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对高中作文教学的一点忧虑

语文组 王继敏

经过自己一些年的作文教学实践和与同行的交流,我发现在学生中出现“平时少写作文,考试背套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甚至个别的语文教师也害怕改作文的现状,作文在广大师生心中成为一块心病——想写好又无从下手,想放弃又于心不忍。

作文在一般的语文考试中占有半壁江山的位置,至少也有40%分值。它恰如盒饭中仅有的一块鸡腿,但是由于作文水平提高时间周期长,花了许多气力,也许收效甚微,批改也要费时费力,在急功近利的心理作用下,单不说学生,就说老师的积极性都大打折扣,对于平时的作文教学都不够重视,而学校往往会定下一个目标,比如每学期多少篇,随时检查。而老师在应付完了各部门的任务之后,往往发现检查时间将至,于是匆匆布置,慌慌评改,学生则是急于应付,糊弄几篇交上来,一个学期下来,虽然作文本上也有几篇作文,但从质量来看,都不敢恭维。仔细看题目都还停留在同类题目或同种文体的机械性的反复训练,缺少系统性,针对性的训练。

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作文写的不少,水平提高不多,陷入一种“不爱写不会写,更不爱写更不会写”的恶性循环中;老师也自然不能从这样的作文中发现学生思想的闪光点,久而久之,师生对于作文的关注程度自然“降温”。

从学习的本体学生来看,作文教学随意性自然影响了学生对于作文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

1、作文完成效率低下

学生作文上交拖拉,往往一篇作文从布置到大多数同学上交,得花一周时间,能及时上交的大约为1/2,剩下的陆陆续续上交的同学也是在同学也是在老师的威逼利诱下完成的,这其中不乏应付的同学如:抄袭、乱写、拼凑等,当然还有几位“顽固”分子一个学期下来难得写一两篇作文。我个人的教学中这种现象也是不时出现,大部分时候不得不让出几节课看着学生写完。

2、完成作文质量低下。

许多同学信奉“天下作文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只要能熟练掌握几篇范文,高中三年作文无忧,任何一个题目,我都能把它“嫁接”到范文中去,这种现象在高中学生作文中大有人在,在考试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的套题作文。再加上如今图书市场中铺天盖地的“优秀作文汇编”、“满分作文精粹”又为同学们套题提供了“取之不尽而又精彩绝伦”的材料基础。偶尔,几位同学的“套题”作文被某位阅历不太丰富的评卷老师判为优秀作文,甚至被作为范文在年段广为宣传,于是套题成功人士便开始趾高气扬,认为找到了破解作文写作的绝招,一传十,十传百,一个不良的“套题”时尚在学生中蔓延开去,真正“说真话、做真人”的作文之风丧失殆尽。

3、批改作文随意浮躁

评改方式的随意性太大。一篇作文的批改,应有错别字和病句的勾画,精彩语句的圈点,有眉批、旁批和总结性批语等等,但由于种种原因,相当一部分的作文批改只有一句的总评,或干脆打个分了事,学生对自己的作文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一头雾水,反正已经交差了,放进书包下次再看。其实学生非常在意老师的评语,尤其是一些认真的学生,他们想通过老师的评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或和老师交流思想,简单的评语最终伤害的不只是积极性。 考试作文的评改因为只需打一个分数,又有改卷时间的限制,于是“90秒钟定生死”成为习惯,一些匆匆评改的作文甚至只看了一个开头结尾,个别学生投机取巧的套作很有可能逃过老师眼睛,而一些精心构思的作文却明珠暗投。

从上述的些许现状的列举,作为在教学一线苦于教学的我心中不禁有几许伤楚、悲凉和无奈。伤楚的是我们苦于作文教学研究的结果不如拿几篇范文在考场上七拼八凑;悲凉的是班上还有多少同学能听进老师介绍一些作文技法;无奈的是老师的苦口婆心在同学的耳朵里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从我个人的一些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针对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训练盲目性、评改随意性、学生厌倦性的特点,我认为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形成作文训练针对性

平时一些教师都是随意布置作文题目,往往是临到布置作文了,翻翻资料找个题,不做计划,没有梯度,造成许多训练都是机械地、盲目性的重复,不但造成学生写作积极性减退,而且造成写了很多提高不多的窘境。作文训练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充分了解学生作文薄弱环节,结合教材单元设计科学有序地进行。

例如:对于刚进入高一的学生,他们在记叙文方面较为熟练,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在记叙文写写作要求中加入描写和抒情,还可要求进行倒叙、插叙训练,还可以作写出感情,写出波澜等等方面的训练。

要做到训练的针对性,对于学生的写作知识储备,作为教师应当充分了解。我认为可以这样进行:将每次作文的训练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开层次,表达较好的同学,可以使用整篇作文,甚至高考原题的训练;中等层次的学生,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来仿写范文;而储备严重不足,表达缺乏流畅的同学,则采取片段联系,甚至专项的修辞和开头结尾的练习,让他们逐步提高,也避免一刀切的时候,有人吃不饱,有人不消化的情况。

3、加强作文评改规范性

当前,作文评改存在学生只会看分数的现状。作文评改直接关系到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平时的作文评改不能仅停留在分数上,它应当成为学生发现优点,找到差距的环节。

教师在开学初,就可以将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发放并加以讲解,每次作文发放一张自评表,学生在写完作文后可以根据写作实际填写,教师在评改时也根据实际写作填写并简要注清理由。以便学生拿到作文后有目标地修改。

在作文评改作文效率方面,教师务必及时、详细地、规范地评改、讲评,要有专门的作文讲评课,不能用阅读课随便提提了事,老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这学生的热情,如果评改详细,针对性强,这学生的写作记忆还较为深刻,教师的讲评效果才更具实效性。反之,教师的修改和讲评效率低下,作文记忆早已消失殆尽,讲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在评改的客观性方面,教师应当公正准确的把握好每一篇作文的优劣,不以印象给分,不以字迹给分,不能仅打分数,不写评语,应当结合作文的具体实际提出作文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点。评语应当多以鼓励性语言为主,发现后进生的长处,指出优等生的不足。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一个较为充分的发展。

作文教学无定法,但树立好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是任何方法得以实施并取得成效的前提。教师可利用情景写作、即兴写作、感受写作、心理表白等方式使学生有话说,让他们想写文章,爱写文章。

 

第二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虚题实写与实题虚写

“虚题实写”与“实题虚写”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有些文题很虚玄,很诗意,考生常常感觉与现实相距甚远,像19xx年全国高考作文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是一个很虚很玄的话题,不少考生一看到考题就晕了,以为这是要考生写科幻小说,考生以为越玄乎越好,于是有不少考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上天入地,任意驰骋,结果,想象是大胆的,只是读者一头雾水,不知作者要表现的是什么。其实,像这种看似很虚很玄的话题,无论你如何想象,都不得离开现实生活,你要善于化虚为实,形式可以是荒诞的,但主旨却是现实的。请看下面这篇《伤心儿女》:

母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双目紧闭,嘴唇乌紫。她中风的脑子迷迷糊糊的。已经三天了,前两天,母亲的床前是没有人的,而今天,她的三个子女破天荒地都到齐了。老大一脸横肉,倚着床,盯着母亲,眼里是一种攫取的光。小弟小妹各有心事,有仿佛在等待什么。

病房的门被推开,一个声音叫道:“3号床,准备记忆移植。”顿时,三个人几乎同时一跃而起??他们三个将要被移入母亲的记忆。原因很简单,眼看着母亲快不行了,他们私下开始讨论分遗产的事,但由于母亲突然中风,什么话也没留下,加上三个人以前从未照顾过母亲,对母亲的财产谁也不知底??于是??

“记忆移植完毕。”一个声音叫道。三个人睁开眼,立即在大脑里开始搜寻:??一间阴暗的小屋,潮湿,肮脏??沾满油渍的锅台,落灰的橱顶??这不是母亲的家吗?老大心想,这样陌生,却又熟悉。当自己被冤入狱时,是母亲四处奔波,解救了他;又是在这间屋里,他休养了一年。然后,自己找了媚子当老婆,媚子逼着他抢占了母亲的堂屋,把母亲赶进了这间破屋,从此,自己就再没有踏进这门槛。

小妹开始了“回忆”:??腹部的痉挛,巨痛袭来,一个血糊糊的孩子,可这孩子的双眼被血糊了个严实,睁不开。有人低下头,在孩子的双眼上一口一口地吮,吮了九九八十一天,血淤散尽后是一双明亮的眼睛??这不是我吗?妈说过我小时侯闭着眼睁不开,原来是这样,小妹的心一阵抽搐。正是这双眼睛,给了母亲多少白眼。

用心 爱心 专心 - 1 -

小弟脑海中闪出这样一幅图景:在自己家里,媳妇在大桌上吃得有滋有味,母亲却在门边的一张小凳上,手里拿着一只洋铁碗。媳妇不时用刀子般的眼光剜着母亲??这大约是去年冬天,母亲来我们家住的那些日子,我忙得不着家,原来小蓓是这样对待母亲的。难怪有天回家看见母亲在擦眼睛,我问她,她还说没什么。

三个人都在“回忆”中泪眼朦胧。他们同样都“回忆”到了一个大包裹,土里土气的没见过。他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打开老屋的门,找到那个包裹,令他们大吃一惊的是,包里是一双双崭新的保暖鞋,大大小小的,红红蓝蓝的,他们用哽咽的声音数着:“一双,两双,三双??”

有一位高考阅卷老师看到这篇考场作文后,连说了三个“想不到”:“想不到文章居然可以这样写,想不到‘记忆移植’有如此妙用,想不到幻想与现实在作者的笔下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是的,这是一篇充满虚幻色彩的作文,但它的现实感又特别强烈。三个不孝之子原是要通过移植母亲的记忆,摸清母亲留下来的家底,可是在母亲的记忆里,他们看到的却是母亲的艰辛、母爱的伟大、母亲的忍辱负重。母亲的记忆,涤荡了不孝儿女灵魂深处的污垢,于是,他们的灵魂也获得了升华。作者将一个非常现实的孝敬父母的主题融入了荒诞的故事情节当中,真令人拍案叫绝。

20xx年江苏的作文题“怀想天空”,看上去也是很诗意很虚的一道题,但很多考生都能联系现实生活,写得真实感人。

有一篇被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就得到何老师的很高评价,他说,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一道富有诗意的较虚的作文题却写得如此真切感人,实在应归功于真实的力

量。

再看这样一道高考模拟作文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 2 -

有人对汉语拼音字母进行了联想,比如:“C”,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将一事无成,不能圆自己的梦;“O”一个漂亮的圆,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和希望;“W”,三把永不弯曲的利刃,对敌人绝不留情,等等。请你选另外一个汉语拼音字母,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以《“ ”的联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这道作文的话题也属于较虚的一种,你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但你决不能离开现实生活,请看这样一篇佳作:

“M”的联想

记得有次好友问我:“二十六个字母中,你觉得哪个字母最稳定?”“当然是‘M’啊 ,它就像两座山,稳稳地立在平地上,任何力量都很难将它推倒。”的确,每当我看到“M”时,我的心里总有一种踏实感,正是因为它那两个宽大、稳当的“山脚”,它才能如此傲然屹立着。

做人亦是如此。每个人都希望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像“M”一样,正直坚毅,这就需要铸造两个稳当的“阵脚”——德、才。一个人没有德,最终总要走向罪恶的深渊。德,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一个人的精髓。人无德便会毁灭,民族无德将会衰亡,德是支撑我们的有力“阵脚”,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力量源泉。有了德,我们人生的“M”便立起了一座挺拔的高峰。“才”是人生的另一个立足之本,它为人生添上了绚丽的色彩,人们会被你的才华横溢而折服,世界会为你的聪明才智而喝彩。德才兼备,你的人生高峰将会更俊秀,更挺拔,用你的人格力量,用你的真才实学去创造人生的“M”吧,你的生命将因此而精彩!

做人如此,治国亦然。一个国家正如一座山,山基如果不牢靠,那么它怎能抵挡得住狂风暴雨的袭击?法治和德治犹如两块坚固的基石,有了这两座堡垒,大山才能傲然屹立,毫不动摇。“法”是治国的根本,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人治”历史的国家里,要彻底地消除“人治”,实施“法治”绝非易事,得有人民大众共同努力,才能使法制观念深入人心;只有法制观念的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实现“法治”。“德治”是治国不可缺少的另一种方式,国民的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前途,只有实施“德治”,竖好精神文明这座高峰,国家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一个国家,正是因为有了强有力的法治和德治,才能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用心 爱心 专心 - 3 -

“M”的确让我想到了很多很多,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其实,世间万物都是如此,只要它的根基坚固,那它就会永远坚定地立于大千世界,无论是形体,还是灵魂。

这篇文章由字母“M”想到两座大山,由“M”的两个底想到“山脚”,然后由“山脚”的宽大、稳当才使山傲然屹立,想到做人要靠德和才,想到治国要靠法和德。联想是自然的,联系现实是贴切的,议论是深刻而又精辟的。试想一下,如果这个字母“M”的联想不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文章的立意有这样深刻吗?

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在高考作文的写作中,无论文题怎样玄乎,我们都要将文题与现实生活上靠,往社会人生上靠。

虚题要实写,但有时有些实题又要虚写。这里所谓的“实题”指的是以某一具体事物为文题的作文题,如“网”、“门”、“风”、“墙”、“台阶”、“舞台”等等,如20xx年的江西高考题“脸”,20xx年的辽宁高考题“肩膀”都属于这类文题。碰到这样的文题,如果我们就事说事,恐怕就要流于表相了。

其实这样的文题,选材的空间是巨大的,既可写某一实实在在的事物,也可按其象征义或比喻义行文,当然最好是化实为虚,以虚衬实,虚实相生。比如以“伞”为话题,我们可以写一个与“伞”有关的感人故事,也可以从“伞”的为人遮阳挡雨赞扬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还可以从“伞”的变迁表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你从“伞”想到伞的保护作用,进而想到“保护伞”,那你思维的空间会更大,你可以提醒年轻人应该自尊、自强、开拓、创新,而不应该在别人的“保护伞”下虚度光阴;你也可以以反腐为题材,揭露“保护伞”在纵容腐败上的罪恶。

比如20xx年的江西高考作文题“脸”,这道题虽只有一个“脸”字,但其内涵却非常丰富。我们可以实写,我们首先可以想到许多与“脸”相关的词,如丢脸、变脸、争脸、露脸、长脸、洗脸??我们还可以想到各种各样不同人的脸,有现实生活中的人的脸,如爸爸的脸、妈妈的脸、奶奶的脸、老师的脸、朋友的脸;有文艺作品中的人物的脸,如西施美丽的脸、卡西莫多丑陋的脸、包拯的黑脸、关公的红脸、曹操的白脸??我们更可以虚写,我们可以思考许多与“脸”相关的问题,如“貌与才”、“脸与人生”、“笑脸与情绪”、“社会和谐与笑脸相迎”、“千人一面与鼓励创新”??“脸”还可以引申为“面子”,而“面子”既可以正面入题,如“重尊严”、“讲廉耻”,也可以反面入题,如“图虚荣”、“讲排场”

用心 爱心 专心 - 4 -

等等。“脸”还可以引申为“形象”,如“城市的脸”、“学校的脸”、“地球的脸”、“国家的脸”、“民族的脸”等等。

再说20xx年辽宁高考题“肩膀”,这也是一道看似很实的文题,但命题者并非完全是要你写实实在在的肩膀,而是要你写出肩膀的象征义。牛顿说:我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牛顿的眼中,肩膀是基础。舒婷说: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膀上痛苦一夜。在舒婷的眼中,肩膀是依靠。父亲说:我的肩膀上扛着一个家。在父亲的眼中,肩膀是责任。我们说:祖国的未来就在我们的肩上。在我们的眼中,肩膀是希望。由此,我们可以写一个敢挑重担的人,我们可以写一个肯负责任的人,我们可以写一个给人依靠的人,我们还可以写一个为了家庭为了事业为了国家而忍辱负重的人??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篇以“墙”为题而写的佳作:

围墙,高墙,宫墙,城墙??看到“墙”这个题目,一连串的有关“墙”的词语在我脑海中闪过。墙到底有何用途?在我看来,它惟一的作用便是阻碍交流与沟通。

也许有人会反驳说墙的作用是保卫自己,防御外敌,著名的万里长城便是例证。可是,长城真的如此有用吗?石头砌成的东西,没人驻守,便是废物。而有人把守又怎样呢?有吴三桂,万里长城对“辫子兵”来说却形同虚设。真正的城墙应筑在人们心中,那是保家卫国的信念。斯巴达人说:“一座以人为墙的城镇便是巩固的设防之城。”国力强大,民众团结的国家,是根本不需要城墙的,因为他们明白,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况且,如果没有长城的阻隔,北方游牧民族可以与南方农耕民族正常贸易,互相交流,历史上也许就不会有犬戎灭周、五胡乱华、后金入关了。

墙确实阻碍了交流。历史上无数揭竿而起、反抗暴君、夺取天下、改写历史的英雄豪杰,一旦跨进了皇宫大门,享受着锦衣玉食,便忘记了出身,在自己与民众之间筑起了一座高大的宫墙。他的子孙因为这堵墙的阻隔,不了解民情,恣意享乐,一意孤行,最终被赶出了宫

用心 爱心 专心 - 5 -

墙,甚至走上不归路,亡家亡国。但是,历史却又是惊人地相似,兴盛—衰亡—兴盛—衰亡,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探根求源,就在于那堵华而不实的宫墙。

这是有形的墙,无形的墙危害更大。大清帝国广袤的国土被一道闭关锁国之墙圈住了,墙外的世界日新月异,墙内的世界停滞不前。没有不透风的墙,鸦片透进来了,传教士透进来了,惟独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还在墙外徘徊。终于,殖民者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墙,因为墙中那个丰饶而又落后的国度令他们垂涎三尺??

最可怕的是封锁心灵的墙。一个人一旦被它围住,便生活在自私自利之中。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脱离社会的人像脱离海洋的水一样,很快就会化为乌有。完全与人隔绝。没有交流,没有互助,只有自闭、自恋,这样的人是不会幸福的。惟有敞开心扉,坦诚待人,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鲁迅因自己与闰土之间有了一层可悲的心灵厚障而痛苦,我们无法想像也不敢想像,如果每个人都与人隔绝,世界将会怎样。

墙,但愿你在人们的心中消失,那时,世界将充满关爱,充满理解,充满信任;将更加 灿烂,更加美好。

这篇习作从中华民族历史变迁这一纵向角度汲取写作灵感,选取历史中的几个横截面:从万里长城的形同虚设,到宫墙的华而不实,到大清帝国可恨的闭关锁国,再到鲁迅与闰土之间那层可悲的心灵厚障,娓娓而谈,显示出了较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切的人文情怀。文章从有形的墙说到无形的墙,由实而虚,使文章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实题要虚写,虚题要实写,这前后“虚”“实”的内涵其实是有区别的,但文章的精妙却又在这虚实之间。

用心 爱心 专心 - 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