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课教案

幼儿园音乐课教案

活动内容:

音乐

活动课题:

《找朋友》

活动目标:

1. 复习巩固歌曲《找朋友》,能准确的按旋律唱出歌词。

2. 能根据歌曲内容节拍做出相应的律动。

3. 体验音乐律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相关背景音乐,教学音乐,各种动物头饰各2份。

活动过程:

一. 引题活动。

1.张老师:“哇!今天我们的小朋友都变成了可爱的动物宝宝,我们一起做游戏号不好?”

2.幼 儿:“好。”(背景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响起,师幼一起做游戏。)

3.张老师:“刚才歌里问你们的朋友在哪里,我们学过一首歌曲叫《找朋友》,我们一起唱一次好吗?”

4.幼 儿:“好。”

5.张老师:“现在我们唱着这《找朋友》去找自己的朋友好不好?”

6.幼 儿:“好。”

二. 律动《找朋友》。

1.张老师:“我们的动物宝宝有红色的,有蓝色的,找朋友的时候请红色的动物宝宝走到红色的桌子边一起游戏,蓝色的动物宝宝走到蓝色的桌子边一起游戏。”(教学音乐《找朋友》响起,教师引导幼儿做律动。)

2.张老师:“宝宝们看,你们对面的动物宝宝里是不是有和自己长的一样的动物宝宝?“

3.幼 儿:“是。”

4.张老师:“我们现在唱着《找朋友》的歌,小苗找小猫拉着小手做游戏,小狗找小狗拉着小手做游戏,小猪找小猪拉着小手做游戏好不好?”

5. 幼 儿:“好。”(教学音乐《找朋友》响起,教师引导幼儿做律动。)

三.总结收尾。

张老师:“宝宝们一起游戏真开心,今天我们找到了衣服一样颜色的好朋友,还找到了和自己长的一样的好朋友,在家里爸爸妈妈也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现在一起唱着歌去找宝宝妈妈做朋友吧!”(教学音乐《找朋友》响起,幼儿边做律动边走到周围的家长身边。)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课教案详案《害怕的鼠妈妈》

幼儿园音乐教案 (大班) 音乐游戏 害怕的鼠妈妈

第一章:设计思路

对于大班的幼儿而言,单纯地学习唱歌,记住歌词,已经是没有难度的学习。因此在设计之初,我就萌发了设计一堂通过节奏感受音乐并在音乐中融入故事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在表演中寻找乐趣,提升自信。这也正符合《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对幼儿的成长建议。

本课侧重于欣赏与感知,因此音乐几乎贯穿于整堂课的每一个环节:

首先,以自编的音乐儿歌传递给幼儿要上音乐课的信号,让幼儿在心理上有一定的准备。

其次,带领幼儿在音乐律动中唤醒身体部位并为幼儿其后参与融入表演活动做了热身。

在引入环节,我首先让幼儿静听了整首曲子,初步感知音乐的节奏变化带来感受的不同。其次,为了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兴趣,我将和音乐节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故事融入到音乐中,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节奏和行动的对应关系,激发幼儿参与表演的愿望。

第三步,以“给故事找结局”的方式调动幼儿和我一同踏节拍表现故事情节,深化幼儿对节奏及故事细节的理解。

第四步,引导幼儿在音乐中完整的结合故事情节表演小故事,一方面为本次课的游戏目标服务,另一方面让幼儿在听说玩演做中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提升幼儿表达的自信心。

本节音乐欣赏课适合年龄为幼儿园大班幼儿。所选乐曲《在山魔的宫殿里》是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的诗剧 《培尔·金特》 所写的配乐组曲之一。它由两个乐句短曲连续重复18次,在速度上越来越快,音量上越来越强,最后再加上一个情绪更强烈的尾声构成的作品。其结构中旋律重复所营造出的紧张氛围,和故事在情节和感受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由于现代的音乐教育已经多样化。所以单纯的节拍学习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一节好的音乐课必须是复合型的。因此我设计了聆听感受——自由想象——故事——画面引导——节拍理解——互动参与——合作表演这样一个活动过程。

通过对这样一段乐曲的欣赏,将音乐与故事结合,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对音乐的敏感,拓展幼儿的想象力。提升幼儿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在分辨不同的声音时,还能感受节奏的不同、节拍的长短,从而作出应变,表现出音乐中所呈现的节拍。

第二章:音乐课教案

一、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体验曲调重复和速度、力度变化的趣味。

2.跟随音乐动作表演,感受音乐传递的情感信息。

3.在合作表演的过程中学习自我克制和相互配合。

二、活动准备:

1、律动《身体音阶操》、乐曲《在山魔王的宫殿里》;

2、黑板一块;故事挂图、曲谱挂图、鼠妈妈和大猩猩头饰;

三、活动过程:

1、入场-导入

听着音乐《来听音乐》,带领幼儿在欢快的节奏中进场,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座位事先已围成半圆形状,黑板在圆心。)

教师:“小朋友们早上好!我们要来上音乐课啦!小耳朵准备好了吗?一起用音乐律动唤醒我们的身体吧!”

2.聆听与感受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曹老师带来了一首神秘的乐曲,想不想听呀?小耳朵认真听!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安静聆听。

3.自由想象

教师:听了刚刚的音乐,小朋友们有什么感受呢?谁能大胆的说出来! 幼儿举手回答:“有点怕怕的”,“很快”,“像是在走路”?

教师:哦,你觉得怕怕的感觉,因为音乐节奏很快,对吗?听得真仔细!我请你也来说说。你也觉得紧张害怕的样子对吗?那小朋友们开始听得时候有没有怕怕的感觉?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开始的时候音乐慢慢的,很舒缓,后来音乐快快的,越来越快的时候我们就有了怕怕的感觉,对吗?感受很真切!

4.故事画面引导

教师:其实啊,这首音乐里还藏着一个神奇的故事呢?小朋友想不想看看?我们一起念12345671来迎接它吧!

幼儿:12345671!

教师:这是发生在鼠妈妈和大猩猩之间的故事,小朋友们和我一起把它从音乐中挖出来好吗?听听音乐,看看图片,找一找故事。当你找到的时候请和我一起在座位上做动作,好吗?待会儿我会请遵守纪律表演出色的小朋友先玩儿游戏哦!

(音乐响起,教师边描述边引导幼儿一同演绎出来)

教师:鼠妈妈下班了,走在回家的路上。她提了一篮子的水果准备给小老鼠吃。(1遍)可是,回到家却发现小老鼠不见了,小老鼠在哪儿啊? 鼠妈妈赶紧到处找找。(2遍)家里到处都没有,得出去找找。(3遍)还是没有找到,唉。也许宝宝贪玩,爬到山上去了,我得去山上找找。(4遍)鼠妈妈没有找到鼠宝宝,却突然发现有一只黑猩猩在朝他走来,糟了,他一定是要吃掉我,鼠妈妈拔腿就跑。她跑过了小桥,黑猩猩还在追她。(5遍)她钻过草丛,黑猩猩也跟着奔跑。(6遍)她赶紧跳上江中的小船,疯狂的摇起船桨,回头看,黑猩猩依然穷追不舍。她使劲儿的划,一直滑到了北极。(7遍)可是,黑猩猩仍旧不放弃追赶。这可怎么办?鼠妈妈拼命边跑边在冰面上滑行(8遍),跑啊跑,鼠妈妈实在是太累了,再也跑不动了,她绝望的瘫坐在冰面上。(跑滑至结束)这时,大猩猩终于追上鼠妈妈了,他会不会吃掉鼠妈妈?猜一猜?

(在音乐中讲故事,尽量在纪律稳定的情况下引导幼儿一同参与表演)

5.节拍理解

教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和我一起踩着鼠妈妈的脚印去看看鼠妈妈到底有没有被大猩猩吃掉?(教师出示曲谱,边跟着音乐边邀请幼儿在座位上与教师一同做故事中鼠妈妈的动作表现)

第三次听音乐(播放音乐片段)

教师引导语:那我们回忆一下鼠妈妈一共到过了哪些地方,爬过高山,怎么爬的?跟着老师的节拍一起来爬山;然后双手端平保持平衡的跑过了独木桥;大猩猩还在追她,她又钻入草丛,为了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她用双手挡住了小脸蛋儿,眼睛直视前方迅速的穿过了草丛;黑猩猩仍然穷追不舍,鼠妈妈赶紧跳上船使劲儿

划啊划;好不容易到了北极,却发现黑猩猩也追来了,于是在冰上跑跑滑滑;因为冰川上奔跑很危险,曹老师带着宝贝们一起跑好吗?拍好小队一起出发! 音乐结束,黑猩猩(教师扮演)送上鼠宝宝并说台词:给你,你的宝宝。我带你们回家吧!

教师:我们一起跟着大猩猩回家了!小朋友们,大猩猩是不是真的很可怕?他很善良也很执着的帮助鼠妈妈,我们也要坚持做爱助人的小朋友哦!

6.合作表演

教师:刚刚小朋友们表演的真逼真,就像从故事里走出来的鼠妈妈一样!现在曹老师给你们机会,我们一起踏着音乐节拍来扮演鼠妈妈,好不好? 第四次伴音乐表演。

教师场控: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有些鼠妈妈太兴奋了,撞到了自己的同伴,要注意爱护身边的小伙伴,撞在身上很痛,所以待会儿游戏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一定要注意自己和同伴的安全,因为宝宝还等着我们呢!

7.离场

表演结束后,“大猩猩”带“鼠妈妈们”回家!

游戏延伸:

通过本次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感受、体验音乐的同时初步理解“信任”的概念,教师引导幼儿真诚与朋友交往,学会分享和在各项合作式游戏活动中建立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信任感。

第三章:反思

“ 追与捉”的游戏向来是幼儿百玩不厌的,鼠妈妈跑、大猩猩追的游戏情节不仅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同时也非常符合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和结构,特别是乐曲结束处,舒缓的氛围让幼儿在激烈的活动后平静气息,享受完满结局带来的温馨感受。在整个游戏中,对于扮演鼠妈妈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挑战是:在固定的音乐中突然回头看黑猩猩有没有跟在自己身后,且能根据不同情境改变追赶的动作和造型。

教师在对音乐作品特性准确把握和挖掘的基础上,巧妙地设计了活动的情节和动作,在表现鼠妈妈的过程中,幼儿通过随乐模仿,不断用动作表现慢速、中速时的合拍走,逐渐感受了乐曲的节奏,通过越来越快的追逐,感受并表现音乐中渐快的速度,通过鼠妈妈向后看的动作来表现每个乐段的结束。紧密地抓住音乐特性,借助幼儿对主人公形象的演绎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是该活动设计的重点。 此次我尝试将音乐活动与语言活动相整合,用乐曲《在山魔的宫殿里》与故事《害怕的鼠妈妈》相结合,从绘本中的一个角色――“鼠妈妈”的视角出发,通过跟随音乐的合作动作表演,生动地再现了故事情节,拓展了幼儿使用语言、动作、音乐等艺术手段整体地进行艺术理解、感受、表达的机会。

另外,本课也不免会出现许多不足的地方。因为时间的局限性,每个环节的诠释和表达都显得不到位,尤其是表演环节有些仓促,导致孩子们有些手忙脚乱的感觉。因为个人在音乐上的学习还太粗浅,因此自身对音乐感知的素质也较弱,今后会丰富自己听曲量和绘本阅读量,争取更好的将音乐与其他领域学习完美融合。

在音乐欣赏类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在介绍图谱时,要积极调动幼儿,手、眼、脚都应该协调,这在今后的音乐活动中都应注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