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型课程总结

09年高考试题对拓展课程的启示

——以贵州省铜仁一中为例

贵州省铜仁一中 陈小明

开展拓展课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进行课堂改革的要求,是新时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举措。但拓展课如何开展,怎么样才能真正实现其目的和宗旨,尤其是如何实现拓展课与高考的融合接轨,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1拓展课必须认真组织,不能流于形式

现在在我校部分教师中对拓展课存在一种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拓展课挤占了常规课,占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会影响高考成绩的提高,因而主张取消拓展课。其实问题的关键不是要不要开展拓展课,而是如何开展拓展课。之所以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开展拓展课,是因为拓展课的意义毋庸置疑,拓展课的开展一方面可以拓展培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另一方面,拓展课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弥补常规课堂知识的局限性。

为什么有的老师会对拓展课有认识上的偏差呢?问题在于我们目前的拓展课实施有问题,没有实现其应有的效果。要实现拓展课的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认真组织拓展课,不能流于形式。如何认真组织呢?第一要在每学期拓展课实施前就制定详尽的计划,不能每周临时安排;第二,要制定相应的考核管理制度,对拓展课开展不认真、不到位的要有相应的监督纠错机制;第三,形成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不能只要有人在上课就一切万事大吉,拓展课的目标要具体化、细化。只有在思想上统一认识,行动上认真组织,拓展课才能展现其应有的魅力,也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2认真研究,科学确定拓展课内容,实现拓展课与高考的接轨融合。

前面已经说过要认真组织拓展课,但认真不是简单一句话,需要具体落实到行动中,科学确定拓展课内容就是认真组织的重要一环。拓展课既不能简单重复常规课堂的内容,也不能泛泛而谈天马行空,如何确定内容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导向,我认为主要要坚持两个导向:一个是要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知识,一个就是以高考为导向。这两个导向又具有一致性,高考的成功离不开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知识,而创造性的思维和丰富的的知识则有促于高考取得优异成绩。

从适应高考的角度来看,拓展性课程内容的确定应该有助于与高考融合接轨,这就要求在选取和确定拓展性课程的课题时,要充分的了解高考的特点和规律,从思维方式和课程内容等方面都要符合高考的要求。就政治学科的拓展性课程而言,做到内容的选择与高考要求一致并不困难,以今年的高考试题为例,今年的高考有一个重点内容,那就是“三农”问题。其实我们在开展拓展性课程的时候,就可以把“三农”问题作为拓展性课程的课题,这一课题内容的确定,既符合国家的政策意向,也符合我们当地实际,我区是一个农业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结合本地农业、农村的发展进行拓展性授课,既能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兴趣,又实现了知识运用延伸,对学生赢得高考胜利将产生重要影响。

3拓展性课程要实现创造性、趣味性、知识性的统一

拓展性课程的创造性是指拓展性课程从内容到形式上都要有创造性,趣味性则是要求拓展性课程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一种风趣幽默的风格展开课堂,使学生在身心愉悦中快乐学习。如果拓展性课程没有自己的特色,与常规性课程一个模式,那拓展性课程真的就没有必要再开展了。

知识性、思想性也是拓展性课程必须要坚持和体现的,创造性本身就要求知识和思想的创新,而如果我们只注重趣味性,甚至把趣味性简单化、肤浅化进而丧失拓展性课程的知识性和思想性,不仅不利于为高考作准备,而且不利于培养有思想有素质的人才。因此,在拓

展性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创造性、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的统一。

 

第二篇:20xx学年拓展型课程建设与实施总结

20xx学年拓展型课程建设与实施总结

一、明确了功能定位

拓展型课程是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落实我校的育人目标、发展学生的不同基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能力、形成学生的自我发展方向。

拓展型课程由限定拓展课程、半自主拓展和自主拓展课程组成。限定拓展课程包括专题教育、我校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主要由国家和学校负责建设、我校负责选择与实施;半自主拓展和自主拓展课程包括学科课程的延伸、综合、拓宽及各类兴趣活动和阅读活动,主要由学校负责规划与实施。半自主拓展课程重点在于教师对课程的开发,自主拓展课程重点在于学生自主选择修习。限定拓展课程和半自主拓展课程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而自主拓展课程是学生的选修课程。

二、规划了课程建设

1.根据我校的育人目标及社区资源、家长资源、学校条件、学生需求等要素,制定了我校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统领我校拓展型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2.拓展型课程的建设门类完备、活动(科目)品种丰富,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较强的选择性和相对的稳定性。通过灵活多样的活动(科目)组合,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我校拓展型课程每学期开设的活动(科目)数为15到20门左右,以确保全体学生的学习选择。

4.在我校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的指导下,组织教师编写各活动(科目)的实施方案和教案。

5.我校拓展型课程的建设以微短型活动(科目)为主,凸现综合性以及与其他课程的互补性。

6.我校拓展型课程的建设重视并倡导对现有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如:国家课程资源、其他学校的课程资源、社会教育资源(各类文化、科技场馆等)。

三、落实了课程实施

1.创新教学方式。

在教学设计中收敛与开放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倡导灵活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在教学评价中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

2.精心设计问题。

充分关注学生认知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精巧的预设问题和随机的跟踪提问,捕捉学生思维亮点、启迪学生智慧、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体验与感悟,实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能力的综合培养。

3.把握动态过程。

根据具体的活动(科目)要求与学生特点,及时调整内容与过程。改变以教师为核心的权威型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与思考时间。重视激发和引导学生思维的纵向深化与横向拓展,重视学生知识关联能力及创意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4.评价方式丰富。

重视拓展型课程评价的正向激励作用,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根据活动(科目)的性质和学生特点,在发展性评价基础上适度引入终结性评价;倡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逐步养成自我评估、反思和约束的习惯。

5.落实“两纲”。

注意挖掘活动(科目)所蕴含的“两纲”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生活经验,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通过活动(科目)的实施,引导学生内化“两纲”要求,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四、规范了课程管理

1.我校根据《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的要求,确保我校拓展型课程的课时,建立拓展型课程管理体系,确保我校拓展型课程建设和实施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精品课程。

2.我校加强拓展型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师拓展型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培训与指导,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选课指导能力、综合评价能力及教学研究能力。我校具有一支相对稳定的拓展型课程兼职教师队伍。

3.我校根据各学段的培养目标建立学生选课指导、管理制度。学生的选课从教师指导下的选择逐步向自主选择过渡,形成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

4.我校建立了必要的激励机制与保障制度,鼓励教师和学生主动和积极地参与拓展型课程。给予从事拓展型课程建设工作的教师工作量的认定和奖励,将教师参与我校拓展型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情况列入教师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教师的奖励、晋级过程中予以体现。将学生参加拓展型课程学习的态度、过程和成长轨迹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围,记录到学生成长记录册中。

5.加强对我校拓展型课程建设与实施的业务指导和研究,积极探索并创新拓展型课程的教研方式,提炼与交流我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改革与创新经验,重视发挥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