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中国会展业发展报告

20xx年中国会展业发展报告

20xx年中国会展业发展报告

文章来源: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

时间:2013-07-12 16:27 文章类型:原创 内容分类:调研

一、会展业发展基本状况

20xx年,中国会展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会展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继续攀升,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会展业已从规模化发展逐步转向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并显示出强大的关联效应和经济带动作用,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据商务部会展业典型企业调查统计,结合部分城市会展办和会展业行业协会、重点会展场馆上报数据,20xx年中国会展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展览会数量稳步增长 20xx年全国共举办展出面积

20xx年中国会展业发展报告

5000平方米以上的展览会7189场,较20xx年增长5.3%;展出总面积8990万平方米,较20xx年增长10.7%(见图一)。

以展会类型来看,经贸类展会总面积约为6500万平方米,占全国展会总面积比重超过70%。以展会规模来看,规模展会持续增长,全国展出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展会已经超过90个。此外,品牌展会发展迅速,截至目前,中国内地共有58个国际化专业展览会获得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数量位居世界第四。

(二)展馆建设方兴未艾

20xx年我国可供展览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会展场馆共计316个,同比增长17.6%,可供展览面积1237万平方米。其中,20xx年年初,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全面落成,室内外展览面积共计30万平方米,20xx年底,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完工,建筑面积达60万平方米,并将于20xx年年初投入使用。同时,商务部分别与上海市、天津市共同建设的大型国家会展中心项目也相继破土动工。

(三)经济效益显著

20xx年,我国会展业直接产值约3500亿人民币,较20xx年增长16.1%(见图二),占

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68%

20xx年中国会展业发展报告

,占全国第三产业产值的1.53%。

(四)社会贡献突出 20xx年,我国会展业实现社会就业

20xx年中国会展业发展报告

2125万人次,比20xx年增长7.3%;拉动相关产业收入3.15万亿人民币,比20xx年增长16.7%(见图三)。

(五)行业地域分布分析 目前,我国会展业地域分布较为集中。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一线会展中心城市优势明显,20xx年三个城市共举办展览会1613场,较20xx年增长16.9%,占全国比重约为22.4%;展览面积合计2500万平方米,与20xx年持平,占全国展览总面积的27.8%(见表一)。

20xx年中国会展业发展报告

北京的优势在于集聚众多全国性行业商、协、

20xx年中国会展业发展报告

学会和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有利于汇聚行业力量、整合产业资源发展会展业;上海的优势则体现在城市的国际化程度较高,优越的金融环境有利于引进世界知名国际性展会、吸引外资展览企业投资发展;广州则侧重于发展以广交会为核心的进出口贸易展和电子、礼品等具有地域产业特色的专业展。以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会展中心为核心,向周边地区辐射,分别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会展经济圈。这三大会展经济圈无论从展会数量,展馆数量,还是可供展览面积,展会展出面积,都占全国总量的一半左右,形成了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按省(自治区、直辖市)分析,20xx年全国展览活动按数量排列,前十位的依次是上海806场,浙江711场,广东618场,山东609场,江苏550场,重庆521场,北京430场,辽宁314场,河北253场,吉林238场(见表二)。这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展览总数量占全国总量的70%,展出总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71%,集聚了全国主要的会展业资源。

从上表可以看出,会展业发展居于前列的省份大都位于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显示出会展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关联性,其中,广东省展览会举办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展览面积位居全国第一,同时,在场均展览面积排名方面,广东以2.21万平方米/场位居全国第一,说明广东省无论从展览会整体规模,发展水平还是整体质量上,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唯一入选前十位的中西部省份为重庆市,这与自20xx年以来,重庆市推动建立“会展之都”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不断加大会展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是密不可分的。但是,重庆市场均展览面积仅为0.85万平方米,尚不及广东省的一半,大量展会仍未形成规模化发展

态势,影响力和品牌效应尚未显现。

二、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一)行业发展缺乏总体规划

一些地方对会展市场调研不够充分,对发展会展业的定位不够准确,缺乏合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会展业发展规划和指引,导致展馆重复建设,展会同质化竞争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部分地区在建设展馆时缺乏科学统一规划,展馆设施功能落后,管理水平比较低,周边配套交通、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难以承接高质量国际展会,导致了展馆建成后利用率不高,展馆设施资源长期闲置浪费。

(二)市场秩序有待规范

近些年来,会展业的迅速发展吸引了一些缺乏资质、办展能力差的企事业单位蜂拥而至,会展业市场鱼龙混杂,低水平重复办展、无序竞争、恶意欺诈情况依然存在。同时,由于会展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滞后于市场发展实际,政府部门进行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无法可依,违规办展没有处罚整改依据,导致部分展会重招展轻招商,重创收轻服务,扰乱市场经营秩序,侵害展商观众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会展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和中国会展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三)行业结构亟待优化,行业国际竞争力不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展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UFI统计,20xx年我国展馆室内可展出面积达475.5万平方米,净展出面积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米,仅次于美国。但就整体而言,我国会展企业仍旧处于重数量、轻质量的小、散、乱粗放式发展阶段。一方面,部分登记注册从事展览业务的企业缺乏办展经验和办展能力,办展质量良莠不齐,另一方面,一些大型会展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仍旧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与国际著名展览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截至20xx年底,中国内地UFI认证会员超过80个,位居世界第一,约为德国的2倍,但经UFI认证的展会数量仅为58个,不足德国的一半。同时,据德国经济展览和博览会委员会统计,在20xx年全球会展企业排名中,营业额超过1亿欧元的27家会展企业排行榜中国内地无一入选,而20xx年全球展馆按可展出净面积的排名中,中国内地只有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馆进入前十。

(四)行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近些年来,我国会展业快速发展,已经在世界会展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与此同时,我国的会展业发展基础仍然比较薄弱,行业标准和统计制度不尽完善;会展教育滞后,高素质专业人才缺乏;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建立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会展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也阻碍着我国由会展大国向会展强国迈进的步伐。

三、行业发展趋势

(一)国际化进程加快

中国加入WTO已有12年,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格局。中国的会展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经济,必将顺应历史潮流,不断加快自身的国际化发展步伐,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带来的激烈竞争。

一方面,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是国际会展企业深耕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近些年来,以英国博闻、励德展览、德国法兰克福展览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全球著名专业展览公司已经陆续进入中国,积极兼并收购在华项目,加速布局中国市场。以英国博闻公司为例,其子公司亚洲博闻公司在20xx年收购兼并了中国国际口腔器材展览会、上海酒业博览会和上海品牌服饰展览会等一批知名国内展会,截至20xx年底,在中国共运营53个商贸类展会,其中规模最大的10个展会展览净面积达55万

平方米,参观人数38.5万人。

另一方面,中国作为贸易大国,20xx年外贸的依存度达47%,外贸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为配合中国外经贸战略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中国产品走出国门,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借助出国展览平台走出国门,向外直接推介产品、开辟市场。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统计,20xx年我国出国展览数量为1536个,比2006增长67%,同期展出面积也由31万平方米增长到69.3万平方米,增长超过120%。这些出国展览,不仅巩固了现有贸易合作伙伴关系,而且对开辟新兴市场,改善外经贸发展结构,推动多双边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各级政府更加重视,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会展业的发展,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人口就业,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塑造城市新形象,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在目前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加速发展带有浓郁城市经济特色的会展经济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各级政府将继续加大统筹力度,给予会展业更多的倾斜和支持:一是组建会展管理机构。20xx年,黑龙江会展事务局、海口会展局、厦门市会议展览事务局、沈阳会展办等一批地方会展业管理机构相继成立,由地方人民政府牵头组建会展业管理机构,将更为有效地发挥统筹协调管理作用,为各地的会展业发展扫清体制障碍;二是加强规划指导。20xx年成都市、贵阳市等先后出台了会展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阜阳市更是将20xx年定为“会展经济发展年”并出台《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意见》,在宏观层面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导向。三是出台支持政策,加强资金扶持力度。南京、桂林、郑州等城市先后出台了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其中,天津滨海新区明确设立了每年2000万元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利用小资金撬动大产业,将对会展业的产业扶持落到实处。四是主动参与宣传推介。为推介在办展会,同时通过宣传展示城市会展资源引入优质展会,各地政府纷纷主动出击,积极组织宣传推介活动。其中,在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无锡、贵阳作为会展城市代表,举办了专场推介会。

(三)会展综合体建设兴起,展馆竞争加剧 随着中国会展经济持续升温,全国正掀起新一轮的展馆建设热潮。在展馆的规划设计过程中,为充分发挥会展业特有的集聚、辐射带动效应,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地不再以单纯展馆建设为目标,转而规划建设以会展场馆为核心、集酒店住宿、餐饮、购物、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配套服务为一体的的会展综合体。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经启动及在建的大型会展综合体项目包括:天津国家会展项目(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上海国家会展项目(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杭州国际金融会展中心(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约420万平方米,其中会展中心70万平方米),绿地南昌国际博览城(总建筑面积约400万平米,其中会展中心20万平方米),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总建筑面积265万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50万平方米)。这些项目将陆续于20xx年之前建成完工。届时,全国可供展览总面积预计将至少增加300万平方米,各展馆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四)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

信息技术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个人消费电子产品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信息化服务的外延已经扩展到千家万户每一个角落。一方面,会展业的信息化,是当今信息化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也是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日益发展的会展服务需求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会展业属于新兴的现代服务业的一部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能使会展活动中复杂的资金、商品和信息流动更加顺畅合理,降低运营成本,改善管理结构,增强行业综合竞争力。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搜集展

会期间展馆人流变化,观众参观路线、停留时间等多渠道数据,再进行加工分析,合理推导,可以挖掘出各方潜在实际需求,进而为改进服务质量、提升策划水平以及发现新商机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五)行业融合共赢发展 会展业作为平台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对其他行业的带动性强。大型国际会展活动,不仅能够通过展览活动促进供需对接,而且,通过同期举办一系列会议活动、权威发布活动,极大地推动了行业的交流互动,促进了行业合作发展。一些展览活动经过不断地演化发展,已经成为了“风向标”级行业品牌盛会,形成了行业发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同样,行业的自身发展也在推动会展企业不断提高办展水平,改进服务质量,积极探索适合各行业内在需求的会展业办展方式和服务模式。由商务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北京联合举办的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作为全球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型的服务贸易平交易平台,极大地推动了服务贸易领域的融合互通,引领着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服务贸易领域世界级的行业盛会。

(六)专业化程度不断推进 展会的专业化,是提高展会质量,发展品牌展会的关键。展会的专业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专业的主办方,依托专业会展企业,借助专业的会展场馆,举办专业的展会:专业的主办方,是指展会的主办方,需要充分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掌握行业信息动态,并了解行业发展的各类需求。近年来,各类行业商、协、学会及中介组织越来越多地参与组织各类展会,为展会的举办提供了专业的行业意见,大大提升了展会的专业化水平;专业会展企业,首先需要有专业的会展业人才做保障,同时要有专业的展会策划能力、招商招展、现场组织、紧急情况应对能力等;专业场馆,涵盖了软、硬件环境两个方面的内容,硬件环境包括完备的基础设施及配套交通,餐饮,住宿环境。软件环境则包括专业的展馆服务体系,提供包括场地布局,翻译,物流等方面的展会配套服务。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会展业的专业化发展将促进优胜劣汰,推动会展市场环境的自我净化,全面提升中国会展业的综合发展水平,为会展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独立、完整、健康的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四、对策措施及政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对展会的引导支持

会展业作为新兴现代服务产业,在促进经贸交流、扩大市场消费、带动产业升级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 “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各地发展会展业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过热倾向,需要政府部门从宏观角度进行适当引导支持发展:一是立足于地方产业特色和经济发展现状,合理分析国内外会展业发展结构及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制定既符合会展市场规律、又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产业振兴的会展业发展规划;二是研究出台一批会展业扶持政策,制定完善会展业法规体系,进一步规范会展市场秩序和会展主体行为。以政策导向和市场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推进会展业发展。

(二)积极培育骨干企业,扶持品牌展会

要加强对行业领军企业的培育,研究从企业融资,税收减免,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供扶持政策,推动其发展壮大,形成一批有竞争力和影响力、能代表行业发展先进力量、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骨干型领军企业,从实质上推动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壮大。积极培育展会品牌将进一步提升展会的核心价值,加快形成展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号召力。按照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扶持发展品牌展会就是要“通过市场筛选、专业评审,抓大放小、扶优选强,突出重点,做大做强几个综合性龙头展会,搞好搞活

若干个区域性重点展会,做精做实一批专业品牌展会” 。

(三)引进国际先进经验 主动把握国际会展中心向中国转移的历史机遇期,积极引进吸收国际知名会展企业的资本实力、会展业资源、服务理念和先进管理经验,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充分结合中国会展业自身发展实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思路,以提升中国会展企业、中国展会自身实力,加快提升中国会展业整体水平。 (四)夯实行业发展基础

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夯实行业发展基础,保障会展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要加强会展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建立社会化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制定从业人员资质及岗位规范等人才评价体系;二是要建立健全会展业标准体系和统计制度,进一步规范会展业行业标准;三是要构建各类保障措施,如加快构筑会展业诚信体系,完善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有关措施,形成会展业服务标准规范等;四是要加快完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会展业的发展环境。

(五)推动加强行业自律

推动建立全国性展览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协会组织的“服务、协调、自律”作用,在政府部门职能转变的过程中,以社会化力量填补政府监管空白地带,积极引导行业提升自律水平,做好政府和企业的桥梁,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20xx年,中国会展业将进入发展快车道,行业形势良好,国际形象和品牌知名度逐步提升,场馆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全球化产业合作将进一步升级。政府部门将继续加强与企业、行业中介组织的沟通,共同完善会展业制度和政策体系,加强行业自律,为会展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出更加积极地贡献。

附件: 20xx年各省会展业数据汇总表

 

第二篇:20xx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20xx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浏览字体:

大 中 小】 2013-11-13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20xx年,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财政投入进一步加大,学生资助水平进一步提高。

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20xx年,中国政府建立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制度,启动了高校新生入学资助项目,进一步完善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资助政策,将免学费政策扩大至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配发汉语字典,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等各个教育阶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学前教育阶段: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原则,对在园幼儿给予资助

1.政府资助。地方政府对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中央财政根据地方出台的资助政策、经费投入及实施效果等因素,予以奖补。

2.幼儿园资助。幼儿园从事业收入中提取3%—5%的资金,用于减免收费、提供特殊困难补助等,具体比例由各地自行确定。

3.社会资助。各地建立和完善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捐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二)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农村学生免费配发汉语字典,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实施营养改善计划

1.免学杂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

2.免费教科书。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农村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实行部分国家课程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农村学生国家课程免费教科书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地方课程免费教科书及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国家免费教科书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从20xx年秋季学期起,国家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配发汉语字典。

3.寄宿生生活补助。用于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天4元、初中生5元(按每年250天计算)。所需资金中央财政按照50%的比例给予奖励性补助,地方财政应承担的50%部分,由省级财政统筹落实。中西部城市和东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

4.营养改善计划。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施农村(不含县城)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为国家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同时,支持地方试点,中央财政给予适当奖补。

(三)中等职业教育阶段:以国家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为主,以顶岗实习、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辅

1.国家免学费。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

对在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符合国家标准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一、二年级符合免学费政策条件的学生,按照当地同类型、同专业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免除学费标准给予补助。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经批准的学费标准高于补助的部分,学校可以按规定继续向学生收取。

2.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

3.顶岗实习。安排三年级学生到企业等单位顶岗实习,获得一定报酬,用于支付学习和生活费用。

4.学校资助。学校每年安排不低于事业收入5%的经费,用于学费减免、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和困难补助

等。

5.社会资助。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捐资设立奖助等各类资助措施。

(四)普通高中教育阶段: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补充

1.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具体标准由各地结合实际在1000-3000元范围内确定,可以分为2-3档。资助面约为全国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总数的20%。

2.学校资助。学校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3%-5%的经费,用于减免学费、设立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

3.社会资助。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捐资设立奖助等各类资助措施。

(五)高等教育阶段: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校内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并举

1.国家奖学金。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特别优秀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每年奖励本专科学生5万名,每生每年8000元。从20xx年秋季学期起,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特别优秀的研究生4.5万名,其中硕士生3.5万名、每生每年2万元,博士生1万名、每生每年3万元。

2.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国家励志奖学金资助面约为全国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总数的3%,每生每年5000元。同一学年内,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不能同时获得。

3.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国家助学金资助面约为全国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总数的20%,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000元。

4.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不需要担保或抵押的信用助学贷款,帮助解决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用,每学年贷款金额原则上不超过6000元。国家助学贷款利

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公布的同档次基准利率,不上浮。贷款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贴息,毕业后的利息由学生支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有两种模式:一是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即通过就读学校向经办银行申请;二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即通过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提出申请(有的地区直接到相关金融机构申请)。为鼓励金融机构承办国家助学贷款的积极性,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财政(校园地贷款包括高校)对经办银行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

5.高等学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对中央部门所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自愿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达到3年以上(含3年)的,实施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补偿代偿金额根据毕业生在校期间每年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确定,每生每年不高于6000元。每年补偿或代偿总额的1/3,分3年补偿代偿完毕。地方高校毕业生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由各地参照中央政策制定执行。

6.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及学费资助。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等学校在校生及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一次性补偿或代偿,对退役后复学的原高校在校生实行学费资助。补偿代偿金额根据毕业生在校期间每年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确定,退役复学学费资助金额按照实际收取学费确定,每生每年均不高于6000元。

7.师范生免费教育。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资助由各地自行实施。

8.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对退役一年以上、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给予教育资助。内容包括:一是学费资助;二是家庭经济困难退役士兵学生生活费资助;三是其他奖助学金资助。学费资助标准,按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学费标准,每学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生活费及其他奖助学金资助标准,按国家现行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有关规定执行。

9.新生入学资助项目。从20xx年起,对中西部地区启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用于解决学生家庭至录取学校间的路费及入校后短期生活费,省(区、市)内院校录取的新生每人资助500元,省外院校录取的新生每人资助1000元。

10.勤工助学。学校设置校内勤工助学,并为学生组织提供校外勤工助学机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考虑。

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原则上每周不超过8小时,每月不超过40小时,劳动报酬原则上不低于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11.校内资助。学校利用从事业收入中提取的资助资金以及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助资金等,设立校内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等。

12.绿色通道。全日制普通高校建立“绿色通道”,对被录取入学、无法缴纳学费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

资助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资助金额突破一千亿元

据统计,20xx年,全国累计资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教育、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学生(幼儿)共8413.84万人次(不包括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营养改善计划资助人数),比20xx年增长2.16倍(见图1)。累计资助金额1126.08亿元(不包括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营养改善计划资金),比上年增加146.68亿元,增长14.98%,比2006增长4.76倍(见图2)。(注:本报告2006-20xx年全国资助学生数与金额包括国家助学贷款贴息)

此外,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营养改善计划资助资金共372.3亿元,惠及义务教育中小学生1.3亿人。

20xx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20xx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二)政府投入占比超70%

20xx年,财政投入资助资金共824.74亿元(见图3),占当年资助总额比例达到73.24%(各年度占比见图4)。财政投入比上年增加126.32亿元,增长18.09%,比20xx年增长13.4倍。其中,中央财政432.73亿元,比上年增加36.69亿元,增长9.26%,比20xx年增长19.26倍;地方财政392.01亿元,比上年增加89.63亿元,增长29.64%,比20xx年增长9.92倍。

此外,财政安排义务教育当年免费教科书、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共372.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302.62亿元,地方财政69.68亿元。

20xx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20xx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三)学校、金融机构和社会资助资金达300亿元

20xx年,学校从事业收入中支出、金融机构国家助学贷款及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助等各类其他资助资金共301.33亿元(见图5),比上年增长20.36亿元,增长7.25%,较20xx年增长1.18倍。

20xx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四)各项政策全面落实

20xx年,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各项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具体情况为:

资助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91万人,资助金额23.88亿元。

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资助学生1650.46万人,资助金额175.34亿元(见图6),比上年增加28.48亿元,增长19.39%,比20xx年增长7.69倍。

20xx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资助中职学校学生1838.11万人次,资助金额285.43亿元(见图7),比上年增加62.19亿元,增长27.86%,比20xx年增长34.68倍。其中,1244.4万人享受免学费,免费金额163.94亿元;534万人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金额101.14亿元。

20xx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资助普通高中学生691.57万人,资助金额93.59亿元(见图8)。其中,国家助学金资助学生491万人,资助金额73.44亿元。

20xx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资助普通高校学生3842.7万人次,资助金额547.84亿元(见图9),比上年增加33.16亿元,增长6.44%,比20xx年增长2.27倍。

20xx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其中,国家奖学金奖励学生9.5万人、14亿元;国家励志奖学金资助奖励学生68.31万人、34.15亿元;国家助学金资助学生486.13万人、135.87亿元;国家助学贷款发放263.45万人、149.03亿元;320万在校生享受国家助学贷款贴息,国家支付贴息19.59亿元;6.12万人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享受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及学费资助,资助金额7.59亿元;中央高校和地方高校5.91万名毕业生赴基层就业享受学费补偿贷款代偿,资助金额4.98亿元;2354名退役士兵考入高等学校享受学费资助,资助金额1209.21万元;大学新生入学路费资助项目资助家庭经济困难新生21.11万人,资助金额1.35亿元;中央部属6所师范院校及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免费与补助共资助学生

5.35万人,资助金额6.34亿元。

此外,20xx年,义务教育阶段共有1.3亿学生享受国家免费教科书,受助学生比例(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88.29%,资助金额161.41亿元(其中包括汉语字典资金17.35亿元,见图10);0.94亿学生享受地方免费教科书,资助金额25.81亿元;全国22个试点省份的680个国家试点县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个团场近10万所学校开展营养改善计划,资助学生约2288万人,中央安排当年膳食补助资金150.53亿元(包括地方试点中央奖补资金15.41亿元);15个省份在481个县开展了地方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覆盖学校约3.6万所,资助学生约870万人,地方财政安排膳食补助资金34.54亿元。(本报告由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

20xx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注:本报告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可能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