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 开题报告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题目: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开 题 报 告 内 容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初步设想及拟解决的问题)

一、选题意义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世界性的经典名著,作者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众所周知,简•奥斯汀是被誉为 “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傲慢与偏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多个国家发行,作者在小说中将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英国乡镇的社会生活以及人情世故展现在读者面前。长久以来,众多评论家们在持续探究《傲慢与偏见》中作者本人的生活对婚姻的看法,对小说中的婚姻观也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傲慢与偏见》以其独特的魅力以及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不同态度的婚姻观,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婚姻观一直都是社会上广泛讨论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进入了信息大爆炸的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很大影响。而今,80后以及90后作为社会的主体,他们的婚姻观更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会给予当代的80后及90后很多启示。

理论意义:《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于1813年创作的一本深受人们喜爱且被广泛阅读的佳作。该书被社会大众广为流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小说通过质朴生动的描写,将作品中的社会生活及人情世故展现在读者面前。在特殊的年代背景下,造就了金钱在婚姻中的地位,随之,影响了人们的婚姻观。小说中的人物都被赋予的典型性,充分体现金钱在女性选择婚姻中的重要地位,进而,作者也揭示了婚姻中单单有金钱是不够的,更需要爱情的滋润,婚姻这片土壤才能开出美丽的花。

现实意义:《傲慢与偏见》以一种爱情轻喜剧的方式向读者展示着一段段因人而异的婚姻,读起来轻松愉悦,实则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婚姻是爱情的前提,经济能力是爱情的保障。为了财产、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但是不考虑财产和地位的婚姻也是愚蠢的。当今世界,文化趋于多元化,正是由于文化的多元化导致了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随之,对婚姻的看法自然也存在着差异。时代不同,婚姻展示给我们的风貌也不同。不论世界如何变化,时代怎样变迁,婚姻与爱情一直都是人们关注和讨论的话题。关于这个话题,众说纷纭,有的认为经济上的门当户对是举足轻重的,也有人认为爱情是前提,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的。不同的人对于婚姻观有着不同的态度。简•奥斯汀通过小说告诉人们只有爱情与经济能力共同兼顾的婚姻,才是理想的婚姻。这为当代人们选择婚姻的态度提供了参考价值以及引导作用。

二、研究现状分析

对于《傲慢与偏见》的研究现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一)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的研究

简·奥斯汀的小说有一个显著的特色,那便是反讽。她是在继承欧洲文学反讽的基础上创造出更为出色的反讽艺术。在她的小说中,反讽艺术的运用大胆创新,不仅仅局限于对话文字,更是穿梭于小说的人物塑造中。因此,探讨奥斯丁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成了《傲慢与偏见》的热门话题之一。

在国外研究中,D.W.哈丁的《有节制的憎恶》(1939)和莱昂奈尔·特里林的《曼斯菲尔德庄园》(1955)是非常出色的。他们都对简·奥斯汀的反讽艺术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哈丁的《有节制的憎恶》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奥斯汀的语言现象,呈现了一个“以无比轻快的笔触揭示生活在她周围的那些人身上可笑而又可爱的怪癖和缺点”的“讽刺家”奥斯汀,认为她的嘲讽“目的是要找到一种不引人注目的维持精神的方式”和“洁身自好的方式”。( D.W.哈丁《有节制的憎恶》,象愚译,见《奥斯丁研究》,朱虹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第85—104页。)特里林则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去探究奥斯汀的反讽所包含的现代意识,论述了“奥斯丁的反讽主要不是表现为一种语调,而是表现为一种理解的方式”,不是哈丁所说的那种“洁身自好的”、“道德上的超脱”,“而是以宽容的态度参加到生活之中”,从而为我们揭示“精神生活的变迁”。( 利奥纳尔·特里林《曼斯菲尔德庄园》,第222—223页。)

在国内研究中,朱小丹、胡舒莉、鲁晓莉、胡加圣等人都对《傲慢与偏见》中反讽艺术做出研究,其中以朱小丹的《言语行为理论与<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为例。朱小丹从宏观和微观上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语言行为进行阐述。在微观上的反讽语言行为中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证:阐述性反讽、指令性反讽、承诺性反讽和表达性反讽。在宏观上的反讽语言行为中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反讽性的叙述和作品情节安排上的反讽。朱小丹在研究作品中说道:“我们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尝试性地分析探讨了《傲》中最基本的特色———反讽,力图证明作者及小说人物的各种形式的反讽均可在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中得到诠释。”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之所以可以超越通俗小说的范畴而被认可为世界性巨著与其中的反讽艺术是分不开的。朱小丹在论证的时候大量引用小说中的原话来进行研究评析,例如“小说一开篇便打着‘举世公认的真理’的口号:“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于是这一开篇句为小说的下文定下了基调。当我们看到文中的Mrs.Bennet 急着将女儿嫁给所见到的任何一个有钱男子时,我们就知道作者所嘲讽的是什么了。小说中所陈述的观点和作者以及读者所持的观点形成了一种对比反差,反讽由此产生。”(朱小舟. 言语行为理论与《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08:60-63.)反讽艺术,使得小说结构个性化,人物塑造多元化,不得不说这是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大获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对《傲慢与偏见》中对话语言的研究

话语分析是应用语言学一门新的学科,它的研究范畴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的表层意义和更深一层的结构,还涉及到通过话语分析而探究其社会文化语境和认知功能。在过去的多年中,应用语言学家对话语分析的兴趣十分浓厚,自然,文学成了话语分析研究的主要对象。与此同时,小说也成为了话语分析的选材,小说往往是通过对人物对话的描写来反映他们的交际目的。人物对话在小说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读者通过人物的语言不仅仅可以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还可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所以,语言不但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帮助作者更好的表达感情。

在对《傲慢与偏见》中对话语言的研究这个方向,李雅新、宋振芹、李美静等都做出了系统的研究。这里以李雅新的《<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风格分析──语用学应用探讨一例》为例,其中,作者介绍了英国哲学家奥斯汀的观点,奥斯汀认为言语行为违反适切条件主要有3种表现形式,分别为:

1)无效,即说话人的言语行为不符合规约或本人不具备发话条件

2)无诚意,指说话人答应做某事,却不具备做某事的思想、感情或意图;

3)毁约,即言语发出后的行为与所言相悖,正是这些违反适切条件的言语行为产生的言外之力,造成不同于字面意义的语用效果。

另外,作者还介绍了美国哲学家格赖斯通过研究成果,当人们进行交流时,为使谈话顺利进行,都遵守一种心照不宜的协议,他称之为合作原则,其下分为4个准则:

1)量准则:文谈中应提出适量的信息,不多也不少

2)质准则:只提供你认为是真实的、有充分依据的信息

3)关系准则:谈话内容应与话题有关

4)方式准则:传递信息的方式要清晰、简练、有序。

作者运用美国哲学家格赖斯通过研究成果结合《傲慢与偏见》,对《傲慢与偏见》中的话语进行了细致深刻的分析。第一,违背量准则。作者认为《傲慢与偏见》中之所以伊丽莎白对与达西之间的矛盾的关键的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这种偏见固然是因为达西的傲慢引起的,但在更大程度上是因为伊丽莎白轻信了韦翰对达西的低毁。在信中韦翰使用的手法就是说真话,只是漏掉了关键信息。第二,破坏质准则。简•奥斯汀小说中语言的最大特色是机智幽默,不难发现,小说中用得最多的修辞手法就是讽刺、夸张、隐喻。“根据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分析,这些修辞手法都是通过有意破坏质准则,产生言外之力,表达与语言形式相反或相关的内容。”(李雅新. 《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风格分析──语用学应用探讨一例[J].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04:18-27.)第三,违背关系准则。小说第二章中,当班纳特先生通过兜圈而以向全家人展示他访问了彬格莱先生这一重大新闻时,班纳特太太的一番话可说是违反关系准则的绝好例子。“在这里,一家人坐在一起谈论参加邻居的聚会见到彬格莱先生的可能性,班纳特太太训斥女儿的话与正在谈论的话题毫不相关,看似破坏了关系准则,但会话照常进行,合作原则在更深的层次上得到遵守,因为班纳特先生理解这里的隐含之义,所以他说:‘Kitty has no discretion in her coughs. She time them ill.’可见他非常理解,这是太太生丈夫的气,怨他不肯为了女儿们的利益首先拜访彬格莱先生,但又不好发泄,就把女儿做出气简,继续章她的神经痛唤起丈夫的同情。”第四,破坏方式准则。简·奥斯汀通过柯林斯的装腔作势,表现他的平庸,通过他的缪嗦表现他的愚蠢。“柯林斯言必称凯瑟琳夫人的高贵、和蔼和对他的关心照顾,据笔者的粗略统计,全书牵涉柯林斯活动的17章中,在与20人次的直接对话中(包括两封书信,这是一种特殊的对话)提到凯瑟琳夫人不下30次。他向伊丽莎白求婚时的一番话是他的个性的生动写照。”(李雅新. 《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风格分析──语用学应用探讨一例[J].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04:18-27.)

借助对话语言分析,我们可以对小说人物性格、社会文化语境等有更好把握,对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有更高一层的感悟。

(三)对《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分析的研究

对《傲慢与偏见》中人物的分析,是许多学者热衷的话题。其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向:第一种,“圆形”人物;第二种,素描人物和漫画人物;第三种,扁平人物和丰满人物。

“圆形”人物。心理学家认为“性格的具体表现可能随着人的处境,在他交往的人们的影响下改变”(《外国文学研究》,1986年12月)。伊丽莎白对于达西的傲慢有一定的偏见,在彭伯里之行中,伊丽莎白这次看到的达西彬彬有礼,与之前舞会上那个让自己觉得十分傲慢的达西判若两人,使伊丽莎白对达西有了新的认识。最终达西收敛了“傲慢”,伊丽莎白克服了“偏见”,获得了幸福的结局。伊丽莎白和达西性格前后变化的反讽对照正体现了“圆形”人物的可发展性。

素描人物和漫画人物。与性格饱满,在性格上有发展,立体感十足的“素描人物”相比(英国文评家D.W.哈丁从人物塑造手法的角度,把奥斯丁小说中的人物分为“素描”和“漫画”两种。前者是可以想象的逼真的人物形象,后者则是常见的人的个性总结,性格上并无多少发展),《傲慢与偏见》从一开始就交代清楚了几个漫画人物性格中的基本特征,奥斯丁用夸大和简化的手法塑造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一类的任务设置推动了小说的发展。小说的漫画人物有班纳特太太。她将嫁女儿作为自己最大的任务,小说中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将班纳特太太嫁女儿的竞争心理和自私自利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她愚笨无知,在一点表现在班纳特太太连先生对她的调侃、挖苦也分辨不出,比如:“她们哪一个都不能胜过你的美貌,你去了,彬格莱先生倒可能挑中你呢!”“我的好老爷,你太捧我啦,从前也的确有人赞赏过我的美貌,现在我可不敢说有什么出众的地方了。”作者对这位漫画人物的描写还体现在展现她的俗气和浅薄,在她眼中最看重的是物质利益,由此,她在为女儿们挑选老公的行为显得十分笨拙。

扁平人物和丰满人物。扁平人物与丰满人物的差别在于对他有浓墨重彩的描写。扁平人物通常是一些简单的,极易被嘲弄讽刺的人物。这些人物又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以班纳特太太为代表完全缺乏气质的人;第二类,以柯林斯为代表的既缺乏气质又缺乏道德的人;第三类,以韦翰为代表严重缺乏道德又无气质的人。丰满人物,就是以伊丽莎白和达西为代表的人物。

塑造出的人物可以分为以上几类,那么是如何塑造以上几类人物自然成了我们接下来要深追的问题。这里以覃礼兰的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性格塑造及分析》为例。其中认为作品中人物塑造的手法有两种,分别是反讽手法塑造人物和陌生化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作者在论述中说道“《傲慢与偏见》是19世纪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小说中通过各种反讽手法的运用,既提升了小说主题,即当时社会以追求金钱和地位为目的的婚姻观,更重要的是将各种人物形象,个性生动的展现出来。”“陌生化理论源自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其倡导者是俄国文论家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强调最新的感受,强调事物的质感,强调艺术的具体形式’在《傲慢与偏见》的人物塑造方面,作者成功运用了陌生化手法,塑造与当时社会崇尚的人物截然不同的形象,打破人们固有的思维方式,让人们用不同的视角和心态去面对这种新人物,从而看到社会的另一个面。”(覃礼兰.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性格塑造及分析[J]. 文学教育(上),2012,07:29-32.)

(四)婚姻观

(一)对四段婚姻的解析

《傲慢与偏见》中有四起截然不同的婚姻,历来被众多学者进行剖析。王雨的《从<傲慢与偏见>谈简•奥斯丁的婚姻观》、颉敬东的《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王爱琴的《<傲慢与偏见>——简·奥斯丁婚姻观的缩影》和任素丽的《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丁的婚姻观》等都对四段婚姻进行了深度剖析,这里以王雨的《从<傲慢与偏见>谈简•奥斯丁的婚姻观》为例。王雨对四段婚姻的定义分别为:“丽迪雅与韦翰的一见钟情、追求美貌、盲目的婚姻”;“夏绿蒂与柯林斯追求金钱、财产、寻找“储藏室”的婚姻”;“吉英与彬格莱以感情为基础、信任为前提、知错就改的婚姻”;“伊丽莎白与达西消除误会与偏见、以双方深厚的感情为基石的婚姻”。其中重点分析的是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作者认为从伊丽莎白对达西求婚态度上的转变实际上折射出了以伊丽莎白为代表的这类女性对人格独立和权力平等的要求。作者写到:“他们的婚姻,既是理性的选择同时又有深厚的感情,她体现了婚姻的真正价值和追求。面对感情,不像妹妹丽迪雅凭一时的冲动来主宰自己,保持了人的尊严———思想和理性的力量;面对现实,不像夏洛蒂那样完全放弃感情的追求,伊丽莎白敢于面对阻挠她的一切力量,勇敢地捍卫了自己高尚纯真的爱情。”(王雨. 从《傲慢与偏见》谈简•奥斯丁的婚姻观[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04:61-63.)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是小说作者理想中的婚姻,也是当代人心目中理想的婚姻。

(二)分析金钱地位在婚姻中的位置

在《傲慢与偏见》中,金钱地位在婚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部分人选择婚姻时,将金钱地位作为唯一选择的标准,这样的婚姻是不幸的。在这方面,吴若芳的《<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解析》、周榕的《拥有金钱就拥有幸福的婚姻吗?——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汀的婚姻观》等都对金钱地位在婚姻中的作用做出了阐述。这里以吴若芳的《<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解析》为例。柯林斯是有金钱与地位的人,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强势的心态,原因就是因为他有钱。他还一度认为只要有钱就可以获得婚姻获得爱情,所以他满心以为伊丽莎白会十分乐意嫁给他,当伊丽莎白屡次拒绝之后,他还是完全无法理解自己有足够的金钱,伊丽莎白为什么还会拒绝自己的求婚。 金钱不是一切。“简·奥斯汀通过《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形象及他们的婚姻观告诉我们在婚姻中金钱与地位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内容但是相比之下爱情才是最具关键性的组成部分,这样的婚姻观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地认识爱情与婚姻都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吴若芳.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解析[J]. 语文建设,2013,12:45-46.)当今时代的婚姻,也有许多是因为金钱而结合的,这样的婚姻值得我们深思。

(三)女主人公的婚恋观

众所周知,在乔叟、莎士比亚时代及随后一段时期里,女性形象在根深蒂固的传统男性叙事中被分为了极端性的两种角色,“天使”与“魔鬼”。之所以成为“天使”形象是由于她们为男性做出了奉献与牺牲,而成为“魔鬼”形象则是因为对她们不肯顺从的厌恶与恐惧。探究其本质,无非是以不同方式对女性进行歪曲的解读。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加快,英国女性解放的潮流盛行于十九世纪中叶,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会认为自维多利亚时代的夏绿蒂·勃朗特开始,文学作品才有了从女性角度出发的写作,将女性作为主体带入文学世界。在提倡女性文学写作的历程中,简·奥斯汀有着开拓性的贡献。

乔程的浅论《<傲慢与偏见>女主人公婚恋观的女性主义因素》、吴卫华的《试析<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写作立场》等都在女主人公的婚恋观所折射的女性主义做出阐述。这里以吴卫华的《试析<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写作立场》为例,小说中的伊丽莎白,在长相方面,她比不过姐姐吉英,在才艺举止方面,她比不过彬格莱小姐,可即便是如此,她仍是父亲引以为傲的女儿。“对傲慢的达西有着挡不住的魅惑,还是备受作家钟爱的小说中心人物。这其中固然有她天性活泼、聪慧大方等诸种原因,但更在于她那种建立在真才实学基础上的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强烈的自信心和精神上的优越意识,乃至于还包括某种迷人的反抗性格。伊丽莎白是作品中一位成功的主人公形象,她不再是男性的陪衬和附庸,更不是作为男性欲望的客体对象而存在,相反在智性和精神上表现出了高度的自信和独立不倚。”(吴卫华. 试析《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写作立场[J]. 外国文学研究,2000,03:96-100.)

女性婚姻意识的觉醒,对女性婚姻意识的洞察,反映社会现实的依附婚姻意识,以及道德沦丧的情感缺失意识。奥斯丁以其敏锐的洞察力预言了这一社会发展走向,并在自己的书中亲历亲为,把对男性的描写与分析当作对女性描写与分析的陪衬与证明,尽管男主人公也被刻画得有血有肉,实在是为我们女性长出了一口气。而对女性意识觉醒的预言现今早已得到了历史的明证。

(四)评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这里以杨琴的《评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为例。作者认为:

1.爱情是美满婚姻的基础:只有在爱情的滋润下,婚姻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

2.个性吸引成就美满婚姻:伊丽莎白天性随和,活泼开朗,可以把达西陶冶的性情温和,举止随和;而达西断事精明,见多人广,阅历深厚,伊丽莎白一定能够在这方面获益匪浅。故事也正是以她们美满幸福的结合而结束的。

3. 财产是婚姻的保障:在奥斯汀的小说中,女主人公在获得爱情的同时也获得了财产。这也就是简·奥斯汀心目中的美满婚姻。(杨琴. 评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J].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02:13-15.)

评论家们认为奥斯汀是“理性的作家”,因为她总是用最真实最生动的语言描绘着最真实的生活,阐释着最真实的情感。她用独特的眼光看社会,用敏感的心感悟生活。她所倡导的婚姻观,不论是在哪个时代,都有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众多学者已经对《傲慢与偏见》做出了多方面的研究,在婚姻观上也做出了十分具体而具有代表性的阐述,但是,还没有学者从父母、男性以及女性的角度对小说中的婚姻观进行具体分析,这也为我的研究留下了可以发展的空间,因人而异的婚姻观导致了婚姻的错综复杂。其中,男性选择婚姻的因素与女性选择婚姻的因素都会影响婚姻的抉择,影响男性以及女性选择婚姻的因素又有着众多原因,我将以此作为我论述的切入点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进行解读。

三、基本设想

(一)拟解决的问题

1.在《傲慢与偏见》中,婚姻观因人而异,以往研究中,涉及到选择婚姻主体来进行分析的大部分集中在女性上,而笔者将从父母、男性和女性三个角度出发去分析因人而异的婚姻观。这其中,将分析导致三类人婚姻观的社会环境,以及他们对金钱地位的态度。

2.《傲慢与偏见》为广大读者展示了伊丽莎白和达西理想的婚姻,笔者将结合现实去分析理想的婚姻应该具备的前提与保障。

(二)创新点

1.男性的婚姻观及他们对婚姻的态度很少被学者分析,本文笔者将对此进行分析。

2.对于《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女性意识的觉醒,可是,单单讨论女性意识的觉醒而批判为了金钱而结婚的女性是不全面的,女性在婚姻面前面对着理想与现实的抉择,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她们的婚姻观有她们不得不考虑的客观现实,笔者将对此进行分析。

(三)难点

1.在男性婚姻观影响因素方面,学者对此研究较少,所以很难找到大量资料来做参考。

2.女性面对婚姻,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抉择中有着较多因素,笔者只能对部分因素做出阐述。

(四)研究计划

1.搜集有关对《傲慢与偏见》中婚姻观研究的文献、专著

2.记录拜读过程中的心得

3.在拜读文献后,对文摘进行整理

4.搜集对男性婚姻观研究的文献、专著

5.搜集对女性婚姻观研究的文献、专著

6、整理搜集来的资料、整合自己的观点

论文撰写过程中拟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在阅读前人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筛选等方法,从父母角度、男性角度、女性角度、和理想化的角度,试图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对婚姻的看法和态度,进一步揭示作者的婚姻观以及作品带给社会和后来者的影响和意义。

论文撰写

提 纲

绪论

一、创作背景

二、因人而异的婚姻观

(一)父母眼里女儿的婚姻

(二)男性眼里的婚姻

1.对于金钱与地位的态度

2.改善自我,获得真爱

(三)女性眼里的婚姻

1.特定社会背景下女性结婚现状(男性处于优势地位,女性经济能力薄弱)

2. 婚姻中对于金钱与地位的态度——理想与现实的抉择(特定社会背景下,大部分女性为了生存,为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在婚姻选择中的态度为经济优先爱情其次,而伊丽莎白与简在看重经济条件的同时更看重爱情)

3. 独立的个性与判断力

(1)伊丽莎白,打破世俗,出身底层,喜欢上出身高贵的达西,不畏惧彬格莱小姐和布德夫人

(2)坚持爱情在婚姻中的重要地位

三、理想的婚姻

(一)品行重于外貌

(二)爱情是婚姻的前提,经济能力是婚姻的保障

四、对现代婚姻观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计划进度

1、12月7日前将开题报告上交指导教师,将毕业论文题目录入系统,开始撰写毕业论文。

2、2014年12月8日-2015年2月26日,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3、2015年2月27日-2015年3月22日,毕业论文二稿完成。

4、2015年4月5日前,毕业论文定稿完成,打印装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