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调研报告

农村教育调研报告

我在农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

借助这次支教的机会,有幸近距离接触了农村学校和农村的学生,对这里村镇小学、小学教师,学生及家长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看到了一些农村教育的可喜成绩以及教学问题,可喜的是校舍与硬件的投入显著,同时也了解了一些教师情况,学生情况,家长情况。以本教学班的54名学生及其家庭,周边村小情况为主要了解对象。

调查方式

通过与学生谈话,与本校教师交流,与曾经带过这个班的教师交流,以及到周边村小了解等方法,对农村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学生家庭情况,农村人教育孩子的意识与方法,学校设施、环境、教学质量,进行了肤浅地调查。

调查内容及分析

(一)近两年来学校发生的一些可喜的变化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 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显得很重要。而从几年来的情况看,政府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硬件方面:筵宾中心小学,刚刚盖起了两座教学楼,新教学楼还设计了保温墙,综合实验楼和餐厅等也正在建设中。

学校还更新了电脑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设备,多媒体教学设施已经达到了村村通。

软件方面:中心小学把: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作为重点来抓。为了使同学们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提高同学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学校除了以往的每学期评“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之外,还组织

我们的学生选举“班级之星”,“四德之星”等,既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嘉奖,也想提倡其他同学学习身边的一些好的习惯和品质, 课外活动比前几年办得多了一些,什么歌咏比赛啊,校园文化节、班级文化建设,跆拳道比赛,兔子舞比赛,六一节目汇演啊等等。

(二)存在的具体情况:

1、学生情况

乡下的教育水平低。俗话说凡事要从基础抓起,重基础才能有更高的成就,而乡下的孩子们基础是不扎实的,成绩不好,没有学到教学任务规定的内容是普遍现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做不到认真听讲,甚者,吃零食,讲笑话,嬉笑玩骂干扰其他同学上课的现象非常严重。

作业:独立完成作业的质量低,也没有勤学好问的习惯,因此抄作业的现象较为严重

课后:没有科学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也不认真完成作业,更不用说自觉的巩固和复习

知识面窄:摄取信息的途径少,电视是他们了解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是孩子们看电视看得是电视剧动画片等趣味性节目,对一些科普类的拓宽知识素养的了解较少,班内的54名学生只有3个家里有电脑。

生源减少:近年来在外务工人数增加,并且城乡经济水平差距拉大,生活水平高低不平,于是人源大批往县城迁出,大批的生源流失,使得村小小学生数量骤然减少,有点教学班只剩7个孩子。

小学虽然有了实验楼、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综合楼等建筑,建筑越来越好,但是由于社会背景家庭情况等客观原因,生源质量较差,孩子自制能力较差,玩心较重,取得的成绩大多不尽人意。

2.教师问题

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教师感觉压力很大;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

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教师人数不足,六个年级16个教学班,接近900名学生,许多老师都是身兼数学、科学、品德与社会、美术、地方教材、综合实践活动、德育活动、少先队活动等等,只有一个专职音乐教师,一个专职的体育教师,连专职的美术教师都没有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从以上情况可知农村村老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的接受学习任务单调,娱乐欠缺,进一步说明农村教育落后。另外由于乡村经济力量薄弱,老师工资低,特别是村小,许多老师还要种植蔬菜大棚,以解决生计,这又使得农村教育水准更难得提高。

3.家长问题

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是 “基本不知道”; “对孩子学习上关心程度”,只有半数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习很关心呢?很多家长片面地认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习关心的全部表现。

4、不同的村小之间也有着细小的差异。

不仅是教学设施等硬件方面还是学生和教师素质等软件方面,就整体来说,乡下城里还是没法比的,当然个别优秀的除外。

规模大,经济状况好一些的村子,他们就更加有能力和资本向城市靠拢,他们的学校也能更好的组织学生们展开课堂内外的活动,许多乡下学校在重建,有些大一些的村子的学校,教学楼办公楼也还不错,像泉龙头小学,距离县城近,孩子们早已在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里上课,而齐庄子这样的较好的村小,则教学楼正在筹建中,像略庄等村小,则仍然是以前的教室。

(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1.教学设施不先进,教室虽然有了多媒体,但是老师不常用,特别是老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一书一粉笔一黑板“教学模式,

2.城乡经济差距大,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留不住好的尤其是年轻老师,教师更换频繁,像我所任教的班级,五六年级两年的时间就换三任数学老师,我从去年11月份接过来,还是这三任中给他们代课时间最长的老师。村小的老师很多

是已经在校任教多年的年龄大的老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教学观念落后,而且在这个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时代,这些老师本身也没有汲取很多新的知识,即使教室里配备了多媒体、电子白板等先进教学设备,他们也不会用,也就不能传授同学们什么除书本以外的东西。且教学方式单一,很难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3.教学规模逐渐缩小。农村一些父母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他们愿花更多的钱,想尽一切办法的让自己的孩子去城里上学,接受比在农村更严格更先进的教育。而我们县里及市里的小学吸引了好多优秀的学生,于是乡下的学生尤其是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少,规模便越小,规模小则影响教学制度的完善,越不完善则教学质量越不好。由此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4.某些家长也不注重正确引导孩子学习。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我们班的54名同学,都是山后面的,他们的村子就叫“山后”,90%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采取的是听之任之的态度,孩子自己学的好就好,要学什么就给他学,知道孩子的学习不好也不会过多的干涉,很少过问孩子们的学习,他们连老师的电话都懒得记,更谈不上家校沟通。孩子呢则是谁教他们都没有关系,因为他们是孩子,不会判明哪个老师好,哪个老师差,家长更不关心,也没有能力关心,住在山沟里,他们的村子就叫“山后”,家长想:孩子已经到了镇上的学校,肯定会很好,好赖都是老师的事,学校的事。我们知道,小孩子意志薄弱,贪玩,在学校缺乏老师的严格要求,在家缺乏家长的科学引导,于是很多孩子从小就不爱学习,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从来就是听之任之。

5、家庭情况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因为村子的地理位置,过去交通不发达,经济落后,很多人到城里务工,留守儿童多。王佳乐长年与爷爷奶奶看管,与同学发生矛盾,就由姑姑来处理。

外面姑娘不愿来,本村姑娘要走出去,这也影响了人口质量,单亲家庭孩子多,文希章的母亲过早离世,这孩子学习很好,但是惧怕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让他在周一升国旗讲话时进行国旗下讲话也愁得哭,

彭婧媛的妈妈是买来的,扔下她跑了,爸爸又找一个,在县城打工,她跟着爷爷奶奶在家。天天坐在凳子上一动不动,上课下课都是静坐,那凳子是她的“狱凳”,从来不与任何人说话,但在家里会和奶奶说话,也会用手机上网。这么坐下去,健康的身体会变成残疾,聪明的孩子会变成白痴!

解媛媛的妈妈弱智,解媛媛会不分上课下课在校园里乱逛。

这些不正常的现象,或多或少与家庭教育的缺少有一定的关系。

实践总结和感悟

经过一年支教工作的观察了解,更深入的了解了农村的教育状况。尽管我的有限,只是我们班的小群体和中心小学及个别村小,,但是它反映出来的问题却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看到学校设施越来越好很是欣喜,同时也为农村的孩子呆在农村接受不到好的教育而担忧。影响一个地方的教育有多方面的原因,有些是地理位置的限制,有些家庭的因素。但是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不管是为了解决基本的生计,还是为了农村人口中所谓的:以后有出息,找份好的工作,或是提高自身素质。

中国的农村人口占得分量很大,解决农村各个方面的问题尤为重要,对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国民的文化素养都有着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以及党的十八大的有关教育政策,足以证明国家对乡下教育的重视。这些年来,像“两免一补”,“一村一大学生”等政策确实对乡村教育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要真的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还有很长远的工作要做。包括提高乡村经济水平,引进人才,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基础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

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等等。

而对于我这个从农村走出来教师来说,关心和支持农村教育事业是非常应该的。我经历了一般村民体会不到的生活,尽管村小也不断有大学毕业的教师到来,但却是走马灯般不断更换,能安心留在村小一直奋斗下去的少之又少,除了青年人的思想状况影响之外,更多的是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地理条件等等现实问题的影响,这些则是教育主管部门无能为力的,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政府,把真正重视教育,关心教师落到实处,让他们喜欢农村,乐意投身农村教育。

 

第二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农村领域)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农村领域)

乡村干部作为农村基层工作的执行者和落实者,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中坚力量。乡村干部能力的高低、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大局,因此着力提升乡村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筑牢他们心系群众、服务群众、扎根群众的思想根基就显得尤为重要。近期,为深入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调研工作,我们深入乡镇、村组、农户家中就如何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何贯彻执行好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转变乡村干部工作作风,增进干群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市委组织部的要求,我们挑选了四个乡镇,按照普通群众比例不低于40%的要求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就调查问卷确定的调查内容进行了专题调查。同时这四个乡镇组织召开了由乡村干部、党员群众参加的座谈会,围绕调研内容进行了深入座谈。针对当前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群众的新期待、存在的问题,今后的意见建议等问题,向全县10个乡镇的党政主要领导、副书记、纪委书记、村书记主任发放访谈表212份,通过分析汇总调查问卷、座谈了解、个人访谈,共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4大类22条。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现惠民利民富民、构建和谐新农村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县委?3+1?发展战略,紧紧围绕?航天先锋?引领工程,不断强化理论培训、丰富活动载体、

大办利民实事、实现富民强县,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

(一)强化理论教育,注重理顺干群情绪。近年来,我们把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工作做为提升党员干部为民服务能力、增强党员干部自身党性修养、理顺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手段,采取请进来讲、送出去学、远程教育教、实训基地练等办法,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十八大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创先争优。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参观党员党性、警示、廉政教育基地,围绕党员?冬训?,做好党员?双述双评?工作,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切实筑牢了基层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道德底线,增强了基层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为了群众的意识。各基层党组织通过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一线工作法?,组织广大群众举办各类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化娱乐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广大党员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参政议政意识明显增强,广大党员群众的情绪基本稳定。

(二)突出多办实事,注重拉近干群距离。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全县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将民生工程列入政府工作重点,集中精力、集中财力办理顺民意、聚民心、解民忧的惠民实事,着力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村级医疗卫生室建设、农村安全饮水、乡村道路铺筑、农村人居环境改造等民生问题,全面落实新农合、新农保、城乡低保等各项惠民政策,有效解决了广大群众就业、养老、上学、看病、住房等方面的突出矛盾。认真落实推广了人民群众来访接待制

度,畅通了人民群众的来访渠道,广泛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忧,了解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评价、意见和建议,有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群众利益,提升了党政工作与群众意愿的契合度。

(三)丰富活动载体,注重搭建干群联系纽带。一是深入实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充分发挥联系单位信息灵、政策通的优势,加强沟通联系,注重排忧解难,通过政策上引、资金上帮、项目上扶等办法,积极组织帮联单位深入村组和农户家中,帮助贫困村和特困户分析贫困原因,找准脱贫路子,制定发展规划,引导他们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养殖业。二是深入实施干群?四连四促?行动。实施了以?设‘连心箱’促调查研究、带‘连心本’促理清思路、建‘连心卡’促破解难题、架‘连心桥’促社会和谐?为主要内容的干群?四连四促?行动,全县680多名科级干部深入基层,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理清发展思路,扶持重点产业,维护农村稳定。三是深化?五步联推?党群共富工程、?支部比发展、党员争先锋、建功新农村?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村党员在发展温室瓜菜、特色林果、设施养殖等高效特色产业中争当?致富先锋?, 全力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激发广大农村党员创先争优、建设新农村的热情。

(四)落实发展大计,注重筑牢干群关系。近年来,县委把?为人民谋利益?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按照市委?六翻番、六提升、三率先?的发展目标,坚持?3+1?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创新农业、兴旺一产?的工作部署,大力实施?6+1?产业富民计划,加快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倾力实施道路建设、人

畜饮水、渠道衬砌、小康住宅等惠民工程,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400元,农民人居环境、生活质量、幸福指数得到较大辐度的提升,干群关系不断融洽。

三、调研了解到群众最期盼的问题

(一)群众期盼政府科学引导,助农增收的产业结构日趋完善。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就我县而言,广大人民群众期盼最热烈的关键性问题主要是盼望助农增收的产业结构能日趋合理,产业链条能逐步延伸,产中跟踪服务能够到位,产出效益能不断增加。目前我县依然存在种植业比重偏大,种植品种多而杂的现象,没有能形成规模效应和链条效应,缺乏具有明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农民增收难。

(二)群众期望乡村干部提升致富带富能力。做给群众看,才能带着群众干,但我县乡村两级干部,在群众眼中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大量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工作,在为农村发展注入新血液,带来新活力的同时,由于基层经验少、社会阅历浅,指导工作的实践经验不够,动手实践能力差,工作执行力弱。二是部分村干部只满足于完成日常事务性工作,联系群众不够,没有把引导群众致富当作首要任务,导致干部带动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提高生产效益、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较弱,群众认可度不够。

(三)群众期望乡村干部更加务实为民。评价党群干群关系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最多的是?一般?,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做的?一般?,充分反映了我县部分乡村干部服务群众意识、宗旨意识不强,对待群众态度冷漠,对待工作推拖死板,不能很好地定位?何为干部、干部何为?,部分乡村干部服务能力、带动能力较差,办事不透明、不公

开情况时有发生,干部和群众交流渠道不够通畅,不能很好的引导群众的理性诉求。

(四)群众期望乡村干部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部分村干部存在得过且过,当?太平官?、?做太平事?的思想,缺乏艰苦奋斗、吃苦在基层一线的意识。反映出部分乡村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群众观念不强,工作飘浮,缺乏工作的责任心和恒心。

四、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些意见建议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最主要的目标是落实务实、清廉、为民的服务宗旨,重点和关键点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营造和谐的乡情村情上。针对我县农村调查问卷反映的情况,对今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以下一些浅显的意见建议:

(一)坚持多措并举,提高乡村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一是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和1+1、1+N等形式的帮带模式,不断提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综合素质,强化乡村两级干部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二是通过认真落实?一线工作法?、在基层一线包村蹲点、联系包抓乡村重点工作等实践锻炼活动,努力提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团结凝聚人心的作用,使每项决策、思路和办法,能够通过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落到实处、发挥效应。四是强化群众工作考核。要将群众工作纳入相应的责任考核当中,通过考核来强化干部的工作责任,激励干部提高工作水平。

(二)切实转变作风,增进干群关系。一要坚持察实情。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真实了解村情民意,捕捉社会信息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和倾向性问题。二要善于解

民意。要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善于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工作。通过说服解释、耐心疏导解决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三要坚持抓关键。大力发展特色优势高效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做好道路建设、渠道衬砌、人饮病改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用实实在在的利民惠民实事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赖。

(三)完善制度体系,拓展干群沟通渠道。认真执行干部民情日记、定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下访等制度,要通过民主恳谈会、记民情日记、住村等多种形式联系群众,沟通思想,增进感情。要充分发挥农村?两代表一委员?在联系群众、听取和反应群众意见方面的作用,形成定期向他们通报情况和听取意见制度。要开辟专门渠道、增强政府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功能,使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信息传递交流更直接、更及时、更广泛。

(四)强化教育引导,提高乡村干部党性修养。一要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送出去学与请进来教、远程教育引和人才实训基地练等办法,切实加强对乡村干部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二要通过组织学习新《党章》、重温党的誓词、到全县党性教育基地学习等办法,进一步强化党性观念。三要在践行党的宗旨中加强党性修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精力投入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村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五)创新帮扶机制,不断深化?联村联户?行动实效。干部联户好不好,要看?输血?能力带动的?造血?细胞扩散的怎么样,要让联户活动成为干部的一种习惯性、经常性活动,要通过联系户的收

入对比、发展成效、技能水平和精神风貌各方面进行群众问效评价,群众反映好不好要作为评价干部的最低要求。要畅通帮扶 ?能进能出?渠道,制定联系户动态管理机制,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和需要联系帮扶的群众纳入到?联村联户?行动中来。要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连片带动、整体推进?的模式,围绕?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整合部门帮扶资金,统筹安排,打捆使用,凸显帮扶实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