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总结1

专业知识-试题总结

A1型题

23、放疗初期出现腮腺肿痛,多考虑为急性放射性腮腺炎,一般出现在放疗第1-3天,主要表现为一侧(少数双侧)腮腺区肿胀、疼痛,严重者局部皮肤红肿、皮温升高,少数伴有发热。其病理生理机制为放疗所致的腮腺导管上皮细胞肿胀而堵塞导管。腮腺肿痛属急性放射反应,无特效治疗手段,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少吃刺激唾液腺分泌的食物、保持口腔清洁等,必要时可加用抗生素。

24、颊粘膜癌仅占口腔癌的5%,以局部直接侵犯为主,淋巴结转移在局部晚期(如T3-4)多见。关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放射野设计,一般不做颈部预防照射,除非出现以下情况:分化差的鳞癌、有深部肌肉浸润、局部骨受侵以及T3、T4病变。预防照射区域为同侧颌下、颈深上、二腹肌及颏下淋巴结区。

25、喉癌患者术后放疗的患者若有下述的指征则气管造瘘口必须包括在照射野内:(1)病变侵及声门下区;(2)术前行紧急气管切开术;(3)颈部软组织受侵;(4)气管切缘阳性;

(5)手术切痕通过造瘘口。

26、软腭癌的放疗原则:(1)无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高分化鳞癌,不必行中下颈淋巴结的预防性照射;(2)单侧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高分化鳞癌,同侧中下颈及锁骨上区需行预防性照射,对侧中下颈无需照射;(3)低分化或未分化癌,无论上颈有无淋巴结转移,双侧下中颈及锁骨上均需做预防照射。

27、齿龈癌早期即易出现骨受侵,由于下颌骨对射线耐受低,高剂量照射放射性骨坏死发生率高,因此早期齿龈癌放疗不作为首选治疗手段,而多采用术前放疗+根治性手术。

28、外展神经自脑桥出脑沿蝶骨大翼内侧,海绵窦下外侧前行至眶上裂出颅进入眶内,支配外直肌司眼球外展活动。它在颅中窝的行程最长,在12对脑神经中它又最纤细,所经之处是鼻咽癌上侵颅底最多发的部位,最易受到已侵入颅内的肿瘤的推压或侵袭。

29、鼻咽癌的前哨淋巴结一般认为是咽后淋巴结和颈上深淋巴结。咽隐窝向外侧经咽上缩肌的上缘延伸到Morgagni窦,该区是鼻咽癌最好发的部位。绝大多数鼻咽癌是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和未分化癌,两者的比例占95%以上。

38、目前鼻咽癌公认和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为放疗,或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39、鼻咽癌放射治疗常规推荐采用面颈联合野+下颈锁骨上切线野;常规放射治疗根治剂量为DT 70-72Gy/35-40次/7-8周/1.8-2.0Gy/次。

40、鼻咽癌放射治疗后低头时出现一过性腰、骶及下肢闪电感,这是因为早期放射性颈段脊髓反应。颈段脊髓急性放疗后因为肿胀、缺血等出现感觉障碍,常表现为麻木、蚁行感、 1

闪电感、温觉异常等可逆性改变。

41、鼻咽癌首程根治性放疗结束后仍有10%肿瘤残留,可考虑外科解救性治疗,手术适应症包括全身状况好,放射治疗后鼻咽部或颈部未控或复发,无颅底骨质破坏或颅内受侵。

42、鼻咽部多形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期ⅡA期推荐治疗方式为放化疗综合治疗模式。

43、上颌窦癌的主要治疗模式是以手术+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44、全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治疗野间隔的宽度最合理的处理方法为间隔1cm,每照射10Gy,上下移动一次交接处,可减少冷点及热点的产生,放疗剂量分布合理。

45、早期下咽癌的治疗还是以放疗占优势,应该首选放射治疗。

46、唇癌是仅次于皮肤癌的最常见的头颈部肿瘤。好发于常年从事户外工作的浅肤色人种,以60-70岁男性多见。约90%唇癌发生于下唇,且大多数下唇癌是中等分化或分化好的鳞癌,而上唇癌以基底细胞癌多见。病理上以高分化鳞癌多见,容易早期发现,以局部侵犯为主,早期较少出现淋巴结转移。唇癌容易早期发现,一般预后较好。唇癌(特别是局部中晚期)放射治疗可取得较好的近期美容效果和功能保留。早期唇癌单纯手术或放疗均可获得较好的治愈率,对于手术切缘阳性或切缘距肿瘤<1cm需考虑术后放疗。浅表的、仅占下唇1/3面积或T1病变,希望获得较好的美容效果,可首选放疗;累及口角或同时累及上下唇的病变治疗上可首选放射治疗;浸润性病变(如浸润深度超过3cm)手术治疗较难获得满意的功能和美容效果,可首先行放疗;手术后局部复发,且不能或不愿意再次手术治疗者可行放疗。

47、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初诊时以颈部肿块为主诉的达40%-50%左右,检查发现颈部淋巴结有转移达70%左右。

48、声门癌在喉癌的发病率中居首位,约占50%-60%,与声门上区癌相比,颈部淋巴结转移少,病理类型多为高分化鳞癌,肿瘤多发生于声带的前1/3-1/2,声嘶在声门癌较多见。

2、小细胞肺癌容易出现血行转移,所以无论局限期和广泛期均应进行化学治疗。在化疗的同时,在病灶部位可行放疗。小细胞肺癌采取以化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3、氨磷汀对肺具有放射防护作用,在放射治疗的同时合并使用具有保护肺组织的作用,但在已经发生了放射性肺炎的患者没有太大作用。

4、小细胞肺癌局限期定义为病变局限于一侧胸腔,可包含于单个可耐受的放射野内。目前国内常用的局限期定义为病变局限于一侧胸腔、纵膈、前斜角肌及锁骨上淋巴结,但不能有明显的上腔静脉压迫、声带麻痹和胸腔积液。少量的胸腔积液和轻度上腔静脉压迫综合 2

征均属于小细胞肺癌局限期。

9、恶性胸膜间皮瘤标准的根治术常包括患侧胸膜、全肺、心包及膈肌切除。

10、恶性胸膜间皮瘤手术适应症是:(1)病变集中在一侧胸腔,无远处转移,或者是局限性恶性胸膜间皮瘤(弥漫性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局限期);(2)患者相对年轻,能承受手术创伤,预期术后能接受辅助治疗和较好的生活质量;(3)患者伴有难以忍受的胸部疼痛,或反复难以控制的胸腔积液而其他治疗无效。

11、恶性胸膜间皮瘤目前疗效最好的化疗方案是培美曲塞+顺铂。多靶点抗叶酸药物培美曲塞和顺铂联合方案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缓解率达到45%,中位生存时间达到13.3月。

12、目前恶性胸膜间皮瘤唯一可能获得根治的手段是手术。

13、与胸部正位片相比,侧位片可发现心后三角区、肺底的肿瘤,使肺癌的检出率增加7%。

14、吉非替尼对特定人群具有非常明显的生存优势,如东方人群、不吸烟者、女性、支气管肺泡癌或腺癌伴支气管肺泡癌分化者有效率高;

鳞癌、目前或曾经吸烟、男性、非亚裔患者,厄洛替尼也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

15、良性神经源性肿瘤有:神经节细胞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

16、约10%的纵膈畸胎瘤为恶性。

6、肝癌患者由于肿瘤压迫肝内大血管或肿瘤本身血管丰富可以产生肝区血管杂音。

7、AFP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最灵敏、最特异的肿瘤标志。除了AFP阴性肝癌外,若AFP<20ug/L,原发性肝癌基本不可能;AFP在100~300ug/L之间者必须进行随访,密切观察AFP的动态变化,注意可能的小肝癌AFP在350~500ug/L,或含量明显增高者,必须参考其他检查,应高度警惕原发性肝癌的可能;AFP为500~1000ug/L,且含量在短期内不断升高,原发性肝癌可能性很大,建议活检;AFP>1000ug/L,甚至在近期内AFP含量迅速升高,则原发性肝癌诊断基本可确定。

8、在排除活动性肝病、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瘤的基础上,AFP检查诊断肝细胞癌的标准为:(1)AFP>500ug/L持续4周;(2)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不降;(3)AFP在200ug/L以上的中等水平持续8周。

9、肝癌和活动性肝病AFP都可为阳性,肝炎患者血清AFP升高通常为“一过性”,且往往伴有转氨酶显著升高,而肝癌患者血清AFP持续上升,往往超过500ng/mL,此时与转氨酶下降呈曲线分离现象。因此肝癌和活动性肝病的鉴别点为AFP和ALT动态曲线。

10、肝癌的一线诊断方法是B超检查+AFP定量测定。

3

11、原发性肝癌首选和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切除治疗。NCCN指南指出:对于可以切除的肝癌,首选手术治疗。化疗、放疗、中医、生物免疫治疗只能成为姑息治疗。

12、可做根治性肝切除的病例包括:(1)单发的微小肝癌;(2)单个小肝癌;(3)单个大肝癌或巨大肝癌,但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被肿瘤破坏的肝组织小于30%;(4)局限在已个肝叶或肝段的多发结节(结节数小于3个)。

13、上腹部不适及隐痛是胰腺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典型的胰腺癌腹痛为:位于中上腹深处,胰头癌偏右,体尾癌偏左,常为持续性进行加剧的钝痛或钻痛,夜间和仰卧与脊柱伸展时加剧。

14、NCCN指南推荐晚期胰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药物是吉西他滨。

15、早期食管癌的主要症状有胸骨后不适、烧灼感、针刺样或牵拉样痛;进食通过缓慢并有滞留感觉或轻度哽噎感。

16、胃癌在我国消化道肿瘤中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为第一位,发病年龄40-60岁,可发生于胃的各个部位,最多在胃窦,其次是胃小弯。

6、子宫内膜癌体外放疗的指证包括:任何期别伴肿瘤侵犯子宫肌层>1/2,肿瘤分化G2、G3,脉管瘤栓,有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7、子宫内膜癌激素治疗以孕激素类药物为主,原则是大剂量、长时间应用,抗雌激素类药物可使肿瘤内孕激素受体上升,有利于孕激素治疗,与孕激素联合应用或同期序贯应用。

8、目前基本上采用紫杉醇+卡铂方案作为卵巢癌化疗的一线方案。

9、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是指手术后残存肿瘤小于1~2cm。

10、卵巢交界瘤的诊断关键是无间质浸润,并不考虑有无卵巢外种植或淋巴结转移。

11、卵巢无性细胞瘤AFP阴性,HCG阴性或低水平升高,LDH可明显升高,对放射治疗高度敏感。AFP大量升高见于内胚窦瘤。

12、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术后辅助及一线化疗方案首选BLM+DDP+VP-16。

13、葡萄胎发生卵巢黄素化囊肿一般在清宫后会自行消退,不需处理,如发生急性扭转或坏死,需要急诊手术治疗。

14、与其他实体肿瘤不同,绒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不是手术,而是化疗。

15、手术、放疗、化疗和激素治疗均为子宫内膜癌的常用治疗手段,强调综合治疗。

3、乳腺癌保乳术的适应症:(1)乳腺单发病灶,最大径小于或等于3cm;(2)乳腺与 4

肿瘤相比要有足够大小,行肿瘤切除术后乳腺外形无明显畸形;(3)乳腺肿瘤位于乳晕区以外的部位;(4)腋窝无肿大淋巴结或有单个可活动的肿大淋巴结;(5)无胶原血管病病史;

(6)患者愿意接受保乳手术治疗补充保乳手术适应症等。

4、乳腺癌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危险的因素是家族史,此外乳腺癌的发病还可能与激素、饮食、电离辐射、月经生育史等因素有关,而哺乳时间过短或不哺乳可能增加罹患乳腺癌的风险。

5、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主要是针对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高危者,即T3或腋窝淋巴结阳性≧4个,或1-3个淋巴结阳性但腋窝淋巴结检测不彻底者。术后照射靶区包括锁骨上淋巴结区,对原发灶>5Cm,皮肤有水肿、破溃、红斑或与胸肌固定,腋窝淋巴结转移>20%或≧4个者,术后放疗靶区还应包括胸壁。术后放射治疗的剂量为50Gy/5周。

6、对于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患者,是否行辅助性治疗应根据预后判断指标。一般认为,肿块直径大于1.0cm、ER阴性、浸润性小叶癌、组织学分级为Ⅲ级、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脉管瘤栓、Her-2阳性应考虑给予术后辅助化疗。

7、希罗达对阿霉素及紫杉醇治疗无效的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率为20%。

8、新辅助化疗在缩小肿瘤,消灭转移灶的同时,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对新辅助化疗方案不敏感,导致肿块继续增大,延误手术治疗时间。

9、男性乳腺癌约占1%。

10、乳腺癌患者中有25%-30%存在Her-2过度表达的情况。Her-2受体强阳性患者平均生存期仅为3年。

3、临床怀疑睾丸肿瘤时,经阴囊活检或经阴囊径路的睾丸切除术均属于禁忌,因其可改变淋巴引流规律,增加复发率。因此第一步治疗应该行腹股沟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既是治疗同时也取得病理诊断。

4、前列腺癌的最佳初筛方法为直肠指诊和血清PSA检测。

5、激素不敏感型前列腺癌的标准化疗方案是含多西他赛方案。

6、睾丸精原细胞瘤Ⅰ期患者术后放疗靶区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睾丸肿瘤腹主动脉旁照射野的上界为T10下缘,下界为L5下缘。

7、各肿瘤的骨转移发生率:胃癌13%,前列腺癌65%~75%,食管癌5%~7%,宫颈癌5%。

2、Ⅳ期患者和骨髓、睾丸、中枢神经系统受侵,应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3、霍奇金淋巴瘤预后不良因素:年龄≧45岁、男性、Ⅳ期、HB<105g/L、血清白蛋白 5

<40g/L、WBC≧15×109/L、淋巴细胞计数<0.6×109/l或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0.08。

4、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国际预后指数IPI根据危险程度分为4组:低危组:0~1分;中低危组:2分;中高危组:3分;高危组:4~5分。

5、AJCC第6版中规定B症状:无法解释的发热,体温超过38℃;需要更换床单和被罩的大汗;诊断前6个月无法解释的体重减轻,超过平时体重的10%。

6、综合目前研究结果,NCCN建议早期预后好型霍奇金淋巴瘤的最佳治疗方式为联合化疗(ABVD方案4周期)+受累野放疗(20-36Gy);

早期预后不良型霍奇金淋巴瘤(伴巨大纵膈肿块)的最佳治疗方法是6周期ABVD方案化疗或Standford V方案联合受累野放疗(20-36Gy)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7、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

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性浸润,主要为中、小淋巴细胞,R-S细胞少见。病变局限,预后较好。

结节硬化型:交织的胶原纤维将浸润细胞分隔成明显的结节,R-S细胞较大成腔隙型;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多见。年轻人多见,诊断时多为Ⅰ、Ⅱ期,预后相对好。

混合细胞型:纤维化伴局限性坏死,浸润细胞呈多形性,伴血管增生和纤维化;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与较多的R-S细胞混同存在。有播散倾向,预后相对较差。

淋巴细胞减少型:主要为组织细胞浸润、弥漫性纤维化及坏死,R-S细胞数量不等,多形性。老年多见,诊断时多为Ⅲ、Ⅳ期,预后差。

8、淋巴结照射方式包括扩大野照射、区域野照射、受累野照射。扩大野照射包括:全淋巴结照射—斗篷野+倒Y野(锄形野+盆腔野);次全淋巴结照射—斗篷野+锄形野。

9、原发耐药的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差,中位生存时间<1.5年,常规化疗无效,大剂量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HDC/AHSCT)是最佳选择。

10、无论是Ⅰ期还是Ⅳ期前体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均应按全身性疾病治疗,治疗方案首选Hyper-CVAD方案化疗。

11、针对Ⅰ~Ⅱ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CHOP方案化疗3~4周期联合受累野放疗是治疗首选,若不能耐受放疗,可行R-CHOP方案化疗6~8周期;若不能进行利妥昔单抗治疗,可用CHOP方案代替R-CHOP方案化疗。

12、对于无症状滤泡性淋巴瘤患者采取观察和等待原则,对于肿瘤进展,可采用CHOP、CVP、氟达拉滨、氟达拉滨+利妥昔单抗化疗。

6

13、鼻腔和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对放疗敏感,但对化疗相对抗拒。放射治疗是早期鼻腔和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14、Ⅰ期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HP阳性患者可首选抗HP治疗;HP阴性患者也可先试用抗HP治疗,或者首选放疗。

15、惰性淋巴瘤(缓慢进展性淋巴瘤)有:小淋巴细胞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蕈样肉芽肿/赛塞里综合征。

侵袭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大B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周围性T细胞淋巴瘤。

16、预后不良早期霍奇金淋巴瘤包括年龄≥50岁、大肿块或大纵膈、≥4个部位受侵、无B症状但ESR>50或有B症状且ESR>30。

17、霍奇金淋巴瘤预后极好型包括:女性、临床ⅠA期、年龄<40岁、病理为淋巴细胞为主型或结节硬化型。

4、对于大多数原发性骨肿瘤,诊断必须坚持临床、影像和病理三结合的原则。

5、对所有怀疑为恶性以及很多怀疑为良性的原发性骨肿瘤,均需进行术前活检以获得病理学诊断,因为病理分型对指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6、软组织是身体骨外的非上皮结缔组织,软组织位于表皮与实质脏器之间,它包括运动器官(肌肉及肌腱)及各种支持组织结构,如纤维组织、脂肪组织、滑膜组织以及营养这些结构的脉管组织。

7、绝大多数软组织肿瘤为良性,而软组织肉瘤则较罕见,良性与恶性软组织肿瘤之比超过100:1,最多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是脂肪瘤。

8、总体来说软组织肉瘤最好发的部位是大腿和骨盆带,软组织肉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恶性软组织肿瘤多数位于深筋膜深层。

9、恰当的外科治疗至今仍是软组织肿瘤最主要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10、软组织肉瘤放疗照射野的设计既药考虑肿瘤的控制,又要考虑到使正常组织得到更好的保护。尽量避免整个长骨和跨关节的照射,以降低关节僵直和骨折的风险,保持良好的功能。放射野不应横贯肢体横径,至少应保留有2-3cm的条形区不受照射,以利于体液的回流。肢体软组织肉瘤术后肿瘤瘤床的放疗剂量至少需要达到60-65Gy。

11、骨巨细胞瘤性质在骨肿瘤中很独特,在组织学完全为良性者,却可以发生肺转移(占总数的1%-6%),而肺转移的组织学表现与原发瘤相同,仍为经典的骨巨细胞瘤组织像,此即所谓的“良性肺转移”。

7

12、骨肉瘤最突出的特点是转移早,临床上做出骨肉瘤诊断时,已发生肺微小转移的比例是80%以上,这也是单纯截肢术不能提高生存率的原因,目前对骨肉瘤的治疗强调手术、化疗及放疗配合的综合治疗。

13、发生骨转移最多见的恶性肿瘤依次是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肾癌,总体约占80%。

14、骨转移最常发生的部位是脊柱和骨盆,其次是股骨近端、肋骨和肩胛骨。

15、病理分级为G1或G2、单发病变、MRI显示无局部软组织侵犯的患者可以考虑保肢治疗,而且目前在联合化疗及放疗的前提下,保肢手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于肿瘤有局部软组织侵犯、血管受侵等情况下,保肢治疗要谨慎。截肢术适用于就诊较晚,破坏广泛和对其他治疗无效的恶性骨或软组织肿瘤。

16、软骨肉瘤是恶性的成软骨性肿瘤,化疗和放疗疗效差,治疗以手术为主。

17、恶性骨肿瘤已知的预后因素如下:

①T1期肿瘤的预后比T2期好;

②组织病理学低级(G1、2)的预后比高级(G3、4)好;

③原发肿瘤的位置是一个预后因素,在解剖上能切除部位的肿瘤比不能切除部位的肿瘤预后好。脊柱比骨盆的肿瘤预后差;

④对于骨肉瘤和尤文肉瘤来说,原发肿瘤的大小也是一个预后因素,肿瘤最大径≤8cm的尤文肉瘤比>8cm者预后好,最大径≤9cm的骨肉瘤比>9cm者预后好;

⑤局限的原发肿瘤患者比有转移的预后好;

⑥某特定部位的转移预后差,骨和肝转移比肺转移预后差,单个肺转移比多个肺转移预后好;

⑦骨肉瘤和尤文肉瘤对化疗药的组织学反应是一个预后因素,反应好的(即大于90%肿瘤坏死)预后比坏死较少的肿瘤好;

⑧最近研究显示骨肉瘤和尤文肉瘤的生物学行为与肿瘤特异的分子异常有关。

18、骨转移癌进行手术的目的主要是固定病理性骨折和解除脊髓压迫。

19、大约10%的软组织肉瘤患者会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而滑膜肉瘤的淋巴结转移率为25%。

20、Enneking外科分期系统基于外科分级(G)、解剖定位(T)和有无转移(M)。 G:从临床、影像和病理三方面综合评价病变的生物学侵袭性。G0—良性,G1—低度恶性,

G2—高度恶性。良性者又将其生物学行为分为1期—潜伏性,2期—活动性,3期—侵袭性。恶性肿瘤Ⅰ期—低度恶性,Ⅱ期—高度恶性,Ⅲ期—有转移者。

T:以肿瘤包膜和间室为分界,T0—病变局限于包膜内,T1—病变侵犯至包膜外(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孤立的卫星灶),或病变仅有假包膜,但仍局限 于原始间室内。T2—病变超出原始间室(可进入另一间室内)。A表示原发瘤位于间室内,B表示位于间室外。 M:无区域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者为M0,出现其一者为M1。

21、化疗已经作为某些恶性骨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包括尤文肉瘤、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骨肉瘤、骨髓瘤。

8

22、骨巨细胞瘤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肿瘤,尽管肿瘤性质为潜在恶性肿瘤,但目前主张彻底的刮除术。

23、MTS分期系统危险因素包括①病变的数目:一个以上的病变;②大小:病变直径大于2cm;出现转移的时间:原发病变经局部控制后,18个月内出现转移。

5、对于ⅡB、ⅡC术后患者和Ⅲ期已行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术后全身辅助治疗主要使用的是干扰素α-2b,它能够提高20%~30%的无复发生存率和30%的总生存率。

6、目前美国FDA批准用于晚期黑色素瘤治疗的药物为达卡巴嗪,含有达卡巴嗪的化疗方案客观有效率约为15%-20%。

7、厚度小于1mm的病灶,很少存在淋巴结转移,不必行区域淋巴结清扫。其余厚度超过1mm的病灶,可以考虑选择性区域淋巴结清扫。

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