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重在到位》读后感

《执行重在到位》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执行重在到位》,读后感受颇深,很受启发,确实感到受益匪浅。作者提出做什么事情,执行不到位,等于不执行;与其执行不到位,不如不执行。可见执行的关键就是到位。通过近段时间对此书的学习,我对执行力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执行力就是贯彻能力,就是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要想真正胜任或者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其核心是责任心、责任感。

不管是不是自己的“本分事”,只要与单位的工作有关,就要认真负责。也就是说,不仅要对自己分内的事高度负责,只要是单位的事,甚至要把分外的事也当做分内的事,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责任,主动作为,努力完成本职工作,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能力重要,但责任心比能力更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首先靠的是责任心,而不是专业能力。但有了责任心,再有专业能力,工作起来就可以如虎添翼,达到最佳效果。

执行一定要问结果。要坚持言必行,行必果。承担了工作就要确保落实,力求做到不让布置的工作在自己这里延误,不让单位形象在自己这里受损。在执行任务时,一定要对结果进行确认。这样,万一出现什么意外,也能及时查明原因,采取补救措施。还应及时了解事情的动态变化,以便及时作出调整,保证每一细节都万无一失。实际上,作者强调的是责任心。一种高度负责的精神。高度的责任感是对整个人生、事业和社会的高度负责态度,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本前提。 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负责。作为单位的一员,关心单位和做好工作是自己最重要的本分,对工作的责任感会成为我们能力提升的激发器和加速器。很多时候,工作中没有太多轰轰烈烈的事情发生,更多的是经常性、重复性的工作。但是,如果我们每天能够将简简单单的事情做到最好,就是执行力、竞争力最好的体现。所有最不简单、最不容易的事,总是从最简单、最容易的地方开始起步的。今天能够将简单的事情做到最好,那么,明天无论面对多么复杂的事情,也不会畏惧,而能够一一解决。不管任何事情,一旦确定要做,就必须想尽办法,竭尽全力做好。这是工作不打折扣的体现,也是强化执行品质和效果的根本保证。

谈到执行到位,首先要有好的执行到位的方法。没有好的方法,没有好的途径,没有合适的投入,谈不上什么执行,更不用说执行到位了。其次,执行是要由特定的群体——人来贯彻完成的,特定人的思想、工作态度、文化背景、个人修养、专业知识决定着执行方法的运用,执行途径的选择和适合投入的量化,那么就决定执行过程的发展方向正确与否,直接也决定了执行是否准确的到位,那么也决定工作的成果是否会得到圆满。所以要想执行到位,首先要选择正确的人,让他们去做正确的事情,他们凭自己的 修养、态度、知识去正确的做事情。

吴甘霖先生的这本书通过一系列事例、故事深刻地阐述了做事要做到位的道理,让我切实地领会到“执行不到位、等于没执行,执行不到位,不如不执行”等精辟论段,作者通过一些具体的典型事例来说明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做事做不到位的现象和行为,如虎头蛇尾、投机取巧、浅尝辄止、遇事拖延、应付了事、马虎轻率、偏离目标、循规蹈矩、眼高手低、推卸责任等等,并讲述了这些

行为和现象的危害性,要求我们在具体的学习和工作中要极力克服和改正。同时采用一些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故事来阐明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到位,如工作首先要做到位、用心做事、尽职尽责、制定计划、坚决执行、小题大做、关注细节、一板一眼等。

这本书让我们明白了,事情无大小,认真对待每个细节,落实到最后一个环节。在工作的过程中,我将坚持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落实能力以及自觉行动力,把感悟转化为行动,做个优秀的执行者,在收获中体味“执行重在到位”的深刻意义。

 

第二篇:《执行重在到位》读后感(演讲稿)

《执行重在到位》读后感(演讲稿)

每一位管理人员都会对下属有要求,无论这些要求是否合理、明确,最终都会出现他们各自的结果;每一个组织都会有战略目标,无论这些目标是否合理、明确或者宏大,同样地每一格目标也都会有其最终的结果。但是,许多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面对的现实是:结果往往与目标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或者“没有完成任务”,或者“没有完成目标”。那么,问题在哪里呢?是“想法没有得到实施”、“方案没有得到执行”还是“执行不到位”?

执行力的问题,是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但是,如何把握执行力的根本、抓出最好的效益来,却是许多人纷纷讨论但却抓不到关键的地方。今天相大家推荐的这本《执行重在到位》,正式牢牢抓住了执行力的根本,并能帮助我们彻底提升执行力的好书。

这本书中有一个很精彩的观点:

做好了,才叫“做了”。

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许多人在执行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在日常工作中,只是满足于“做”,却不重视结果。所以,表面看起来,整天在付出、在努力、在忙,但是,这种忙,却是穷忙、瞎忙,而穷忙的结果还是穷,瞎忙的结果也只是是瞎!

执行,绝对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了”这一点上。只简单的满足于“做了”,不但是浪费资源,更可怕的是一种自欺欺人:既有可能将自己麻痹,也有可能使单位疏忽乃至麻痹,结果,该有的效率出不来,没有想到的陷阱和危机却可能不期而至。

在《执行重在到位》这本书中,写了不少只满足于“做”但却执行不到位的故事。

例如写错一个字导致83万元广告费打水漂,一个细节不到位引起航天悲剧等;同时也写到许多公司如中国航天集团、海尔集团处处强调把事“做好”,导致执行越来越到位、效益越来越明显的案例。

下面,我为大家出道算术题:

100-1=?

有人说了,100-1=99,这是人人都会的简单算术题,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我说100-1=0,你们认同吗?

下棋时,我们常听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句话,在执行过程中,一旦某一步、某一环节出错了,就可能出现“100-1=0”满盘皆输的局面。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在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20xx年4月,一起金库盗窃案震惊了全国:河北邯郸市农业银行邯郸分行金库里

的5100万元被盗。

5100万元,按重量来计算的话,加起来有两吨多重,要用一辆大卡车才能运走。

可奇怪的是,这么多钱被盗,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

3天后,两名金库管理员落网!

这5100万元确实是被两名金库管理员偷走的,而且是被两人在5个月内分批盗走

的!

这让人们在大吃一惊的同时不得不质问:

“5个月的时间,金库的现金被偷走了5100多万元,银行难道就一点都没发现?”

按照规定,各行必须建立查库制度,营业单位坐班主任每月至少要不定期查库三

次,主管行长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查库。

照这么计算,5个月内农业银行邯郸分行应该查库的次数最少达15次,可居然没

查出丢了钱。

可见,这15次查库只是形同虚设。不仅如此,银行的监视系统也极为不完善。就

这样,事态终于发展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在很多人看来,金库是保卫多么森严的地方,毫无疑问会有重重防范措施,要想行窃,简直比登天还难。而金库保管员也应该接受过严格的训练,有非常高的职业素养。

然而,无论在安全措施还是人的挑选上,银行都没有把好关,结果导致本应该最保险的地方变得最不保险。

或许在银行的领导看来,像金库这样的地方,谁敢打主意、动歪念,于是不知不觉放松了管理和防范,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这件事让我们知道了:

(一)过去没事,并不代表永远没事。

(二)“最保险”的地方更应该多加一把锁,多把一道关。

(三)“最安全”的地方更要用严格的制度去保障。

说到这里,我认为本书中还有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重要观点——最后步骤不到位,前面就是白执行。

管理学中有一个奇妙的“30天荷花定律”是这样的:

荷花第一天开放的只是一小部分,到了第二天,它们就会以前一天的两倍的速度开放。

到了第30天,就开满了整个池塘。

很多人认为,到第15天时,荷花会开了一半。

然而,并非如此!

到第29天时荷花仅仅开满了一半,最后一天才会开满另一半。

最后一天的速度最快,等于前29天的总和。

差一天,就会与成功失之交臂。

越到最后,事情越关键、越重要。

从“30天荷花定律”中不难看出,之前的量变都是为了最后一刻成功的质变。执行一定不能忽略最后的一步,最后的一步往往才是关键。

行百里者半九十,也就是说,走了100里,在走到90里的时候才算一半,另外成功的50%在于最后10里。很多人之所以执行不到位,原因往往在于自认为完成了90%,任务就完成了,目标就达到了,于是心理上一放松,忽略了最后的10%!

但是,这最后的10%却是至关重要的,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只有做好了最后的10%,成果才会显现出来,少一分都不行。

飞蛾破茧,小鸟出壳,都需要前期重要的积累,以及最后一天加速的破壳而出。我们在做执行时也应如此,不仅要把90%的前期工作做的细致、周到,更应该把最

后的10%落到实处,这样我们的工作自然就会到位、成功!

在我们局召开“全面推行精细化,塑造文明新形象”的同时,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工作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将各种节能措施、服务细节执行到位,在整体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贡献我们的微薄之力!

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