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北京市场调研报告修改定稿版

北京市场调研报告

一、北京市概况

   北京全市土地面积16410平方公里,下设14个区和2个县。根据20##年末北京市的人口普查显示,北京常住人口已达1972万其中户籍人口1246万,外来务工登记流动人口763.8万。20##年北京旅游的人数超过2亿人次。20##年北京市国民生产总值为16000.4亿,人均生产总值为76543元。

二、北京大型连锁超市及流通市场概况

1、北京市国际连锁及国内知名连锁超市分布如下:

①北京大型卖场113个(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2万平方米),其中家乐福15个,沃尔玛9个,物美26个,易初莲花8个,华联超市9个。永辉超市北京22家,北奥超市3家。

②北京中型卖场164以上(营业面积1000平方米---3000平方米)。其中物美30以上,天客隆23个,美廉美39个,华冠超市35个。

③  便利店及精品店1300以上(1000平方以下),其中物美便利店200以上,苏果便利100以上,迪亚天天121个。

2、北京市流通市场的C、D类终端数量巨大无法具体统计,以北京市中心区域的朝阳区为例,康师傅方便面投入的业务人员为20个以上,每个业务人员负责200个以上流通终端店(其中包括烟酒店、报亭、夫妻店),在不包括特通渠道的情况下,朝阳区C、D类的流通终端店在4000个以上。

三、北京食品批发市场概况

北京是国内辐射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一直是商家必争之地。是华北地区通往东北、内蒙、山西的交通要道,也是河北、河南、山东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各类批发市场上百个,三环以外平均每5公里就有一个批发市场,其中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6个,如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全国最大,针对北京市场比较知名的食品批发市场如北京来广营批发市场、锦绣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大洋路批发市场,我们此次也对上述市场进行了实地调研。

四、北京快消品市场运营模式

经过几天的实地考察结果如下:

                 

图解:

生产厂家----每个成功打入北京市场的生产厂家都在京设立驻京办事处,负责业务开展和产品营销方案的制定,在当地设立仓库或者直接配送至总代理仓库,包括康师傅在内的快消品运营模式都是先发货后打款,配备一定的业务人员给经销商负责网络的跑单和维护,北京市场的特殊性在于代理商本身不配备业务人员,都是由厂家业务人员负责跑单,代理商只负责网络配送。以康师傅为例,北京全市下设18个营业所,每个所配备8到12名业务人员;二三线品牌业务人员也较多,稻花香进北京时的业务人员最多时期为70人以上,现在维持在40人以上,白象50人以上,我公司相对竞品厂家光友酸辣粉、白家酸辣粉丝业务人员也在20人以上,想要在北京市场立足前期至少需要10名以上的业务人员。

一级经销商----由于北京的流通网点众多,以及北京的五环以内对厢式货车的交通管制,早上6点以后是不可以在五环以内行驶的,导致北京的大小批发商都是采用金杯车配送货物(金杯车的装载量我公司产品为120件),所以没有任何一个经销商可以对北京市网络全部覆盖,比较统一的运营模式都是分销至各个批发市场的二级批发商,由二级批发商传货至各个市场的二批商或者终端零售网点。

二级经销商----每个批发市场都会有一个区域性的代理,负责整个市场的产品的二级销售,由于运营成本的原因,一级代理商不会为小批发商专门配送货物,小的批发商为了节约资金和库存成本,情愿从二级经销商拿货,北京市场称之为“传货”。一个二级经销商负责所在市场及周边小型批发市场的供货问题,具有一定的仓储能力和资金保障,品牌专营性比较强,用较大的拿货量取得一级批发商在政策上的一定支持,比如100搭10,或者销售一定量返点等。

市场二批----每个市场的二批都有自己的销售网络,到这一层才真正的直接面对终端零售商,他们在销售链中的角色就是传货,整合市场的各类资源集中配送到终端零售商手中,利用别人的资金赚取一定的差价,每箱的利润在1-2元左右,他们的资金一般相对薄弱,没有库房。

零售商----北京当地的交通拥挤,区域较大,我们以本次考察的住宿地潘家园为例:潘家园位于北京的二环内,从潘家园坐公交车至五环附近的来广营批发市场需要转乘3次公交车时间约为2个小时20分钟,开私家车在没有拥堵的情况下大约为1个半小时左右。大型的批发市场都在五环以外,所以区域内最近的小型批发市场或者农贸市场采购成为首选,北京对厢式货车实行时间管制,金杯车的运输能力有限,所以流通终端零售商基本上产品都是二批商供应,针对于二级经销商和二批中间的加价率,零售商减少了运输成本,综合比较优于到每个区域的一级批发商采购要低廉。

 

 

 

 

五、产品运营成本及市场分析

一、淮南牛肉汤的运营成本分析

1、一级销售商成本分析

一级经销商到岸价格成本=出厂净价(100搭15)+运输成本+卸货成本+配送成本+仓储成本

出厂净价=34.78/箱 

运输成本=2.35/箱(首次发货2000件运费4700元)

卸货成本=0.5/箱(5名搬卸工共计1000元)

配送成本=2元/件(金杯车满车为120件,单次配送成本为300元,单箱成本为300/120=2.5元,五环以外的批发市场使用厢式货车满车为500件,单次配送成本为300元,单箱成本为300/500=0.6元,这当中不包括前期的卸货成本, 500箱需要3-5个工人每个人的工钱在150-200之间,前期每个二级批发商的要货量较小,综合成本在2元左右)

经销商的仓储成本一年为2万元,平均每月为1600元,相对在北京其他正规的仓库比较不是很高。

一级经销商单箱销售成本价=34.78+2.35+0.5+2=39.63元(不包括仓储费用)

 

 

2、北京市场各级经销商价格体系分析

以桶装的为例,一级经销商的销售成本价格为40元/箱,销售价为45元/箱。我们在北京市场也拜访了各种地方特色食品快消品北京最大的总经销商,他所接手的新品进入北京市场没有15点的利润是不会考虑的,我们公司目前的一级经销商利润为13%。康师傅桶面二级经销商的利润点为8%,所以没有10个点以上利润,是没有二级经销商愿意推销我们的产品,我公司目前的二级经销商利润为11点,二批商由于没有库存和资金压力,传货每件的利润在2元左右,终端的价格我们认为5元还可以接受,如果直接从二级经销商拿货,每桶的价格为4.1元,有0.9元的利润,零售商是可以考虑销售的,如果我们的产品利润低于康师傅等畅销产品的0.6元的净值,在销售上他们是没有积极性的,或者根本没有进货的欲望,超过5元的方便食品在北京流通市场走量较低。

二、在北京市场定位分析

1、优势

我公司产品可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在安徽市场的全面火爆说明产品的竞争优势巨大,有一定区域知名度,属安徽名吃,特别是对于在京的安徽籍人员的吸引力较大。

2、产品遇到的问题

①  市场份额及产品价格分析

在北京,康师傅和统一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华龙、今麦郎、白象、五谷道场等知名品牌通过低价格和高投入的运营模式,经过多年的营销也有了一定的消费人群,粉丝类和我们相对竞品的产品如光友酸辣粉、白家正宗酸辣粉丝、稻花香过桥米线等也在流通和KA卖场随处可见,各地的名吃如鲜乐福德刀削面、辛拉面等也在竞争残酷的北京市场寻求立足。厂家尽量和方便面产生差异化来带动市场效率,我们的卖点在于汤的味道正宗,如顾大嫂的麻辣烫卖点在于实惠等。

产品千变万化但在实地考察中唯一不变的就是所有成功立足北京市场的产品在价格定位上的营销策略。在北京市场面和粉丝等速食快消品都以康师傅和统一的价格为衡量标准,以康师傅和统一的桶面为例,二级批发商的放货价为35元/箱,今麦郎、华龙、白象等方便面的放货价都低于35元,形成价格差异争取市场份额,光友酸辣粉、白家正宗酸辣粉丝的放货价和市场零售价都有统一持平,批发35元/箱,零售价3.5元/桶,稻花香过桥米线的放货价为32元/箱,零售价为3.5元/桶,通过每箱多出3元的利润吸引零售商的关注,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们的产品进入北京市场后成本过高,难以吸引二级经销商的关注,他们所在乎的是利润和销量,试吃后评价也很高,但是价格过高担心市场销量不愿意去尝试。  

②  渠道和宣传分析

我们的产品在快消品中的价格定位相比方便面高,就要求我的产品要有很好的销售渠道,大型卖场的宣传力度和销售环境有利于我们的产品直接的面对北京市场的中高端的消费人群,但由于超市费用较高,前期是以流通为主还是两者兼顾,需要公司领导在营销方向上给予具体的指示。(备注:部分超市进场费用调查如下:北奥是新开的,进店费4000,条码费一个店一个条码500。

永辉在不交进店费的情况下,单店一个条码1000元,共计22家店。)

倾听声音----市场反馈

地点:全国知名的批发市场,北京的标志性批发市场,窗口性市场,面向东北,河北,内蒙等地

经销商:新发地中央市场西1063号。杨龙飞:安徽阜阳人,下面的客户有经营超市,医院,学校,火车站的。也有不少安徽老乡。在新发地光有粉丝,今麦郎的经销商都是安徽老乡。

遇见一个安徽淮南老乡,在北京自己开超市的。以下是和他们沟通的结果。

1.   市场零售价价格期望值 4元,目前体系5元已经是最高的了。如果是4元,厂家支持好好推推,会有些量。5元能走,要是各级都有较好的利润空间,但是量不会很大。

2.   铺货,经销商,分销商均要求厂家铺货,两单回转效果好,可以经销。

要求公司给予的支持:

a:摆放堆头至少2-3箱

b:试吃品提供1-2箱,最好2箱

c:给予10+1的政策,最低15+1

3.目前市场几十家,他们建议铺15家,销路最好的。也就是每家至少要给予5箱的支持

4.期望的利润政策

经销商5元/件(也有厂家新品给与他们10元/件的利润),分销商3元-4元/件,终端 11元-12元/件(0.9-1/桶) 只有这样才有人愿意推

北京最大的特色方便食品经销商

反馈意见:

1.   产品代销,厂家铺货,首次发货1500箱左右。

2.   配备至少两名业务人员。

3.   由于知名度不够,供货价格和市场零售价格过高,没有竞争力。

4.   经营的此类产品繁多,觉得内容物不够丰富,卖点不够突出。

5.   公司政策支持要跟上。

调研总结

经过几天的实地考察,拜访了很多大型批发市场的一、二级经销商、二批商以及零售商和当地其他品牌的业务员,对一些大型超市如家乐福、物美等也进行了实地采价,对市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调研结果综上所述总结如下:一、北京的市场运营模式相对于安徽及周边省市的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化。二、业务开展及铺市难度较大,需要公司在政策、人员、宣传推广的大力支持下才有生存的可能性。三、市场前景巨大,试吃反应良好,,只要产品在消费者里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长期立足于北方市场。

 

 

第二篇:区就业局调研报告(天琪修改稿20xx.2.28)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争创充分就业区

区人社局

(20xx年2月)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和谐之源。近几年来,区人力社保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区委民生工作重大决策部署,以创建充分就业区为突破口,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落实就业政策,强化就业培训,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全区城乡就业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20xx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窗口、全国宜居环境的典范”的新南岸起始之年。做好新形势下就业服务工作,需要认真分析当前我区所面临的形势,科学制定目标任务,谋划工作措施。为此,区人力社保局组织调研小组,深入部门、镇街、村社和企业,对统筹城乡就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区城乡就业工作基本情况

截至20xx年底,我区实现城乡劳动者城镇新就业40590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5751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998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527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3%,我区城乡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

(一)充分落实就业帮扶政策。建立健全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机制,充分落实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培训补贴、低保人员就业补贴等就业服务政策,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 “24小时就业服务承诺制”、“1+1”就业扶助工程、无成本岗 1

位推荐行动、就业信息员制度等举措扎实推进。20xx年全区兑现就业扶持各类补贴5263万元,惠及20337人。

(二)重点产业企业人力资源保障工作有序。与市、区重点产业企业建立联系,开展人力资源需求摸底,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库,全面掌握人力资源供求情况,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研究制定《重点产业人力资源保障方案》,为区重点产业招工、用工提供政策保障,全年完成西永工业园人力资源输送任务1517人,并积极做好区重点产业企业人力资源输送工作。

(三)不断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加快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基层就业社保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实施“1+4”建设计划,将1个区人力资源市场和4个街镇就业社保服务平台一起打包立项、同步建设,区人力资源市场和街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心已成为就业服务的主平台。已建立1个劳务市场,98个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组建了1000余人的就业信息员队伍,培育劳务经纪人131名,基本构成辐射全区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20xx年全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展求职登记10363人,成功推荐就业6773人。

(四)大力开展各类就业培训。广泛收集用工信息,针对用人单位需求和参训人员情况,量身定制,因人制策,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培训针对性。加大对定点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对培训资质、资格进行审查,签订主管部门、培训机构、培训组织单位三方协议,建立培训质量评估 2

机制和约束机制,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用就业率检验培训效果,对暂未就业的参训人员继续进行跟踪服务,20xx年我区培训各类人员3632人,培训就业率达到85%,较去年提升10个百分点。

(五)创业带动就业作用明显。在落实现有就业创业政策基础上,在全市率先推出“3+2”创业服务套餐,即一个专家服务团、一张创业路线图、一个创业项目库,并为各类创业人员提供若干基地创业服务平台、创业孵化基地。制定《南岸区加强自主创业帮扶工作方案》、《创业基地管理办法》等7个支持创业的创新文件,在全区加以落实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已创建区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1个、创业示范一条街6条、市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1个。20xx年全区新增创业人员达到500余人,创业带动就业2400余人,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额3146万元。

(六)积极转化充分就业区研究成果。在全区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率达到双90%,率先在全市充分就业街镇创建工作全面开展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市级相关部门支持,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充分就业区创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并邀请市内知名大学、市级部门的7名教授、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评审,顺利实现结题。充分就业区创建评价指标着重对能够衡量劳动者就业环境、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做出指标设定,用四个维度进行了三级指标构建,并结合实际 3

制定了“三阶段创建法”,即2012-20xx年创建成为“体面型充分就业区”,2016-20xx年创建“和谐型充分就业区”,20xx年以后创建“幸福型充分就业区”。在结题会后,区级层面迅速启动充分就业区创建活动,出台配套文件,落实责任,细化分解。

二、我区城乡就业存在问题及困难

“十二五”期间,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加速期,高校毕业生、困难就业人员就业的攻坚期、劳动关系复杂多变期。当前,我区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二大矛盾 ”:

(一)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较大,目前我区每年平均新增就业3万余人,但随着城市拆迁、户籍制度改革和缩差共富目标的推进,预计到20xx年我区将有17.5万人从农村转入城市,进城务工人员数量将遭遇井喷。另一方面,部分企业招工难和部分劳动者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仍是目前城乡就业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一般劳动力数量虽大但素质不高,难以满足多元化的岗位需求;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等群体由于自身条件因素缺乏就业竞争力,高校毕业生存在自愿性失业情况。截止20xx年12月我区结存未就业人员达到5462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未就业1606人,女性占66%以上。但于此同时,仅茶园新区3月企业缺工将达到5000人左右,其他行业如家政服务业、餐 4

饮业也招工难也成为业内常态。

(二)就业多元化与就业服务相对滞后的矛盾。当前就业工作呈现用工单位多元化,就业渠道、就业方式多元化的特点,各级政府在管理与服务中存在诸多困难。虽然我区公共就业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但仍不能适应日益繁重多变的就业服务需求,距离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劳动者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三级就业服务平台普遍存在人手少、人员不稳定、经费低、专业素质不强、服务意识不到位等问题。就业培训体系不完善,针对性不强。部分企业用工行为不规范,合同签约率不高,社会保险的参保率低,劳动监察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20xx年就业目标任务和工作思路

20xx年就业工作将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继续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努力实现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失业风险有效控制,确保建成“体面型”充分就业区。20xx年我区城乡就业目标任务是:实现新增就业岗位40000个,其中公益性岗位800个;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0000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70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4000人;培训各类人员1400人;充分就业社区(村)均达到95%以上;南岸籍有就业愿望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100%; 5

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000万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2.8%以内。

为完成上述目标,将落实六大举措:

(一)积极争创充分就业区。积极转化《充分就业区创建研究》科研成果,发动全区各级单位部门积极参与充分就业区创建。继续加大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力度,实现年底双创达到95%。加大充分就业街镇创建力度,在已实现达标50%基础上,确保20xx年全覆盖。同时通过深化就业服务,加强社会保障,促进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就业满意度的提升,促进就业环境改善,20xx年在全市率先建成充分就业区,成为全市充分就业的典型样本。

(二)强化重点产业人力资源保障。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库,全面掌握人力资源供求情况,努力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培育壮大我区职业中介机构,积极引进外区有实力的职业中介机构。根据区属重点企业名录建立项目与就业联动工作机制,使就业工作与重点企业项目建设与就业服务同时进行。加强与劳务输出大省人力社保部门和当地院校合作,建立市外人力资源输入机制。

(三)创新公共就业服务模式。加快区级公共就业服务中心整合力度,建设功能完善、场所集中、分工明确、服务规范的优质高效的服务窗口。加快基层就业社保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完成全区14个街(镇)新型劳动就业社会保障 6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28个社区(村)建成新型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结合劳动力动态管理要求,以街道(镇)、社区(村)为单元设立服务网格,对各类失业人员按照网格进行量化分解,按就业需求分为ABCD 四类,由劳动保障协理员和辖区就业信息员负责实行周走访、月回访制度,促进重点就业服务对象实现就业。探索树立南岸就业服务品牌形象,打造重庆市“360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新标杆,实施“千人送万岗”等主题活动。

(四)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就业服务。进一步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对包括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在内的就业困难人群,开展摸底工作,逐人逐户建立台账,通过“一人一证、一人一卡、一人一岗、一人一技、一人一份”的个性化服务,切实帮助他们实现就业。积极探索家庭式就业、灵活时段就业等就业新模式,多渠道增加适合各类劳动者就业的岗位,切实支持劳动者多渠道就业。

(五)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鼓励和支持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开展岗前培训、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实现培训专业与经济发展、培训方式与就业意愿、培训内容与就业岗位的相互对接,确保训后就业率达到85% 7

以上。以劳动保障部门的就业训练中心为主体,各类培训机构、职业学校为依托,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多形式、立体化的就业培训格局。加强各类培训机构建设和调整重组力度,建立完善一个大型综合性培训基地。

(六)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坚持“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方针,进一步加快创业型城市建设。健全创业服务体系,着力改善创业环境,积极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大力提高创业式就业的比重和机会型、智慧型创业的比重,充分发挥一人创业带动一群人就业的“乘法”效应。制定和实施针对不同人群的创业帮扶计划,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让高校毕业生成为创业的生力军。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