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加工水平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

系别:心理系   班级:03    姓名:张凌波     同组成员:刘家骥刘晓黎廖宗卿肖小溪   试验日期:041123             教师评定

     记忆加工水平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

摘要  该实验通过比较三种加工水平逐渐加深的学习方式之后的再认测验和知觉辨认测验成绩,考察不同的加工水平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借以探求加工水平与记忆持久性的关系以及加工提取是否具有一致性。结果没有观察到加工水平对外显、内隐记忆的影响。推测原因与未作单盲设计和心理量难于准确测量有关。

关键词  加工水平  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

1.  导言

当前的记忆理论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两种记忆说和加工层次说(levels of processing或LOP)。

  前者认为记忆主要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它们彼此独立而又互相联系,形成一

个统一的记忆系统。长时记忆是一个信息库,可以长期贮存大量信息;而短时记忆是一个

容量有限的缓冲器和加工器,容量以内的信息可以在短时记忆中短暂地保持。外部信息首

先通过感觉通道进入短时记忆,然后可以通过复述进入长时记忆,否则就被遗忘。这种学

说被众多实验,例如经典的自由回忆条件下的系列位置效应,临床以及生物学的证据所支

持。

  而后者是由Craik和Lockhart于1972年提出的。Craik等人指出,两种记忆说存在着一

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容量有限是短时记忆的一个重要特性,然而这个有限容量的性

质是模糊不清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也不像初期所想象的那样不同;两种记

忆说在方法论上也存在着缺陷,等等。因此,他们提出了与之相对立的加工层次模型。这

个学说认为,作用于人的刺激要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从肤浅的感觉分析开始,到

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和语义的分析。感觉分析涉及刺激的物理特性;较深的分析则

涉及模式识别和意义的提取。这种加工系列体现出不同的加工深度,更深的加工深度意味

着更多的意义或认知分析。记忆痕迹实际上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

度的直接函数。那些受到深入分析的信息产生较强的记忆痕迹,并可持续较长的时间;而

那些只受到肤浅分析的信息则产生较弱的记忆痕迹,并持续较短的时间。这样,加工水平

说就从信息加工的操作出发,用不同的加工水平来取代不同的记忆结构,提出了与两种记

忆说相对立的观点。

  加工层次说的实验范式为不随意学习(incidental learning),具体如下:要求被试完成不同的定向任务(oriental task),通常任务水平有字型、语音和字义。结果一般是,完成字义任务的条件下识记效果最好,其次为语音任务的操作,最差的是在对字型这样的物理属性加工的任务之下。有的实验结果同时表明,在加工时间上,语义任务的时间最长,语音任务其次,而字型任务的加工时间最短。

  上述早期的理论和研究是针对外显记忆提出和进行的。近10多年来,随着内隐记忆研

究的兴起,心理学家们逐渐把注意转向了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加

工水平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似乎是不同的:较多的意义加工通常会导致较好的外

显记忆,但并不一定导致较好的内隐记忆;某些内隐记忆似乎更多地受到感知觉加工数量

的影响。1983年,Jacoby的一项实验十分典型:在实验的第一部分,他要求被试在3种条

件下大声读出一系列单词,这3种条件要求的对单词意义的加工是逐渐增多的,对单词形

状的感知觉加工却是逐渐减少的。实验的第一部分结束后,被试或者进行再认测验,或者

进行知觉辨认测验。实验结果表明,再认成绩随着意义加工的增多而不断提高;而知觉辨

认的成绩却随着意义加工的增多而降低,即随着感知觉加工的增多而提高。

  本实验将通过再认测验和知觉辨认测验考察不同的加工水平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

影响,从而验证加工水平与记忆持久性的关系以及加工提取的一致性。根据前人的研究结

果,预期本实验中,由于三种学习方式加工水平逐渐加深,再认率与虚报率之差(外显记忆量)会随之升高;而知觉辨认的旧词与新词正确率之差(内隐记忆量)将因为单字的出现越来越远离感知觉水平而按照三种学习方式的顺序下降。

2.  方法

2.  1被试

北京大学心理系03级本科大学生24人(男9人、女15人),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散光,无色盲色弱。被试参加实验无报酬。

    2.  2仪器

多媒体电脑一台,装有WinPES 标准版(北京大学心理系承担的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制课题),配有反应盒。17寸显示器,白纸,笔。

       2.  3实验材料与设计

材料为100对单字反义词词对,学习其中的50对。要求记忆的是50对中的一个字。

测验分为2种:再认和辨认,各测一半,即25个。但每种测验会加入25个新字。即再认任务一共50个单字,辨认也一共是50个单字。

本实验设计为2*3因素性实验。

自变量是测验方式和学习模式。测验方式有两个水平,分别是测验内隐记忆和测验外显记忆;学习模式有三个水平,分别是无上下文关系学习(先呈现注视点,再直接呈现要记忆的字);有上下文关系学习(先呈现要记忆的单字的反义词,然后呈现要记忆的单字);想出学习(先呈现要记忆的单字的反义词,然后呈现问号,让被试想出要记忆的单字)。

因变量为记忆量。内隐记忆量为旧词辨认的百分比减去新词辨认的百分比;外显记忆量为再认击中率减去虚报率。

需要控制的变量有很多:识记材料的难易程度会对被试记忆量产生影响,我们对每一位被试采用相同的识记材料。另一个比较重要的要控制的变量是顺序效应。根据被试的编号的奇偶性,分成两种测验顺序:再认-辨认,辨认-再认。有效的控制了因测验顺序对被试记忆产生的影响。还应注意控制被试实验环境。应在光线充足的安静环境下进行。各被试显示器亮度应一致。

2.  4实验程序

1)甲乙丙三组被试分别对应着无上下文关系学习、上下文关系学习、想出学习三种学习模式。

2)请各被试集中注意学习。要求记忆的是50对中的一个字。学习后有1分钟休息。

3)测验阶段中,编号为奇数的被试采取再认-辨认的测验方式,编号为偶数的则先辨认在再认。

4)再认要求被试对呈现出的字用反应键判断其是否学习过。

5)辨认中呈现的字为在photoshop中运用高斯模糊处理过的,并很快闪过。要求被试在纸上写下其认为看到的字,写完一个按“继续”。一共50个单字,全部呈现完后请被试输入到计算机中。

6)计算机自动记录了被试每一次的具体反应。在结果中列出辨认任务中的新词和旧词各自的辨认正确率,再认任务中击中和正确否定的次数和正确率。

3.  结果

表1  各种实验条件下各被试外显、内隐记忆测试结果平均值(单位  %)

由:外显记忆量=再认击中率—再认虚报率,

             内隐记忆量=旧词辨认率—新词辨认率

   计算各被试外显记忆量和内隐记忆量的值,并求其平均值记录在下表。

       

表2  各种实验条件下各被试外显、内隐记忆保存量平均值 (单位  %)

      

            图1 各种实验条件下外显、内隐记忆保存百分比

对表1中的数据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检验:

外显测验击中率与虚报率之间差异主效应显著,F(1,21)=200.887, p<.001;

学习模式主效应不显著,F(2,21)=.013, p=.987;

二者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2,21)=.763, p=.479。

内隐测验旧词辨认率与新词辨认率之间差异主效应不显著,F(1,21)=1.443, p=.243;

学习模式主效应不显著,F(2,21)=.056, p=.946;

二者的交互作用仍然不显著,F(2,21)=.006, p=.994。

对表2中的数据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检验:

测验方式主效应显著,F(1,21)=135.748, p<.001;说明外显记忆显著高于内隐记忆的保存量。

学习模式主效应不显著,F(2,21)=.677, p=.519;

学习模式与测验方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21)=.517, p=.604。

4.  分析与讨论

从表2中看,外显记忆保存量高于内隐记忆保存量,且外显记忆保存量随着加工程度变深而逐渐递减,图中可以看出一条斜率小于零的折线。内隐记忆保存量折线同样有下降的趋势,但是斜率小,趋势不明显。其中,有上下文联系联系学习与想出学习的记忆保存量平均值是一样的。

对各被试外显、内隐记忆保存量作统计检验,发现三个不同学习模式组间差异不显著,即在无上下文、有上下文和想出三种学习模式下外显、内隐记忆量的平均值之间无显著差异。且学习模式与测验方式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即在三种不同的学习模式下,两种记忆保持量之差没有显著差异,或者理解为两种记忆保持量随呈现方式的不同变化趋势相同。没有出现加工水平逐渐加深,外显记忆量随之升高;内隐记忆量因单字的出现越来越远离感知觉水平而随之顺序下降这一现象。这与前人的结论和本预期是不符的。

为了找出为满足预期的原因,我们先观察原始数据,包括对击中率与虚报率之间差异、旧词辨认率与新词辨认率之间差异作检验。发现击中率与虚报率之间差异主效应显著。可见,在本实验中外显记忆还是有效地存在的,我们用再认击中率—再认虚报率来计算外显记忆保存量是没有问题的。而旧词辨认率与新词辨认率之间差异却不显著。这说明本实验过程中未出现内隐记忆或内隐记忆表现不明显。我们用旧词辨认率—新词辨认率计算出内隐记忆保存量,然后对不同学习模式间内隐记忆保存量进行比较,便得不到预期的结果。

对于出现这种数据的原因,推断一为实验未作单盲或双盲处理。被试均为心理系的学生,对记忆加工有了解。预料到实验预期结果,这对被试在实验测验时有一定干扰因素。二是心理量往往容易受很多因素干扰,它的测量相对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只有混淆变量控制得当、主被试态度端正、配合良好,才会得到准确反应心理量的数据。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经典实验重复时也可能失败的原因。

5.  参考文献

 [1] 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2000,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03-136.

 [2] 朱滢.实验心理学.2000,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356-362.

 

第二篇:记忆水平加工1

记忆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20##级应用心理学  重庆 400715

摘要:本实验研究不同的记忆加工水平,字型和字义的加工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是否相同。实验被视为西南大学心理学院20##级本科生39名,被试被分为3组,在学习阶段第一组直接呈现要记忆的字,第二组先呈现要记忆的单字的反义词,然后呈现要记忆的单字,第三组先呈现要记忆的单字的反义词,然后被试报告出要记忆的单字,之后口算一些算术题,最后每组进行再认测验和辨认测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记忆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是不同的,证明了Jacoby的实验结果。

关键字:记忆加工水平  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

1.前言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与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是记忆研究的两位先驱。艾宾浩斯发明了无意义音节作记忆研究的材料,并发明了节省法来测量记忆效果,绘制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巴特利特批评艾宾浩斯过于关注记忆材料忽视了其他记忆的重要特征,他使用重复再现和系列再现的方法对故事和图画等有意义的材料进行研究,提出任何的学习和记忆都是在我们已有图式(即在我们过去经验中形成的信息分类的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当这些图式与正在记忆的内容相冲突时,人们会扭曲记忆内容,使之更符合我们头脑中原有的观念或说是更适合我们已有的的图示。这是关于记忆的早期研究,主要着眼于描述记忆总体上的性质和表现特征。

raik和Lockhart提出加工水平理论,其主要理论假设是,深层次的加工处理比表浅的加工处理产生更精细、更持久、也更强大的记忆痕迹。(Crak,E1.M,Lockhart,1972)主要观点为,刺激要从肤浅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和语义等一系列的分析。感觉分析涉及刺激的物理特性,较深的分析则涉及模式识别和意义的提取。这种加工系列体现出不同的加工深度,更深的加工深度意味着更多的意义或认知分析。

内隐记忆的根本特征是被试并非有意识的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但可以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自然的表现出来,并且任务操作不依赖于被试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内隐记忆的理论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一个是多重记忆系统说和迁移适当加工理论。(郭秀艳,杨志良,2004)内隐记忆的研究领域粗略地可以分为五个:即重学时的节省、阈下刺激的影响、无意识学习和条件性作用(内隐学习)、重复启动效应、健忘症的研究。(杨志良,1994)1968年,Wartington和Weiskrantz对健忘症患者启动效应现象的研究发现不能有意识保持学习内容的健忘症患者尽管在自由回忆和再认测验中不能辨识出先前学习阶段呈现过的单词,但在补笔和模糊字辨认的测验中却对先前呈现过的单词表现出正常的保持效果。(杨治良,郭力平,1999)这些现象说明了内隐记忆也是人类记忆系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在脑定位方面,由于脑成像技术的迅速发展, 对于内隐记忆的神经机制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发现, 知觉性内隐记忆主要依赖于枕叶, 可能与额叶、颞叶、基底核有关。概念性内隐记忆与左半球额叶区的N400 有关, 再认的自动加工记忆和额叶、顶叶有关。除了以上五个方面外, 还发现知觉性内隐记忆具有个体差异不显著性、生物适应性的特点, 在大脑机制上具有顽强的抗损伤性等。

2.方法

2.1被试

 本实验采用西南大学心理学院20##级本科生39名为被试,其中男性4名,女性35名,被试均身体健康,教育水平相同。

2.2 仪器和材料

 心理学psykey记忆加工水平实验程序

2.3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单因素混合设计。实验的自变量是记忆加工水平,有三个水平,分别是字形加工,字义加工和字形与字义加工。因变量是记忆率。

2.4 程序

 被试舒适的坐于电脑前,手握反应键。在学习阶段,第一组被试看到显示器上先呈现注视点,再直接呈现要记忆的字,要求被试清晰念出所看到的字。第二组被试看到的显示器先呈现要记忆的单字的反义词,然后呈现要记忆的单字,被试清晰念出后面的字。第三组被试看到的显示器先呈现要记忆的单字的反义词,然后呈现问号,被试清晰的报告出要记忆的单字。被试在此阶段需要学习50个字。

 在学习阶段之后,3组被试都进行口算作业,并清晰的念出口算的结果。最后,3组被试都进行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即再认测验和辨认测验。在再认测验中,被试看到显示器上逐一呈现一些字,学习过的按红色按键,没学习过的按绿色按键。在辨认测验中,被试看到显示器上快速呈现一些模糊的字,被试输入所看到的字,看不出可以跳过。两种测验中各有25个学习过的字,和另外25个新字,一共50个字。

3.结果

 由图中数据可知,当测验方法为直接测量即再认测验时,对字形和字义的加工水平外显记忆的记忆率最高,其次是字义的加工,最低的是字形的加工。而当测验方法是间接测量时,对字形和字义的加工水平内隐记忆的记忆率最低,之后是字义的加工,最高的是字形的加工。对再认击中百分比进行方差分析,如表一得出F(2,35)=0.098,查表知F0.05(2,36)=3.26,小于临界值,所以三组再认成绩差异不显著。对辨认测验中的旧字正确辨认率和新字正确辨认率作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P=0.593>0.05,二者差异并不显著。

4.讨论

    所有被试均在机房完成本次实验,相互干扰较大,如第二组的实验要求被试读出反义词,有几个被试就故意很大声,不仅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还干扰到了其他被试,也有被试干脆就不读出声来,而且再认本身就需要被试积极地、有意地努力获得学习过的信息,当有的被试已经进行再认时有的被试还在旁边进行读词的阶段。有实验证明,感觉通道的改变、保持时间和材料知觉特点对知觉性内隐记忆影响很大,对外显记忆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干扰和系列位置特点对知觉性内隐记忆影响很小,而对外显记忆却很大。有心理学家在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实验研究中设置这样不同的实验任务:评定对单词的喜好程度,不要求记忆;评定对单词的喜好程度并记忆;检索包含某个特定的单词,不要求记忆;检索包含某个特定的单词并进行记忆。结果发现,加工水平并不影响被试的内隐记忆,而对外显记忆则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即加工水平对信息的无意识提取未产生影响,而对信息的有意识提取产生了影响。(Graf,1984)本人认为不同的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都是不相同的,而不能直接认为不同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没有影响,很有可能是材料,环境等造成不同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的影响较小,而非没有影响。

    实验结果虽然验证了不同加工水平对内隐,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但是对辨认测验中对旧字的辨认率和新字的辨认率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差异并不显著,这也就说明,实验并不能够明显的表现出内隐记忆的存在,如果以此为基础,那么对Jacoby实验的验证就是不成立的了。所以我们在学习记忆时应该多看看记忆材料,即使意义加工不强,内隐记忆也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记忆,也许还可以培养出外语语感,而且有研究表明严谨性人格的人内隐加工更强,所以即使我们不是严谨性人格,也可以在记忆时变得严谨些,更有助于我们语感的形成,但还有不容忽视的一点:和意义加工一起效果更好。

5.结论

   本实验证明了不同的记忆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是不同的。

参考文献:

1. Crak,E1.M,&Lockhart,R.S.Levels of processing:A amework for memory research.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72,(11):671-684.

2.郭秀艳,杨志良.实验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3.杨治良.汉字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1)[J].心理学报,1994,26(1):1—7.

4.杨治良,郭力平,王沛,陈宁.记忆心理学(第二版)[M],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9:215.

5.郭秀艳.实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432-468.

6.Graf P.Squire.LR.Mandler.G.The Information that amnesic patients do

not forget[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ming,Memory and Cognition,1984,(10):16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