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抗凝救灾和灾后重建调研报告

六盘水市抗凝救灾和灾后重建调研报告

今年1月中旬至2月下旬,六盘水市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雪凝灾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指示要求,坚持民生为本,突出重点保障,认真落实各项应急处置措施,经过全市各级各部门、各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力拼搏,全市煤电油运气等保障有力,重要生产生活物资储备丰富、供应充足、物价平稳、治安良好、社会稳定,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特别是在各受灾地区电网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全市主要电网保持了安全稳定运行,为夺取抗凝救灾的全面胜利作出了重要保障。当前,全市上下正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采取积极有力措施,全面开展灾后重建与发展各项工作,千方百计挽回因灾损失,确保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不变、指标不减。

一、凝冻灾害基本情况

这场凝冻灾害,是六盘水市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全市工农业和基础设施等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总计达40.66亿元。其特点:

(一)凝冻持续时间长。从1月12日进入低温雪凝天气到2月23日,历时43天,比较为严重的19xx年持续的26天还多17天。2月4日以后,国内省内各受灾地区气温相继回升转暖,但我市由于受静止锋和其他因素影响,一直以雨夹雪和凝冻天气为主,日平均气温始终维持在0℃以下。

(二)凝灾程度深。43天内,气象部门共发布大雾橙色预警1次、黄色预警4次,道路结冰红色预警4次、橙色预警11次、黄色预警11次,其他各类预警26次。连续低温冰冻过程中,市中心城区最低温度达-6.5℃,境内最低温度达-13.8℃,全市最低气温长时间在-5℃左右。

(三)受灾面大。全市98个乡镇(街道办)1036个村10727个村民组皆不同程度受灾。89.37万户240.04万人受灾,3284人紧急转移安置。

(四)因灾损失严重。一是农业农村方面直接经济损失达9.99亿元。其中,农作物受灾面积11.79万公顷,绝收6.16万公顷;农作物减产12.33万吨;房屋损坏15810间、倒塌2047间;死亡大牲畜3025头(匹)、死亡猪羊27855头(只)。948个贫困村174.27万人受灾,房屋损坏8072间、倒塌654间,已建成的73个财政扶贫项目受灾损坏,直接经济损失5.23亿元,因灾返贫致贫人口1.864万人。二是林业方面损失达3.4亿元。17.54万公顷林木受灾,大量中幼林被压断,1299亩苗木被冻死,盘县老厂镇片区2万余亩竹林近三分之一被压破爆裂,林业基础设施受损严重。三是工业方面损失达21.39亿元。主要是因停电及交通等因素制约,水城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六枝工矿(集团)有限公司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损失巨大。四是基础设施方面造成损失5.88亿元。境内国省道及县乡公路、通村公路受损严重,累计损失1.6亿元;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损失0.43亿元;城市供水管网损坏50千米、冻坏水表75097块,城市供水设施共计损失1200多万元;集镇和建制镇供水管道损坏102千米共损失3626万元;城市燃气供应设施损失1037万元;城镇路

网、绿化设施、照明设备等基础设施损失1523.64万元。农村1217处水源点受损,2116.44千米供水管道被冻坏,176.57千米渠道被损坏,13.03万亩农田受影响;农村水电设施断线1119处,倒、断杆986根,其他水利设施受损1.99万处,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地方电力设备设施损失644万元。主要旅游景点基础设施损失1400万元。商贸外资企业损失8400万元。

二、抗凝救灾主要做法

(一)快速反应领导有力。面对严峻的雪凝灾害形势,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抗凝救灾的指示和部署,市委及时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对全市应对抗灾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迅速启动各项应急预案,要求各级各部门、各厂矿企业紧急动员,全面进入应急状态。及时成立了六盘水市应对雪凝天气应急处置工作办公室,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全面加强对抗凝救灾工作的领导。在抗凝救灾关键阶段,市委市政府5次召开紧急会议和各个层面的会议进行再部署、再具体安排,落实煤炭生产、电煤储运、电网防冰抗冻、石油供应、道路除冰保畅、群众日常生活保障、安全生产、灾后重建等各项工作,并先后下发了10多个紧急文件,确保各项信息畅通和各级指令的落实及反馈。同时,全市各级各部门针对气候变化和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各项应急预案,以确保煤、电、油、运、气、水、粮各项保障措施落到实处。在整个抗凝救灾中,各级各部门、各企业领导同志带头深入抗灾一线,靠前指挥,加强现场督导和工作调度,确保应急工作措施的落实,表现出了较强的应急处置能力。由于全市抗凝救灾基础工作扎实,措施有力有效,应急处置得当,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保障有力,粮油、蔬菜等生活物资储备丰富,市场物价平稳,群众生产生活秩序稳定,尽最大努力降低了灾害损失和影响。

(二)千方百计确保重点。全市把抗凝救灾工作作为阶段工作的重点,把煤电油运气和民生保障作为抗凝灾害的关键环节全力确保。

一是保煤。全市各级党政领导深入煤矿,主动帮助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解决问题恢复生产;煤炭、安监部门全天候值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地方煤矿指导安全和生产;各煤矿企业采取积极措施,力争多产煤以保障夺取抗凝灾害全面胜利。从1月12日至2月23日,全市地方煤矿共生产原煤114.08万吨。

二是保电。1.确保电煤供应。为了确保雪凝灾害期间各发电厂的正常耗煤和一定储量的应急用煤,市委市政府把电煤供应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区和企业,各级各部门采取各种措施确保电煤供应,为市内的盘南电厂、盘县电厂、发耳电厂、野马寨电厂供应电煤130万吨。

2.确保电网安全。受凝冻影响,市内电网主网220kV线路累计跳闸13次、 110kV线路累计跳闸停电126次、35kV及以下农网受损线路388条次、受损电杆1232基、损坏导线268.89km、损坏配变66台,多次出现较为严重的险情。供电部门及时启动并修正了《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并制定了《六盘水地区电网全停时黑启动方案》等6个专门预案,加大了巡线观冰力度,及时清除覆冰,抢修受损线路设施,有力确保了主要电网的安全运行。除夕当天,除2个乡镇采用发电机供电外,全市所有乡镇实现了正常供电。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出动巡

线人员3286人次、抢修人员43523人次、车辆2403台班,抢修线路484条次。3.确保供电。对全市实行计划用电,所有高能耗企业全面停产,水钢仅保高炉用电,其他重点企业仅保安全用电。确保了电网安全、铁路畅通、煤矿正常生产和群众生活用电;支持了主网、毕节地区等供电。凝灾期间,我市是全省唯一没有发生县以上城市镇停电的地区,乡以上集镇也没有发生长时间的停电。

三是保畅。严格执行煤炭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确保救灾物资及时运送。铁路运输:水红公司、成都铁路局、昆明铁路局全体员工强化巡线护轨工作,采取热水浇、烧火烤等方式,有效解决道叉扳转问题,确保铁路正常运输,切实做到春运旅客安全发送。公路运输:公安交警部门提前启动了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工作预案,抽调了120名其他警种的民警加强巡路除冰、道路保畅工作,冰冻路段撒盐铺砂后,先把载重货车、越野小客车等防滑性能较好的车辆编队,警车开道,慢速通过凝冻路段,待反复碾压凝冻融化破碎,经值勤民警实地踏勘可通行后,再将其他车辆编队放行。公路交通部门集中人力物力,在易结冰路段撒盐铺砂,落实管护措施,以确保电煤、燃油、鲜活农产品和抗灾物资运输及春运旅客发送。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交警部门共投入资金2375.4万元,投入警力39700余人次、车辆8500余台次;公路交通部门出动4.7万人次,在各公路要道撒盐250余吨,铺防滑砂1860 立方米,疏导滞留车辆7259车次、滞留人员12631人次,护送运输车辆5945车次,救助受困群众21500余人次。境内车辆滞留没有超过2天,旅客滞留最多时在400人左右,没有一个挨饿受冻。境内主干道自始自终没有出现全天候封闭状况,确保了人员和重要物资的运输。 四是保油。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燃油供应,进入冬季以来,要求石油企业千方百计多贮油。凝冻灾情发生后,石油供销企业切实加强与炼油厂的联系,做好资源调进,优化二次物流配送,努力做好油料调运、储备和配送工作。凝冻灾害期间,全市又调入燃油34309吨,库存一直维持在能够满足20天左右的用量。全市对燃油实行无限量、无限制保障供应。 五是保气。燃气直接关系群众吃饭取暖问题,市委市政府一方面确保水钢的生产用电,一方面确保燃气生产系统的用煤供应。凝冻期间保障水钢燃气用煤27.84万吨。水钢主动停产两条轧钢生产线确保市民用气。市中心城区春节期间日均供气量由7000立方米提高到1万多立方米。燃气企业及时排除管道堵塞、煤气泄漏等险情,及时新铺新建替代管道,全力确保了雪凝期间市中心城区燃气的正常足量供应,市民普遍反映比较满意。

(三)以人为本确保民生。一是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凝冻灾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把对群众生活情况特别是边远山区农村群众的生活情况排查到户,绝不允许出现因灾导致人员伤亡。共下拨救灾资金1673万元、城乡低保金7244.67万元、优待抚恤资金1800万元,共10585万元;共发放民用煤补助8000万元,实物供应民用煤45.86万吨。全市对城市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每人发100元的生活补助共851.02万元;城市低保对象的物价补贴1350多万元提前发放到位;对农村贫困群众共发放救济粮1858吨、现金102万元、棉被7746床、棉衣20854件、猪肉2.5万斤、食用油135吨。1月31日前提前发放了失业人员2月份的失业保险金、将2月份的养老保险金和调整待遇资金发放到9697名企

业退休人员手中、全面完成了退休人员人均增加101元的调整待遇工作。同时,集中力量加大民工工资清欠力度,共清欠601万元。二是确保城镇正常供水。及时组织抢修因冻破裂供水管道和更换冻坏水表,市财政拨出专款对城市低保家庭实行全免费维修,其他市民仅收材料费。共出动人员6862人次,抢修消防栓139套、配水管网33.6km,更换水表13698个,共修复闸阀2346个。对一时难以修复的,设置165个临时供水点,确保居民生活用水。消防部队还派出官兵232人次,出动车辆51台次,共为群众送水51次750吨,惠及群众11003人。全市没有出现大面积停水的情况。三是确保生活物资供应。一方面加强物资储备和供应。全市共组织调运蔬菜11635吨,调运生猪28090头351.12万公斤,全力确保市中心城区蔬菜和肉食品供应。1月20日起,对猪肉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并动用副食品风险基金50万元,在市中心城区设置11个平价猪肉、蔬菜销售点,销售猪肉6.94万公斤、蔬菜66.37万公斤。另一方面加强了市场监管,启动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春节期间,市中心城区粮、油、菜等食品价格稳中有降,没有出现抢购、脱销等情况。四是确保春运安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好旅客的转乘和输送工作。全市共出动运管人员930人次、车辆4600余台次上路稽查。公安交警在火车站、汽车站坚持24小时值勤,向过往人员和被滞留旅客提供服务。民政、卫生部门全力确保滞留旅客基本生活和就医保障。五是确保群众就医需要。全市共组建巡回医疗队149支600余人次,免费救治253人、提供药品耗材价值5.83万元;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诊586人次、救护171人,救治摔伤病人193人、骨折病人194人、脑外伤病人80人。六是确保社会稳定。公安、武警、消防和民兵加强治安巡逻,加大打击“两抢一盗”力度,全力维护社会秩序。

(四)积极支援全省抗灾。我市是全省主要煤炭生产和电力供应基地。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各大企业树立政治意识、全局意识,努力尽最大可能输送更多电煤和电力、燃煤支援省内抗凝救灾。一是煤炭支援。坚决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确保铁路站场煤炭运输到贵阳气源厂、大龙电厂、清镇电厂等指定地点,全市紧急征用电煤、燃气用煤共12.33万吨。市境内国有煤矿和地方煤矿不计经济代价,一切服从服务于抗凝救灾大局,全力保障省内其他地区的电煤、燃气用煤需要,盘县地方煤矿和盘江煤电确保了贵阳气源厂的精煤供应,水红公司确保了贵阳方向的铁路运煤车皮量100%兑现,其他企业尽全力保证贵阳、安顺、凯里、习水等地电煤77.7万吨。二是电力支援。确保盘县电厂5台机组发电全部送往黔中地区;野马寨电厂2台机组发电在基本满足市区的铁路用电和部分煤矿生产需要、基本维持水钢的气源生产系统运转、基本满足市区居民用电需要的前提下,停止向高能耗企业送电。境内电网共向贵阳、毕节等地区输送电力66564万千瓦时。三是燃油支援。贵阳和毕节地区燃油告急,立即组织破冰护送30吨-10#柴油到贵阳和7895吨燃油到毕节有关县。

(五)检查督促力保安全。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全力确保抗凝救灾和煤炭生产等各个方面的安全。全市安监、煤炭系统组织640人次对煤矿进行安全专项督查,共检查地方煤矿1651对次、整改隐患5635条;消防部队组成5个检查组,对燃气、供水、石油企业和车站、供电等重要场所进行了检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出动253人次,检

查药品、医用氧气生产企业各1家、经营企业57户、医疗机构32家,检查药品10440批次、医疗器械135批次;卫生监督部门出动196人次,对735户食品生产经营户进行检查。由于凝灾期间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措施更到位更严格,全市保持了良好的安全生产形势。特别是在整个抗凝救灾过程中,全市没有发生抗灾抢险人员伤亡事故,有效确保了抗凝救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加强宣传因势利导。一是灾情发生后,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发布灾害信息,引导和告诫群众增强自我防范和应对能力。二是把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和措施向社会公布,坚定广大干部群众抗灾救灾的必胜信心和决心。三是针对社会上一些不实传言,市政府应急办通过手机短信、电视、报纸、电台等,及时将生活物资供应、燃油库存、供水设施抢修进度等告知市民,稳定人心,消除猜疑。四是大力宣传各级领导到深入抗灾救灾第一线慰问群众,体现党和政府对受灾群众的关心和爱护。五是坚持正面宣传,及时报道先进典型,配合各级各部门搞好抗灾救灾工作。同时,六盘水移动、联通公司共发送抗灾救灾提示服务信息387.52万条次;气象部门报送专题服务资料76期、发送气象服务手机短信91万条次。

三、灾后重建与发展工作有序推进

(一)全力抓受灾重点恢复。一是全面恢复供电。通过电网企业、救灾部队和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市内电网于2月23日全面恢复运行。二是全力恢复工业生产。对重点企业进行全面调度,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尽快全面恢复工业生产。全市共有1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截至2月25日,已有96家企业恢复生产,未开工生产的24家(其中有13家由于其它原因在雪凝灾害之前已经停产)。恢复面达89.7%。其中水钢于2月10日全面恢复生产,至3月10日,已生产铁54.4万吨、钢6.05万吨、钢材52.4万吨,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28.6%、28.1%、22.7%。三是着力恢复农业生产。为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确保全市农业不减产、农民不减收,农口部门抽调人员组成4个工作组,深入农村开展灾情调查;下派技术服务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各级认真做好农业专项资金预算,制定计划尽早落实;切实做好化肥、农药、“双良杂种”的订购工作;积极组织调运兽用药剂、器材,认真开展春季动物防疫工作;深入农田水利设施现场查看灾情,落实补救措施;及时开展农机具检修和新农机具的购进工作。截至3月10日,畜牧部门组织技术人员2823人次,深入灾区指导畜牧生产恢复工作,共发放防疫药品1570公斤、发放技术指导资料4400本、补种牧草400亩、免疫畜禽9.6万头(只、羽)。

(二)突出抓煤炭安全生产。市政府及时召开有关会议和下发文件立即组织煤炭、安监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下到现场逐矿检查,指导企业生产,现场解决煤矿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协调相关部门解决煤矿管理的具体问题,督促煤矿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恢复生产验收程序。督促指导煤矿制定复产计划,加大整改力度,尽快创造条件通过验收恢复生产,增加煤炭产量,确保电煤、气煤等的供给。全市共有地方煤矿289对,可保持生产煤矿166对。截至2月25日,恢复正常生产出煤矿井为153对,恢复面达到92.17%,其余13对矿井整改待验收,将尽快恢复生产。

(三)注重抓次生灾害防范。高度重视做好雪凝天气灾害诱发的次生灾害。在继续抓好煤矿生产、消防、食品、饮水、建筑工地、煤炉取暖安全等工作的同时,一是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工作,严密防范长时间冰冻后土质疏松引起塌方甚至泥石流灾害,严密防范房屋长时间受冻后因气温上升引起跨塌。对水库安全进行排查。二是切实加快因灾受损房屋重建工作进度。把因灾受损房屋与今年农村贫困户住房改造工程结合起来,组织力量深入农村帮助指导农户做好房屋重建工作。同时,及时开展因灾受损校舍的修复重建工作,确保春季开学安全。

(四)切实抓保民生重点工作。启动了各种救助体系,确保灾后各项重建资金的落实,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截至3月10日,中央、省、市共投入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与发展资金453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投入1197.49万元已及时拨付到位。认真做好受灾、受损学校和困难学生的调查摸底。确保全市粮食和食用油供应,继续做好生猪等货源调度供应工作,设置平价肉食、蔬菜销售点,防止副食品价格上涨,确保市场供给平稳、群众生活平稳。种植一批早熟蔬菜,解决蔬菜后续供给。做好社会治安等工作。保证城市交通正常。卫生防疫部门要防患于未然。通信部门确保通信畅通。

四、主要经验和体会

(一)加强领导是关键。面对突如其来的雪凝灾害,各级各部门各企业领导沉着应对,反应迅速,忙而不乱,有力指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组织开展抗凝救灾和灾后重建与发展的各项工作。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分工和责任,做到责任到领导、到部门、到企业、到个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只有各级领导深入一线,了解实情,靠前指挥,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形成合力,战胜一切困难,夺取抗凝救灾全面胜利。

(二)确保重点是前提。市委市政府牢牢抓住了煤、电、油、运和民生等关键环节,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将电煤储存应急、电网防冰抗冻、道路除冰保畅、群众日常生活等工作做到了超前谋划,全市才得以在漫长的雪凝灾害中,始终确保“机动车辆有油加、发电产气有煤供、城镇企业不断电、居民生活不受限”,煤电油运各个环节环环紧扣,做到了科学救灾、安全救灾,经过全市人民不畏艰险、团结奋斗,把凝冻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三)企业支撑是条件。六盘水市境内各煤炭、钢铁、电网、铁路、公路企业全体员工奋战在一线,不计经济代价,服从应急调度,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大局意识,为确保全市的社会秩序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正常,确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煤炭供应、电力保障、供电安全、燃气供应、运输畅通等各项任务的完成,做出了积极的巨大贡献。实践证明,只有地方和企业团结一致,携手奋进,才能创造出丰硕成果,战胜一切困难。

(四)基础设施是保障。由于六盘水市地处高原,冬季常出现低温凝冻天气,供电设施在设计和施工上充分考虑了应对低温凝冻气候的承受能力,标准比省内其他地区要高。因此,这次罕见的凝冻灾害市内电网设施基本安全正常。全面夺取抗凝救灾胜利,除了应急处置得当之外,基础设施硬件抗灾承受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的艰苦努力,有力应对了这场历史罕见的凝冻灾害并夺取了全面胜利。通过认真反思,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凝冻灾害发生后,有关宣传不够,一些群众和局部地区部分干部防灾抗灾意识不够强,对雪凝可能造成的损失缺乏充分的估计,防冻意识和知识较缺乏,对高海拔地区动植物对雪凝侵害的承受极限缺乏必要了解和认识,以致一些种猪、种羊等被冻死,群众存放的马铃薯种子被冻坏,造成很大损失。

二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中长期气象预报能力还不能满足防灾抗灾需要。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测能力不够,监测基础设施缺乏、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有效抵御自然灾害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我市道路、桥梁、供水、供气、供电以及房屋和其他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安装标准均有待进一步提高。抗击雪凝灾害中,公路的不可替代性充分凸显,但雪凝灾害也给公路路面及设施造成较大破坏。一些路段由于反复撒工业盐,盐水渗透路面基层,现路面粗糙、起层,油路路面大面积龟裂、网裂、磨耗层松散,地势较高路段出现坑槽及车辙,给恢复带来较大技术难度。

三是农业基础薄弱状况亟待改善。我市地质灾害严重,农业生态脆弱,对气候依赖性很大,抗灾能力较弱,基本上是靠天吃饭。林业基础脆弱,低凹地和林木平时长势较好的地块、速生林、外来引种树种及野外育苗等受灾程度相对较重。水利设施抗灾能力低,经排查,因凝冻灾害造成的安全隐患病险水库近30座。

四是应急管理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我市应急管理工作从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到应急体制、机制、法制的建立和完善,都得到了正常的推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此次抗击凝冻灾害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反映出各级应急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如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健全和完善等。

(二)对策建议 。针对全市受灾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做好灾后重建与发展各项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把全市人民组织起来,积极投身到灾后重建与发展各项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统筹安排,细化灾后重建与发展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工作责任制,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分工和责任制,做到责任到领导、到部门、到企业、到个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二是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提升防灾预案所适应的灾害程度,加强应急队伍及装备保障和应急机制、尤其是社会联动机制建设,整合应急资源,规范应急工作程序和制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进一步加大能源原材料工业建设力度。在这次抗击凝冻灾害中,能源原材料工业的重大作用进一步凸显,充分显示出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抗击自然灾害的较强能力。建议国家和省适当放宽对地方煤矿生产发展的限制,更加科学合理地布局生产力,并给予优惠政策支

持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做大做强相关产业。

四是进一步加强农业防灾体系建设。建立主要农作物、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育林、地质灾害、水利等防灾基金,有效保障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同时,建议国家立法实施农业保险,对农作物科学评估后投保,以增强农业抗灾和恢复重建的能力。

五是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灾后重建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优秀人物,在全社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引导受灾群众增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团结一致,共同为灾后重建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