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思(2)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一)决策机制:校长决策与民主参与相结合

1、校长成为学校的决策中心

校长作为学校领导者,是学校的灵魂。校长不同于一般的行政领导,肩负着学校发展的现实使命和历史使命。美国教育管理学界认为,校长应承但七种角色,其中包括校长作为学校文化建设者这一角色。[3]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对校长的领导力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校长应该把改进课程、研究学生作为工作的重点;应改进学校的机构设置方式,其决策应该放在掌握信息最充分的层级进行;应改正学科教学中长期存在甚至连名师都容易犯下的错误,如活跃却低效率的课堂、假问题充斥课堂等;应唤醒校园里沉睡的数据,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学生的成绩、学习状况,以促进教师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改进。现阶段,我认为校长主要做好以下四件事:一是“看好势”:把握教育发展的基本态势,从发达国家、发达城市中寻找参照系,关注主流教育的走向,紧盯国内名校走向,结合本校实际,确定学校发展战略。二是“选对人”:同步进行学校发展的战略研究与教师发展现状分析,选好学校的中层、班主任等管理人员,使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最大的成效。三是“做好事”:做好每一个判断和决策,宏观上把握好学校每一阶段的发展目标,能让教师都能看到自己的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目标以及个人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四是“分好钱”:要很好地平衡教师的利益,树立“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理念,把成绩和利益略多的归功于教师,使教师忠诚于学校,对学校有归属感。

2、建立教师民主参与载体

随着学校各领域工作的转型,决策必须由经验型向科学理性型、由零散随机型向系统程序型、由独断随意型向参与协商型转变。我们突出了校长的决策心中,又组建校务管理委员会,由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年级部主任、教研组长、优秀班主任代表和学科骨干教师代表组成,意图是“整合智慧、凝聚目标、提升骨干、弥补部门缝隙、化解管理裂痕”,重点发挥其“参与咨询、骨干推进,纵向沟通、横向凝聚”之功能,主要职责是参政议政、分享校长的决策权力,为校长科学决策提供咨询建议;参加讨论、制订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参与学校重要文件的制定、修改;反馈、研讨学校管理中存在的、有待改进的问题,为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充分保证教职工对利益决策的“话语权”,以多元的智慧完善校长决策。

(二)实施机制:明确职能与协作共进相结合

1、变革学校内部组织机构,明确部门职责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到底改什么?我们认为就是要改那些影响效率(指令不畅通)、影响教师积极性以及职能重叠的环节。自主运行为特征的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特点是向下赋权,建构扁平管理模式,加大中层机构和教师专业团队的自主权,实现管理重心下移。为此,我们将学校中层机构调整为校务管理部、课程教学部、学生工作部和后勤服务部,增设年级部。校务管理部负责对外联络、校内行政协调以及教职工活动的组织和安排等。课程教学部负责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承担学校教学日常工作和教学质量的管理工作,承担教师培养和教育科研等。学生工作部协调各年级学生德育工作,策划全校性重大德育活动,组织学校系列德育活动的开展,负责班主任的培训和考核等。后勤服务部则承担学校各项工作的

后勤保障任务,强化服务功能。我们还提升年级部职能,主要职责定位为策划年级整体工作,管理年级的学生工作,关注各梯队班主任的成长状态,形成对学生阶段性成长需要的同步研究,积累学生管理的典型案例。这样,原来担负学校行政管理重任的中层职能处室,由过去的“上传下达”变为咨询、参谋、指导,由直接行政管理、过程管理转变为目标管埋、过程监控,直到了组织协调、宏观调控、咨询服务和检查监督的作用。

2、形成部门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

职能机构得以良性运行,学校必须为其提供两种支持:一是工具性支持,即提供完成某项任务必须的物质上的援助、建议或知识;二是情感支持,以关心行为和同情倾听为特征,良好的同事关系及和谐的人际氛围使教师满意、更易相处、更善于合作。我校年级部工作是在学生工作部、课程教学部的指导下,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和部分教学工作,除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外,重点是在学生发展研究、关注学生成长需求、策划和组织符合本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成长系列活动上做好文章,以体现管理的针对性和直接性。学校层面,学生工作部和课程教学部每月一次的联席会议,引领学生发展需求,把学生工作融化在日常的教学研究之中。学生管理上,重点抓了三个层面的工作,第一层面,由学生工作部主持,由各年级部主任参加,主要通过年级部主任来整体了解每个年级的学生状态和学生工作开展情况。第二层面,由各年级部主任主持,由同一年级的所有班主任参加,主要通过班主任来横向交流每个班级的学生工作开展情况和每个班主任的研究状态。第三层面,由班主任主持,班级学科教师参加的活动,通过任课教师了解本班学生的状态,并在同一年级中进行横向比较,为各班学生发展活动出谋划策。

(三)操作机制:部门负责与工作程序相结合

1、每一个体各自当好本领域工作的“责任人”

所谓“第一责任人”,就是要求部门负责人做到:结合学校办学宗旨,自主策划和实施部门工作,加强规则和程序的设计,重视过程反馈,注重考核激励,做到“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关注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养成自主发展的意识,即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要有创新性的思考,并有对工作推进有发展性思考,并对工作进程中的困难与问题要主动反思,不是坐等校长的引领和指正。各部门做到常规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求突破,特色工作创品牌,提高管理出效益。我们课程教学部紧紧围绕“务实学”来开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工作,学生工作部则紧紧抓住“端品行、健身心”这个核心理念来开展学生工作。

2、形成相关的工作程序

学校工作要紧扣教育教学中心,本着“有制度按制度、无制度按常规”的工作程序,从校长到每一个教师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新入校教师通过学习和培训,在短期内能迅速有效地开展工作。我们立足现有制度规范,突出管理流程,基本实现“凡事有规则、凡事有程序、凡事有负责、凡是有反馈、凡事有监督”,将重复性较强的各项工作流程化,明确工作要求、时间节点、责任人等,从而有效地祛除管理粗放的诟病。教学常规管理方面,抓好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教学质量监控五个环节,并在建章立制的基础上细化流程便于操作。班主任管理方面,为使新班主任迅速适应岗位,我们建立了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规程,并提供可行的操作措施以供学习,如对班主任如何做好第一次与学生见面、第一次学生干部培训、第一次与后进生面谈、第一次开家长会、第一次家访

等作了详细的指导并成文,使班主任工作经验得以总结和传承,成为青年班主任工作必备和指南。

(四)发展机制:过程反馈与激励完善相结合

1、完善过程反馈

力图转型的学校管理,不应满足于固定标准,更要根据学校具体阶段和领域的改革发展的需要,作出新的选择。如我们实行年级部负责制后,实现了管理重心下移,并把日常管理、监控、指导的部分评价的权力下放给年级部主任,应该说年级部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但由于对教师的评价与反馈往往局限于本年级,因此会造成年级部主任的本位思想,只要管理自己的事,而全校性的工作考虑得较少。为了提高整个学校的凝聚力,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将年级对学校整体工作的完成度也纳入考核之中,倡导全局观念,既要管好年级,也要关心学校大事。同时,校长室对中层的管理通过《职能部门第每周工作纪事》来反映,课程教学部通过《教研组长每周工作纪事》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工作部《班主任每周工作纪事》和《班级日志》来掌握班级情况。

、优化以绩效为核心的激励制度

发展机制上,我们重点做好“激励完善”,深化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用人机制改革,尝试教师任用流动制,对不能胜任教学岗位工作又不尽心的人员,采用轮岗或换岗,最终达到“能者上、平者移、庸者下”的责任机制,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实施教师结构工资制,注重绩效、强调贡献,以证书会考、期末联考及高考成绩为参照系,而且将考试结果与过程管理与“结果奖励、月度考核、年终综合奖”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变传统对教师工作绩效的静态结果性考评为关注教师行为的互动发展性评价,考评重点是教师的过程改进及行为进步,通过听课、评课、组织研讨、反馈交流等途径,帮助教师洞察自己的优缺点﹑规划专业成长﹑引导实务运作,以增进教育教学效能,使教师既看重结果2,更注重过程,这对联考和会考合格率和优良率和高考升学率的提升起了很大的作用。建立教师评价多元制,在各种评比中,引入多元评价机制,通过设立学校管理奖、建言献策奖、班主任工作奖、教学成果奖、教学常规奖、科研论文奖、突出贡献奖,用于奖励那些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师。

(五)监控机制:制度防控与支部监督相结合

1、制度防控

管理民主化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民主化进程在学校的反映。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必须建立健全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运行有序的干部权力制约和防控机制,以制度保障学校组织的良好运作。制度建设过程中,我们力求把维护教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实现管理者与教职工相互沟通和双向互动,使各项管理制度真正代表全体教职工的意志,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靠制度制约,靠制度监督,逐步由人治转向法治,确保制度有效运转并取信于教师。我们建立健全议事、决策的规则和程序,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工作原则和办事程序,学校重大事项决策、重要项目安排、重要人事变动,都须经过集体讨论决定,做到“拍板的不经手、经手的不拍板”,注重过程监控,强化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反馈,确保制度执行不流于形式。

2、党支部和教代会监督

学校党支部努力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实行民主管理和监督,通过党内民主生活会、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双评”以及干部述职、干部考评等日常工作加强对干部的制

约和监督,使党员和党内民主生活成为干部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主体力量和重要渠道。教代会作为群众组织,结合教育改革的发展的热点,从构建和谐校园出发,不断规范教代会的运作程序,突出教代会对学校行政的监督,真正建立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防范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动失败,每学期学校行政领导都要接受全体教职工的考评,以改变“校长负责制”等同于“校长负责”、把“法人”等同于“个人”的做法,保障教师参与监督。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也需要一个过程。但从实践操作来看,我们构建的运行机制切入口小,便于控制,便于操作,便于深入。其实,学校各种机制高效运行,必须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理念,发挥校长领导和模范作用,引导教师从自发状态转向自觉状态,建立多种形式的专业引领运作模式,构建教师利益的报偿系统,真正实现一个由凭借“校长能力与魅力”的“没有规范”到依靠“学校管理制度与机制”的“建立规范”,再到通过“学校文化与价值追求”的“超越规范”的发展过程,使学校的教育思想、价值观念、办学理念以制度文化的形式通过教师的劳动逐步得到渗透、理解和认同,最终促进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

 

第二篇:后沟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三年规划

后沟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三年规划

( 20xx年10月—20xx年9月 )

为了促进我校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服务社区经济的发展,联系我校实际,特制定后沟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发展三年规划。

一、规划基础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地处高里街办,始建于19xx年,是一所近30年的村级完全小学。我们学校服务的对象是后沟社区五村的子女,随着社区的发展,学校建设越来越趋于现代化。学校占地11亩,共有6个班级,现在共有学生208人。学校现共有15名教职工,本科以上6人,占40%,区级以上优秀教师7人,占47%,师资绝大部分来源于本地师范毕业生。学校位于高里街办中部,这里有禹王湿地先民们延续至今6000多年积淀下来的丰厚地方人文资源,学校将传承“湿地文化”作为学校特色建设。

学校先后被评为区规范化学校,学校多次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目前,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办学指导思想,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管理正向科学、高效、有序的方向发展,以“爱校如家,知书识礼”为校风,以“爱生如子,至真求新”的教风,培育 “尊师守纪,好学奋进”的学风,培养“诚、勤、健、能”的学生,努力朝着建设声誉高、特色明、品位高的现代化小学而努力。

(二)发展的优势

1、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实践为学校提供保障

2、拥有多所联谊学校为学校发展提供平台

3、拥有一支以学校发展为自己事业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奋斗

(三)存在的困难

1、生源较复杂,参差不齐。

2、师资队伍受到约束。。

3、家庭社区资源没有很好的利用。

4、学校管理离规范化管理还有较大差距。

二、现代化建设目标

(一)办学目标:

长远目标:有鲜明湿地文化特色的、和谐的、现代化农村小学。 学校长期的办学目标,对内而言,就是把学校办成教师工作过程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享受幸福的乐园;对外而言,要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

近期目标(三年目标):通过三年的努力,把学校办成制度完善、管理规范、队伍较强、质量较高、湿地文化、艺术体育特色较明显,得到家长认可的农村小学。

(二)培养目标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与我们的办学理念,把学生培养成能立足社会的合格公民。

三、具体工作目标、措施和保障机制

(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的管理制度建设

1.工作内容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条例,加强学校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提高学校人文管理的水平,建立民主、科学、开放的管理机制,形成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有机结合的新型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使学校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2.工作目标

(1)推进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机制,提高全校教职员工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

(2)健全学校管理机制与领导方式的信息化、人本化与民主化,加强管理层与教职员工之间的互动,为教师参与管理创设平台。

(3)增强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努力增进管理层与教职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

3、工作策略

(1)继续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建设,使学校从校长到教职工,人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区域,事事都能有章可循。为“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2)加强在组织各类教育活动中实施分层管理,坚持有分有合,管理到位,避免管理上的“一刀切”现象。

(3)通过“项目竞标”的方式创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平台,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项目管理,鼓励他们勇于承担责任,发扬主体精神,推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建设。

(4)加强管理手段的信息化建设,创设多种网络平台,为教师之间的交流、为家长和社区参与学校改革搭建平台。

(5)依法治校。首先要“有法可依”。一方面,国家教育行政机关应加大相关教育立法力度,使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有强大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依法治校中的“法”,不光指国家政权机关制定的有关教育法规,还包括学校内部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或其它贯彻落实教育法规的有关措施。

(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的民主制度建设

1、工作前提

民主是现代社会的标志和基础。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随着我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加速,学校的民主化越来越成为学校生活中的核心内容,这是社会民主进程在学校的反映,也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必然要求。

2、工作目标

学校的民主体现在课堂教学和师生交往中,体现在有组织的学校活动中,体现在学校管理决策过程中,也体现在学校与社区、家庭及其他成员的沟通与合作中。民主治校,即教职工依法、有效地参与学校管 理,是现代学校有效管理的重要原则,是教育管理民主化的重要内容。

3、工作策略

(1)提高学校领导的思想认识,加强对教代会工作的组织领导 学校党、政领导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教代会制度是学校实现民

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推进教育民主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的特色办学方针和组织原则的重要体现与标志。

校委会对学校教代会的强有力的领导,是学校教代会正确行使职权、充分发挥组织作用的根本保证。教代会是学校内部民主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实行民主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它是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工作的。学校党支部要自觉地把教代会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对教代会的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导。思想领导就是要对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职工进行宣传教育,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共识;政治领导就是要保证教代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围绕实现学校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发挥其作用;组织领导主要是要加强对教代会的工作机构——学校工会的领导,加强对教代会筹备工作的领导,检查督促教代会决议的贯彻落实等。学校党支部要确定分管负责人,定期讨论教代会工作,听取教代会汇报,引导教代会正确行使职权,注重研究解决教代会制度建设上的新问题,协调好教代会与学校行政的关系。

学校领导要增强民主治校、依法治校意识,明确办学的主体、改革的动力。要提高对健全教代会制度在民主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与意义的认识,应当把教代会作为征求意见、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好形式。应定期向教代会报告工作,认真对待教代会决议,及时负责处理教代会提案,自觉接受民主监督,要为教代会开展工作提供人财物等方面必要的支持。在学校管理决策

实践中,适当加大教代会对行政权力监督制约力度也是客观所需。实践证明,两者关系的协调既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性与科学性,同时也有利于教代会充分行使其法律法规范围内的职权,最大程度地调动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

(2)创新教代会工作机制,优化教代会组织结构

一个结构完善、安排恰当的教代会制度可以增强学校民主管理的氛围,使学校各项决策更加适合本校情况而获得学校教职员工的首肯,提升学校凝聚力,形成良好的学校制度文化。优化小学校教代会组织结构要遵循“教师优先,兼顾工种,注重效率”的原则。首先是要考虑“教师优先,兼顾各类人员”的原则。在成员构成上,要把握好三个要素:一是人员应由“各方面人员”组成,即既要有教师又要有行政人员,既要有领导干部又要有一般教职工,既要有中共党员也要有民主党派或党外人士。二是要包括党、政、工、团领导干部;三是教师应占多数,体现学校以教师为主体的特点。教代会执委会及教代会专门工作委员会的成员构成也要充分考虑教师与行政人员的比例,做到各类人员兼顾。其次要遵循“能力优先,注重效率”的原则。在成员构成上,要充分考虑成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把那些思想素质高、民主法制观念强、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强、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代表推选进来,使他们能真正代表广大教职工公正主持,积极而充分地行使各项职权,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的作用。

小学教代会的组织优化实践中,我们应着眼于把代表的推选建立在学校人才资源宏观结构优化基础上,发挥代表队伍的整体最大效

能。具体应重点调整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构,使代表结构得到优化:一是工种结构,代表应包括在职的教师、干部和工人等各类人员,同时要严格按照教师应占多数即60%左右的原则来分配名额。另外,除正式代表外还要有一定特邀代表或列席代表。二是建立合理的年龄结构,只有年龄结构合理,才能避免出现新的“年龄断层”和“素质断层”。如可按5年一段,一般可以分成7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控制在14%左右为宜。三是学历结构,提高代表的学历层次是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教代会代表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要提高思想政治好、有奉献精神、能团结协作、业务能力强的代表比例。

(3)强化代表的角色意识,增强代表的工作实效

程序民主理论指出,要达成民主,其中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成员的公民资格和良好的素质。成员被当作政治上平等的个体来对待,并且拥有较强的理解力和洞察力,可以做出理智的判断。这是在制定协约过程中进行对话、协商的基础和前提。小学教代会代表的素质是指其行使代表权利,履行代表义务所必须具有的内在品质和能力,其核心内容包括知校政、参校政、议校政和督校政等方面的能力。具体而言,教代会代表的“知政”主要指其要了解或掌握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和教代会的地位、性质、职权、组织制度、运行程序、教代会与党政工的关系以及其作为一名教代会代表;“参政”能力主要指其在教代会会议期间通过履行自身职责来实行教代会的各项职权和在教代会闭会期间向其所代表的部门报告工作、宜传会议决议及日常的调查研究收集信息的能力;“议政”能力是指其代表教职

工对学校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发表见解、意见和建议的水平;“督政”能力指其对行政权力的决策、各职能部门的执行的合法性、民主性、公正性、效率性的评议与监督能力。

教代会代表们由教职工按民主程序推选出来,来自学校的各个部门,又扎根在教职工和基层工作岗位之中,最了解学校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等部门的情况和教职工的思想动态,能代表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但要让他们能真正代表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发挥好代表的角色职能,首先要明确对“代表角色”意义的认识。要深刻认识对教职工的利益是跟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代表,应集中广大教职工的智慧,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献策献力。其次是要加强代表“参校政、议校政和督校政”的实效性。代表们要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正确认识教代会的性质、任务、职权、工作方法,增强其参与和监督的能力和水平,做到能参与,会参与,能监督,会监督。在工作实践中,每个代表要花时间、投精力,把握学校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和具体规划,深入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生活中,倾听呼声,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做到审到点子上,议到要害处,真正的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辜负广大教职工群众的殷切希望,而不是去“用脚投票”。

(4)建立和完善配套措施,保障教代会职权行使

全面落实教代会职权是完善教代会制度的关键。笔者认为建议权、通过权、决定权和评议监督权四项职能能否得到落实,是衡量学校教代会建设的重要标志。首先,教代会建议权的行使基于“听取相

关工作报告”,所以,学校各相关部门在教代会期间应运行“工作报告制”,以尊重和保证教代会代表及全校教职工的知情权,体现“人本管理”。其次,要对应提交教代会通过的各事项之内容、通过方式、实施措施、责任主体等作明确规定,建立“教代会重大事项通过制”。还有,在学校管理运行实践中,行政领导总体上是学校管理的决策核心,教代会决定权的行使是有限的。但教代会作为一个以维护教职工利益为天职的民主管理机构有权参与与教职工生活福利有关事项实施方案的制订,并对此问题应拥有一定的决定权,这些问题由教代会集体作出决定往往比党政领导直接作出决定更加符合教职工实际需要,可接受性更好。这种参与决定,对于行政领导的决策既是一种补充,又是一种制约,目的在于更好的实现学校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更好地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切身经济利益。最后是应加强教代会民主评议监督的实效性。学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确实有效的评议监督制度。如教代会对学校各级领导的民主监督可以与党支部监督、学生监督、社会监督等有机结合,也可以引入行政部门所行使的代表质询制、利益主体问责制等,还可以借鉴国外议会通行的“投不信任票”方法,确立“不信任票制”,定期对学校职能部门的工作绩效进行审查。

(5)加强学校民主法制建设,保障民主管理权利行使

“加强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校”是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小学教代会制度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依法治校,就是按照教育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来管理学校,它是对法制化的学校管

理体制下学校管理活动及其管理行为性质的概括。在依法治校的状态下,执法问题是中小学教代会制度能否得以坚持和健全的“瓶颈”。要求学校管理权力的行使不得损害法律承认和保护的个人教育权益以及作为个人集合体的集体共同教育利益,对其行使状况实行监督。依法治校中的“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执法范畴,包括法律法规的实施与监督。在学校管理实践中除增强有关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执法能力外,还应重点加强教育行政强制执行制度、教育纠纷仲裁制度和教育法庭制度等教育司法的建设。司法介入是发挥法律监督功能,确保处境不利的学校和师生的切身利益的基本途径。没有强有力的教育司法介入,在教育(学校)行政权力滥用的情下,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就无法保障。

(三)推进校务公开,有利于构建现代化学校管理机制

1、工作基础

推进以校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方式,是体现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开放性、民主性和科学性的重要方面。构筑高效的学校管理机制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关键。

2、工作内容

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功能是为了“三个发展”,即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而坚持校务公开,正是为了激发教职工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3、工作策略

(1)创新师资队伍管理机制。人是学校最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提高学校办学绩效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学

校管理机制的创新,首先应该着眼于进行学校师资队伍管理机制的改革。就当前来讲,就是要继续深化以教职工聘用和管理为重点的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完善重能力、重实绩,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用人机制和绩效工资制,增强教职工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校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着手完善教师专业成长培养体系,并设想在校内逐步推行班级教师组阁制,进一步形成充满活力的学校用人新机制。

(2)创新资产管理和财务运行机制。校务公开是依法治校的重要途径,是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有效渠道。资产管理和财务运行一向是较为敏感的话题,而其却是校务公开的主要内容之一,指导思想不正确、处理不当会造成误解、隔阂甚至不信任。其实资产管理和财务运行公开不仅是对教职工的尊重,对学校的负责,更是对学校领导的一种督促和保护。在现代学校制度下,校长作为法定代表人,对由自己学校的名义获得的财物和资金,拥有依法合理支配和使用的自主权。与此同时校长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学校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扎紧经费使用口子,真正把钱用在刀口上,使学校办学条件年年得到改善。这就需要创新资产管理和财务运行机制,用于解决自身发展面临的问题,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几年来,资产管理和财务运行公开的实践,清晰透明,确实能使教职工心齐状态好,能更好地调动教师积极性,推动学校健康发展。

(3)创新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推进校务公开和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对于一个基层学校来讲,创新教育质

量保障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①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现代教育的价值追求和现代学校的核心功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依法实施严格的课程管理,而且要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和本校的特点开发校本课程,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的特长,使学生成为身心和谐发展、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②强化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学校要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尊重和承认学生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允许学生有差异地发展,并且对学生实施有差异的评价。同时,对教师教育活动,也要实施科学合理的、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制度,以促使教师专业发展。③完善教育质量监督体系。学校要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质量监督体系,扩大家长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定期向师生、家长、社区报告学校教育发展的实施情况,接受家长、社会和上级部门的质询,定期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估督查,以确保学校优质教育。 推进校务公开,使学校进一步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机制,使学校能在依法自主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进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四)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努力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1、工作保障

学校安全管理关系到建设平安校园、构建和谐校园活动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因此强化安全管理的工作首要的是要掌握基本情况,明确基本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2、工作内容

以分管副校长为责任人,以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安全检查领导小组,结合本部门管理的基本职责和管理岗位的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全面安全检查活动,要求不留一个死角,不放过一个问题,不忽略一个隐患。全面揭示和发现我们学校在管理层面存在的安全问题与安全隐患。发现存在的问题隐患,做出专题安全检查报告,提出整改工作意见,明确整改工作期限。

3、工作策略

(1)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要从学校的安全管理的工作的基本方针出发,建立以“预防为主、以保障为先”的管理思想,加强对于规章制度的管理,形成具有保障性和预防性的管理制度的结构。因此首要的是要健全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切实起到维护校园安全,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形成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综合性的管理格局。

(2)要加强安全预案的管理工作,完善安全预案的结构和内容,形成具有快速应急性和反应性的预案管理架构,要依照部门的管理序列建立预案的管理,形成多层次的预案序列,能够对于学校的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外来暴力侵害事件紧急处置的能力。

(3)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完善学校教学辅助用房,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完善学校的硬件建设。

四、三年工作期望成果

1、校园环境优美,有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2、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

3、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能得到较大提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