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调查报告

英德茶文化研究报告

摘要:如今,茶饮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不仅是因为茶有提神消疲等功效,而且喝茶已经成为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习惯。针对人们喜欢喝茶的习惯和功效,就以英德红茶为例,就英德红茶的历史,现状,发展,特征,文化内涵,传承与利用等方面,希望通过此种方式更好的宣传英德红茶及传承英德红茶文化。

关键词:英德红茶;宣传;传承;文化

前言

红茶的干茶色泽与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所以称为红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红茶按制造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红茶有健康保健的作用,而且还有预防疾病的功效,有益于心脏健康。

英德红茶产于广东英德市,属叶型红茶。茶色乌黑雪亮。身披金毫,冲泡后汤色格外鲜红,味醇清爽,回味无穷。英德红茶产于广东的英德市的英山区,这里在19世纪前半叶就曾是红茶的产地。“英德红茶”是与“祁门红茶”“云南滇红”齐名的三大红茶之一。

主体

一.英德红茶的历史与现状:

英德茶历史悠久,可上溯到1200多年前的唐代;英德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茶圣陆羽的《茶经》中,就有“岭南英德产茶”的记载。英德红茶创造制于1959年,品质优异,除了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外,与选用适制红茶的云南大叶种为主体,搭配凤凰水仙和推广成功高香、优质大叶红茶新品种有关。1963年英国女王的盛大宴会上,英德红茶就被用于招待贵宾,并受到一致推崇,英德红茶此后作为高级红茶被英国指定为王室用茶。英德红茶中以英红九号最为出名。英红九号产自英德市的英红镇,英红镇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生产出了高香型的英红九号,广受英德人民的喜爱。英德红茶还出口到世界各地,与国内被誉为“茶中明星”的滇红(云南红茶)和“茶中英豪”的祁红(祁门红茶)一起被认定为中国三大著名出口红茶。

英德红茶英德红茶花色品种齐全,品质特点突出,规格分明:

叶茶:条索紧直,匀齐,色泽乌润、芽尖肥壮,金黄色毫尖显露,无梗杂;汤色红亮,香气清高、滋味鲜爽醇厚;叶底嫩匀红亮,抖筛8~9孔,长度1~1.5厘米。

    碎茶一号:颗粒紧结重实,芽尖金黄显露,色泽油润;汤色红亮,香气高爽持久,花香明显,滋味鲜爽浓醇,叶底嫩匀明亮,圆筛8~10孔。

    碎茶2~5号:颗粒紧结、匀齐,色泽油润,不含毫尖;汤色红浓明亮,香气鲜爽浓郁而持久,滋味浓强鲜爽,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明亮,圆筛12~28孔。

    碎茶6号:较细嫩的茎子茶,色泽乌褐尚润;汤色尚明亮,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叶底红匀,圆筛9~12孔。

    片茶:叶片皱褶,大小匀齐,色泽尚润,汤色红亮,香尚鲜纯,味醇尚浓厚;叶低红匀明亮,圆筛12~28孔之轻身茶。

    末茶:手感重实呈砂粒状,色泽润,不含粉灰及泥砂;汤色浓红、香气纯正,滋味厚,叶底红匀尚亮,圆筛28~60孔。

    金毫茶:外形条索圆紧,金毫满披,色泽金黄润亮;汤色红亮,香气毫香或花香,浓郁持久,滋味浓爽甜润;叶底芽叶完整,肥嫩红亮。成为红茶名茶的新花色,填补国内大叶种红茶类高档名茶的空白。

英德红茶在以往与现在都受到人们的喜爱,2010年12月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英德红茶和英红九号以其独特的韵味征服了大多数人。英德红茶的发展带动的茶文化的发展,并以其独特的魅力一如既往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带给人们茶的享受。

二.英德茶的文化内涵

在英德人民的眼中,英德红茶文化是与英石文化同等重要的,它们不仅展现了英德人民热情好客的一面,更是代表了英德人民的文化内涵。通过英德红茶那种苦中带涩,反映了英德人民刚毅又有温柔的一面,与英德人民的性情结合在一起了。虽然英德人民不像其他城市的人民那样具有很高的科学文化,又不及潮汕人民的好客,但是,他们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就是通过英德红茶来诉说自己的独特的山区文化。英德红茶带动了英德茶文化的发展,喝茶已经成为了英德人民的“家常饭”。

1.客来敬茶成为英德人寻常礼节

凡是有客人来作客,人们总是先敬上一杯热乎乎的茶,让客人有种在家的感觉,然后宾主啜饮交谈。通过茶这种媒介,沟通宾主双方的心,让客人令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让主人心感温暖。“来客不敬茶,不是好人家”这已经成为英德人民约定俗成的规矩,一种为人豪放的美德。不管客人是否需要,主人都会敬上热茶,英德茶乡人民把“客来敬茶”当作一种崇高的礼仪对待。英德人民通过茶体现了英德人民的好客,以茶会友是英德人民的待客之道。

2. 以茶馈赠,以茶交友

以茶交友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喜爱的交友方式,茶不仅作为待客之物,更是朋友间礼尚往来的酬赠佳品。“茶山滴绿翠,处处有佳茗”。茶作为一种礼物,是英德人民探亲访友的必备之品,体现了茶乡人民的一种情怀,一番美意。在英德,喝茶是最容易交友的方式之一,无论相识与否,一杯茶之后就会有一种“遇知音”的感觉。以茶交友被称为“君子之交”,与那种被斥为酒肉朋友的“小人之交”不同。“君子之交”是通过相互的品茗而谈茶艺,“茶经”,是一种和谐知音而高雅的交往。以茶交友常在挚友和志趣相投朋友之间,发展到高层领导和知识界层之中,且愈有发展之趋势。

3. 茶店林立、茶叶芬芳、琳琅满目

在英德的大街上,处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茶庄与茶室。“陆羽茶庄”等茶庄更是人民喜爱的名字。兼营茶叶的专柜顾客盈门,各个茶类,各种茶叶,花色品种,各种包装一应俱全,俨然是茶的世界,处处是茶的芬芳。英德还有一条长长3.3公里,宽30公尺的茶园路,以及以喜欢喝茶的诗人杨万里为名的杨万里大道。

4.英德独特的“擂茶粥”

吃擂茶粥的习惯是英德人的传统习惯,不但从历史上保留了下来,而且变得富有新意,并被推而广之。擂茶粥不仅在普通百姓家里有,而且在一些的餐馆也提供擂茶粥,可以说是擂茶粥的一大推广。擂茶粥不但清香可口,四季皆宜,而且生津止渴,健胃提神,而且人们一有小病就会吃擂茶粥用以治病。

三.英德茶文化的发展,保护和利用

由于英德盛产茶,所以英德人民把茶花定位英德的茶花,不仅表达全市人民的心愿,更加反映了英德人民爱茶的浓厚情怀和精神风貌以及热情好客的美德。大力鼓励人民经营茶类的商品经营,把英德红茶继续的推向全国及全世界。英德还开辟了旅游观光茶园枣茶趣园。茶趣园离市区3公里,有茶园面积20公顷,在美丽的茶园中,设有大茶壶笑迎客人,茶寮观景、采茶区、制茶坊、品茶轩等景点,还喜食“擂茶粥”。游客在欣赏茶园大自然风光之余还可实践采茶、制茶、识茶、品茶的技艺。英德市政府还对英德茶区拟进行第二次创业,其重点是大力发展高香型名茶3000公顷,推动英德茶业经济的发展步伐及弘扬英德红茶文化。英德还建设“茶叶博物馆”、“旅游茶馆”、“茶苑”、“茶庄”和“百茶园”,成为广东的茶城,鼓励人民继续发展茶类事业,学习泡茶的技术,推广茶艺。茶城的兴建反映了英德人民为推动茶文化的奉献精神,是英德茶文化的新起点。为弘扬茶文化,英德还拟建茶叶一条街,拟建建成具有展览、贸易、信息交流等多功能的大型茶叶市场,集齐全国各地的名茶,在此处交流与发展。在这方面来说,从茶文化的发展角度来说,是汲取各地茶文化之营养;切磋交流发展茶文化之经验;融合贯通各地茶文化之精华,推动茶文化的发展。这不仅发展了英德茶文化,而且还发展了英德的商业,做到了文化反哺经济。英德还拟建一座塑像“茶花女”,作为英德茶的象征。英德市政府及英德市民都极力的发扬发展英德茶文化,通过茶经济推动茶文化的发展,通过茶文化的发展反哺英德的经济。

英德红茶是英德茶的代表,更是英德茶文化的重要弘扬途径,通过英德红茶的推广与发展,英德红茶把英德推向全国,让全国都知道英德,知道英德人民的热情好客及精神风貌。希望通过此次的报告,可以更好的把英德红茶宣传出去,让英德红茶走进更多人的视线里,让更多的人知道英德红茶。这更是一种发扬英德茶文化的一种途径,希望借此机会更好的传承英德茶文化,也希望政府更加的重视英德的茶文化,不仅把茶作为一种文化事业来建设,还要更好的把茶文化当做是文化产业来宣传和发展冀传承下去。茶,不仅是一种日常生活的食品,更是一种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可以建立博物馆或者纪念馆来弘扬茶文化,更是把茶作为广东的一个特色,广东的文化事业和广东的文化产业来发展,不要只靠一个小县城来发展茶文化,如果把茶文化放在全省的文化事业来发展,相信茶文化一定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和传承下去的。

参考资料:

【1】 《英德茶文化》

【2】《英德政府网》

发展是文化产业来查、建设,还要更好的吧把茶作为一种文化事业来见者

 

第二篇:雅安市茶文化调查研究报告

雅安市茶文化调查研究报告

                   组长:王舜浩

                 组员:杨晨爽 李晨亮 李豪

一、课题的提出

中国人饮茶习俗,究竟源于何时,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雅安雨城饮茶习俗的历史虽不算悠久,但也可以说是有一段时间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闲暇时间,人们更愿意聚在一起,品一品原汁原味、自然真切的好茶,茶文化又慢慢地回到餐桌上,与“酒文化”、“菜文化”一争天下,究竟雅安人饮茶现状如何呢?茶与人民的健康有何关系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有关本地“茶文化”的调查与实验,以期使同学们了解本地“茶文化” ,增强饮茶与保健观念。

二、课题研究目的

①了解雅安茶文化的起源

②了解本地人饮茶习惯

③了解本地茶叶经销商茶叶销售情况

④分析“隔夜茶”对人体的利弊。

三、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①网络查询、调查访问:了解雅安茶文化的起源、茶文化的发展

实地调查:了解本地人饮茶习惯

            访问本地茶叶经销商

②实验操作:通过实验验证隔夜茶是否能喝。

③分析结果,写出总结。

四、研究方法

实地调查、实验、访问、文献资料查询、上网查询

五、研究成果

1.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蒙山,横亘于雅安市名山县城西北侧,山势北高南低,呈东北一西南带状分布,延伸至雅安境内。

蒙山是中国种茶业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山茶祖师吴理真好开始在蒙顶驯化栽种野生茶树,开始了人工种茶的历史。唐宋时是蒙山茶的极盛时期。从唐玄宗天宝元年(724年)被列为贡品,作为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专用品,一直沿袭到清代,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不间断。在民间,蒙顶茶历来被看作祛疾去病的神来之物。因此,历史悠久的蒙顶茶被称为“仙茶”,蒙山被誉为“仙茶故乡”。

因此蒙山被视为雅安茶文化的起源地之一。

我们小组一行四人有幸来到名山县蒙顶山景区,就雅安茶文化发展历史、茶叶种类、茶叶的种植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相对深入的了解。来到这里简直像到了茶的天堂,一望无垠。一路种植的茶树散发出淡淡的香味,沁人心脾。来到蒙顶山上,我们找到当地一名德高望重的讲师,在得知小组此行的目的后,他很热情介绍了蒙顶山茶的发展历史和蒙山茶的特性。经过调查得知:蒙顶种植茶树早在西汉年间便开始种植,至今已经两千余年,享有“仙茶”之誉的蒙顶茶,以它独特的品质,精湛的制艺,娟秀的外形,悠久的历史,灿烂的茶文化而蜚声中外,载誉史册。

拜别了讲师,小组来到蒙山村第十小组的组长彭显荣的家中,向他了解了茶农种植茶叶的情况。他告诉调研人员,蒙山村大约有百分之六十的农户在种植茶叶,种植面积较大,茶叶主要是以蒙山茶为主,农夫们的收入较高。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并对种植茶叶的农户们进行财政补助,这样就更增加了农户们的收入,他希望国家的政策可以一直延续下去。

2.雅安人饮茶习惯的调查

一、课题的提出

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民”。可见饮茶习俗在中华大地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关于饮茶的发源地,大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源于西南,另一说则是江浙地区。作为茶文化发源地之一,雅安地区的人民又是怎样饮茶的呢?主要是哪些人在饮茶呢?又是否已形成了一定的茶文化呢?……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范围

雅安市雨城区。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发出40份,收回32份)

2.访问茶叶经销商、饮茶爱好者以及同学。

四、调查结果

首先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附在文后),对象为沿江茶馆附近居民,企业人员,茶客等。

1.问卷调查结果

A.饮茶者的年龄:由下图可知,有饮茶习惯人数较多的年龄段为51岁以上。可见老年人对茶较为钟情。又据问题1结果显示,中青年饮茶者要以经常坐办公室人为主。而工人等体力劳作者则居少数。

B.一般饮用的品种:由下图可知,大多饮茶者饮用袋装的一般绿茶,饮用红茶的仅工人,而饮用奶茶的有学生,只占总人数的12.5%.并有一部分人饮用以上任意茶。

       C,茶龄:18岁以下的学生表示均没有饮用传统冲泡绿茶的习惯,平时饮用茶饮料或奶茶,因此茶龄均在3年或以下。20-40岁的中青年茶龄约3-5年。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饮茶习惯的茶龄均在6年以上。

D.饮茶目的:由下图可知,大多数饮茶者的目的只是为了解渴。其中也有多人表示也有为保健的目的。而为了养性怡神的人数极少,真正会品茶的人可以说没有。他们多数人使玻璃杯等现代茶具,少数人使用传统的瓷盖碗。

E.饮茶时间主要为工作、休息时,冲泡次数一般为1-2次,有少数人在4次以上。在温度方面,主要以喝温茶为主。有少数人有喝过夜茶习惯,其余大多表示是否饮用过夜茶均可。

F.关于茶饮料和传统的茶:饮用茶饮料的大多数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30岁以上均饮用传统的茶。大多数人表示传统茶比茶饮料更有益。仅有少数老年人认为茶饮料无益。

G.大多数人表示对中国茶文化有一点了解,少数学生表示完全没有研究过。仅有3名老人表示有很深的了解。

H.中日韩三国茶道(多选):又下图可知,接受调查的所有雅安人钟情都喜欢中国茶道,也有少部分人喜欢日本茶道,喜欢韩国茶道的极少。

I.对茶文化前景的期待:28人表示很乐观,一定能发扬光大。4人表示一般,变化不回答。无人表示不乐观。

2.访问经销商、同学

雨城区商店所售的茶主要为蒙顶山所产,也有部分茶商于雨城区草坝镇有茶叶种植基地,也有外地进回来的花茶。出售较多的是蒙顶黄芽与蒙顶甘露,毛峰和普通绿茶销量一般。但店主普遍觉得销售况状不是很好。

在同学中调查后得知,只有个别同学在家中有饮茶习惯,而大多数同学青睐于可乐,雪碧等软饮料。

五、结论

从以上的调查可以得知,在雅安有饮用传统茶叶习惯的人数不多,且以当作止渴品的人为主。是以并未完全形成了一定的茶文化。但饮茶者的习惯都较为正确,比如饮用烫茶、冷茶者,用餐前后短时间内饮茶者,空腹饮茶者等很少。极个别有不好饮茶习惯的人,我们都向他们提出了建议。

3.隔夜茶是否能喝的调查与实验

一、选题目的

常言道:饮茶要新,喝酒要陈。这是人们从长期饮茶以实践中得出的经验,经常也听到大人们说:“隔夜茶是不能喝的。”隔夜茶到底能喝吗?对此,我们很感兴趣。但这些话并非出自学术刊物,所以无法判断其真伪。于是,我们决定进行一些相关的调查和实验,目的在于验证隔夜茶是否能喝。

二、调查

1.网页专访:在网页上许多专家认为,隔夜茶还是不饮为好。因为茶叶在冲泡过程中,可溶性有效成分被渗出,应当及时饮用,对健康更有好处。放置时间过久的茶汤,有效成分会受各种物理化学作用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另外,外界的致病微生物如霉菌等也会在茶汤中繁殖,饮用这种隔夜茶对健康不利,宋代唐庚的《斗茶记》中曾提到?吾闻茶不问团铸,要之贵新,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新茶的色、香、味、形,给人以鲜活之感觉,令人神往。而隔年陈茶,或过了保质期的商品茶,无论是色泽还是滋味,总有“香沉味霉”之感。

2.对家长与茶客进行调查:大家对隔夜茶是否能喝,可谓是众说风云。68.8%的同学认为,隔夜茶是不可以喝的,24.9%的同学认为是可以喝的,6.3%的同学说不清楚。因为他们也不知道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也只是凭感觉说的。

三、实验验证

这里主要想通过氧分压是否减少而来证明,如果氧分压降低说明霉菌繁殖厉害,喝了富含霉菌的茶水则不利于人体健康。(由雅安中学化学老师李老师指导)

1.实验方法

材料:茉莉花茶若干,烧杯若干(代替茶杯)酸式滴定管、硫酸、0.01ml/L的高锰酸钾溶液。0.01ml/L常酸钠标准液,PH试纸。

2.实验步骤

①将水壶洗净,用蒸馏水烧开水。

②将茉莉花茶叶分别称取5g,放入两个标有标签的烧杯中,将烧好的开水降至80℃的落滚水,加入大约150ml(在此温度时,茶叶中的营养成分不至于受到破坏)

③将其中一杯取出,用玻璃棒蘸取茶水滴到PH试纸中,测得此时PH值约为6。

④再取10ml的茶水,稀释到100ml,加入5ml 1:3 H2SO4后,再加入10.00ml/L的KMnO4溶液。

⑤用水浴30min之后,趁热滴定10.00ml,0.01ml/L草酸钠标准液待颜色褪去后,立即用KMnO4 (0.01ml/L)滴定至呈微红色(记下消耗量V1)。

⑥高锰酸钾溶液浓度标准记下消耗量V2。

⑦再经公式: (略)其中K=10/v2 算出CODMn(O2,mg/L)

⑧在第二天早上,再将隔夜的茶水进行以上同样的步骤进行测试。其中测得PH值仍约为6,而COD′Mn则小于COD Mn。

由上面实验可知,隔夜后的茶水中的O2含量降低明显,可以知道,隔夜茶水中的霉菌多于未隔夜的茶水。

3.实验结果的分析

①未隔夜的茶水与隔夜的茶水的PH值大约都为6。

②未隔夜的茶水与隔夜茶水的CODMn>COD′Mn,则就不利于人体健康。

③看来,隔夜的茶水还是不饮为好,特别在夏天,霉菌和其他细菌在这种情况下繁殖的更快,从而使茶水变味,变质,对人体有害。

4.对两类茶水色味对比

我们小组4位同学对当场泡的茶与隔夜茶的色泽与滋味进行比较,4位同学一致认为,隔夜茶的香气不浓,味道较差。他们还发现隔夜茶外观晦暗,闻之不香,尝之不醇,饮后无新茶之特有的回味。而新茶则是水汽夹杂着茶香缕缕上升,如云蒸霞蔚。此时茶叶则似雪花飞舞,叶底成朵,鲜嫩如生。叶落之美,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5.结论:隔夜茶还是不喝为好。

六、总结

1:雅安人饮茶习惯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成都外国语学校高20##级的学生,现在正在做一份关于茶文化的调查问卷,您所提供的意见将为我们提供莫大的帮助。本问卷将花费您约3分钟的时间,不涉及任何商业利益,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

1.您的职业:

A.教师□ B.商人□ C.工人□ D.农民□ E.公务员□ F.其他□

2.您的年龄:

A.18岁以下□    B.20-30岁□     C.31-40岁□      D.41-50岁□ E.51以上□

3.您的茶龄:

A.1年□     B.约3年□     C.约五年□    D.6年以上□

4.您一般在什么时候饮茶

A.饭前□     B.饭后□     C.工作□     D.休息时□

5.您饮茶的主要目的:

A.保健□     B.解渴□     C.养性怡神□

6.您一般饮哪种茶:

A.绿茶□     B.奶茶□     C.红茶□     D.任意□

7.您一般冲泡几次后倒掉:

A.1次□     B.2次□     C.3次□     D.4次以上□

8.您一般饮用:

A.烫茶□ B.冷茶□ C.温茶□ D.随便□

9.您饮用过夜茶吗?

A.是□ B.否□ C.随便□

10.您一般用什么茶具?

A.瓷杯□        B.玻璃杯□

11.对比于茶饮料和传统的茶,您会选择:

A.茶饮料□      B.传统的茶□

12.您认为茶饮料和传统茶叶泡的茶一样有益?

A.是□     B.茶饮料无益 □     C.茶饮料有益,但传统泡茶更有益□

13.您对中国茶文化了解深吗?

A.深,很有了解□      B.有一点了解□        C.完全没有研究过□

14.对于中国茶道,日本茶道,韩国茶道,您比较喜欢哪一种?

A.中国□         B.韩国□       C.日本□

15.您认为中国茶文化前景如何?

A.很乐观,一定能发扬光大. □

B.一般,变化不会大□.

C.很不太乐观,这种文化可能被人淡化

附2:蒙山茶图片

甘露黄芽

毛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