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课堂实录及评价

《桃花源记》

教学评价:

1、导语设计渲染了美丽、神奇又带有几许浪漫气息的情景,激发学生寻觅桃源芳踪的兴趣。

2、环节设置较为紧凑,注重过度语的使用,环节之间的间接流畅自然。

3、将听、说、读、写综合练习得以体现,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

4、教学层次分明,能够由表层的“美”,深入挖掘作者虚构“美”的深层目的。

5、此次教学问题设置范围狭窄,不免有些牵制学生思维的倾向。 6、教学内容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结尾时的练笔时间不够充裕,显得有些仓促。 “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阅读教学提出如下目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公元(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穿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教师扣住课标中的“诵读”,并以此引领学生“欣赏”桃花源的环境美、生活美、人情美,进而达到理解社会制度美(理想社会),循序渐进的引领学生理解主题。可以看出教师仔细研读了课标,紧扣课标进行教学,教学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十分有效。

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环节。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集体读,形式多样富有变化,突出了语文课特点。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到了文章的整体“美”;学生个别读、集体读强化了学生对环境美、生活美、人情美的感受、理解,达到了读每一遍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使理解的进程和程度呈现梯度,条理清晰。

欣赏也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以“美”为线,分析课文的切入点把握精准,通过找--读--品—议,加深学生对原文的理解,整堂课教学井然有序,学生活动有效性强,是一堂很成功的课。

白璧微瑕,教师授课语言显得张力不足,假以时日,相信关老师会成为语文教师行列中的佼佼者。

《我的信念》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搜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生的精神,品味居里夫人的人格美。本节课对课文的定位是准确的,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做到了。

在筛选信息环节,让学生逐段梳理,每段都用同样的方法,显得波澜不惊,没能层层推进,没能充分地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是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以后有待改善。

本来还设计了一个对课文的总结环节:由于居里夫人一生都坚持自己的信念,所以平凡的她能做出举世瞩目的贡献,她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伟大的人。还有最后的一个口头能力锻炼环节——谈谈你的偶像,由于时间没有把握好,而没能实施。

语文组老师评课

初一备课组评:

朱东兴老师评:优点:教态大方,具有亲合力。能引着学生向前走,对文本研读得细。不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学设计有待调整。

焦龙林老师评:亮点:按照三个层面来解读课文,让学生获得比较清晰的思路。学生参与度较好。美中不足:可否把这篇课文的主问题设计成:我的信念是什么?简化程序。

黄江丽老师评:教学的方法设计相对单一,主要就是通过“读课文,找词语”进行学习。因此课堂气氛也显得比较沉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大。

由于这篇课文是节选于一次访谈,所以课文内容是相对杂乱的。如果按课文的段落顺序讲的话,老师只能被锁定在讲台上,不断地补充板书。老师可以先给出“科学态度、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三个关键词语”,然后让学生先默读课文,看看哪些段落是对应写相关内容的。再让学生把找到的关键词语对应到相应的板书部分。这样更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丁国华老师评:稳重大方。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课堂推进有序,教态很自然大方,较善于调动学生,有点难得!以自己的偶像影响学生,引领学生读书,读人,很不错。

一点想法:时隔六年,再读《我的信念》,突有所感:文章思路有点凌乱,很有点不符合咱们的写作章法。临时一想,大概和外译本有关,也可能和人有关----居里夫人是一伟大的科学家,但不是专门写作的!心之所至,大概文就出了吧。所以有点想法:按照老师的理解,能否把课文打乱重组(按照咱们的习惯,)再组织学生筛选信息,品位其人格魅力。一来降低了难度,二也锻炼一下学生的写作。至于学生是否更有兴趣,不得而知。

初二备课组评:

赵西莲老师评:优点:教态自然,语言亲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流畅;重视导入与朗读教学;板书条理清晰;不足:教学节奏较慢,学生容易疲倦;课堂气氛活跃不够。

李艾菲老师评:《我的信念》是一篇自读课文,李老师用了不少课外的事例来开拓学生对人物的形象的理解,通过读让学生走进文本,所向抓住关键词语去整理归纳信念:科学态度、工作态度、生活状态,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勾画圈点、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居里夫人的外传,课前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搜集,课堂交流,这样效果比老师所讲的要稍好一些。 陈柳慈老师评:课前准备非常充足,让学生看视频,了解居里夫人。课堂上侧重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勾点圈画, 1

讨论,自主探究,形成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赵婧婧老师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要通过“读”来完成的。李老师的这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读”之功力,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整理勾画出关键词。学生掌握了圈点勾画、点评批注等读书方法。

李文龙老师评:1、简介居里夫人让学生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对名人的了解。2、解题让学生明白了作者写作的话题。3、积累词语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4、搜集整体信息让学生了解了课文的整体内容,居里夫人的信念的三个方面讲解的清晰明了。5、合作探究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积极参与对课文的研讨。6、最后一个环节“谈谈你的偶像,并说说你为什么要崇拜他?”设计的很好,这是个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让能够畅所欲言,既让学生表达出了自己的人生观,又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总之,李老师尽管是个年轻的教师,但能够熟练的驾驭课堂,也是很难得的。 初三备课组评:

周文涛老师评:注重基本技能的养成训练,有意识培养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和提炼信息的能力,能较好的利用文本。朗读重在语言的赏析,从而体现“语文味”,教学中可尽量淡化“政治味”,并加强教师本人语言的感染力。

黄令红老师评:1、同样是一节有效而成功的课;2、亮点1:尊重学情,强调学法指导:如多次提醒学生做笔记等;亮点2、教态大方、尽显女教师温柔之风范;3、一点疑问:在要求学生三个层面读文章时,可否提醒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关键字词,从而培养并训练学生速度课文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戚兆毅老师评:优点:1、导入比较自然,让学生由身边的女教师很快地进入到所要学习的女科学家当中。2、授课者的教学时间分配合理,各个环节较好地得到落实。

建议:1、能否整体上课气氛再活跃些,比如设计一些让学生讨论环节或评价环节,效果可能会更好。2、对学生的评价尽可能地正面评价,如果对女生的朗诵不太满意,尽量多鼓励,或者自己也可以示范读一下,效果会更好。

《爱莲说》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的这条经验是宝贵的。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入门之径。宋人朱熹说过:“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朱熹《读书之要》)今天钟小桃老师所讲《爱莲说》一课,最突出的亮点便是整堂课充满了悦耳的、多种多样的、“有鲜明的文言腔调”的朗读。

一、多样朗读,有利于审美能力的提高

钟老师的《爱莲说》一节课下来展现各种形式的读共17次:全篇读共5次,其中学生自由读2次,最后根据提示有感情地背诵3次;教师范读(严格意义上是文章第四句的范读)1次;学生分句分段读共11次。这里面读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角度也是各有不同,学生的感受自然而然便有了明显的广度和深浅的层次——从最开始还不是很清晰断句到最后似乎能通过朗朗书声把大家带到一个古代的私塾里,这不得不归功于钟老师精心的指导和有效的练习。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延用几千年的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它言约意丰,表现力强,有着独特的魅力。沿用至今的成语、典故、名言警句大多出自文言文。因此,朗读不仅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等诸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句读练习,有利于理解的深入

古文是没有像现在的标点符号的,因此需要“明句读”(《三字经》对学生有明确要求,要求要“明句读”) 。如果不懂句读,往往会造成误读、误解原意。

钟老师的这节课中就有这样一处精心设计的句读练习:她要求学生不看文本,转而看大屏幕上显示的已经去掉标点的文章第二段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这段文字加上标点,并且说出添加这个标点的理由。

学生边读边句读,边句读边解释,“你方加罢我登场”。场面顿时不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也充满了激烈的辩驳气氛。最精彩的争论落在了“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这句话后面。钟老师让大家接着朗读,根据自己从所读中获得的理解再决定加什么标点。这样最后分成两派观点:一部分同学认为应该加句号,理由是根据下句“同予者何人”后面是疑问的语气,是问号,说明这三种花之爱都是独立的句子;另一部分同学认为应该加分号,理由是根据这两句的意思判断的——爱菊、爱莲的都少,为并列一层意思。在学生精彩的回答之后,钟老师说这两种加法都有道理,因为我们教材上是加的句号,而有的版本就加的分号。

真理越辩越清晰。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句读,通过加句读再来加深理解,正所谓相得益彰,良性循环。

三、充分朗读,有利于记忆力的加强

基于上面充分的朗读,在这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钟老师又巧妙地安排了让学生尝试着由易到难地背诵全文——从最初给隔句的提示,到最后全篇只给几个字的提示,学生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流利的背诵。

很明显这些都是有了前面充分朗读的结果。学生通过读,形成强烈的语感,从而为接下来对记忆的存储奠定基础。科学研究表明5——13岁是一个人最佳的记忆时期。教育应该紧紧抓住这段黄金时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记忆潜能——朗读无疑是一条有效的捷径。

四、拓展朗读,有利于材料的积累

钟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不仅仅只是简单地关注课文,而且还适量并适当地两次引用了课外的文言资料让学生朗读——一个是在导入中给出的为何“莲以濂溪为知己”,另一个是在理解君子的内涵时又给出了周敦颐执法的文言资料。这两个资料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同时又积累了一些文言资料,一举多得。

总之,文言文的语言很讲究语气、语调、语势、语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如果不读,很难把握作品中应有的感情、特色。因此对文言作品必须通过朗读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使它充满活力,跳跃着生命,从而使学生从内容、感情、特色全面地体会作品。这也正所谓李卫东老师讲的“因声求义”。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才能使学生对课文的美产生审美体验,才能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陶冶情操,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营养中。

2

 

第二篇:桃花源记研讨课实录

《桃花源记》研讨实录

泰来农场学校 林青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样的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一些开心的东西。生活在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一生经历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桃花源记》,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复习。

二、明确中考文言文的考点

学生自由发言,总结考点,然后师出示投影:

1、掌握文学常识

2、理解常见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手法

三、文学常识

(1)作者回顾

师问:你了解作者多少呢?生答。

(2)文体知识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师追问:我们学过哪些“记”?

《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 《小石潭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满井游记》 《登泰山记》

过渡语:同学们,坚定的步伐已经迈出,我们要勇往直前,进入基础闯关。

四、基础闯关

(1)背书关

2分钟自由背书,然后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背诵。争当“背书小状元”!

(2)字词积累关

文言文中的词语有特殊的文言现象,你能说出来吗?

通假字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学生结成小组,归纳总结文中出现的以上词语现象,然后小组内交流。 通假字: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无论魏晋

5、不足为外人道也 6、诣太守,说如此

一词多义

1、舍 便舍船,从口入 屋舍俨然

2、志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3、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

词类活用

1、欲穷其林 2、未果,寻病终

3、渔人甚异之

重点实词(男女生抢答)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阡陌交通

3、黄发垂髫 4、具答之

5、咸来问讯 6、延至其家

师:如何让自己在复习重点词语时,更能得心应手呢?老师支你一招。(出示投影)(生齐读)

通假字要勤整理 一词多义要分清

古今异义巧归纳 词类活用记心中

重点词语别放过

师小结:不管复习哪一课,只要你细心整理,相信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本文中概括一个成语,大家能说吗?(生:世外桃源),对,还有哪些呢?

学生自由发言: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无人问津 世外桃源

(3)译句关

学生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师:大家谈谈我们在翻译句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大家畅所欲言) 今天老师送大家几条锦囊妙计:(出示投影)

1、要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

2、补充出省略的成分;

3、要调整语序;

4、在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还应努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师:面对通篇的句子,哪些是容易考的呢?老师帮大家归纳。(投影)

1、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

2、运用修辞之句(如:排比,对偶)

3、含有重点词语的(如: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4、主旨句,反映作者情感,蕴含哲理,结构上起一定作用之句等 师:祝贺同学们顺利闯关成功!复习时,抓住规律, 巧用方法,学习起来就会如鱼得水。同学们,夯实基础很重要,文意理解不可少。我们共同进入下一个环节。

五、把握脉络,理解文意

(1) 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 明确本文的线索

渔人的行踪:发现桃源---访问桃源---出而复寻桃源

(3)小组合作探究:

1、作者在文中寄托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

2、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虚构一个与黑暗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3、有人说最后一段和桃花源关系不大,可以删去,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讨论,整理答案,然后交流。)

六、拓展延伸

陶渊明在文章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这种淳朴安宁,恬淡的心境在他的其它作品中有所体现吗?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师小结:《归园田居》中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归隐田园的无悔;《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感受到了他陶醉于自然美景的自得;《五柳先生传》中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淡泊情怀。

过渡语:在复习文言文时,我们可以将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巧妙的结合起来,这样能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内涵。一节课的收获如何?一起走进中考练兵场,接受检阅!

七、中考演练场

师:同学们一节课的表现真的很棒,老师最后再送大家一个礼物。(投影)

送你一把金钥匙

1、牢记重点字词句,夯实基础别小视。

2、温习作者及背景,促进理解变能力。

3、复习中心和写法,篇篇归纳和整理。

4、瞄准中考要精练,文意分析巧联系。

八、结束语:

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桃花源,也许六月的中考就寄托了我们太多的梦想。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以无果而终,朝气蓬勃的我们既然已经选择了远方,那么,快马扬鞭,努力拼搏,朝着我们的理想桃源进发吧!最后衷心祝全体同学都能早日找到自己的桃花源!

教学反思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的恰当与否,往往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我在课程设计的时候,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把学生推向“一线”,任凭他们自由自主地去发挥创造,鼓励他们大胆想像,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求异创新的良好学风。

人的活动离不开社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为社会服务的高素质劳动者,学生只有把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有兴趣,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因此我设计了活动环节,使学生在“做中学”,“动中思”,孩子们有时候的表现和发挥是超越老师的想像的。所以说孩子们也是我的老师。

袁会峰校长: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应当掌握的基础知识得到很好的落实。在这一点上,林老师把握得很好,而且能够用灵活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调动学生深入文本,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这体现了新课程对人文性的关注,让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提高和升华。在教学过程中能

够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激励。

王志敏主任点评:文言教学的第一任务是,引导学生弄懂文言字词的含义,疏通文意。落实字词和文意的理解是阅读文言的基础,否则文言的教学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主要就这点要求进行了落实。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有意识有方向地逐步积累文言字词和句式,还能注意教给学生相关的方法技巧,激发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同时有效地降低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难度。

本课的不足之处,由于时间较紧内容较多及学生文言基础较为薄弱等原因,造成了教学任务落实不够充分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教改的同时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更有效的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也应该是研究的方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