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实验指导

                               

《护理学基础》实验指导

护理教研室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指导

《护理学基础》技术操作规范指导

素质要求:精神饱满、仪表端庄大方、衣帽整洁,学生报告班级、姓名及操作项目,同时要求语言清晰流利   

操作前准备: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洁

用物准备:能将用物备齐,有菌物品与无菌物品分开放置

一、铺床法
(一)备用床

用物准备床、床垫、床褥、棉胎或毛毯、大单、被套、枕套、枕芯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将用物放于护理车上,携置病人床旁

2.移开床旁桌距床约20㎝,移椅至床尾正中距床约15㎝,将用物放于椅上
3.翻转床垫,上缘紧靠床头,铺床褥在床垫上 
4.铺大单

(1)大单中线和床中线对齐,分别散开,先铺床头后铺床尾

(2)将床头大单折成45°角,拉紧塞在床垫下     

  (3)至床尾拉紧大单,同法铺好对侧床角  

(4)拉紧大单中部,塞于床垫下, 同法铺好对侧大单

5.套被套:“S”形式

①将棉胎和毛毯竖摺三折,再“S”形横摺三折备用

②将被套上面平铺于床上,被套中线与床中线对齐,开口端向床尾

③拉开被套开口端上层,将折好的棉胎放入被套内,底边同被套的开口边平齐,拉棉胎上缘至被套封口处,将竖折的棉胎先近侧后对侧铺开,与被套平齐,对好两上角 

④被盖上缘与床头平齐,至床尾逐层拉平被套和棉胎,系带  

⑤边缘向内折叠与床沿平齐,铺成被筒,尾端折于床垫下

⑥转至对侧,同法折叠另一侧被盖

6.套枕套:将枕套套于枕芯上,四角充实平整,系好枕带,开口处背向门,放于床头正中  

7.将床旁桌椅移回原处  

效果评价:

1.各层床单平整紧扎,美观实用,病床单位清洁整齐。

2.操作中注意省力节力原理。

(二) 暂空床

用物准备:床、床垫、床褥、枕芯、棉胎或毛毯、大单、被套、枕套、

必要时备橡胶单和中单

操作程序:

1.按备用床操作程序铺好大单,套好被套     

2.将备用床的被盖(被套式)三折于床尾     

3.根据病情需要铺橡胶单和中单。铺法:将橡胶单铺平,上缘距床头45-50㎝,中线与床中线对齐,同法将中单铺于橡胶单上,两单边缘下垂部分一起平整地塞入床垫下,转至对侧,同法铺好    

效果评价:

1.各层床单平整紧扎,美观实用,病床单位清洁整齐。

2.操作中注意省力节力原理。

(三)麻醉床

用物准备:床、床垫、床褥、棉胎或毛毯、大单、被套、枕套、枕芯、

必要时备橡胶单、中单、麻醉护理盘、热水袋和毛毯

操作程序:

1.拆除原有枕套、被套、大单等,翻转床垫   
2.按顺序备好用物携至床旁    

3.移开床旁桌距床约20㎝,移椅至床尾正中距床约15㎝,将用物放于椅上

4.铺好一侧大单(方法同铺备用床)

5.根据病情需要和手术部位,将橡胶单及中单分别对好中线,铺在床头或中部或床尾(颈、胸部手术可铺在床头,腹部手术者可铺在床中部,下肢手术者可铺在床尾),边缘平整塞在床垫下,若需铺在床中部,则上端距床头45-50㎝

6.为防止术后呕吐物污染床褥,同法铺第二块橡胶单及中单,并与床头齐
7.转至对侧,按同法逐层铺好大单、橡胶单和中单 

8.铺被盖:

被套式被盖的铺法——被套上端与床头平齐,两侧边缘向内折叠与床垫齐,尾端向内折叠与床尾齐,再将被盖纵向三折叠于一侧床边,开口向着门 

9.套枕套,将套好的枕头横立于床头 

10.移回床旁桌,椅子放于折叠被同侧

11.将麻醉护理盘放于床旁桌上,其他用物放在合适的地方

12.天冷时,床上可增加热水袋及毛毯   

效果评价:

(1)用物准备符合病人手术后和麻醉后需要

(2)各层床单平整紧扎,适合术后病人使用

(3)操作中注意省力节时

二、无菌技术操作

(一)操作原则     

1.环境要求:无菌技术操作,必须在清洁的环境中进行  

2.操作人员要求:无菌操作时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3.物品保管: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且有明确标志。无菌物品必须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外应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按失效先后顺序摆放,放于清洁、干燥、固定的位置,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定期检查   

4.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的要求:

①取放无菌物品应面向无菌区

②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

③操作时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④无菌物品一经取出,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5.保持无菌:不可面对无菌区说话、咳嗽、打喷嚏,若怀疑无菌物品被污染,应重新灭菌

6.一人一物: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二)、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用物准备镊子缸、消毒液、镊子、卵圆钳、三叉钳

操作程序:

(1)无菌持物钳应浸泡在盛有消毒液的大口容器里,浸泡液应浸过无菌持物钳的关节轴以上2-3cm或持物镊的1/2处,每个容器只能放置一把无菌持物钳  

(2)打开容器盖,手固定在持物钳上端的两个圆环或持物镊上1/3部分,将持物钳移至容器中央,使钳端闭合垂直取出,不可甩动 

(3)用后保持钳端向下闭合,立即垂直放回无菌容器中,浸泡时轴节松开使钳端分开

(4)要到远处夹取无菌物品时,应连同容器一并搬移就近使用 

(5)无菌持物钳及容器,每周消毒1-2次,门诊换药室或使用较多时,应每日消毒一次,同时更换消毒液  

效果评价 :

(1)取放无菌持物销时钳端闭合,未触及容器液面以上部分或罐口沿

(2)使用时始终保持钳端向下,未触及非无菌区

(3)使用完毕立即放回罐内,并将钳端打开,以便充分接触消毒液

2.无菌容器的使用

用物准备无菌容器(内放无菌物品)

操作程序:

(1)打开无菌容器,将盖内面向上置于稳妥处,用无菌持物钳夹出所需物品放于无菌区内,取物后立即将无菌容器盖盖严

(2)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部,手指不能触及容器边缘和内面 

效果评价:

(1)无菌持物钳取物时,钳及物品未触及容器边缘。

(2)手未触及盖的内面及边缘。

(3)容器上有醒目表签,注明其中内容。

(4)如用无菌容器侵泡消毒物品时,盖上应有物品侵入时间。

3.无菌包的使用

用物准备无菌包内放无菌治疗巾、敷料或器械等

操作程序:

(1)无菌包的包扎方法:

①将包布铺平,需要灭菌的物品放于包布中央      

②用包布一角盖于物品上,角尖端向外翻折       

③左右两角先后盖上物品并将角尖端向外翻折,折盖最后一角    

④用带系紧或用化学指示胶带粘贴牢固         

⑤外附物品名称及灭菌时间的标签           

(2)无菌包的开包方法

①核对无菌包的名称、灭菌日期,查看化学指示胶带颜色改变情况,同时检查有无潮湿和破损    

②将无菌包平放在清洁、干燥、平坦处,解开系带,放于包布外角的下方,按原折顺序逐层打开无菌包     

③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所需物品放于准备好的无菌区内      

④如包内物品未用完,按原折痕包好,系带横向扎好,注明开包日期和时间,24小时内可再使用       

⑤如需将包内物品一次全部取出,可将包托在手上,另一手将包布四角抓住稳妥地将包内物品放入无菌区内       

效果评价:

(1)查看了无菌包名称及灭菌日期。

(2)系带妥善处理,未吊垂在下到处拖扫。

(3)开包,关包时手不触及包部内面。

(4)关包时系带横向缠绕以示区别.

(5)准确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  

4.无菌盘的准备

用物准备无菌持物钳、无菌包(内放无菌治疗巾)、治疗盘

操作程序:

(1)用无菌持物钳从无菌包中夹取一块治疗巾放于治疗盘中    

(2)双手捏住无菌巾上层两角的外面轻轻抖开,横形双折铺于治疗盘上将上层折成扇形边缘向外,治疗巾内面构成无菌区 

(4)放入无菌物品后,拉开扇形折叠层,盖于物品上,上下层边缘对齐,将开口处向上折两次,两侧边缘分别向下折一次,露出治疗盘边缘。

效果评价:

(1)无菌巾放的位置恰当,放入无菌物品后上下两层的边缘对齐。

(2)无菌巾上物品放置有序,使用方便。

(3)夹取、放置无菌物品时,手臂没有跨越无菌面。

(4)操作中无菌巾内面没有污染。

(5)无菌巾未被无菌液体打湿。

5.取用无菌溶液

用物准备无菌溶液、启瓶器、弯盘、盛有无菌溶液的容器、笔

操作程序:

(1)核对标签上的药名、剂量、浓度和有效期,检查瓶口有无松动,药瓶有无裂痕,溶液有无变质、沉淀或混浊   

(2)开启瓶盖,用拇指与食指或用双手拇指将瓶塞边缘向上翻起,一手固定瓶子

另一手将瓶塞拉出    

(3)将贴有标签的一面放于手掌中,先倒出少量溶液冲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溶液至无菌容器中   

(4)倒后立即将瓶塞盖好,注明开瓶日期及时间,已打开过的溶液可保存24小时  

效果评价:

(1)手未接触瓶口及瓶盖中间部分。

(2)倒溶液时,未引起水珠回溅。

(3)标签未侵湿。

(4)盖回瓶塞时,手指接触处对准标签。 

6.戴无菌手套

用物准备无菌手套包、弯盘
操作程序:

(1)洗净擦干双手,核对手套包上的手套号码及灭菌日期       

(2)打开无菌手套包布,摊开手套袋取出滑石粉包涂擦双手    

(3)戴手套方法:A和B任一种方法

 A: 分次提取法

①一手掀开手套袋开口处,另一手捏住一只手套的反褶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 

②掀起另一只袋口,再以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反褶内面(手套外面),取出手套同法戴好 

 B:一次提取法

①两手同时掀开手套袋开口处,分别捏住两只手套的反褶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 

②将两手套五指对准,先戴一只手,再以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手套的反褶内面(手套外面),同法戴好 

(4)将手套的翻转处套在工作袖外面,双手交叉对合调整手套位置  

(5)脱手套:洗净血迹或污物,一手捏住另一手套腕部的外面翻转脱下,再用脱下手套的手插入另一手套内侧,将其往下翻转脱下,再将手套浸没在消毒液中,洗手 

效果评价:

(1)滑石粉未撒落在手套及无菌区。

(2)戴手套时未强行拉扯手套边缘,没有污染。

(3)脱手套时未强行拉扯手指部分。

(4)操作始终在腰或操作台面以上水平进行。

三、穿脱隔离衣

用物准备隔离衣、衣架、夹子

操作程序:

(一)穿隔离衣

1.备齐用物,戴好帽子、口罩,取下手表,卷袖过肘      

2.手持衣领取下隔离衣   

3.两手将衣领两端向外折,使清洁面向着自己,并露出袖笼内口       

4.一手持衣领,另一手伸入袖内,举起手臂,将衣袖抖上,再用另一手持衣领,依上法穿好另一袖      

5.两手持衣领,由前向后理顺领边扣上领扣,放下手臂使衣袖落下,扣好或系上袖带,需要时套上橡皮圈束紧袖口(此时手已污染) 

6.自一侧衣缝顺带下约5cm处将隔离衣后身向前拉,见到衣边则捏住,再依同法将另一边捏住,两手在背后将隔离衣的后开口边对齐,一齐向一边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松开前面的腰带活结,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到前面系一活结  

效果评价:

①扣领扣时衣袖未污染面或颈部

②后侧边缘对齐,折叠处为松散

③穿好隔离衣后较贴身,方便操作

(二)脱隔离衣

1.解开腰带,在腰前打一活结      

2.解开袖口,向外翻折,使袖口部分向外翘起,在肘部将衣袖向里掖,塞入工作服袖下      

3.将双手握在胸前,到近处水池刷手      

4.刷手后用清洁的手沿领边向后解开领扣,一手伸入另一侧袖口内,拉下衣袖过手,再用衣袖遮住的手在外面拉下另一衣袖,两手在袖内使袖子对齐,双臂逐渐退出  

5.以一只手撑起衣肩,使衣领直立,再用退出的另一只手提起衣领   

6.双手持领,将隔离衣折好,对齐衣边,使袖笼呈马蹄形,用衣架上的夹子将隔离衣的领口夹住挂好(清洁面向外挂在半污染区;如挂在污染区,则应污染面向外),如隔离衣不再穿,则将清洁面向外卷起,放入污衣袋内

效果评价:

①隔离衣长短合适,能完全遮盖工作服

②刷手时,隔离衣未被溅湿,也未污染水池

③隔离衣应每日更换一次,污染或沾湿应随时更换

四、氧气吸入法

氧气装置:氧气筒及氧气压力表装置

氧气压力表由压力表、减压器、流量表、湿化瓶(内装蒸馏水1/3或1/2满)、安全阀组成

(一) 鼻导管法

用物准备氧气装置、治疗盘内备小药杯(内盛冷开水)、扳手、纱布、弯盘、橡胶管、一次性鼻导管、棉签、胶布、用氧记录单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病人的床号、姓名,取得合作    

2.打开总开关,使小量气体从气门流出,再迅速关闭总开关      

3.将氧气表旋紧,氧气表的螺帽与氧气筒的螺丝接头衔接,用手初步旋紧,然后将表稍向后倾再用扳手旋紧,使氧气表直立于氧气筒旁    

4.将湿化瓶接于流量表的下端      

5.关闭流量表,打开总开关,再开流量表,检查各衔接部分是否漏气,氧气流出是否通畅,再关闭流量表开关        

6.用湿棉签清洁病人鼻孔    

7.连接鼻导管,打开流量表,调节氧流量      

8.湿润鼻导管,自一侧鼻孔轻轻插入至鼻咽部,长度约为鼻尖至耳垂2/3长度  

9.无异常时用胶布固定鼻导管于鼻翼及面颊部,观察并记录给氧时间及氧流量

10.停用氧气时,取下鼻导管,关流量表,再关总开关,重开流量表,放出余气,再关流量表    

11.卸下湿化瓶,同时将氧气表卸下    

12.整理用物和床单位  
13.记录停止用氧时间及用氧后效果

(二)鼻塞法

鼻塞是一种用塑料制成的球状物,有单侧和双侧鼻塞,将鼻塞塞入鼻前庭内给氧

用物准备:氧气装置、治疗盘内备小药杯(内盛冷开水)、扳手、纱布、弯盘、橡胶管、一次性鼻塞、棉签、胶布、用氧记录单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病人的床号、姓名,取得合作     

2.打开总开关,使小量气体从气门流出,再迅速关闭总开关       

3.将氧气表旋紧,氧气表的螺帽与氧气筒的螺丝接头衔接,用手初步旋紧,然后将表稍向后倾再用扳手旋紧,使氧气表直立于氧气筒旁   

4.将湿化瓶接于流量表的下端   

5.关闭流量表,打开总开关,再开流量表,检查各衔接部分是否漏气,氧气流出是否通畅,关闭流量表开关      

6.用湿棉签清洁病人鼻孔    

7.连接鼻导管,打开流量表,调节氧流量    

8.湿润鼻导管前端的鼻塞,轻轻插入鼻孔,确定无漏气后固定   

9.观察并记录给氧时间及氧流量      

10.停用氧气时,取下鼻导管,关流量表,再关总开关,重开流量表,放出余气,再关流量表   

11.卸下湿化瓶,同时将氧气表卸下  

12.整理用物和床单位   

13.记录停止用氧时间及用氧后效果    

效果评价:

1.氧气装置有无漏气,呼吸是否通畅

2.安全用氧,做好四防:防震、防火、防热、防油

3.防止交叉感染:选用一次性鼻导管、鼻塞、面罩、橡胶管、湿化瓶等,并定期消毒更换,防止交叉感染

4.湿化给氧:氧气是一种干燥气体,吸入后可导致呼吸道粘膜干燥,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且有损纤毛运动。因此,氧气吸入前一定要先湿化再吸入,以此减轻氧气的干燥及刺激作用,使病人感到舒适

5.严格遵守给氧操作规则,使用氧气前,应先调节好流量再插鼻导管氧气吸入,停止用氧前,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以免一旦出错,大量氧气进入呼吸道,引起肺部组织损伤

6.如为氧气筒供氧,筒内氧气勿用尽,压力表至少要保留5公斤/平方厘米(0.5kPa)以免灰尘进入筒内,再充气时引起爆炸。对未使用或已用尽的氧气筒应分别悬挂“满”或“空”的标志,便于及时调换,便于急用时搬运,提高抢救速度   

五、吸痰法

用物准备吸痰机、治疗盘:盖罐两只(一只放已消毒的吸痰管数根、另一只放无菌生理盐水)、弯盘、无菌纱布、无菌持物钳、镊子、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舌钳、电插板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病人的床号、姓名,取得合作    

2.按规定接通电源及各导管,检查吸引器性能,并连接调节负压        

3.检查病人的口腔、鼻腔,取下活动义齿   

4.病人头偏向一侧(面向操作者),置弯盘于口旁    

5.连接吸痰管,先吸少量生理盐水,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    

6.一手先用无菌纱布反折吸痰管末端,另一手用无菌持物钳持吸痰管前端,插入口咽部,然后放松导管末端,先吸口咽部分泌物,再吸气管内分泌物,动作轻柔,每次吸痰时间少于15秒一次未吸尽可隔3-5分钟再吸,手法为左右旋转,向上提出       

7.吸痰管退出时,用生理盐水抽吸冲洗  

8.插管深度适宜,如导管堵塞时用生理盐水冲洗   

9.痰液粘稠,可配合扣击、蒸汽吸入、雾化吸入、提高吸痰效果   

10.吸痰毕清理口腔,整理用物     

效果评价:

气道是否通畅:病人的反应(面色、呼吸、心率、血压等);吸出液的色、质、量并记录

六、口腔护理

用物准备治疗盘内备:治疗碗2个(一个盛漱口液,一个盛浸湿的无菌棉球)、镊子、弯血管钳、弯盘、压舌板、纱布、吸水管、棉签、石蜡油、手电筒、治疗巾,必要时备开口器

操作程序:

1.将备齐的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2.协助病人侧卧或头偏向一侧(面向操作者),治疗巾铺颈下,弯盘置于口角旁      

3.湿润病人的口角、口唇       

4.观察口腔有无异常现象       

5.有活动义齿者应取下,置于冷开水中    

6.协助病人用吸水管漱口,漱口液吐于弯盘中     

7.嘱病人咬合上下齿,用压舌板撑开病人一侧颊部,用弯血管钳夹含有漱口液的棉球,由内向门齿进行纵向擦洗,同法擦洗对侧    

8.嘱病人张口依次擦洗一侧牙齿的上内侧面、上咬合面、下内侧面、下咬合面,再以弧形擦洗同侧颊部    
9.同法擦洗另一侧牙齿的上内侧面、上咬合面、下内侧面、下咬合面,再以弧形擦洗同侧颊部           

10.擦洗舌面及硬腭部    

11.擦洗完毕,协助病人用吸水管吸水漱口,然后用纱布和毛巾为病人擦净口唇(昏迷病人不可漱口)( 有溃疡时酌情选用适当的药物,口唇干裂可涂甘油或其它润滑剂),    

12. 撤去弯盘及治疗巾,整理用物及床单位  
13. 用物消毒后备用    

效果评价:

1、病人是否感到清洁、舒适、无刺激。

2、口腔内有无感染、溃疡情况,有无牙龈出血等。

七、洗胃法

(一)灌注洗胃法

用物准备漏斗洗胃器、量杯、橡胶围裙或橡胶单及治疗巾、弯盘、石蜡油、棉签、纱布、胶布、污物桶、必要时准备压舌板、开口器。根据洗胃的目的及毒物的性质选择洗胃液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对神志清醒的病人解释,取得合作     

2.根据病情协助病人取半坐卧位或坐位,无法坐起者取左侧卧位,铺好橡胶围裙或橡胶单与治疗巾     

3.置纱布、弯盘于口角边(若有义齿者先取下义齿)     

4.用石蜡油润滑洗胃管前端,将胃管徐徐经口插入胃内45-55cm(神志清醒病人嘱其做吞咽动作),证实胃管在胃内后胶布固定      

5.将洗胃器漏斗放置低于胃部的位置,挤压橡皮球,抽出胃内容物    

6.将漏斗举至高于病人口腔30-40cm,将洗胃液缓慢倒入漏斗内300-500ml,当漏斗内的溶液尚未流尽时,迅速将漏斗倒转放低到病人胃部的位置以下,利用虹吸作用引出胃内液体并倒向污物桶内    

7.如此反复冲洗,至流出液无味、澄清为止      

8.灌洗完毕,捏住胃管拔出,协助病人漱口、擦净面部,整理床铺及用物  

9.记录洗胃液名称、量,洗出液的颜色、气味、性质、量及病人的反应 

(二)电动吸引器洗胃法

用物准备电动吸引器一台、洗胃管一根、开放式静脉输液器一套、Y形管1个、夹子2个、500ml以上的贮液瓶1个、瓶盖上有两根玻璃管及连接橡皮管、其他同灌注洗胃法用物准备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对神志清醒的病人解释,取得合作   

2.接通电源,检查吸引器性能    

3.安装灌洗装置,将输液器挂在输液架上,输液管连接Y形管一端,洗胃管与连接贮液瓶的引流管分别与Y形管的两个分支相连,夹紧输液管,检查各连接处有无漏气,将灌洗液倒入输液瓶内,备用   

4.用石蜡油润滑洗胃管前端,将胃管徐徐经口插入胃内45-55cm(神志清醒病人嘱其做吞咽动作),证实胃管在胃内后胶布固定    

5.开动吸引器,吸出胃内容物,留取标本后,将贮液瓶洗净    

6.松开输液管,使溶液流入胃内300-500ml    

7.夹紧输液管,开放贮液瓶上的引流管,开动吸引器,吸出灌注于胃内的液体

8.如此反复冲洗,至流出液无味、澄清为止    

9.灌洗完毕,捏住胃管拔出,协助病人漱口、擦净面部,整理床铺及用物 

10.记录洗胃液名称、量,洗出液的颜色、气味、性质、量及病人的反应 

效果评价:

1.当中毒物质不明时,抽取的胃内容物立即送检。同时选用温开水或等渗盐水洗胃。毒物性质明确后,采用对抗剂洗胃

2.当发现病人吞服腐蚀性毒物时未给病人洗胃,并按医嘱给予药物并迅速给予物理性对抗剂,如牛奶、豆浆、蛋清、米汤等保护胃粘膜

3.在洗胃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并配合抢救。当病人感觉腹痛或吸出血性液体,病人血压下降等情况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停止洗胃,并通知医生紧急处理,积极配合抢救并作详细记录

4.为昏迷病人洗胃时谨慎细致,协助病人采用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并防止分泌物或液体吸入到气管内预防窒息的发生

5.注意每次灌入量在300-500mL,反复灌注,由于在灌注时严格掌握灌注的量,所以未发生液体从口鼻流出的现象,也未发生窒息。如灌入量过大易引起胃扩张,使胃内压上升,加速毒物的吸收。一旦发生胃扩张又会兴奋迷走神经,引起反射性心脏骤停。对心肺功能不良的病人,注意慎重的使用洗胃法

6.幽门梗阻病人,注意在饭后4-6小时或空腹时洗胃,并记录胃内潴留量

7.在用电动吸引器洗胃时,注意保持吸引器通畅,不漏气。负压保持在一16。0kPa(-120mmHg)左右,注意不损伤胃粘膜

八、灌肠法
(一)大量不保留灌肠法

用物准备一次性灌肠器1个、肛管、弯盘、血管钳、润滑剂、卫生纸、橡胶单、治疗巾,便盆、输液架、水温计等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病人的床号、姓名,取得合作,嘱病人排尿

2.关闭门窗,遮挡病人  

3.嘱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裤退至膝部,臀部靠床缘 

4.铺橡胶单及治疗巾在臀下  

5.将灌肠液倒于灌肠器内挂于输液架上,液面高度距离肛门约40cm,排尽管内空气,关闭调节夹 

6.润滑灌肠管前端,挂好备用   

7.左手垫卫生纸,分开病人臀部,暴露肛门,嘱病人深呼吸,右手持灌肠管插入肛门约7-10cm,固定灌肠管,打开调节夹使溶液缓慢流入肛门  

8.密切观察液面下降情况和病人反应 

①如病人有便意感,嘱其深呼吸或适当降低灌肠器液面的高度

②如溶液流入受阻碍,可前后移动灌肠管或挤捏灌肠管,使堵塞管口的粪便脱落;③如病人出现面色苍白、脉速、出冷汗,心慌气急,剧烈腹痛、应立即停止灌肠,与医生联系给予及时处理    

9.待溶液即将流完时迅速关闭调节夹,用卫生纸包住灌肠管,轻轻拔出放于弯盘内,用卫生纸擦净肛门周围  

10.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病人尽量保留溶液5-10分钟再排便,对不能下床者,应给予便器,排便后及时取出便器 

11.撤下橡胶单及治疗巾,协助病人穿好衣裤 

12.整理用物及床单位,记录灌肠结果  

效果评价:

(1)灌肠中途病人若有腹胀或便意时,应嘱病人作深呼吸,减轻不适感;

(2)灌肠结束,嘱病人不要立即排便,使灌肠溶液保留5-10分钟以上;

(3)在灌肠时注意尽量减少暴露病人的肢体,准确地掌握溶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溶液的量;

(4)遇伤寒病人灌肠时,注意溶液量500m1,压力低,液面距肛门<30cm;为高热病人降温灌肠时用28-32℃等渗盐水或用4℃等渗盐水,保留30分钟后再排出,排便后30分钟测体温,并作记录;

(5)给肝昏迷病人灌肠时,忌用肥皂水,以防增加氨的产生和吸收,加重肝昏迷;

(6)灌肠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发现病人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等症状,立即停止灌肠,并与医生联系,采取急救措施。

(二)保留灌肠法

用物准备一次性灌肠器1个、量杯或药杯内盛医嘱指定的溶液(溶液温度为39-41℃,溶液量不超过200ml)、弯盘、血管钳、润滑剂、卫生纸、橡胶单、治疗巾、便盆、输液架、水温计等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病人的床号、姓名,取得合作,嘱病人排尿、排便      

2.关闭门窗,遮挡病人           

3.灌肠前将病人臀部垫高约10cm,根据病情选择适宜卧位(病变部位为直肠或乙状结肠,取左侧卧位;病变部位为回盲部,宜采取右侧卧位),双膝屈曲,裤退至膝部,臀部靠床缘         

4.铺橡胶单及治疗巾在臀下   

5.将灌肠器挂于输液架上,液面高度距离肛门不超过30cm    

6.润滑灌肠管前端,排尽管内空气,关闭调节夹         

7.左手垫卫生纸,分开病人臀部,暴露肛门,嘱病人深呼吸,右手持灌肠管插入肛门约15-20cm,固定灌肠管,开放调节夹使溶液缓慢流入肛门       

8.待溶液即将流完时迅速关闭调节夹,用卫生纸包住灌肠管,轻轻拔出放于弯盘内,用卫生纸在肛门处轻轻揉按        

9.嘱病人尽量保留溶液1小时以上,做好记录      

效果评价:

(1)在做保留灌肠前,了解病人灌肠的目的和病变部位,并按要求安排病人的卧位及准备插管的深度。

(2)在工作时注意未给肛门、直肠、结肠手术后的病人及排便失禁的病人作保留灌肠。      

九、导尿法

用物准备治疗盘内备无菌导尿包(内有粗、细导尿管各1根,尿袋,血管钳2把、弯盘2支、碘伏棉球袋、石蜡油棉球袋、有盖标本瓶、纱布1块,孔巾,无菌手套)、无菌持物钳、碘伏溶液或0.1%苯扎溴铵酊(新洁尔灭)溶液、治疗碗(碘伏棉球或新洁尔灭棉球和1把血管钳),消毒手套1支或指套2只、弯盘、小橡胶单及治疗巾、必要时备屏风、便盆、胶布、薄毯

操作程序:

(一)女病人导尿法

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解释导尿目的,取得合作      

2.遮挡病人,能自理者嘱病人清洗外阴,不能起床者协助其清洗外阴  

3.护士站于病人一侧,协助病人取仰卧位,两腿屈曲外展,协助病人脱去对侧裤腿,盖于近侧腿上,并盖上薄毯保暖,同时用盖被遮盖对侧下肢,露出外阴部,臀部下铺橡皮单、治疗巾,治疗碗和弯盘置于外阴处,备便器   

4.左手戴手套,右手持血管钳夹0.1%苯扎溴铵酊(新洁尔灭)的棉球消毒阴阜和大阴唇,然后用左手分开大阴唇,消毒小阴唇及尿道口,顺序为由外到内,由上至下,每个棉球只用一次,将污棉球及手套放在弯盘内,移至床尾      

5.将无菌导尿包放于病人两腿之间,打开无菌导尿包,带上无菌手套,铺好孔巾,使导尿包内的无菌盒与孔巾成无菌区      

6.撕开润滑油袋,润滑导尿管前端        

7.撕开消毒棉球袋备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并固定小阴唇,右手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消毒棉球自上而下,由内向外分别消毒尿道口及小阴唇,尿道口再加强消毒一次,用过的棉球、血管钳放到弯盘移出无菌区           

8.左手继续固定小阴唇,右手持另一无菌持物钳夹导尿管前端,轻轻插入尿道,约4-6cm,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1cm,松开左手固定导尿管使尿液流入弯盘内(如需做尿培养,用无菌标本瓶接取尿液,盖好瓶盖)。如弯盘内尿液已满,应夹住导尿管末端,将尿液倒入便盆内,如需保留尿管,则以胶布固定导尿管,接好尿袋 

9.导尿完毕,嘱病人张口呼吸,轻轻拔出导尿管   

10.为病人擦净外阴部,整理用物。协助病人穿裤,整理床单位 

(二) 男病人导尿法

用物准备同女性病人导尿的用物准备、另多备2块纱布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解释导尿目的,取得合作   

2.遮挡病人,能自理者嘱病人清洗外阴,不能起床者协助其清洗外阴    

3.护士站于病人一侧,协助病人取仰卧位,两腿平放略分开,协助病人脱下裤子退至腿部,露出阴部,上身及腿部用盖被盖好,臀部下铺橡皮单、治疗巾,治疗碗和弯盘置于外阴处,备便器    

4.清洁消毒尿道外口(自尿道外口由里向外环形消毒),消毒阴茎及阴茎根部周围皮肤     

5.打开无菌导尿包,戴手套,铺孔巾   

6.纱布块缠裹阴茎,再次消毒尿道外口    

7.润滑导尿管,左手持阴茎,右手持钳,夹住导尿管外端,用无名指及小指夹住导尿管末端 

8.向上提起阴茎与腹壁成60°角,徐徐插入导尿管20-22cm至尿液流出为止

9.固定导尿管使尿液流入弯盘内(如需做尿培养,用无菌标本瓶接取尿液,盖好瓶盖)。如弯盘内尿液已满,应夹住导尿管末端,将尿液倒入便盆内,如需保留尿管,则以胶布固定导尿管,接好尿袋 

10.导尿完毕,嘱病人张口呼吸,轻轻拔出导尿管      

11.为病人擦净外阴部,整理用物,协助病人穿裤,整理床单位 

效果评价:

1、导尿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无感染发生。

2、操作时保持导尿管的无菌状态,不慎污染导尿管能及时更换,未引起泌尿系的感染。

3、插导尿管时,动作轻慢,未损伤病人的尿道粘膜。

4、病人膀胱高度膨胀,病情严重时,为病人导尿放出的尿量要小于1000m1。病人无异常情况发生,如放出尿液过多,腹压突然降低会引起虚脱或因膀胱内压突然降低而引起膀胱粘膜急剧充血,导致血尿。

十、各种注射法

(一)注射原则

1.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防止感染;注射前应洗手,戴口罩 

2.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1)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2)  仔细查看药液质量,有无变质、沉淀或浑浊,是否已过有效期,安瓿有无裂痕

(3)        当需要同时注射几种药物时,应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3.根据药液的剂量、粘稠度和刺激性强弱,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4.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防止损伤血管、神经,不能在发炎、化脓、硬结、疤痕及患皮肤病处进针 

5.注射部位常规消毒,常用消毒方法:用碘伏棉签以注射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消毒范围直径约为5cm;注射的药物应按规定时间抽取,立即注射;注射前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排气时防止浪费药液,将药液排在弯盘内  

6.进针后,注射药液前,抽动活塞,检查有无回血。静脉注射时必须见回血后,方可注入药液,皮下、肌内注射如发现有回血,应退回针头重新进针,不可将药液注入血管内

7.熟练掌握无痛注射技术

(1)        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分散其注意力

(2)  注射时做到两快一慢(进针快,拔针快,推药慢),且注药速度均匀

(3)        同时注射多种药液时,应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物,后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8.一人一针一管,用后的针头和注射器,毁形消毒后送供应室 

(二)皮内注射法

用物准备一次性1ml注射器及所需药液、治疗盘、碘伏消毒液、棉签缸、镊子缸内放置镊子、弯盘、注射卡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三查七对,抽吸药液,放于治疗盘内,并将其放于治疗车上

2.携至病人床前,详细询问过敏史               

3.再次核对,选择注射部位(前臂掌侧下1/3或三角肌下缘),进行消毒(皮

试时皮肤不用消毒),排净注射器内空气 

4.左手绷紧前臂内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右手食指固定针栓,大拇指和中指持针管,针头与皮肤成5°角刺入皮内,待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将注射器放平,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右手推注射器注入药液0.1ml,使局部成一隆起的半球状皮丘,隆起的皮肤变白,毛孔变大 

5.注射后迅速拔出针头,切勿揉按 

6.再次核对,整理用物(若为皮试20分钟后观察反应) 

(三)皮下注射法

用物准备一次性2ml或5ml注射器及所需药液、治疗盘、碘伏消毒液、棉签缸、镊子缸内放置镊子、弯盘、注射卡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 三查七对,抽吸药液,放于治疗盘内,并将其放于治疗车上 (5分)

2.携至病人床前,再次核对  

3.协助病人取合适体位,暴露注射部位,进行皮肤消毒 

4.排出注射器内空气,用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使针头斜面向上,针头与皮肤成30-40°角(过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皮肤),迅速将针梗的2/3刺入皮下,松开左手,右手固定针栓,以左手抽吸活塞,抽吸无回血,可推注药液 

5.注射完毕,用干棉签按压针刺处,快速拔针 

6.再次核对,整理用物 

效果评价:

1、进针深度以针头斜面全部进入皮内即可,若进针过深可影响局部反应结果的观察和判断

2、按时观察试验结果,作出判断并记录

(四)肌内注射法

用物准备一次性注射器(根据需要选择型号)及所需药液、治疗盘、碘伏消毒液、棉签缸、镊子缸内放置镊子、弯盘、注射卡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 三查七对,抽吸药液,放于治疗盘内,并将其放于治疗车上

2.携至病人床前,再次核对 

3.协助病人取合适体位,暴露注射部位 

4.选择注射部位,消毒皮肤,再次核对    

5.排出注射器内空气,以一手拇指和食指绷紧局部皮肤,另一手持注射器,以中指或无名指固定针栓,用手臂带动腕部力量,将针头迅速垂直刺入肌肉内,一般进针2.5-3cm(或针梗的2/3消瘦者及儿童酌减),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折断 

6.抽回血,如无回血,固定针头,缓慢注入药物 

7.药液推注完毕,用干棉签按压针眼,快速拔针  

8.再次核对,整理用物 

效果评价:

1、是否做到了五个准确(药物、剂量、方法、时间、病人)

2、回抽时无回血后,开始注入药物

3、观察并评价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4、多次肌肉注射后,局部可能出现硬结,可采用热水袋或热湿敷处置

(五)静脉注射法

用物准备一次性注射器(根据需要选择型号)及所需药液、治疗盘、碘伏消毒液、棉签缸、镊子缸内放置镊子、弯盘、脉枕、止血带、注射卡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 三查七对,抽吸药液,放于治疗盘内,并将其放于治疗车上

2.携至病人床前,再次核对 

3.协助病人取合适体位,选择注射部位,在其下放置小脉枕和止血带 

4.进行皮肤消毒,在穿刺部位上方约6cm处扎止血带,止血带末端向上,嘱病人握拳,再次消毒 

5.用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方皮肤,使皮肤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食指扶持针栓,使针尖斜面向上,针头与皮肤成20°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平稳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如见回血可再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嘱病人松拳,以一手固定针头(如为头皮针,则将针头小翼固定好),另一手缓缓推注药液   (25分)

6.注射完毕,以干棉签按压针眼,迅速拔出针头,再按压穿刺点片刻,以防出血

7.再次核对,整理用物 

效果评价

1、严格查核是否做到了“五个准备”。

2、注射过程中密切观察并评估病人对药物的反应,控制药物注入的速度。某些药物如硫酸镁、洋地黄类强心药物,注射速度要慢且均匀。

(六)青霉素皮内试验药液的配制方法及操作程序

用物准备(1)一次性1ml注射器和 5ml注射器、80万u青霉素一支、0.9%生理盐水、0.1%盐酸肾上腺素、治疗盘、碘伏、棉签缸、镊子缸内放置镊子、弯盘、启瓶器、注射卡(2)将备有各种抢救药物及用物的急救小车推至病室门外,检查性能,供急需时使用

操作程序:
1.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如有过敏史者停止该项试验。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疾病史者应慎用 

2.压启密封的0.9%生理盐水及80万u青霉素瓶盖中心部,用碘伏棉签进行消毒,消毒时以铝盖启封处为中心,做环行消毒至铝盖边缘;取5ml注射器抽吸4ml生理盐水,排净空气,注入到青霉素药瓶内,摇晃使药液均匀 

3.用1ml注射器抽取溶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2万u

4.弃去0.9ml,余0.1ml,再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2000u 

5.再弃去0.9ml,余0.1ml,再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ml含200u,既为配制成的皮试液

6.按皮内注射法将上述配制好的皮试液0.1ml,于前臂掌侧下1/3处作皮内注射,20分钟后观察皮试结果  

效果评价:

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红晕,无自觉症状。

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并出现红晕,直径大于1cm,周围有伪足,局部发痒,严重时可有头晕、心慌、恶心、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如判断结果为阳性,需将结果报告医生,停止使用青霉素。并将结果告诉病人(或其家人),做好有关记录。

(七)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及脱敏注射法

1.TAT过敏试验法

用物准备一次性1ml注射器、TAT1500u/ml一支、5ml注射用生理盐水一支、治疗盘、碘伏、棉签缸、镊子缸内放置镊子、弯盘、注射卡及急救用物

操作程序:

(1)配制TAT皮试液:用1ml注射器吸取TAT药液(1500u/ml)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每ml含150u) 

(2)按皮内注射法,取上述皮试液0.1ml150u/ml作皮内注射,20分钟后判断皮试结果。

2.TAT脱敏注射法

(1)按下表每隔20分钟皮下注射一次,直至完成总剂量的注射。(5分)

                   TAT脱敏注射法

(2)在注射过程中,如病人有气促、面色苍白、紫绀、荨麻疹及头晕、心跳等不适时,应立即停止注射,待症状消退,情况好转后,酌情将剂量减少,次数增加,在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下,逐步完成所需的全量 

效果评价:

同青霉素的效果评价。

十一、密闭式静脉输液法

用物准备一次性静脉输液器和遵照医嘱准备的药液、碘伏消毒液、无菌棉签、镊子缸、镊子、小脉枕、止血带、胶布、弯盘、启瓶器、网套、输液架、治疗卡和输液卡。根据需要备小夹板、绷带、冬季备防护架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三查七对,检查药液质量,在瓶签上注明病人的床号、姓名、药物名称及剂量,套网套,启瓶塞,消毒瓶塞,注入药液    

2.检查输液器有无漏气,是否已过有效期,打开包装,取出输液管,将输液管和排气管的针头同时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关闭调节器,再次核对

3.将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再次查对,做好解释,嘱病人排尿,挂输液瓶,冲洗胶管,一次性排气 

4.协助病人取合适体位,选血管,备胶布,放脉枕及止血带   

5.用碘伏进行皮肤消毒,在穿刺部位上方约6cm处扎止血带,嘱病人握拳,再次消毒 

6.安牢针头,再次排净空气    

7.静脉穿刺:针尖斜面向上,针头与皮肤成20°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平稳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如见回血可再进针少许,嘱病人松拳,以一手固定针柄,松开止血带和调节器,药液滴注通畅后,取第一条胶布固定针柄,用另一手将无菌棉签取下保护针眼,并用第二条胶布固定,盘取输液管,用第三条胶布固定,要求三条胶布平行     

8.根据病情,调节滴数,再次核对,挂好输液卡    

9.整理用物,每15-3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  

10.输液完毕,取下胶布,用干棉签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效果评价:

1、是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给病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对长期输液的病人,要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

3、注意对所添加药物的配伍禁忌,添加药物后应使之均匀,检查药液的清晰度,并在瓶签上注明所加药物的名称,剂量和添加时间

4、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①输液过程中液体滴注是否通畅,各部位有无漏水现象,输液导管有无扭曲、受压

②检查进针部位有无皮下肿胀,并询问病人有无疼痛

③液体不要滴空,严防空气进入血管内形成气栓,应及时更换液体或添加药液,输液完毕及时拔针

④要观察病人全身反应,有无心慌、发冷、发抖情况,并询问病人的感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十二、输血法

用物准备一次性输血器、储血袋、0.9%生理盐水、碘伏消毒液、无菌棉签、镊子缸、镊子、小脉枕、止血带、胶布、弯盘、启瓶器、网套、输液架、输血卡

操作程序:

1.认真查对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量、采血日期及献血者姓名,检查血液质量,确定无误方可使用 

2.备齐用物,按密闭式静脉输液法用输血器先输少量生理盐水 

3.再次核对,准确无误后,打开储血袋封口,将输血器针头插入塑料管内,缓慢将储血袋倒挂于输液架上,打开输血器;开始输血时速度要慢,无不良反应,根据病情调节滴速 

4.输血完毕,再继续滴入生理盐水直到将输血器内的血液全部输入体内,再拔针,拔针时用干棉签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效果评价:基本同静脉输液。

十三、心肺复苏术

用物准备安娜人、纱布、必要时备心电机

操作程序:

1.呼唤病人,判断病人意识程度 

2.心前区捶击术:抢救者右手握空心拳,小鱼际肌侧朝向病人胸壁,由20-25cm高的地方,垂直向下捶击胸骨下段1-2次,每次1-2秒(婴幼儿禁用) 

3.[A]开放气道:

(1)首先将病人体位放正,仰卧于硬板或地上,头、颈、躯干在同一纵轴上,两臂放于体侧 

(2)术者跪在病人身体一侧(胸部中段以上) 

(3)颈部无外伤时,用仰头抬颈法;颈部有或疑有损伤时,用抬颌法

(4)清理呼吸道异物:一手拇指压舌体,其余四指握住下颌提起,另一手食、中、无名指呈弯曲状,沿口腔一侧粘膜插入到咽喉后方,由对侧挖出异物。

4.[B]人工呼吸法:

(1)口对口呼吸:术者打开气道后,用放在前额的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病人的鼻孔,然后术者深吸一口气,对准病人的口部吹气(术者口唇对准病人的口唇不留空隙),同时观察胸部上抬,再放开口鼻,使肺与胸廓自行回缩将气体排出,频率为16-20次/分钟,吹气量为500-800ml左右,一般可看到吹气时胸部有起伏,放开时从口鼻有气体排出为宜  

(2)口对鼻人工呼吸法:术者一手压前额,一手抬下颌使口腔关闭,术者先深吸一口气,再用力从病人鼻孔吹入,注意应将鼻孔包紧,避免气体逸出,同时观察胸部上抬,再放开口鼻,使气体从肺和胸廓排出,频率为16-20次/分钟,吹气量为500-800ml左右,一般可看吹气时胸部有起伏,放开时从鼻有气体排出为宜
 注:选其中任一项进行评分

5.[C]胸外心脏按压:

(1)按压部位:用一手的中、食指触及肋骨下缘,向上滑动到胸骨剑突再向上移动二横指,或胸骨下1/3处  

(2)术者跪于病人右侧,双手掌跟部重叠放于按压部位,右手四指扣于左手四指间隙,左手手指微向上翘  

(3)术者两臂伸直,用身体重力向病人脊柱方向垂直下压,成人胸骨下压3—5cm 

(4)然后迅速放松,使胸骨复原,但双手不可离开按压部位 

(5)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钟,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 

(6)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必须同时进行,单人抢救时应吹气2次按压15次,双人抢救时吹气1次按压5次 

效果评价:

1、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

①按压时能扪到大动脉搏动,收缩压在8kpa以上(60mmHg以上)

②面色、口唇、甲床及皮肤等色泽转红

③散大的瞳孔出现缩小

④吹气时胸廓上抬,可听到肺泡呼吸音或有自主呼吸

⑤意识逐渐恢复,昏迷变浅,可出现反射或挣扎

⑥有尿

⑦心电图波型有改变

上述指标,只要有前1-2项出现,就不要放弃抢救

2、呼吸复苏中的失误:

①气道开放不理想:头后仰不足或口鼻、咽腔内有异物未清除

②口或鼻封闭不严密或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忘记捏鼻孔

③吹气量不足

④吹气量过大,流速过快引起胃膨胀致横膈抬高,影响通气

⑤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窒息

⑥心脏按压时用力猛,或按压部位不正确发生肋骨骨折,气胸及胃内容物反流

3、心脏复苏中的失误:

①手按压的部位不对

②按压后,手即离开按压部位

③按压的力量不够

④按压的速度过快或过慢

⑤病人体位不对,未完全躺在硬的平台上,按压不能产生足够的心排出量

⑥如发生肋骨、胸骨骨折,可影响按压

⑦检查过勤(听心音、看瞳孔、测血压等)延误抢救时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