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和谐社区申报材料

管理上档次 服务上水平

和谐社区建设走出新路子

——河南省漯河市天桥街道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申报材料

天桥街道地处漯河市老城区,面积3.2平方公里,人口4.2万人,辖7个社区、1个行政村,驻辖区单位32个。近年来,天桥街道立足实际,围绕“建和谐社区,创一流街道”的目标,紧抓社区管理和服务这个关键,确立了“一二三四五”社区建设新思路,即:“围绕服务群众这一主线,强化社区基础设施和社区干部队伍二项建设,开展心贴心、手拉手、肩并肩三项全程代理服务,实行分包、管理、督导、奖惩四项保障机制,确保在社区党建、社区保障、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治安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探索出了一条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新路子。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先进街道”、“全国和谐邻里建设示范街道”、“全国和谐社区建设创新百花奖”、“全国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单位”、“全国文化先进社区”、“河南省和谐社区建设先进街道”、“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漯河市五好街道党委”、“漯河市先进基层政权组织”、“漯河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夯实社区建设基础

街道党委把社区建设摆上了整体工作的重要位置,把推进社区建设作为加强城市管理的突破口,首先从加强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干部队伍建设入手,明确任务,强力推进。

一是“三级网络”打造为民服务平台。本着“方便群众,便捷实 1

用”的原则,投资60余万元建设街道为民服务中心、7个社区为民服务站、36个为民服务代理点。设置服务窗口区、培训区、咨询查阅区、娱乐区等功能区,设立党建、群团、民政、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招商引资、中介服务等12个服务窗口。为民服务中心和有条件的社区(村)站、点,备有电脑、投影、电子屏、娱乐设备等设施,基本做到了“八个有”:即有明显的指示标牌,有必要的办公设备,有固定的值班人员,有公开的联系电话,有健全的工作制度,有一个办事指南和工作流程、有一部咨询电话、有清楚的便民服务卡,打造了“街道——社区——楼院”三级网络。

二是“一居一品”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坚持“一居一品”,千方百计筹资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法律服务室、信访接待室、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居民学校、法制学校、家政服务中心、星光老人之家等多个服务场所,目前,街道各社居委办公用房面积均达到100平方米以上,为居民搭建更多的服务平台。各社区发挥设施、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开展“示范社区”、“康复社区”、“文明社区”、“充分就业社区”、“法治社区”等争创活动,涌现出了漓江路社区、铁工房社区、爱特社区等一批特色社区,为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精兵强将”壮大为民服务力量。专门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亲自挂帅任组长,党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职能科室、社居委负责人任成员的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会、党政班子联席会议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社区建设问题。在为民服务队伍建设上,通过换届选举、推荐及培训上岗等环节,把102名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 2

业务水平高、协调能力强的人员,配备到社区工作岗位上。并建立了由党员、团员、低保对象、居民志愿者4120余人组成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无偿和低偿服务,形成了街道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积极探索,人性化服务社区居民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和龙头,也是为群众办实事的载体与纽带。街道党委始终把完善各项服务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心贴心”开展全程代理服务。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将66项为民服务项目集中起来, 22个为全程代理项目,44个为咨询服务项目,由原来的部门分门受理,整合归并到一门受理;居民有事交给代理员,代理员全程负责为民服务代理项目的办理、转接,“群众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就可以把事办成”,实现了“小事不出居、大事有人帮”的服务目标。

二是“手拉手”实现互助共建。制作“爱心”服务联系卡、为民服务袋,设立社区服务热线电话,方便居民衣食住行。通过召开征询会、听证会等活动,由社区居民和辖区对社区班子和干部进行评议和打分,畅通社情民意渠道,保障居民的参与权,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健全社区党建联席会制度,完善社区共建的运行机制,与辖区30多家单位建立共驻共建友好关系,实现共驻共建“五个一”,即:定一份共建活动计划,建一个社区党校,献一策社区发展建议,为社区群众办一件好事,帮一户特困家庭,增强辖区单位的共建意识,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是“肩并肩”六进社区促进和谐。通过开展科技、文化、法律、 3

卫生、政策、志愿者服务“六进社区”活动,对下岗人员、待业青年、流动人口和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各社区通过组建维权服务协会、科普协会等群众性组织,积极举办法律法规、道德礼仪、科普、就业技能等培训班,广泛开展厨艺大赛、插花、读书比赛等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常年不间断,加快了和谐社区建设的步伐。

三、创新思路,拓展社区服务领域

一切从居民的需求出发,广泛开展社区服务。街道党委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果断决策,把社区建设的重心转移到丰富社区建设内涵上来。

一是发挥“龙头”作用,扎实有力做好社区党建工作。探索支部进楼院,党员作奉献的新方法、新载体,发挥社区党建统揽社区建设工作的“龙头”作用,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的社区党建工作网络,有效夯实了社区党建阵地。并以党员公开承诺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方针政策讲一讲,邻里纠纷劝一劝,不良行为管一管,生病住院访一访,别人有难帮一帮,文体活动乐一乐”和“党内做个好党员,家中做个好家长,社会做个好公民”的“六个一”和“三个好”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和社区志愿者积极投身到整治辖区卫生环境、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工作、“一帮一”结对子扶贫帮困和党员奉献日活动中。今年以来,共组织社区党员为民办实事、好事1200多件次。

二是实施“楼门”工程,积极开展困难弱势群体救助。按照“应 4

保尽保,电子动态管理,社会化发放”的原则,辖区已纳入低保2074户5200人,医保3654户7409人。为方便下岗失业人员、老年人、残疾人、贫困户、优抚对象等弱势群体生活,各社区在楼院门口设立家政服务、爱心超市、法律援助中心和就业培训中心等便民服务网点,开展就业帮扶、社会救助活动,设立了光明中路、水果市场、电动车超市3个创业市场,安置带动了1650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并依托精神病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分别建立了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康复示范点,对辖区6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银发安康”健康档案,举办“健康服务万人行”活动,开展健康咨询、健康检查,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社区卫生工作,方便群众就医。在街道举行的轮椅捐赠仪式上,精神病医院康复示范点无偿为2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办理了医疗救助卡,免费提供了60部轮椅和6万元的医疗救助。中残联领导到天桥调研,对天桥残疾人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

三是强化“美洁”意识,打造优质宜居环境。制定了环境卫生管理激励机制,创新清扫保洁末位淘汰制度,严格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扎实开展“卫生示范小区”、“卫生示范单位”争创活动。并积极引进政策性资金,加大对排水沟、公厕、路灯的整修工作,先后改造道路18条,硬化面积达12.1万平方米。坚持开展夜市摊群集中整治和“万人治脏”活动,辖区卫生死角得以彻底治理,城区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达到了整美洁的效果。

四是繁荣“特色”文化,营造浓厚社区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社区文明市民学校、社区图书馆等功能馆室的作用,成立12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区文化团队,通过举办讲座、演讲、家庭才艺展、 5

文化夜市等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吸引不同居民群体的参与,先后组织周末广场文艺演出20多场,直接受教育人数达12000多人次。目前,已形成舞蹈《好日子》、小品《不孝子孙》、《啼笑鸳鸯》、《学校陪还是家长陪》等一大批保留曲目,形成廉政文化长廊、廉政文化墙、廉政文化广场、廉政文化小区等一批特色文化,漯河市电视台对天桥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报道。

五是坚持“网格”管理,构筑基层安全稳定防线。在成熟的居民小组、小区推行封闭式管理模式,设立25个治安防范示岗,建立了12支以社区党员和离退休老干部治安积极分子巡逻队、专职治安巡逻队伍为主的治保队伍。投资12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了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和社区综治工作站,安装了闭路监控系统和210多个摄像头,对辖区各个重点部位进行全方位监控,切实加大治安防范力度,加强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库,定时上门服务、监管,对社区内的出租房屋户登记造册,定期回访。并以法律夜市、外来务工人员课堂为平台,加大普法教育力度,切实提高辖区单位和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识,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防控体系,实现社区治安管理网格化。国家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等领导到街道爱特社区进行了观摩、指导。

四、严格机制,保障社区建设顺利运行

街道党委始终把建章立制、督促落实,实行规范化管理放在工作的首位。

一是 “严格考核”,强化目标管理机制。制定社区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考核细则和奖惩制度,把社区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科室、 6

社居委(村)年度考核内容,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

二是“跟踪回访”,加强工作督导机制。落实跟踪回访制,每月随机抽查一定数量的服务事项进行回访。在每月工作例会上首项汇报社区建设情况,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安排下步工作。并对当月工作不力的单位给予黄牌警告。

三是“典型带动”,实行服务奖罚机制。采取民主评议、走访群众、征求服务对象意见等方式,对社区及党员干部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进行全面衡量,评出周、月“金、银、铜”牌明星,大力进行表扬;凡群众办事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不到90%,或受到2次以上通报批评的单位和个人,当年考核不得评为优秀格次。同时,设立举报电话和意见箱,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防止和克服违规、失职渎职和吃、拿、卡、要等现象的发生。

社区建设是一项上下联动、凝聚人心、取信于民的“民心工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的社区服务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如何为群众搭建服务平台、搞好服务已成为社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今后的工作中,天桥街道将坚持把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作为转变街道职能、加强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从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围绕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保障、扶贫、教育等现实问题开展工作,通过开展就业再就业、医疗救助、低保救助、文化娱乐等服务活动,开办创业市场、爱心超市、文化广场等多种形式,倾力打造为民、助民、乐民、安民、便民的和谐社区,使居民在社区发展中得到实惠,在参与社区建设中实现自身发展。

7

 

第二篇:争创全省和谐社区建设星级社区申报材料

韩庄社区争创全省和谐社区建设四星级

社区申报材料

韩庄社区是樊城区典型的城中村之一。辖区面积 1.18 平方公里,辖区户数 5300 户,人口 15260 人,划分了11个网格。社区在米公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把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围绕“党建为首,服务为本、社区宜居、共建和谐”的新工作方式,在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充分就业社区”;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科普先进社区”;多次被区委、区政府授予“先进单位”、“无政策外生育社区”等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构筑党建工作新平台,充分发挥阳光服务驿站作用 近年来,我社区党支部根据上级党委的要求,从构筑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搭建社区党建工作新平台、打造社区党建工作新队伍三个方面认真地开展了创建达标活动。

1、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韩庄社区党支部下设党小组3个,在册党员50人。 近年来,我们认真抓好了党支部及社区居委会一班人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韩庄社区从社区党员干部队伍的实际出发,重点抓好对社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利用党员双月活动日,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的远程教育学习,通过学习,增强了社区党员干部的素质,强化了社区干部的服务意识,社区干部的业务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同时根据 1

党员的不同类型和特点,切实增强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社区通过不同的形式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同时结合在册和在职党员、党员义工的职业和特长,通过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形式,把他们组织起来,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引导作用。

2、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党员群众的水平。为探索建立保持共 产 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更新管理理念,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20xx年社区推行“大党委”制,将驻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小区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党员负责人、驻社区民警中的党员等选举或委任为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这样更有利于促进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党员在义务服务社区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完善了社区服务网络,使社区居民切实感受到生活的方便、舒适、和谐。3、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对社区老弱病、残、困家庭进行帮助,受到了广大居民的欢迎。社区党组织已经成为和谐社区建设不可缺少的骨干力量,确保社区组织的整体性、分流性、协调性。

二、倡导以人为本,提升服务品位

以创建省级和谐社区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强社区服务工作放在社区建设的首要位置,整合社区资源,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努力实现“组织和谐、利益和谐、人际和谐、文化和谐、环境和谐”,为推动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

1、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为创建省级和谐社区,在上级各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韩庄社区从社区硬件建设入手,将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重点来抓。服务大厅设置有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民政户籍、环境卫生、党员服务等服务项目,每个工作人员工作职责上墙,使前来办事的居民能清楚明了,同时配备了电脑、复印机、电话等必备办公设备,使社区硬件服务设施更加完备。

2、开展便民服务活动。通过加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让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各个角落。搭建社区服务平台,规范服务网络的管理,开通了社区便民服务热线电话,最大限度地方便了辖区群众的办事,使社区服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深化“富民”活动

以天丽国际家居博览中心为基地,大力开展创业富民活动。一是重视宣传,组建专业服务体系。着力做好前期宣传动员,印发创业指南、创业优惠政策等宣传册,并建立一支由工作人员和创业典型组成的“创业孵化基地入孵人员”帮扶队伍,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和工商、税务、建设等部门人员担任创业辅导员,积极组织各具特色的创业培训,增强创业信心,激发创业热情,鼓励有创业愿望的人员解放思想,大胆创业,营造了浓厚的创业氛围。二是结合实际,扩大基地建设成效。依托前进路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家居的创业孵化基地,初步形成了家具、陶瓷、建材等市场集群。三是落实政策,搭建优质创业孵化平台。整合各项优惠政策,为基地内创业者提供系列帮扶服务,搭建了集开业指导、证照办理、创业培训和综 3

合服务为一体的创业孵化平台。创业者在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的,可享受创业场地、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和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区人社部门在创业基地内设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为入孵企业提供跟踪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在创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更好的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目前,天丽创业孵化基地已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出色的创业人才。

四、完善管理制度,推进居民自治

社区充分利用辖区资源,充分发挥合力,以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决策权为内容,积极推进基层民主自治,以激发社区居民和单位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热情,实现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职能。

1、建章立制,夯实自治基础。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我们设立居民代表大会,建立居民自治小组,完善各项制度。目前,韩庄社区已建成的七个封闭式小区已有四个实现了社区、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三位一体的小区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扭转了社区提供服务小,居民参与差的被动局面,打破了服务瓶颈,为社区提高服务质量,提供高效、便捷、全方位的服务打下了良好的的基础。其中富源公寓业委会就是一个典型,它时常举办很多有意义的活动,让住在这个小区里的业主都感受到彼此的温情。在社区与小区之间,物业与业主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更受到小区业主们的赞誉。2、整合资源,挖掘共建潜能。依托区级机关部门进社区优势,建立了由3个单位组成的社区党建共建联席会议 4

制度,各共建单位党组织落实专职联络员,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和推进措施,定期组织参加社区活动。形成社区党支部负总责,各单位党组织齐抓共管的共建组织体系。同时,结合社区实际,围绕共商社区建设、共解社区难题等任务,通过签订共建协议,明确任务,分解职责,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共建运行机制,促进了社区共建工作。3、加强居民法律意识,健全治安防范体系。充分利用标语、宣传栏等多种途径,在群众中开展普法教育,倡导“依法治社区、保社区平安”的观念。围绕我区创建平安社区活动,发动辖区居民群众参与,成立治保会、调解会、治安巡逻队、归正人员安置帮教领导小组、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治安信息员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机构,坚持完善“十簿一册”登记制度,落实社区矛盾纠纷调节排查工作,做到及时登记,主动调解,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从而保障了社区的安全与稳定。

四、倡导文明新风,构建和谐家园

我们紧紧围绕创建和谐社区这一目标要求,结合社区和小区的实际情况,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发动,形成创建氛围。召开居民小组长和居民代表会议,及时将上级创建精神传达给居民群众,同时研究分析创建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部署下一阶段的创建工作。

1、广泛宣传,营造创建氛围。社区充分利用宣传橱窗、板报、横幅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创建和谐社区的重要意义,利用市民学校,积极开展市民素质教育活动,把国家大政方针、国内外大事、省市最新动态、公民道德标准、与创建有关的各种常识作为学习教 5

育的重要内容,增强居民群众对创建工作的认识,提高他们参与创建的自觉性,从而在小区内形成了齐抓共管、众人合力搞创建的生动局面。近年来,被评上“绿色家庭”、“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称号的先进家庭不断涌现,不断助推着和谐社区创建向更高标准迈进。2、创新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居民文化活动。社区组织成立了秧歌队、舞蹈队、健身队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为加强居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消除邻里之间 “一墙之隔不往来、擦肩而过不说话”的尴尬局面,从20xx年1月开始,韩庄社区开展第一届社区“邻里节”活动,这一切就有了改变,整个活动得到了广大居民的积极参与,从楼道到小区,从小区到社区,“邻里节”已被广大居民所认同。通过各种文艺宣传活动,形成了以社区居民为主、辖区单位广泛参与、共创社区文化的浓厚氛围。 3、增强环保意识,美化人居环境。以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契机,强化社区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社区环境景观建设,为居民群众营造一个优美、整洁、卫生、文明的生活环境。社区积极倡导各小区、各家庭自觉选择绿色生活,爱护优美的小区环境,共同创建绿色社区,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让绿色生活走进每一个小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生活,形成人人自觉参与绿色社区创建的良好社会风尚,同时社区把创建“绿色社区”作为社区一切工作的主体,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建意识与能力,我社区在市民学校的基础上开办“环保课堂”,组织由社区干部、居民代表和社 6

区党、团员参加的多种形式的环保知识学习活动,提高社区居民保护环境、建设绿色家园的整体意识。同时,社区与二十一中等共建单位及党员义工联合举办了多次环保活动,利用问卷调查、动手护绿、宣传单分发等方式,向社区居民进行了环保教育宣传,使“创建绿色家园,构建和谐社区”的活动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让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现在我社区的绿化覆盖率达到51.6%,各小区内道路整洁、干净,社区内绿地成片、绿树成荫。通过创建绿色社区优化了社区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更提升了韩庄社区的品位。

总之,在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扎扎实实做好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以更高的标准、更快的步伐迈向新的目标,争取更大的成绩。

襄阳市樊城区韩庄社区居委会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