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财产保险市场调查报告

宁夏财产保险市场调查报告

[摘要]近年来,随着宁夏经济的迅速发展,财产保险业获得了发展的良好外部条件。但由于宁夏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保险业起步较晚,财产保险市场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如寡头垄断竞争格局明显;财产保险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地区差异较大;险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制约了当地财产保险发展。因此,宁夏各财产保险公司应认真分析存在的不足,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营战略,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务,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

[关键词]宁夏财产保险市场 保险深度 保险密度 市场份额

[正文]

一、宁夏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一)自然地理环境和人口情况

1、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黄河中上游,与甘肃、陕西、内蒙古毗邻,地势北低南高,东西窄而南北长,呈带状形,面积6.64万平方千米,下辖5个地级市(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固原),11个县级市个县及1个县级移民开发区。首府银川市。2、宁夏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在5~9℃之间,全年无霜期为4~6个月,降水量200~600 毫米,蒸发量在1214.3~2 803.4毫米之间,春旱较重,且多风沙,夏季有暴雨,这种气候特点给农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宁夏是中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截止20xx年底,宁夏共有常住人口600.76万人,主要分布在北部及南部山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少数民族46个,其中回族居民 21.37 万人。通常将宁夏分为北部川区和南部山区两部分。从资源上看,自然资源和地区分布不均衡,中、北部地区能源资源,特别是煤炭资源丰富、可垦荒地资源较多、非金属矿产资源集中,而且有黄河横穿境内,电力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资源组合甚佳。如石嘴山煤矿已成为西北地区炼焦煤、动力煤基地之一,并将建成全国无烟煤出口基地之一。而南部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资源较为贫乏。目前,银川市以加工业为主,如毛纺、皮毛、食品加工;石嘴山市是典型的重工业区,以采掘和原料工业为主,煤炭、机械、电力、冶金等工业已有一定规模;吴忠市以能源、铝冶炼和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主体;固原市的榨油工业较发达,但大中型企业较少。宁夏是我国著名的裘皮羊产区,平原灌区的滩羊二毛皮、中卫的山羊皮为裘皮之佳品。提花毛毯、仿古地毯、清真食品、贺兰石刻等均为宁夏特色产品。

由于宁夏特殊的地理位置,人们抵御灾害事故的能力较弱,投资风险相对东部地区较大,严重制约着 宁夏经济的发展。财产保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手段,在宁夏大力开展经济建设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经济环境

自 2002 年 6 月宁夏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宁夏克服家底薄弱、干旱少雨等不利因素,采取把工业经济调“强”,把农业结构调“优”,把第三产业调“活”,把区域经济规模调“大”,把产业科技含量调“高”等举措,使和谐宁夏建设稳健起步,经济社会发展亮点频闪,为20xx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xx年翻一番打下了坚实基础。GDP由20xx年的298亿元增至20xx年的707亿元,年均增长11.7%,经济增长速度连续 8 年高于国平均水平;人均GDP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780元。宁夏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不断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使宁夏工业呈现经济快速增长、规模急剧扩张、效益明显提高的态势。工业对GDP的贡献率由33.7%增为 60%以上。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寻求保险的支持来降低风险和减小损失的保险需求逐渐增多,这为宁夏保险的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

二、宁夏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的现状

(一)财产保险市场主体逐步多元化

截至目前,宁夏财产保险(以下简称“财险”)市场主体共有 5 家省级分公司,即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设有分支机构73个。中介机构12家,其中经纪公司2家,代理公司10家。宁夏财险市场初步形成多家主体并存、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二)保费收入不断增长,市场份额逐渐变化

宁夏财险业在“十五”时期,保费年均增速达到21.86%,高出GDP年均增速约10个百分点。人保财产保险公司一直独占宁夏财险市场的半壁江山。但主体的引进、激烈的竞争让平安财产保险公司、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及20xx年成立的安邦财产保险公司以更快的速度扩大其业务量,从而分得人保财险公司的一杯羹,使其市场份额逐年下降。

(三)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逐年提高

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保险业发展程度和水平。宁夏财险业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虽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在西部处于较领先地位,但保险密度落后于全国水平,而保险深度高于全国水平是由于GDP总量不高的缘故。若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则无论从保险深度还是保险密度都远远落后。

(四)保险功能日益凸显并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宁夏产险市场规模的扩大,保险的风险保障和经济补偿功能日益凸显。赔款支出20xx年比20xx年增长199.28%;6年平均赔付率47.23%,特别是一些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及时给予经济补偿,在灾后恢复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赔款金额占保费收入一半左右的这种低收入高赔付的现实,使财险经济效益较寿险相比相差甚远。

(五)险种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宁夏财险公司经营的财产保险产品有车辆险、企财险、家财险、工程险、责任险等。从近三年的数据看,市场份额最大的是车险,并呈上涨趋势。随着 20xx年7月1日“交强险”的实施,车险业务收入依然是各家财险公司争夺的焦点。

占据第二位的是企财险,其市场份额有所下降。而家财险保费收入在占比不到0.5%的同时,还出现11.38%的负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购买高档消费品比例越来越大、对家庭财产保险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的背景下,财险公司在家财险方面没有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若能在产品组合、销售渠道等方面推陈出新,应该可以对改善险种结构起到较大作用。

由于近三年来农业保险高达82.78%的赔付率,使农业保险严重萎缩。2006 年保费收入同比下降了11.45%,险种不断减少,目前只有粮场综合险和奶牛险两项,保险总金额仅2.4亿元。工程险和责任险因宁夏基础设施建设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而逐年攀升,20xx年比 20xx年增长72.38%。

三、宁夏财产保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市场主体不足,垄断竞争依然明显

目前5家公司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悬殊,人保控制着一半以上的财产保险业务,并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其主要原因是:19xx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实行分业经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继承了中国人保的品牌,并于20xx年11月在香港上市,成为中国内地首家海外上市的金融企业,宁夏居民对人保财险的信任和认可已根植于心。而平安财险、太平洋财险、安邦财险、中国大地财险公司在宁夏成立的时间较晚,想要分割人保财险已占有的市场份额还需要一段时间,致使宁夏财险市场寡头垄断特征较为明显,没有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格局。

(二)财产保险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地区差异较大

近年来,宁夏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消费力不足等问题。保险业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不高。以20xx年为例,各财险公司共计

5.93亿元的财险保费收入仅占全国财险总保费收入的0.38%,宁夏707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39%,在全国GDP排行中仅高于青海省,居全国倒数第二。经济总量的不足制约着财险业的快速发展。而宁夏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则是造成财险业务地区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如银川市的财险保费收入比排名第二的吴忠市高出3倍以上,而石嘴山、中卫和固原三市保费收入之和不超过宁夏全区的3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银川市作为首府城市,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无论是宁夏本地居民还是外来投资者都倾向于银川,使银川的经济得到较快发展。20xx年银川市GDP总额达288.5亿元,而地处南部山区的固原市仅为44.8亿元。二是银川外来人口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思想文化,更新了银川市民的观念,增强了人们的保险意识;三是宁夏带状地形的特点及受黄河流经路线的影响,使以银川为主的北部川区比南部山区的发展速度更快。显然,银川市财险在宁夏一支独秀的局面,将不利于财险业在宁夏的和谐发展,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了宁夏南部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状况。

(三)车险费率水平持续下降,车辆信息不能共享

由于宁夏地域较小,分散性较差,各财险公司的竞争渠道大体相同,均集中在车行代理、银邮代理等渠道上。由于一条代理渠道上有多家公司进行争抢,导致不正当竞争加剧。有的公司为了能以更低的价格取得业务,甚至采取“变更车辆使用性质承保”“违规使用费率优惠系数”等手段,将不符合承保条件的、车辆按正常标的承保,损害了保险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制约宁夏财险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车险业务“争夺战”的存在,致使各财险公司相互间的沟通协作少,有关车辆的信息不能共享,使一些存在较大风险的车辆为避免拒保或提高保费,而在各公司之间来回游动投保,加大了承保风险,也提高了高风险车辆的赔付率。

(四)险种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宁夏财险公司业务拓展主要集中在企财险和车辆险上,因为在产险业务结构中,车险、企财险是两个规模效益型险种,其增长或下降关系到保费收入和利润指标的完成,各公司倾其资源进行拓展。另外,这两大险种社会认知度高,客户保险需求欲望较强,展业难度相对较小,成本投入低,保费业务量大,在目前以保费收入兑现工资费用的考核体系下,利益驱动着从业人员把更多精力放在这两个易于见效的险种上。虽然近年来,各财险公司开发了一些新险种,但这些新险种几乎都由总公司统一开发,全国使用,新产品的地区特色和企业特色不强,不能根据各地区千差万别的情况来制定合理的费率和条款,导致执行难度较大,同时不能很好的满足地方需求。

(五)保险从业人员总量不足,专业管理人才匮乏

1.保险从业人员数量较少。据宁夏保监局统计数据显示,20xx年年底,到宁夏保险公司在职员工1702人,保险营销员8291人,专业中介机构从业人员102人,三项合计共10095人,而财险从业人员1000

余人。每10万人中拥有保险从业人员数量仅为168人,而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20xx年美国为1357人,日本为331人,香港地区为551人,台湾地区为619人。

2.从业人员素质总体偏低。目前宁夏财险营销员中高以下文化水平者占 80%以上,不少营销员过去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相当一部分是下岗和离退休职工,在进入保险行业之后,并未接受系统的正规的专业培训,普遍缺乏保险专业知识。

3.专业管理人才匮乏。宁夏财险从业人员具有专业素养的正式员工比例不足10%,中高级管理人才极度缺乏,专业核保、理赔人员稀缺。据统计,20xx年宁夏保监局处理的合同纠纷类信访投诉中,涉及理赔环节的投诉占70%以上,投诉重点主要是赔案长期拖而不决、定责定损不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财险管理人才匮乏,专业水平不高所致。另外,宁夏财险专业管理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在地区分布上存在北部川区多于南部山区、中心城市多于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

4.人才流动不规范。从业人员的不足和专业管理人才的匮乏,特别是中层管理人才的断档,加剧了保险人才的无序流动、频繁“跳槽”和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究其原因,一是各财险公司与宁夏当地高校联系较少,没有为高校对口专业的在校生提供较多的实习和实践的机会。二是宁夏培养保险专业的教育机构偏少。目前宁夏各大高校中,只有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和宁夏医学院开设了保险专业,而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保险专业在校学生呈波动式下降趋势。20xx年在校保险专业学生70余人,20xx年达100余人20xx年不足80人,而且从20xx年开始该校已没有保险专业学生。这与各财险公司总把眼光放在外勤展业人员的扩展上,而没有给专业人才提供较好的就业平台有关,也与高校缺乏与各财险公司联合培养人才的意识有关。三是宁夏地处西部内陆,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本身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

四、宁夏财产保险市场发展对策研究

(一)扩大财险市场主体阵容,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充分利用宁夏民风朴实,人们对新事物具有很大的包容心,而抵触、不信赖、观察的心理较弱等优势,继续吸引财险公司在宁夏设立分支机构,同时机构网点的设置应根据宁夏当地的实际,服从经济建设的需要,促进宁夏保险业的整体发展;积极营造“竞争主体参与、竞争规划公正、竞争过程透明、竞争结果有效”的良好、公平的市场环境以吸引外资财险公司来宁,进行入股和技术合作,以便更好地借鉴国际财产保险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

(二)推动不同经济地区财险业和谐发展

宁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保险业发展的不平衡。为此,要推动宁夏保险业和谐发展。首先,应充分发挥银川在保险业发展中的骨干支撑、先导示范和辐射作用,尽快形成区域性保险中心;其次,对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如吴忠、石嘴山等市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再次,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中卫、固原等市要支持其实现追赶型发展;最后,对南部山区,如西吉、海源等回族聚集地区,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促使其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控制车险费率下滑,构建机动车辆保险信息平台

车险是财险的支柱险种,其发展状况水平直接影响整个财险市场。保监局要发挥其监管职能,控制车险价格下滑,并完善各财险公司的核保制度,统一核保口径,为财险市场营造一个和谐、公平的经营环境。同时各公司和相关部门、机构要互相联系,建立一个公共的机动车辆数据信息平台,通过数据交换,保监局、保险行业协会、各保险公司等相关部门可以根据设定的查询权限在平台上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和统计报表。这不仅有助于保险公司在承保和理赔环节上加强风险防范,更有助于提高保险监管的信息水平、规范保险市场,做到车辆保险信息共享。

(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加产品供给

首先,各财险公司应完善产品研发创新机制,坚持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不断开发新险种,开拓市场新领域,挖掘和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各财险公司要根据宁夏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及当地居民收入、需求程度、缴费能力和实际购买力等情况开发符合当地发展需求的特色险种,如针对经济发展落后的南部山区,保险公司应有针对性地开发一些保费低廉、保障适度和方便购买的产品以满足当地人们的需求;北部川区尤其是石嘴山市是重工业基地,财险公司应为该地区高风险的工业提供保障。其次,大力推进农业保险,通过政策扶持、建立农业保险风险保障基金、减轻农民保费负担等方法,扩大农险承保面,为宁夏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再次,为促进宁夏独具特色的旅游业的发展,增强人们旅游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财险公司要大力推广旅游、交通、驾驶人员意外险等相关产业的保险业务,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系列保险服务,同时带动宁夏财险业的发展。

(五)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首先,积极引进高学历的优秀毕业生充实保险人才队伍,以宁夏保险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的优势,来吸引想施展自己能力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并且有丰富保险从业经验的人才来宁夏创业,尤其是要加快中高级人才的引进,特别是引进电脑、外语、法律及国际经贸方面的中高级人才,优化人才结构;同时注重校企合作,保证本地保险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其次,扩大少数民族从业人员队伍。由于宁夏回族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不同于汉族,他们更乐于接受本民族保险人员的服务,愿意与“自己人”沟通。所以利用少数民族从业人员的现身说法,可以开拓民族保险市场。最后,应贯彻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以人性化的管理,凝聚人心,提高员工信心,建立和谐进取的企业文化,以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六)寻求国家和保险主管部门对宁夏少数民族地区财险市场开发的政策扶持

根据宁夏的经济现状和广大回族群众经济收入及人口素质状况,国家和保险主管部门应对宁夏财险市场的开发给予扶持,缩小少数民族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别,增强民族凝聚力。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扶持:一是各级政府对于积极开发少数民族财险市场的保险机构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对于积极参加保险的少数民族群众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以此来激发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投保热情和各保险公司的工作积极性。二是保险监管机构可适当降低少数民族保险从业人员上岗持证率标准,以催生少数民族保险代理人队伍的迅速扩张,待市场培育到一定程度,再适当从严。三是财险公司可对在回民较集中且经济较落后的南部山区的分支机构和工作人员在管理上给予政策倾斜和待遇优惠,这样可以从外部到内部为开发少数民族

地区财险市场,创建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使少数民族地区财险市场资源和经营机构的内在潜力得到有效挖掘,确保宁夏财险业伴随全国保险业的蓬勃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参考文献]

[1]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地图集(资料篇),2002.

[2]中国保监会宁夏保险监管局.宁夏保险市场运行分析报告,2005-2007.

[3]南丽丽.新疆财产保险市场调查报告[J].保险研究,2003,(1).

[4]钱红.云南省财产保险市场调查报告[J].上海保险,2004,(4). [5]景海萍.陕西省财产保险市场调查与分析[J].上海保险,2004,(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