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汇报

张家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汇报

来源:市农业局 日期:2010-01-11 阅读: 1534

我市的“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在市人大的高度重视和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各相关单位大力配合,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取得明显成效:连续几年全市没有发生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确保了来张游客及市民的农产品消费安全;连续几年省对我市蔬菜、茶叶、水果、大米质量进行了多次例行监测,我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居全省前列;市农业局连续三年被市人民政府评为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下面就今年的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今年的工作情况

(一)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关口。到目前为止,全市农业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030人次,检查农业投入品经营门店904个。收缴假劣种子4338公斤,农药21件,其中甲胺磷等禁用农药9瓶;下架、退市各类过期农药30个品种400余瓶,假劣肥料72多吨,不合格种子10多吨。查处案件13起,实施当场处罚8起,进入一般程序6起,结案4起,另2起正在办结中。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截止5月18日,共计检查农业企业、合作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经营超市32家,退市

过期绿色食品:大米3袋,面条6个品种149包,实施当场处罚8起,立案1起,正处调查取证中。

(二)狠抓农产品市场准入,力保公众消费安全。我市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是市人民政府根据省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于20xx年4月3日以张政办[2007]1号(《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张家界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正式提出来的。两年来,各级各部门都做了大量的工作。部分区县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了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成立了专门班子,发布了关于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的通告,下拨了专项经费,开展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的“试点”,保证了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特别是慈利县和永定区在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都实行了农产品市场准入。

(三)进一步强化农业产地环境监管,确保农产品产地环境不受污染。农业污染源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已完成对102个乡镇、2个农场、4162个坵块、2个养殖小区、636个养殖专业户、2个水产养殖场、507个水产养殖户调研和数据入库工作。继续强化农产品产地监管工作。配合省厅在慈利县确定4个省级定位监测点,定期进行水样、土样、实物样的抽取、送检,多次化验分析表明,我市没有发生新的污染。

(四)强化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把好农产品“产出”、“入市”关。一是市区县(武陵源除外)建起了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机构;二是部分企业和基地建起了自律性检测室,全市已有3个蔬菜批发市场、10个农产品经营超市、8个蔬菜基地建起了农残速测室,并较为正常开展自律性检测工作。三是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今年全市已监测农产品样1908个,合格1897个,合格率达99.42%,其中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对全市23个例行监测点抽样510个,合格502个,合格率达98.43%,并把“触角”延伸到了乡镇集贸市场。市、区县畜牧部门加大对全市定点屠宰场的“瘦肉精”监测,共计抽取尿样1338份,没有“阳性”不合格现象。

(五)持续深入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一是将标准化生产的任务落到区县乡镇基地和责任人;二是各级农业局积极带头创办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目前全市标准化生产面积达146.72万亩。三是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抓手,把标准化生产纳入了农业工作和农产业化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促使农业标准化生产纵深发展。四是市、永定区蔬菜主管部门加强对对城市专业蔬菜基地监管,在基地建立了农残速测室,实行“三员合一”(村主任兼“技术指导员”、“基地检测员”、“农药巡视员”)制度,对基地产出合格蔬

菜发放合格证,凭证入市,对不合格产品禁止采摘上市。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农业局党组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内部调整充实了领导力量,配强了工作人员,而且成立了行政效能班子,双管齐下,全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二是制订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及管理职责。今年,市农业局先后制订下发了《张家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及执法年活动工作方案》、《张家界市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方案》、《张家界市关于打击食用农产品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关于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市场专项检查的通知》等多个专项整治方案。对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业产地环境监管、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等一系列工作进行了详尽安排部署。市畜牧水产局对全市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市蔬菜办对加强蔬菜标准化建设、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蔬菜等也都制订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实行责任到人,奖惩挂钩。

三是检查督办抓落实。今年来,市农业局先后开展了四次专项检查督办。对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农

产品市场准入、“三品”认证、农业投入品、农业产地环境、及非食用添加剂的使用状况进行专项检查与督办。现场收缴禁用农药甲胺磷1瓶,敦促摘掉“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销售点”招牌3块,退回测土配方肥料12吨,发出责令整改通知1份。

四是强化部门配合,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合力。为理顺关系,搞好部门配合和协作,一是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和有关部门共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今年已召开了2次联席会议。二是和有关单位联合行动,合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市农业局和市工商局联合对农产品质量进行监测。将检测的农产品种类和范围进行了扩大和延伸。市农业和市畜牧水产、市蔬菜共同行动,对农产品、畜禽水产品、蔬菜质量进行专项整治。三是和有关部门一起大力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市农业局先后举办和直接参与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2期,培训130多人次;积极和市食安委、工商、质检、卫生、畜牧、等单位一起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咨询活动,发放各种宣传资料2000余份,解答咨询疑难问题120余个。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领导不够重视。如:某区人民政府在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上,由于主要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尽

管本级农业部门多次汇报,上级农业部门多次督办,本级人大多次交办,但该区至今仍没有采取一项实质性措施;又如某县07年财政安排了农产品市场准入专项经费,被该县农业局前任领导挪作它用,导致该县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也未有实质性开展。

二是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开展不平衡。全市4个区县,目前只有慈利、永定2个区县开展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占50%。武陵源区、桑植县仅以政府名义发布了开展农产品市场准入的文件或通告,但没有实质实施。在已开展农产品市场准入的区县,农产品市场准入覆盖面窄。实施品种仅限于蔬菜;实施对象仅限于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经营农产品的大型超市;实施区域仅限于市县(区)城区。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不健全、检测手段落后。全市农业部门目前还有武陵源没有检测机构和人员。市畜牧水产局也是无机构无人员,已有机构的市、区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站),目前也只能开展果蔬的定性检测,均不具备开展定量检测的能力和条件(包括设备、人员、经费、实验室条件等等)。

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尚未形成社会共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关系到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与安全。但实际上该工作目前基本上是农业部门在“孤军”作战。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工作处于应付状态,没有形成“自律”意识;市民在消费上还没有认识到“价高”就是“质优”,而是图便宜,哪里低价就到哪消费,没有形成“自为”意识;并且我市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还不高,农业技术队伍处于“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生产出完全合格放心农产品的还要假以时日。

四、工作建议

一是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领导,确保工作经费。

二是明确重点,强化监管。要把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市准入作为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点,下大力气抓紧抓好。特别是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是我们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最后、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全面推开,纵深推进,从而真正确保来张游客和全市人民的消费安全。

三是理顺关系,健全机构。鉴于农产品市场准入在我市的特殊重要作用,可借鉴常德市人民政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健全管理体制,理顺工作关系。市一级要设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领导小组,由一位副市长(分管食品安全或财贸)任组长,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一位政府副秘书长担任,办公室工作人员从工商、商务、

卫生、农业、商务、城管、公安等多家抽调,办公室专司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工作经费由政府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同时要强化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站)建设,健全机构,配备具有专业检测技术的人员,配齐检测所必须的设备,保证开展工作的经费。

二○○九年五月十八日

 

第二篇:滨海县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汇报

滨海县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汇报

已阅读次:941 发布日期:20xx-9-30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和食品工作责任状要求,切实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县政府赋予我局的粮食、油料、蔬菜生产环节质量安全工作职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强化了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以局长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分管负责人纪检组长王理权专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各乡镇农业生产中心和局属各单位、各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合力。二是强化了技术培训。以农民培训工程为支撑,组织专家逐村进行了一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直接受训人员达4.8万人。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村干群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自觉性和技术水平。并在国家级无公害白首乌标准化示范区、省级有机大米标准化示范区树立大型标牌,载明标准化生产技术要点、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随时提醒农户按标生产。三是强化了投入品管理。我局印发了《关于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通告》、《农药管理条例》等相关材料,张贴到各个农资经营户店堂的显著位置。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分两期对全县600多个农资经营户进行了农业法规及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知识培训,提高了全县农资经营者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技能。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经常性地开展农业投入品的专项整治,从严查处产、销、用违禁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行为。1-9月份,共组织农资专项检查24次,检查农资经营单位1230户次,查处销售违禁农药等农业投入品案件4起,杜绝了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五种高毒农药的销售和使用。四是强化了“三品”基地建设。我县种植业 “三品”产地已达60个,面积90.87万亩,大规模的认证认定已经完成。今年上半年,我局在搞好到期“三品”续报换证的同时,又申报绿色食品1个、无公害农产品3个。我局还积极指导滨海县江南春米业公司在有机大米基地、盐城爱生首乌科技公司在绿色首乌基地、江苏震洲粮油工业公司在绿色油菜籽基地,建立规范的农事操作记录档案,把生产记录(特别是投入品使用记录)作为规范农户质量安全责任和追溯的主要依据。我局还把推广农村沼气,作为“三品”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上半年建成农村户用沼气1000处,起到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效果。

三鹿奶粉事件再次给我们敲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警钟。我们农业部门一定要从三鹿奶粉事件中吸取深刻教训,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坚持执政为民的宗旨,以最坚决的态度、

最扎实的作风、最严格的纪律、最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农产品“从田头到市场”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突出关键环节,实施全程监管。一是严把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三个关口,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组织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依法严厉查处违法经营和使用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违法行为,解决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的问题。二是健全农产品产地安全监测档案,推行统一的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对农产品生产企业、“三品”基地实行强制推行。三是推行“三品”基地农产品上市前自检,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农产品进入市场,把“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机在结合起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从农田到市场”的全程监控。

二、强化例行监测,完善应急机制。一是联合工商等部门,强化县城和主要集镇大型农贸市场的蔬菜农药残留例行检测,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蔬菜,不准上市销售,劝其就地销毁,并及时追溯源头,消除质量安全隐患。二是加强获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市场管理,规范使用标识,杜绝以次充好行为。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应急工作,一旦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快速反应,果断处置,并将有关情况及时上报。

三、创新管理方式,构建长效机制。一是结合目前正在组织开展的“深入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教育实践活动,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现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从产地环境、生产档案、包装标识、市场准入、例行检测、信息发布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建立和完善入手,努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二是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现代传媒的作用,采用人们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基本知识,引导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消费。三是积极争取省、市农业主管部门和县政府的支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尽快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无专门机构和人员、无配套硬件设施、无专项工作经费的问题,不断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