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一轮复习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高三一轮复习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黄 眉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是整个数学复习的基础工程,其主要任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梳理,使之达到系统化、结构化、完整化;在老师的组织下通过对基础题的系统训练和规范训练,使学生准确理解每一个概念,能从不同角度把握所学的每一个知识点所有可能考查到的题型,熟练掌握求解各种典型的通性、通法。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采用什么样的课堂教学的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一轮复习的几种课堂教学模式,我谈一点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复习课的模式

1.先介绍知识点并穿插小题练习——然后讲解典型例题——再进行巩固练习。这种模式比较适合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所复习的知识点碎采用较为适宜。如复习等差数列这部分时,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求和、性质、内容较碎,可先构建知识框架、再逐一用小题巩固每个概念及性质让学生先激活这部分的记忆,再通过一些典型例题深化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再通过练习达到强化巩固的目的。

2.先进行练习——然后总结提炼知识点——再讲解例题——巩固练习。这种模式针对一些知识点相对较少、且学生相对熟悉的内容较为适宜。如在复习基本不等式时,这部分内容平时使用频率较高,可以让学生先通过几个较简单的题目的练习进行感悟,激活思维活动,教师再进行点评提炼出这部分的知识点、再通过典型的例题的学习强化运用、最后进行巩固训练和教师讲评弄清解题中的一些注意点、常见题型的处理方法、面孔生的题目如何进行等价转化等。

3.课前先让学生预习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再进行针对性复习与教学——再学习重点例题——最后巩固练习。这种模式适宜章节复习结束时采用,如函数部分快要复习结束时可安排一节这样的课,课前先让学生回顾这部分内容、平时所做的一些讲义,各人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教师再从中找出一些共性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加以解决,在课堂上可以报出某某同学的问题是??。这样也就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当然这种模式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准确把握学生的薄弱之处,精心选择或编拟课前预习、重点例题、巩固练习中相关内容。

4.先通过一些小题引出这部分的一些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再用典型例题深化——再总结提炼——再练习反馈。这种模式针对学生基础相对较好、且知识点不太碎的内容较为适合,如复习函数的单调性的证明时可直接通过例题复习一下两种方法定义和导数法,再提炼出证明单调性的方法,再练习巩固。

5.课前先让学生练习——课上以纠错为主。针对一些高考要求不太高的知识点可用此法。如简易逻辑、四种命题、量词、推理、证明等部分,可选择一些典型题让学生课前先练习,再针对一些共性的错误进行纠正。

复习课不管采用何种模式都要力求做到:(1)系统性:滚动复习,知识前后衔接,梳理归纳成串。(2)综合性:纵横联系,知识内外交叉,多角度、多层次。(3)基础性:着眼双基,中档为主,面向多数。(4)重点性:突出主干知识,详略得当。(5)发展性:传播方

法,知识迁移,学会自学。(6)启迪性:深挖教材,发散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

复习中忌讳的是:(1)“大而全”。也即一堂课力求知识点、题型、方法全、容量大、没有重点的做法。(2)教学方式单一,老样子,如:讲—练—讲,始终如此,学生易产生疲劳感。

二、试卷或作业讲评课的模式

1.先按知识点、错误类型归类、或按考查的数学思想方法归类、后相对集中纠错,中途可适当采用投影仪暴露学生解题中的典型错误进行点评,再总结提炼出一份试卷的重点问题所在,问题处理的一般方法,注意点。

2.按试卷暴露出的问题的大小、主次顺序进行评讲,一般先大后小,先主后次。对于主干知识、通性、通法、学生易得分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评讲,而对一些技巧性的、能力要求较高的、过难或过易的题目要略讲。

讲评课无论采用何种模式都要力求做到:(1)针对性:讲其所需,释其所疑,解其所难。(2)诊断性:诊痛析因,指点迷津,传授方法,诊防结合。(3)辐射性:以点带面,画龙点睛,举一反 (4)启发性:启发思维,点拨思路,发散开拓。

讲评课切忌的是不做任何分析就对答案或讲评时直接从第一题到第N题,没有重点没有主线、不能突出学生练习、作业、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然在复习中具体采用什么的课堂复习模式要充分考虑到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坚决反对脱离学生实际的任意拔高和只抓几个“优生”放弃大部分“差生”的不良模式,不做无效劳动,加大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的力度,狠抓复习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复习的效益。

教无定法,适用的就是最好的。不管采用什么模式,有一个宗旨不能变,那就是要夯实“双基”、适度培养各种能力(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第二篇:浅谈高三复习中的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高三复习中的课堂教学模式

工大附中 生化组化学备课组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教学理念。其内涵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它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解读课标、背景分析、资源整合,有效预案等)、有效的教学实施(即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有效的教学评价。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课堂教学”。包括有效的教学目的,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它既是一种理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

课堂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要使课堂教学有效,我们认为:首先应从实际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更多去研读自己的学生,在确定好适当的教学目标后才去考虑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去一味追求什么一鸣惊人的新招,也就是,尊重学情、因学定教;其次是有效组织,营造民主课堂,创设真本、有效的教学情境,在预案生成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开展教育性对话;要善于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的讲解与“牵”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师根要据课堂生成实际,不断调整,展开教学。特别学生学习发生困难,须诊断,敢调整,敢引导,敢追问,敢讲解,把学生思维和情感引向深入。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三是对学生的有效评价。更多地采用即时的、多元的、极富个性和针对性的评价,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委婉的语言批评学生,用具体的语言启迪学生打开思路。

效果、效率和效益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又存在着某些矛盾:学生活动多了,课堂气氛活了,学生不一定真正学会了;学生充分体验,时间却又不允许;达到同样的知识目标,取得一样的教学效果不一定非得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传统的接受学习似乎更有效。这里面存在一种价值取向。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要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并非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承,互为补充的。新课改以后,我们开始重视学生的合作探究,不仅关注知识,还要关注能力,但我觉得这些还不够,还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一节课下来,学生有没有活动?气氛活不活跃?后来发现课堂太热闹了,学生缺少倾听的机会。所以知识量、思维性、参与度都要兼顾,是3个重要指标,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寻找三者之间的平衡,而不能孤立地、机械地去看每一项。我们应该实现知识、思维、情感三维统整的教学目标(当然三维目标不一定非得在一节课中完美体现,这就要因材定标,因势利导,最起码在一个模块、一个知识整体教学中充分体现)。有效课堂的特征是:高参与、高认知、高情意。另外,学科的特征不能抹杀,否则课堂就是无效的。

我们化学组在组长王连荣老师和特级教师兰俊耀老师的主持和指导下,在两年前就对提高高三化学复习效率进行了研究。

一、把握高考命题方向

近年来,高考从形式到内容始终处于调整变化之中。高考改革首先强调的是内容的改革,突出特征就是立足基础,考察能力。高考改革既要体现 21 世纪高校对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及发展潜质的要求,又要适应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高三复习时研究把握《考试大纲》的精神极为必要,《考试大纲》是指导高

三复习备考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高考考察的目标﹑内容和能力要求,参照《考试大纲》对高中化学学科内容的具体要求,复习时就能明确目标,把握好复习的深度和广度。近年来高考命题在结构和内容上保持相对稳定,但每年都略有调整,这些变化在每年的《考试大纲》中均有体现,高三复习应关注这些微妙的变化,做到有的放矢。此外,近年来高考试题出现了不同与以往的很多特点:

1.试题基础性灵活性并重。

主要考察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选取力求反映时代特征。

2.主干知识重点考察,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

3.整体上注重能力素质和创新。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想象力以及表现个性化的内容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4.重视实验设计与评价的考察

5.题量减少,长度缩短,不超纲。

6.淡化特殊技巧,以重点知识构建试题主体。

7.重过程重应用。学生必须具备把化学学科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情景的能力。

8.能力考察多元化。比如简答题中体现对学生阅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实验题中通过实验设计渗透安全意识考察等等。

二、渗透新课程理念

随着新的课程体系的建立,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在高三化学复习中体现,高三化学的复习方式需要有新的突破。其主要表现在:

1.体现学生的主体性。2.倡导个性化学习方式。3.关注过程与方法。4.贴近生活,解决问题。

5.渗透人文教育。

三、高三复习课教学模式

高三化学复习中渗透新课程理念,要特别关注学生对过程方法的自主体验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总结规律,教师绝不可包办代替,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高三化学复习中采用以下两种模式进行:

1.专题研究模式。专题研究模式是根据大纲体系和高考考试大纲要求将高三化学总复习的内容转化为研究专题,让学生在多元、动态、开放的大课堂中主动地领悟知识,以获取问题的解决。研究性主题在选取上应侧重重点难点、核心基础知识、实验类、科技前沿类、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和高考热点动态,实施时则要侧重信息的整理提炼、拓展和系统化过程。将复习内容转化为研究内容之后,学生面对呈现的问题情景,自主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反思自己的认知经验,同时该模式也侧重了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一系列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便于学生触类旁通、广泛联想,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课程理念中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专题研究复习实施后期阶段,要引导学生关注对自己学习经验的反思,优化元认知过程,强化学科思想的总结,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稳步持续形成。

2.学案导学模式。学案导学复习模式是根据《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要求,将复习内容进行重组,通过专题形式从纵横两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类、联系,以提高复习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核心就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操作流程如下:

(1) 根据本校学生的情况,高三备课组集全组之力,分工合作,在原有基础上对学案进行改进,并精选近三年高考题、模拟题作为配套练习。每次集体备课,组内有中心发言人,对一周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明确考点,确立重点内容,其他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补充。通过课前认真备课,在一堂课开始前,师生都明确教学目标。我们把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规定具体化,并把老师们的教学经验的定式规范于学案之中。它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导教导学的作用,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也是进行课堂教学调控的前提。课前将学案交给学生,并告诉学生先看书,回归书本,让学生进行复习课的预习过程。教师再根据课型的不同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式把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不仅明确目标,并且了解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达标意识。

(2) 课堂教学活动这个环节要求教师围绕目标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由于学生的化学基础薄弱,我们设计的第一轮学案注重于纵向复习,按块分章节整理。根据学案填写的反馈情况,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授课过程中,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的问题重点讲解。在学案中,设置了些探究性的讨论问题,老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在课上展开学生的自主讨论,在讨论中深入理解知识。我们实施的教学形式是以班级群体为单位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常常不能全面了解并兼顾所有学生,特别是由于信息不灵,一节课下来,不知效果如何,更不知教与学的问题所在。前一阶段是通过上课提问

浅谈高三复习中的课堂教学模式

及作业来反馈,但是发现学生反馈的情况不真实。经过前阶段的反思,我们认为哪怕少讲也必须利用检验

题在下课前10~15分钟让学生做,检测题的内容围绕着目标,以获取反馈信息为目的,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收集信息。有针对性检查各层次学生(侧重差生)答题情况,巡视和提问等。要切实保证所收集的信息的真实性。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掌握试题差错的分布情况,学生对各类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教学措施是否有效等。在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制定恰当的矫正、回授措施,如针对性的个别订正(可在堂上巡视时进行)、合作学习、变式教学(从另一个角度重新教学)等堂上教学矫正。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宝贵,教师应照顾全体学生,不可能对个别学生存在的特殊问题进行矫正,只能对多数学生存在的典型问题实施再教学。

(3) 课后复习,反思过程。我们高三化学组统一要求学生准备改错本,针对课上自己出现的知识漏洞以及作业、课堂练习中的错误进行改正,错题我们让学生写明理由,争取每天收改错本,关注学生的再消化过程,有的学生可能会理解错误,有的学生可能还不会?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进行再纠错。学生是有惰性的,老师鼓励学生来问问题,但是有些问题可以不直接回答,而是采用反问的形式,帮助他们思考。当问问题的学生多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会的同学讲题,还可以鼓励他们互相讲题。(我们所阅读的10% 我们所听到的20% 我们所看到的30% 我们同时看到和听到的50% 我们同其他人讨论内容的70% 我们同其他人共同经历的80% 我们在教授其他人时的90%)我们备课组的全体老师耐心细致的解答,同学的互相讨论、争执,老师之间的交流,在课间、中午已经成为热闹的一景,每天下了午自习,老师们都跟打仗似的,满面通红,又疲惫又兴奋。

(4) 我们的这种学案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有效的。学生看书后填写学案落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上课如果认真听讲又巩固一遍;经过习题训练又进行了深入理解;再经过反馈练习和改错深入巩固。因此,两次月考成绩均达到预期目标。

四、反思及下一阶段措施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学案部分老师注意将内容分层留给学生,加强学案的检查力度;注意课上对学生的化学语言的表达和化学用语的规范书写进行纠正,这就需要老师经常巡视提问,当堂反馈;课后增加每课题一练以及每周一练,限时让学生完成习题,做到以新带旧,减少以前学生遇到的分块复习带来的复习新的忘旧的问题;加强错题本的检查和监督,继续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自己讲解习题;倾全组之力共同协作,争取好成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