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检验规程及判定准则(光缆)

 

第二篇:光缆验收规范

电力通信光缆工程施工规范

目 次

前 言 III

1 总则 1

2 引用标准 1

3 定义 2

4 光缆的出厂检验 2

5 光缆材料的运输和仓储 2

6 光缆的到货检查和验收 3

7 线路复测 5

8 光缆配盘 6

9 光缆敷设 6

10 光缆接续 21

11 光缆成端 23

12 竣工验收 23

附录1 光缆开盘测试报告 28

附录2 直埋光缆底宽和顶宽及埋深要求 30

附录3 气送光缆硅芯管规格、性能和埋深要求 31

附录4 架空光缆的净距、挂勾程式和敷设工艺 32

附录5 光纤接头、光纤编号及光纤色谱表 34

附录6 光缆全程损耗测试记录 36

附录7 竣工技术资料 37

附录8 本规范用词说明 54

前 言

电力通信光缆是电力系统重要的基础设施,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是电力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规范和完善电力通信常用光缆的施工方法,保障光缆工程的建设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参考资料在正文“2. 引用标准”中给出。

本规范的附录2、附录3、附录4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的附录1、附录5、附录6、附录7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广电通信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 广电集团电力通信中心、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杰、何杰、林卫铭

电力通信光缆工程施工规范

1 总则

本规范规定了电力通信用光缆运输和仓储、到货开盘检验、安装和施工、竣工和验收要求,是电力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的依据。适用于本系统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电力光缆线路工程。

各种光缆线路工程所用器材的程式、规格、质量等均应符合本规范和设计文件要求,工程中不准使用未经鉴定合格的器材。

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操作规程应贯彻本规范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电力光缆通信线路,包括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和普通光缆。

本规范未列入之内容按设计文件办理。

本规范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属广电集团公司。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本规范实施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2357 通信用多模光纤系列

GB/T 9771-2000(所有部分) 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

GB/T15972-1998(所有部分) 光纤 总规范(eqv IEC 60793-1-1995)

GB/T 7424.1-1998 光缆 第1部分 总规范(eqv IEC794-1-1-1996)

GB/T 7424.4-2003 光缆-第4部分:分规范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GB/T 12507.1-2000 光纤光缆连结器第1部分:总规范

DL/T 832-2003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DL/T 788-2001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DL/T 767-2003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用预绞丝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DL/T 766-2003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用预绞丝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YD/T 908-2000 光缆型号命名方法

YDJ 44-89 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

JB/T 8137-1999 电线电缆交货盘

IEC 60794-4-1-1999 光缆 第4-1部分:用于高压架空电力线的光缆

IEC 60794-4:2003 光缆 第4部分:分规范-沿电力线架设的光缆

IEEE Std 1138-1994 用于公用电力线路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IEEE标准

EN187200:2001 电子元件质量保证一致体系—分规范—沿高压电力线(OCEPL)架设的光缆

3 定义

3.1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OPGW)

具有普通架空地线和光纤通信能力双重功能的复合线缆。

3.2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

自身包含必要的支撑系统可在电力杆塔合适位置上加挂的介质光缆。

3.3 普通光缆

用于常规埋地、管道或架空的光缆。

3.4 光单元

由光纤及其金属和/或非金属保护材料构成的光缆部件。

3.5 额定拉断力(RTS)

ADSS和OPGW结构的计算拉断负荷。

3.6 最大允许张力(MAT)

ADSS和OPGW在预期最恶劣运行条件下的最大张力,一般推荐为40%RTS。

4 光缆的出厂检验

在光缆交货前,应根据合同进行出厂检验,除非另有约定。

必要时,应根据约定进行光缆与金具的适配性检验并签署验收报告。

5 光缆材料的运输和仓储

5.1 光缆的包装和盘具要求

5.1.1 光缆产品应盘装出厂,小尺寸的软光缆或设备内光缆可成圈出厂。每盘(圈)光缆只能是一个制装长度,除非另有约定。

5.1.2 光缆应紧密整齐地绕在包装盘上,每盘实际长度应根据经确认的配盘表规定的长度,不充许负公差。光缆的外端应当牢固的固定在缆盘内,两端应密闭并具有表示端别的颜色标志。通常,始端A为红色,末端B为绿色。其内端在不损坏缆盘的情况下应能很容易的移出不少于3m的长度,供性能测试用。

5.1.3 缆盘的筒体直径、最外层与侧板边缘的距离参见表1。

5.1.4 缆盘上应标明:

a) 制造厂名称和产品商标;

b) 光缆标记;

c) 长度;

d) 毛重(kg);

e) 制造年、月;

f) 表示缆盘正确旋转方向的箭头;

g) 保证贮运安全的其它标记。

5.1.5 每盘OPGW上应附有合格书,合格书上应标明:

a) 盘号;

b) 产品标记;

c) 每根光纤的光衰减实测值。

5.1.6 缆盘的尺寸和承重应符合要求。

表1 缆盘的筒体直径、最外层与侧板边缘的距离

光缆型式 缆盘的筒体直径 最外层与缆盘侧板边缘的距离(mm)

ADSS 30倍光缆外径 60

OPGW 25倍光缆外径 30

普通光缆 符合相关规定 符合相关规定

5.2 光缆附件的包装

a) 应用符合要求的纸箱、木箱、铁箱包装。

b) 对悬垂线夹,耐张线夹内层条应在其中心位置或安装起始位置涂有颜色标志,使金具缠绕长度符合要求。

c) 对耐张线夹外层条,在距心形环预绞丝两组交叉处应涂有颜色标志标出起缠位置,以确保预绞丝有效长度符合标准。

d) 每组预绞丝应备有标签,注有生产单位、生产日期、型号、适用缆径等。

e) 包装箱外应注明“防潮 勿压”字样并避免弯曲变形。

5.3 光缆的运输和仓储

a) 缆盘必须竖直放置,不允许平放和堆放,并要有防移动的措施;

b) 光缆盘滚动应按标明的指示标志进行,但不得作长距离滚动;

c) 光缆装卸应轻吊轻放,禁止将缆盘直接从运输机械上滚下或拖下;

d) 在运输过程中要用适当的吊车或叉车,吊装时要用合适的缆绳从缆盘轴孔中穿过;用叉车时,不允许与外层的光缆相碰;

e) 光缆应避免遭受挤压、冲撞和其他任何机械损伤,防止受潮和长时间暴晒;

f) 若使用全木盘,在运输转移过程中和过程后,必须检查紧固钉是否需要重新整固。 g) 储运温度控制在-40℃~+60℃,如果超出这个温度范围,交付使用前应进行复检。 6 光缆的到货检查和验收

开工前,应对运到工地的光缆、器材的规格、程式进行数量清点和外观检查,如发现异常应作重点检查,对光缆、连接器等还应进行光学特性、电特性的测试。工程所用光缆器材必须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应核对厂方提交的产品测试记录所列项目及指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设计要求或订货合同规定。

6.1 到货检查

6.1.1 产品资料核对

a) 核对光缆的规格、长度、工程名称等,并与光缆施工设计图对照。检查出厂的测试记录和合格证。对照技术文件审查光纤的类别、几何尺寸、光学性能和光缆的机械性能、电气性能等指标。

b) 审查配套金具的合格证和出厂检验记录,核对金具数量和型号规格是否与施工设计要求相符合。

6.1.2 产品外观检查

a) 检查缆盘包装是否损坏,再移去缆盘的包装材料和缆盘护垫,仔细检查护垫、缆盘以及缆盘上最外层的光缆外皮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对于包装严重损坏或光缆外皮有损伤的,应详细记录,在光缆指标测试时作重点检验。

b) 仔细察看缆盘的中心通孔边缘,确认是否由于运输不当导致缆盘中心通孔受损以及通孔内是否存在障碍物。

c) 检查金具外观上是否有在运输中遭到损坏以至于使金具强度降低。

对于包装损坏严重或光缆外皮有损伤的,应做好记录,并在光缆开盘测试时作重点检验。

6.2 光缆开盘检验

6.2.1 结构及完整性检查

检查内容见表2,如有不符应作记录。

表2 结构及完整性检查

序号 检查内容 OPGW ADSS 普通光缆

1 结构完整性及外观 √ √ √

2 松套管色别 - √ √

3 不锈钢管标识 √ - -

4 管内填充物 √ √ √

5 光纤识别 √ √ √

6 光缆结构尺寸 √ √ √

7 绞合节距 √ - -

8 外层绞向 √ - -

9 内垫层和外护套的厚度 - √ √

10 缆芯结构 √ √

11 缆内填充物 √ √ √

12 光缆标志 - √ √

13 标志的牢固性 - √ √

14 计米标志 - √ √

15 计米长度 - √ √

6.2.2 开盘测试

光缆现场检验应测试光纤衰减常数和光纤长度,所测数据可与出厂数据对比,以核查在运输中受损的状况,该数据还可与安装后所测数据比对,以检验在安装过程中和接续后的变化(建议用同一台仪表)。

测试仪表应经过计量部门校验并取得合格证,测试方法按IEC、ITU-T、国标等规定。 光纤衰减偏差要求见表3。

长度偏差宜为0~+100m的正偏差。

光缆护层对地绝缘电阻应符合相关标准。

测试完毕后光缆端头应重新密封并恢复包装。

光缆开盘测试项目及格式见附录1。

表3 损耗测量精度要求

光纤类型 工作波长 单位长度衰减偏差(dB/km)

精确要求 一般要求

多模光纤 850nm 0.1 0.2

1300nm 0.1 0.2

单模光纤 1310nm 0.03 0.05

1550nm 0.03 0.05

6.3 其他器材的检验

光纤连接器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互换性,带尾纤的连接器尾纤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外皮无损伤,连接损耗和尾纤各项参数符合合同规定或设计要求;

各种粘接材料、粘接剂、堵塞剂应检查其使用有效期,凡超过有效期的一律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管道光缆所用塑料子管的材质、规格、盘长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7 线路复测

7.1 路径选择

全面符合国家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综合考虑运行安全、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等因素。 明确线路起讫点及中途必经点的位置,按线路起讫点间距离最短原则。

一般应尽可能选择长度短、特殊跨越少、水文和地质条件好的路径;尽可能避开森林、绿化区、果木林、公园、防护林带等,当必须穿越时应尽量选取最窄处通过,以减少砍伐树木;尽可能少拆迁房屋及其他建筑物;尽量少占农田;尽可能避开地形地质复杂和杆塔稳定受威胁的不良地段。

在保障线路运行安全的前提下,为使线路建设更加经济合理,在某些区域不得不进行障碍跨越时,可适当考虑光缆对电力线、通讯线、铁路、公路、通航河流、房屋等的跨越。

电力特种光缆(ADSS/OPGW)原则上随输电线路选择路由,并充分考虑光缆机械、电气及耐环境影响性能。

普通架空光缆、特种光缆的引下光缆等在跨越障碍物时,最小净距应符合附录4规定。

7.2 路由复测

以批准的施工图设计为依据,核对路由走向、敷设位置和接续点环境是否安全可靠、便于施工维护,如环境变化必须对施工图进行修改时,属小范围的修改由施工单位提出具体意见经建设单位同意确定;属较大范围的变动(如改变敷设方式、改变路由等),应做实地勘察,做出比较方案并经设计单位同意后报原批准单位批准。

复测中继段距离时应根据地形起伏丈量,核算敷设总长度应充分考虑接头重叠长度、各种必

要的预留长度。

熟悉地形地貌,缆盘位置,须穿越的障碍物,保证光缆与其他设施如建筑物、树木的最小距离符合要求。

提供经复测核实的施工图,提供障碍物位置及各种安装器具的位置,提供光缆接头点地形、交通等条件的资料。

8 光缆配盘

光缆配盘应根据复测路由计算出光缆敷设总长度以及全程光传输质量要求,选配单盘光缆。 光缆应尽量整盘敷设,以减少中间接头,同一中继段内尽量选用同一厂家的光缆。

靠局(站)侧的单盘光缆的长度应尽量大于1千米,应选择光纤的几何尺寸、数值孔径等参数偏差小,一致性好的光纤。

直埋光缆的接头应安排在地势平坦和地质稳固地点,应避开水塘、河流、沟渠及道路等;管道光缆接头应避开交通要道口;架空光缆接头应落在干塔或杆旁一定距离内(1米左右)。 记录光缆配盘结果,并在选用的光缆盘上标明该盘光缆所在的中继段及配盘编号。 9 光缆敷设

无铠装光缆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施工过程中应不小于20倍;金属护套光缆施工过程中应不小于30倍。

布放光缆的牵引力应不超过光缆允许张力的80%,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得超过光缆允许张力的100%,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光缆加强件上。

为防止在牵引过程中扭转损伤光缆,牵引端头和牵引索之间应加入转环。

布放光缆时,光缆必须由缆盘上方放出并保持松弛弧形,光缆布放过程中应无扭转,严禁打小圈、浪涌等现象发生。

光缆布放采用机械牵引时,应根据牵引长度、地形条件、牵引张力等因素选择集中牵引、中间辅助牵引、分散牵引等方式。

机械牵引敷设时,牵引机速度调节范围应为0~20m/min,且为无级调速,牵引张力可以调节,当牵引力超过规定值时应能自动告警并停止牵引。

人工牵引敷设时,速度保持均匀,一般控制在10m/min左右,且牵引长度不宜过长,若光缆过长,可分几次牵引。

布放光缆,要严密组织,专人指挥,要有良好的联络工具,布放完毕,应检测光纤是否良好,光缆端头应做密封防潮处理。

ADSS/OPGW光缆的施工组织管理与电力线架设的施工组织管理类似。如属新建线路,宜将这两部分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光缆敷设时线路上投入的施工人员和车辆较多,且受气候影响较大,因此在选择敷设方式、制作作业计划及劳动力安排等方面要妥善仔细,有应急应变措施。

9.1 ADSS/OPGW光缆的敷设

9.1.1 敷设准备

a) 器具准备:必要的施工器具如卡车、紧线器、张力机、牵引机、缆线开剥工具等,必要的测试仪器如光时域反射仪(OTDR),光功率计、光缆熔接机等。

b) 安全培训:严格贯彻电力工业技术管理、电力安全与现场检修规程等,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

9.1.2 光缆的展放

9.1.2.1 放线施工区段及牵引、张力场布置

展放光缆的牵张场地由设计定型塔位及缆盘长度决定,一般在耐张杆塔两侧。

牵引、张力场应选择合适的位置,应保证光缆进出口仰角小于30°,其水平偏角应小于7°。一般张力机离输入塔和牵引机离输出塔的间距至少为3倍塔高,牵张机距杆塔位不小于

130m。缆盘支撑架应放在离张力机10m左右距离位置,在受限制的情况下也必须保持大于5m距离。

受场地限制时牵引场和张力场均可通过转向滑车进行转向布场,转向滑车的设置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而且必须使用串行双轮滑车,当光缆通过转向滑车时。其转角度数不得大于30°。

每个转角滑车的荷载均不得超过所用滑车的允许荷载,转向滑车围成的区域为危险区。不得放置材料,工作人员不应进入其中。由于转向滑车的设置可能会导致光缆落地,必须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对光缆的保护。

9.1.2.2 放线滑轮的悬挂

放线滑轮的包络角不得大于60°,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必须挂双滑轮(或串行双滑轮): a) 靠近牵、张机的起止杆塔;

b) 水平档距特别大的杆塔;

c) 相对高差特别的杆塔;

d) 转角塔。

9.1.2.3 牵引绳的展放

用防扭钢丝绳作为牵引绳通过人力展放。

9.1.2.4 光缆与牵引绳的联接

当牵引张力保证能控制在10%RTS时,应采用合适的电缆网套加上两个防扭器后与牵引绳相连接。

如果在安装时施工张力超过10%或中心管式OPGW,必须使用合适的防扭鞭(重锤)。防扭鞭的一端应直接固定在光缆的端头上,再通过防扭器与牵引绳相连接。

应确保每百米光缆长度不超过5次扭转。

9.1.2.5 光缆牵引

把光缆在张力机上缠绕5—6圈后引出。在OPGW光缆上挂好接地滑车,接好并插入引入线棒,保证良好接地。

展放区段内的护线人员在检查光缆支撑架张力机地锚可靠后即可正式牵引架线,任何一次牵引都必须得到现场指挥的正式通知。每次启动应先启动张力机后启动牵引机,指令未听清时,要问清后在操作,指挥人员必须确定沿线没有任何影响牵引的原因后,方可通知牵引,不得盲目冒险。牵引沿线必须保证通讯的连续性和畅通性。

沿线发出的任何停机令机手必须立即响应,随后再报告现场指挥人员查清原因。在所有条件充分准备完毕后始可进行放线,放线时光缆必须通过张力机设备出线,禁止直接从线盘中拖出。

a) 牵引速度:牵引机应缓慢加速至5米/分的低速,如确认一切正常,可平稳加速至60米/分,实际的牵引速度应根据实际情况由指挥长决定。当旋转连接器、防扭鞭过放线滑车时,应减慢牵引速度,同时每基塔位都应有专人监视,光缆通过放线滑车的情况,防止光缆跳槽。 b) 牵引张力:通常情况下牵引张力应不大于光缆的20% RTS,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25% RTS,牵引张力应由牵引机的张力限止开关自动控制。

c) 弯曲半径:在无荷载情况下光缆最小弯曲半径为光缆直径的15倍,在架线有荷载情况下光缆最小弯曲半径为光缆直径的20倍。

d) 防扭转:必须保证牵引钢丝绳的绞合方向与OPGW外层绞合线的绞合方向一致,在牵引时应密切注意防扭鞭的偏转角度,如发生OPGW绞线拱起或防扭鞭偏转角过大应立即中止牵引,在排除故障后才可继续开始牵引。

e) 防磨擦:放线时必须保证光缆不与地面跨越架及其它容易损伤光缆的障碍物相磨,对容易造成光缆磨损的地方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保护。

f) 千万要注意保护光缆不得与滑车墙板或铁塔横担相磨,尤其是转向而又上扬的耐张塔和有上扬的直线塔。

g) 除以上塔位外任何时候,也都必须密切关注其它塔位的光缆是否存在磨损可能,如有发现应及时通知现场指挥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h) 特殊情况: 因施工条件限制确需人力展放少量的光缆时必须专人看好余缆,且保证OPGW最小弯曲半径大于500mm,应防止任何造成光缆永久性变形的碰撞,扭转及金钩。

9.1.2.6 余缆长度控制

张力放线牵引至接近尾线控制长度时即停止牵引,因光缆全部采用地面熔接,故光缆在两端耐张塔处均必须留有足够长的余线,余线长度不得小于耐张塔全高+15米,当两场中任意一场满足此要求时可停机并采用紧线预绞丝临时锚固。

9.1.3 紧线调弛度

9.1.3.1 紧线施工前的检查

光缆展放完后,应尽快安排紧线,紧线前护线人员应对紧线区段的如下内容重点予以检查:是否跳槽,是否有损伤,跨越是否可靠等。

9.1.3.2 紧线场要求

紧线场与紧线滑车之间的水平距离应大于两者之间高差的3倍以上。

9.1.3.3 紧线操作

a) 紧线应在白天进行,且无大风、雾、雪。当挂好紧线区段一端的尽头后松出码线器,即可通知紧线场紧线。

b) 当各观测档的弛度都满足设计要求后,随即在操作塔上安装耐张线夹并挂线。然后立即复测各观测挡的弛度,如符合设计要求,应作好记录,特别注意,光缆弛度与地线和导线弛度有可能不同。

c) 如果弛度超过允许误差范围,应在耐张塔上利用调节板进行弛度调整,直至满足设计要求,但绝对不允许采用解开耐张线夹重新缠绕的方法进行调节。

d) 多个没有断开的耐张段连紧时,应采用由远至近的紧线方法,即先紧好距紧线场最远的一个耐张段后,在第二基耐张塔上划印,并在已紧好侧装上耐张金具并挂线,然后在待紧线侧装好耐张线夹并挂好,再紧一下耐张段,依此类推。

e) 安装待紧线侧耐张线夹时,要考虑光缆跳线弧垂(按地线横担宽度的1.2倍预留),故此,耐张线夹安装的起始位置应为划印点往外移耐张线夹长度加上预留的长度。

9.1.3.4 紧线后处理

a) 紧线完成后,应再次检查光缆尾端的封口是否完好,防止光纤裸露在外和OPGW绞线散股。

b) 当不能及时将耐张塔两端余缆尾端熔接时,应将余缆盘成直径1.5米左右的圈并牢固地绑托在塔上,严禁将余缆挂在塔脚上。

c) 光缆紧好并挂线后,各直线塔必须尽快划印并用绳子将光缆绑在滑车上,防止光缆在放线滑车内来回窜动而损坏,附件安装宜尽快进行。

d) 特别注意,在任何情况下紧线张力不允许超过光缆的40% RTS。即光缆的MAT。

9.1.4 附件安装

附件安装前,应对已架设的光缆进行临时接地,光缆金具上的各种螺栓及销钉的穿向应与其它地线金具的螺栓穿向一致。

9.1.4.1 悬垂线夹的安装

a) 采用专用工具提升OPGW光缆,或用两个光缆紧线预绞丝码住光缆两头中间用链条葫芦对收,使码住的光缆之间松弛而脱离滑车。

b) 在光缆画印后,收紧链条葫芦使光缆脱离滑车,为安装留出足够的空间;

c) 拆除放线滑车;

d) 将内层护线条的标记对准划印点,顺着护线条绕向由中心标记点向两端分别缠绕,护线条应一根一根缠绕,两端留25cm—30cm暂不缠绕,以便需要重新安装时拆出护线条,不得有交叉,且所有的线条间隔均匀。

e) 内层护线条全部装上后,用双手同时拧动所有的线条至尾端,使其就位。所有线条尾端应对齐,偏差应不超过50mm,否则应重新安装。

f) 安装橡胶套(衬垫):将两片橡胶衬垫从上下两个方向包裹光缆,胶套的中心标记与已安装好的内层护线条中心标记对齐,并用胶布临时固定。

g) 安装外层悬护条,将第一根外层悬护条置于胶套上,使其颜色标识向外按照悬护条绕向将其缠绕在胶套和接地片上。缠绕长度应能以保证胶套稳定(端部可以留30cm暂不缠绕,以利变化)。以相等的间隔安装剩下的线条。不得重叠,交错和扭曲线条,注意,外层悬护条要顺着胶套的弧形外廓安装。对于双悬垂线夹而言,外层悬护条的中心应在两个胶套中间。 h) 将悬垂线夹的夹板与悬吊金具连接并拧紧螺丝,松出链条葫芦,使悬垂金具串受力。 i) 安装接地线,接地线与光缆通过并沟线夹连接,或接地片连接,并沟线夹与地面垂直,接地线安装在光缆下方,就近与地线横担角铁相连。

9.1.4.2 耐张线夹的安装

a) 在安装内绞丝前,将预绞丝耐张线夹组件穿过心型环并使之与光缆平行。预绞丝上有绞合色标,在光缆与该色标接触处作上标记,作为安装内绞丝的定位标记;

b) 安装内绞丝:将内绞丝的绞合安装色标(离线条端部较远的色标)对准刚才在光缆上所做的标记,须内绞丝绕向从中间向两端同时缠绕,为易于重新安装,可将末端留下部分节距暂不缠绕。

c) 装完第一组后,将第二组和第一组绞丝对齐,在光缆上将第二组绞丝绕4—6个节距,使末端绞丝松弛,把剩下的内绞丝依次比照缠好要保证内绞丝不交叉且间隔均匀。

d) 内层绞丝全部装上后,用双手同时拧动所有的内绞丝至尾端,使其就位,所有的内绞丝尾端应对挤,偏差不超过50mm,否则重新安装。

e) 安装外绞丝耐张线夹,将外绞丝的绞合色体与内绞丝的绞合安装色标对齐,从色标同时缠绕预绞丝的两条分支,两条分支之间的间隙要均匀,且必须使所有的线条都扣紧到位。 f) 接地线的安装,一端接在接地片或用并线夹的槽中,另一端与塔杆连接。

9.1.4.3 不开断的耐张塔跳线安装

在光缆不开断的耐张塔,安装两端的耐张线夹后,应在两个耐张线夹之间的呈松弛状态的光缆上安装跳线夹具,跳线夹具与引下线夹具相同。

9.1.4.4 护线条和防振锤的安装

a) 确定防振锤的安装位置并做好标记。

b) 如果安装位置落在耐张/悬垂线夹预绞丝之外,则首先安装护线条。将护线条中心色标与安装位置对齐,可逐条地缠绕护线条,也可将护线条预绞成2-3根一组的子束后再缠绕到光缆上。防振锤护线条末端与金具护线条预绞丝末端的距离大于70mm。

c) 松开线夹盖上的螺钉,让锤头较大的一端朝杆塔一侧,将防振锤的线夹部分夹持在第一个安装位置。

d) 拧紧线夹盖上的螺钉。第一只防振锤安装完毕。

e) 用同样的方法安装好其他防振锤。

9.1.4.5 防振鞭的安装

防振鞭应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多根可并联或串联安装。为了避免产生电弧,防振鞭与金具预绞丝末端应保持适当距离。

9.1.4.6 接地线的安装

接地线主要用OPGW光缆工程,为短路电流提供通路。接地线有不同的长度,应根据设计文件安装。接地线的导电截面积应不小于OPGW的金属截面积。

a) 塔上选择一个位置和尺寸都合适的最佳孔位,将接线端子固定在铁塔上,稍微拧紧螺母(以便稍后调整接地线夹,留待最后拧紧)。

b) 将OPGW光缆和接地线另一端平行嵌入并沟线夹的双槽内,让接地线处于自然状态,不要过度弯曲或绷得太紧。放好弹垫,拧紧螺母。

c) 拧紧所有螺母(以压平弹垫为宜)。

9.1.4.7 引下线夹具、引下线、接线盒及余缆的安装。

引下夹具是用来将光缆引下线段,(由耐张线夹至接线盒)紧固在杆塔的塔材上。防止光缆被风吹动碰撞塔材而受损伤。根据线路杆塔的种类不同,其塔型有角钢型和圆柱型,因此引下线夹的安装方式也分为角钢型结构和抱箍型结构。

a) 引下线在安装过程中,光缆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600mm。

b) 铁塔的引下线统一由脚钉角主材引下;水泥杆的引下线夹由架设光缆侧引下,引下线夹具平均安装距离1.5~2m。

c) 余缆架的安装,对于铁塔,余缆架安装在下横担下方第一个横隔面;对于水泥杆,安装高度为导线横担下方5~6m;对于龙门架,安装高度离地面5m。

d) 在光缆接头的杆塔上,对接后多余的光缆按1m的直径盘在余缆架上。

9.1.4.8 绞丝安装的注意事项

在光缆线路金具中有各种内绞丝(结构加固条)和外绞丝(外层悬护条或预绞丝型耐张线夹),各种绞丝都是根据不同的工况,不同的作用进行特别设计的。改变任何线条的数量、长度、螺旋方向及错用不同型号的绞丝都会影响光缆的正常运行甚至损坏光缆,因此在发放材料及安装前必须仔细核对图纸。

9.1.4.9 ADSS光缆的挂点

a) 应详细核算铁塔附近空间电位与场强,对于多回路、转角塔、高电压等级、引下光缆等复杂工况,要仔细核算分析,结合光缆护套材料,确定合理的挂点位置。

b) 应严格按设计给定的挂点位置进行安装,安装误差在任一方向上不得超过50mm 。 c) 光缆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的投影不能与导线和地线出现交叉,以避免在风偏和蠕动时光缆与导线、地线产生碰撞(鞭击)。

d) 光缆不应与杆塔产生碰撞和摩擦。

e) ADSS光缆对地面及交叉跨越的最低高度应满足《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要求。 在满足以上条件情况下,ADSS光缆的架设应使线路杆塔受力最小。

9.1.4.10 ADSS光缆与地面及交叉跨越物的最短距离

ADSS光缆与地面及交叉跨越物的最短距离要求如下:

a) 居民区(村庄) 6m

b) 铁路 7.5m

c) 公路 6m

d) 房屋垂直距离 2.5m

e) 通信线交叉距离 1m

f) 10kV电力线交叉距离 1.5m

g) 35kV带电导线、架空地线 3~1.5m

h) 110kV带电导线、架空地线 3.5~1.5m

9.1.4.11 ADSS光缆高空作业安全措施

a) 凡在杆塔上安装金具、滑轮等坠落高度在2米以上的作业应视为高空作业,高空作业应遵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b) 参加高空作业的人员,应进行体格检查。患有不宜从事高空作业病症的人员不得参加高空作业。

c) 高空作业必须使用合格的安全带(绳)。安全带(绳)必须拴在牢固的构件上,并不得低挂高用。

d) 高空作业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应放在工具袋内或用绳索绑牢,上下传递物件严禁抛掷。 e) 高空作业人员在转移作业位置时不得失去保护,手持的构件必须牢固。

9.1.4.12 ADSS光缆带电作业安全措施

a) 在带电线路杆塔上工作人身与带电导线最小安全距离必须满足《电业安全工作规程》(DL408-91)中有关线路带电作业最小安全距离的规定,如表4所示。遇特殊情况达不到该要求时,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经主管生产领导(总工程师)批准后可采用括号内数值。

b) 带电作业应采取防感应电措施。具体方法既可在光缆施放端的张力机上接地,也可将光缆通过缆盘可靠接地。

c) 带电作业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雷、雨、雪、雾、风力大于五级时不得进行带电作业。在水田作业时风力不能大于四级。

d) 带电作业应签发工作票。工作票签发人和工作负责人应具有带电作业实践经验。工作票签发人必须经局(厂)领导批准,工作负责人可经工区领导批准。

e) 带电作业必须设专人监护。监护人应具有带电作业实践经验,并由供电局从事线路工作的人员担任。监护人不得直接操作。监护的范围不得超过一个作业点。复杂的或高杆塔上的作业应增设(塔上)监护人。

f) 带电作业时应停用重合闸,并不得强送电。严禁约时停用或恢复重合闸。

g) 在跨越输电线、通信线、铁路、公路等路段时,应搭设合格的越线架。越线架上应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重要的越线架应经验收后方可使用。

h) 搭设或拆除越线线架应设安全监护人。

i) 搭设跨越重要设施的越线架,应事先与被跨越设施的单位取得联系,必要时应请其派员监督检查。

表4 人身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

电压等级(kV) 10 35 63(66) 110 220 330 500

距离(m) 0.4 0.6 0.7 1.0 1.8(1.6) 2.6 3.6

9.1.5 ADSS/OPGW施工注意事项

9.1.5.1 线路施工时设有专人负责安全与治安维护工作,严格按安全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章作业,野蛮施工。

9.1.5.2 电力线上方的牵引绳在腾空后必须采用码线器、圆把螺栓或地线线夹等进行双保险。

9.1.5.3 施工前,必须在跨越电力线的上方已经施工完毕的导线之间用尼龙绳织网,网应织在左右相导线之间,长度应当保证在事故情况下坠落,对线路下方的电力线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另外于ADSS带电线路应搭保护架,能够停电的线路推荐停电进行施工。

9.1.5.4 为防止雷电感应与动力机械漏电伤人,施工中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a) 展放牵引绳与光缆时,在牵引机与张力机两侧都安装接地滑车,滑车用不小于25mm软铜线与接地棒相连,接地棒用Φ30圆钢打入地下至少0.5m。

b) 将光缆与杆塔身短接,放掉静电后,才进行提线、紧线与附件安装作业。附件安装完毕后,及时按设计要求装好接地线。

c) 对于牵引绳与OPGW光缆要跨越带电体的一个杆塔档,两侧铁杆塔上的滑车要可靠接地。

d) 地锚的埋设深度应与钢丝绳规格相配,埋设牢固,并留有防滑层。

e) 各种工器具要加强检查,发现有缺陷、磨损、断股、强度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工器具一律不得进入现场。

f) 仔细检查紧线与附件安装用的专用紧线器的螺栓,使之紧固到位、受力均匀,其受力方向与光缆受力方向一致,避免冲击与滑动。

g) 严格按照带电跨越施工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操作。

h) 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均应带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还应配带安全带。

9.1.6 光缆进变电站,防地电位升高措施

进入各变电站架空光缆,应加强对电力故障情况下地电位升高的防护,防护距离110kV站应不小于200m,220kV站应不小于300m。其保护的距离确定是该点到变电站地电网的距离。变电站的墙体、电力电缆沟均属于地电网范围。保护距离应从墙体和电缆沟向外侧线路计算。保护方法:墙体钢吊线固定处、角杆终结处,需用隔电子把钢吊线与墙体和电杆隔开。另外在距离变电站400m左右处加一组地线,把光缆的钢线接地。施工简图如图1所示: 自承光缆钢绞线 隔电子做回头

隔电子

不带钢线光缆

从变电站墙上入站 电杆入站

内衬90毫米宽高压橡胶垫

光缆

直线杆

图1 防地电位升高施工图

9.1.7 光缆的防雷

光纤是非金属材料,本身不受雷电的影响。但光缆中的金属护套、铜芯线等同样受雷电的影响,雷击后能使远供电源中断、塑料护套造成孔洞。尤其雷击产生的强大压力能使光纤折断或受损。当施工中遇到以下情况时,应采取防雷措施:在大地表层2m深处比下层10m深处的土壤电阻率小5倍以上时;在土壤电阻率普遍大的地区(ρ>500Ω.m)如有地段土壤电阻率较小时(ρ<500Ω.m)则该电阻率小的地段要采取防雷措施;光缆与单棵大树、弱电线路、35kV以下电杆、高耸建筑物隔距不够时。

a) 敷放排流线防雷:采用7/2.2镀锌钢绞线作防雷线,方法是在光缆上方30cm处,平行敷设两条防雷线,两线相距40cm,并将两端引向大地电阻率小的地方,敷设长度一般每处不小于2km。

b) 做消弧线圈:直埋光缆与单棵大树、电杆、高耸建筑物、矿泉、地下水出口处的隔距不满足有关规定时,可采用消弧线圈方法保护光缆。

c) 在光缆接头处两端及光缆终端,金属护套和金属加强心在电气上互相绝缘,且不接地,对地呈现绝缘状态,可避免光缆中感应雷电流积累,造成危险影响。

d) 在光缆选型时,尽量采用无金属光缆,尤其在电力隧道中敷放的光缆,更应采用无金属阻燃光缆。

e) 对于架空光缆,大部分可利用原架空明线杆路,原防雷设施仍起作用。为了减少雷电的影响,光缆吊线可每隔1km进行一次接地。也可利用原明线的地线接地。

9.2 普通光缆的敷设

9.2.1 敷设准备

a) 线路器材:光缆规格、长度、每盘光缆的出厂数据、质量保证书、接头盒、终端盒及常规线路器材。

b) 除常规电缆用工具外还应准备:光缆熔接机、光时域反射计(OTDR)、光源光功率计、现场联络电话机、光缆、光纤的开剥工具等。

9.2.2 光缆施工的一般原则

9.2.2.1 光缆的一次布放长度

光缆的一次布放长度要根据具体地形环境条件和施工工艺及光缆自重抗拉力来决定。根据经验,一般一次布放长度为1?2km。有A、B端要求的光缆按设计方向布放。

9.2.2.2 允许拉力和侧压力

布放缆时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抗拉强度的标称值,一般应取标称值的85% 或更低,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得超过标称值的100%,无论用人工或机械都要避免浪漏、打小圈等现象,缆盘要保持松弛。一般要求见表5。

表5 光缆对不同敷设方法的一般要求

敷设方法 拉伸强度(N) 抗侧压强度(N)

工作时 敷设时 工作时 敷设时

架空、管道 600 1500 800 1000

直埋 1000 3000 1000 3000

9.2.3 光缆敷设方法

以下两种基本方法可心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a) 缆盘静止法:又称后向牵引或被动放线法。缆盘固定,光缆放开用牵引绳或人工直接拉缆。

b) 缆盘移动法:又称主动放线法。缆盘沿布放路由移动放开光缆。

9.2.4 光缆直埋敷设的工艺流程和一般要求

9.2.4.1 工艺流程

光线直埋工艺流程见图2。

图2 直埋工艺流程图

9.2.4.2 底宽和顶宽及埋深要求

直埋光缆开挖的底宽及埋深要求见附录2。

9.2.4.3 敷设要求

a) 直埋光缆宜选用铠装护套或钢丝护套,光缆盘长以2000m为宜。光缆死接头的接头衰耗不大于0.05dB, 光缆活接头的接头衰耗不大于0.5dB。其允许张力一般为1000kg。

b) 光缆沟道、接头坑应符合规范要求,沟深不得少于1.2m,在松土地段、民房附近挖沟时,应加装档土板,防止塌方。光缆沟尽量直,沟的弯曲半径一般不应小于20m,沟底平整,清除碎石和其他物件。

c) 用人工布放光缆可根据施工人员多少采取不同方法,人员少时可把每盘光缆分囤沿线设置,分段布放。每人抬放光缆不大于10m,不许光缆贴地面行走,以免擦伤。

d) 在坚石地段布放光缆 ,应在沟底先垫10~15cm细沙土。光缆布放完后回填土,应先回填30cm细土,再盖上水泥电缆护板,然后再回填其它土。每回填30cm土后应下人踩踏平,回填土应高出缆沟20cm左右。

e) 光缆曲率半径一般不小于20R,在困难地点不得小于15R。

f) 光缆接头盒应安装可靠,防止进水,光缆在接头盒两侧应预留10m左右,金属护套和金属加强心不要连通。

g) 为防止地电位升高、危及光缆安全,在进入变电站时,应距变电站地电网外侧400m左右采用无金属光缆进站。

h) 凡穿越公路、铁路应顶3寸铁管,再穿子管通过。

i) 尽量采用“盘移法”或“∞”字圈放担架。牵引法时,要配置滚轴。用手拉伸时,根据缆重每2?10m配1人,肩扛光缆避免锐角和“浪涌”。布缆速度5?10m/min。

j) 直埋光缆标桩,至少隔200m左右一个,光缆拐弯处、过路、过沟渠、过铁路等,应增

设标桩,标桩露高应为40cm,标桩编号要面向公路侧。在沿线的固定建筑物上,应用红磁漆标明光缆距建筑物的隔距标记,标桩与建筑物标记的字体一定要规范清楚。如有可能,可采用喷漆法书写。

9.2.4.3 连接点处理

a) 建人孔;

b) 挖大坑;

c) 临时保护:缆端密封,用混凝土板或砖暂时保护交叠部分,复土后,打三个桩定位,测量并记录位置。

d) 回填土,埋设路由标志。

9.2.5 管道光缆敷设安装的工艺流程和一般要求

管道光缆一般选用尼龙加强心光缆,市区布放宜选用2000m盘长、郊区布放选用2000~3000m盘长。每千米的中间井段应余留20m。电力隧道布放光缆宜选用无金属阻燃光缆,盘长选 2000~3000m为宜,每千米的中间部位应余留20m。

9.2.5.1 工艺流程

图3是管道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3 管道工艺流程

9.2.5.2 子导管选型

水泥管孔内应敷设子导管,一般要求如下:

a) 1个管孔内可放3?4根导管,但导管等效总外径应不大于主管孔内径85%。 b) 子导管采用半硬塑料(PE或PVC),内径ф25?27mm,壁厚2?3mm。

c) 子导管长度100?200m,在主管道内不允许子导管接头。

9.2.5.3 子导管布放

a) 三根或四根同时布放,一次敷设长度≤300m。

b) 为防子导管扭绞,先用胶布绑扎,间距≤2m。

c) 导管内可事先布放好拉缆用牵引线(可用锦纶线)。

d) 用机械布放时,速度≤10m/min

e) 在下列情况下,导管可不开口,直接穿越:人井间距很小,如两个井距加起来≤120m,并且不是接头位置;路由直,不是接头位置;主管道无高差、无位差,不是接头位置。 f) 子导管在人井内适当留长(可拉至井口),截去后,用塞子堵住,防泥砂污物流入,盘曲后放至井底。

9.2.5.4 机械敷设

a) 牵引机械

牵引机械安装定位应牢固可靠;牵引张力设定、超载脱扣等保险系统正常;牵引速度应≤10m/min。

b) 光缆防机械损伤

施工时防光缆机械损伤可以采用的方法和措施如下:

光缆进出人井口时,防摩擦损伤,可用子导管拉出地面保护,或采用喇叭口,出口可用子导管或导轮(半径≥40R);

拐弯人井或管孔有高低差,位差时,采用子导管固定或用导轮作光缆弯曲保护; 采用液体石蜡或尼龙微球润滑剂约可减小30?40%的摩擦力;

缆盘仍用人工助推,此法并不减小摩擦力,主要是监视控制光缆曲率半径;

光缆与牵引线之间须用牵引头和防扭器;

施工结束后将管孔、子导管孔堵塞,防泥沙和鼠害。

9.2.5.5 人工敷设

a) 放缆盘1?2人,将子导管拉出地面,穿入光缆,防井口处机械损伤,助推控制光缆弯曲半径。

b) 每个直道人井配置1人助拉。

c) 拐弯人井配置2人,1人助拉,1人控制弯曲半径。

d) 端头收缆3?4人(不超过4人)。

e) 保持通信联络畅通。

f) 在超过一次敷设长度时,采用“倒拉”(打8字)方法:缆盘放在中间位置,尽量选择在拐弯处开阔地;光缆从一端放到位后,将剩余光缆以“8”字形收容,然后向另一端倒拉;“8”字形尽量对称,曲率半径远大于40R,并防车压、人踩、硬物冲砸。

9.2.5.6 人井内光缆处理

a) 每个井内要放绑扎余量,沿井壁绑扎,必要时在井内盘一圈,作为维修余量,曲率半径不小于20R。

b) 光缆与子导管端口处用密封带包扎封口,并挂标志牌。

c) 接头人井中光缆留长5?10米,用热缩帽或密封带作封口处理,自然盘曲后放井底,备接续用。

d) 人井内接头盒固定:光缆接头盒固定在托架上,并将余缆盘曲绑扎固定;光缆接头盒的位置在人井最上层,常年水线之上,并挂标志牌。

布放管道光缆要注意安全,要检查人孔井中是否有毒气,要通风。井口要设围栏。上下井时不可蹬踏其它电缆和电缆支架,要抽干井中积水。光缆在人孔井中要布放整齐,要设标牌,要清理井中杂物。

在电力隧道或变电站内布放光缆,不可蹬踏电力电缆,不能触动电力设备,对带电设备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要有专责监护人。

9.2.6 气送光缆敷设安装的工艺流程和一般要求

气送光缆法的全称是“高压气流推进法”,其工艺方法介于直埋和管道之间。即用直埋的方法布放气送硅芯管道,用类似管道的方法敷设光缆。

9.2.6.1 硅芯管的规格和盘长

建设光缆管道常用的HDPE硅芯管中40/33硅芯管主要适用于平原、丘陵、公路、路肩和沟边区域,46/38硅芯管主要适用于山匹、弯度较大的公路路肩和沟边等区域。其盘长分别为2000m和1500m(可定长生产)。

9.2.6.2 硅芯管管道的敷设

a) 埋深要求:硅芯管的埋深要求应满足附录3的规定。

b) 敷设要求要领:

沟底平坦、拐弯禁急、落差须缓;两端管口在布放之前应封堵;管道在沟内应平整、顺直,遇沟坎及转角应将光缆沟拉平并裁直,形成平滑过渡;布放后,应尽快连接密封,对引入手孔的管道应及时封堵;同沟布放两根以上管道时,应采用不同颜色的硅芯管,全程用管颜色或标记顺序须保持一致。

c) 连接件及工具

应采用与硅芯管匹配的高质量连接件及工具。

气密封接口:快速连接两段硅芯管;

修补管:遇意外损坏时快速修补取代被损管段;

抗缆塞:硅芯管与光缆接头盒连接处的密封保护;

护缆塞:预埋空管防泥沙和水进入的密封塞;

专用工具:专用割刀、接口扳手、滑轮割刀和修补钳等。

d) 敷设方法

无障碍时,每100m左右设一个人牵管前拉,直至放完;有障碍物时从预留孔中穿越。

9.2.6.3 气送光缆敷设

通常情况下,一台吹缆机一次可吹1000-2000m光缆长度;采用多台吹气机接力,光缆盘长可迭择4000-6000m。

9.2.7 架空光缆敷设安装的工艺流程和一般要求

9.2.7.1 一般考虑

光缆在邮电标准杆路的架空敷设,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如吊线和光缆的温度特性、抗拉强度和垂度(最大负荷时伸长率小于0.2%)、杆距、风荷、冰凌、防雷击、外力损伤(枪击、小动物、山火甚至盗窃)。

9.2.7.2 工艺流程

架空光缆敷设安装的工艺流程见图4。

图4 架空光缆敷设安装的工艺流程

9.2.7.3 杆路条件

优选一级二级杆路,市话农话杆路符合架挂条件时也可利用。

a) 架空光缆净距要求:基本杆高要符合光缆距地垂直距离,并符合与其他设施的水平净距,见附录4。

b) 电杆强度:

架挂光缆后,安全系数(K)至少应满足:水泥杆K ≥2;防腐木杆K ≥2.2

9.2.7.4 吊线

a) 吊挂重量:钢绞线(吊线)在不同负荷区和杆距时允许吊挂光缆重量见附录4。

b) 吊线架挂位置:位于最末层线担下不小于45cm处,距地面高度不够时可局部上移;两层以上吊线,间距不一般为40cm。

c) 吊线间隔接地,并在局站外终端处接地。

9.2.7.5 挂钩程式

见附录4。

9.2.7.6 吊线挂钩的敷缆工艺

架空光缆的吊线挂钩敷设工艺示意图见附录4。一般采用人工或机械在地面上的牵引法,如果是先上挂钩,则在空挂钩内打上牵引线,在光缆和牵引线中串入防扭器,在牵引线的另一端直接牵引。常用的方法还可先放缆后挂钩。这时杆上先要装上滑轮(40R),把光缆拖拉到位后,再由若干人在后面边整理、边挂钩。这两种方法都要求:

a) 每隔2?3根杆上1人助拉;

b) 牵引速度≤10m/min;

c) 防止小圈,避免“浪涌力”;

d) 转角杆必须加滑轮;

e) 缆盘助推2人,拉缆3?4人(最多4人);

f) 保证通信联络畅通;

g) 每隔一定距离,光缆在杆上作适当预留,作维修余量;

h) 光缆接头尽量安排在杆子附近,预留7?10m。

9.3 局内光缆

局内光缆一般从局前人孔经地下进线室引至光端机,由于路由复杂,宜采用人工布放方式,布放时上下楼道及每个拐弯处应设专人,按统一指挥牵引,牵引中保持光缆呈松弛状态,严禁出现打小圈和死弯。

局内光缆应作标志,以便识别。

光缆在进线室内应选择安全的位置,当处于易受外界损伤的位置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光缆经由走线架、拐弯点应予绑扎,上下走道或爬墙的绑扎部位应垫胶管,避免光缆受侧压。 10 光缆接续

光缆接续包括光纤接续、铜导线、护套、加强芯的连接,接头损耗的测量,接头盒的封装及接头的保护安装等,要求:连接损耗小,满足线路传输性能要求,性能稳定,长期可靠性高。

光缆接续是光缆线路施工的重要环节,光纤熔接和接头盒保护是目前光缆永久(固定)式接续最常用的方法。

光缆的接续一般在地面进行,图5是光缆接续的一般步骤。

图5 光缆接续的一般步骤

10.1 光缆接续的准备工作

a) 准备接续环境(工程车、帐篷等),防止水汽、灰尘等的影响。当环境温度过低时,应采取升温保温措施,确保人员和设备正常工作。

b) 准备接续的仪器、仪表和工具。

c) 核对接头位置、光缆的型号规格、光纤类型、色标和芯数。

d) 应截去架线牵引时受损的部分,约5至10m,根据要求预留合适长度。电力光缆的余缆长度应能达到从杆塔引下,并延伸到熔接作业点。

e) 安装接头盒支架系统或工作台。

10.2 开剥光缆

应根据光缆的结构型式和接头盒的不同结构及盘纤方式开剥光缆的各部分结构。 10.3 接头盒部件(支架)装配

应根据不同接头盒的装配说明和程序进行装配。

10.4 护层和加强芯处理

不同的工程和光缆型式对护层和加强芯的处理要求不同。

a) 普通光缆的金属加强芯和金属护层应根据设计要求分别或同时作电气连通、电气绝缘、引出接地或引出监测线。

b) ADSS光缆的护套、纺纶加强件和中心非金属加强件应按要求固定并作电气连通和接地。 c) 开剥后的OPGW的各层绞线应按要求固定并作电气连通和接地。

10.5 铜导线连接

普通光缆中若含有向无人中继站供电或业务铜线,应用扭绞焊接套绝缘管或专用接线子接续。

10.6 光单元处理

应从光缆结构中分离出光单元,按色谱或标记区分,其长度应满足接头盒的要求。应用专用工具将光单元中的光纤分离出来,其长度通常为0.8m。

光纤表面的油膏应用适当的方法清除,在清除的过程中避免光纤的过小的弯曲或折、扭转等现象。

金属管光单元的断面应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去除锐边或在光纤与管口之间套入合适的保护管。

光单元在接头盒内的固定或盘曲应满足光缆和接头盒的技术条件。

10.7 光纤熔接

a) 光纤接头编号和标识:每个光纤接头都必须有编号和相对应的标识。典型的光纤接头标识表见附录5。

b) 根据所用的熔接机的特性和操作程序对每一对光纤进行熔接,每个光纤熔接点都应有可靠的接续损耗数据并储存或如实记录。可以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在远端监测接头损耗,其数据是两个测试方向的算术平均值。

c) 每个光纤接头一般用热收缩管保护。

d) 一般要求每个光纤接头的损耗不大于0.05dB,除非另有约定。

10.8 光纤收容

熔接封装合格的光纤应收容盘绕在接头盒内。盘留光纤在任意一处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30mm且排放整齐。

如果有必要,可用OTDR对盘留后的光纤接头进行抽测或全测。

10.9 接头盒封装和固定

必须严格按接头盒的密封程序进行封装,如果有必要,可用OTDR对接头盒封装后的光纤接头进行抽测或全测。

接头盒安装固定在设计位置上。

10.10 余缆处理

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普通光缆的余缆可盘留固定在接头坑(直埋)内、人孔(管道)内、电杆或架空吊线上;电力光缆在余缆可盘留在构架上(铁塔)或余缆架内。

10.11 复测

单个光缆接续工作完成后,应对每个光纤接头进行一次复测,记录损耗的变化。 10.12 全程测试

全部光缆接续工作完成后,应对全程进行测试,典型的全程测试表见附录6。 11 光缆成端

11.1 成端方式

11.1.1 中继站内成端

a) 直接成端:外线光缆进站后作适当预留,直接进入机箱成端。

b) 尾缆成端:机箱内设备调试完成后引出尾巴光缆,外线光缆进站预留后用接头盒连接。 11.1.2 局内成端

a) T-BOX盒终端

T-BOX即线路终端盒。外线光缆进站后作适当预留,进入终端盒,与单头活动连接器连结(一般为熔接的死接头)。终端盒可位于机架上或桥架上,连接器的插头直接插入传输设备的光收/发端机的插座。

b) ODF架/ODP终端

ODF即光纤配线架,ODP即光纤分配盘。外线光缆进站后作适当预留,进入终端盒,与单头活动连接器连结(一般为熔接的死接头)。终端盒一般位于机架上,连接器的插头插入ODF或ODP的插座的一端,插座的另一端则插入两头的活动连接器(光跳线)的一个插头,光跳线的另一端插入传输设备的光端机的插座。

11.2 成端施工的技术要求

a) 按设计留足预留长度光缆,按合适的曲率半径盘留。

b) 光缆终端盒安装应平稳,远留热源。

c) 光纤在终端盒内的死结头应稳妥固定,余纤在盒内盘绕的弯曲半径应大于规定值。 d) 从光缆终端盒引出单芯光缆或尾巴光缆所带的连结器,按设计要求插入ODF/ODP的插座。暂时不用的插头和插座均应盖上防尘防侵蚀的塑料帽。

e) 光缆中如有铜线应分别按设计引入公务盘和远供盘终结。

f) 光缆中的金属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接地或终结处理。

g) 光纤、铜线应在醒目部位标明方向和序号。

12 竣工验收

光缆线路工程竣工验收前,应由施工单位编制的竣工技术资料一式三份,交建设单位或验收小组审查。

竣工技术资料内容包括:竣工图纸,可利用原有施工设计图改绘,其中变更部分要醒目标注,变动较大更改后不清楚的要重新绘制;竣工测试记录,包括光缆盘测资料,光缆配盘图,全程固定接头资料,中继段全程衰减测试资料,中继段OTDR全程后向散射曲线;全部工程中的隐蔽工程签证;其他资料:设计变更通知,开、停、复、竣工报告,工程协商纪要,安装的设备清单,工余料交接清单等。详细的竣工资料项目及格式参见附录7。

12.1 随工检验

由建设单位委派的工地代表随工验收,若发现质量问题可随时向施工单位指出并及时整改。 随工检验主要适用于施工中的隐蔽项目和竣工时不便检验的项目。随工检验项目合格由工地代表及时签署文件,以后的竣工验收不再复验。随工检验项目参见表6。

表6 随工检验项目及内容

序号 项目 检 验 内 容 检验方式

1 管道光缆 1.塑料子管规格;2.占用管孔位置;3.子管在人孔中的保护和预留长度;4.子管敷设质量;5.子管堵头及子管口盖(塞子)的安装;6.光缆规格;7.光缆管孔位置;8.管口堵塞情况;9.光缆敷设质量;10.人孔内光缆走向、安放、托板的衬垫;11.预留光缆长度盘放;12.人孔内光缆的保护措施;13. 光缆接续线序、工艺和质量;14. 光缆接头安装质量及保护; 15.成端设备安装工艺与质量;16.光缆成端工艺与质量等。 随工检验

2 直埋光缆 1.光缆规格;2.埋深及沟底处理;3.光缆接头坑的位置及规格;4.光缆敷设位置;

5.敷设质量;6.预留长度及盘放质量;7. 光缆接续线序、工艺和质量;8. 光缆接头安装质量及保护;9.保护设施的规格、质量;10.防护设施安装质量;11.光缆与其它地下设施的间距;

12.引上管、引上光缆设置质量;13.回土夯实质量;14.长途光缆护层对地绝缘测试;15.成端设备安装工艺与质量;16.光缆成端工艺与质量等。 按隐蔽工程随工检验

3 普通架空光缆 1.光缆的规格、程式;2.挂钩卡挂间隔;3.光缆布放质量;4.光缆接续线序、工艺和质量;5.光缆接头安装质量及保护;6.光缆引上线规格、质量(包括地下部分);7.预留光缆盘放质量及弯曲半径;8.光缆垂度;9.与其它设施的间隔及防护措施等。

3.1 立杆 1.线杆的位置及洞深;2.线杆的垂直度;3.角杆的位置;4.杆根装置的规格、质量;

5.杆洞的回土夯实;6.杆号等。

3.2 拉线与撑杆 1.拉线程式、规格、质量;2.拉线方位与缠扎或夹固规格;3.地锚质量(含埋深与制作);4.地锚出土及位移;5.拉线坑回土;6.拉线、撑杆距、高比;7.撑杆规格;8撑杆与线杆接合部位规格、质量;9.线杆是否进根;10.撑杆洞回土等。

3.3 架空吊线 1.吊线规格;2.架设位置;3.装设规格;4.吊线终结及接续质量;5.吊线附属的辅助装置质量。6.吊线垂度等。

4 ADSS架空光缆 1.光缆的规格、程式;2.安装方法和工器具;3.光缆挂点位置与电力线的安全距离;4.与其它物体的水平和垂直距离;5.光缆布放质量;6.光缆接续线序、工艺和质量;

7.光缆接头安装质量及保护;8.光缆塔上引缆及其夹具的安装工艺和质量;9.光缆引上线规格、质量(包括地下部分);10.预留光缆盘放质量及弯曲半径;11.光缆垂度;12.金具的规格及安装质量;13.成端设备安装工艺与质量;14.光缆成端工艺与质量等。

随工检验

5 OPGW 1.复合光缆规格;2.安装方法和工器具;3.光缆的放线质量、收线质量、安装质量;

4.线路金具的规格及安装质量;5.光缆塔上引缆及其夹具的安装工艺和质量;6.垂度是否符合要求;7.接地引下线是否安装;8.光缆接续线序、工艺和质量;9.光缆接头安装质量及保护;10.预留光缆盘放质量及弯曲半径;11.成端设备安装工艺与质量;12.光缆成端工艺与质量等。 3-7项由线路验收部门负责检验;其余由通信部门负责检验

6 GWWOP 1.缠绕光缆规格;2.光缆的放线质量、收线质量、安装质量;3.线路金具的规格及安装质量;4.缠绕质量是否符合要求;5.接地引下线是否安装;6.接续箱安装及光缆盘放

质量;7.光缆导引加强件的安装质量;8. 光缆接续质量等。 随工检验

7 ADL 1.捆绑光缆规格;2.光缆的放线质量、收线质量、安装质量;3.线路金具的规格及安装质量;4.捆绑质量是否符合要求;5.接地引下线是否安装;6.接续箱安装及光缆盘放质量;

7.光缆导引加强件的安装质量; 8.光缆接续质量等。 随工检验

12.2 交工验收

当一个中继段完成后,施工单位按工程设计及验收大纲或规范对工程进行严格检查,提供完整准确的竣工资料,由验收小组进行检查或抽查。交工验收时应检查工程是否完成设计要求的全部工程量,竣工资料是否符合要求。如验收小组己派代表参加了中继段全程衰减等测试,交工验收可不专门测试。属随工验收的项目一般不再重验。

12.2.1 验收条件

a) 施工图设计的工作量已全部完成;

b) 随工验收项目已全部合格;

c) 竣工文件齐全,最迟应于一周前送建设单位审验合格并符合档案要求;

d) 施工单位正式发出交工或完工报告。

12.2.2 一般程序

a) 成立验收领导小组;

b) 成立路面组、测试组和资料组;

c) 分组检查;

d) 书面检查结果;

e) 会议讨论,做出评语和质量等级;

f) 通过验收报告。

12.2.3 主要内容

a) 验收工作的组织情况;

b) 验收时间、范围、方法和主要过程;

c) 质量指标与评定意见;

d) 实际的建设规模、生产能力、投资和建设工期的检查意见;

e) 对工程竣工技术文件的检查意见;

f) 存在问题的落实解决办法;

g) 下一步安排、竣工验收意见。

12.3 试运行

当上述条件具备并满足时,可移交相关运行部门投入试运行。工程移交应有正式移交手续。 a) 材料移交:应列出明细单经建设方清点接收,一般在交工验收前办理完成。

b) 器材移交:包括施工单位代为检验、保管及借用的仪表、机具及备品备件等其他器材,应按设计配备的产权单位进行移交。

c) 遗留问题处理:交工验收中明确的遗留问题,按会议落实的解决意见,由施工单位与运行维护单位协商确定具体处理方法。

12.4 竣工验收

工程竣工验收是基本建设的最后程序,是考核工程建设成果、检验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及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环节。

12.4.1 验收条件

a) 经规定的试运行(一般为二至六个月),各项技术性能符合规范、设计要求; b) 技术文件、档案、竣工资料齐全、完整;

c) 主要维护仪表、工具、车辆和维护备品备件己按设计要求配齐;

d) 工程竣工决算和工程总决算的编制及经济分析等资料准备就绪。

12.4.2 验收内容

竣工验收的主要内容见表7。

12.4.3 主要程序

a) 文件准备:工程决算和竣工技术文件;

b) 组织验收机构:领导小组和技术组;

c) 大会审议、现场检查:审查、讨论竣工报告,现场抽样检查内容见表8;

d) 讨论通过验收结论和竣工报告;

e) 颁发验收证书;

f) 工程竣工验收一周内,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竣工技术资料:到货验收记录、开工、竣工报告、工程施工联系单、接头塔和接头盒电子照片、、随工检查和验收记录、光缆线路结构简图、光缆熔接配纤方案表、ODF架配线记录、竣工测试记录、施工质量事故记录及处理记录,其格式必须符合招标方要求。

表7 竣工验收内容表

序号 项目 内容及规程

1 光缆安装工艺 1.管道光缆抽查的人孔数不少于人孔总数的10%,检查光缆及接头的安装质量、保护措施、预留光缆的盘放以及管口堵塞、光缆及子管标志;

2.架空光缆抽查的长度应不少于光缆全长的10%,沿线检查杆路与其它设施间距(含垂直与水平),光缆及接头的安装质量、预留光缆盘放质量,与其它线路交越、靠近地段的防护措施;

3.直埋光缆应全部沿线检查其路由及标石的位置、规格、数量、埋深、面向;

4.OPGW和GWWOP安装工艺由送电线路运行检修部门参照架空送电线路规程验收,光纤通信人员配合同时验收光纤通信对线路安装工艺的要求;

5.局内光缆应全部检查光缆与进线室、传输室路由、预留长度、盘放安置、保护措施及成端质量

2 光纤主要传输特性 1.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竣工时每根光纤都进行测试,验收时抽测应不少于光纤芯数的25%;

2.中继段光纤背向散射信号曲线竣工时应对每根光纤进行检查,验收时抽查应不少于光纤芯数的25%;

3.多模光纤的带宽及单模光纤的色散竣工及验收测试按工程要求确定;

4.接头损耗的核实应根据测试结果结合光纤衰减检验。

3 铜导线电特性 1.直流电阻、不平衡电阻、绝缘电阻竣工时每对铜导线都应进行测试,验收时抽测应不少于铜导线对数50%;

2.竣工时应测每对铜导线的绝缘强度,验收时根据具体情况抽测。

4 护层对地绝缘 直埋光缆竣工及验收时测试并作记录

5 接地电阻 竣工时每组都应测试,验收时抽测数应不少于总数的25%

表8 竣工验收抽查项目

项目 内容及要求

安装工艺 1.长度不少于光缆总长度的10%。

2.光缆和接头安装质量、盘留固定、保护措施等。

3.光缆与其他线路交越、靠近地段的防护措施。

4.进站光缆与进线室、传输室路由,预留盘放、保护措施和成端质量等

传输特性 1. 衰减抽检不少于光纤芯数25%。

2. 背向散射曲线测试抽检不少于光纤芯数25%。

3. 多模光纤带宽及单模光纤色散按工程要求确定。

4. 接头损耗的核实。

护层对地绝缘 直埋光缆应测试并记录。

附录1 光缆开盘测试报告

表1 光缆开盘测试表

年 月 日

线 路 名 称 使 用 区 段 测 试 地 点

光 缆 厂 家 光 缆 型 号 光 纤 芯 数

仪 表 厂 家 仪 表 型 号 测 试 方 法 背向散射

测 试 条 件 测试波长脉宽 1310nm/1550nm 折射率测试范围 1.4675/1.4681 测 试 方 向

盘 号 合同长度(m) 盘标长度(m)

光纤管序 序号色谱 实测长度 实测损耗(dB/km) 光纤管序 序号色谱 实测长度 实测损耗(dB/km)

1310nm 1550nm 1310nm 1550nm

备注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测试人:

表2 光缆开盘测试OTDR曲线

年 月 日

线 路 名 称 使 用 区 段 测 试 地 点

光 缆 厂 家 光 缆 型 号 光 纤 芯 数

仪 表 厂 家 仪 表 型 号 测 试 方 法 背向散射

测 试 条 件 测试波长脉宽 1310nm/1550nm 折射率测试范围 1.4675/1.4681 测 试 方 向

盘 号 合同长度(m) 盘标长度(m)

光纤管序 序号色谱

曲线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测试人:

附录2 直埋光缆底宽和顶宽及埋深要求

直埋光缆底宽和顶宽及埋深要求

直埋光缆埋深要求

地 段 D埋深(m)

普通土、硬土

半石质(砂砾土、风化石)

全石质、流沙

市郊、村镇

市区、人行道

穿越铁路(距道渣底)

公路(距路石)

沟、渠、水塘

河流 ≥1.2

≥1.0

≥0.8

≥1.2

≥1.0

≥1.2

≥1.2

≥1.2

按水底光缆埋深

直埋光缆开挖沟的一般要求

底宽Wb 顶宽Wa

Wa=Wb+0.1D

光缆数目(条) 底宽(cm)

1或2 40 挖沟深度

d=光缆外径+D+10(cm)

1 55

2 65

附录3 气送光缆硅芯管规格、性能和埋深要求

HDPE硅芯管规格

标称直径

(mm) 外径

(mm) 外径允许偏差

(mm) 最小内径

(mm) 壁厚

(mm) 壁厚允许偏差

(mm) 盘长

(m)

32/26 32 +0.3/-0.0 26 3.0 ±0.15 3000+9

32/28 32 +0.3/-0.0 28 2.0 ±0.15 3000+9

40/33 40 +0.3/-0.0 33 3.5 ±0.20 2000+9

46/38 46 +0.3/-0.0 38 4.0 ±0.20 1500+5

50/42 50 +0.45/-0.0 42 4.0 ±0.20 1200+4

60/52 60 +0.5/-0.0 52 4.0 ±0.25 700+3

HDPE硅芯管主要性能

项目 主要性能

原材料硬度 邵氏D61

耐压性能 应能承受0.5h,0.6Mpa压力

拉伸强度 ≥15Mpa

断裂延伸率 ≥350%

抗侧压强度 在1500N/100mm压力下,扁径不小于管外径的70%,卸荷后检测能恢复至管外径的90%以上,无裂纹。

内壁摩擦系数 ≤0.15

弯曲半径 ≤10倍管外径

HDPE硅芯管埋深要求

敷设地段及土质 埋深(m)

普通土、硬土 ≥1.2

半石质(砂砾土、风化石等) ≥0.8

全石质 ≥0.6

市郊、村镇 ≥1.0

市区街道 ≥0.8

穿起铁路(距路基面)、公路(距路面基底) ≥1.0

高等级公路中间隔离带及路肩 ≥0.8

沟、渠、水塘 ≥1.0

河流 直接开挖 ≥2.0

非开挖(地龙钻孔) ≥5.0

沼泽地 ≥0.8

涵洞 ≥0.4

与其他缆线交越处(在其下方) ≥0.4

注:人工开槽的石质沟和公路石质边沟的埋深可减为0.4m,并采用水泥砂浆封沟;硬路肩可减为0.6m。

附录4 架空光缆的净距、挂钩程式和敷设工艺

架空光缆的净距、挂钩程式和敷设工艺

架空光缆净距表

垂直距离 水平净距离

名 称 最小距离(米) 名 称 最小净距离

铁路距轨 7.0(最大弧垂) 铁路(杆位-钢轨) 1 1/3 H

公路、市区马路 5.5 公路 1 H

一般道路 5.0 人行道边沿 0.5 m

通航河流船帆顶 1.0(最高水位) 通信线路(两杆间) 1 H

不通航河流水面 2.0(最高水位) 地下管线(水电煤) 1.0 m

平屋顶 2.0 地下管线(直埋电信) 0.75 m

屋脊 0.6 房屋建筑(边缘) 2.0 m

其他通信线交越 0.6 H:电杆地面高度

树枝(郊外) 2.0

树枝(市区) 1.25

市区距地面 4.5

市区街坊小巷 4.0

高农作物 3.5

其他一般地形地面 3.0

钢绞线在不同负荷区和杆距时允许吊挂光缆重量

区域 吊线程式 杆距(米) 光缆重量(公斤/米)

轻负荷区 7/2.2 ≤45 ≤2.1

≤60 ≤1.5

≤80 ≤1

中负荷区 7/2.2 ≤45 ≤1.8

≤50 ≤1.5

≤60 ≤1

重负荷区 7/2.2 ≤35 ≤1.5

≤45 ≤1

≤50 ≤0.6

7/2.6 ≤35 ≤2.5

≤45 ≤1.5

≤50 ≤1

挂钩程式

挂钩 光缆外径(mm) 间距400~500mm 65 >32

55 25~32

45 19~24

35 13~18

25 <12

附录11(规范性):

附录5 光纤接头、光纤编号及光纤色谱表 表1 光纤接头标识记录

线 路 名 称 线路全长(Km) 色谱标识原则:

熔接点

纤芯编号

表2 光纤编号及光纤色谱对应表 光纤编号 光纤色谱 光纤编号

光纤色谱 光纤编号 光纤色谱

管序 色谱 管序 色谱 管序 色谱 附录6 光缆全程损耗测试记录 光缆全程损耗测试记录

电路名称 测试起点B 测试终点A 使用仪表名称 生产厂家 仪表型号 测试方法 测试人员

测试参数 测量范围 波长

脉冲宽度 折射率

纤芯编号

接续编号 距离(km)

全程损耗(dB)

平均损耗(dB/km)

附录7 竣工技术资料

XXXX光缆线路工程

竣工技术资料

建设单位________

施工单位________

年 月 日

工程名称

中继段长

敷设方式

施工时间

施工单位主管

施工负责人

目 录

1、竣工图

2、初步设计文件(另册)

3、施工图设计文件(另册)

4、施工组织设计(另册)及其审批

5、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6、工程总结

7、工程图片

8、开工、竣工报告

9、工程施工联系单

10、施工质量事故记录及处理记录

11、设计变更通知单

12、工程协商纪要

13、原材料和器材出厂质量合格证明和试验记录

14、光缆及附件到货验收及测试记录

15、光缆及附件缺陷和处理记录

16、安装的设备清单

17、代用材料清单

18、工余料交接清单

19、未按设计施工的各项明细表及附图

20、施工缺陷处理明细表及附图

21、随工检查和验收记录

22、光缆线路结构简图

23、光缆熔接配纤方案表

24、ODF架配线记录

25、工程测试报告(不限于以下测试资料)

(1) 光缆开盘测试报告

(2) 光缆开盘测试OTDR曲线

(3) 中继段光缆配盘

(4) 中继段光纤衰减统计表

(5) 中继段光纤接头损耗测试记录

(6) 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测试记录

(7) 中继段光纤色散(单模)带宽(多模)测试记录

1、竣工图

(按设计/施工单位格式)

2、初步设计文件(另册)

3、施工图设计文件(另册)

4、施工组织设计(另册)及其审批

5、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按建设/施工单位格式)

6、工程总结

(按建设/施工单位格式)

7、工程图片

(按建设/施工单位格式)

8、开工、竣工报告

(按建设/施工单位格式)

9、工程施工联系单

(按建设/施工单位格式)

10、施工质量事故记录及处理记录

(按建设/施工单位格式)

11、设计变更通知单

(按设计单位格式)

12、工程协商纪要

(按建设/施工单位格式)

13、原材料和器材出厂质量合格证明和试验记录 (按厂商格式)

14、光缆及附件到货验收及测试记录

(按厂商格式)

15、光缆及附件缺陷和处理记录

(按建设/施工单位格式)

16、安装的设备清单

(按下表格式)

序号 名称 中继段 段内序号 包含附件 数量 说明

17、代用材料清单

(按下表格式)

序号 原材料 代用材料 中继段 段内序号 数量 说明

18、工余料交接清单

(按下表格式)

序号 材料名 规格 数量 新/旧 包装 说明

19、未按设计施工的各项明细表及附图

(按施工单位格式)

20、施工缺陷处理明细表及附图

(按施工单位格式)

21、随工检查和验收记录

(按施工单位格式)

22、光缆线路结构简图

线路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简图(示例)

编制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

23、光缆熔接配纤方案表

线路名称:

A侧光缆芯数: ? B侧光缆芯数: C侧光缆芯数: D侧光缆芯数: A侧名称和光缆型号: B侧名称和光缆型号:

C侧光缆类型和型号: D侧光缆类型和型号:

应用接头编号和地点:

24、ODF架配线记录

图1 ___站ODF架平面图

图2 ODF架第____单元箱FC/PC适配器平面图

绘制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1、图中号码为单元箱上的适配器编号;

2、本表和适配器连接使用表配合使用可明确适配器编号与纤芯编号的对应关系;

3、本平面图应根据ODF单元箱的实际情况绘制;

4、本表作为光缆线路工程竣工技术文件中ODF架配线记录的内容。

25、工程测试报告

表1 光缆开盘测试报告

年 月 日

线 路 名 称 使 用 区 段 测 试 地 点

光 缆 厂 家 光 缆 型 号 光 纤 芯 数

仪 表 厂 家 仪 表 型 号 测 试 方 法 背向散射

测 试 条 件 测试波长脉宽 1310nm/1550nm 折射率测试范围 1.4675/1.4681 测 试 方 向

盘 号 合同长度(m) 盘标长度(m)

光纤管序 序号色谱 实测长度 实测损耗(dB/km) 光纤管序 序号色谱 实测长度 实测损耗(dB/km)

1310nm 1550nm 1310nm 1550nm

备注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测试人:

表2 光缆开盘测试OTDR曲线

线 路 名 称 使 用 区 段 测 试 地 点

光 缆 厂 家 光 缆 型 号 光 纤 芯 数

仪 表 厂 家 仪 表 型 号 测 试 方 法 背向散射

测 试 条 件 测试波长脉宽 1310nm/1550nm 折射率测试范围 1.4675/1.4681 测 试 方 向

盘 号 合同长度(m) 盘标长度(m)

光纤管序 序号色谱

曲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