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的成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随着我国地方和学校课程决策权力与责任的增加,学校课程开发的问题已提到了议事日程,成为学校层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视角、新的焦点。通过 年的课改实验工作,结合学校课程开发的实际情况,经过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专题研究,特制定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以供校本课程开发究。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兴趣、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结合本校的优势,自主开发和运用本校的课程。积极开展学校课程开发与研究,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通过学校课程开发以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满足社会对教育多层次、多元化的要求,促使学生和谐的发展,努力建设好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校课程。

二、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价值及意义

没有课程资源就没有课程可言。因此,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

(1)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有利于教师发展,对于学校而言,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主力军。以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来开发教师、提高教师、发展学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发展。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亲自参与等特点。给予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兴趣,能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率。

(3)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有利于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一方面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建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有利于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工作。国家课程改革为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不仅设置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育课程计划框架。而且,强调学校和教师要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将有力地推进我国课程改革的进程。

三、概念的论述

1、什么是“校本”及校本研究

“校本”(School-base),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从英文来看,大意可以解释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大教育博士生导师郑金洲教授认为“校本”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一切为了学校,二是一切在学校中,三是一切基于学校。

一切为了学校,是指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课程 2

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为宗旨和主题。一切在学校中,是指树立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在课程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要有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由学校校长、教师甚至学生和家长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一切基于学校,是指在课程改革中,一切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挖掘学校所有存在的种种潜力和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

校本研究是指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的对象,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源收集法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总结经验与形成理论的一种活动。

2、什么是课程及校本课程

“课程即教学科目或课程是教学内容进程的总和”是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北师大教育博士肖川认为:“课程是指我们将要带给学生和学生最后实际能体验和经历到的客观世界”。校本课程主要指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校长领导下,教师、学生及课程专家、家长等在对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选择的课程。

3、什么是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可以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都是素材性的课程资源,它们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能够成为课程的要素。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属于 3

条件性课程资源。它们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但,不能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

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4、什么是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是指学校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教育问题,以学校为主体,校长为主导的由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参与的,充分挖掘利用校本资源的活动。

四、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原则(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不是随意而行的,它需要遵循如下八条原则:

(1)优选性原则:

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远非学校教育所能包揽,因而必须在可能的课程资源范围内,充分考虑课程成本的前提下突出重点,并使之优先得到应用。

(2)适应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要考虑典型或普通学生的共同情况,更要考虑特定学生对象的特殊性。使所有学生都能适应。

(3)开发性原则:

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尽可能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

(4)经济性原则: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尽可能用最小的开支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5)针对性原则: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针对 4

不同的课程目标应开发与利用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

(6)个性原则:

不同地区、学校、学科和教师,可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应强求一律,而应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突出个性。

(7)因地制宜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需要考虑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条件,做到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与其它教育内容协调配合,注意时间、空间、人力、物力上的实现可行性。

(8)趣味性原则:

开发与利用校本课程资源中,要结合所开发的课程开发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资源,从而带动相关学科教学方式的改革。

五、六个小组十八个专题的校本课程资源探索构想

(一)学生资源

(1)学困生

(2)问题学生

(3)学生心理健康

(4)模范学生、小组长

(5)学生作业、日记、学习方法

(二)教师资源

(1)教师思想素质、师德

(2)师能、特长

(3)教法、学生管理

(4)师生关系

(三)学校管理

5

(1)制度

(2)会议

(3)机构

(四)家长资源

(五)社区资源

(1)电影院

(2)文化广场

(3)典型事例

(六)校园文化

(1)环境设施文化

(2)活动形态文化

以上十八个专题的调研时间主要可以安排在两个假期和节假日内进行。十八个专题又可以下设子专题。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性与主动性来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充分发挥社区资源和地域优势。充分发挥奖励机制的作用,鼓励工作认真、优先完成任务、形成报告材料和发表论文的师生。

六、校本资源开发的前景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以提高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将步入一个实质性的阶段。我们坚定地相信:随着校本课程资源探索的推进和发展。随着现代化学校建设项目资金的到位。随着不断提高现代教育信息中心网站的应用率。明天的什字中心小学一定能够顺应历史潮流,适应我国教育改革,与时俱进,走在各兄弟学校的前列,成为现代化的学校。 6

 

第二篇:以地方资源为依托开发美术校本课程

以地方资源为依托开发美术校本课程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各学科多数以教学教科书为主要的课程资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样就把课程的一部分放给学校和教师。同时,美术新课标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作为教师尤其是美术教师应该从自己的经验和认识角度出发去探索新路,把乡土美术课程同国家统一课程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设计出更加丰富、更具个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乡土美术课程。

内蒙古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新石器时期,就已有先期人类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母亲河—黄河,自古以来有史可查的草原文化也是数不胜数,很多家乡文化、风土民情都沉浸在悠远绵长的黄河文化积淀中,曾使代代蒙古族儿女引以为豪。于是满怀对家乡文化的虔诚与热爱,把散落在泥土里、角落里的黄河文化资源和内蒙古历史上尘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开发成美术教学资源。目的是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对悠久的草原文化和民族民间美术的认同感以及深深的乡土情怀。

我校所处的内蒙古乌海市,经济发展较早。羊毛加工是当地的传统产业,产品远销国内外。毛衣的款式、花色齐全,其中不乏一些图案精美、款式时尚的精品。在这种社会、家庭氛围的影响下,学生对毛衣加工中的各个程序都十分了解。毛线和毛衣废片在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平时,学生把这些废旧材料当做引柴来用,甚是可惜。根据这种情况,并经过多次调研我决定把毛线粘贴纳入美术教学内容,成为我校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这些乡土文化资源来丰富我们的课程教学呢?现将我的简单做法和想法和同行们做一交流和介绍。

一 立足地方特色丰富教学资源

1、我街地方特色资源的特点:我想如果能把毛线或毛线片利用起来,肯定能创作出好的美术作品,因此,我发动学生寻找各种各样的毛线和毛织品废片;在进行创作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和发现美,并且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 2、我们经济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如果美术教学过程中用到的所有用具用品让学生购买的话,也是一个不小的开支。尤其有些学生家里的经济条件比较困难。因此,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充分利用身边的现有材料,制作完成

装饰作品。

二利用乡土资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学习。

1、使学生学会参与、学会选择、学会自主学习和发展。

在讲授《我的小天地》一课时,部分学生以往动手能力就差,虽然有充足的材料却无从下手。这时,我鼓励他们找自己的朋友一起做,也可以帮助那些没有材料的同学,这既让学生全员参与,又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与体现。

2、使学生乐学、会学,带领学生进入实地考察与学习的氛围)。

知识的积累应建筑在通过探究积累经验、总结规律、发展认识上。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要启发学生依靠自觉感受、想象和灵感来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对蒙古族服饰建筑学生早已见过,但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了解,我带领学生参观《蒙古博物馆》在考察的过程中,学生们深受启发,对以前不太熟悉的图案纹样,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考察,既对学生加强了爱家乡的教育,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在学生乐于学习的氛围中进行引导,教师准备了不同的蒙古装饰图案。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这些图形放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比较适合,这就给学生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然后,让学生为这些图形设计周围的景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既学会了学习,同时也学会了探究。

3、注重学生潜能,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引导个别学生进行创作训练)。 在艺术创作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力。个性发展唯一的目标是使个体获得自我满足、自我完成或自我实现,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独立的分析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男生在组内,只是帮女生做一些辅助工作。如果小组内部都是男生,那么制作的作品效果相对差一些,而且制作过程也比较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鼓励学生在毛衣片上稍做处理,就能制作出形象生动的美术作品。例如:在制作小金鱼时,用毛衣废片剪出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就能组成一个小金鱼的形象。再启发学生,如果给小金鱼穿上漂亮的衣服效果会不会更好一些?这时,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在小金鱼的身体上设计各种各样的花纹。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个性审美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在进一步探索过程中,组合探索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关键,也是创作设计的关键环节。首先,材料可归纳为构成知识中的设计元素——点、线、面,其组合是点线面的组合;然后,在组合时,要充分利用毛线的特性,如肌理、材质、色彩的特点,依材造型,作到物尽其用。

三丰富美术表现语言,提高学生审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毛线材料中归纳出设计要素——点、线、面。这就使学生的学习不在是盲目的制作。学生以前的作品中虽然运用了这些方法,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些美术知识。通过这节课的讲解,既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又提升了美术的表现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让同学们多看看别人的作品,找一找别人做的方法跟自己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分析别人的作品好在什么地方,并给他提些好的建议。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创意,品评别人的作品,不仅可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起到了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