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及意义

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领域,教学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部分。但是,在不同的教学理论体系中,对教学方法的理解存在着差异,有时是相当广义的:可以将教学原则也包括进去,比如把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等称为教学方法;或者将教学组织形式包括进去,例如将上课、小组教学等称为教学方法。

根据目前我国的教学论体系,对于教学方法的理解是狭义的,比较准确的定义是: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在教育史上,教学方法经历了复杂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教学方法的产生发展是由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进步决定的。具体地说,教学的任务、目的、内容的要求,以及人们对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直接地决定着教学方法的产生发展。

教学方法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够对于教学任务、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产生巨大的反作用。人们普遍认为,同样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或者同一教学方法的不同水平运用,会导致差别极为悬殊的教学效果。而且,由于这种独立性,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比较容易着手,可以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形式不做大的变动前提下进行。

由于教学方法的相对独立性及其意义,它在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是一种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法的基本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具体地说,又可以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讲述:教师向学生叙述、描绘事物和现象。

讲解: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明、论证概念、原理、公式等。

讲读:教师利用教科书边读边讲。

以上三种方式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穿插结合地使用。

讲授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讲授法的缺点在于,容易束缚学生,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而且对教师个人的语言素养依赖较大。

教师运用讲授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教师讲授的概念、原理、事实、观点必须是正确的,

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和教学。

2.讲授要做到条理清楚、重点分明。讲授逻辑清楚,学生才能够理解清楚。

3.讲究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水平直接决定着讲授法的效果,因此必须不断注重和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首先要做到语言清晰、准确、精练,既逻辑严密又清楚明白;其次,要努力做到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这对于小学生尤其重要;再次,还应当注意语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讲究抑扬顿挫。

4.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小学生的注意时间有限,在整节课中完全采用讲授法很难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应当善于将讲授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交叉替换使用,避免学生因长时间听讲出现疲劳和注意涣散现象。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谈话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进行学习。

谈话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比较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谈话法的缺点在于,与讲授法相比,完成同样的教学任务,它需要较多的时间。此外,当学生人数较多时,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谈话法经常与讲授法等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教师运用谈话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充分的准备。围绕什么内容进行谈话?提出哪些问题?提问哪些学生?以及学生可能做出什么样的回答?怎样通过进一步的提问引导学生?等等,教师都应当在事前周密考虑和安排。

2.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尽管谈话只能在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进行,教师还是可以通过努力吸引所有的学生。首先,谈话的内容应当是能够引起全体学生注意的、在教学中具有普遍性和重要性的问题。其次,教师应当尽可能使得谈话对象有代表性,比如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再次,在谈话时适时加以适当的解释、说明作为补充。

3.在谈话结束时进行总结。在谈话中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往往表达得不够准确、精练,因此在谈话的最后阶段,教师应当用规范和科学的表述对学生通过谈话所获得的知识加以概括总结,从而强化他们的收获。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讨论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独立思考和交流学习。

讨论法的优点在于,年龄和发展水平相近的学生共同讨论,容易激发兴趣、活跃思维,有助于他们听取、比较、思考不同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讨论法能够普遍而充分地给予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机会,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有效地促进学生口头语言能力的发展。讨论法的缺点在于,受到学生知识经验水平和能力发展的限制,容易出现讨论流于形式或者脱离主题的情况,对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这需要教师加以注意。

教师运用讨论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选好讨论内容。首先,要选择那些有讨论价值的内容,一般来说,讨论内容应当是教学内容中比较重要的事实、概念、原理等。其次,要选择难度恰当的内容,一般来说,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内容都不适当,前者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后者则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2.肯定学生各种意见的价值。对于未知的东西,任何意见都是有价值的。学生总是从自己的逻辑出发去理解和思考,因此各种不同意见尽管可能离正确答案相去甚远,但却最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想法。教师不应当“裁判”,急于指出各种意见正确或错误,而要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充分的讨论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及为什么对、为什么错。

3.善于引导。教师应当在学生讨论时全面巡视、注意倾听,善于捕捉讨论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在讨论遇到障碍、深入不下去时教师适当点拨,在讨论脱离主题时加以提醒,在讨论结束时帮助学生整理结论和答案,等等。这些对于讨论法的运用都是必不可少的。

(四)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和研究这种操作引起的现象和过程,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实验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自主的学习。

实验法的优点在于,学生是通过亲身活动从感性知识过渡到理性认识,认识的过程比较完整。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究的科学精神和热爱科学的情感也能够得到培养。

教师在运用实验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准备工作充分。在实验之前,教师要就实验的目的、内容、步骤、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要领向学生做清楚的交代,并且保证学生明确。

2.及时、具体地指导。小学生独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是比较困难的,教师要适时地提醒他们实验步骤、操作规范等。当然,这种提醒应当是在需要时进行,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针对个别学生还是全体学生。

3.帮助学生总结。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很容易被实验的外在和表面因素吸引,比如实验

仪器的新鲜、实验中某种变化的趣味,往往会使他们忽略了最重要的结果和根本目的,因此教师要帮助他们总结实验的收获,比如写出简单的书面报告,或者组织进行口头汇报。

(五)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内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实习作业法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实习作业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各种能力。

教师运用实习作业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提出明确要求。实习作业总是在学习某种理论知识之后进行的,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实习作业的目的和具体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活动效果。

2.选择恰当的方式。实习作业法的具体方式是十分多样的,如测量、测绘、制作、栽培、饲养等,教师要根据所学知识的性质和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具体方式。

3.做好事后的检查。教师要在学生完成实习作业后给予检查和评价,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得失。

(六)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种练习,从而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练习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实践性学习。

练习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技能技巧。任何技能技巧都是通过练习形成、巩固和提高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种及时、集中的练习,能够在这方面取得比较迅速的效果。

教师运用练习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进行练习,怎样才是达到了练习的要求,使学生的练习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避免练习的盲目性和机械性。

2.指导正确的练习方法。教师要在练习之前讲解和示范正确的练习方法,并且保证学生基本掌握,以便提高练习的效果。

3.合理安排练习步骤。教师应当使练习有计划地进行,循序渐进。

4.科学掌握练习量。技能技巧的练习需要一定的练习量,但并不是越多越好,超过学生承受能力的练习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确定练习量。此外,一般来说,分散练习比过于集中的练习效果更好,将某种练习分成时间较短的几次完成

要比一次性安排更为科学。

5.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要使学生及时知道练习的结果,以便纠正错误和巩固成绩。

6.练习方式要多样化。要防止单一、重复的练习方式,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将口头的与书面的、记忆的与操作的、课内的与课外的……等不同方式结合使用。采取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可以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提高练习的效果。

(七)参观法

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校外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而获取新知识或验证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的教学方法。参观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直接经验。

参观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地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领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从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根据与学习有关知识的顺序,参观法又可分为三种。(1)准备性参观:在学习某种知识之前进行;(2)并行性参观:在学习某种知识的过程中进行;(3)总结性参观:在学习某种知识之后进行。

教师运用参观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参观的准备。教师应当事先到参观地进行实地考察,全面了解各种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且据此做好参观计划。教师还要为学生做好参观动员,让他们了解参观的目的,明确参观的要求和任务,如是否要做笔记、收集哪些资料等,以及明确参观的注意事项。

2.指导参观的进行。在参观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和引导学生,如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提示值得注意的细节等,避免“走过场”或走马观花。这对于小学生是十分重要的。

3.总结参观的收获。参观结束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总结,如可以要求学生写出参观心得或报告,根据参观所得制作图表模型等。

 

第二篇:小学信息技术常用教学方法比较研究

广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第七届年会

小学信息技术常用教学方法比较研究

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 陈炯然

摘 要: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现阶段常用教学方法众多,我区大部分教师对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多止于形式,对其理论基础以及培养目标却不甚了解,因此实际教学中常得其形而不得其神,本文试图通过几种常用教学方法的比较,分析各种教学方法在理论基础和培养目标上的异同,使信息技术教师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以便在教学中根据自己的需求加以灵活运用。

关键字:

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比较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纵观古今中外,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各有其时代性和适应性。

对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就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不知如何“得法”?的确,对于教师来说,教无定法是一个高层次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深入分析研究各种教学法,在运用中才能形髓兼得,通过“模仿”——“模仿创新”——“自主创新”三阶段的升华,最后达至对教学方法信手拈来,妙手天成的境界。

小学信息技术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等特点,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有着其特殊性,新课改以来,信息技术教育一改以往计算机教育“讲演练教学法”一统天下的格局,逐渐关注信息素养的全面培养、关注学生学法指导、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国内外各种教学理论的支撑下,相应地衍生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呈现百花齐放的趋势。

基于20xx年对我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情况的调查,现阶段我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任务驱动教学法、范例教学法、基于问题的学习(PBL)、讲演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见表一)。纵向研究各个教学方法,分析其理论基础、培养目标、实施策略,再横向比较各个方法的异同点和相互联系,对我们全面理

广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第七届年会

解各种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表一:小学信息技术常用教学方法比较表

小学信息技术常用教学方法比较研究

从表中可以看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各种方法都存在于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可谓百家争鸣。在这次比较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几个教学方法运用时的经验,在此与君共享。

广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第七届年会

一、 百花齐放,各有千秋

从宏观的含义来看,所有教学法都可以属于任务驱动,如基于问题的问题可视为一个任务,范例也可视为封闭式任务,讲演练的讲解演示过程也是一个任务,游戏更是一个任务,事实上区别主要在于任务的开放与封闭、任务解决的主体是教师还是学生、任务解决的途径是个人还是合作、任务的载体是问题游戏还是其他,不同的理论依据决定了各自的操作模式,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独到之处。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现阶段最常使用的教学法之一,信息技术教学以应用为主,常有殊途同归之妙,而开放性任务驱动尤其适合于信息技术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协作精神,但是对于知识与技能的系统性较难关注。基于问题的学习强调真实情境、真实问题的探究性学习,也与任务驱动相类似。

游戏教学法借助与教学相关的游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原本比较枯燥的信息技术基本操作课的教学可谓是对症良药,但是对于应用程序课却很难找到适合的游戏,其运用有一定的极限性。另外,游戏教学法还因为游戏过强的刺激会存在教师很难调控的问题。

范例教学法关注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有利于教师主导,学习过程可控性好,学习效率较高,但对于学生学习主体的体现相对于任务驱动较弱。

讲演练教学法关注知识学习,注重技能训练,通过演示、练习,对于双基的掌握及其高效,但因为忽视了情境的影响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对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已经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现阶段存在的也是经过改良的模式。

因此,没有不好的教学方法,只有不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生,我们应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发挥其优越性,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彼此融合,互相补充

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的真实运用时,并不是每一节课固定运用一种教学法,有时会有多种教学法同时运用,形成嵌套,也有时会互相借鉴,融合各种教学方法。

如使用任务驱动时,在学生尝试解决任务时假如大部分学生遇到同一个难题而时间又不足以让学生探究时,教师可运用类似讲演练教学法进行教学,形成任务驱动——讲演练的嵌套。有时,部分教师会先用范例分析先解决基本技能的培养,再通过任务驱动发散性地运用所学技能。

再如讲演练教学法,其实现在完全照搬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传统模式的做法很少,大多数教师意识到其弊端,在传统讲演练的基础上增加情境创设并尝试以学生为主体,变其为“任务(或范例)——自学(导学)——演——练”模式。

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已得到大家的共识,但是导与学的平衡很难把握,在各种教学方法的选择、融合与补充中,最关键的一个原则就是“学要充分,导要必要”,也就是在保证基本目标的达成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

广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第七届年会

主体作用。

三、源于实践,大胆创新

教无定法,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本身也是在动态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验证、去补充、去改进。每一种教学方法可能都会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们要把它当作参考流程,应当根据我们具体的运用给予更改,才能做到“得法”。

任务驱动的传统流程针对的是大任务,注重小组协作学习,对于协作技能要求较高,较为适合综合运用课的教学。但如果运用在新授课时,按照需要可以降低任务难度并改小组任务为个人任务,更容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基于问题的学习关注的是真实问题,还应该是结构不良的问题,这种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较高的难度,有时也必须有所调整。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设计一些不真实的问题(如童话故事等),只要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就达到目的。另一方面,小学生的注意力较难持久,大问题应该分解为具一定层次性的小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递进地解决问题,才能让学生有充足的成功体验。

基本上每一个真实的课堂所运用的教学方法都不会是某种教学方法的标准流程,每个教师实际上都在进行着创造,但是创造的实践后还需要反思和提升,才能更上一层楼,希望广大信息技术教师能大胆创新,通过实践验证,归纳总结出更多的新型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教学方法贵在运用而不是去恪守,我们鼓励灵活而富有创造性的运用,期待着广大信息技术教师不断丰富教学体验,对既有的教学方法进行良性的补充和完善,以积累去支持创造。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83

2.李艺 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7-20

3.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区雪原:初中信息技术操作课的“讲、演、练”教学模式,20xx年5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