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

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

XX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全县国土面积1101平方公里,辖5镇4乡251个行政村,总人口15.8万,其中农村人口12.9万。

近年来,我们在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在小康建设的重要位置,以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方向,以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三动”思路,实施“四点”战略,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县在华北地区首家被评为“国家卫生县城”和“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工作先进单位”;县城广场文化夜市在中原地区享有声誉,人民日报等媒体曾作报道;东阳关镇“家家乐”个体文化迅速兴起,央视七台进行过专访。同时,还涌现出一批省级文明先进典型和市级文明先进典型,全社会的文明意识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我们的主 - 1 -

要做法是:

一、选准切入点,用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农村小康建设 全面建小康,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县的富裕,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县的小康,农村的小康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总体上说,农村小康建设进程滞后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一方面,农村基础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弱,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另一方面,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传统思维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文化生活贫乏,精神生活空虚,再加上信息渠道不畅,多数群众发展的思路不清、意识不强、办法不多、动力不足。基于此,工作中,我们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农村小康建设的切入点和“助推器”,采取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增强群众的精神力量,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不断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为小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撑。

二、突出着力点,把活动带动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 2 -

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我们坚持顺应农民求知求乐的愿望要求,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载体,更新群众的思想观念,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一)深入开展思想解放运动。多年的实践使我们深深认识到,思想的贫穷是最大的贫穷,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思想解放程度决定着工作力度和事业发展进度。为此,我们坚持不懈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一是广泛宣传引导。我们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开辟《外埠新闻》、《它山之石》、《XX方圆》、《社会纵横》、《经济广角》等栏目,大力宣传外地先进的发展理念、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宣传本县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同时,各乡镇、各涉农部门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专家报告会,让群众自觉地作对比,找差距,增强发展的观念。二是进村入户宣讲。2001—20xx年,我们在农村开展了“千百万”工程(在县直机关抽调了一千名理论水平较高、熟悉党的农村政策和农村工作的干部,奔赴一百个行政村,分包一万户农户),深入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传播先进文化。3年共组 - 3 -

织大规模的宣讲9次、100余场,参加宣讲的干部达到4000多人次,覆盖了全县所有行政村,村村都有宣讲员。去年以来,我们将“千百万”工程改为实行驻村指导员制度,从县直机关选派驻村指导员帮扶全县251个行政村,每村1-3人。所有驻村指导员都与原单位彻底脱钩,吃住在农村,在帮助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的同时,全方位推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这些举措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广泛好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牢牢占据了农村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靠政策增收、用政策致富已成为人们的统一意志和自觉行动。三是外出考察培训。为了让农民群众亲身体会和感受先进地区的发展氛围,我们有计划地组织部分农村干部到珠海培训班学习,亲临改革开放的前沿体验生活,回来后再将他们的感受宣传给其他农民群众,目前已有 72名村干部参加了珠海培训班。与此同时,我们组织了“万名农民进城参观重点工程”活动,四年来共有两万多名农民代表和农村干部参观了县城建设、企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和项目,进一步增强了发展的信心,激发了发展热情。

- 4 -

(二)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群众文化活动的新途径,不断拓展文化活动的空间,丰富文化活动的内容,健全文化活动的机制,全县的群众文化活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1、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我们继承和弘扬戏剧、高跷、旱船、鼓书、秧歌、武术、民间手工艺制作等传统文化,并结合时代精神赋予了新的内涵。在重大节庆日和重要纪念日,除县里统一安排外,各乡各村都要进行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娱乐过程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

2、推广普及广场文化。19xx年起,我们就在县城开展广场文化活动,19xx年,我们又向农村延伸辐射,全县9个乡镇相继举办了“彩色周末活动”或“广场文化消夏晚会”。到目前,全县已有 33个村建起了街心文化广场,乡村两级开展文化活动累计3300多场(次)。

3、积极开展文体活动。近年来,我们引导群众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路堡村每年一度的篮球赛,不但在本村开 - 5 -

展,还吸引邻村的爱好者参与,并经常邀请机关、学校进行友谊赛;西井镇在全县率先组织了农民运动会,吸引了千余名农民参加;洪井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农民象棋擂台赛;黄崖洞镇每年都要组织农民书画展等,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4、大力发展个体文化。我县的个体文化蓬勃发展。19xx年,上马家峪村成立了全县第一支女子音乐队;20xx年,东阳关村先富起来的农家妇女自发组成了“家家乐”女子业余宣传队,走乡串户宣传党的富民政策,传播先进文化,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东霞庄村组建了“黑牡丹”老年妇女艺术团,参加各级各类演出80多场。与此同时,全县还涌现出西井镇韩木堂、上遥镇杨元秋等自办的农民书屋,免费提供书刊杂志让群众借阅,成为我县文化工作的新亮点。

5、引导发展文化产业。19xx年,由我县谷驼村农妇高秋英制作的“黎侯虎”被国家邮电部定为98年全国生肖邮票图案发行后,这种民间转赠品就变成了市场商品。目前,该产品年产量已达到4万件,增收200多万元。在“黎侯虎”品牌的带动下,我县传统的草编、刺绣等民间 - 6 -

手工艺品制作发展迅速,创汇达240多万元,逐步形成了以文化为支撑的农民致富产业。随着我县旅游业的发展,这种产业的前景会越来越广阔。

(三)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一是全面开展“三个一”活动。20xx年以来,我们坚持在农村开展一个阅报栏、一块黑板报、一支工作队的“三个一”活动,广泛宣传国家大政方针和县委的决策部署,大力宣传本乡本土的新人新事,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提高全民的文明素质。二是持续开展“三下乡”活动。我们采取集中下乡与分散下乡相结合的方式,把文艺、技术、信息、医疗卫生、法律等服务送下乡,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是切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在农村中小学校,我们普遍开展了“三进三爱”(进黄崖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进勇进渠接受爱家乡教育、进农村厂矿接受爱劳动教育)主题教育活动;在农民群众中,设立了“道德银行”(主要登记好人好事的积德行为和坏人坏事的失德行为),探索开展农民的道德宣传、实践和评议活动的方法和渠道。如霞庄村开展的“三好一坏”(好媳妇、好婆婆、好母亲、坏典型)评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该村社会风气的好转。 - 7 -

三、抓好结合点,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和小康建设整体联动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只有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实惠,才能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感召力,增强建设小康社会的凝聚力。在工作中,我们坚持以民为本,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下真功,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一)大力实施“六通”工程。即: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公交客运车、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闭路电视、村村通程控电话、村村通沼气工程。目前,全县251个行政村,244个村通了水泥路,占到行政村总数的97%;240个行政村通了公交客运车,占到96%;220个村通了自来水,占到88%;180个村通了闭路电视,占到70%;241个村通了程控电话,占到96%;120个村通了沼气,占到47%。农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全县农民普遍受益。

(二)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在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先后 - 8 -

撤并了一批生源少、设施差、水平低的中小学校,有序推进集中规模办学,建成了一批寄宿制学校,优化了教育环境,提高了办学质量。我们还根据县域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在县职业高中设置了专业学科,并纳入正常教学,常年开班,实施定向教育、定向培训,拓宽了农村富裕劳动力的就业渠道,提高了就业水平。

(三)建立农民健康档案。为切实保护和增进农民健康,保证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20xx年,我们对农村卫生体制进行了改革,将原来的17所乡镇卫生院优化组合为10所,进一步整合了乡村医疗资源,并在村村设立了卫生所,配备了农民健康员。20xx年,我们又开始为农民建立健康档案。由县乡卫生部门牵头,逐村逐户为农民群众体检,全面掌握农民的健康状况和发病动态,详细记录农民健康指数,以户为单位,人人建档。目前,全县已完成146个村7万余人的普查建档工作,群众的医疗和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夯实基本点,凝聚全民力量投身农村小康建设

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不仅为农村小康建设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提高了全社会的 - 9 -

文明程度,塑造了新的区域精神,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一是社会新风正在形成。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等不文明习俗正在逐步根除,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正在迅速兴起。西井镇在文明城镇创建活动中成立了壶山书画院、诗人协会等群团组织,市作协将此作为创作采风基地;东阳关镇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连续八年没有发生一起到市以上上访事件;上遥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在全镇48个村推行红白喜事上礼不请客,只发一盒烟的新风。二是铸就了新的时代精神。黄崖洞精神、勇进渠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人民群众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明显提高,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勇于创新、求真务实、自强不息已成为新时代XX精神、XX文化的核心,成为XX人民的统一意志和自觉行动,为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三是县域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xx年以来,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30.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4%,均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上马了50万吨铁精矿粉、60万吨生铁项目,60万吨焦化、4×2.65万KVA矿热炉项目已达成投 - 10 -

资意向,近期开工建设。这四个项目投产达效后,可新增4亿元以上税收,将为我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是:1、我县黄崖洞在20xx年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展览厅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功能不全,不能很好地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2、县城通往黄崖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207国道多处路段损毁,交通状况亟待改善。3、我县正在申报的县级宣传文化中心建设项目,资金缺口较大。以上问题,限于财力,自身难以解决,恳请上级部门和领导给予大力支持。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 11 -

 

第二篇:XX县实施农村教育312工程情况汇报

  我县辖12个乡镇、2个华侨经济管理区,总面积2124平方公里,有汉、壮、仫佬、瑶等27个民族,总人口40.6万人。20xx年,全县生产总值28.36亿元,财政收入2.0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30元。目前,全县有教师进修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各1所,高中2所,初中22所,县直小学2所,乡镇中心小学13所,村完小109所,教学点49个。全县在编教职工3757人,中小学代课教师403人。在校中小学生47737人(其中高中2792人,职校886人,初中17543人,小学26516人)。    20xx年10月,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全省全面实施农村教育“312工程”,我县十分重视,20xx年11月制定《**县实施农村教育“312工程”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现将我县实施农村教育“312工程”情况汇报如下:  一、“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19xx年通过**省“两基”评估验收后,继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强化教育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使“两基”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20xx年7月,通过**省“两基”复查经费审计;20xx年12月,通过**省“两基”复查验收。   20xx年以来,我县继续采取措施,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严格考评   为大力发展我县的基础教育,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将教育目标列入县政府职能部门和乡镇的主要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中,作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管理目标之一。每年年初,县委、县政府继续与各乡镇签订《**县乡镇教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对各乡镇“依法动员和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巩固扫盲成果”、“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维护学校的治安和安全稳定”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并制定了相应的考评办法及奖惩办法,年终对各项指标进行考评。通过制定目标,明确责任,层层落实任务,我县教育事业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两基”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20xx年,我县的“两基”工作通过了区级复查验收。2001-20xx年度,我县均获**市人民政府授予“教育管理目标”一等奖。2003-20xx年度,获“**县区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三等奖   (二)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流控辍    学额巩固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县紧紧抓住初中“控辍”这根主线不放松,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建立有效的控辍机制,主要措施是   1、坚持依法治“流”。县政府把每年二月、九月定为

教育法律法规宣传月,协调各方面力量,坚持通过开家长会、家访、信访、广播、出黑板板、上街宣传等形式,深入开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强化了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教育法律意识,使送子女入学真正成为广大家长的自觉行为。同时,坚持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双线”目标责任制,明确县长、乡镇长是政府制止辍学的第一责任人,教育局长、校长是教育系统内部制止辍学的第一责任人。认真抓好农村中小学控制辍学工作的专项督导检查,把“控辍”问题列入完成年度教育目标的重要指标。   2、落实责任堵“流”。各乡镇分管领导负责控辍保学工作,建立定期检查汇报制度。新学期开学初,组织对中小学的学生入学情况进行检查。将巩固学额列入干部考核内容,并作为对校长、学校目标管理的重点考核内容。坚持初中辍学通报制度,新学期开学时,实行学生入学日报告制度,即向当地乡镇政府和教育局报告,如发现学生辍学,学校、乡镇共同配合做好动员学生复学工作。学校把巩固学额工作落实到班级、教师,主要领导亲自抓,实行分片包干,制定奖惩办法;班主任建立学生家长情况、学生在校学习及生活备忘录等档案;健全科任教师点名制度,发现学生缺课,及时报告该班班主任,班主任及时与家长联系,及时动员学生返校上课。  3、实行扶贫助学防“流”。多年来我们坚持实施“慈善助学”、“春蕾计划”、“希望工程”、“朝霞工程”,县政协、县妇联、团县委、县文联、民政局、县残联等部门积极做好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近年来,共资助特困生130余名,资助款达4万多元。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捐资助学献爱心”活动,县委、县政府领导带头捐资扶助贫困学生,一些部门、企业和个人也慷慨解囊帮困助学。各学校对家庭困难的学生除了发动广大师生捐资助学以外,还采取减免或缓交杂费,教师担保杂费等办法确保贫困生完成义务教育。  4、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减“流”。在学校内部,坚持加强管理,进一步端正学校的办学思想,转变教学观念,规范教学行为;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人施教,帮助学困生进步和发展,不讽刺和挖苦,不歧视体罚,不以考试成绩排名。加强对初中学困生的教育研究工作,积极推广“分层递进教学策略”,通过优化人际环境、改善师生关系,实施分层教学、分层练习与辅导、分层评价等措施,不断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爱学、乐学、会学,从而使学困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得到提

高。科任教师根据所任班级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做到“五定”(定计划、定对象、定内容、定时间、定方式)进行帮教,让学困生学有所得,招得进,坐得下,跟得上,留得住,避免学困生因学习困难而厌学、逃学、弃学。由于措施得力,针对性强,切合实际,全县中小学入学率、学额巩固率均得到了较好的巩固    (三)建立扶困助学制度,多渠道为贫困学生解决学杂费,确保他们接受义务教育  我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预算内安排助学金,建立了助学金的保障机制。2003至20xx年助学金为32.3万元,其中20xx年10.1万元、20xx年10.4万元、20xx年11.8万元。解决了部分学生的生活困难和就学难问题,稳定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通过以上措施,使我县小学、初中入学率和辍学率等各项指标得到较好巩固。(详见下表)   ……  (四)扫盲和农村成人教育工作不断推进   1、成教主要成果。19xx年12>月,我县“两基”工作通过了省的评估验收后,我县农村成人教育和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又有了新的发展。先后有**镇**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评为**省的扫盲先进单位;**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荣获国家“中华扫盲奖”的光荣称号>**镇、**镇成技校被**省确认为“**省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吴文华、罗耀南、朱毅强、韦新干等同志评为**省扫盲先进工作者;梁建辉同志荣获“中华扫盲奖”的光荣称号;20xx年,**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专职教师***同志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2、继续扫除青壮年文盲,巩固扫盲成果   19xx年以后,为做好迎接国家级验收和区级复查验收工作,各乡镇、单位采取定人定员包干,包教包脱盲包巩固的办法,层层落实到位,不少乡镇还把一些外出的人员动员回来参加扫盲学习,仅20xx年至20xx年全县共扫除青壮年文盲920人,全县青壮年非文盲率由20xx年的99.24%,提高到99.65%。对已经脱盲的人员,始终注重抓好扫盲后的继续教育,把学习文化与学习农村实用技术、扫盲与扶贫开发,脱盲与脱贫致富结合起来,近三年来全县共组织607名已脱盲人员参加文化班或实用技术班学习,全县已脱盲人员巩固率达97%以上。   3、农科教有机结合,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担负农村扫盲和成人文化技术教育的任务,是乡镇政府主办,教育部门主管,农业、科技、财政、劳动等多部门协办的集文化教育、农业科技、法制、人口计生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的学校。我县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锉辏┐宄扇私逃ぷ髦鸩阶频揭允涤眉际踅逃氐愕母飨钆嘌怠

0凑铡?*县农村教育培训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和发展农业强县的需要,在县乡镇政府的协调下,教育、农业、科技等部门相互配合,通力协作,主要抓好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工转移培训,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的职前引导性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其次是开展法制、人口计生、安全等教育培训。培训的形式有短期、周期性培训,对新品种的开发和新技术的推广及证书班培训,采取定点集中办班然后辐射推广的培训形式,在分散的村屯,则充分利用科技大蓬车下村巡回培训。 “十五”期间,全县14所乡镇成技校和122所村成技校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173期,参加培训学员258962人次。   4、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   我县的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最早的建于19xx年,当时办学条件差,大部分的乡镇成技校都借用政府会议室当教室。20xx年,**县在“十·五”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县政府积极扶持乡镇筹建成教专用教室、办公室和图书阅览室,凡按要求建有“成教三室”的,由县拨5-6万元资金给予扶持。特别是“两基”达标后,我县加大了建设二类和示范性乡(镇)成技校的力度。2001-20xx年,县、乡镇财政除按规定拨给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年3000元(三类成技校)、5000元(二类成技校)、10000元(示范成技校)作办公经费外(2004-20xx年由县统一拨给各乡镇成技校),县、乡镇还多渠道筹措资金160万元,市扶持22万元,建设乡镇成教综合楼,添置新课桌和科技图书、电脑和电教设备等一批。   二、教育经费落实情况   (一) “三个增长”情况   1、财政对教育拨款的增长情况   ……   2、生均教育经费的增长情况   ……   3、生均公用经费增长情况   ……   20xx年秋季学期实行“一费制”收费后,执行了**省公用经费新标准,即:小学生每生每年10元、初中每生每年15元。   (二)建立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发放保障机制。   我县于20xx年6月设立教师工资专户,由县教育局会同县财政局统一管理和发放全县教职工工资,优先拨款,足额发放。2003-20xx年统一发放工资的在职中小学教职工累计11373人(按年末人数口径累计计算),其中20xx年3852人、20xx年3766人、20xx年3755人。2003-20xx年累计发放工资14558.1万元,其中20xx年4428.9万元、20xx年4950万元、20xx年5179.2万元。年人均工资12800.6元,没有拖欠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现象。   (三)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逐年加大专项经费的投入   1、2003至20xx年拨入县教育局的教育费附加(“三税附加”)共845.4万元,其中20xx年286

万元、20xx年260万元、20xx年299.4万元。 教育费附加的使用由县教育局做出方案,经县人民政府的同意后实施。主要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配套资金及改善办学条件。   2、2003至20xx年拨入县教育局的“基金”共1055万元,其中20xx年730.9万元、20xx年166.3万元、20xx年157.8万元。根据全县教育的实际情况,县财政宏观调剂掌握使用。主要用于代课教师工资和校舍维修项目。   (四)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   1、按规定用好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20xx年至20xx年,我县每年获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均为1378万元。当年用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分别为797.95万元、804.46万元、794.95万元,分别占总数的65.25%、65.78%、65%,均不低于**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要求。   2、10%用于抢危工程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情况   建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长效投入机制。坚持将每年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10%(122万元)用于中小学“抢危工程”。2003至20xx年每年用于中小学抢危工程122万元,由县教育局做出方案,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后实施。主要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配套及栏杆维修、消防通道的改造项目。   (五)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政策的落实情况   20xx年2月11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县财政局教育局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政办[2006]6号),县教育局于2月11日组织召开中小学校长会,传达全国、全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并要求各位校长把这项改革的重大意义宣传到学校老师、家长、学生。20xx年春学期,我县各学校贯彻实施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及区、市、县的有关免杂费及补助公用经费的政策文件精神,在街道、村委、学校显要处张贴宣传画,并将宣传卡分发到学生及家长手中。   按上级有关实施方案要求,对上级部门下拨的免杂费362.8万元,我县按时、分期下拨到各学校。对我县“一费制”普通生杂费与**省免杂费差额的148万元,县教育局已列出方案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县政府已通过常务会决定,将148万元列入20xx年县财政追加支出预算。   (六)目前我县教育欠债情况   为了“两基”立项和评估验收顺利过关,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发展,我县各级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各中小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全县共投入7608万元,加强学校基建项目建设,从而导致了教育欠债1800万元。截至20xx年底,教育欠债已还740万元,尚欠债960万元。   县政

府已计划用三年时间还清教育欠款960万元,即到20xx年还清教育欠债,计划20xx年还款320万元,20xx年还款320万元,20xx年还款320万元。筹款途径用中央转移支付资金480万元解决,争取上级部门解决480万元。   三、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一)基本情况   近三年来,县中小学实施教育工程项目及附属设施共26个。主要是新建中小学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及部分中小学厕所工程项目,投入资金826万元,其中中央专项经费310万元,**省补助85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281万元,接受捐资135万元,学校自筹15万元,建设规模面积14223m2,推倒危房面积11511m2。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情况   1、目前我县未能纳入国家、**省实施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建设县,但根据我县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为了整合教学资源,努力做到教学资源共享,从20xx年起,我县积极筹措资金,在部分学校实施了“工程”建设,“工程”实施情况是:   (1)**镇第一小学率先办寄宿制学校。目前该校已有60名住校生。20xx年获中央专项项目-新建学生宿舍楼一栋,建筑面积468m2,计划投资25万元,中央补助资金20万元,县级配套5万元,目前正在施工中。建好后可容纳100名寄宿生,寄宿生生均建筑面积4.68 m2。根据建设实际情况资金缺口10万元。   (2)**小学现有寄宿生65名,学生宿舍(瓦房)195 m2,寄宿生生均建筑面积3 m2。我县计划在20xx年投资75万元,建一幢面积为1130m2的学生宿舍楼,可容纳250名学生,把部分教学点撤并入中心小学,目前已申请明德小学项目,争取上级部门资金。   (3)**中心校现有寄宿生58名,学生宿舍(原教师宿舍瓦房)203 m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