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州市市委书记王立胜在全市群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山东省青州市市委书记王立胜在全市群

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9-08-27

这次全市群团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上级会议精神,总结工作,部署任务,动员全市各级群团组织进一步发挥优势、奋发有为,为抢抓“两区”建设重大机遇、加快推进区域城市化进程、全力建设“三名一强”生态文明新青州贡献力量。下面,根据市委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团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以经济文化互动为途径,以“花博会”筹办为强大动力,解放思想、创意创新,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与20xx年相比实现翻番,“一城五区”框架全面拉开,区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群众精神状态焕然一新,新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11个国家级荣誉称号,累计达到23个;在不久前揭晓的 20xx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评选中,我市位列第81位,比20xx年前进6个位次,三年来共前进31个位次,平均每年前进10个位次。今年上半年,我们积极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6.3 亿元,增长11.1%;地方财政收入7.8亿元,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3 亿元,增长2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83.4亿元、利税17.2亿元、利润11.7亿元,分别增长7.2%、5.7%和7.7%;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92亿元,增长 52.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50亿元,增长50.1%;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202亿元,增长33.6%;新增贷款36.4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新增贷款总量。荣获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国家地质公园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务实创新的结果,也凝聚着全市各级群团组织和广大群团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各级群团组织紧紧围绕市委工作中心,开拓创新,积极作为,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和谐稳定、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和谐企业、和谐家庭创建,产业行业建工会,妇女创业就业、妇女维权,基层团建,科普村村通,扶残助残等方面,都创出了亮点,先后荣获全国团建先进市、山东省亲情教育示范市、山东省科普惠农示范工程先进市、山东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市、山东省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工会促进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对你们的工作,市委是满意的!

应当看到,群团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团工作,是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需要,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

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当前,青州正处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战略部署、全力筹办“花博会”、奋力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阶段。8月16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确立了“把握‘生态、文化、高端’发展方向,以实现区域城市化为目标,建设 ‘六大中心’,发展 ‘五大集群’,加快青临一体化进程,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后花园’和服务基地,建设全国乃至世界有名的‘东方花都、假日花园’的总体定位,提出了“主要经济指标,在20xx年比20xx年实现翻番的基础上,20xx年比20xx年翻一番,20xx年比20xx年再翻一番,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市场交易额分别过2000亿元,GDP过1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过1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过50亿元,旅游门票收入过5亿元”的总体目标。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赋予了群团组织工作新的历史使命,对群团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和严峻考验。全市各级党委和群团组织,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研究把握现阶段群团工作规律,着力解决群团建设、工作内容、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更好地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为凝聚群众力量、加快 “三名一强”生态文明新青州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群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履行职能,更加注重投身经济建设,更加注重关注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夯实基层基础,努力做到推动发展有佳绩、构建和谐有作为、服务群众有实效、自身建设有突破,全面开创群团工作的新局面,为抢抓“两区”建设重大机遇、加快推进区域城市化进程、奋力打造“三名一强”生态文明新青州作出更大贡献。具体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级群团组织要进一步强化中心意识,切实做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发展工作,广泛发动各自所联系的群众,立足本职工作,积极献计出力,勇于创新创业,形成应对挑战、共克时难的强大合力。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人才优势和群众优势,在广大职工、青年、妇女和科技工作者中,倡导树立新思想新理念,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走在前列。要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努力有所作为。要通过技术指导、项目引带、技能培训等形式,使各界群众掌握适应发展需要的技能和本领,增强自主创业能力;通过组织创评青年文明号、工人先锋号、巾帼文明岗等形式,推动服务窗口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与金融部门联手合作,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等问题,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调动各个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为增加科学投入、增添发展后劲再立新功。大力营造支持改革、鼓励创新的氛围,积极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创业成才、岗位建功等活动,发动更多力量加入创新创业行动,充分激发各方面的创造活力。要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广大群众增强生态环保和资源节约意识,主动参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努力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维护稳定成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各级群团组织必须更加注意发挥独特作用,积极协助党委、政府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要深入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是和谐创建的生力军。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推动建立公共安全体系、帮扶困难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营建和谐氛围等作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和谐村庄、和谐社区、和谐企业、和谐家庭、和谐单位等和谐创建活动,做到更有声势、更有影响力、更加扎实有效,引导和推动全社会“重品行、讲文明、促和谐”。二要千方百计搞好就业服务。各级群团组织要把促进创业、扩大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研究就业形势,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提供就业信息、开辟就业门路,鼓励自主创业,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积极做好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培训,提高就业技能,为促进就业搭建平台。三要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释疑解惑、疏导情绪、化解矛盾工作。加强与同级维稳、信访部门的沟通协作,健全完善信访工作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主动下访,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搞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群众以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要把维护群众权益作为重要职责,主动协调解决好企业改制、土地征用、城市拆迁等过程中涉及群众权益的问题,及时协助解决好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特别要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建立群众维护自身安全利益的畅通渠道。要认真做好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组织开展互帮互助活动,推进扶贫济困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三)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各级群团组织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旗帜鲜明地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振奋精神、昂扬斗志。一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特别是结合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立足群团工作实际,积极探索科学理论走近群众的有效形式和渠道,切实把理论武装工作做深做细做出成效,进一步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思想基础。二要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评树道德模范,发挥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努力营造知荣辱、重品行、讲正气的良好环境。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组织开展“我为青州添光彩、青州因我而美丽”、“爱我青州、做文明市民”等群众性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实施文明礼仪、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四大提升行动,努力提高居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为成功举办“花博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打好坚实基础。三要积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加强企业文化、乡村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网络文化建设,坚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拒绝邪教,抵制“黄赌毒”,倡树文明新风。大力开展文艺创作和文艺惠民活动,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改革和建设第一线,创作出更多群众喜欢、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

(四)努力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党领导下的群团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一个重要结合点。各级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以及民智民意汇集反馈的作用,结合自身特点,进一步拓宽民主参与的渠道和途径,创新民主参与

形式,依法组织职工、青年、妇女、知识分子和归侨侨眷等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特别要引导基层组织积极进行民主实践,参与村民自治、企业和社区民主管理。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积极反映群众诉求和愿望,及时代表所联系的群众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协助和促进党委、政府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积极参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关政策措施的制定,推动、监督有关群众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依法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

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群团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进一步加强对群团工作的领导,支持群团组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把全市群团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要把群团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各级党委要把群团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总体规划,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要定期研究群团工作,努力把握群团工作的规律,保证群团工作的正确方向。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重视关心群团工作,定期听取群团工作汇报,认真研究解决群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党委、政府都要明确一名领导干部分管、联系群团工作。要健全群团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把群团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明确任务目标,实行严格考核。

二要搞好群团组织队伍建设。高度重视群团组织队伍建设,配齐配强领导班子,认真做好群团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和交流工作,及时把党性强、业务精、作风正、热心群团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选拔到群团领导岗位,注重从群团组织中选拔优秀干部,加大群团干部与其他党政机关干部双向交流力度,进一步增强群团干部队伍的活力。狠抓群团干部素质能力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大群团干部的培训力度,加强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广大群团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根据经济社会结构和社会群体的变化,积极探索群团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健全完善党建带动群团建设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抓好城市社区、农村、企事业单位、新型组织的群团组织建设,扩大群团的组织覆盖、活动覆盖和工作覆盖。健全完善群众工作长效机制,着力健全群团组织负责人定期接待群众、联系基层、社情民意调查研究、群众意见建议征集、群众诉求反馈等方面的制度,建立健全社会化的维权机制、市场化的服务机制、经常化的帮扶济困机制,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为群团工作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各级各部门要从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积极为群团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加大对群团工作经费投入,建立完善群团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把群团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建设结合起来,整合资源,发挥好各类阵地的作用,更好地满足服务群众的需要。鼓励群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探索建立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委托群团组织承接社会公共事务的办法和机制,把更多的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交给群团组织来承担,增强群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加强对群团工作的舆论宣传,大力推广群团工作先进典型,形成关心支持群团工作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群团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团工作,使命光荣、意义重大。希望各级群团组织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有所作为,奋力开创全市群团工作的新局面,为加快推进区域城市化进程、建设“三名一强”生态文明新青州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刘永忠书记在淮安市委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刘永忠在市委工作会议上作报告

20xx年12月28日,市委召开工作会议,回顾总结20xx年工作,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明年工作任务,提出“争进位走前列、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促和谐”这一明年工作的新课题。市委书记刘永忠在昨日上午举行的会议上作题为《抢抓发展机遇 坚持又好又快 全力推动淮安实现新起点上的新跨越》工作报告。以下是报告全文:

同志们:

这次市委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全力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20xx年工作,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明年工作任务,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进一步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全力推动淮安实现新起点上的新跨越。 下面,我根据市委常委扩大会讨论的精神,讲四点意见。

一、顺利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今年是淮安发展进程中重要而不平凡的一年,是亮点纷呈、令人振奋的一年。这一年,我们迎来了历史性的重大机遇,支持淮安加快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正式上升为省级战略,省委省政府对周恩来总理家乡的关爱支持,极大地激发了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一年,我们描绘了新蓝图,市第六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科学制定了未来五年“1+4”奋斗目标,凝聚了全市上下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共识;这一年,我们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落实“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推进“两个率先”的决策部署,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步,夺取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全面胜利。

(一)在连续多年高位运行基础上经济继续强劲增长。人均GDP有望首次超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历史性突破;预计实现GDP1668亿元,同比增长13.2%;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突破400亿元、200亿元大关,分别增长30%和42%,其中8个县(区)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均分别突破20亿元和1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增长3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0亿元,增长16.6%;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6亿美元,增长5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增长1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45元,分别增长14.3%和14%。积极构建现代特色工业体系,五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55%,荣获“中国新盐都”称号,国家级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淮安工业园、空港产业园、凹土科技园等各类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新批盐化工新区、金湖石油机械等7个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40%,累计建成院士工作站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5个。全面落实服务业提速计划,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55亿元,增长14.5%。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水利投入翻一番,新创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1个国家级龙头企业,乡镇工业集中区新建标准厂房160万平方米。

(二)在经济环境趋紧情况下对外开放取得新的突破。突出招大引强,新引进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31个、超10亿元内资项目24个,新开竣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40个和100个;天淮大无缝钢管、南瑞导线、台玻实联化工等一批投资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的基地型项目即将竣工,淮阴发电厂热电联产、华尔润纯碱等一批投资超10亿元的重大项目达产达效,敏实电动汽车、中欧直升飞机以及全国最大的中国移动集团2万席呼叫中心等一批行业龙头、产业高端项目成功落户。着力构筑开放大通道,宿淮铁路、盐河通达海港等工程加快推进,贯通全市南北的主干道淮金大道竣工通车。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连续两年被评为“浙商重点推荐投资城市”,连续四年被台湾电电公会评为“大陆地区投资环境值得推荐城市”。

(三)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发展协调性明显提升。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正式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城市化率达52%;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顺利通过复检,生态新城、里运河水岸公园等重点片区和项目加快建设,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等项目建成运营,城市功能和品位显著提升;国家生态市建设全面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取得初步成效,39个乡镇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现场考核。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组织实施民生十件实事,在全国首创劳动人事争议一体化调处机制,提前一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城乡就业、低保、社保、住房等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苏北领先,被清华、北大、香港大学等著名高校录取人数位居全省前列,淮阴工学院获批研究生招收培养资格,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层全覆盖,

淮医品牌特色进一步彰显,市直医院在苏北率先全部达到三级以上,全市各级各类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成功举办台商论坛、海外江苏之友淮安行、淮扬菜美食文化国际旅游节、首届国际友城大会等系列节庆活动。高度重视社会管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126”信访工作新模式分别荣获“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和“中国十大社会管理创新奖”,在全国率先启用电子网络信访服务中心,今年全国“两会”、省党代会等重要节会期间没有发生一起进京赴省上访事件;平安淮安和法治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大调解、大防控格局进一步形成,法治惠民举措有效落实,安全生产监管有力,公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持续增强。

(四)在创先争优中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精心组织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经验成果得到中宣部推介。顺利完成市县乡三级党委集中换届,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我市换届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并作为全省两个典型之一上报中纪委、中组部。切实加强机关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建设,举办了“高端讲坛”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大力推进创先争优,在非公企业开展的“双支持”活动作为党建工作创新成果被中组部《组工信息》专刊介绍,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显著进展,涌现出一批全国全省道德模范和各条战线先进典型,101%服务、“三进三帮”、“阳光纪检”等品牌效应不断放大,我市被评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省级低碳经济试点城市,荣获中国信息化杰出城市奖、省级质量兴市奖,节水型社会建设连续三年在全省夺冠。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国有资产动态信息管理做法受到中纪委肯定。人大、政协认真履行职能,始终与全市中心工作同向同步、合拍合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换届工作全面完成。群团、双拥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党管武装工作经验得到省委、省军区充分肯定。

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攻坚克难、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驻淮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驻淮各单位和离退休老同志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所有为淮安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深刻分析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增强实现明年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信心和决心 明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战略部署的第一年,做好明年工作意义重大。应该说,我市明年发展既面临着严峻挑战,也面临着有利条件。从挑战来看,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艰难曲折、充满变数,下行风险增加;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面临更多“两难选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压力加大;地区竞争日趋激烈,工作稍有松懈就有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我市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资金短缺、运行困难加剧,房地产投资下滑明显,钢铁、医药、光伏等部分行业受原料价格和产能过剩影响经营形势不容乐观,工业用电量、外贸进出口等指标呈下行趋势,社会矛盾多样多发、社会管理难度明显加大,少数干部的应变能力和办事作风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等等,亟需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从有利条件来看,

中央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十分明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是前提,进是目标,明年发展环境将进一步改善;省里明确提出对苏北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支持淮安加快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政策文件的“水缸”、“水井”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为我们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已打下了良好基础,特别是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引进实施,为明年乃至未来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在长期不懈奋斗中,我市干部群众积累了许多宝贵发展经验,尤其是经过今年市县乡三级党委集中换届,干部的精气神更加饱满,全市上下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综上分析,新的一年淮安发展机遇与挑战交织,机遇大于挑战;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存,有利因素占据主导。我们完全有条件,也应当有信心有决心顺势而为、大有作为,在今年良好发展势头的基础上实现新的跨越。 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总量翻一番,财政超千亿,建成生态市,全面达小康”“十二五”奋斗目标和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发展定位,继续推进“五大建设”、坚持“三靠”发展方针,着力扩总量提质量,着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着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着力加快亲民淮安建设步伐,着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实现“争进位走前列、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促和谐”,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争进位走前列,就是积极抢抓用好省委省政府支持政策机遇,狠抓有效投入和有效增长,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确保实现GDP增长13%,财政总收入增长3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增长44%,力争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等指标在全省实现进位,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保持全省前列,争取更多的工作在全省全国有亮点有位置。调结构上水平,就是立足科学发展,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城乡、消费、需求等结构,确保五大主导产业总产值达2000亿元,城市化率达53.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突破15%,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1.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4%。惠民生促和谐,就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统筹协调,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全面发展,加强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体系建设,确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3%以上,力争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节能减排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刚性指标,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省前列,社会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三、扎实做好明年各项工作,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良好局面

实现明年工作要求、推动淮安新的跨越,必须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牢牢把握总基调,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实干,坚持走具有淮安特色的又好又快发展之路。

(一)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进一步壮大综合经济实力。淮安发展的潜力在工业、支撑在工业。要始终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围绕“工业经济加速突破年”重点实施“八**”计划,通过工业经济持续快速突破带动全市经济整体跨越提升。一要重抓新经济增长点培育。坚持经济发展以工业为纲、工业发展以项目为纲,扎实开展工业重大项目投产达效竞赛活动,积极推进30个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天淮大无缝钢管、共创人造草坪产业园等项目顺利竣工投产,加快世界最大口径合金无缝钢管生产基地和全球第一的人造草坪生产基地建设步伐,全年竣工亿元以上项目100个。继续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聚焦扶持一批主业突出、成长性好、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确保实现销售超10亿元企业35户、超50亿元企业7户,力争实现企业上市2户。制定专门政策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力争全市列统企业新增200户、总数突破1500户。二要重抓特色产业体系构建。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调高调优产业结构,着力实施五大千亿元主导产业培育、四大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和四大战略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加快盐化工园区、特钢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园及新能源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区建设,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坚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升级的战略重点,突出发

展现代金融、现代商务、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县(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努力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互促并进、融合发展格局。三要重抓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重点实施百企百亿技改项目和企业创新金梧桐工程,力争建成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0家,新增省市级新产品100个。推动政产学研更加紧密结合,深化与中科院、清华、北大、河海等知名高校院所战略合作,启动建设2家以上院士工作站,全力支持金涌院士率领的博士创业团加快清华科技园建设,支持熊鹏博士研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秸秆提取乙醇技术产业化,促进技术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相融合。强化创新载体建设,依托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工业园和县(区)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省级高新园区,确保60%以上列统企业建立科技研发机构。

(二)加速集聚优质资源要素,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开放是助推淮安崛起振兴的现实途径和强力引擎。要始终坚持以开放为龙头,加快借港出海、扩大开放步伐,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集聚资源要素,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实现大跨越。一要在政策对接上有新成效。全力抢抓上级各项支持政策珍贵资源,尤其要以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政策文件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省级有关部门对接,在确保各项既定支持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的基础上,千方百计争取更多政策、要素、规划、产业、基础设施等向淮安倾斜,充分放大支持政策的综合效应。加大金融资源的争取力度,不断优化信贷结构,确保贷款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切实用好区域经济协作的高层次发展平台,主动对接沿海、融入长三角,全面加强宁淮合作,争取新批3家南北共建园区。二要在招商引资上有新突破。围绕打造台资、浙资、闽资高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产业重大项目竞赛活动,高水平组织好台商论坛、淮安国际工业博览会等活动,确保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其中台资占一半以上。突出抓好科技招商,重点引进一批“一步登天”型高新技术项目和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引进更多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为淮安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三要在环境建设上有新提升。坚持把园区作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全力推动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次创业”,努力实现由规模扩张向质效提升转型;加快推进淮安工业园、盐化工园区建设,不断增强各县(区)开发区、各类特色产业园的集聚功能和吸纳能力,确保2家省级以上开发区进入苏北十强。创成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完善外贸特殊功能区配套,为扩大开放提供有力支撑平台。以创新推进101%服务品牌建设为抓手,不断优化发展软环境,使其成为淮安对外开放的重要竞争力。

(三)全面落实新的城市总规,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新的城市总规已获省政府批准,这是我们必须认真实施的建设蓝图。要紧紧围绕20xx年举办第十八届省运会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在城市总规引领下全力加快中心城市建设,不断增强集聚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一要着力优化城市布局。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进一步深化各组团规划、专项规划与城市总规对接融合,努力形成层次分明、相融互补的城市规划体系。按照“东扩南连、三城融合、五区联动”思路,全面推进生态新城、工业新城、火车站片区等重点片区建设,加速形成组团相间、生态相连城市布局。加快棚户区、危旧房集中区的老城改造步伐,加大西安路、延安路等沿线改造力度,积极拓展城市新的发展空间。二要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围绕打造辐射苏北的商务经济中心,以加快雨润新天地、苏宁广场、茂业百货等重大商贸项目实施为带动,大力推进淮海中心商业区、水渡口中央商务区等功能区建设,不断提高知名商贸品牌集聚度。围绕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实施盐河通达海港、淮安涟水机场扩建、盐化工铁路专用线等工程,不断完善公铁水空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围绕城建惠民,抓好停车场增建、公用设施完善等便民工程,加强对城市公共交通的科学管理,进一步满足群众对城市功能的需求。三要着力提升城市品位。积极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和无线城市建设,打造智慧淮安。深入开展低碳城市创建,力争成为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加快实施四河八岸景观提升、白马湖环湖生态旅游景区建设等工程,加强街头园林园艺化及水环境、城市出入口环

境整治,进一步做靓做美城市。放大“和谐城管”品牌效应,扎实开展渣土管理、防违治违等专项行动,不断深化和丰富精细管理内涵。

(四)更大力度推动城乡统筹,进一步提高“三农”工作水平。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小康建设大局。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坚持在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实现农村持续发展、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一要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围绕争当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军的要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和生态休闲农业,做大做强市五大百亿元和县(区)十亿元农业主导产业,加快淮阴台创园、环白马湖现代农业产业带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确保新增高效种植业面积30万亩、高效渔业面积6万亩,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83%。大力提升农业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争创更多像盱眙龙虾、洪泽湖大闸蟹、淮安红椒这样叫响全国的生态农产品知名品牌,重点培育一批销售超亿元农业龙头企业和超千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确保专业合作组织参加农户比重达65%以上。大力支持袁隆平院士在我市创办的国家水稻科研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多元化、社会化的新型农技服务模式,开展农业全程化服务试点,确保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二要加快推动县乡工业突破。紧紧抓住县乡工业这一县域经济崛起的关键,每个县(区)实施并竣工超10亿元工业重大项目1个以上、形成1个超50亿元的特色产业,重点打造盱眙钢管轴承、金湖石油机械、洪泽盐化工、涟水食品等一批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认真补好乡镇工业“必修课”,乡镇工业集中区必须有更好更快的发展,力争新建标准厂房120万平方米、实现开票销售210亿元,同时因地制宜建设好村级创业点。三要加快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坚持差别发展、以特取胜,进一步彰显县城发展特色,加快建设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和旅游名镇,充分发挥县城和城镇连接城乡、带动周边、促进区域发展的作用。切实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以及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配套、淮河入江水道整治、白马湖退圩(围)还湖、农村饮水安全等重大水利工程,深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积极推动城乡社会保障衔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镇村社会功能,切实有效地缩小城乡差距。

(五)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进一步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一个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经济与文化相互融合、硬实力与软实力同步提升。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部署要求,全面加强文化建设,加快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要切实增强文化凝聚引领力。以喜迎党的十八大召开为契机,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在全市广泛开展“弘扬新江苏精神、建好周恩来家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唱响时代主旋律,激发全市人民积极投身富庶美丽幸福新淮安建设。着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大力弘扬以周总理为代表的亲民文化、以《西游记》文化为背景的创新文化和以大运河文化为基础的开放文化,培育和弘扬“亲民爱民、创新创业、开明开放”的城市精神。把出精品力作、出人才名家作为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方略,着力打造一支富有创造活力的“文化淮军”,不断扩大淮安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强对新闻舆论的管理和引导,发挥好媒体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积极作用。二要切实增强文化惠民服务力。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快四馆一院、电视塔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积极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让群众学习有场所、娱乐有阵地、休闲有去处。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推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争创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文化需求。精心办好淮扬菜美食文化国际旅游节、盱眙龙虾节等节庆活动,加强大运河申遗、十番锣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域文化保护,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整理传承、开发利用淮安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间特色工艺,充分放大中国淮扬菜博物馆、中国漕运博物馆等名馆效应,进一步彰显淮安历史文化名城魅力。三要切实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使文化产业成

为淮安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重抓文化骨干企业,加快演艺集团组建步伐,推动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建设一批“引领型”龙头文化企业。着力培育淮安特色文化产业,重点抓好清河动漫产业园、洪泽安芯创意产业园等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不断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水平。加强文化产品和文化要素市场建设,强化文化市场监管,着力营造有利于文化发展繁荣的市场环境。

(六)更加自觉践行亲民理念,进一步提升幸福淮安内在品质。民生是科学发展之本、全面小康之要、和谐发展之基。要始终把民生发展作为必保优先的工作,确保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大力度推进亲民淮安建设,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一要着力改善群众生活。坚持富民优先,积极推进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大力鼓励和支持“凤还巢”,扎实开展创业型城市和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创建,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巩固新农保制度建设成果,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推进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推动建筑业等高风险行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大学生参加居民医保,确保大学生参保率达95%以上。扎实推进民生十件实事,投入30亿元组织实施为农村中小学购置校车、城乡低保提标、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民生工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二要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深入开展“教育现代化建设攻坚年”活动,积极打造“学在淮安”品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国家中医药教育示范基地以及国家和省级医学重点专科建设,优化“15分钟健康服务圈”,切实提高新农合补偿标准,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深化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全面提升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能力。加快体育场馆建设,认真开展省运会备战训练和宣传活动,掀起全民健身新热潮。三要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按照“1223”要求抓好基层、打好基础,扎实推进网格化社会管理新模式,积极推广“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大力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一证通”服务管理措施,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坚持以群众工作统领信访工作,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劳动人事争议一体化调处、阳光信访等机制和模式,全面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推动大调解与市县两级“六大维权中心”无缝对接,最大限度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深入推进平安淮安和法治城市建设,精心实施法治惠民各项举措,切实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和谐稳定示范区创建活动,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提升技防入户率,努力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重视加强公共领域的安全预防和监督,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条块结合、专群联动工作格局,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四要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坚持把生态作为最重要的发展环境和最珍贵的民生资源,深入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全力推进国家生态市创建,力争金湖、清浦通过国家生态县(区)省级技术评估,确保建成26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和120个市级以上生态村。强化节能减排,加快国家级和省级生态示范工业园区创建步伐,着力推动盐化工企业强制进园和西南化工片区企业搬迁。广泛开展“十大绿色”创建活动,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四、深入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工程,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做好明年各项工作、实现新的跨越,最关键的就是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着力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淮安实现新跨越的强大力量。

(一)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全力打造引领发展的中流砥柱。干部队伍是事业兴旺的决定因素。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认真做好市县乡三级人大、政府和市县政协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促进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结构优化、功能增强,当前各县(区)党委要加强对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确保依法取得圆满成功。按照打造学习型党组织要求,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切实有效地抓

好干部培训工作,不断增强各级干部领导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继续坚持择优选拔干部机制,真正把那些转方式有思路、抓发展有业绩、促和谐有实效、对群众有感情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树立重德才、凭实绩的鲜明导向,不断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大干部交流力度,积极推动机关中层干部多层次、跨部门交流,拓展市级机关与乡镇街道干部交流渠道,健全从基层选调优秀公务员到市、县(区)党政机关工作制度,充分激发干部队伍整体活力。

(二)扎实推进创先争优,着力构筑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基石。要认真按照“四个100%”的要求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健全基层组织体系,使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农村、社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领域及时跟进、有效覆盖、产生影响。深入推进“三定三评三挂钩”活动,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激发乡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重视和加强非公企业党的建设,进一步打响“双跟进四转换”和“双支持”品牌,全力推动我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创新基层党组织书记选拔方式,努力打造“双强”型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健全大学生村官培养成长机制,全面落实基层干部关怀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深入开展“科学发展争一流”主题实践活动和“社会管理创新先锋行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三)认真加强作风建设,不断加深党群干群之间的感情联系。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战斗力。要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按照省“三解三促”要求深入开展“三进三帮”活动,组织开展市县(区)机关中层干部进农村进社区活动,探索实行党代表基层工作站试点,鼓励党员干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努力为群众谋取更多的实惠。积极推行绩效管理,强化群众评议和问责考核,促进机关干部改进服务、提高效能。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厉行勤俭节约,坚持艰苦奋斗,把更多的财力用在支持发展、改善民生上,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之风,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强化督查考核,确保明年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四)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没有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就没有健康稳定的发展局面。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关乎人心向背、关乎事业成败的高度,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健全具有淮安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突出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渗透力,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干部培养、使用、管理全过程,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牢固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理念,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大力实施领导干部诚信体系建设等“八大工程”,深入推进“阳光纪检”,强化社会监督,让权力始终处于有效的制度监督之中。切实做好纠风工作,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进一步增强惩治腐败的威慑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双丰收。

同志们,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的使命光荣艰巨。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为加快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淮安作出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