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工业突破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动工业突破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推动工业经济突破发展,在县政协主席会的领导下,政协财经委组织经济界委员,于20xx年4月15日至5月5日深入有关部门、乡镇和企业开展了为期20天的调研,通过实地察看、座谈讨论、问卷调查,深入了解了我县工业发展现状,并就优化发展环境,加速工业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议意见。

一、基本情况

我县是传统农业大县,现代工业起步较晚,计划经济体制下兴办的国有集体企业,经不起市场经济风浪的冲击纷纷触礁搁浅。步入新世纪,平利工业在改革重组中新生,在招商引资中奋起,止20xx年末,工业总产值由世纪之初的1.6亿元,上升到4亿元。“十一五”后,我县改革发展力度不断加大,一批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兴办的厂矿企业迅速崛起,初步建立了水泥建材、矿产开发、水电能源、绿色食品、医药化工五大支柱工业框架。20xx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5亿元,工业增加值4.69亿元,同比增长41%和30%,发展速度位列陕西省前十位,高居安康市榜首。与20xx年比,产值增加了2.75倍,并实现了出口创汇零的突破,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计划目标。回眸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以下特点:

1、工业强县意识觉醒,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县委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县战略,致力于绿色农业、环保工业、生态旅游三大经济体系建设,县人大作出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把工业发展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县纪委牵头开展了一系列投资环境整治活动,各级各部门也以对口援建等方式提供优质服务,为工业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吸引了大批客商来平投资。

2、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内生动力逐步增强。通过优化投资环境,贸洽会招商、以商引商和登门请商等形式,自20xx年到20xx年共签约招商项目69个,合同引资44.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4.2亿元,实施建设项目24个。在外来资本的带动下,本县外出创业成功人士也纷纷回乡兴办企业,形成了内资外商并驾齐驱的局面,工业已成为县域经济最活跃的领域。

3、企业数量迅猛增加,规模速度同步提升。20xx年我县工业企业不足50家,通

过5年的努力,全县现有工业企业已超百家,规模以上企业也有原来的5家上升到22家,初步形成了五大产业框架和城关工业园区雏形,工业产值保持了年均超过30%高速增长,并培育出昊华化工、光大硅业、康华建材、金龙水泥和女娲茶业等5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

4、政府扶持积极有效,工业贡献与日俱增。县政府通过对上争取陕南突破、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专项资金,并以减税让利等方式,向支柱工业累计注资近5000万元。在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工业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由15%提升到32%,仅20xx年工业对财政税收的贡献就高达3500万元,同时还吸纳了4000余人就业,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在庆幸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敏锐看到一些潜藏的问题正阻碍着工业前进的步伐。一是对外开放力度不够,投资环境尚待改善。少数部门衙门习气严重,服务承诺形同虚设,吃拿卡要现象依然存在,行政效率低下。当部门或小团体利益与发展相冲突时,不能以大局为重,新建企业普遍遭遇村民欺行霸市行为,随意拉闸停电、责令企业停产等现象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特别是部分项目在招商时给予了业主过于理想的承诺,而项目落户后却难以兑现,不仅损害了对外开放的形象,也考验着政府的诚信。二是金融市场不健全,工业企业融资艰难。在农行、信用社和邮政银行三家金融企业中,只有信用社发挥着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主力军作用,缺少市场竞争,服务网点少,不能满足工业发展需要。工业企业起步初期信用等级低,缺少有效资产作抵押,县内又未建立中小企业投融资担保机制,加之信贷成本过高,企业建设资本金不足和流动资金短缺问题无法解决,致使许多很有前景的企业裹足不前。三是规划管理缺失,发展存在盲目性。在资源开发上,没有对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前景利用进行深入研究,工业项目储备缺失,招商引资只是碰运气;在时空布局上,缺少系统的、科学的工业发展规划,随即布点,重复建设,对项目之间的关联性考虑不周,忽视了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产业链条的构建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四是园区建设进展缓慢,开发模式亟待创新。城关、老县、金石是有关部门确定的三个工业园区,但现阶段县乡两级政府无力完成三个园区建设。城关工业园尚未建立符合现代工业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开发建设思路封闭保守,配套设施建设过度依赖政府投入。园区实际可利用土地面积有限,却布置了四大产业聚集区和一个公共服务区,显得过于庞杂,没有彰显特色。五是产业产品层

次低,缺乏市场核心竞争力。大多企业都停留在对原料的初级加工阶段,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未形成地域品牌。部分规模企业单位能耗过大,甚至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有悖于时代潮流,发展受制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六是工业经济人才匮乏,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党政事业单位干部队伍中,懂经济会管理,对工业经济有所研究的人很少,更未建立工业人才培养机制。企业主又大多属于新经济人士,科学文化素养相对较低。专业管理者和职业经理人队伍同时缺失,导致企业内部管理粗放,外部指导乏力。七是工业战略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社会关注程度不高。社会公众对工业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到位,县委政府在工作摆布和人力资源配置上偏重于农业,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指标未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考核,谋划工业发展成了少数人的事,工业战略地位没有凸显。

三、机遇和前景

无数事实证明,要走出一条强县之路,必须在工商经济领域实现历史性的突破。纵观周边地区,我们正处在县域经济群雄并起的时代,竞争固然激烈,但让我们异军突起的机遇和优势也显而易见。

从自然资源上看,我县可供工业开采的优势矿种有:重晶石、板石、大理石、硅石、萤石、硫铁矿、钒矿、铅锌矿;可供深度加工的生物资源有:茶叶、蚕桑、木瓜、竹、板栗以及众多的中药材;可供能源建设的有:水力、漆木、黄连木以及大量的森林资源等。丰富的资源为工业项目提供了极大的选择空间。

从发展硬环境上看,我县毗邻安康中心城市,距铁路交通枢纽仅60km,境内柏油路和水泥路通达每个乡镇村组,即将动工的“襄安”、“巫安”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融入西安、武汉等大中城市半日经济圈指日可待。各乡镇均有35kv输变电线路,重点发展区都布有110kv输变电站和集中供水设施,水电能源供应有保障。

从现实基础上看,我县拥有规模以上企业二十余家,初步形成了食品、矿产、水电、建材等产业群,且具有机电设备加工制造能力,可与新上项目尽快成龙配套,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尤其是与陕、鄂、渝边区众多县区相比,我县川坝相连的地形地貌,具有很强的工业项目承载能力。

从政策层面上看,我县处于安康“一体两翼”的重要一翼,是安康规划建设的四个工业强县之一,拥有省政府确认的全省重点县域工业园区,中省市在陕南突破发展、产业升级与技术革新、节能减排、新能源建设等领域具有倾斜性项目支持。

从发展趋势上看,随着东部地区迅速现代化,中部地区快速崛起,东中部地区劳动力

成本相对较高,环境资源容量十分有限,市场空间相对较小,产业梯度转移已在迅速推进,只要我们做好承接外来生产要素转移的准备工作,必然会迎来工业发展的春天。

四、 建议与对策

思路决定出路。困难和矛盾是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象,只有靠更进一步发展来解决。为消除发展羁绊,构筑工业经济腾飞的跑道,特提出如下建议意见,供决策参考。

1、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工业强县战略。要加大工业经济发展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县人民对工业在扩大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富民强县等领域的认识,深入持久的倡导全民创业行动,逐步把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工商经济的轨道上来。要将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发展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纳入年度考核,作为晋职晋级和评模选优的重要依据,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确立工业核心地位,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2、全面优化投资环境,努力营造“洼地”效应。资本的趋利性注定了它总是向着效益最好的地区流动。要在转变政府职能上狠下功夫,简化审批程序,降低收费标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通过“保姆式”服务,“团队式”援建,使业主集中精力搞建设、抓生产。要依法行政,杜绝强迫命令,把“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各项服务承诺从舆论倡导转变为真正的行动。要实行涉企执法检查政府登记备案制度,深化行风评议,强化对执法部门的监督,将评议结果纳入目标管理。要加大对农民和干部职工的教育力度,果断查处损害投资环境的人和事,努力营造富商、亲商、安商的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和服务环境。

3、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打造特色工业集群。规划是工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十一五”已近尾声,应坚持短期效益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组织人力对县内资源开发利用前景、环境资源的承载力进行系统论证,尽快制定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杜绝发展的盲目性。在发展思路上,应突出地域特色,尽量规避趋同性,实施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在产业选择上,应以钡、硅、铅锌、钒、硫铁等矿产加工为主,构建新材料产业群;以水泥、石材、塑料、模板为主,构建建筑材料工业群;以茶产业及其他农产品深度加工主,构建富硒食品工业群;以生物质能源开发,水力和太阳能利用为主,构建绿色能源产业群;以机电设备加工,零部件配套为主,构建机械制造产业群。在空间布局上,应突出重点,捆绑项目,建好城关工业园。

4、扎实搞好项目工作,努力提高招商成功率。优良的项目才是确保招商成功的关键。

政府应设立项目前期工作基金,把项目前期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抽调选聘专业人才,对我县资源开发状况和产业链条的延伸进行可行性研究,按照论证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的思路,尽快建立工业项目库。要把贸洽会招商为主的阶段性招商转变为日常招商,变等商上门为上门请商,落实各级各部门招商引资责任,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用极具市场前景的项目吸引客商来平投资。与此同时,要给予内资外商同等待遇,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县内民间资本进军工业领域。

5、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走集群式发展道路。工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要按照“一园三区”,彰显特色,梯级推进的思路,分步推进城关、老县、金石三个片区建设。城关工业园建设切要实加强领导,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决办事项工作推进机制。在产业选择上应突出富硒食品、生物能源和医药两大重点,严控高喊能、污染性企业进入;在开发模式上,宜采取“依企建园,以园聚产”的建设方式,瞄准大企业招商,通过引进核心企业,构建与之配套的产业链,形成企业集群来推进园区建设。同时可考虑财政投入与民间资本相结合的方式,组建园区开发建设投资公司,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完成土地收储,启动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此外,还应从培植特色产业集群的角度出发,尽快研究制定出一整套优惠政策,并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相关企业入园的积极性,增强园区的凝聚力。

6、鼓励技术进步与创新,推动工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与创新是工业发展的生命线。一要在对外招商中,坚持引进资金与引进技术并重的原则,同步输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人才,靠市场竟争迫使现有企业更新观念。二要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把好市场准入关,通过产业政策调控,推动企业进行技术革新,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品升级换代,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三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整合各类涉工项目资金,以培育明星企业和锻造知名品牌为目的,有选择的支持特色产业重点企业进行技改扩能,节能减排,开拓市场和新产品研发,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促进工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

7、加强金融市场建设,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工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发达的金融市场。各级各部门要加强诚信教育,严厉打击逃废债务行为,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县委政府应积极争取上级金融主管部门的支持,恢复重建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拓宽融资渠道。而现阶段,应采取政府调控手段转移各级各部门资金账户,增加信合联社流动性供应,扩大信贷规模。要推进金融创新,盘活土地等国有资产,筹组财信担保公司,

或以平利劳务经济协会、创业互助同乡会为依托,探索组建民间信贷担保机构或小额信贷公司,推行企业信贷联保制度,健全担保体系。要以锻造县域特色产业孵化器为目的,与开发银行合作,成立政府主导的投资公司,为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信贷借款平台。

8、扎实抓好协调服务,确保企业增产提效。一方面,要加强工业运行监测,定期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准确把握工业运行走势,及时向企业提出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生产经营中的风险,确保企业运行质量。另一方面,要认真执行重点企业县级领导包挂联系制度和部门帮扶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好能源保障、原材料供应、产成品运输等各种困难和问题,用政府的热心服务换取企业的满负荷运转,确保企业达产达效。

9、依法强化企业监管,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我县工业企业大多处于起步阶段,内部管理很不规范,应切实加强对业主和管理层人员的教育和引导,依法干预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敦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实施科学规范管理。特别要及时调处劳资纠纷、劳动防护不到位、劳动保障不健全等现象,避免引发社会问题。同时,要逐步在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党团组织,成立企业工会,依靠组织的力量协助企业搞好内部管理,抓好生产经营,维护职工权益。

10、实施“人才兴工”计划,为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人才是事业兴衰的核心要素。组织和劳动人事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经济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并付诸实施。一要整合部门培训资金,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来平讲学,以讲座和短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党政干部和企业职工进行轮训。二要通过政府出资、企业赞助等形式,选送公务员和企业管理者到相关机构进行系统进修、实践锻炼,努力锻造专业管理者和职业经理人两只队伍,推动支柱工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三要加强校企联合,为支柱工业和园区培育管理人才。四要依靠政策调控,鼓励大专院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支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引进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五要坚持选派党政干部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做法,并要扩大规模,使之经常化。

 

第二篇:工业突破性调研报告

武隆县工业经济突破性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重庆直辖以来,特别是20xx年提出工业富县战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理清经济发展思路,坚持把工业经济发展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先后就实施工业富县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打造100亿工业和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作出了决定,应该说从谋划发展的重视程度、推进发展的工作力度、加快发展的实际效度上看,一年比一年高,一年比一年大,一年比一年,工业经济已经逐渐培育、打造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主导产业,工业强县已经与旅游富民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必然出路。但是,从横向上看,武隆工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和周边区县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各个区县之间的县域经济发展竞争中,工业又成为制约武隆比拼实力的短板,当然也是谋求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在这种形势下,突破性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强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是当前全县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武隆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近年来,武隆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日渐巩固。回顾历史,我们能够看到,自19xx年起,工业经济已经替代烤烟产业成为全县经济最大的支柱产业,特别是随着江口电站、氧化铝厂的建成投产,

- 1 -

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到20xx年,全县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达到212户,其中规模以上有工业企业有41户,全县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3亿元、总产值24.7亿元、增加值10.7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从19xx年的**%提高到**%;工业企业入库税金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从19xx年的**%提高到**%。

二是以资源开发为特色的工业体系日渐健全。武隆的工业经济发展以优势资源开发为主,集中体现在水电能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农副产品加工三个方面,其他的如特殊钢材生产、机械加工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尚在起步发展阶段。到目前为止,在水电能源开发方面,已经建成了以江口电站为代表的中小型水电站120余座,总装机已达45万KW,年发电量可达20亿度,是重庆市人均装机最多的区县之一;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氧化铝一期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并纳入重庆市“一大两小”铝工业发展总体规划,年产60万吨氧化铝技改项目即将启动建设,同时建成了日产20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厂;以羊角豆腐干、羊角醋、晶丝苕粉、江口野鱼、鸭江老咸菜等特色食品加工和茶叶等的加工为主的农业副产品开发也取得长足进展。

三是特色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日渐显现。20xx年市政府批准我县设立了白马工业园区,但由于前期投入不足,园区开发建设严重滞后,企业入园的效果较差,没有发挥园区的集聚效应、洼地效应,制约了工业园区的长足发展。新一届县委、县

- 2 -

政府组建以来,坚持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进一步调整充实了园区建设领导的组织领导机构,由县长亲自主抓,三名县委常委具体负责,相应设立了白马工业园区管委会、鸭江和平桥两个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目前,白马工业园区正按照“领先目标、园区速度、武隆奇迹、铁人精神”的要求,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内完成场平6000亩,建成标准化厂房6万平方米。同时,通过招商引资,江苏罡阳机械加工项目即将建成投厂,香港科迪电子等一批企业通过租厂房的形式,落户白马发展并随着园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将陆续迁入园区,另外还有一大批企业与我县达成入驻园区投资建厂的意向。

(二)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是对发展工业经济的认识不足,改革步伐仍需加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上的模糊、偏差,必然导致行动的迟缓、精力的不到位。要持续、快速发展我县工业经济,必须要解决认识误区问题,必须坚持“工业兴县”不动摇,真正把“形成整体合力”始终贯穿于发展工业经济的全过程。当前,我县在发展工业经济的认识上存在两大误区:一是谈到发展工业就是环境污染、“发展工业和环境污染是孪生姐妹”的认识误区。在现阶段,是我县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节能减排的攻坚阶段。面对节能减排和工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正视困难、理清思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坚持科学发

- 3 -

展、清洁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坚决破除影响发展、阻碍发展的桎梏,彻底走出一谈发展工业就是环境污染,一谈节能减排就是关闭停产的认识误区。二是坚决反对引进高载能工业企业的认识误区。近几年,我国中、东部工业产业梯度转移的趋势表明,西部地区即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具体工作中,只要我们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个必须条件”——“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必须通过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必须通过用地预审、必须通过环评审批、必须进行信贷和节能评估、必须符合安全和工业布局规划”等相关规定和要求,不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基本要求,统筹配置各种资源,积极探索一条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并行的有效途径,是完全可能的(目前,我县已按上级部门的要求作了部署,且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产业层次低度化,高载能工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长期以来,岑巩的工业比较零散,还未真正形成体系,目前仍以高载能为主导,产品单一,犹如“一个厂,一个车间,一个产品”,工业产业的产出以低层次、低加工度、低技术水平的资源性生产和初级产品为主要特征。同时,高载能行业逐步被列为国家限制和淘汰的产业,环保门槛越来越高,其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国际市场。尤其20xx年下半年以来,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县大批工业企业开工严重不足。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我县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

- 4 -

展面临严峻挑战。

(三)农产品加工企业生存状态堪忧

作为传统农业县,我县不仅农产品丰富,而且有茶叶、花生、大米、油菜籽等多年保持的产量优势,由此形成的农产品加工业一直延续至今。建设于19xx年的县油脂化工厂是至今还保持生产的国有工业企业,因设备老化,流动资产紧缺等原因,生产处于半停产状态。其他几户农产品及粮油加工企业集中在老城,也全部停产。目前较为活跃的茶叶加工业分布在天马、天星、老鹰岩、客楼和思阳,品牌较杂,质量高低不一,不利于统一对外宣传和统一营销,“思州绿茶”品牌也没有发挥好。大量极品新茶被外地客商收购,冠以其他品牌高价出售,我县仅得到劳务费。

(四)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工业投入总量不足

一是我县工业布局仍有较大的调整空间。我县工业企业多数规模小、分布零散,相关产业尚未能有效地产生产业集群效应,也不利于工业污染治理。二是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紧张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一方面,因国家加强土地管理,批次用地已经不再审批,而是实行一个项目一次申报,部份招商引资项目难以落地。另一方面,金融部门怕担风险,对工业经济的支持缺乏积极性,工业企业融资困难的现象普遍存在,制约着我县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五)企业管理粗放,工业人才匮乏

- 5 -

目前,在我县落户的企业大多数沿袭传统管理模式,企业负责人以“家长”自居,经营理念很难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企业常常因为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从而失去进一步发展的良机。在工业人才吸纳方面,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我县农村有效劳动力大批奔赴外地务工,新办企业招进来的人员,多是有家庭拖累走不开或文化程度偏低,企业所招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二是相对发达地区而言,我县的条件难以吸引外地高技术高素质人才。鉴于多数工业企业创业、管理人才少,一些发展较快的企业已经出现招工难、招技术工更难的现象。管理、技术人才的缺乏,使得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等能力均较弱。人才匮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快速成长,进而影响我县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突破工业是县域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我县工业发展还面临很多矛盾和问题,工业经济总量不足,20xx年全县工业增加值才刚过100亿,只占全县GDP的17%,绝对值在全市排第36位,在渝东南地区排倒数第2位;产业结构极不合理,我县工业主要集中在水电、矿产上,具有极强的资源依赖性,随着我县水电、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发展的空间会越来越小;工业发展的硬环境不硬,软环境不优,导致工业招商效果不明显;工业发展体系不健全,在发展工业方面思想不解放、认识不到位还普遍存在,企业融资难,发展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至今没有有效的解决办

- 6 -

法。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城乡就业的核心要素,是实现武隆“工业强县、旅游富民、万元增收”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工业兴,武隆富,没有工业经济的先行突破,就没有县域经济的整体突破,在全市各区县竞相发展的浪潮中,我县如不以超常规的工作举措,跨越式发展的工作目标,把工业赶超上去,将会在区域发展的竞争中落伍,失去话语权,为此,在全县经济新一轮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工业是主战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迅速突破工业短板迫在眉睫、任重道远。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县“工业强县,旅游富民”总体部署,坚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进一步解放思想,举全县之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发展骨干产业、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外向型经济,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提升工业经济质量,切实加快“工业强县”进程,努力走出武隆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

(二)奋斗目标:到20xx年,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到2012工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到“十二五”末工业产值突破400亿。

- 7 -

(三)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清洁能源工业、机械加工制造业、材料工业、电子信息产业为产业重点。在清洁能源工业方面。加快推进乌江银盘电站、乌江白马电站、芙蓉江浩口电站、风力电站的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末清洁能源装机达到170万千瓦,真正建成全市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在机械加工制造业方面,主要为“一小时经济圈”的汽摩、主机成套设备配套;在材料工业方面。做大氧化铝产能,发展电解铝及铝制品,形成铝产业链。加快发展特殊钢工模具材料,力争在20xx年形成年产特殊钢锭30万吨的产能,并启动建设工模具材料加工项目;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积极争取纳入西永微电子产业园配套基地,建设相关配套项目。

(四)产业布局。优化产业布局,中东部地区是我县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的主要景点景区所在地,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工业和环保科技型产业,努力建成全市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在西部地区,以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快发展铝工业,与“一小时经济圈”共同打造中国铝加工之都,主动承接“一小时经济圈”的辐射,着力引导全市汽摩及其它主机成套企业的零部件生产向我县转移,力争建成全市汽摩及其它主机成套企业零部件生产基地。

三、发展重点

以清洁能源工业、机械加工制造业、材料工业、电子信息产业为产业重点,以工业园区、创业基地为载体,发展各具特

- 8 -

色的产业集群。

(一)白马工业园区。以白马镇、长坝镇为依托,围绕打造以下5个产业基地发展项目。

机械加工基地:加快推进年产300万套汽摩曲轴生产项目建设,招商引进重庆中腾机械有限公司350万套/年通机、昆山施尔奇汽车系统有限公司高档汽车(宝马、奔驰、福特、法拉利等)座椅骨架(座椅调节器)、马鞍山鼎泰稀土集团公司钢绞线等项目。

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重点是争取纳入西永微电子产业园配套基地,建设相关配套产业项目。再是以发展电子加工、集成电路、精密机械为重点,承接国际和沿海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加快推进“泰远”牌汽车自动防撞器、重庆意德成电子有限公司集成电路板、重庆必优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台摩托车电喷油泵、重庆淦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LED灯具等项目的建设。

铝产品加工基地:以现有的鼎泰拓源氧化铝公司为基础,加快推进年产60万吨氧化铝技改项目启动,积极争取建设电解铝、铝制品项目,形成铝产业链。

环保设备制造基地:大力发展专业的环保设备制造产业。目前的主要项目:即将启动建设的40万千瓦的乌江白马电站,30万立方米/日天然气项目,泰克环保集团公司近期2万吨/日(远期3.5万吨/日)污水处理等环保配套设备建设项目等。

- 9 -

生物制药基地:主要依托我县的半夏、玄参、续断等道地药材资源,招商引进太极集团、光正公司、科瑞制药公司等企业发展生物制药产业。

(二)平桥园区。以现有的华瑞特殊钢公司、富民鞋业公司等企业为基础,加快推进重庆华隆特殊钢公司、利民鞋业公司搬迁,力争到20xx年特钢产业形成年产30万吨钢锭、制鞋业形成年产1000万双布面胶鞋的生产能力。

(三)仙女山新区。依托仙女山新区独有的资源优势,全力打造都市楼宇工业。按市场导向原则,发展知识、信息、技术和手工技能比较密集,低能耗、无污染的科技型、环保型的IT、动漫、电子加工等产业入驻。

(四)创业基地。羊角创业基地,重点发展豆制品、食用醋等地方特色食品工业项目;土坎、巷口创业基地重点发展纺织、果蔬加工、制药、方解石制粉生产环保纸等工业项目;江口创业基地重点发展旅游小商品加工项目;鸭江创业基地,围绕该镇以禽畜养殖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发展与之配套的农融产品加工业。

四、发展举措

(一)强势打造工业园区。适应工业经济园区化、集群化的发展趋势,把工业园区建成我县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增长极。到20xx年,工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以上,到20xx年达到120亿元以上,到“十二五”末,工业园区面积突破10平方

- 10 -

公里,工业园区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其它各乡镇采取灵活的用地政策,结合各自特色,大力发展创业基地,与工业园区同步推进,力争到20xx年,羊角、土坎、巷口、江口4个创业基地初具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到“十二五”末其他各乡镇各具特色的创业基地基本形成,创业基地及能源工业产值力争达到100亿元。仙女山新区管委会在新区规划300亩土地开发楼宇工业,到20xx年力争实现产值1亿元,到20xx年力争实现产值达2亿元,到20xx年力争实现产值10亿元。

(二)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紧密结合我县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规划,以清洁能源工业、机械加工制造业、材料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四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加强项目挖掘、策划、储备、包装与推介。积极争取一批国家及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加强项目动态管理,做到“在建一批、策划一批、考察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常年保持储备工业项目100个以上,投资总额200亿元以上。到“十二五”末,力争材料工业产值达到150亿元、机械加工制造业产值达到1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清洁能源工业产值达到25亿元。

(三)强势抓好工业招商。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在扎实打造好招商引资硬环境的同时,积极优化招商引资软环境。全面落实“一把手”负责制、绩效考核制和项目跟踪责任制,对重点项目和重点客商实行全程跟踪、

- 11 -

全程服务。放开市场准入限制,坚持多形式投入、多领域发展和大项目、小企业都要引进的观念。力争2010至20xx年新引进项目100个,完成到位投资35亿元,“十二五”期间招商引资到位投资200亿元。

(四)做大盘强现有企业。大力实施扶优扶强、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五大工程,做大做强现有工业企业。坚持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构建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每年优选一批初具规模、发展势头强劲的工业企业,在生产要素配置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加快培育成为我县的骨干工业企业。

(五)大力突破融资瓶颈。整合县内的投融资平台,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做强投融资能力。“十二五”期间,商业银行为企业贷款200亿元以上,吸纳社会投资、民间资金50亿元以上。做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融资担保能力,在20xx年资本金达到9900万元,在未来两年内力争达到2亿元。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自主融资能力。加大力度争取工业结构调整和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等政策性资金,集中力量扶持工业发展。

(六)提升工业信息化水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广“两化融合”新技术,重点发展虚拟设计、流程再造、协同办公、供应链管理等关键技术,全面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

- 12 -

(七)创新体制机制。把工业经济作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主导产业,在人力、物力、技术等生产要素上集中向工业倾斜,形成举全县之力齐抓工业的强大活力。进一步充实工业相关部门力量,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配备高素质管理人才,坚持人才向工业集聚。注重培养工业经济经营管理人才,每年选派一批干部到工业院校深造和经济发达地区以及重点工业企业挂职学习。每年在各乡镇、县级各部门选派一批干部到重点企业挂职,协助企业搞好生产管理、市场开拓。

(八)加大财政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工业发展基金1000万元以上,专门用于支持主导产业及重点企业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项目策划储备、特色产品研发、人才引进、创业基地建设,以及实施表彰等。县财政每年安排工业园区专项工作经费3000万元,用于园区管理、规划、招商等工作。

(九)优化发展环境。在硬环境方面,加大园区电力直供和引进天然气的工作力度。在软环境方面,重点是加强已经出台政策措施的跟踪落实,严肃处理影响发展环境的人和事,真正形成全民创业、全县兴业的良好发展局面。

(十)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业强县领导小组,统筹全县工业经济工作。建立健全“三位一体”帮扶企业、工业经济例会、企业家定期座谈会、企业流动现场办公会、企业家“直通车”等制度。对重点企业、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

- 13 -

的“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增大工业发展在综合目标考核体系中的分值比例,细化各项考核指标。

- 1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