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考察报告

赴外地学习信息化考察报告

为了筹建省档案局数字化档案馆和更新档案展览陈列室,近日由省档案局赵海林副局长带队,办公室、保管利用处、电子文件管理处、科技信息教育处的相关人员参加,赴江苏、上海、浙江三省、市进行了学习考察。

此次考察目的明确,主题突出,准备充分,安排紧凑,成效明显,达到了预期目的。考察成员都觉得,这是一次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之行,大家感触颇深、收获很大。

一、 基本情况

按照预期安排,我们先后考察了江苏省档案局、常州市档案局、上海市档案局、上海市浦东新区档案局、浙江省档案局、嘉兴市档案局等,与各局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大家加强了相关业务的沟通,也增进了感情。同时,出行人员严格执行安全和保密制度,未出现违纪事件,较好地完成了考察任务。

通过考察发现,在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方面江苏、上海、浙江三省市有着基本相同的建设经验,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电子文件中心: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是建立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手段,以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对电子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管理,通过高速宽带通信网络设施相连接和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的超大规模、分布式数字信息系统,是电子政务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数字信息基础工程。三省市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成为所有党政信息资源、历史档案

数字记录遗产的数据仓库,借助已有电子政务网络,成为架构在各个信息孤岛之间的桥梁和信息资源物流中心。“收、管、存、用”成为三省市电子档案中心主要职责。电子档案中心具体建设内容概括为

“134”,即“一库三平台四中心”,一库:档案综合基础数据库;三平台:电子档案数据采集交换平台、电子档案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档案信息服务平台(网站);四中心:历史档案查阅中心、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中心、现行电子文件阅览中心、缩微备份存储中心。

(二)网络构架及安全:三省市档案局在网络建设上基本上是三个网络,第一是外网(internet网)是严格控制的;第二是内网,主要运行OA办公自动化,对外链接政务外网,可以直接链接江苏省政府门户网;第三是专网,主要是处理数据、加工数据的网络,对外信息发布审批通过网关控制。

三省市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都是对外采用等级保护和对内采用分级保护的制度进行管理,分别从人、场地、电源、防水、防火、防雷击等几个方面进行严格要求。具体网络安全方面,使用防火墙、网页防篡改、网络入侵检测、CA认证等技术手段,明确划分网络边界,严控使用范围。

(三)机房建设:在机房建设方面三省市档案局虽然都是旧馆,但机房的投入和建设下了较大的功夫,整个中心机房都在100多平米以上,数字采编加工间占地都在400平米以上。而且现在三省市都已经在新建的档案馆预留分配机房和信息化用房不少于1000平米。机房格局上为了减少负载采取了机房分开的办法,也就是将机房

分为ups机房、专网机房、内外网机房及服务存储等三至四个机房,这样通过分机房有效解决了电压、网络及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在每个机房内安装精密空调解决调控温度。数据中心机房作为省档案馆核心要害部门之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机房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包括:出入口门禁控制系统、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及入侵报警系统三部分。

(四)服务器、存储设备及系统集成:数字档案馆主服务器一般采用了SUN小型机,同时选用其他普通服务器做目录、声像、OA、备份等服务器。在数据的存储技术方面,他们采用了先进的SUN存储系统及磁带库脱机备份方式,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在数字化档案馆的系统集成方面他们普遍和国内大型软件系统集团公司合作研发出适合本局的管理系统,成功的实现了数字化档案的“收、管、用”平台。

(五)办公自动化(OA)政务系统建设:三省市档案局在OA系统的公文流转方面其实也是处在纸质和电子文件共存的现状下,要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也难度较大,所以他们采取了OA系统连接市政府政务外网的办公模式,通常有些文件通过政务网就可以传输办理,这就引导大家逐渐使用OA的习惯。另外,他们在OA系统中增加了即时通讯、邮件管理、会议登记及综合业务办理等栏目,尤其在综合业务办理中包含了电脑设备报修、耗材的领取等业务,其他处室要有这方面的业务必须通过OA系统报到网络科技管理处(相关处室),得到网络科技管理处的确认后才会派人去维护。由于维护量太大,他们的维护都是采取外包的形式。

(六)标准规范的制定及科研项目:三省市档案局在标准规范的制定方面做的都是很好,他们在数字化规范方面制定了《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加工》《照片档案数字化加工》《综合档案馆档案目录数据库结构与数据交换格式》《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办法》《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数字档案馆建设标准规程》《数字档案馆(室)评估规程》等行业规范及办法;同时他们还在科研项目申报方面每年都在国家局有一个以上的项目成功申报。

二、主要收获

通过考察学习,我们觉得三省市在档案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档案文化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一是三省市信息化起步早,他们对档案特别是电子文体安全管理的法规、策略等举措,成效明显,值得学习借鉴。二是三省市同行正在进行的档案数字化、网络化工作,无论其思路构想还是运营模式,对我们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有启发,可以避免少走弯路,省去摸索的过程。三是三省市同行对档案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和载体的广泛认同,对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给我们很大启发。四是“上海记忆”“浙江记忆” 工程全面实施,富有特色的档案文化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档案文化引领力、亲和力、影响力、竞争力显著增强,对经济社会、民生和档案事业自身发展的提升作用达到新水平。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非常强的项目工程,是一个跨越空间的档案信息资源的集成,主体是基于网络的共享数据库系统,它突破了馆与馆之间的物理界限,将分散在不同物理位置、不同载体上

的信息联接起来,向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在线信息服务。数字化档案馆的主体是联接各省直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档案馆、室,所以我局在下一步建设数字化档案馆时应注重项目构架的搭建,将数字档案馆建设成为基于电子档案安全体系下的收集、管理和共享利用平台。我省的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省直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还没有开展本单位内部的OA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的行成和收集仍延用老的管理模式,只有逐步走上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工作,才能为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对我们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还是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加强档案基础业务,根据自身条件逐步推进、逐步完善。

 

第二篇:农村信息化调研报告

农村信息化调研报告

——神木县农村信息化工程的主要模式

及发展方向

(神木县原种场 王旺平)

神木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晋、陕、蒙三省交界处,属陕北黄土丘陵与内蒙古草原过渡地带。全县总面积7635平方公里,辖15个镇629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8672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第一,西部第5位,全国第44位。。

但是神木县自然条件南北差异大,经济发展及不平衡。北部除矿区外,较适宜发展农业。中、南部乡镇交通等条件较差,信息较为闭塞,受自然气候变化影响大,农业发展较为落后。

为了加快我县的农业发展速度,随着信息化、自动化的到来,我县对农业信息化的要求猛增。神木县农村信息化建设是省政府决定建设的八大民生工程之一,也是神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更是建设“民生神木”的生要目标。目前该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基础通信设施有了较快发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已初具规模,县政府建立了政府门户网站,县农业局也建立了神木农业网,大部分行政村建立村级信息综合服务站,打造贯通乡镇、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行政村的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县、乡、村 - 1 -

三级农村信息服务站,成功探索了利用互联网推广农贸产品等新型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村管理和社会服务领域信息化水平有一定提高,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得到一定应用。

一、神木县“信息入村”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基础设施情况

神木电信已建成拥有软交换、程控交换、光纤、微波、卫星、数据等多功能通信手段、高效率的综合通信网,覆盖了神木各100%的乡、镇、办事处,80%的行政村,基本已经实现了乡乡通光缆,村村通电话。

在全县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手机,行政村手机信号覆盖率80%,为在农村启动和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神木全县在村村通广播电视基础上有70%左右的自然村实现联网。目前,通过直播卫星接收及无线覆盖方式覆盖自然村覆盖率在90%以上。

(二)主要模式和进展情况

主要模式是“三电合一”等方式,电话、手机、网站发挥了较大作用。

- 2 -

主要牵头部门是县农业局。主要完成单位是神木县原种场、各乡镇信息站、各村及服务站。主要配合单位是县电信局、县联通公司。

县农业局信息办在“神木农业网”网站中专门设立“三农新闻”等二十多个栏目,内容涵盖农业法规、科普、市场、资讯等信息,成为神木农业的官方权威网站。

县农业局把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农业部门转变职能、全面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举措,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与信息服务社会化相结合的路子,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建成了“县有信息办、乡( 镇)、村有信息站”的较为完善的“三级联动式”信息服务体系。

广电以及电信、联通等单位部门也在积极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并取得了较大成绩。

1.积极组建信息服务网络

从20xx年开始,神木农业局与神木联通联合建设,在全县率先建成了“电子农务”信息服务网络,涵盖了全县二十一个乡镇、办事处范围的种子、农药、化肥、土壤、植保、实用技术、涉农法律、农产品市场供求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并联合聘请30多位高级农业、林业、畜牧、政策、物价、气象等专家上线为广大群众解决农业生产难题。此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

- 3 -

从20xx年起,县农业局通过与神木电信公司合作,利用电信部门雄厚的网络技术优势,在全县按照“五个一”的标准,(即:一处固定场所、一套信息设备、一名信息服务员、一套管理制度、一个长效机制。)开始新建村级信息服务站,到20xx年全县629个行政村建成了579个村级信息服务站,另外50个行政村由于信号、人员流动等原因村级服务站暂时托管到乡镇政府、农业企业、种植大户等。

2.开通了“农业热线”电话语音自动查询热线和农业专家人工服务热线。

“农业热线”农业专家人工服务热线通过农业专家值班,对农民需要了解的问题,通过农业专家人工热线对农民在农业生产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咨询给予“一对一”的远程解答。

3.开通了农业信息服手机短信务平台

20xx年10月份,县农业局与中国联通神木县分公司通力合作,开通了我县“电子农务”手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20xx年,20xx年神木电信又免费提供了“企信通”平台。

通过手机短信、语音、WAP互联网等方式,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农业技术服务、政策法规、市场供求、价格行情、农家百科等信息,并开通短信互动交流平台,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 4 -

4.聘用30多位专家,定期值班服务农民

2010县农业局购买了5万元的设备,组建了农业信息专家值班室,安排30位粮食、经作、果树、植保、土肥、种子、水产畜牧、林业、水利、农机、气象等11个方面专家,进行电话、网络、现场实时解答农民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满足农民朋友的技术需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消费投诉的各类问题。

6.建立了专业信息员培训教室,满足长期的培训需要 20xx年县农业局采购了近20万元的设备,建起了现代化的农业信息化信息员培训教室。教室内电脑、网络、投影、扩音等设备齐全。一次可容纳60人进行培训,全县近700位乡镇及村信息员受到了多次培训。

7. 克服技术难关,创建“神木农业网”

由于互联网、农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迫使我县必须创建、利用农业网络的传播优势。我们在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情况下,认真学习,克服技术困难,在去年12月开通了《神木农业信息网》,今年起正式建设并开通了《神木农业网》,使我县农业宣传第一次走上互联网,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开放性、公开性,对宣传我县的农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神木农业网”已开设二十个栏目,内容丰富,各大搜索引擎网站基本可用中文直接搜到网站,特别是百度、搜狗, - 5 -

还可以搜到“神木农业网”的重要的文章。目前网站还在进一步改版中,正在一步步向优秀网站迈进。同时网站受到广大网民的关注,点击数在12月份已突破40000人次。

二、全国的基本情况

1.全国农村信息化工程的总体进展

20xx年,农业部在全国选择了部分地县农业部门开展“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试点项目建设,努力打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20xx年农业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大力度,推进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据统计,全国目前各省农业部门,97%的地市和80%的县级农业部门都设有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64%的乡村设立了信息服务站点。已经建立起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信息工作体系。已经拥有深入到县级的各级农业广播电视节目,也已经初步建立起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核心、集20多个专业网为一体的国家农业门户网站。全国有3000多个网站与此网站建立了链接,日均访问量近200万次。全国31个省级农业部门、80%左右的地级和40%左右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局域网和农业信息服务网站。

2.近年来的成功典型

(1)手机农业网站。20xx年陕西省农业厅与中国联通陕西分公司合作,通过“手机短信”发送信息,目前全省推 - 6 -

开。浙江绍兴的“绍兴数字农业”项目,市农业信息中心与联通合作建成WAP网关和应用平台,让农民用手机免费查看绍兴农业网“当前农事、供求信息、市场行情”。

(2)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陕西、浙江、山东、湖南、贵州、安徽、江苏、新疆等建设的很好,特别是浙江省,建成了以省级中心资源库为核心,广电和电信两大前端播出平台为基础,辅助教学网站和信息管理网络为支撑的省级服务系统。

(3)“三电合一”工程试点。河南、河北、四川、江苏、湖南等地项目建设比较成功。

(4)农民信箱工程。浙江省于20xx年9月全面启动了“百万农民信箱工程”,建立免费实名制信箱。

(5)农民工信息服务平台。浙江杭州市建立了第一家农民工信息服务平台“新农门”,整合了互联网、移动通信、固定通信功能,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培训机构、工业园、企业、服务机构等信息资源,针对农民工就业、培训、维权等迫切需求开展服务。

3.主要模式

(1)模式一:多媒体终端+农民。比如,语音电话(江苏省农业一线通、吉林省12316新农村热线等经验)、农业网吧、手机短信(陕西、四川、青海、上海、温州等)、农 - 7 -

科ATM(终端触摸服务)、农业信息服务超市(河南洛阳等)等。

(2)模式二:网络平台+信息中介+农民。比如,金塔模式(利用国家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建设村级信息点)、虚拟龙头形式(湖北黄冈市经验)等。

(3)模式三:网络平台+传统媒体+农民。比如,网络加上电视、电话、广播和农民,互联网+专家+农民(贵州经验)等。

4.一些成功经验

(1)广西农业厅利用网络开通了广西农产品网上流通交易平台,既有水果、食用菌、种苗等26个分类展厅,又有14个地级市展厅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4个精品展厅,产品一上网,国内外的客户就看到了,纷纷通过电脑、电话渠道来洽谈订货。同时在网上开办“广西网上名特优农产品节”。成功举办广西名特优农产品节27次,夏橙、茶叶、荔枝、芒果等在网站上展销,累计促成农产品交易690多万吨,成交金额180多亿元。

(2)广西还积极推进“创建数字农户、培养新型农民”行动,仅“农家乐”电话语音自动查询热线就发展了近20万户。20xx年的低温冷冻灾害袭来时,农业部门通过“农家乐电话语音系统”、“12316农业专家热线”和“移动〃农 - 8 -

信通”等农业信息化项目, 24小时为广大农民及时解答农民群众当前遇到的冷冻灾害农业生产疑难问题,共发布指导农业生产信息150多条,解答农业生产疑难问题16700多次,被广大群众亲切地称为“农业电子保姆”。

三、我县农村信息化工程存在问题和今后工作方向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农村信息化的建设虽然具备了一定基础,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这仅仅是取得了最基础的一步,距离真正的应用还想差甚远。

神木县农业人口20万,人均纯收入只有8000元,由于对农业信息化的应用认识肤浅,给信息化的推广应用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经营分散,农村规模小也是一个制约因素。另外,还存在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备,信息资源分散、信息人才缺乏等问题,尤其是对农村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629个村级服务站能正常开展工作的还占不到50%,严重影响着我县农村信息化工程的步伐。

今后神木的农村信息化工作怎样开展,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二)神木县农村信息化工程今后的工作方向

- 9 -

根据全国和全省一些典型经验和做法,结合神木实际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提高认识

农村信息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是简单的建设一条电话线,建设一个宽带,买一套电脑、打印机,建设一个网站,上传或下载几条信息就完成的事。是关联到三农各个安全生产、人文生活、交通运输、产品交易、文化娱乐、风土人情等环节的系统工程。也是“五个神木建设”在我县农村的综合体现。所以我们要组织信息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提高对农村信息化的全面认识。

2.完善重点村信息服务站

每个乡镇建立5-10个重点村信息服务站,特别是结合农技体系改革,在区域站完善重点站的建设,健全乡(镇)、村两级信息传播网络,根据我县的情况,在特色农产品较为丰富的乡镇建立试点,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可以依托乡镇农技站等部门进行建设。要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一契机,有条件的村建立网站,无条件的村,鼓励经济能手、种养大户、合作社 “信息村”建设作为信息富农和优化农业结构的重点。使这些重点服务站达到全省乃至全国的信息服务水平。

3. 要继续建设好“神木农业网”

- 10 -

要继续建设好“神木农业网”,特别是“三农频道”,丰富各乡镇、各部门涉农子网站,使其成为全县农业信息资源最集中、最权威的网站,同时做好与省、市、国家信息网站的对接工作。有条件的建立完善镇、村网站或网页,将服务向下延伸,尽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4. 做好计算机网络与传统媒体的结合。

传统媒体有其独特的优势,覆盖面广、直观、传播速度也很快,电视、电话、广播、报纸等常规传播渠道仍然是当前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些传播媒介,解决好信息覆盖问题,要综合运用手机短信、报刊杂志、宣传栏、农村大喇叭等多种手段向村户传递信息。要按照全县部署继续大力推进“三电合一”工程。大力推广“手机农业网站”、“农民信箱”、“远程教育”等经验做法。

5. 做好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的结合。

政府部门要鼓励和扶持各类有条件的协会、企业以及生产经营大户等社会力量开展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的信息服务,比如神木县的农协会以及一些电信运营企业等都有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广大农民服务的积极性,我们可以深入探索和实践多元投入机制,形成有利于信息技术创新和增强农业信息化后劲的发展机制,提高信息服务的社会化水平。

6.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农业信息人才队伍

- 11 -

建立农村信息员登记、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制度。重点培养信息采编人员和信息分析人员,不断提高信息收集的数量、质量和利用水平,逐步在全县建立一支专业技术和分析应用相结合、精干高效、干事创业的农村信息员队伍。除重点培养高素质农业信息专业人才外,还要着重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让他们在农户信息化过程中引导农户、帮助农户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7.深化、细化农村信息化应用

农村信息化工程,绝不是建一个信息服务站,安装一套电脑、打印机,连接一条宽带,上一个互联网就了事。它涉及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是一个涉及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的千头万绪、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为了加快我县的农业发展速度,随着信息化、自动化的到来,我县对农业信息化的要求猛增。目前我县农村信息化工程,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化应用:

(1)LED信息发布显示屏

在全县629年行政村的室外环境安装LED电子显示屏, GPRS远距传输,用手机发送,显示屏自动接收并随时更换,基本做到无人执守,中央控平台,是向全县各村显示屏,统一发布各类信息的平台,采用中国电 “信的企”,配备专用电脑设备进行实际操作。以方便农民及时了解气象、农产品价格、政策、文化生活等全方位的信息。

- 12 -

(2)信息化、智能温室建设

我县北部温室蔬菜面积大且较为集中有利于温室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项目的实施,能提高我县温室生产的技术水平。温室的信息化、智能化,需增加室内外环境信息采集、机电设备自动控制、灌溉智能控制等设备。由各类采集设备采集各类传感器数据,通过485总线和网络传输技术将上述数据上传到中央控制软件;中央控制软件接收到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形成决策指令,并将指令发送到各配电控制箱和智能灌溉控制器,由各配电控制箱控制内遮阳设备、环流风机、顶部通风设备、照明设备、灌溉控制设备等机电设备进行调控,为植物生长提供最优的小气候环境。

(3)农村农田小气候信息采集

神木县自然条件南北差异大,通过气象传感器监测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风速、风向、辐射、降雨量6个气象信息。再通过GPRS远处模式,将数据发送到指定服务器中,为农业科技部门随时了解农村各自然区域的自然小气候变化,以利于及时提出应对方案。

(4)农田虫害信息采集

神木县自然气候南北差异大,旱灾、雹灾、冻灾频发,特别是虫害近年来发生有扩大和加重的趋势。但病虫测报资 - 13 -

料的收集量大分散,远不能满足测报的需求。为此我县农业科技部门,急待在全县布局629个现代化虫害发生信息采集点,及时收集了解全县各自然区域病虫发生与变化,以利于及时提出应对方案。

(5)农村饮用水及灌溉的远程信息控制

神木县自然条件南北差异大,经济发展及不平衡。同时中、南部乡镇的农村饮用水一般要在5公里以外进行抽水,工作人员操作起来及不方便,进入信息化、自动化时代,我县计划在中、南部乡镇的部分村实施饮用水及灌溉的远程信息控制、自动抽水工程,即发个手机短信就可进行抽水等作业,以方便工作人员操作及时为农民提供安全的饮用水和即时的灌溉农田。

(6)农村电信专用CDMA 3G信号差转放大

神木县中、南部乡镇的农村电讯信号覆盖较差,相对而言电信的CDMA信息覆盖率较大,但有好多村庄信号还是不太稳定,这样要安装信息显示屏,就必须配套安装电信专用CDMA 3G信号差转放大器,以增强器接收能力和准确性、稳定性。

(7)自动化、信息化养殖

神木县也是养殖大县,截至20xx年年底,神木县猪、羊存栏分别达到11.8万头、86.7万只,猪、羊饲养量分别 - 14 -

为25万头、134.4万只,牛存栏4.01万头(其中奶牛存栏0.45万头),鸡存栏60.95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20431吨,奶类产量15817吨,禽蛋产量5485吨,羊毛产量1036吨,羊绒产量213658公斤,畜牧业产值达到10亿元。

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养殖事业,使养殖进入自动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时代,提高养殖技术,从自动化养鸡、自动化养猪等入手,加快我县畜牧业的发展。

二O一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 1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