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专业案例分析答题模版

心理咨询师专业案例分析答题模版

一、 对求助者目前(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

1、 精神状态A. 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B. 情绪、情感表现C. 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等)D. 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

2、 身体状态A. 有无躯体异常感觉B. 求助者近期体检报告

3、 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A. 工作动机与考勤状态B. 社会交往状况(接触是否良好)

二、 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或临床表现)是什么?

从所给出的文字中找出症状——

认知方面:如感觉过敏、思维迟缓等。意志方面:如意向缺乏、强迫意向等。 情绪情感方面:如焦虑、抑郁、恐惧、情感低落、暴躁、绝望等。

躯体方面:头痛、睡眠差、食欲下降。行为方面:如回避、强迫、退缩等。

社会功能方面:如与不敢和人说话,与同事关系较差工作效率下降、学习、人际、家庭、夫妻关系、娱乐等。

三、心理咨询师还要了解哪些资料?

1、心理测验的结果

2、对未来的希望

3、求助者社会支持系统社会交往情况

4、婚姻家庭状况及重大事件

5、个性特征,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6、个人成长史、早年的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重大的变化及评价

7、案例心理培训班有关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等方面缺乏的资料。

8、既往病史、家族史、教养史等:性欲发展情况,躯体、精神检查是否正常,有无重大疾病和遗传疾病史。

四、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1、 一般诊断 判断出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还是精神病。 (三级考试倾向于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二级考试倾向于神经症和精神病。)

2、诊断依据(诊断鉴别):(1)与躯体疾病相鉴别:排除器质性病变基础。(2)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原则,判断有无精神病。(3)对照症状学标准。从

严重程度标准、病程时间、有无泛化等方面,判断是否是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不用鉴别一般心理问题)

五、通常从哪些方面来判定求助者心理紊乱的严重程度?

1、通常根据以下几点根据来判定求助者心理紊乱的严重程度:

(1)问题是否泛化 (2)临床症状表现 (3)问题持续时间 (4)心理测量量表的评定

(5)求助者本人的痛苦 (6)社会功能受损程度 (7)求助者的自知力

2、可按照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进行评定:

1)、病程:不到3月为短程评1分;3月到1年评2分;一年以上评3分。

2)、精神痛苦程度:可以主动设法摆脱1分,需借助外界2分,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帮忙也无济于事3分。

3)、社会功能:轻微妨碍1分,显著下降2分,完全回避3分。

【2)和3)的评定至少要考虑三个月的情况,时间太短不可靠。】总分为3分,不够诊断为神经症;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总分不小于6分,神经症诊断成立。

六、引发求助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生理原因:

a)性别因素 b)躯体疾病 c)生物年龄 d)生理功能改变青春期、更年期

社会原因:

a)社会文化 b)人际关系 c)社会支持系统 d)生活事件家庭学校教育、负性生活事件 心理原因:具体案例可从认知、行为(缺乏策略和技巧)、情绪(不能自行解决)、个性(求完美、好胜、无法正视挫折)

a)价值观有无问题 b)对现实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 c)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

d)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 e)有无反逻辑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

f)经验系统中有无不利因素(老眼光) g)认知能力及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

h)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

七、诊断程序(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1、 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刺激。

2、 内心冲突是否有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是否有求治的愿望。

3、 心理、生理、社会功能是否受到影响。

4、 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为基础。

5、 与精神病、神经症相鉴别。

八、可选用的心理测验及理由

1、 可选用MMPI测验,探询病理人格特征和做精神病鉴别诊断。

2、 可选用SCL-90测验,了解其对自身症状的评估及程度。

3、 可选用SAS测验,评估焦虑方面的状态及程度。

4、 可选用SDS测验,评估抑郁方面的状态及程度。

(或可选用EPQ测验,了解人格特征。16PF主要用于人材选拔)

九、依据求助者的心理问题,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

1、选择测评量表,应有指向性。

2、为了确定非情景性症状的性质,应选用人格问卷,以便探索症状的人格因素。

3、为寻找早期原因,选择进行病因性探索的量表。(SCL-90)

4、选择为排除其他诊断而使用的量表。若怀疑有精神病,可使用MMPI,若觉得智力有问题,可用智力表。

十、咨询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主要包括

1、求助者的责任:(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求助者的权利:(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求助者的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4、咨询师的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5、咨询师的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6、咨询师的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之求助者。

十一、咨询师应如何转介?

1、应当事先征求求助者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2、介绍新咨询师的基本情况,专业特长;

3、向新咨询师介绍情况,不宜泄露隐秘; 4、一般不得干预新咨询师的咨询活动。 十二、与求助者进行摄入性淡话时,要注意些什么?

1、 态度要保持中立。 2、 避免提问失误。

3、 在摄入性的谈话中,除了引导性和提问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的题外话。

4、 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转移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 在摄入性的谈话后,不能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 结束语在诚恳、客气。

十三、在摄入性的会谈中,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与范围?

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依据心理测评结果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上级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会谈目标中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 十四、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

1、可接受: 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2、有效:对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对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3、积极: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的作用。

十五、与求助者制定咨询目标,如何判定咨询目标是否有效的?

1、 具体或量化。目标不具体,或没有量化,就难以操作和判断,目标越具体,越量化,就越容易见到效果。具体目标是应该受到终极目标指引的具体目标,而不是孤立的具体目标。

2、 可行。目标没有可行性,超出了求助才可能的水平,或超出了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则目标就很难达到,此外,经济条件等因素也会成为影响可行性的因素。

3、 积极。目标的有效性在于目标是积极的,符合人们发展的需要。

4、 双方可接受。咨询目标应该由双方共同商定,若双方的目标有差异,则应通过双方的交流来修正,若无法协调,应以求助者的要求为主。若咨询师无法认可,也可以中止咨询关系或转介给别的咨询师。

5、 属于心理学范畴。对于不牵涉心理问题的来访,一般不属于心理咨询师范围。

6、 可以评估。目标无法评估,则不称其为目。及时评估有助于看到进步,鼓舞双方信心,可发现不足,及时调整目标或措施。

7、 多层次统一。咨询目标是多层次的,既有眼前目标,又有长远目标,既有特殊目标,又有一般目标;既有局部目标,又有整体目标。有效的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目标的协调、统一。 十六、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应如何把握?

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1、在开始1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评估;2、在咨询结束前评估;3、在咨询后追踪复查时评估。

对咨询效果评估的六个维度: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2、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情况;3、求助者的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改善状况的评定。4、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5、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6、求助者某些症状的改善程度。 十七、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1、 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后悔、自责、紧张、焦虑)

2、 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1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 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是效率有所下降。

4、 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引发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十八、一般心理问题的鉴定诊断?

1、与躯体疾病相鉴别:排除器质性病变基础。

2、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求助者虽然存在(抑郁、焦虑、猜疑、痛苦)等症状,但其时间短,仅为一个月左右,内容未充分泛化,对社会功能尚未造成明显影响,其生理功能也基本正常,且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与神经症的心理冲突的变形不同,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4、 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十九、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1、 求助者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刺激,而引起的心理冲突,是属于现实意义(有明显的道德性质),求助者体验到痛苦情绪(如悔恨、失落、恼怒、悲哀等)

2、 痛苦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在2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 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难以解脱。

4、 痛苦情绪泛化到生活的其它方面。5、 多次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

二十、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鉴别?

1、与躯体疾病相鉴别:排除器质性病变基础。

2、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求助者虽然存在(抑郁、焦虑、猜疑、痛苦)等症状,但其时间短,仅为一个月左右,内容未充分泛化,对社会功能尚未造成明显影响,其生理功能也基本正常,且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与神经症的心理冲突的变形不同,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第二篇:心理咨询师三级案例问答题模版

案例问答题模板

1 对求助者目前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

1)精神状态:

A. 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敏感)

B. 情绪、情感表现(经常委屈,哭泣,情绪较低,脾气暴躁,烦闷,心烦,感觉活着没意思)

C. 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工作劲头不足等)

D. 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

2) 身体状态:

A. 有无躯体异常感觉 (觉得很累,浑身不舒服,头晕,头痛,睡眠差)

B. 求助者近期体检报告

C、既往病史

3) 社会功能状态:

A. 工作动机与考勤状态

B. 社会交往状况(接触是否良好回避,几乎不参加集体活动,夫妻关系紧张) 2 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认知方面:如感觉过敏、思维迟缓等。

意志方面:如意向缺乏、强迫意向等。

情绪情感方面:如焦虑、抑郁、恐惧、情感低落、暴躁、绝望等。

躯体方面:头痛、睡眠差

行为方面:如回避、强迫、退缩等。

社会功能方面:如与不敢和人说话,与同事关系较差工作效率下降、学习、人际、家庭、夫妻关系、娱乐等。

3 心理咨询师还要了解哪些资料?

1、心理测验的结果

2、既往病史、家族史、教养史等:性欲发展情况,躯体、精神检查是否正常,有无重大疾病和遗传疾病史。

3、案例有关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等方面缺乏的资料。

4、婚姻家庭状况及重大事件

5、个人成长史、早年的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重大的变化及评价

6、个性特征,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7、求助者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交往情况

8、对未来的希望

4 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如何进行量化评定?

可按照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进行评定:

1、病程:不到3月为短程评1分;3月到1年评2分;一年以上评3分。

2、精神痛苦程度:可以主动设法摆脱1分,需借助外界2分,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帮忙也无济于事3分。

3、社会功能:轻微妨碍1分,显著下降2分,完全回避3分。

(2和3的评定至少要考虑三个月的情况,时间太短不可靠。)

总分为3分,不够诊断为神经症;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总分不小于6分,神经症诊断成立。

5 你对本案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1) 使用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衡量临床资料中的可疑点。精神分裂症除外。

2) 初步区分一般心理问题和神经症。

6 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下诊断:

1、非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强迫症(恐怖症??)

2、心理正常、心理不健康、严重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首先使用三原则做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区分: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

2、诊断神经症:

1)病程:不到3月为短程评1分;3月到1年评2分;一年以上评3分。

2)精神痛苦程度:可以主动设法摆脱1分,需借助外界2分,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帮忙也无济于事3分。

3)社会功能:轻微妨碍1分,显著下降2分,完全回避3分。

4—5分为可疑病例,不小于6分为确诊神经症。

3、症状符合**症诊断标准

1)符合神经症诊断标准。

2)主导症状??

4、(如果已排除神经症)根据求助者心理和行为异常的性质、强度、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做非精神病性心理紊乱系统分类诊断。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

7 还需要做哪些鉴别诊断?

可能需要做的鉴别诊断有:

1) 与重性精神病鉴别:根据三原则,无妄想、无幻觉、自知力

2) 与其他神经症进行鉴别:以主导症状鉴别,冲突是否是道德性的

3) 与其他非精神病性心理紊乱进行鉴别:与严重心理问题鉴别,冲突不强烈,时间不长、未泛化

8 引发求助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生理原因:

a) 生理功能改变 青春期、更年期

b) 躯体疾病

c) 生物年龄

d) 性别因素

认知原因:具体案例可从认知、行为(缺乏策略和技巧)、情绪(不能自行解决)、个性(求完美、好胜、无法正视挫折)

a) 认知能力及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

b) 对现实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

c) 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

d) 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

e) 有无反逻辑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

f) 经验系统中有无不利因素(老眼光)

g) 价值观有无问题

h) 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

社会原因:

a) 生活事件 家庭学校教育、负性生活事件

b) 社会支持系统

c) 人际关系

d) 社会文化

9 通常从哪些方面来判定求助者心理紊乱的严重程度?

通常根据以下几点根据来判定求助者心理紊乱的严重程度:

(1)临床症状表现

(2)求助者的自知力

(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

(4)求助者本人的痛苦

(5)问题持续时间

(6)问题是否泛化

(7)心理测量量表的评定

10 如何对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进行系统分类诊断?

存在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的求助者处于心理不健康状态,对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进行分类即对心理不健康问题进行分类。

1、一般心理问题: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

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

2、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3、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

11 依据本案例,您认为需要选择何种量表对求助者进行心理测验?

量表选择的原则:

1) 选择直接与临床表现有关的量表,量化问题严重程度。如判断求助者焦虑情绪的程度,可选用SAS等。

2) 用与临床表现有密切关系的问卷和量表,探求引发临床表现的内在因素。如探索求助者焦虑的人格因素,选择EPQ等。

3) 选用病因探索性量表,探究远期影响因素。如选用“生活事件量表”了解两年以内的重大事件等等。

4) 为排除其他疾病而使用量表。

测验的种类:

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卫生评定量表

可选择??量表

MMPI——病理性人格特征和严重程度;病前人格,用在人格障碍精神分裂、偏执、神经症以上

EPQ、——了解人格特征及认知;神经症及以下用

SCL—90——了解其在身心方面的自我评价及症状严重程度;评定咨询效果

社会事件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社会因素

SAS—— 神经症 焦虑情绪及程度;评定效果

SDS——神经症 抑郁情绪及程度。评定效果

12 假如你是该求助者的心理咨询师,你计划怎样与她商定咨询目标?

1、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目标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

2、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以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容逐一商定;

3、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4、当求助者与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时,以求助者的意见为主;

5、咨询师应对咨询目标进行整合;

6、最终制定的咨询目标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7、咨询目标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在本案例中,你认为制定咨询目标应把握什么原则?

1、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订咨询目标,协商不成,以求助者目标为主;

2、正确判定求助者的期望与咨询目标的关系。??

3、向求助者说明不能把他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

4、向求助者说明,咨询中发现更深层的问题,需要对原有目标做出调整,重新确立新的目标。

13 如何确定本案例的咨询目标?(或请结合本案例,为求助者拟订的有效的咨询目标。) 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如协商不能确定,以求助者目标为主。拟定的咨询目标是:

(1)近期目标:(缓解情绪,减少不良行为,改变不合理认知。)缓解焦虑情绪、逐渐减少强迫行为次数(商定该次数),直到强迫症状消失。使用Scl90、SAS测验,使焦虑分数、强迫分数降低至正常范围。

(2)远期目标:使求助者正确看待自我,接纳自我的不完美,走向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终极目标。

14 结合本案例,对拟订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1)符合心理学原则:解决求助者认知、情绪、意志、行为方面的困扰,属于心理学范畴

(2)积极的:消除或减轻求助者的痛苦、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所以是积极的;

(3)可行:对求助者而言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进行,符合自身能力,咨询师也能提供条件,因此是可行的。

(4)具体:将近期目标集中在症状的消除上。

(5)可接受:咨询目标是双方协商的符合求助者愿望,咨询师也可以解决,协商不成以求助者为主,所以是可接受的;

(6)可评估:可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如强迫出现次数、心理测验分数作为量化评定指标。

(7)符合多层次统一:考虑到以症状消除为主的近期目标,也考虑到以自我发展、自我认识为主的远期目标,并将其有效结合。

15 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应如何选择适合求助者的咨询方法?

选择咨询方法的一般原则:

1、不同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的方法;

2、不同的阶段可选择不同的方法;

3、根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

4、不同的专长和经验会影响方法的选择。

16 心理咨询师应怎样和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

1、首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目标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

2、根据咨询目标、原理与方法、评估、双方的责权利、时间与次数的安排、费用的估计及其他等项内容逐一商定;

3、咨询方案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4、最终制定的咨询目标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咨询目标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17 根据以上案例,请你为该求助者拟定咨询方案。

1) 对方案实施的简单说明:

对某人的咨询方案(在与求助者达成口头或书面形式的咨询协议后,实施以下方案)

2) 说明咨询总体目标:

3) 方法选择与理由:

a) 针对求助者,采用的咨询方法是:

b) 选用以上方法的理由是:

4) 矫治的操作原则:

a) 各阶段功能及目标:

b) 咨询的中断和转介:

5) 具体操作步骤:

(一)心理帮助阶段:

心理帮助阶段内的各个具体阶段描述:

a) 该疗法实施阶段的原理及实际操作

b) 该阶段咨询效果的评估:方法与指标(语言、行为、情绪等。)

(二)巩固提高阶段:

c) 该疗法实施阶段的原理及实际操作

d) 该阶段咨询效果的评估:方法与指标(语言、行为、情绪等。)

6) 咨询效果的评估

完成阶段性评估后,通过访谈法、观察法、测验法等方法和外部语言、行为、情绪等指标对咨询效果作整体评估。

18 通常从哪些方面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

(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

(2)心理咨询师对咨询效果的评估

(3)求助者社会生活状况改善情况

(4)求助者周围人对其改善状态的评价

(5)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的比较

19 在使用摄入性谈话法与求助者进行沟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除提问和引导语之外,不能讲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预言组织或扭转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结论

(6)结束语气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

20 你在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怎样选择切入点

1、根据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2、根据在咨询中观察到的疑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3、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初步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4、根据上级咨询师下达的谈话目标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