1390m3/s,5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1058m3/s。桥梁设计洪水洪峰流量1119m3/s,洪峰流量偏小。已建成的**河堤防工程50年一遇洪峰流量848m3/s,小于桥梁设计洪水,故跨河桥泄洪能力满足河道泄洪需要。

 (4)河道内建设桥墩后,缩窄了河道12m,减小了泄洪面积,桥墩对河道泄洪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经复核计算50年一遇洪水水位被抬高了0.05m,水深增加了0.05m,洪水流速由3.60m/s变为3.69m/s,河床冲深增加0.03m,从防洪安全分析,建设桥梁对堤防基础冲深影响小,对防洪安全影响是小,本项目跨河桥建设是可行的。

1.8.2建议

(1)本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防洪管理规定,项目建设各方配合水行政管理部门做好防汛工作,保证泄洪舒畅、安全。

(2)处理好边墩与堤防连接接缝,尤其是堤防基础齿墙与桥墩基础之间的三角区应作为防护重点处理,恢复堤防完整性,保证防洪安全。

(3)工程施工严格遵守河道管理规定,严格执行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方案提出的防护措施,保护好水环境,减轻施工不利影响。


2 基本情况

2.1建设项目概况

2.1.1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和项目性质

项目名称:**市市机场南路向南延伸段(二期)工程;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类型:市政工程

项目规模:城市主干道(Ⅱ级)

建设地点:**市市东南**河上;

工程位置:**市市东南5km处的**河河道上。

2.1.2防洪标准

机场南路属市政交通工程,城市主干道Ⅱ级,跨河桥为主干道上的重要建筑物,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跨河桥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设计。

2.1.3设计方案

机场南路跨**河桥位于**河引水渠首下游4.0km处的河滩上,位于冰沟水文站址下游34km处,和已建的防洪堤相接,为变截面预应力砼连续梁桥,桥跨211.68m,主桥结构为三跨,分别为32.5m、50m、32.5m,引桥两端各一跨,均为22.5m,桥中墩厚度3.0m,高度3.50m,现浇钢筋砼结构,在河床面以下为现浇钢筋统基础。

2.1.4跨河桥施工方案

(1)施工布置

工程施工包括桥墩基础施工区、桥梁、桥梁预制工程区、临时生产及施工生活区,根据工程特性,桥墩施工产生挖土石方和弃土,挖深达到设计深度后,现浇钢筋砼基础、土石方回填、夯实,基础开挖产生的砂砾石部分回填,剩余砂砾石铺设在道路路基上。

(2)施工组织

施工生产区及施工生活区布置在河道外侧防洪堤外漫滩上,大件设备运输拟采用铁路、公路联合运输进厂;施工高峰期用水量为50t/h,从河道内管取水。工程建设所需要的主要材料当地均有供应,质量和数量均可满足要求。

(3)施工工期

依据主体工程设计,跨河桥工程20##年12月完成前期准备工作;20##年3月完成勘察、设计、招标工作;20##年4月~20##年8月完成项目全部建设任务;具体实施以项目主管部门审批意见为主。

(4)施工期度汛方案

**河在汛期有洪水下泄,因此桥墩基础施工尽可能选择在两个洪水期之间施工,减少度汛设施投入,确保汛期施工安全。

2.2河道基本情况

2.2.1地理位置

**市市位于##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东临河西重镇##市,西连石油城玉门市,南倚终年积雪的祁连山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北枕色如铸铜的黑山,与金塔县、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和内蒙额济纳旗相连接,中部为酒泉绿洲西缘。**市市海拔在1412m-2722m之间,绿洲分布于海拔1450m-1700m之间,城市中心海拔1462m。境内地势平坦,土地类型多样。

2.2.2项目区概况

(1)项目区河道状况

项目区为**河出峡谷段,属比较平缓的洪积扇区,河床宽在1500m~2000m之间,河道平均比降13.0‰。河床质为卵砾石组成,床面凹凸不平但较顺直,水流较畅通,左右岸地势平缓、滩槽高差小,小水期主流多偏于右岸,大中水主流摆动不定,对两岸冲刷较严重,自20##年以来,**市市水务局争取国家治理河道专项建设资金,在**河两岸已建成防洪堤,河水被防洪堤束缚,不再漫流。

(2)河水水质

**河**市市以上河段水质监测资料显示,22项监测指标枯、丰、平水期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PH、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挥发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铅、镉、石油类、氟化物、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等项指标符合Ⅰ类标准,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铜、锌、总磷5项指标符合Ⅱ类标准。

(3)水文地质条件

项目区位于加里东褶皱系西段北部的边缘拗陷带(走廊过渡带)。第三纪以来,酒泉中心凹陷剧烈沉降,堆积了巨厚的第四系松散地层,为酒泉盆地(或称山前平原)蕴藏着丰富的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创造了条件。

该地区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水,即为潜水,地下水的径流方向由南向北,地下水的埋深一般大于60m,可以不考虑地下水对基础的影响和腐蚀性。

本次勘查期间,对场地地基土进行了土的腐蚀性分析,根据《岩土工程勘查规范》(GB 50021-2001),场地环境类型为Ⅲ。该地区1月份平均温度为-9℃,为冰冻区,腐蚀性评价需乘0.8的系数。根据本次所取土试样,判定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山前平原地下水自南而北可划分为补给区、补给径流区、排泄区。祁连山区是它的补给区,广大的戈壁是它的补给径流区,细土平原则是它的排泄区。其补给源主要为**河出渗漏补给,其次为田间回归水、山区基岩裂隙水侧向补给以及山前沟谷洪流的潜流补给和渠道的入渗补给,据1:20万《综合水文地质图说明书》**市幅计算评价的地下水补给总量为3.24×108m3/a。

该河段在地貌上属祁连山山前第四纪冲洪积平原上形成的半戈壁化的卵石滩地。地形平坦开阔,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桥址处河道较为平坦,2km范围内河床坡降约12.0‰。

河床地层均由第四系洪积卵石层构成,地层结构单一,而且厚度大于60m,根据地层的结构和力学性质大致分为2层,现描述如下:

①层:卵石(Q4pl),青灰色,干,稍密。主要岩石成分由花岗岩、石英砂岩以及少量的变质岩组成,其抗风化能力较强。一般粒径在20~140mm之间,最大粒径约180mm左右,混少量的漂石,磨圆很好,分选性差,级配较好,充填物主要由砾砂组成,厚度一般在0.8~2.5m之间。

②层:卵石(Q3pl),青灰色,稍湿,中密。主要岩石成分由花岗岩、石英砂岩以及少量的变质岩组成,其抗风化能力较强。一般粒径在30~170mm之间,最大粒径约200mm左右,混少量的漂石,偶见直径约500mm左右的大漂石,磨圆很好,分选性差,级配较好,充填物主要由砾砂组成。该层厚度大于25m。

(4)径流

**市市过境河流仅**河,**河为黑河水系,属黑河一级支流,根据冰沟水文站资料统计,**河多年平均流量20.23m3/s,多年平均径流量6.38亿m3,其中1952年径流量最大,为11.44亿m3,其中1948年径流量最小,为4.611亿m3

2.2.3水文气象

**河上游段海拔高程在3000m以上为高山环抱,属高寒半干旱气候区,出山口以下河流进入戈壁荒漠,气候属温带干旱气候。**市市地处大陆腹地,气候干燥、降水量少、植被稀疏、蒸发强烈、日照时间长,风沙多是该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具有典型的大陆荒漠气候特点。根据**市气象站资料统计,项目区年平均气温7.3℃,极端最高气温38.4℃,极端最低气温-31.6℃,年均蒸发量2148.8mm,年均降水量85.3mm, 主要集中在6~9月,占年降水量的69%,历年最大积雪深31cm,最大冻土深度132cm,年日照时数3303.4h,年平均风速2.3m/s,最大风速26m/s,风向多西北,无霜期130d。气象要素详见表2—1。

**河冰沟水文站径流系列资料包含了多个丰水年组和枯水年组,具有丰、平、枯水年交替出现的特点。年平均值在多年平均线上下变化,多年平均流量随着统计时段的加长而趋于稳定,因此,该系列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利用1948年~20##年径流系列加上**市站20##年至20##年共计5年径流系列资料进行频率分析计算,用矩法初估参数,采用PIII型曲线进行适线,求得冰沟站径流设计成果见表2—2。

冰沟站设计年径流成果表

表2—2


项目区气象要素表

表2—1


2.2.4项目区冰情

**河位于大陆腹地的内陆河流,其气候特点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温差大,降水少、蒸发大,多风沙,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根据**市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多年平均气温7.5℃,极端最高气温38.4℃,极端最低气温-31.6℃,最低水温为0℃。

根据**河冰沟水文站冰情观测资料分析,最早初冰日期为9月27日,最晚初冰日期为11月20日,最早终冰日期为3月7日,最晚终冰日期为4月15日;冰期天数最长197天,最短80天,平均81天;封冻天数最长32天,大部分年份的冰期出现封冻现象;冰厚测验资料很少,实测岸冰厚1.47m,河心冰厚0.53m。

机场南路跨**河桥附近气温同**河冰沟站气温接近,形成的冰盖厚度亦应厚度接近。因此,冰期冰盖厚可参照取1.0~1.5m。根据冰情观测资料分析,大部分年份冰期河段会出现封冻现象。**河冰情的又一个特点为河道上游先封冻、下游后封冻,这样减少了下游河道封冻前的河道流冰量;而开河(解冻)则为先下游、后上游,称为“文开河”,使开河期下游河道流冰密度降低,减少了河道出现冰坝、冰塞等灾害性冰情的机会。

2.3社会经济概况

**市市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全市已形成以冶金工业为主体,化工、电力、建材、机械、轻纺、食品为辅的工业体系。20##年,**市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3.9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46亿元,第二产业完成147.76亿元,第三产业完成33.69亿元,人均GDP达到83420元。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4%。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1.3%,消费品价格指数105.2%。全年地区性财政收入完成26.4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86亿元, 全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5.79万亩,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7076.88吨。

2.4现有水利工程情况及其他设施情况

在项目区跨河桥址两岸已建成防洪堤,为砂砾石梯形堤,堤高3.0m,顶宽6 m,迎水坡比1:1.5,背水坡1:1.5,迎水面采用现浇砼护面,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对应洪峰流量848m3/s,堤距210m,该堤防达到设计标准。


3河道演变

3.1 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河河道历史上的演变无实际资料可查,但是据自然灾害等大事记载资料和洪痕、自然地貌等调查,可知该河流演变概况。

3.1.1调查洪水洪灾资料

从古到今,**河流域曾多次发生暴雨洪水,《明史五行志》记载,武宗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甘、肃大雨、雹,为害,平地水深三尺,河水暴涨,伤禾苗、民,有击毙者;《重修肃州新志》(乾隆二年编)记载,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年),肃州秋大雨,漂民房屋,压死狱囚七人;《##通志稿》(民国二十五年编)记载,世宗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肃州大雨,漂房屋;《重修肃州新志》(乾隆二年编)记载,神宗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夏五、六两月,肃州大水沸腾,崩坏大山,漂流大木无数,居民捞获颇多木,上夜有火光,人号为“夜明木”。民国26年(1937年7月),大水暴涨,冲毁酒泉东大桥。

建国以来,**河发生的最大一次洪灾在1979年9月29日,晚7点,暴雨连续不断3小时左右,雨后山洪暴发,洪水泛滥,文殊沙河一带洪水倾斜而下,冲毁防洪堤,淹村庄毁农田,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13万元,损失惨痛。

**河从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河岸南移80~140m,冲毁西峰林场耕地4000亩,危及312国道和北岸一带近10家工厂。1993年7月,**河肃州区城关镇花果园处决堤63m,银达乡附近河道主流倾向北岸,冲毁银达乡耕地,冲毁沙堤1.3km,下游三墩段河道水流倾向南岸,河岸南移80m,冲毁耕地500多亩,**河主河道南北摆动,左右冲刷,西峰林场断河岸南移50m。

3.1.2**河洪痕调查及河流演变情况分析

**河是一条游荡性河道,也是一条多泥沙河流,通过洪痕调查及地形地貌分析,河道在冰沟口出祁连山后自西南流向东北,河水基本沿着下切形成的峡谷流淌,在**市市南侧##铁路大桥以下逐渐出峡谷,形成坡面漫流,洪积扇面逐渐开阔,河道宽度逐渐增加,最后以锥形扇面下泄,洪痕显示,**河洪积扇面上的坡面漫流分为多岔,其中三岔为主要洪沟,第一岔自**河##铁路桥开始,沿东湖——安远沟——樊家庄——新城镇——肃州区怀茂乡西坝村六组一带,自西南向东北,最后消失于戈壁荒漠;第二岔沿洪积扇戈壁下泄,沿小东沟——张家屯庄——丁家闸——边湾农场——东坝村一带自西向东流,最后消失于戈壁滩地;第三岔为现状主河道,河水自**河渠首折向东南,至文殊镇冯家庄自北折向东北,穿越##铁路后在肃州区果园乡樊家庄以西折向东流,穿312国道后进入狭窄河道,穿梭于耕地、村镇、市区、农田后,在三墩镇以东有洪水河汇入**河,汇合后的水流最后进入鸳鸯池水库。

**河出峡谷口以下河宽在1500m~2000m之间,河床质为卵砾石组成,床面凹凸不平但较顺直,水流较畅通,左右岸地势平缓、滩槽高差小,小水期主流多偏于右岸,大中水主流摆动不定,对两岸冲刷严重,河道平均比降13.0‰ ,地形平坦开阔,扇面上分布有流水冲刷而形成的面沟,其宽度在5~7m之间,深度约0.5m左右,走向大致由西北向东南;表面分布有直径在50cm左右的大漂石,表明曾经遭受过洪水的冲刷。

从1:5万地形图及当地调查资料分析,**河自西南流向东北,自70年代防洪堤修建后,由于大堤的控导作用,主流在主河槽虽有摆动,但没有大的迁徙,该河段平面形态基本稳定。

3.2 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河两岸逐年建设了防洪堤,河水被疏导入现状河道内,经过40多年的治理、建设,沿河两岸的堤防以发挥防洪作用,现状**河312国道线以南段至安远沟段河床宽在1500m~2000m之间,河道上的防洪堤正在规划建设,河流在宽阔的河道内流淌,本项目区已建成防洪堤,堤距210m,该河段的河势相对稳定。

根据河道历史演变分析,该河段河道内砂卵石等抗冲性较强的物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河流的横向发展,所以主槽一旦形成后不易摆动。已建成的防洪工程对洪水有一定的束缚作用,对岸边和河床的冲刷大大减弱,工程所在河段的河势近期将相对稳定。

3.3 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由于河床上广泛分布有抗冲性较强的砂卵石等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限制河流的横向发展,结合河道历史演变、近期演变分析,该河段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现有防洪堤疏导和阻挡,将洪水限制在两岸大堤之间,河势更加趋于稳定。


4防洪评价计算

4.1水文分析计算

4.1.1流域概况

**河发源于祁连山系苏赖川北坡、班塞尔山和野牛沟黑山南坡,发源地终年积雪,有冰川分布,山地植被较好,最高海拔高程4160m。沿河有朱龙关河、洪水河等较大河流汇入,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至朱龙关折向北流,于冰沟流出山口,山口以上山势陡峻,河道比降大,冰沟以上峡谷河段比降约10‰,河水经过**市火车站南、酒泉城北及金塔县鸳鸯灌区等,消失于戈壁,尾水潜入黑河。按照中国自然地理划分该区属于蒙新区。本项目河段比降达到20‰。**河河流全长约370km,冰沟以上为上游,冰沟水文站以上集水面积为6883km2

流域上游深入祁连山区,地势南高北低, 祁连山区地势较高,气温低,降水量多,蒸发较弱,同时有高山积雪与现代冰川分布,易形成径流,为径流形成区,下游为酒泉盆地,地势较低,气温高,降水量少,蒸发较强,为径流形消耗区,河流在到达出山口时水量最大,出山以后,因渗漏、蒸发损失和人工引用,水量逐渐减少。

**河流域深居内陆,降雨稀少,降雨基本消耗于蒸发。除大暴雨外,一般均不能形成地表径流。河川径流以地下潜流溢出补给和冰川融雪补给为主,四季变化比较显著。

机场南路跨**河桥工程位于**河干流上,桥址距**市市中心市5.0km,桥址上游34km处设有冰沟水文站,可作为该项目的设计代表站。根据冰沟水文站资料统计,**河多年平均流量20.23m3/s,多年平均径流量6.38亿m3,其中1952年径流量最大,为11.44亿m3,其中1948年径流量最小,为4.611亿m3

4.1.2暴雨洪水特性

(1)暴雨特性

**河流域地处蒙新高原的走廊地带,距海洋遥远,海洋对降水影响微弱,造成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受季风影响,时有局地暴雨发生,大面积暴雨少发生。暴雨历时短,一般不超过一天,暴雨出现时间多在6~9月间。

(2)洪水特性

**河流域暴雨洪水主要发生在汛期,该流域汛期有春汛和夏汛。春汛一般出现在3~4月间,历时一个多月,由低山融雪、地下水解冻和融冰形成,所形成的洪水峰低量小,造成的威胁不大。夏汛在6~9月间,历时三个月,主要由季风暴雨和高山冰雪融水综合形成,以暴雨为主。洪水峰高量大,峰现时间很短,陡涨陡落。冰沟站实测最大流量1120m3/s,发生在1952年7月28日。

4.1.3水文资料

**河干流从1947年9月开始设有冰沟水文站开始,河道上下游先后设立水文站多处,计有朱龙关站、冰沟站、**市站、鸳鸯池水库(坝上)站和鸳鸯池水库(坝下)站等,其中冰沟水文站属于流量控制站,现属##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管辖,为国家基本水文站,该站资料精度较高,资料系列长,冰沟站以上流域面积6883km2。**市站1984年撤消,20##年冰沟站下迁至此,恢复勘测,**市站以上流域面积7095km2。冰沟站和**市站流域面积差值为212km2,占**市站集雨面积的3%。朱龙关目前已经撤销。

朱龙关水文站:1959年5月由##省水电局水文总站设立,站址在**市市西南镜铁山朱龙关,1971年1月1日撤销。

冰沟水文站:1947年9月由##省水电局水文总站设立,位于**市市冰沟,20##年该站下迁30km,至**河渠首(原**市水文站站址处)。

**市水文站:1966年由##省水电局水文总站设立,位于**市市冰沟站下游30km处的**河渠首,1984年撤消,20##年冰沟水文站下迁至该站站址处,观测至今。

鸳鸯池水库(坝上)水文站和鸳鸯池水库(坝下)水文站:为水库站,位于金塔县鸳鸯池,1959年1月由##省水电局水文总站设立,属国家基本水文站。**河干流水文测站基本情况见表4—1。

**河干流水文测站基本情况表

表4—1

4.1.4本项目水文设计代表站选择

冰沟水文站现属##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管辖,为国家基本水文站,该站有1948年至20##年共计55年资料,资料系列完整,系列长,施测精度高,资料可靠, 距离本项目区较近,故以冰沟水文站作为本工程的水文设计代表站,机场南路跨**河桥项目区位于冰沟水文站下游34km处,项目区以上流域面积为7124km2,跨**河桥和水文站之间无径流汇入,流域面积相差3.5%,可直接利用冰沟站资料进行水文频率分析,作为本项目水文分析计算的依据。

冰沟水文站20##年下迁至**河**市站站址(即**河渠首)处,该站有20##年至20##年共计8年实测系列资料,为了使冰沟站水文资料系列更具有代表性,须对资料系列延长,而**市站距离冰沟站站址30km,且之间无径流汇入,冰沟站以上流域面积6883km2,**市站以上流域面积7095km2,冰沟站和**市站流域面积差值为212km2,占**市站集雨面积的3%,故可直接应用**市站水文资料作为冰沟站资料进行水文分析。故以**市水文站资料作为本工程的水文资料补充。

4.1.5历史调查洪水

据《##省洪水调查资料(内陆河流域)》记载,**河冰沟站址历史上曾发生过2场大洪水,调查洪峰流量分别为1937年洪水洪峰流量1420m3/s,1952年洪水为解放以来最大,洪峰流量1120m3/s,为实测最大值。据铁一院对**市河段调查访问,有1903年等八次洪水,其中以1903年洪水最大,1937年洪水次大,1952年洪水为解放以来最大,据此,冰沟水文站1937年洪水重现期可推至1903年至今,重现期N=107年,1952年洪水排位第二,N=57年,从实测系列来看(1948年至20##年),1952年洪水重现期亦接近57年左右。

参考已建设完成的位于**河冰沟水文站及**市水文站站址处两个水利工程水文分析情况,其中**市水文站站址处于20##年建设完成**河渠首,《##省**河渠首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洪水分析资料系列年限至1989年,该报告中对1937年调查历史洪水重现期处理采用铁一院调查历史洪水推算,从1903年算起,确定为90年,1952年历史调查洪水重现期为45年。冰沟水文站站址处于20##年建设完成冰沟一、二级水电站工程,该二级水电站位于**河冰沟水文站站址处,《##省**市**河冰沟梯级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洪水分析年限仅至1996年,该报告中对1937年调查历史洪水重现期确定为64—147年,1952年实测洪水重现期确定为45年,处理情况也是采用铁一院调查历史洪水。

故**市市机场南路跨**河桥工程洪水分析处理历史调查洪水,确定1937年调查历史洪水重现期为107年时合理的。

4.1.6洪水频率分析计算

用冰沟站1948~20##年共55年资料、**市站20##年至20##年共计8年实测资料加上1年调查历史洪水资料组成不连续洪水系列进行频率分析计算。经验频率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PM =M/(N+1)

pm=a/(N+1)+(1-a/(N+1))×m/(n+1)

式中:PM ——a个特大历史洪水的经验频率

      pm ——实测洪水的经验频率

      N ——调查洪水系列年限

      n——实测洪水资料年数

M ——1、2、……a

      m ——1、2、3、……n

4.1.7项目区洪水

**市市机场南路跨**河桥处于**河冰沟水文站以下37km处,该断面以上河道集雨面积7124km2,冰沟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6883km2,区间面积241km2,区间面积站冰沟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的3.5%,且区间内无径流汇入,依据《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区间面积小于5%的可以直接利用水文控制站洪水成果。故**河冰沟水文站实测洪水资料可以作为本项目跨**河桥断面洪水资料成果,洪水分析成果作为本项目跨**河桥洪水分析成果是合适的。本项目跨**河桥断面洪水分析成果见表4—3。

本项目跨**河桥断面不同频率下洪峰流量成果表

表4—3

4.1.8设计洪水的合理性分析

为检验本次对冰沟水文站设计洪水成果的合理性,通过对比其他项目分析成果和《##省水文图集》上分析成果。

查看《##省水文图集》(##省水文局,1978年)中经验公式形式为:qm=C/Fn,采用**河流域经验公式计算,对于流域面积小于7000km2时,n=0.176,参数C随着设计频率而变化,设计采用成果与经验公式计算的结果有一定出入,但考虑到经验公式法利用资料年限较短,最终采用的设计值偏于安全。

其次参考《##省酒泉**河渠首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洪水分析成果和《##省**市**河冰沟梯级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洪水分析成果,两报告分析成果基本相同,与本次负荷计算结果接近,故设计洪水成果是合理的。

4.2雍水分析计算

4.2.1工程概况

(1)机场南路工程概况

根据《**市市城市总体规划》,机场南路是**市市路网骨架中的一条南北向主干道,是连接**市市老城区与**河沿河新区的重要交通干道。拟建机场南路北起文殊镇至新城镇公路,南至新火车站站前广场,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Ⅱ级,计算行车速度为50km/h,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为20年,道路总长3880.62m,红线宽度60m,机动车道宽度11m,双向6车道,非机动车道双向各5m,人行道双向各5m,道路中间隔离带8m,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设施带各2.0m,总宽度60m。

(2)机场南路跨**河桥工程概况

跨**河桥设计为预应力砼连续梁桥,桥梁设计汽车荷载为公路Ⅰ级,抗震设防标准为Ⅶ度,桥面跨度为205m,依次为2×22.5+32.5+50+32.5+2×22.5m,主跨宽度50m,桥面横宽38m,依次为2.5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2.0m(设施带)+11m(机动车行道)+11m(机动车行道)+2.0m(设施带)+3.5m(非机动车道)+2.5m(人行道),桥涵高度(河床至桥梁底部净高)4.0m—4.8m,在两岸防洪堤附近高度4.0m,主河槽处高度4.8m,平均4.6m。中墩共6座,敦厚2.0m,墩台沿河流方向分为2个,长度均为15.5m,墩台之间5m空地。

4.2.2桥梁设计洪水的合理性的分析

《机场南路向南延伸段路桥工程(二期)可行性研究报告》(##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2010.01)中对跨**河桥河道断面设计洪水依据冰沟站1947年——20##年实测洪水资料经频率计算,得到100年一遇洪峰流量1119m3/s,计算水深1.32m,河床高程1615.80m,洪水位1617.12m。该报告中考虑了冰沟水文站至跨河桥段34km上的河床渗漏损失水量,洪水按照20%折减。

设计洪水洪峰流量衰减仅仅是分洪、滞洪、水库调蓄等设施改变洪水峰量关系,本项目河道断面距离冰沟水文站34km,区间集雨面积241km2,尽管区间内无径流汇入,但是区间暴雨洪水的影响是存在的,且冰沟水文站至本项目建设河段无调蓄水库、无滞洪区、分洪区,100年一遇的暴雨洪水下泄条件下,洪水流速极高,流量大,而**河河道基本不断流,河床渗漏基本饱和,洪水来临时渗漏量极小,可不考虑区间水量渗漏损失。

本项目上游4km处建设的**河引水渠首改建工程,经##省水利厅组织的专家组审查通过且批复,在《##省酒泉**河引水渠首改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1999年)中,对引水渠首断面洪水未计沿途渗漏的损失;本项目下游15km处至60km处沿**河两岸建设的**河##市段防洪工程设计洪水仍然采用冰沟水文站洪水资料分析成果,该段防洪工程也经过##省水利厅组织的专家审查并建设完成,该河段上洪水洪峰流量未考虑沿途渗漏损失,但是计入区间洪水。

综合分析,**河自冰沟水文站至本项目跨**河桥段洪水峰量有一定渗漏损失,但是损失量极小,考虑区间集雨面积上的洪水后,可以互相折减抵消不计。故按照**河冰沟水文站实测洪水资料分析计算得到的洪峰流量值,可以作为本项目河段洪水分析成果,作为跨河桥洪水计算资料依据。经分析该河段百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1390m3/s,《机场南路向南延伸段路桥工程(二期)可行性研究报告》(##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2010.01)中10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1119m3/s偏小。

4.3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

4.3.1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中公式计算

公式如下:

      hB = hp +hp[(Vcp/Vn -1]

式中:hB——直段最大冲刷深(m),从水面算起;

      Hp——冲刷处的最大水深(m),近似hp= h +0.4;

      Vcp——设计流量下的平均流速(m/s);

      V——河床不冲流速(m/s);

      N——系数,n= 1/4;

经计算:建桥前从水面算起冲刷深度hB =3.18~3.55m;则河床深泓线以下冲刷深度为1.72~2.12m。建桥后冲刷深度为1.75~2.15m。冲深变化小。

4.3.21建设跨河桥前冲刷淤积分析成果

按照《**河(嘉文公路——安远村沟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成果,5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848m3/s,跨**河桥断面河道水深1.29m,流速3.10m/s,对应冲深1.94m,基础设置深度3.0m。

4.3.3建设跨河桥后冲刷淤积分析计算

建设跨河桥后实际过水面198m,缩小12m,水深增加0.05m,河道冲刷深度按照848m3/s流量计算结果为2.09m,按照1058m3/s流量计算结果为2.12m,实际堤防基础埋深3.0m,满足规范设计要求。

4.3.4冲刷、淤积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设河段河道基本顺直,防洪堤之间无较大弯曲和河心洲、河汊、大孤石等,现状也无淤积堆积物,河水基本顺畅下泄,建设跨河桥后桥梁段河水流速加大,但是河水流速增加0.09m/s,变化幅度小,河床多年冲蚀形成的较稳定的床面能够满足防冲要求。

4.4河势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设河段水流顺畅,河道基本顺直,无较大弯曲,无河道淤积物,本项目跨河桥建设后,桥墩分6座,宽度均为2m,桥面垂直于河道水流方向,墩体不集中于河岸一侧,也不集中于河道中央,不会疏导洪水偏离主河槽,不会导致河岸一侧冲刷加剧,墩体前缘呈圆弧形,水流在桥墩处自然顺势下泄,在河岸边墩处与堤防平顺过渡连接,不产生回水、较大漩涡等阻碍水流逆流,洪水穿过桥洞后恢复自然河床上,水流逐渐恢复原来流速和水深。故本项目建设对河势影响轻微。

5 防洪综合评价

5.1与现有水利规划的关系与影响分析

5.1.1与现有水利规划的关系

依据《##省水功能区划》,**河镜铁山至金塔段河道一级水功能区划属于**河肃南开发利用区,二级区划属于**河肃南工业农业用水区。本项目建设河段水功能区划上属于工业农业用水区,属于水资源开发利用河段,依据有关水利法律法规,沿河两岸及其河道上可以设立取水功能性建筑物及其排水口,也可以建设涉水项目。

依据**市市水利“十二五”规划,该河段属于城市防洪重点河段,河道上的堤防工程已建设完成,维护管理防洪堤,加强河道防洪安全管理是该河段的主要任务,“十二五”期间不再建设其它涉水项目。机场南路跨河桥工程的建设不属于防洪工程,也不属于防洪相关项目,工程建设势必要对防洪工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依据**市市城市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围绕“两湖一河”园林景观工程,全面打造功能完善、交通便捷、生活舒适、环境优美的新市区,进一步加快“两湖一河”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实现城市建设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机场南路的建设是基础交通项目的一部分,属于沿**河两岸新区交通主干道之一。

为了保障全市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处理好非水利项目对河道防洪安全的影响,降低**河流域防汛安全隐患,保障沿河两岸城市、乡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国家基本设施不受洪水威胁,管理好现有防洪设施,保障防汛安全畅通是必要的。

5.1.2影响分析

(1)对水利规划的影响

尽管现状该河段已建设完成了防洪工程,但是河道洪水的随机性、洪水峰量的不确定性,现有防洪工程也不是“铜墙铁壁”,大洪水导致主河槽的改变、超标洪水导致防洪工程毁坏、防洪堤使用年限达到建材寿命年限、国家防洪标准的修改和防洪等级的变化等,均需要重新复核项目区河段的防洪标准,重新规划建设堤防。

##市工业园区的绿化林带、绿地,**河灌区的农田、林带和自然生态植被长期需要引水灌溉,现状灌溉引水唯一依靠**河渠首,一旦该渠首水毁或者淤积破坏后,新建引水渠首工程,现状渠首以上受铁路、高速公路影响限制,嘉文公路桥——安远沟村河段是最佳选址河段。如果建设跨河桥后,选址受到限制。

机场南路跨**河桥建设完成后,河道上的防洪工程规划、引水工程规划及其他涉水项目规划均受到跨河桥的约束,外扩河道泄洪区、防洪区,其他涉水项目选址均受到桥梁位置、跨度、高度、边墩等的限制,工程建设难度加大。

(2)对沿线城市规划的影响

桥址位于规划的**市市沿**河两岸新区,桥梁设计时已充分考虑了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原则,建设对城市建设不会造成影响。

(3)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跨河桥项目区无文物古迹、军事设施、水利监测站等建筑物,对生态环境、水环境等加强保护力度,统筹兼顾,尽量把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5.2与现有防洪、防凌标准、有关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的适应性分析

5.2.1与现有防洪、防凌标准、有关技术要求的适应性

机场南路跨**河桥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该河段河道防洪工程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均符合规范要求。桥梁设计洪水标准高于河道防洪工程设计洪水标准,满足河道防洪要求。

从设计洪水洪峰流量大小比较,河道防洪标准5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848m3/s,跨河桥100年一遇洪峰流量1119m3/s,依据现有水文资料分析成果,该河段100年一遇洪峰流量达到1390m3/s,5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达到1058m3/s,两个项目的设计洪水洪峰流量均偏小。

本项目河段自**河冰沟水文站建站至今,未发生凌汛灾害,但是随着防洪工程建设完成后,被束缚的河道上需防凌汛,本项目跨河桥设置跨度大,中跨跨度达到50m,满足河道冰凌下泄要求。

5.2.2与现有河道管理要求的适应性

跨河桥桥墩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河床水流分布,但未破坏原来的河道形态和周围生态环境体系,桥梁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原有防洪工程产生影响,也增加了工程建设期河道防洪安全隐患。

为保证防洪堤的防洪安全管理,工程运行管理等,需增加管理人员工作强度和巡视密度,也需要增加相关预警,预报、预案和工程恢复过程中的监督,增加了项目区河道管理难度,建议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等和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机构共同协商,妥善解决。

5.3对行洪安全的影响分析

5.3.1设计标准范围内对河道泄洪影响小

本项目跨河桥工程设计洪水标准满足规范要求,也高于河道防洪堤设计洪水标准,经复核计算,在小于设计洪水标准(100年一遇以下)的洪水来临时,跨河桥完全可以安全下泄洪水,对河道泄洪影响极小,对跨河桥段河道堤防影响轻微。

5.3.2超标洪水条件下对河道泄洪有较大影响

**河冰沟水文站址处调查洪峰流量分别为1937年洪水,洪峰流量1420m3/s,实测最大值为1952年洪水,为解放以来最大,洪峰流量1120m3/s。实际资料证明**河河道洪水洪峰流量是较大的。

尽管桥梁防洪标准和沿河两岸堤防防洪标准分别为100年一遇和50年一遇,但是设计洪水标准仅仅是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设定的人为控制的一个参数,一个范围,当河道洪水洪峰流量超越这个标准后,河道上的跨河桥、拦河坝等工程将会成为泄洪障碍物,阻碍河道泄洪,对河道泄洪产生较大影响。

5.4对河势稳定的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设河段水流顺畅、河道基本顺直,无较大弯曲,无河道淤积物,本项目跨河桥建设后,桥墩分6座,宽度均为2m,桥面垂直于河道水流方向,墩体不集中于河岸一侧,也不集中于河道中央,不会疏导洪水偏离主河槽,不会导致河岸一侧冲刷加剧,墩体前缘呈圆弧形,水流在桥墩处自然顺势下泄,在河岸边墩处与堤防平顺过渡连接,不产生回水、较大漩涡等阻碍水流逆流,洪水穿过桥洞后恢复自然和床上,水流逐渐恢复原来流速和水深。故本项目建设对河势影响轻微。

5.5对现有防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及其它水利工程与设施影响分析

5.5.1对现有防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的影响

    (1)影响分析

经复核计算,机场南路跨**河河桥工程的建设缩窄了该段河道12m,已建设完成的堤防工程局部被破坏,两岸堤防开挖总长度达130m,设计洪水水位抬高0.05m,该河段洪水流速由原设计的3.60m/s增加为3.69m/s,桥梁工程建设期间施工围堰、桥墩基坑等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河道行洪畅通,增加了防洪管理难度,增加了河道水土流失量。

(2)防治措施

跨河桥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管理,注重施工期监管和施工质量,保障河道边墩与地方的连接段施工质量,工程建设造成的影响可以降到最小,桥墩建设造成河道设计洪水位的变化小,原设计中堤防超高满足规范要求,微小的水位增加不会对防洪工程造成影响,洪水流速增加数量小,对堤防基础冲深无影响。

5.5.2对其他水利工程与设施的影响

本工程建设河段无其他水利工程和设施,跨河桥工程的建设不改变河道径流、洪水时空分布关系,不改变**河流域分水比例和关系,不消耗和调蓄水资源,故对该河段及上、下游其他水利工程无影响。

5.6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5.6.1有利影响

**河嘉文公路桥至安远沟村段河道处于##市、**市市工业园区上游,是**河防洪重点河道段落之一,是酒、嘉两市城市防洪的一部分,新建**市市机场南路向南延伸段公路工程,不但便利城市交通,而且保证了扛洪抢险道路的畅通,利于大型、载重运输车辆运输抗洪抢险物资上堤,有利于抗洪机械、人力、装备的运输,对保障该河段两岸防洪抢险将发挥重要作用。

5.6.2不利影响

机场南路跨**河桥梁工程的建设滞后于该段河道防洪工程的建设,新建桥梁工程的桥墩挤占行洪河道,缩窄河道12m,阻碍了洪水的顺畅下泄,对该段河道防洪增加了一定压力,桥梁边墩的建设破坏了堤防工程的整体性、连续性,破坏了防洪堤护坡、基础,增加力河道局部水流流速和冲刷力。

5.6.3工程建设管理要求

机场南路跨**河桥工程建设处于河道上,工程建设破坏堤防、河床等应经水行政主管部门许可,施工征占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土地应服从**河流域管理机构的管理。

跨河桥建设工期较长,桥基础为水下工程,桥位附近河道窄,施工围堰等工程会缩窄行洪过凌宽度和面积,对河道大洪水行洪、防凌带来一定的影响,施工基坑极易成为水土流失源头,加强防汛和水土保持力度,加强管理是必要的。汛期施工不能造成滞洪、阻洪或缩窄行洪断面,并要加强与防汛、水情部门的联系,根据汛情和防汛部门的指令,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施工完成后,要及时拆除有关设施,彻底清理施工场地上的弃渣及剩余物,尽可能的恢复河道原貌,不能造成阻水碍洪问题。

5.7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

依据《机场南路向南延伸段路桥工程(二期)可行性研究报告》,机场南路属于**市市路网骨架中的一条南北向交通性主干道,是连接**市市老市区与**河沿岸新区以及对外连接的重要交通干道,为城市交通Ⅱ级干道,跨**河桥为主干道上的特大桥,为该公路上的重要建筑物,防洪标准按照100年一遇洪水设计,对应洪水标准为1119m3/s。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一般公路中,Ⅱ级公路上的特大桥和大、中桥其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机场南路跨**河桥防洪标准按照100年一遇的洪水设计是合适的。

依据冰沟水文站实测洪水资料分析成果,机场南路跨**河断面10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应为1390m/s,5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为1020m3/s,机场南路跨**河桥设计10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1119m3/s偏小,该流量介于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洪水之间。

5.8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

经现场勘查,本项目区跨河桥段河道两岸极其上下游100m范围内无引水口、排水口、抽水泵站、泄洪闸、分洪闸、分水闸、汇水闸等水工建筑物,也不存在沼泽、湿地、鱼池等补水区,不在再重要水事管理区、监测区、水文站、水位站、流量站等限制性区域内,因此跨**河桥工程的建设不会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造成影响。


6 工程影响防治措施与工程量估算

6.1工程影响防治措施

6.1.1降低对河道行洪、防洪影响的措施

桥墩基础施工在河道内实施,为确保汛期防洪安全,堤防建设部门应与地方河道、防汛部门密切配合,严格执行制定的防汛方案,施工后期应逐步拆除及清理施工场地,推平施工道路,清理弃渣等剩余物,恢复河道原貌,以利于洪水畅泄。

6.1.2降低对河势影响的措施

桥梁边墩、中墩等墩体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保证桥墩沿河流方向顺直、顺水流方向,保证墩体基础回填密实度,保证边墩与堤防连接牢固、平顺,保证质量,保障堤防恢复整体性,保障堤防防洪能力。

防洪围堰建设应基本平行于主流,减轻堰体阻挡洪水,避免对河势产生影响。

6.1.3降低对环境、水质影响的措施

工程建设用当地建材、砼粗细骨料由**河河道上的砂料场购买拉运,钢筋采用**市市酒钢公司生产的钢筋,工程施工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排放的尾气、油污、机械、工具器械清洗污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等,上述污染源按照环保部门批复的本项目环境安全评价报告中污染物控制、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将会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要求。噪声影响较小,项目区远离居民区和办公区,且噪音低,不会对周围群众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施工期应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禁止弃土、弃渣排入河道,禁止施工期间生产、生活污水直接向河道排放。

6.2影响防治措施工程量

6.2.1水土保持工程弃渣量

本项目桥梁建设过程中,桥墩基础开挖产生一定量的砂砾石土石方,围堰在桥墩基础施工结束后也存在土石方,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中,对桥墩基础开挖土石方的回填余量和围堰土石方,经道路路基铺设完全利用,不产生弃渣,也不存在处理措施。

6.2.2跨**河桥断面雍水产生的超高

新建跨河桥后,受桥梁基础墩体影响,50年一遇洪水水深增加0.05m,堤防超高由1.62m减小为1.57m,超高满足要求,不需要增加堤防超高等工程措施,也不产生工程量。

6.2.3其他措施产生的工程量

除上述堤防超高、水土保持等工程外,环境保护、污水处理等也产生一定的工程量,鉴于本项目已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安全评价报告等相关报告,各种措施产生的工程量以专项规划报告中工程量为主,本报告不再重复计量。


7 结论与建议

7.1结论

7.1.1指标性结论

(1)洪水影响

桥址处**河50年一遇的设计洪峰流量为1058m3/s,河床高程1537.07m,未建设跨河桥时洪水水位1538.40m,建桥后洪水水位1538.45m,水位升高0.05m,水位变化小,对已建成的堤防影响小。

(2)堤防基础冲深影响

建桥后洪水流速由3.60m/s变为3.69m/s,流速增加0.09m/s,堤防基础冲深计算值由2.09m增加为2.12m,增加0.03m,实际设置基础埋深3.0m,满足要求,流速变化对堤防冲深影响小。

(3)跨河桥过洪能力

经核算,机场南路跨**河桥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桥涵可以下泄1390m3/s的洪水,满足过洪设计要求。

7.1.2非指标性结论

(1)对堤防防洪安全影响

跨河桥工程建设期挖断了已建成的堤防,防洪堤的整体性、连续性遭到破坏,开挖断面成为防洪重大隐患,汛期堤防工程本身的安全,堤防保护区及其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2)工程建筑物连接段影响

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桥边墩与堤防的连接工程施工至关重要,堤防基础与桥墩基础连接段极易成为工程隐患区,应加强监督;

(3)围堰影响

施工基坑开挖后,围堰缩窄了河道,汛期施工各方应配合河道管理部门加强防汛管理,保障河道安全泄洪。

7.2建议

为安全下泄**河河道洪水,满足河道安全行洪,保护堤防安全,不因本项目的建设而使河势发生改变,建设跨河桥应采取以下措施,具体建议如下:

7.2.1加强桥边墩与防洪堤连接段工程施工质量

本项目建设桥梁过程中,将已建设完成的防洪堤挖断,虽然建设了桥边墩,但是防洪堤整体性、连续性遭到破坏,原来通畅的河道上建设了构筑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洪水的顺畅下泄,桥梁施工过程中,对防洪堤护坡、基础与桥梁边墩之间的连接过渡段应加强施工监督管理,确保施工质量,以满足防洪、防冲刷要求,保证堤防本体、护坡和基础的安全稳定,不致产生新的防洪安全隐患。

7.2.2加强桥墩基础回填土石方的密实度质量,增加桥墩基础扰动区防冲措施

河道上建设桥墩基础过程中,基础开挖扰动了原状河床的稳定,破坏了密实胶结体,原来冲刷稳定层遭到破坏后,回填的砂砾石基础受水流冲刷后被剥蚀,日久形成自然坑洼,不但影响桥梁基础稳定,防洪堤安全,而且冲蚀的泥沙造成下游水库、水工建筑物、防洪堤等的淤塞、破坏。由此建议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加强基础回填密实度施工质量,增加开挖扰动区防冲措施设置。

7.2.3加强施工期防洪协调管理,保障河道行洪安全

工程施工期间,要加强管理,保障安全,加强施工人员安全管理,预防洪水灾害,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建设部门应与防汛部门密切配合,按照预先制定的渡汛方案进行施工。

7.2.4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设计任务,保持河道畅通,减轻施工泥沙造成的损害

跨河桥建设过程中应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施工废弃物和生产、生活污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对水质的污染。建议加强施工期间的管理,禁止弃土弃渣排向河道,禁止生产、生活污水直接向河道排放,保障河道水质。

施工后期应及时清理施工场地,推平施工道路,清理弃渣,恢复河道原貌,以利于洪水畅泄。建议施工单位与防洪部门签定有关施工废料清除的协议,保证施工废料的清除进度,确保河道的行洪能力,保护好河道环境。

综上所述,从防洪安全角度看,本项目跨河桥工程的建设,不会给该河段的防洪造成太大的影响,施工前后对河道防洪的影响,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加以解决。


工程附图、附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