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例子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动机、焦虑、个性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竞赛成绩影响研究

沈凤铭 指导老师:林小美

1. 选题目的及意义

武术套路是一项体现高、难、美、新的高度协调的竞技传统体育项目,要求精细的技术动作和高灵敏度的神经系统支配,所以技术水平的发挥离不开良好的心理活动和积极的心理状态。现今竞技武术套路新规则的实行,更大幅度的提高了运动员体能、技能以及心理能力的要求。特别是在大型的武术比赛中,参赛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差距不大,难度动作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比赛成绩,因此要想在比赛中获胜,运动员良好的心理因素是获胜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运动员完成或表现任何一种技击动作乃至全部的套路活动,都会受到时间、空间、竞赛规则的限制;也会受到观众、裁判、对手、教练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外界因素会引起运动员内在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尤其是心理因素对运动员的运动活动表现的影响。可见,当今高水平的竞技武术赛场竞争越趋激烈,决定比赛的胜负是心理因素而非肌肉力量。只有意志坚强、心理稳定性高的运动员,才能在比赛中稳定情绪,克服焦虑心理,发挥最佳技术水平。因此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竞赛心理调控应引起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重视。 通过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影响武术套路运动员成绩的因素主要包括:心理素质;专项素质;技战术;运动员的健康水平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并是不断变化的。然而目前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训练内容中,针对性的心理训练还不成熟,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本研究希望通过对20xx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中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研究,探索影响武术套路运动员竞赛成绩的心理因素。

从而为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心理选材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以及为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

2. 概念界定

2.1武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出版的《武术》教材中对武术概念的界定是: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包括功法练习为活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运动分为套路和散打两种形式。武术套路即指编制成套的武术动作,在形式上有单练、对练、徒手练、器械练习等。武术套路在练习中表现出很强的个体性,它需要运动员在一定时间内单独完成各种复杂的拳械套路(对练除外),内容丰富,运动负荷也有所不同。套路项目不仅注重“手眼身法步”的外部形态,更强调“精、气、神、力”的内在要求,“形神兼备”是中国武术区别于其他竞技项目的一大特点。

2.2竞赛成绩

指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分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2.3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和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运动员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顺利地完成训练任务,并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因此必须加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才能形成武术运动员所需要的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使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需要。

2.4动机

动机(motivation)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它的基本含义是:

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等。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

2.5竞赛焦虑

19xx年,张力为将一般焦虑和运动情景特点结合起来,将竞赛焦虑定义为“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竞赛情境产生的担忧,它包含情绪体验、认知表征和生理变化三种成分”。

2.6人格

人格是指个人独特的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在研究运动员人格时,运动心理学家更多是沿着特质学派的思路进行探索的。所谓特质,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定人格时常用的基本单位。

2.7选材

“所谓选材(talent selection),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将被选者的运动才能之天赋测定出来 ,并根据测试 结果分析预测其未来的竞技能力 。”运动员选材不仅要对其遗传因素、身体形态、生理机能以及他已达到的运动水平进行测评 ,还应对其心理能力进行考查,因为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以及运动智能 ,都必须在其理能力的参与、配合下,才能得以充分体现。

3. 理论依据

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理论(self-efficacy)源于班杜拉(bandura,1977)地社会认知理论,是社会心理学和动机心理学中一个重要概念,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地信心和期望,或对自己成功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地潜能地认识。根据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效能应是促进动机地重要因素,自我效能高者,参与体育活动地动机也应较高,反之则低。同时自我效能与运动成绩之间地关系也呈正相关关系,许多研究表明,自我效能越高,努力程度越高,运动成绩就越好。

多维焦虑理论:马腾斯等人的多维焦虑理论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自信三个方面,并预测,认知状态焦虑与操作成绩呈正线性关系,状态自信与操作成绩呈负线性关系,躯体状态焦虑与操作成绩呈倒U形关系。

4.国内外现状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瑰宝和精粹。作为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产物,武术具有无限丰富多样的文化形式,更是在不断顺应和满足自身身心完善和协调发展的需要的条件下创造出来的身体文化。目前由于各种形式的武术赛事的举办,使传统武术正一步步走向世界这个大舞台。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光光采用比赛形式已经远远不够,我们要采用更多合理的手段继承和发扬传统武术。

现代武术比赛特别是武术套路比赛,是运动员自我能力的展现。通过运动员对运动技术的展现,展示传统武术深层次的内涵。因此,优秀的武术运动员,肩负着普及和推广传统武术的重要职责。随着竞技体育国际化、市场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武术运动的观赏性、表演性和艺术性得到了飞速发展,从而推动着武术比赛更加激烈,更加精彩,对运动员的要求更加严格,更加全面。因此,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科学的心理训练是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充分发挥成绩的保证。在目前大型的武术比赛中,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越来越接近,在竞赛比赛中要取得优异成绩已不仅仅是技术水平、身体素质的较量,而是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较量。

4.1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重要性

心理素质,是指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和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武术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负荷,而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临场发挥。随着竞技武术套路项目日益朝着“高、难、新、美”方向发展,并与“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

宗旨相结合,武术套路竞赛也越来越激烈起来,因此通过科学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竞赛水平,取得优异成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美国学者格鲁波研究认为:一线的高级运动员竞赛成绩的取得80%是心理因素,20%是生物力学因素。2004虞定海、王俊法、李卫民发表于《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的《上海市竞技武术套路 (长拳类)一二三线运动员选材指标与方法》一文中,我们发现,一二三线运动员在选材过程中,各大类指标的权重关系,从他们的研究结果中,我们发现,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运动员在心理素质上的要求越来越高,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素质是取得比赛成功的重要的因素。

表 1 一二三线武术套路运动员各大类指标所含权重系数 %

类别 身体形态 一般素质 专项素质 心理 机能 教练员评定和印象

一线权重 15 10 15 30 10 20

二线权重 20 10 20 15 10 20

三线权重 20 15 15 10 10 30

(摘自2004虞定海、王俊法、李卫民发表于《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的《上海市竞技武术套路 (长拳类)一二三线运动员选材指标与方法》一文)

对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进行科学的测评,是心理选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个性心理特征对运动成绩的重要程度日益凸现,应引起教练员的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然而,在以往武术的教学与训练过程中,教练员通常根据个人经验,对运动员的心理品质进行评判。这种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带有明显的个人经验主义色彩,缺乏量化指标,难免有失偏颇。

4.2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

4.2.1对比赛成绩的期望值过高

武术属于以技能为主导的运动项目,因而对运动员的自控力和表现能力要求很高。但是运动员作为社会环境中的一个特殊的角色,在比赛过程中不得不受到各种自身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如果把领导教练及队友们对自己的希望、为队里争光、想赢怕输等想法变成了负担,往往容易引起过度紧张情绪等情绪。这种比赛动机过强,期望水平过高,自身比赛经验不足,自控能力和适应能力差,往往是造成比赛失常的主要心理状态。

4.2.2赛前的恐惧心理状态

赛前的恐惧心理是害怕失误,现在的武术难度动作最容易失误,特别是前面比赛的运动员失误了,就会造成心理压力,越怕失误就越会失误,这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是一种非常严峻的考验。这种心态在知道对手的实力和水平较高时更容易出现:怕做准备活动,怕消耗体力,不敢到赛场上去看同伴比赛。赛前紧张状态还会引起运动员身心产生一系列变化,如颤抖、多汗、尿频、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短粗、反应迟钝、注意范围缩小、知觉和思维活动缓慢、动作拘束、不准确等,这些现象不利于运动员达到最佳竞技状态,难以发挥其正常的技战术水平。

4.2.3过度的兴奋状态

兴奋是由于大脑皮层兴奋性过高而产生了扩散,破坏了皮层对植物性神经机能和皮层下中枢的调节支配功能,以致造成生理和心理过程的失调现象。武术套路运动员在赛前情绪过度地兴奋,表现为心跳过速、呼吸加快、血压有明显升高现象,行为上动作散乱,坐立不安,技术动作失调,失误增多,头脑发热,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睡不着觉,脑子里时常想尽快参加比赛,甚至听不进教练的指导。

4.2.4外部环境的影响 在竞争激烈的竞赛中,比赛的某些外部环境是赛前难以估计的,如出现裁判评分不公、

气候突然变化、场地未能很好适应和观众起哄的刺激等。对应付困难所做准备不够,赛前考虑顺利的方面多,忽略了困难的存在,或缺乏对困难的充分准备,在比赛前遇到困难局面时,束手无策不能及时调整。运动员对比赛环境心存顾虑,赛前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再加之武术的难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不可测因素,这些都会引起运动员赛前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

4.2.5抽签结果所产生的焦虑

武术属于“技能”评分类运动项目,它通过“高、难、美、新”的人体动作语言,展示运动的技能。运动员按照一定的抽签顺序轮番上场,比赛顺序对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很大,尤其是抽在第一出场,因第一个出场往往得不了高分。或者自身实力不够,竞技状态欠佳,寄希望于抽签抽到一个好位置,一旦情况有变,就会加重心理压力 ,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

4.3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类型

武术套路运动员存在个人差异性,因此赛前的心理状态也形式多样。但是总结起来,一般有以下四种类型:

4.3.1赛前过分激动状态

由于竞赛活动的信号提前刺激大脑皮层而引起的 一种超前反应现象,常表现情绪强烈紧张,呼吸短促、心跳加快、四肢颤抖等。它使运动员注意力涣散,难把注意力集中在即将到来的竞赛活动上,对动作的表象和知觉模糊不清,或者是不连贯;听觉减弱,对教练员的指导听而不闻,记忆力显著下降,产生遗忘,情绪紧张,失去控制自己行动的能力,致使动作忙乱,不协调。 产生赛前过分激动状态的原因,主要是对形势、任务的理解不明确,强烈求胜愿望和现实情况相矛盾。此外,还由于运动员训练程度低和比赛经验差;意志、动机与思想修养问题;还有不同的个性特点等。

4.3.2赛前淡漠状态

与过分激动状态相反,运动员大脑皮层兴奋过程下降,抑制过程加强。这时,运动员所有心理过程都进行得非常缓慢,知觉和注意过程的程度显著减弱,不能及时发现周围环境的变化,情绪低落,缺乏信心,感到全身无力,参赛劲头不足。产生赛前冷漠状态的原因,一是生理原因,多由于过度疲劳引起的;二是心理原因,如动机消极、恐惧、对比赛结果和不利条件想得太多,对自己的技能战术缺乏自信心,但又找不出解决的办法等。

4.3.3赛前盲目自信状态

有的运动员因曾经获得过好的比赛成绩或认为自己体力、技、战术好而盲目自信。它会使身心处于懈怠状态,知觉和思维迟缓,对获胜的途径总是朦胧不清,对即将到来的比赛没有进入准备状态。产生赛前盲目自信状态的原因,主要是对即将来临的比赛可能出现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估计不足。过高估计本人的力量,盲目乐观。

4.3.4良好准备状态

运动员对面临的比赛任务有清晰的理解,对自己的技术水平有充足的信心,有全力以赴和争取胜利的强烈愿望。这时大脑皮层的神经兴奋处于最佳状态,表现出精神饱满,情绪高昂,知觉的敏锐性提高,技战术表象十分清晰,注意力集中于将来临的比赛上,而且注意范围大。赛前良好准备状态,是训练期间有目的地培养起来的。它以积极的比赛动机、明确的比赛责任感、确定的竞赛目标、坚强的意志、胜利的信心、稳定的情绪为基础,使运动员进入良好的竞技状态。

4.4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调控方法

目前国内训练队配以专业的心理训练队还不是非常普遍,主要心理训练是靠教师或教练员承担,然而,由于教练员或教师本身在心理领域知识的匮乏,造成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这一块基本空白。同时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表现出来的不同心理状态各有其特征,因此应根据每位运动员自身特点,选取合理有效的心理训练手段。目前配以专业心理训练队的专业队,主要采用心理咨询手段。利用心理量表来测定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但是量表测量

往往存在针对性和实际性等问题。因此,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要求咨询师与教练员协调配合,对运动员进行长期观察,针对性选择训练方法。目前一般训练队采用的训练方法有以下7种:

4.4.1控制适宜的期望值

赛前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必须使运动员认识到,好成绩是以高超的技艺作为基础的,没有运动技能作后盾的自信心是盲目的自信心,所以建立自信心必须和运动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要认识到比赛不应老想着获胜,而是要力求达到自己的最佳训练水平。为了帮助运动员认识自己的能力,控制适宜的期望值,教练员就要经常帮助运动员进行技术分析,详细研究个人赛前的技术水平状况,合理定位。

训练要严格要求,特别在武术难度动作的完成方面,要有一个严于比赛的要求,必须要高标准,有了高标准才能有高质量、好成绩。

4.4.2专门性心理训练

它包括自我放松法、模拟训练、自我暗示法、自我心理调整法、集中注意练习、催眠法、活动调节法等等。 放松心理训练。放松是一项最基本的心理技术,是各种心理训练的基础,它包括精神放松和肌肉放松两个方面,两者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所谓模拟训练法,它主要是为运动员参加比赛做好适应性准备,也就是使运动员对于容易引起精神紧动作失调的各种刺激逐步产生适应,从而提高在比赛中的抗干扰能力。模拟训练通常有两种方法,第一是现实模拟,即运动员在比赛形式、比赛对手、比赛时间安排以及气候情况、场地器材设备等各种因素都与正式比赛相似的情况下进行训练;第二种是通过录像、电影、图片、录音、语言等手段进行模拟训练。

4.4.3适应裁判训练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是属于评分类项目,与直接以速度分出胜负的项目有所不同,评分过程中裁判员的主观因素较大。尽管在新的武术评分规则中,裁判员的评分越来越公平、公正。但在比赛中,裁判员有意或无意的错误评分现象,在目前情况下还在所难免。在势均力敌的激烈竞争中,有的运动员就会觉得裁判评分不公,偏向对手,产生不满情绪。对于这样的情绪如果不加以引导,就会影响比赛成绩。因此赛前要对运动员进行尊重裁判、服从裁判的思想教育,搞赛前测验时,裁判员在评分过程中要严厉,使运动员在得不到公正分数的情况之下,仍能稳定情绪,发挥高超技艺,以锻炼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正确对待和处理与裁判员的这一社会关系,适应比赛的需要。

4.4.4念动训练

所谓念动,即由运动观念而引起的运动反应,是通过对运动的想象或回忆来实现的。通过想象或回忆某种运动动作,引起神经肌肉的相应变化,从而起到训练的作用,就叫做念动训练。念动训练不仅可以促进技战术的形成与巩固而且能有效地集中注意力,消除心理障碍,增强信心,使运动员从紧焦虑中解放出来,振奋精神斗志昂扬地参加比赛。如果运动员能在赛前的“一瞬间”想象出自己创造优异成绩的最佳情境,就越能激发运动员增力情绪的增长,充分发挥自己的运动水平。

4.4.5呼吸调节法

情绪状态与呼吸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利用呼吸调节,是克服赛前紧焦虑的最基本方法之一。这是运动员临场处理情绪波动的一种心理调节方法,即通过深呼吸可以使运动员的情绪波动稳定下来。当情绪紧张激动时,呼吸短促,这时可以采用缓慢的呼气和吸气练习,则可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当情绪低沉时,可以采用长吸气与有力的呼气练习,能提高情绪的兴奋水平。

4.4.6回想过去成功的比赛

回想过去失败的比赛,会使人心有余悸,从而产生焦虑的情绪,但回想过去成功的套路

表演,会使运动员从中受到鼓舞,变得自信、从容。所以运动员在比赛前多想过去那些令人自豪的、愉快的、取得冠军的比赛,就能克服赛前的紧焦虑。

4.4.7简单的身体技术练习及评论

在比赛前可以独做一项简单的技术练习,让教练、队友对此做出评价。如果同一个与你存在同样问题的队友一起做此练习,还能加强你们之间的集体精神,因为身体运动常常可减轻甚至消除紧张及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

以上这些方法往往因人而异,运用得法,才能达到消除运动员过度紧张心理、集中注意力、调整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和稳定情绪的作用。

4.5武术套路运动员的个性心理

个性是指在个人遗传素质的基础上由于社会的影响通过人的活动而形成的稳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的个性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个人身上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具有不同的个性倾向性。根据武术运动员的个体来调整心理状态,不同的运动员,具有不同的心理特性,只有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再结合参加单项比赛运动员的具体个性心理特征的特点,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心理调整,才能使运动员不会因心理障碍而影响竞技能力的发挥。在徐烈,刘同为等发表在湖北体育科技上的《九运会武术套路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分析》一文中我们发现,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中,聪慧性与运动成绩呈显著性关系,但不应将 其作为敏感性指标;而稳定性、世故性与运动成绩呈现正的曲线关系;而怀疑性与运动成绩呈现负的曲线关系。因此在武术套路运动员心理选材时可将稳定性、怀疑性和世故性 3种特质作为敏感指标,同时还应充分考虑与这3种特质存在显著性相关的其它特质的分值,以

【】保证选材的客观性和准确性。1

4.6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的焦虑状态

焦虑指人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恐惧的情绪状态,它包括紧张、担心、不安、忧虑的感受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或唤醒。武术运动员焦虑产生的原因分析焦虑分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现代武术竞技中,武术运动员为了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发挥本人最佳运动潜能,以获得好的运动成绩,除在运动技术、体力分配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外,能否恰当地节自身的焦虑情绪也非常重要。适度的焦虑水平可为武术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奠定心理基础。

4.6.1 赛前焦虑的形成

当武术运动员赛前自我评估自身实力难以与对手抗衡,或竞争对手实力超乎想象时,相应地会引发其出现赛前焦虑状态,环境与对手实力可以成为其焦虑的主要原因。运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导致赛前焦虑通常有几种因素:生理因素、不良比赛结果期待、感觉欠佳、失控、犯罪感、比赛当天的唤醒水平、运动员比赛经验、运动员对比赛的期望值过高。

4.6.2赛中焦虑的出现

比赛中往往会出现赛前难以预料的事情,同样会引发武术运动员的心理波动。如裁判对对手与自己的判罚尺度不一。在平时不注重临场心理训练,演练套路时周围没有观众,而比赛时,场外观众的起哄、比赛场上的气氛热烈,或主场观众只为本地选手加油,对外地选手喝倒彩等,这些均会在赛中导致武术选手心理产生波动,并朝不良的方向发展。 比赛中武术运动员过多考虑自身技术细节问题,并不由自主地关心比赛的最终结果。也会导致注意力的分散,一时难以将注意力专注于比赛上,考虑得失太多等,或更关心比赛的结果,以上情绪体验和感情变化往往会引发焦虑的产生。 当然,武术运动员自身个性特征也是可以引发焦虑的诱因。个性,尤其是气质,它决定着一个人的处事态度和行为方式。

4.6.3焦虑水平与运动技能发挥间的关系

(1)过高的焦虑水平影响竞技能力的发挥

运动心理学研究证明,过高唤醒水平阻碍专项运动技能的发挥。武术套路运动员往往各动作的控制以及体力分配上有自身特点,在训练中已形成个人最佳的模式,赛前过高的焦虑水平则会大大消耗运动员的体能,从而打破原先设定的体力分布,导致运动员虎头蛇尾,后继乏力。过高的焦虑状态还会干扰武术运动员注意的分配,注意分配一旦混乱,武术运动员会忽略一些原本训练中解决得很好的技术环节,出现技术变形或失控。 焦虑过度导致肌肉收缩与放松的平衡被打破,正确的情况下应该是完成动作时,主动肌保持紧张,而对抗肌保持松弛,以便有效地调动肌肉力量,而过高的紧张度会干扰这种协调过程,造成收缩有余而放松不足,武术动作僵硬,失去以往的美感。

(2)过低的焦虑水平阻碍竞技能力的发挥

运动心理学研究显示,过低的焦虑水平也同样会影响运动技能水平的发挥。过低的唤醒水平下,有机体激活水平低,武术运动员会感到软弱无力,情绪低落,懒散,注意力涣散,斗志匮乏,缺乏自信,甚至想逃避比赛。此时,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不足,神经传导的能量偏弱,对于完成一些需要爆发力的技术动作感到力不从心。最终必然会影响武术竞技能力的展示和发挥。

(3)适度的焦虑水平促进竞技能力的发挥

运动心理学领域对唤醒和注意的研究历来非常注重。因为它们与运动员在比赛的水平发挥和运动成绩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运动员焦虑水平与运动成绩在总体趋势上,符合“倒U”的曲线理论——“耶克斯·多得逊定律”,即运动员中等焦虑有利于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最大限度地发挥武术技能能力,乃至超水平发挥,不仅考虑要将焦虑水平维持在何种水平,还需要结合武术运动员的个人气质类型,比赛环境、比赛情景、比赛的重要性等因素。 总而言之,目前武术套路运动员心理素质已经受到广大教练和教育者的关注,并已经着手进行研究,但是通过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针对影响武术套路运动员心理因素研究的内容较少,主要围绕着散打和教学两个方面。在研究内容上,不够深入,缺少科学化和系统化。在研究对象上,主要围绕着少年儿童或高校学生展开。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的研究上,主要集中在对一般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分析结果,由于不同水平的比赛,不同等级的武术套路运动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是不一样的,简单笼统的分析必然存在严谨性的问题。因此,目前对于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缺少科学化、系统化。

5. 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5.1研究对象:20xx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决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深圳市、厦门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局,总参军训体育局,各行业体协,有关体育院校,中国武术上海训练基地37个运动单位, 227名运动员,其中男 117人,女110人。

5.2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从三个心理因素(运动动机、竞赛焦虑、人格)切入,分析三个因素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竞赛成绩的影响。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1.运动动机对竞赛成绩的影响

1.1运动动机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1.2运动动机与竞赛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1.3武术套路不同项目(长南太)运动员运动动机特征差异

2. 竞赛焦虑对竞赛成绩的影响

2.1竞赛焦虑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2.2竞赛焦虑与竞赛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2.3武术套路不同项目(长南太)运动员竞赛焦虑差异

3. 运动员人格特征对竞赛成绩的影响

3.1运动员人格特征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2运动员人格特征与竞赛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3.3武术套路不同项目(长南太)运动员人格特征差异

4.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5.培养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良好心理条件的措施与方法

6.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6.1研究方法:

6.1.1文献研究法

全面分析和评价现有国内外有关的研究结果和分析方法;资料主要来源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学系资料室、http://10.15.61.247/(CNKI数字图书馆镜像分站——浙江大学数字图书馆)、http://elsevier.lib./(SDOS著名外文数据库)、浙江大学图书馆(包括其他网上数据库)、浙江大学理学院心理系资料室和浙江省图书馆等。

6.1.2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主要研究全国各省市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运动动机、竞赛焦虑以及人格特征。因此运动动机量表采用IDIAT量表,该量表于19xx年由Mehrabian等人制定,用于测量各提成就动机强弱,我国学者拟刚彦等人(1989)将该量表译成中文并引入国内,并对它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以用来测量运动员的成就动机。

竞赛焦虑量表采用华东师大祝蓓里教授修订的美国心理学家马腾斯(R.Martens)等人19xx年编制的《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The Competitive State Anxiety Inventory-2,简称CSAI-2),常模是祝蓓里教授等人19xx年修订的。

人格特征量表采用诺曼(Norman,1963,1967)等一批人格心理学家经过漫长探索,从而制定的由五个维度构成的“五大人格”量表。

为了检验调查问卷的信度,采用再测信度检验法,对浙江省12名运动员进行一周后再测,检验问卷信度。

6.1.3专家访谈法

由于影响武术套路运动员竞赛成绩的心理因素种类繁多,因此在翻阅大量书籍和文献的基础上,再应用与导师、体育系心理老师、浙大心理学博士等5位专家进行访谈的方法,了解影响武术套路运动员竞赛成绩的主要心理原因,从而进一步确定本研究的内容。除此之外,量表研究依然存在某些缺陷,即获得的运动员信息的偏差性,因此试图通过对个别教练员访谈的方法加以弥补,验证量表是否符合运动员实际的心理反应。该方法主要是设计若干开放性的问题,让专家以及教练员以口述形式作答,以获得更为真实全面的资料。

6.1.4数理统计法

对获得的调查资料进行编码和量化,并用SPSS10.0(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for Windows 进行处理。采用相关性分析,分析运动动机、竞赛焦虑以及人格与武术套路运动员相关因素以及竞赛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

6.2研究思路

在翻阅大量书籍和文献的基础上,与导师交流以及通过对体育系心理教师、浙大心理学博士等5位专家进行访谈的方法,初步了解影响武术套路运动员竞赛成绩的主要心理原因,从而进一步确定本研究的三个主要内容(运动动机、竞赛焦虑、人格)。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例子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例子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例子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例子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例子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例子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例子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例子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例子

二 三

运动动机 竞赛焦虑 运动员人格特征

对竞赛 对竞赛 对竞赛

成绩影响 成绩影响

相关因 套路 竞赛成 相关因 套路 竞赛成 相关因 套路 竞赛成

培养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良好心理条件的措施和方法

7.预计研究成果

本研究的预计成果为论文,预计结果为三个

1.不同特质的运动动机对竞赛成绩存在的影响。

2. 不同特质的赛前焦虑对竞赛成绩存在的影响。

3. 不同的人格特质对竞赛成绩存在的影响。

8.研究计划和安排

为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特按时间进程制定了研究计

划。

20xx年8月:完成相关研究的资料和文献的梳理。

20xx年9:编制影响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竞赛成绩心理因素问卷,发放量表,并回收整

理,统计数据。

20xx年10月:问卷回收整理,统计数据。

20xx年11月: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果

20xx年1-2月:对结果进行讨论,形成初稿。

20xx年3-4月:修改论文,定稿。

9.参考文献

[1] 徐烈、刘同为、丁丽萍.九运会武术套路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分析[J]. 湖北体育科

技,2005(24).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蔡仲林.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曾凡辉.运动员科学选材[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2.

[5]虞定海、王俊法、李卫民.上海市竞技武术套路 (长拳类)一二三线运动员选材指标与方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63-67

[6] 张力为.运动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吴家舵.摔跤运动员个性特征和竞赛焦虑的测定分析[J].体育科研,1996(1).

[8]瞿群.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及研究方法的评述[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992(2).

[9]曾世华.心理训练对武术运动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3(25).

[10] Aniko Z.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1earning motivation and school achievenmnt,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2,22:31 8.329.

[9] 梅汉超等.武术竞赛中“指定动作”稳定性的心理分析[J] . 湖北 体育科技,2000(2).

[10] 王清生.武术比赛中运动员不良心态及心理训练方法探讨[J].福建体育科 技,200(19)

[11] 章建成.影响中国击剑集训队队员赛前心理稳定的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4).

[12] 王怡.武术运动员的焦虑情绪及其调节方法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20).

[13] 刘同为、悱英.对上海武术队备战十运会的综合攻关与服务[J].体育科研,2006(27)

[14] 方平. 竞技武术运动员心理训练初探[J].浙江体育科学,2005(27)

[15] 王楚泽. 论武术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 的调控[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25)

[16] 蓬汉超、贾亮. 论现代武术训练的发展趋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

[17] 姒刚彦、钟伯光、刘皓. 社会取向与个我取向运动成就动机量表的编制及其检验

[J].2003(37)

[20] 王清生. 武术比赛中运动员不良心态及心理训练方法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0(19)

[21] 刘福君. 影响武术运动成绩诸因素的层次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

[22] 孙秋红. 影响柔道运动员成绩的因素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19)

[23]王惠民.心理技能训练指南一教练员运动员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11.

[24]方秋丽,王玉珠.儿童少年生理特点与健身[J].安徽体育科技,1998,19(3).

[25]刘安立,荣守华.对青少年身体素质训练的心理探因[J].安徽体院科技,1997,18(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