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归纳

秦熊Anatomy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

regional anatomy knowledge points

一、 名词解释。

1. 翼点(pterion):位于颅骨的侧面,为额、顶、颞、蝶四骨相连处的一“H”型骨缝,

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骨折会伴有该动脉撕裂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

2. 危险三角:内眦静脉可通过眼上静脉与颅内的海绵窦相交通,另外,面静脉还可经面深

静脉、翼静脉丛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加之口角平面以上的面静脉通常无静脉瓣,因此,当面部感染时,通过上述途径可逆性蔓延至颅内导致海绵窦血栓或颅内感染。

3. 腮腺(parotid gland):质软,色淡黄,呈楔形,底向外侧,尖向前内适对咽侧壁。腮腺

分为浅、深两部,通常以下颌支后缘或以穿过腮腺的面神经丛作为两部的分界。

4. 腮腺床:腮腺的深面与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和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经相邻,这

些结构共同构成。

5. 翼静脉丛(pterygoid venous plexus):位于颞下窝浅部,在翼内、外肌与颞肌之间。

翼静脉丛收纳与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向后汇合成上颌静脉,会流到下颌后静脉。

6. 海绵窦(cavernous sinus):位于蝶鞍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尖端。

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由硬脑膜两层间的腔隙构成。窦内有颈内动脉、展神经通行。在窦的外侧壁内,自上而下排列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与上颌神经。

7. 神经点:是颈丛皮质浅出颈筋膜的集中点,约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是颈部皮神经

阻滞麻醉的部位。

8. 颈动脉鞘(carotid sheath):是颈筋膜在颈部大血管和迷走神经周围形成的筋膜鞘,

上起自颅底,下续连纵膈;鞘内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

9. 锁骨上三角(supraclavicular triangle)又称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 omoclavicular

triangle,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舌骨肌下腹与锁骨中1/3上缘之间,体表呈明显凹陷,故又称锁骨上大窝。

10. 锁骨下静脉(subclavian vein):在该三角内位于锁骨下动脉第3段的前下方,与前斜

角肌内侧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两者之间形成向外上方的角,称为静脉角。 11. 剑肋角:肋弓与剑突之间的角为剑肋角,左剑肋角是心包穿刺的常用进针部位之一。

12. Cooper韧带:乳腺周围的结缔组织发出许多纤维束,一端连于皮肤和浅筋膜浅层,另

一端连于浅筋膜的深层,称乳房悬韧带。

13. 肋膈隐窝(cost diaphragmatic recess):位于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处,呈半环形,从

剑突向后下至脊柱两侧,后部较深,是胸膜腔的最低点,胸膜腔积液首先积聚于此。

14. 肺门(hilum of lung):为肺纵膈面中部的凹陷,有主支气管,肺动、静脉,支气管动、

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

15. 肺根(root of lung):为出入肺门的各结构被胸膜包绕而成。从前向后:上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下肺静脉。 自上而下,

左肺根:肺动脉、主支气管、上肺静脉、下肺静脉;

右肺根: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上肺静脉、下肺静脉。

肺门处尚有数个支气管肺淋巴结 bronchopulmonary lymph nodes,也称肺门淋巴结。

16. 纵膈(mediastinum):是左右纵膈胸膜之间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位于胸膜正中偏左,呈矢状位,分隔左右胸膜腔。

17. 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其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1

秦熊Anatomy

为左肺动脉。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该三角是临床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18. 腹白线(linea alba):是由两侧腹壁扁阔肌的腱膜在正中线上交织而成的纤维带,附着于剑突和耻骨联合之间。

19.腹股沟区:是指内侧界为腹直肌外缘,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缘的水平连线和下界为腹股沟韧带的三角形区域。

20.腹股沟管(inguinal canal):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是由外上斜向内下的肌肉、筋膜裂隙,长约4~5cm。腹股沟管有前、后、上、下四壁及内、外两口。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线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腹股沟管内有男性的精索和女性的子宫圆韧带 21.腹股沟三角(inguinal triangle):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韧带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腹股沟三角或海氏三角。腹股沟直疝即由此三角区突出,而腹股沟斜疝则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深环进入腹股沟管。因此,腹壁下动脉可作为手术时进一步鉴别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标志。

22.胃床:胃前壁的右侧部与肝左叶相邻,下份与腹前壁相贴,是临床上进行胃触诊的部位。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膈的左侧部、胰、左肾、左肾上腺、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邻,这些器官构成胃床。

23. 十二指肠悬肌(suspensory muscle):十二指肠空肠曲被十二指肠悬肌连于右膈脚,该悬肌由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又称为Treitz韧带,有悬吊、固定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作用,是手术时确认空肠起始部的重要标志。

24. 肝门(porta hepatis):肝的脏面中部有近似“H”形的沟,位于中部的横沟为肝门,是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淋巴管及神经进出肝的门户。

25. 胆囊三角(Calot 三角):是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共同围成一个三角区。因此该三角是胆囊切除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26. 肝胰壶腹(hepatopancreatic ampulla):或称Vater壶腹,十二指肠壁内段在横结肠系膜的上方斜行穿入十二指肠降部中份的后内侧壁,长约2cm。在此处与胰管汇合形成。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27. 肝胰壶腹括约肌(Oddi括约肌):在肝胰壶腹周围有肝胰壶腹括约肌包绕,此肌收缩时,可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逆流入胆总管和胰管,并对胆汁和胰液的排放进行调节。

28.McBurney点:阑尾体表投影在脐至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称麦氏点。阑尾炎时投影点常有明显压痛。

29. 肾角:在腹后壁位于第12肋下缘与竖脊肌外缘的交角处,肾病变时,此处常有压痛或叩击痛。

30. 肛门直肠环(anorectal ring):肛门外括约肌浅、深两部与直肠壁纵行肌、肛门内括约肌和肛提肌的耻骨直肠肌,在肛管和直肠连接处形成肌性环,称肛门直肠环。该环对肛管闭合、控制排便起主要作用。

31. 盆膈(pelvic diaphragm):由肛提肌和尾骨肌及覆盖其上、下面的盆膈上、下筋膜组成,又称盆底,有肛管通过。男性有尿道通过,女性有尿道和阴道通过。

32.坐骨肛门窝(坐骨直肠窝):ischioanal fossa,位于肛管两侧,呈楔形;内侧壁的下部为肛门外括约肌,上部为肛提肌、尾骨肌及其表面的盆膈下筋膜;外侧壁的下份为坐骨结节的内面,上份为闭孔内肌及其筋膜,顶向上,为内、外侧壁相交处;底朝下,为皮肤和浅筋膜;前壁为尿生殖膈;后壁为臀大肌下份和骶结节韧带;坐骨肛门窝向前伸入到肛提肌与尿生殖膈汇合处,形成前隐窝,向后伸入臀大肌、骶结节韧带与尾骨之间,形成后隐窝。在坐骨肛门窝内,有大量脂肪组织和纤维隔,称坐骨肛门窝脂体,具有弹性缓冲作用。窝内脂肪血供较差,感染时易形成脓肿或瘘管。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2

秦熊Anatomy

33.腋鞘(axillary sheath):包裹腋动脉、腋静脉和臂丛周围的结缔组织膜称为~。腋路阻滞麻醉效果好,但应注意避免产生血肿和神经损伤。

34.三边孔(trilateral foramen):其上界为小圆肌、肩胛下肌、肩胛骨外缘和肩关节囊,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内有旋肩甲动、静脉通过。

35.四边孔(quadrilateral foramen):其上、下界与三边孔相同,内侧界是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界是肱骨外科颈,内有旋肱后动、静脉和腋神经通过。

36.肩甲动脉网(scapular arterial rete):是在肩胛骨周围形成的锁骨下动脉与腋动脉分支间的吻合。参与构成动脉网的主要有肩胛上动脉、肩甲背动脉和旋肩胛动脉。

37.腕管(carpal canal):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任何使腕管缩小或内容物胀大的因素均可压迫正中神经,导致腕管综合征。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3

 

第二篇:局部解剖学 重点

局部解剖学 层次结构类,床类,鞘类,管类

一,额顶枕区:(冠状面至脑实质)1、皮肤,2、浅筋膜,3、

帽状腱膜(1,2,3合称头皮),4、帽状腱膜下疏松结缔组

织,5、颅骨外膜,6、颅骨外板,7、板障,8、内板,9、

硬膜外腔,10、硬脑膜,11、硬膜下隙,12、蛛网膜,13、

蛛网膜下腔,14、软膜,15、脑实质

四,腮腺咬肌区:1、皮肤,2、浅筋膜,3、腮腺鞘(颈封

筋膜向上延续及咬肌筋膜构成),4、腮腺浅部,5、峡部,

6、下颌支,7、深部 五,阴囊及睾丸的被膜:1、皮肤,2、浅筋膜(肉膜,有平

滑肌),3、精索外筋膜,4、提睾肌,5、精索内筋膜,6、

睾丸固有鞘膜的壁层,腔隙,内脏层(腹膜形成的结构),

7、白膜 六,腹壁:1、皮肤,2、浅筋膜(脐以上一层,脐以下分两

层,浅层脂肪层camper筋膜和深层的膜层scarpa膜层),

3、腹外斜肌及腱膜,4、腹内斜肌,5、腹横肌,6、腹横筋

膜,7、腹外筋膜,8、壁腹膜 七,胸壁:1、皮肤,2、浅筋膜,3、深筋膜浅层,4、胸大

肌,5、深筋膜深层,6、胸小肌,7、肋及肋间隙,8、胸内

筋膜,9、壁胸膜

床类:组织器官深面的结构

一,腮腺床:由三组结构组成:1、颈内血管(a v),2、

起于茎突(乳突后内侧)的茎突舌骨肌,茎突舌肌,茎突咽

肌,3、后四对脑神经:舌咽,迷走,副,舌下神经 二,胃床:胃后壁,膈,脾,左肾上腺,左肾,胰,横结肠

鞘类 一,腮腺鞘:腮腺咬肌筋膜在腮腺前缘分成深浅两层包被腮

腺形成。 二,颈动脉鞘:颈深筋膜中层(气管前层)包绕颈总动脉,

颈内静脉、动脉及后方迷走神经形成。 三,腋鞘:颈深筋膜深层(椎前层)包绕锁骨下动脉、静脉

及臂丛形成。 四,股鞘:腹横筋膜,髂筋膜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包绕股动脉、

静脉,近端(上端)形成有两个筋膜膈分成三个腔,外侧为

股动脉,中间为股静脉,内侧无结构通过,称股管。 五,腹直肌鞘:前层: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腱膜;后层:

腹内斜肌腱膜后层和腹横肌腱膜组成。 六,手掌筋膜鞘,外侧(鱼际)内侧(小鱼际)中间鞘 外侧:鱼际筋膜,掌外侧肌间隔和第一掌骨围成,含有:拇

短展肌,拇短屈肌,拇长屈肌腱及腱鞘,拇对掌肌及去拇指

的神经血管。

内侧:小鱼际筋膜,掌内侧肌间隔和第五掌骨围成,含:小

指展肌,对掌肌及相应神经血管。 中间:掌腱膜,掌内外肌间隔,骨间掌侧筋膜和拇收肌筋膜

围成,含:指浅深层肌腱及屈肌总腱鞘,蚓状肌,掌浅弓及

分支,指掌侧总神经。 七,手指腱鞘:是包绕长肌肌腱表面的鞘环:1、纤维层,

附于指骨两端,2、脏层,3、壁层。2、3间形成封闭腔隙,

2、3移行处称腱纽,有神经血管出入。 八,眼球鞘:即眼球筋膜,TENON囊。前方起自角膜缘,后

方止于视神经周围,包绕眼球的大部分。鞘与眼球间的间隙

称巩膜外隙,眼球在此鞘中可灵活转动。

管类: 一,肱骨肌管:位于臂后区,是肱三头肌与肱骨桡神经沟间

的间隙,有桡神经和肱深血管通过。 二,腕管:腕横韧带和腕骨沟共同构成,其内走行:指浅屈

肌肌腱及腱鞘4个,指深屈肌肌腱及腱鞘4个,拇长屈肌肌

腱及腱鞘1个及正中神经(10个结构) 屈肌支持带尺侧与腕掌韧带远侧部形成腕尺侧管,有尺神经

和尺A,V通过。 屈肌支持带桡侧分两层,附于舟骨结节和大多角骨结节,形

成腕桡侧管包绕桡侧腕屈肌腱。

三,股管:见股鞘。 四,收肌管:为大腿中1/3处,由肌肉及肌腱形成底边在前

的三角形裂隙,前界:缝匠肌及大收肌腱板,后内侧界:大

收肌;后外侧界股内侧界。管内走行(由前至后)隐神经,

股动脉,股静脉。 五,踝管:小腿深筋膜在胫骨内踝下后方形成屈肌支持带,

张于内踝与跟骨结节间,其内走行(由前至后)胫骨后肌肌

腱及腱鞘。趾长屈肌肌腱及腱鞘,胫后A和胫神经,长屈肌

肌腱及腱鞘。 六,闭膜管:闭空处,封闭闭空的闭空膜及耻骨上支之间(闭

空沟)有闭空神经、血管通过。 七,阴部管:闭空内肌与其内面筋膜之间的间隙,走行阴部

神经、血管。 八,椎管:24块椎骨构成,中间容纳脊髓及相应脊神经根。

九,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由外上向内下

走行的肌肉筋膜裂隙,约4~5cm,男性走行精索,髂腹股沟

神经,生殖股神经,女性走行子宫圆韧带。此管有两环四壁,

两环为浅环(腹外斜肌腱膜裂开形成,又称皮下环)深环(腹

横筋膜外突形成)。四壁: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

起始部;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下缘纤维共同围成弓状下

缘;后壁:腹横筋膜内1/3腹股沟镰;下壁:腹股沟韧带。

间隙

一、虹膜角膜角间隙:虹膜角膜角的前外侧壁是由小梁构成

的栅状壁,栅的空隙称虹膜角膜角隙(Fontana腔),前房

由此隙通巩膜静脉窦,是房水回流的通道。

二、咬肌间隙:咬肌深面与下颌支浅面之间的间隙。

颞下间隙:颞肌与翼外肌之间的间隙。

翼颌间隙:翼内肌与下颌支内侧面骨膜间的间隙。

咽旁间隙:咽外侧壁外侧面与颈部大血管之间的间隙。

舌下间隙:舌根和口底黏膜之下,下颌舌骨肌及舌骨舌肌之

上的间隙。

三、颈胸部

1、胸骨上间隙:颈深筋膜浅层(封套筋膜)分双层包裹斜

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向前覆盖舌骨下肌,沿颈中线向下,至

胸骨颈静脉切迹上方,3~5cm处,筋膜分两层,分别俯于切

迹的前后缘,两层间的间隙为胸骨上间隙,内有连接左右颈

前静脉的颈静脉弓通过。

气管前间隙:颈深筋膜中层前下部覆盖气管称为气管前筋

膜,此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借疏松结缔组织连接形成气管前

间隙。

咽后间隙:颈深筋膜中层后上部覆盖颊肌和咽缩肌称咽颊筋

膜,此膜后方为颈深筋膜深层,两者之间形成咽后间隙。

椎前间隙:颈深筋膜深层既椎前层,与颈部脊柱之间形成椎

前间隙。

四、斜脚肌间隙:由前中斜脚肌及第一肋骨上面(斜脚肌结

节后面)围成,其前下为锁骨下动脉,后上为臂丛由此经过。

五、前臂屈肌后间隙:前臂远侧1/4段的掌侧,指深屈肌腱

和拇长屈肌腱深面与旋前方肌浅面,有一潜在的疏松结缔组

织间隙称前臂屈肌后间隙,内外侧界分别为尺桡侧腕屈肌和

前臂筋膜。此间隙远侧经腕管与掌中间隙相通。

六、指髓间隙:手指远侧节指骨远侧端4/5的骨膜与浅面皮

肤间的间隙。

七、指掌间隙:(指蹼间隙,联合孔)在掌指关节平面,掌

腱膜四束间的三个纤维间隙,内含大量脂肪,是手掌和手指

的掌、背间的重要通道,有指血管,神经及蚓状肌腱行于其

间。

八、鱼际间隙:位于掌中间鞘桡侧半的深部,在示指的屈肌

腱,第一蚓状肌和拇收肌筋膜之间,近侧端为盲端,远侧端

经第一蚓状肌通示指指背。手掌刺伤,示指腱鞘炎和第1~3

掌骨骨髓炎,可累及此隙。

掌中间隙:位于掌中间鞘尺侧半的深部,在第3~5指屈肌腱,第2~4蚓状肌与骨间掌侧筋膜间。近侧端位于屈肌总腱鞘深面,经腕管通前臂屈肌后间隙,远侧端经2、3、4蚓状肌管达第2、3、4指蹼间隙,并经此通向手背。

九、肌腔隙,血管腔隙:在腹股沟韧带与髋骨之间有一间隙,腹部借此与股前区相通。由髂筋膜增厚形成的髂耻弓,自腹股沟韧带中份向后内连至髂耻隆起,该间隙分成肌腔隙和血管腔隙(内侧)。

肌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外侧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内含髂腰肌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血管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外侧界为髂耻弓,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内含股血管,股环及腹股沟深淋巴结。

十、食管后间隙:食管胸部上1/3段位于气管和脊柱之间,稍偏正中线左侧,后方与脊柱之间含有疏松结缔组织及淋巴结,形成食管后间隙,向上与咽后间隙相通。

十一、膈下间隙:位于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被肝分为肝上间隙和肝下间隙。纵行的镰状韧带又分肝上间隙为左右肝上间隙。右肝上间隙位于镰状韧带与右冠状韧带之间;左肝上间隙位于镰状韧带与左冠状韧带之间。冠状韧带右侧部分前后两层,其间称肝裸区,与膈形成膈下腹膜外间隙。肝下间隙被肝圆韧带和镰状韧带分为左肝下间隙和右肝下间

隙(肝肾隐窝)。左肝下间隙以小网膜为界分为左肝下前间

隙(小网膜前)和左肝下后间隙(网膜囊)。

十二、腹膜后间隙:位于腹后壁壁腹膜与腹内筋膜之间,上

起于膈下达骶岬,骨盆上口,此间隙借两侧腹膜外筋膜向上

经腰肋三角与纵隔结缔组织相连;向下与骨盆腔腹膜外间隙

相通。包含:胰,十二指肠大部,肾,肾上腺,输尿管腹部,

大血管,淋巴结和神经等结构。

十三、盆腔器官周围间隙:

1、耻骨后间隙:Retzius间隙(膀胱前间隙)前界耻骨联

合,耻骨上支及闭孔内筋膜;后界:男性为膀胱,前列腺,

女性为膀胱。两侧界为脐内侧韧带;上界为壁腹膜返折至膀

胱上面处;下界,男性为盆膈和耻骨前列腺韧带,女性为盆

膈和耻骨膀胱韧带。为手术常用入路。

2、直肠旁间隙:(盆骨直肠间隙)上界为腹膜,下界为盆

膈,内侧界为直肠筋膜鞘,外侧为髂内血管鞘及盆侧壁。前

界:男性为膀胱和前列腺,女性为子宫颈下部,阴道上部和

子宫阔韧带。后界为直肠和直肠侧韧带(由盆膈上筋膜和闭

孔内肌筋膜包裹直肠下动静脉及盆腔内脏神经和淋巴结组

成)。

三角和角

一,颈部:

1,颏下三角:有左右两侧二腹肌前腹和舌骨体围成.内有颏淋巴结(舌的淋巴回流).

2,下颌下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体下缘围成.内含颈深筋膜浅层包裹的下颌下腺,下颌下淋巴结和面血管,深部还有舌血管,舌下神经和舌神经等。

3,肌三角: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下份的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上腹围成。内含甲状腺及周围组织。

4,颈动脉三角: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围成.含颈动脉鞘和相关结构.

5,枕三角:底为斜角肌和肩胛提肌.顶,颈深筋膜浅层(封套筋膜).边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围成.走行副神经和3,4颈神经至斜方肌的分支,和副神经周围淋巴结.

6,锁骨上大窝:以前斜角肌为标志.前斜角肌前方有:下行的颈内静脉及膈神经,靠下有横向的颈横动脉,肩胛上动脉和锁骨下静脉,在左侧还有由内侧弓向前外侧的胸导管颈部.前斜角肌后方,斜角肌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第二段及臂丛的根和干.该肌外侧有锁骨下动脉第三段及臂丛各干,内侧有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及其分支和胸导管颈部,后内侧有突入颈根部的胸膜和肺尖.

7,椎动脉三角:内侧界为颈长肌外侧缘,外侧界为前斜角肌内侧缘,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后壁为第7颈椎横突,第一肋骨颈和第8颈神经前支.其内通行椎动脉.

8,胸锁斜角肌间隙:前界,锁骨内1/3段,后界前斜角肌下段,下界为第1肋上面(斜角肌结节之前).三角位于钱斜角肌前方,走行锁骨下静脉.

二,胸,腹,股及四肢:

1,肘后三角:屈肘成直角,鹰嘴、肱骨内外上髁构成一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肘关节脱位,上述关系发生改变。 2,腹股沟三角(hesselbach三角):由腹壁下血管,腹直肌外侧缘何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正对腹股沟浅环,是直疝的好发部位。

3,股三角:境界:上界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的内侧缘,顶为阔筋膜,底为(由内向外)长收肌,耻骨肌,髂腰肌及其筋膜。上接肌腔隙和血管腔隙,下通收肌管。内容:股动脉及分支(腹壁浅,旋髂浅,阴部外及股深动脉);股静脉及其分支,股神经及其分支。

4,动脉导管三角: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走行动脉韧带(动脉导管),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

5,膈上的三角:膈的中央为中心腱,周围为肌性,分为三部:胸骨部起自胸骨剑突后面,肋部起自下6对肋骨及肋软骨的内面,腰部以左右膈脚起自上2-3个椎体的侧面。肌部的起始处常呈三角形裂隙,有腰肋三角,胸肋三角和正中三角。裂隙仅有两层胸膜,没有肌纤维,是膈的薄弱区。 6,胆囊三角:位于肝脏面,与胆囊管、肝总管共同围成,是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三,背部:

1,枕下三角:上内侧界为头后大直肌,上外侧界为头上斜肌,下外侧界为头下斜肌。椎动脉由外侧向内侧横行于三角内,动脉下方有枕下神经浅出。

2,听枕三角:位于肩胛骨的脊柱缘,斜方肌下外侧缘和背阔肌上缘之间。该区胸壁最薄。

3,腰上三角:位于后锯肌下缘,竖脊肌的外侧缘和腹内斜肌上后缘之间,第12肋亦可参与。三角浅面为背阔肌,底面为腹横肌筋膜。有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经过,是疝和腹膜后脓肿易穿破的区域。

4,腰下三角:位于腹外斜肌后缘,背阔肌起始部前缘。 四,盆腔:

1,膀胱三角:膀胱底的内侧面,输尿管的内口,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光滑区域,称膀胱三角。是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此区缺乏粘膜下层)。

2,尿生殖三角:耻骨联合上缘,耻骨下支,坐骨下支,坐骨结节等围成。位于两侧耻骨下支和坐骨下支之间,三角尖向前,底为朝后的尿生殖膈底。

3,肛门三角:即肛区。中央为肛门,周围有肛门外括约肌,肛门两侧有坐骨直肠窝。

五,角:

1,骶角:在骶管下端有第4、5椎弓板缺如形成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有第5骶椎下关节突构成的骶角,是骶管麻醉的骨性标志。

2,颈干角:股骨颈和股骨体之间形成的127`角。

3,前倾角:股骨头、颈和干之间不在同一平面,相交15`角。

4,提携角:上臂与前臂的长轴交角。

5,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之间的交角,水平对第2肋,是常用骨性标志。

6,胸骨下角:两侧肋弓于剑突处形成的角。

7,耻骨下角:两侧耻骨弓的夹角,女性约80`-100`,男性约70`-75`。

8,静脉角:同侧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成头臂静脉,汇合处形成夹角,称静脉角,左侧有胸导管注入,右侧有右淋巴管注入。

9,虹膜角膜角:眼球的前房的周边,由虹膜和角膜相交的

环形区域,称虹膜角膜角,是房水回流通路。

补充:

危险三角:面静脉经过的鼻根和左右两侧口角之间的三角形

区域,会因为缺乏静脉瓣而引起颅内感染。

途径:A 内眦静脉至下颌角下方有下颌后静脉前支汇入,注

入颈内静脉。

B 内眦静脉向内与眶内的眼上静脉相连,眼上静脉向后注入

颅内海面窦。

环,孔,血管,淋巴 孔 1,三边孔:外侧界:肱三头肌长头内侧;上界:小圆肌,

肩胛下肌;下界:大圆肌;内侧走行旋肩胛血管。 四边孔:内侧界: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界:肱骨外科颈;上

界:小圆肌,肩胛下肌;下界:大圆肌。走行腋神经和旋肱

后血管。 2,隐静脉裂孔,位于耻骨结节外下3-4cm处,由阔筋膜形

成,又称卵圆窝,孔的外侧缘锐利明显,称镰状缘,其向上

内和峡内延伸的部分称上角和下角。孔表面覆多孔疏松结缔

组织称筛筋膜。出入结构:大隐静脉,股动脉的浅动脉和腹

股沟浅淋巴结的输出管。

3,收肌腱裂孔:大收肌有一个腱止于股骨内上髁上方的收

肌结节,与股骨之间形成裂孔称收肌腱裂孔,是股动静脉和

国动静脉的分界。 4,股环:股管的上口,上覆股环隔,是股疝的入口。前界

腹股沟韧带,后界耻骨梳韧带,内侧界腔隙韧带,外侧界为

分隔股环与股静脉的纤维环。 5,坐骨大孔:髂后下棘和坐骨棘之间的坐骨大切迹,被穿

出的梨状肌分成上下两部分,骶结节韧带是会阴后界和坐骨

大小孔的后内侧界。梨状肌上孔:有外向内依次:臀上神经,

动脉,静脉,臀上动脉是髂内动脉分支,分为浅深两支,动

脉出盆腔的体表投影在髂喉上棘和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上中

1/3交界点。臀上神经是骶丛的分支,支配臀中小肌和阔筋

膜张肌。梨状肌下孔:有外向内: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

臀下神经,动脉,静脉,阴部内动脉,静脉和阴部神经。

6,坐骨小孔:为臀部和会阴的交通孔道。由骶棘韧带,坐

骨小切迹,骶结节韧带共同围成。穿经结构由外向内:阴部

内动脉,静脉,阴部神经。 7,浅环: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棘外上方形成三角形裂隙,

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深环:腹横筋膜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一横指处,形成裂口,

称深环。环的内侧有腹壁下血管通过。

8,网膜孔:(winslow孔)使网膜囊和大腹腔的唯一通道,

一般可过2-3横指,孔前界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为壁腹

膜,上界为肝尾状叶,下界十二指肠上部。 9,盆膈裂孔:盆膈肌(肛提肌,尾骨肌)和盆膈上下筋膜共

同围成盆膈,分盆部为骨盆腔和会阴。其前份有盆膈裂孔,

男性走行尿道,女性有尿道和阴道通过。裂孔浅面有尿生殖

膈所封闭。 10,肛直肠环:肛管内面粘膜通常有3条半月形的横行皱襞,

称直肠皱襞。上横襞位于左侧壁上,距肛门约11cm,距乙

状结肠与直肠交接下方约3.5cm;中横襞位置恒定且大,位

于直肠壶腹上方的前右侧壁,距肛门约8cm,如果横行肌束

发达可以形成环行,称肛门第三括约肌。其平面下方有粘膜

从直肠前面返折而过,距肛门约8cm,有定位意义。

11,椎间孔:相邻椎骨的上下两个切迹,共同围成,有脊神

经通过。 椎孔:椎体与椎弓共同围成的孔,内容脊髓。 12,骶管裂孔:骶管向下开口于骶管裂孔,是4、5骶椎的

椎弓板缺如形成的裂孔。孔的两侧有第5骶椎下关节突构成

的骶角。 13,膈的裂孔:主动脉裂孔(aortic hiatus),位于12胸

椎体之前,略偏左侧,由左右膈脚内侧缘互相汇合并与12

胸椎体前面构成,内容:降主动脉和右侧胸导管;食管裂孔

(esophageal hiatus),平10胸椎,主动脉裂孔左前方,

内有食管,迷走神经的前后干通过;腔静脉裂孔:平8、9

胸椎高度,位于中心腱的中央偏右,内有下腔静脉和右膈神

经分支通过。

14,鼻旁窦的境界及开口:上颌窦:上壁为眶下壁,下壁为

上颌骨的牙槽突,前壁为上颌骨体前面的尖牙窝,内侧壁即

鼻腔外侧壁,借窦口开口于中鼻道,位于其内侧壁的最高处。

额窦:位于眉弓深面两层板骨之间,三角形,窦口向下后,

多开于中鼻道前部的筛漏斗。蝶窦:位于蝶骨体内,上壁与

视交叉和垂体相邻,向前借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位

于鼻腔外侧壁上份和眶内侧壁上份之间,由一组小房组成

(每侧10个左右),分为前中后筛窦,前钟筛窦开口于中

鼻道的筛漏斗和筛泡,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血管 淋巴

1,被肌肉跨过分成三段的动脉:

1)上颌动脉:被翼外肌跨过。翼外肌由蝶骨大翼至下颌茎,

由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支的咀嚼肌支支配。

2)面动脉:被二腹肌后腹跨过。二腹肌前腹起自下颌骨底

内侧,斜向后下方,后腹起于乳突后内方,斜向前下。前腹

由三叉神经下颌支的下牙槽神经支配,后腹由面神经支配。

3)锁骨下动脉:被前斜角肌跨过,前斜角肌起于颈椎横突,

止于第一肋。受颈神经分支支配。

4)腋动脉:胸小肌跨过,胸小肌起于3、4、5肋软骨,止

于喙突,受胸内侧神经支配。 2,左锁骨上淋巴结(Wellsoop淋巴结):左侧颈外侧深淋

巴结下群,位于左静脉角处的,沿锁骨下动脉和臂丛排列的

淋巴结。是左侧胃癌,食道癌,胸腺癌常逆行转移处。 3,胸导管弓:胸导管位于胸廓上口颈根部,,由右向左跨

过胸膜顶,注入左侧静脉角的弓状一段,接纳左支气管纵膈

干,左锁骨下干和左颈干注入。胸导管收集左侧上半身和整

个下半身的淋巴。 4,主动脉弓和主动脉峡:主动脉弓位于胸腔上纵隔内,接

升主动脉,呈弓行弯向左后方, 跨左肺根达第4胸椎体下

缘左侧移行为降主动脉,移行处官腔略小,称主动脉峡。主

动脉弓前为胸骨柄及胸腺,后方有气管食管,下方邻接左肺

跟。主动脉弓凸侧自右向左发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

骨下动脉。

5,奇静脉弓:纵膈内第四胸椎高度,向前跨过右肺跟上方,

注入上腔静脉。

6,淋巴斑块:回肠孤立淋巴结汇合成与回肠长轴平行的斑

块,为伤寒易侵及处。 7,乳糜池:第一腰椎前方,由左右腰干汇成,是胸导管的

起始处。 8,食管的血供:分为颈段 5cm,胸段18-20cm,腹段2cm。

颈段,甲状腺下动脉;胸段,主动脉弓,胸主动脉(食管动

脉,肋间动脉);腹段,胃左动脉食管支。 9,腹部动脉概述:腹主动脉是动脉主干,发出壁支和脏支。

壁支:膈下动脉(分出肾上腺上动脉至肾上腺),腰动脉(4

对); 脏支:分成对和不成对,各3支。成对:肾上腺中动脉,肾

动脉(副肾动脉),睾丸(卵巢)动脉;不成对:腹腔干,

肠系膜上下动脉。 10,腹腔干(celiac trunk):又称腹腔动脉,为一短干,

于12胸椎前,主动脉裂孔的稍下方起于腹主动脉,右行,

很快发出3支:

1)胃左动脉:贴腹壁行向左上方,至喷门右转,沿胃小弯

走行于小网膜两层之间,与胃右动脉吻合,它发出食管支去

食管腹段。

2)行向右下,为短干,呈T字形分叉(肝总动脉)。向上

的一支称肝固有动脉,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的双层腹膜之

间,于门静脉前,沿胆总管左侧上升至肝门,分出左右支,

右支发出胆囊动脉行于胆囊三角去胆囊;向下的一支称胃十

二指肠动脉,行于十二指肠上部后面,至幽门下缘处分为由

右向左走行的胃网膜右动脉和向下去胰头的胰十二指肠上

动脉,该支分叉从前后夹持胰头,与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发出

的两支形成动脉环,供应胰的血供;肝固有动脉起始部尚有

一支胃右动脉,于小网膜内下行至幽门部上缘处急转向左,

沿胃小弯左行,终支与胃左动脉吻合。

3)脾动脉:最粗大分支,沿胰上缘走行达脾门,分3、4支

进入脾,入脾之前发2-3(3-4)支走行于脾胃韧带,称胃

短动脉;尚发出胃网膜左动脉,走行于胃结肠韧带,沿胃大

弯右行,与胃网膜右动脉发出的网膜支吻合,可到达膈胃韧

带胃侧附着点。 11,门静脉:胰头后方,由左侧的脾静脉和右侧的肠系膜上

静脉汇合而成,长约8-12cm,走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沿胆总管和肝固有动脉的后方至肝门,分左右两支入肝,反

复分支与血窦相连。血窦汇成左中右三条肝静脉。主要属支

有:1)肠系膜上静脉,2)脾静脉,3)肠系膜下静脉,4)

胃左静脉(冠状静脉),5)胃右静脉(幽门静脉),6)胆

囊静脉,7)附脐静脉。

门静脉的特点:1)两端均为毛细血管;2)无静脉瓣;3)

收集腹腔不成对器官血液。

12,淋巴回流:

1)膀胱:前部-〉髂外淋巴结;后部及膀胱三角-〉髂内髂

外淋巴结

2)直肠肛管:齿状线以下-〉腹股沟浅淋巴结;齿状线以上

-〉直肠上淋巴结,肠系膜下淋巴结;一部分去髂内淋巴结。

3)子宫:底和体上部:腰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颈和

体下部:髂内,髂外,骶前淋巴结;角:去往腹股沟浅淋巴

结的多为此处。

4)乳腺:血供:外上部:胸肩峰动脉分支;外侧:胸外侧

动脉分支,3-7肋间动脉外侧皮支;内侧:3-6肋间胸廓内

动脉穿支。 淋巴回流:外侧和中央入外侧淋巴结;深部淋巴管穿胸大肌

入尖群;内侧部入胸骨旁淋巴结;内下部与膈淋巴管相通,

与肝淋巴管相联系。 腋窝淋巴结:前群(胸大肌深面,胸小肌外侧缘),后群,

中央群,尖群,外侧群。前,外,后群-〉中央群-〉尖群-〉

锁骨下干-〉左侧:胸导管;右侧:右淋巴导管。 13,左侧睾丸静脉以直角注入左肾静脉(右侧锐角入下腔静

脉),故左侧多见曲张。 14,肝门静脉的交通:

1)门静脉-〉胃左静脉-〉食管静脉丛-〉食管静脉-〉奇静

脉-〉上腔静脉。

2)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直肠上静脉-〉直

肠静脉丛-〉<A直肠下静脉B肛静脉-〉阴部内静脉〉-〉髂

内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

3)门静脉-〉附脐静脉-〉脐周静脉网-〉ABCD A腹壁浅静脉-〉大隐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

脉-〉下腔静脉 B胸腹壁静脉-〉胸外侧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

臂静脉-〉上腔静脉 C腹壁上静脉-〉胸廓内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 D腹壁下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

4)通过腹后壁的肠系膜上下静脉的小属支与腔静脉系的下

位肋间后静脉,膈下静脉,肾静脉和精索内静脉的小属支吻

合。

5)通过脊柱静脉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