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汇报

西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汇报

一、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农产品生产源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步伐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市场准入试点工作顺利实施。特别是20xx年市政府将“建立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逐步完善。全市已初步形成市有检测中心、区县有检测站、基地、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有检测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两级三层”网络。

二是农产品市场准入成效显著。20xx年我市出台了《西安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实施方案》和《西安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实施细则》,10月1日在全市4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20个主要超市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公示、通报和监督检查等五项制度,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截至今年6月底共计检测样品3万多个,抽检合格率达到97%左右。

三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步伐加快。目前,我市已认定无公害产地56个、产品12个,绿色食品企业21个、产品71个,均处于全省前列。

四是农产品生产源头得到进一步净化。20xx年以来,共检查种子、农药、兽药、饲料及其添加剂等主要农业投入品市场1800余次,检查经营单位10000余个(次),查处违法案件300起,挽回经济损失900余万元。同时,通过积极采取改良、改种及基地转移等措施,加大污染严重的蔬菜基地治理力度。未央“污水莲菜”以及长安韦曲的“毒韭菜”已从根本上得到治理,王曲、黄良韭菜等6000亩无公害叶菜类蔬菜基地,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基地认定。

五是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稳步发展。截至20xx年,我市制定了4个农产品地方标准(陕西省无公害蔬菜洋葱标准,猕猴桃生产栽培、加工、贮藏的行业标准和有机猕猴桃生产栽培行业标准、绿色石榴生产行业标准)。17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化养殖规程(粮食、蔬菜12项、水果4项、畜牧1项)。各区县也新制定20项名特优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使名特优农产品地方标准总数超过50项。今年我市已制定了12项名特优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目前正组织有关专家审核。

六是精品名牌建设进一步加快。今年上半年,我市11个农产品品牌入围全国首届农产品品牌大会“十佳农产品品牌”候选名单;有两个葡萄品种在第五届中国优质葡萄擂台赛奥运安全优质葡萄评选推荐会上被评为“安全金奖葡萄”;临潼石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七是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我们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通过各种形式向农民群众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督促、指导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群众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农产品,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今年,在农业部组织的对全国37个大中城市农产品农药残留抽样监测中,我市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两次抽查分别为97%和93%,比20xx年同期分别提高了35和22个百分点,农残检测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合格率,处于中上水平。其中,在第一次抽检中,我市蔬菜农药残留在全国37个城市中位居第八名。在第二次抽检中,我市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合格率0.6个百分点,两次抽检均未发现我市畜产品瘦肉精污染和磺胺类药物残留。

二、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积极争取资金,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

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市已初步建立起“两级三层”农产品检验监测网络体系,即市级监测中心、区县检测中心和农产品基地及销售企业自检机构。20xx年11月,市编委批准成立了西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为县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30人。今年,市编办根据

工作需要从农业局系统内给市检测中心调增了10名编制,共40人,又给了60名聘用人员。20xx年,市政府投资2130万元加快市检测中心建设步伐,已建成的实验室总面积已达1240平方米,分为药物残留检测、农业环境检测、微生物检测和学术交流4个功能区,拥有各类先进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51台(套),可承担药物残留、农业环境、有毒有害重金属、抗生素、激素类等检验监测和技术评价工作。今年,市农业局想方设法筹措资金50余万元,对条件成熟的区县检测中心,按照“成熟一个、扶持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加快区县检测中心建设步伐。同时,为全市农产品示范基地、批发市场和超市配置速测仪器,提高自检能力和水平。在全市相继设立24个农药残留检测点,区县农产品检验监测体系逐步健全,目前已有7个区县落实了农产品检测机构、编制和人员,其中蓝田、灞桥和高陵检测中心已投入运行。

(二)积极推行五项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是实行检测结果日报制和周报制。全市各批发市场、超市等检测点将检测结果每日上报市检测中心,市检测中心汇总分析后,每周上报市农业局,以便进行工作督导;二是实行公示制度。由批发市场、超市在市场显著位置悬挂公示牌,每天将入市销售的农产品检测结果进行公示,让消费者明白消费;三是实行质量安全通报制度。市农业局根据监测结果,对有问题的批发市场、基地管理者下发整改通知,要求限期整改,并根据情况在全市范围内予以通报;四是实行

例行监测制度。按照农业部例行监测的重点和模式,市检测中心每年对全市农产品市场和基地,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种类和重大节日需要进行监测,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同时建议市政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纳入对区县和市场管理部门的考核指标体系;五是实行监督检查制度。市检测中心每天出动3台流动检测车,对市区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配送中心和基地进行巡回抽检,督查落实自检体系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狠抓源头治理,规范生产行为

控制农产品源头污染是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第一道关口。近年来, 市农业局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结合农事季节,集中开展整顿种子、农药、化肥及兽药饲料等农资市场,特别是对禁用、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组织力量重点整治,严厉打击了农资市场制假售假行为,整顿规范了农资市场经营秩序,保护了农业生产安全。

同时,我们加强了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工作,推进优质农产品生产。重点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注重加强证后管理,定期出动监测车对基地生产情况进行检测。今年上半年,现场抽检基地样品115个,农残合格率为94.2%。对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并先后建立了3个基地生产示范点,统一印制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田间生产管理档案”标准文本15000册,发放到当地农民手中,教育引导农

民使用安全无公害农药,采用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以防疫检疫为重点,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一疫(W)、二瘟(猪瘟、鸡新城疫)、五病(禽流感、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羊梭菌病)”为重点,认真开展强制免疫。截止目前,全市存栏奶牛9.3万头,黄牛22.1万头,生猪128.4万头,羊51.8万只,挂标率分别为99.9%、99.3%、99.4%、98.4%,动物免疫全部做到应免尽免,上半年全市未发生一起重大动物疫病。同时加强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今年我市共配合农业部开展了4次抽检,共抽检20个市场、20个农贸市场、20个超市的畜产样品400余份(200个尿样、80个肝样、1200个肉样),经检验,所有样品残留值均在规定范围内。并对全市十三个区县开展畜产品安全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检查屠宰场11个,市场17个,肉品经营户183个,活禽经营户76户,兽药经营户40余户。全市共检疫白条猪肉10.3万吨,牛羊肉2.23万吨,白条鸡1.08万吨。检疫处理染疫病畜353头(只),查处违法案件37件,病害肉品1254公斤,检出的病畜及不合格肉品均按国家标准进行了处理。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舆论氛围

今年我们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结合春季农业生产特点,局党委及

时组成10个督查组,由局领导带队,分赴10个涉农区县,向农民群众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督促、指导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群众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农产品,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同时,采取多种宣传方式,扩大社会宣传效果,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对质量安全问题的认知度。重点组织了元旦、春节、“五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重点超市的农产品消费宣传活动、大雁塔北广场质量安全信用宣传活动和农产品安全生产宣传活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出台后,我们通过开展知识竞赛、专题培训等形式,推动全市农业部门学习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活动深入开展,营造了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

我们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队伍建设,充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力量,加强执法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强化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努力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

三、存在问题

尽管我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农业部近几次对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的结果分析,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在经历了一个较大幅度提高后已进入徘徊阶段,有时还出现农产品农残不合格率反弹的现象。

(二)基地认定规模不大,标准化程度不高。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比例较低,标准化建设才刚起步,现有的12.9万亩认定基地面积仅占蔬菜面积20.8万亩的62%。同时适合我市实际的农产品生产标准、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数量太少,不能满足我市生产的实际需要,严重制约我市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三)资金投入不足。尽管我市财政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但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线长面广,工作量大,经费不足仍是影响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还比较淡薄,部分区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认识不到位。目前还有3个涉农区县未落实农产品检测机构、编制和人员。

四、今后工作打算

(一)积极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以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契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系统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做到“电视上能看到,广播里能听到,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里能见到,网络上能查到,各责任主体都知道”,积极引导广大生产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营造人人关注、人人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强化逐级培训,明确责任义务

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培训活动,通过专题讲座、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并针对各责任主体的特殊性,举办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培训,送法到基层、到市场、到基地,通过积极有效的培训,确保各行为主体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做到学法、懂法、守法。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检验监测体系

按照市编办《关于涉农区县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的通知》(市编办发[2006]2号)要求,进一步督促尚未成立检验监测机构的区县尽快确定机构编制,落实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和检测仪器,尽快开展工作。加强农产品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尽快建成反应灵敏、快速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交流和发布的平台。

(四)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培育农产品精品名牌

以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县和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创建活动为突破口,加快农业标准化实施工作,研究分散经营条件下推进标准化的具体措施,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标准知识的培训。大力推进农产品认证,继续培育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积极开发农业名牌产品,提高我市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五)坚持推行市场准入,把不合格农产品拒之门外 大力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产品标识管理,建立农产品产地编码、产销档案,引导经营单位建立质量安全检测制度,鼓励经营单位通过协议、合同等形式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把不合格农产品控制在源头。

(六)搞好例行监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重点抓好例行监测和源头追溯工作,扩大全市例行监测范围,将监测范围扩展到全市主要农产品。积极开展对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例行监测工作。加强投入品监管,重点落实源头治理、市场监督等措施,继续实施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第二篇:滨海县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汇报

滨海县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汇报

已阅读次:941 发布日期:20xx-9-30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和食品工作责任状要求,切实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县政府赋予我局的粮食、油料、蔬菜生产环节质量安全工作职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强化了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以局长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分管负责人纪检组长王理权专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各乡镇农业生产中心和局属各单位、各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合力。二是强化了技术培训。以农民培训工程为支撑,组织专家逐村进行了一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直接受训人员达4.8万人。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村干群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自觉性和技术水平。并在国家级无公害白首乌标准化示范区、省级有机大米标准化示范区树立大型标牌,载明标准化生产技术要点、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随时提醒农户按标生产。三是强化了投入品管理。我局印发了《关于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通告》、《农药管理条例》等相关材料,张贴到各个农资经营户店堂的显著位置。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分两期对全县600多个农资经营户进行了农业法规及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知识培训,提高了全县农资经营者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技能。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经常性地开展农业投入品的专项整治,从严查处产、销、用违禁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行为。1-9月份,共组织农资专项检查24次,检查农资经营单位1230户次,查处销售违禁农药等农业投入品案件4起,杜绝了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五种高毒农药的销售和使用。四是强化了“三品”基地建设。我县种植业 “三品”产地已达60个,面积90.87万亩,大规模的认证认定已经完成。今年上半年,我局在搞好到期“三品”续报换证的同时,又申报绿色食品1个、无公害农产品3个。我局还积极指导滨海县江南春米业公司在有机大米基地、盐城爱生首乌科技公司在绿色首乌基地、江苏震洲粮油工业公司在绿色油菜籽基地,建立规范的农事操作记录档案,把生产记录(特别是投入品使用记录)作为规范农户质量安全责任和追溯的主要依据。我局还把推广农村沼气,作为“三品”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上半年建成农村户用沼气1000处,起到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效果。

三鹿奶粉事件再次给我们敲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警钟。我们农业部门一定要从三鹿奶粉事件中吸取深刻教训,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坚持执政为民的宗旨,以最坚决的态度、

最扎实的作风、最严格的纪律、最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农产品“从田头到市场”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突出关键环节,实施全程监管。一是严把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三个关口,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组织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依法严厉查处违法经营和使用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违法行为,解决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的问题。二是健全农产品产地安全监测档案,推行统一的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对农产品生产企业、“三品”基地实行强制推行。三是推行“三品”基地农产品上市前自检,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农产品进入市场,把“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机在结合起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从农田到市场”的全程监控。

二、强化例行监测,完善应急机制。一是联合工商等部门,强化县城和主要集镇大型农贸市场的蔬菜农药残留例行检测,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蔬菜,不准上市销售,劝其就地销毁,并及时追溯源头,消除质量安全隐患。二是加强获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市场管理,规范使用标识,杜绝以次充好行为。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应急工作,一旦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快速反应,果断处置,并将有关情况及时上报。

三、创新管理方式,构建长效机制。一是结合目前正在组织开展的“深入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教育实践活动,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现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从产地环境、生产档案、包装标识、市场准入、例行检测、信息发布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建立和完善入手,努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二是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现代传媒的作用,采用人们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基本知识,引导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消费。三是积极争取省、市农业主管部门和县政府的支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尽快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无专门机构和人员、无配套硬件设施、无专项工作经费的问题,不断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