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对上个世纪50年代后出现的语言学学科—话语分析的研究和发展做了一个提纲挈领的回顾,同时就话语分析的研究任务,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作出归纳。

关键词:话语分析 研究 综述 语用学

引言

“话语分析”( Discourse Analysis)这一术语是由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哈里斯(Z. Harris)在19xx年发表于美国《语言》(Language)杂志第28卷的一篇题为“Discourse Analysis”的论文中首先使用的。话语分析这门学科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形成的(詹全旺 2006:14)。美国社会语言学家Labov(1969:54)指出话语分析就是制定规则“把所做与所说或所说与所做联系起来”,强调话语规则的先决条件,指出必须满足一定条件才可以被看做是某种特定的交际行为。威多森(1979:52)从话语功能角度认为话语分析是对“句子用于交际以完成社会行为的研究”,强调它的交际功能;布朗和尤尔认为话语分析是对使用中的语言的分析,不仅探索语言的形式特征,而且研究语言的使用功能。有些语言学家从其探究对象和内容上来定义它。如Stubbs (1983:1)认为话语分析是对“自然发生的连贯的口头或书面话语的语言分析”。做为一门研究“使用中的语言”(language in use)的学科,这些定义无外乎两个层次,即话语分析是对超句单位的静态描写;话语分析是对交际过程意义传递的动态分析。

1. 国外发展情况

1.1 50年代

话语分析的先驱者首推哈里斯(Z.Harris)和米切尔(T.F.Mitchell)。19xx年,哈里斯发表“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一文。在文章中,哈里斯试图提出一种分析连贯的口语语言的方法。他明确指出:“语言不是在零散的词或句子中发生的,而是在连贯的话语中。”(1952:351)但他在分析话语时,只注重重复出现的形态音位结构和句法结构,不顾及意义和内容,而且还忽视了句子的层次关系。因而,尽管哈里斯的文章取的是“话语分析”这个标题,但实际上在他发表文章以后30年里都没有人采用或发展他的方法。他本人也没有继续发展自己的理论,而与乔姆斯基一起研究句法理论了。

另一个是结合语境研究买卖对话特点的米切尔。19xx年,米切尔在题为“克尼兰的买卖语言“(The Language of Buying and Selling in Cyrenaica)一文中,提出一种以语义为主的分析方法。他按照交谈内容把买卖过程分成四个步骤:寒喧→询问货物→查看货物→讨论。米切尔尽力用语言来描述并解释常规模式买卖交易过程,但这一模式的应用范围并不广泛。

1.2 60、70年代

到了60年代,人们开始对长句感兴趣。比较活跃的有对言语交际形式尤其是讲话方式进行探索的海姆斯(D.Hymes)。他收集一些著名的人类学家和社会语言学家的论文,主编了《文化和社会中的语言:语言学和人类学读本》(Language in Culture and Society: A Reader in Linguistics and Anthropology)。其中一些文章涉及对话语交际活动的研究。弗斯的学生韩礼德(M.A.K.Halliday)重视句子主位结构,用系统语法分析句子和话语的关系,提出语言的三个功能:即概念的(ideational),人际的(interpersonal),和语篇的(textual)。

从70年代起有关话语分析的专著与文集开始大量出现,还有一些从功能角度研究话语的捷克斯洛伐克学者。另外,J.L.Austin 和J.Serale等语言学家从60年代起对语言问题尤其是言语行为的关注,对话语分析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

1.3 80年代以后

从20世纪80年代起,话语分析进入了它的兴盛阶段,话语分析的研究队伍得到了空前的壮大。比较活跃的话语分析家有美国的尤尔(G.Yule),T.Givon, . S .Thompson, S.Petofi, W.Chafe, W.Man,R.Longa;西欧的布朗(G.Brown), van Dijk, M.coulthard,j.Sinclair,E.Ventola;澳洲的韩礼德(M,A,K Halliday),哈桑(R.Hasan),J.Martin,Cmatthiessen;俄罗斯的M.Bakhtin等语言学家和学者。

话语分析的专著和论文集也层出不穷。如M.Bakhtin的The Dialogic Imagination,R.DeBeaugrande和W.Dressler的An 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 布朗(G.Brown)和尤尔(G.Yule)的Discourse Analysis,M.Coulthard 的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R.Longacre的The Grammar of Discourse, 韩礼德( M.A.K.Halliday )的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A.K.Halliday 和R.Hasan 的Language,Context and Text 等。

Van Dijk 和M.A.K.Halliday 两位语言学家对语言分析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可不提。

1.4 Van Dijk 和M.A.K Halliday

Van Dijk 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19xx年,Van Dijk和Janos Petofi担任主编,出版了《语篇》(TEXT)杂志。这本学术杂志极大地扩大了话语分析在全世界的影响。(2)19xx年Van Dijk 编辑出版了四卷本的《话语分析手册》,第一卷为《话语分析的各个学科领域》,第二卷为《话语分析的各个方面》,第三卷为《话语和对话》,第四卷为《社会中的话语分析》。该论文集也是80年代影响最大的论文集。其中表达了他本人对话语分析的目标、对象和方法的看法。他对话语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所做的论述,他对话语与语境关系的探索和对话语分析与种族歧视、意识形态等政治问题的关注,都对话语分析理论的建设和发展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3)19xx年,Van Dijk 发表了《话语和语境 —话语的语义学和语用学探索》一书,重点讨论了话语的连接、衔接、话语的主题、话语的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关系等具体问题。

韩礼德(M.A.K.Halliday)的贡献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他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话语分析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尤其是他有关语言性质、语言系统、语言功能、语言结构、语言与语境相互关系、衔接与连贯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韩礼德就开始关注话语分析了。60年代末,韩礼德受伦敦学派、布拉格学派的影响,发表了长篇论文《英语及物性和主位札记》,在其中的《语言结构和功能》一文中,他提出了语言在使用中有三种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19xx年,韩礼德和哈桑发表了《英语的衔接》一书,对话语分析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书中,他们揭示了句子的内在联系,并对话语中的衔接关系进行了分类,即所指、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在他的直接影响下,R.D.Huddleston, R.A.Hudson, J,Spencer, M.Gregory 等系统功能学家对话语分析产生了很大兴趣,并以论文和专著等形式,就句子的主位结构、英语的及物性、语言语调功能、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语言和社会的关系等课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以韩礼德为首的系统功能学家有关话语分析的论文和专著有200余种。(2)他本人还分析了若干文学语篇。例如,他对英国作家William Golding的小说The Inheritors中语言书使用模式所作的分析,已成为话语分析的范文。(3)自60年代以来他为把语言学理论应用与机器翻译和人工智能开发相结合所作的努力。

2. 国内发展情况

中国话语分析自古就有,如刘勰的《文心雕龙》。但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研究理论。直到70年代末,话语分析作为一门语言学学科进入了国内。80年代末,有关话语分析的译文、介绍性文章和研究文章开始在国内各种语言学杂志上出现。到了90年代,论文集、 2

专著开始不断涌现。现在,从社会、权利切入研究话语,已经在国内形成强劲势头,如辛斌(2006:1—6)、田海龙与张迈曾(2006:7—13)、项蕴华(2006:25—29)等。唐德根、阳兰梅(2008:113—115)从模因论(memetics)视角探讨同一语言模因(meme)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话语含义的变化。

2.1 研究人员

归国学者廖秋忠博士,19xx年从美国回来后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工作,从事话语分析研究。19xx年,他刊登在《中国语文》上的“现代汉语篇章中空间和时间的参照点”的论文是我国第一篇用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现代汉语的论文。另外还有陈平、胡壮麟、沈家煊、顾曰国、任绍曾、申丹、黄国文、张德禄、朱永生等。

2.2 专著与研讨会

国内影响较大的有:王佐良和丁往道的《英语文体学引论》,秦秀白的《文体学概论》,黄国文的《语篇分析概要》,程雨民的《英语语体学》,胡壮麟的《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张德禄的《功能文体学》,申丹的《叙述学和小说文体学研究》。其中,黄国文19xx年的《语篇分析概要》可能是国内最早系统地介绍话语分析理论的一本书。该书介绍了话语分析的各个方面,用英文例句解释了各种话语篇章现象。胡壮麟19xx年《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则重点介绍了话语分析的一个分支,例句有英语也有汉语。90年代以来,全国性话语分析研讨会已有至少五次。例如,第一次是19xx年6月在杭州大学召开的。会上宣读了13篇论文,主要从认知的角度宏观地讨论篇章的理解以及讨论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3.话语分析的任务、对象以及理论要点、研究方法

3.1话语分析的任务、对象

根据几十年的实践,话语分析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 (2)语篇的衔接与连贯(3)会话原则(4)话言与语境(5)话语的语义结构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6)话语的体裁结构与社会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7)话语活动与思维模式之间的关系。话语分析的对象范围很广,包括以各种形式出现的语言形式,但必须是在真实的语境中使用的语言。话语分析的语料包括书面语料和口头的即兴语料。

3.2 理论要点

(1)人们在进行面对面的交际或写文章时,往往不是用一个孤立的句子,而是应用大量有组织的句子。

(2) 使用语言和理解句子时,语境不可缺少。

(3)不管是口语还是书面语,小句和小句、句子和句子以及段落和段落之间都存在结构上或语义上的联系。

(4)人脑中的语言是以语块(chunk)的形式储存的。

(5)语篇对句式的选用有制约作用,句中也存在着篇章现象。

3.3 研究方法

(1)定量分析法:话语分析者很少说某个句子“能不能说”,而是观察这个句子“有多少人说”。

(2) 语境替换法:同样一句话,在不同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3) 层次表现法:整个篇章,是由一个个小句组成的,在这些小句之间,既有线性的特

征也有层次的表现。Van Dijk的宏观结构论,Man Thompson的修辞结构理论,都体现了这种篇章的层次性。

(4) 动态描写法:篇章的扩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语境也是动态的。

结语

3

20世纪后半期以来,话语之所以凸显为多学科同时关注的焦点,是因为语言既是交际工具,又是“人类存在的家园”。无论是透彻研究工具语言的本质,还是通过语言逆向揭示人及人的世界,都需要直接展开话语分析。只有依赖从自然环境中产生的语料,考察说话者和听话者的会话过程,重视对话语角色、社会角色之间关系的研究,考察语言手段和话语策略对话语角色的影响,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揭示话语发生的内在机制和规律。话语分析的任务不仅仅是分析语言形式、功能等,还应该通过话语分析揭示人性和人的世界。(高秀丽:2007:91—93)现在,话语分析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研究口语、听力教学,以及阅读、写作能力和翻译水平提高等方面。另外,用话语分析理论来分析小说、广告语、幽默语、外交话语、新闻话语等方面的文章也逐渐增多。今后,话语分析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即语言障碍医治、教材编写、英语会话和汉语会话对比研究、机器翻译和人工智能开发等。

主要参考书目:

1.Brown, G &G.Yule. Discourse Analysis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2.Gee,J.P. 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and Method[M]. Routledge,

1999.

3.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1994.

4.Levinson,J.S. Pragmatics[M]. Cambridge: Camb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5.Yule,G.Pragmatic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高秀丽. 走向完美: 超越诗歌功能的文化建构 — 文本《多佛海滩》的实验分析[J] 外语学刊, 2007(5).

7.李悦娥, 范宏雅. 话语分析[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8.莫爱屏.国外话语分析的发展及其研究[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7,(1).

9.田海龙.张迈曾. 话语权力的不平等关系:语用学与社会学研究[J] 外语学刊, 2006(2).

10. 唐德根、阳兰梅. [J] 外语学刊, 2008(2).

11.王得杏.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12.徐友渔. 语言与哲学[M].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1999.

13.徐赳赳.话语分析在中国[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4).

14.辛斌. 福柯的权力论与批评性语篇分析[J]外语学刊, 2006(2).

15.项蕴华. 政治语篇中权力不对称性的批评性分析[J] 外语学刊, 2006(2).

16.朱永生.话语分析五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国语,2003,(3).

17.詹全旺.话语分析的哲学基础 — 建构主义认识论[J] 外语学刊, 2006(2).

4

 

第二篇:批评性话语分析评述

批评性话语分析评述

常丽娟

摘  要:批评性话语分析是最近20年来兴起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它主要揭示语篇所传达的意识形态。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起源、理论发展、研究的原则、内容及所取得的成就和新动态等方面加以概括, 预示了批评性话语分析发展的新动态。

关键词: 批评性话语分析;语言学;概述


一、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含义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 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是一门旨在研究和解释社会问题的跨学科语言研究。其所涉及的社会科学领域包括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等,具有极强的实践导向作用。批评语言学不同于传统语言学的语篇分析,传统语言学忽略了语篇的社会属性,而批评语言学则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是社会过程的介入力量。语言不单反映社会,它还直接参与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的构成。它不仅研究语言是什么,而且研究语言为什么是这样;不仅对语篇本身的意义感兴趣,而且对语篇如何产生这种意义的过程感兴趣。在国外,批判性话语分析正在迅速发展,研究和实践的队伍日益壮大,有关专著增多,国际性的刊物和地区性的合作项目出现。相比较而言,国内批判性话语分析起步较晚,但已开始引起语言学界的重视。近年来批评语言学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重视,研究人员逐渐增多,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了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批评语言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研究前景,从而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研究,本文拟对批评性话语分析进行评述。

二、批评性话语分析综述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思潮,其源头为批评性语言学。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法国、德国的几位反主流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家,如M.Fourcault, N.Fairchlugh, G.Kress, R. Fowler等等。它形成的主要动因是“对西方主流语言学和早期社会语言学的批判”(田海龙,2003:40)。它是一种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主要理论根据的社会指向的语篇分析方法(辛斌,1996)。批评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新马克思主义(Neo-Marxism)和法兰克福学派(FrankfurtSchool)的社会批评理论。他们把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所有组成部分都是某种权力的反映。罗杰·佛勒和甘瑟·克里斯还受到了米歇尔·福科的影响。福科的“知识是纯粹的”的传统观念,揭示了知识和权力的不可分割性。一方面,所有知识都是一种特殊权力体制的结果。另一方面,各种形式的知识构成了他们所描述和分析的社会现实:“权力与知识直接地相互包含……不存在任何没有相关知识领域之构成的权力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没有同时包含和构成权力关系的知识。”通过各种不同的话语,权力—知识复合体的效果得到了重新安置:“正是在话语中,权力与知识结合在一起。”佛勒和克里斯理论的语言学基础是萨皮尔—沃尔夫(Sapir-Whorf)的语言决定论( linguistic determinism)和语言相对论( linguistic relativity)学说以及韩里德(Halliday)的功能语法理论中的“语言的社会符号学理论”。

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或者一种语篇分析方法,批评语篇分析的语言分析基础主要建立在现代语言学的各种理论上,尤其是以Halliday为首的系统功能语法。Halliday吸收了布拉格学派的功能主义语言学观点、伦敦学派J.R.Firth的系统思想、人类学家B.Mali-nowiski的语境思想、社会学家B.Bernstein的语码思想,不把语言看做是由规则组成的系统去描述,而是当做意义的一个来源,是一套与语言应用的环境相联系,供人们选择的意义潜势系统,它强调的是语言与社会的联系。而当代批评语篇分析更多的是从批评科学而不是语言学汲取营养,虽然它也需要语言和符号分析理论的支撑。当代批评语篇分析家认为话语是构成社会实践活动的符号成分(semiotic elements of social prac-tice),对话语的再思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为研究话语奠定了基础。

三、主要原则

批评性话语分析为了履行自身的首要任务,即探索语篇与其过程、语言形式与社会以及符号过程等的辩证,要求能对语言形式作更为有力的描述。费尔克拉夫和沃戴克把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原则概括为:

(1)批评性话语分析关注社会问题,它以社会的、文化的实践和结构为出发点把焦点对准语言,不是为语言而语言。

(2)权利关系是“话语的”,即话语是社会权利关系生成和再现的场所。

(3)话语构成社会和文化,话语是社会和文化再现和变化的场所。

(4)话语从事意识形态的工作,话语结构展现、加强、再生社会中的权力和支配关系,并使其合理化或对其进行置疑。

(5)话语是历史的,它应被置于语境中加以考察。

(6)文本与社会的关系是经由中介产生的。话语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话语构造社会结构,也被社会所构造。

(7)批评性话语分析对话语结构不仅仅是描述性的,它更是解释性的。它试图根据社会互动的特征,尤其是根据社会结构特征对话语结构进行解释。

(8)话语是社会行动的形式,它揭示权力关系的隐晦性。

四、国内外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成果和新动态

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语言研究的方法最早是1979年由n.Fowler等人在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中提出的,20世纪末在欧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研究热潮。目前,批评话语分析发展迅速,形成了一种新趋势,从而产生包括批评语言学、批评教育学、批评社会学、批评话语意识、批评社会语言学与批评写作相互交叉的一门学科—批评应用语言学(critical applied linguistics)。研究和实践的队伍日益壮大,有关专著增多,国际性的刊物和地区性的合作项目出现。如在荷兰有VanDijk教授建立的批评语篇研究中心和出版的学术期刊Discourse&S‘,ciety,在英国有N.Fairclough教授建立的研究中心和PaulChilton教授主编的学术期刊Languageandpolities;国内语言学界过去10年里对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还没有系统展开,或者说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可喜的是,从20##年开始,中国语言学界兴起一股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热潮,其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天津商业大学等外语院系的研究较为突出。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戴伟栋、北京师范大学的叶起昌和天津商业大学的田海龙等多位教授在外语类核心期刊上频频发表文章,介绍西方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动态,阐述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成果,阐释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英、汉语篇的批评性对比分析日益得到重视;在重视英语语料的同时,汉语语料的本土化研究初步得到加强。辛斌等学者正在从事的英汉语篇批评性对比研究反映了CDA研究在国内的这一新特点、新趋势。一些学者(如张迈曾、徐涛、项蕴华、田海龙等)不满足对英语语料的分析利用,正开展对现代汉语篇章的批评性分析研究。有些专家从文化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对英汉语篇进行了对比批评分析研究,对翻译研究很有启发和帮助。相信这些学者的研究将带动和激励其他人一起在这方面做出贡献。国内的PDA②研究已经起步,CDA和PDA的比较研究已有人关注,并努力与国际接轨。国内PDA研究和机构话语分析的研究是批评话语分析的一个拓展。它会促动CDA理论的纵深研究与发展。根据国内最近的几次(批评)话语分析研讨会和国内权威学术期刊的介绍情况来看,不少学者已经开始关注积极话语分析(PDA)的研究,甚至CDA与PDA的对比研究。(朱永生,2006等) 批评应用语言学理论的介绍与应用将在我国逐渐推广。因为这在我国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它将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和发展前景。另外,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评价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成果不断得到运用。一些学者已尝试将他们的一些新成果应用于CDA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功能语法分析软件和语料库建设将被用于批评话语分析。(李战子,2002)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机构语言批评研究、组织语篇批评分析、政治语篇批评分析、媒体语篇批评研究等必将像国外一样得到蓬勃发展。

五、结语

笔者认为,批评话语分析作为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批评话语分析将与语言学、认知、社会紧密联系。语言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建构。它实际上凸显了语言中人们熟视无睹的权势关系与意识形态过程。相对于主流语言学和主流语篇分析,批评话语分析更注重从社会制度和社会构成这一更深的层次来寻求解释语篇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它在强调社会对语篇的影响的同时,还注重研究语篇对社会的反作用力,充分认识到语篇在现代和后现代社会中对社会文化变化和再生产所起的重大作用。目前,我国的研究还存在不少问题。研究专著和硕士、博士论文还很少而国外却很常见,内容也涉及诸多方面。其次,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成果多为综述性论文,纵深的研究成果不够多。此外,研究内容不够丰富。国内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语篇的批评性分析研究,对批评语用学、批评应用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还不多。批评话语分析尽管还称不上是一种语言研究的新流派,尽管还存在着许多缺陷甚至矛盾之处,但它却代表着一种语言研究的新视角,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也在不断地对这些理论加以修改和完善,以期更好地为话语的批评性分析提供更完整的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1]Fairclough,N.L.Language and Power[M].

Longman Group Limited,1988.

[2]Fairclough.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

[M].Cambridge:Polity Press,1992.

[3]戴炜华陈宇韵.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J].外语研究, 2004(4):12-16.

[4]田海龙.《后现代社会中的话语:批评话语分析再思考》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318-320.

[5]辛斌.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批评语言学[J].现代外语,1996 (1).

[6]王占斌, 苑春鸣.《关于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梳理和评述》[J]天津商学院学报 20## (5).

[7]支永碧,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新动态[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3).



(上接28页)创作了《暴风骤雨》,使用了东北农村方言;赵树理的《三里湾》,有较多的山西口语。语言的趋雅或趋俗,有时与政治联系。

语言文字从理论上考察,本没有阶级属性,也没有政治的分界。但是,一个政权,一种政治制度,可以制订适合自己的语言文字政策。有的提倡改革,有的固守传统;有的提倡通俗,有的倾向典雅。不同政体的成员自然有不同的语文旨趣。两岸三地的汉字,有简化汉字,某些字突破了汉字的“六书”体例,但有利于文字的普及,使得汉字更通俗简便;也有的拒绝简化,固守繁体。语文政策影响着语文的雅和俗。

一个有丰富文化典籍的民族,语言的俗化和雅化是并行的。矛盾中可能有折中调和,有此消彼长。对于语言的演化,我们维护其健康和优美,也认同其演进和更新。

参考文献:

[1]叶蜚声、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第三版。

[2]罗伯特·麦克拉姆、威廉·克兰 《英语的故事》暨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第一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