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理论知识点总结

社会学理论知识点总结

1、马克斯·韦伯将合理性进行类型的划分:实质合理性、形式合理性

2、社会学中国化的思想是从20世纪30年代 提出并逐步明确的。

3、马克斯·韦伯把权威分成理想的类型,即法理型权威、传统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权威 4、1897年严复将斯宾塞的著作翻译成《群学肄言》,这本著作是《社会学研究》

5、被誉为“社会学亚圣”的社会学家是:斯宾塞

6、社会控制的基本特点有:普遍性、规范性、交叉性

7、斯宾塞认为,在主要功能和结构等方面,可将社会划分为性质不同的类型:尚武社会、 工业社会

8、西方社会学分为三种主要思潮是:自然主义社会学、人文主义社会学、批判的社会学

9.“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从现有资料看是从章太炎19xx年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大的《社会学》一书开始的。

10.社会流动的类型有: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11、涂尔干将社会团结分为:机械团结、有机团结

12、力图建立一门社会生活几何学的社会学家是:齐美尔

13、德国社会学的代表人物有:韦伯、齐美尔、滕尼斯

14、孔德社会学理论的两大主题是:社会秩序、社会进步

15、坚持历史进步观与文化悲观主义的社会学家是:齐美尔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1:韦伯认为,社会科学也应当如自然科学那样,可以对所研究的现象获得规律性的认识并给予因果性的说明。他指出,“理想类型”便是社会学在这方面的特殊认识工具。在韦伯看来,“理想类型”是研究者为研究社会和解释现实的一种概念工具。他在这里所说的理想类型极近似于自然科学研究中所使用的理想模型。

材料2:韦伯认为,不同时期的政治组织或同一时期的不同政治组织,以不同的根据获得了不同类型的政治权威,而不同类型的政治权威实质是不同类型的社会控制形式,韦伯据此概括出三种权威类型。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试结合“材料1”论述韦伯关于“理想类型”的思想。

“理想类型”是韦伯在进行社会学研究时主观构建的一种分析工具,它不是基于对所有事实的经验概括,也不是作为社会生活的“理想”而提出来的,而是一种关于被研究对象的特定方面的纯逻辑类型。可以说,“理想类型”是韦伯基于价值中立的追求而分析经验社会现象的社会学解释模型。 理想类型的特点:是一方面它作为理智上构造概念的工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因此不同于社会事实;另一方面它作为考察社会事实的概念工具,又是在对繁多的经验整理后,抽出经验中具有共性和规律性的东西,使之成为典型的形式,因此,韦伯对理想类型的分析被称为主观意义的客观分析。在韦伯看来,对理想类型的理解:第一,理想类型是一个主观思维构建,他不是基于对所有事实进行经验上的概括,也不是作为社会的理想提出来的。“理想”的意思是指现实中不存在的,是价值中立的。因此才保证的社会学研究的客观有效性。第二,理想类型虽是一种主观思维的构建,但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虚构,也不是一种概念游戏,它的建立必须有逻辑上的一致性,不能违反经验的因果关系。另外,对某一社会现象的解释,理想类型也许不只一个,但解释的标准只有一个,即对具体社会想象的成功理解和准确归因。

1 建立理想类型的原因:社会学要想成为一门科学,就要建立自己的概念体系,但是由于现实当中并不存在客观的规律,所以这种概念体系只有经过“理想”中的类型建立起来。

2 内容:当前的概念体系都陷入了一种困境之中,或者由于过于宽泛脱离了现实,从而不能很好地解释现实,或者由于过于具体而失去了它的理论性,从而不能形成包含所有的现实。为了创建一种能够解释现实的理论体系,韦伯从现实出发,抽象出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创建出纯粹的类型,组成概念体系。3. 理想类型的特点:一方面,理想类型作为理智上构建的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不同于经验事实;另一方面,理想类型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可以反映现实的规律性东西。

注意:自由论述

2、根据所学知识,试结合“材料2”论述韦伯提出的三种“权威类型”的理论内容。

①理性——合法的权威。这种权威是由任职者在一般法律制度之下发号施令,所以它的合法性并非倚靠个人的威望,而是来自法律的权威。

②传统的权威。这种权威不是由在职者依据法律发号施令,而是完全依据个人传统上的身分而来。虽然这种权威要受制于传统的秩序,但个人权威却往往在传统秩序之外,凭借个人的威望和地位行使其影响力。现代化前期的世界,尤其是东方社会,就是传统权威的时代。 ③神圣英雄人物的权威。依韦伯的说法,凡是救世主型的领袖——政治领袖、宗教先知、军事英雄,皆可列为神圣英雄人物,这类人物凭借个人的权威主张,有统御他人的合法权力。

6. 传统权威(韦伯)

在这种统治形式里,统治的维持是靠从古到今沿袭下来的风俗习惯和****道德。他指出,这是一种宗法制统治形式。在这里,统治者或主人是由传统的世袭制度决定的,统治者具有终身的权力,并将这种权力不断传给自己的后代。这种统治具有很强的个人性质,统治者作为统治者,并不表示他是“上司”,而是人格意义上的“主人”。构成统治机构中管理班子的人员不是被视为“官员”,而是被看作人格上带有人身依附关系的“差役”。被统治者不是作为同一社会组织中的“成员”,而是被视为统治者的“奴仆”,也就是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是一种主子与臣民的关系。

从整个传统性统治的组织情况来看,它具有以下特征:

? 缺乏固定的组织全县,管理者没有明确的职权范围;

? 没有合理的职务等级制度,往往由统治者或由它所委派的人员以个人身份,直接的对事情做出决定;

? 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以便在此基础上,根据资源的原则实行聘任和决定晋

升;

? 选拔和提升的主要依据是统治者的主观好恶,而不是按照人员的实际水平和工作能力;

? 管理没有固定的、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薪金。

传统性统治所代表的是一种保守力量,他主张永远维持先王或上帝的神圣秩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有任何改变。

7. 感召权威(Charisma)(韦伯)

个人魅力型的统治是建立在对具有出色感召离的领袖人物的拥戴和信仰基础上的。韦伯认为,这必须包含两方面因素,一方面,作为社会精英的领袖人物本身在人格力量或个人才能上具有非凡的、超人的特征,使他不同凡响,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而能成为个人魅力型人物;另一方面,领袖人物的追随者们也有拥戴和服从这种领袖人物的需要,这种心理需要使他们表现出对领袖人物的狂热崇拜和盲目服从。韦伯不主张从某种政治立场或道德价值观出发,去评价个人魅力型人物所具有的那种特殊品质的善恶好坏,在他看来,关键在与这种特殊品质是否具有感召力,能不能赢得崇拜者和追随者。韦伯关心的是这种人物实际造成的感召力,至于说他们给历史带来的到底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影响,从他的研究立场来看是无关紧要的。同传统型同志相比,个人魅力型统治是一种“巨大的革命力量”。因此,个人魅力型统治或权威往往伴随着社会革命运动而出现。这种权威的性质一般是打破传统、破坏现存的秩序。正是这种反对传统的、非同寻常革命导致一种新的观念系统、行动取向直至社会结构的产生。作为个人魅力型权威的领袖人物往往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而受到感召的群众则常常怀有对领袖的狂热效忠精神。这二者的结合,便促成了个人

魅力型统治的出现。

韦伯指出,这种统治类型具有暂时性的特点。当个人魅力型领袖人物在世时,一般尚能保持这种统治形式,但它随着某一具体的领袖人物的去世,这一统治形式中所潜在的内部矛盾便暴露出来,并日益激化。于是,为保证统治的相对稳定性,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组织形式便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个人魅力型统治也随之或转化为传统性统治、或转化为法理型统治、或变为二者的某种混合物。

注意:自由论述

三、简答题

1、简述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基本原则。

①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假设。

②方法论的自然主义假设。

③认识论的经验主义原则。

④价值中立性的要求。

⑤社会科学是社会工程的工具与基础。

2、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学中心由欧洲转移到美国的主要条件。

(1)欧洲移民的作用; (2)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独立学科地位的条件逐渐具备;

(4)方法上的促进

3、简述丹尼尔·贝尔关于“后工业社会”的观点。

(1)经济方面:从产品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

(2)职业分布: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取代企业主处于主导地位,新的技术权贵兴起,科学家和工程师是后工业社会的关键集团。

(3)中轴原理: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并成为社会革新和制定政策的源泉。

(4)未来的方向: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

(5)制定政策:创造新的“智能技术”。这种技术能确定理性的行动并识别实现这些行动的手段,使决策更具有科学性。

4、简述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1)在理论分化的同时愈来愈呈现出多元综合的趋势

(2)不同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之间的对话日益频繁

(3)各种思潮在经历重构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的理论 “转向 ”

(4)对古典理论的重新阐释与批判性拓展

(5)理论本身及其建构方法的反思性不断得到强化

(6)在关注当下社会状态的同时不断突出理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7)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危机意识不断增强

(8)欧洲社会学理论的重新崛起及其中心地位的回归

5、简述群体的特征。

(1)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2)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3)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4)有一定的行为准则。(5)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6、简述韦伯的“社会分层”思想。

韦伯认为,社会分层是个多元现象,即社会是以多种方法划分层次的。除经济地位外,至少还有两个社会地位在造成社会不平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因此,韦伯确立了经济、声誉、权力三个分层标准。

① 经济。承认经济因素对社会不平等的影响。

② 声誉。由人们在特定文化价值体系中的各种评价方式所确定的地位。

③ 权力。任何社会都存在权力分层现象。现代社会中,合法权力依附于科层组织管理机构中的各个职权地位。可以根据是否拥有权力以及拥有权力的大小把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的权力地位群体。 从而构成三位一体的社会分层结构。

7、简述齐美尔关于“社会冲突功能”的思想。

社会冲突对群体和社会的整合具有积极的功能,对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在一个社会系统中,各群体之间的相互冲突可以促进各群体之间保持相当的独立性和一定的界限,因而有利于保持整个系统个因素之间的平衡,使社会产生一定的分化与整合。社会是由相互交往互动的个人组成的。

对群体间的个人来说,冲突固然增加了人的异化,但同时通过冲突,又将个人连接在社会网络之中。如果将任何冲突或反对形式都取消话,那么一般的冲突就有可能成为尖锐的敌对行为,造成社会的打分裂和接替。

四、论述题

1、试比较孔德与斯宾塞的社会学观点。

斯宾塞反驳自己是继承孔德实证继承者,孔德研究的是社会有机体所附带的主观原则。斯宾塞直接面对客观的社会有机体。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痛社会实证论在社会客观性,社会有机结构,社会理想状态,社会进化方式等方面都有不同。认为斯宾塞能把结构分析与功能分析结合起来,认为社会结构与社会功能二者是相互联系的。斯宾塞把社会的历史进化方法与结构功能的方法结合起来,把社会的进化主要理解为社会结构的分化、功能的分化,及满足需求的机制的复杂化,把社会看做一个各安其份、各尽其职、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系

统。孔德认为社会进步是精神和观念的发展。功能的需求分析在斯宾塞的理论中有了明确的解释,他从结构追溯到功能,又从功能追溯到普遍需要,有机体为实现普遍的需求。明确的把社会有机体必须满足其自身功能才能正常运行。功能的原动力来源于满足这些需求,并以此来决定社会的和谐。

注意:自由论述

、两者理论的相同点:

(一)实证的科学统一观。两者的理论都是建立在社会学初建时期的实证主义范畴内,都主张社会学的假设具有类似于自然科学的假设,社会学应该建立在对社会现实的研究上,而不是建立在过去的神学或形而上学的哲学思辨形式上;

(二)两者的理论都偏重社会的二元对立分析范式,即研究社会的秩序与变迁,将社会视为两者的有机统一体;

(三)两者的理论的最终目的都相信人类必然会朝社会进步的方向前进,注重社会的发展维度,而忽视社会的滞后维度;

(四)两者都在对社会进行实质分析的过程中,注重社会的构成要素的功能分析,对后期的结构功能主义的产生起了重大的影响(如:孔德对家庭、所有制等的分析,斯宾塞对社会机体的产生、分化等的分析);

2、两者理论的不同点:

A、在对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孔德的社会学理论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体强制性地服从于社会,而斯宾塞则比较注重社会的有机体的发展和变迁以及影响社会的过程,认为社会是增进个人目标的工具与手段;

B、方法的运用上,孔德主张观察、实验、比较、和历史的方法,而斯宾塞却偏好于类比的方法,注重生物学的有机进化与社会的功能类比;

C、社会学的旨趣上,孔德的社会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1)建立一门对人类社会的秩序与进步进行研究的学科(2)综合对社会学发展有用的知识形成

体系,而斯宾塞的旨趣却在社会的有机体的进化上;

D、关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分歧上,孔德将人类社会的进步偏向于人类在运用知识的心智发展历程上,认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将是一种心智的进步,而斯宾塞却将人类社会的进步偏重于组成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的变化过程的描述,即注重社会的功能进化。

2、试述韦伯关于“科层制”高效优越的原因及其社会学思想的贡献。

韦伯是20世纪西方少有的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大家。他以一个社会学家所特有的眼光向人们解释了“资本主义解释”这一涉及整个西方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的复杂问题。这一解释无论对于已经步入现代化的西方国家而言,还是对于正在探索现代化之路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都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视角和线索。韦伯的理解社会学思想对于改变实证主义方法论在社会学研究中一统局面起重要促进作用,促使现象学社会学的产生。社会行动理论是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思想的先驱,并对二战后微观社会学研究的开展起到启迪作用。科层制的论述对当代组织社会学和政治社会学发生重要影响,也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思想来源。当代一切重要的社会学理论和流派,都在不同程度上从韦伯思想中吸取了营养。

注意:自由论述

科层制是法理型统治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确切的说,是其中一种最典型、最纯粹的表现形式。

首先,韦伯对科层制管理机构的构成作了如下说明,他指出管理班子在最纯粹的类型中是由这样一些官员组成的:

? 他们人格上是自由的,并且仅仅服从、履行实际公务职责; ? 组成牢固的职务等级;

? 具有严格的职务权限;

? 根据合同,从而原则上是以自由选择为基础,并按照专业熟练程度进行职务聘任,严格说来,应当是通过考试来确定,并以文凭来鉴定其专业熟练程度;

? 具有以货币形式付给的固定薪金,多数人有退休保障金,薪金的多少按等级职位、责任大小以及“身份尊卑”的原则分档划开;

? 把自己的工作视为惟一的或主要的职业;

? 按照工龄长短、成绩大小或同时依据这两方面的条件,而不是按照上司的印象来决定一个人的升迁;

? 管理者并不因其所履行的职务而具有任何特权,他们也不应占有生产资料;

? 服从严格而统一的工作纪律和监督。

韦伯指出,纯粹科层制的、文牍式的管理,在精确性、稳固性、纪律性、严谨性和可信性上,以及在对一切对象的可计算性上,都可以达到技术上完善的程度。也就是说,科层制的管理按客观标准来看,在功能方面是严格合理的,它作为客观的服务机构和管理机构,排除了一切人格化的因素,不带有任何个性化色彩,而仅仅奉行法律程序和公务原则。在韦伯看来,科层制是一种只追求技术效益,不受任何个性因素干扰的组织管理形式。

韦伯指出,在科层制内部,奉行的完全是形式合理的原则,即技术与效益的原则,严格排除任何技术以外的目的和价值。但这不是说,这种纯粹技术统治不为其他的某种利益和目的服务,实际上,高效率的行政管理总是服务于一定利益和目的的。

任何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都必然和不可避免的是科层制,这一点是韦伯一再坚持和强调的。在他看来,科层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要想使科层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进一步发挥功能,又有赖于整个社会的全面科层化。

1.科层制的性质:科层制事发理性统治的一种特殊的、最典型的、最纯粹的形

式,是建立在目的合理性行动基础上统治类型,这种统治中,传统、情感和信仰的作用逐渐淡化。

2.科层制的内容

3.科层制的范围:科层制实际上就是伴随西方社会理性化趋势所出现的资本主义过的组织和管理形式,而且这种组织形式逐渐渗透到了各种组织行为当中,如教会、军队、政党、企业、利益集团、协会等等,代表着资本主义统治形式的发展方向。

4.科层制的限制

(1)科层制的优点:纯粹科层制的、文牍式的管理,在精确性、稳固性、纪律性、严谨性和可信性上都达到了技术上的完善程度。在这种组织中,作为客观的服务和管理机构,排除了一切人格化的因素,仅仅奉行法律程序和公务原则,因此功能方面是严格合理的,这里既没有人情世故,也没有良心问题,既排除贪赃枉法,有不介入党派之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