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心理咨询师个案报告(范例3)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

文章题目:一例中学生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 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江苏省南京市

所在单位:

1

一例中学生严重心理问题

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这是一例关于高中女学生,因上课回答问题时,被老师当众指责和同学哄笑,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以致产生了对学校恐怖心理咨询案例。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林某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测验,与林某及其母亲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咨询师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帮助林某调整认知观念,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了林某的适应不良情绪和行为,解除了对学校的恐怖,咨询效果明显。

【关键词】学校恐怖 认知疗法 心理咨询

一、 一般资料

求助者:林某,女,16岁,高一学生,与父母同住。父母为普通职工,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二、个人成长史

独生女,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8个月会说话,1岁会走路,3岁上幼儿园,当时能背唐诗100首,深得长辈老师喜欢。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又能帮助其他同学,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并成为班里的小干部,各方面表现都好,没有被老师批评过。12岁来月经,周期不稳定,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7岁以前父母同外公外婆一起住,父亲工作忙,在一起的时间少,母亲工作三班倒,多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7岁以后跟父母同住,父母关系好,对林某要求高。从小活泼外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得尽善尽美。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

1、主诉:因“害怕上学四个月”而就诊。

2、个人陈述:在三个月前的一次上课时发呆,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是什么,就根据当堂所讲内容猜测回答,同学们听后哄堂大笑,被老师严厉批评,当时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心怦怦乱跳,双手发抖。第二天上学时走到校门口就感觉紧张害怕、 2

心发慌,不敢进校门,隧到学校旁边的书店看书。老师发现她没有上学,也没有请假,请家长到学校说明情况,父母回家批评了她,并要求她正常上学,次日上课时,突然觉得头晕目眩,心慌胸闷,呼吸急促,全身发抖,大汗淋漓,送到医院后很快缓解,父母不放心而让其住院一周,各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出院后只要提起与上学有关的事就很不舒服,情绪低落,惊慌,感觉气不够用,发抖,如果不去想上学的事,则一切如常。三个月来请家教在家学习,一个人在家心情不好,常为一些小事跟父母发脾气,学习效率也低,也会控制不住自己看电视、上网,考试成绩下降。渴望能够像其他同学一样正常到学校学习,希望咨询师能够帮助她克服对上学的恐惧心理。

3、观察和他人反映

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情绪低落,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

四、心理测试结果与分析:

选择测试为SCL-90、SDS、SAS。

1、SCL-90测试各因子分如下:

躯体化2.3,强迫症状1.6,人际敏感2.5,抑郁2.7,焦虑3.9,敌对1.4,恐怖3.1,偏执1.0,精神病性1.6,其他1.6;总分195;阳性项目数45个。 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

2、抑郁自评量表(SDS)分:粗分45分,标准分56分,提示有轻度抑郁。

3、焦虑自评量表(SAS)分:粗分52分,标准分65分,提示有中度焦虑。

五、评估与诊断

1、 评估:学校恐怖症倾向,属于严重心理问题。

2、评估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其主观与客观世界是统一,且自知力完整;心理活动知情意是协调一致的;人格相对统一,不属于精神疾病。

3

(2)根据严重心理问题诊断标准:来访者对上学表现出明显和持久的恐怖,恐怖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出现学校恐怖有三个月的时间,且与创伤事件有关。对恐怖的处境——学校有回避行为,造成社会功能轻度受损。自己知道惧怕上学过分、不合理、不必要,但无法控制。有自知力,能够主动求医,智能完整,能够在家完成学业。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3、鉴别诊断:

(1) 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林某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 与抑郁症相鉴别:林某虽有情绪低落,但不是主要症状,也没有兴趣缺乏、自罪自责、自杀意念等症,因此可排除抑郁症。

(3) 与焦虑症相鉴别:焦虑症和恐怖症都以焦虑为核心症状,但两者不同。形成恐怖症的焦虑是由特定的物体或处境引起的,为了减轻焦虑有回避行为。焦虑症的焦虑是没有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

4、心理测量结果支持本诊断。

六、原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

(1) 求助者16岁,是处于青春期的女孩,自尊心比较强,心灵容易

受到伤害,且内容容易泛化。

(2) 医院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

2、社会原因

(1) 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呵护,形成了我是

可爱的、完美的,别人不能批评我的错误认知。

(2) 经历了对林某来说刺激强度较大的负性生活事件,自信心严重

受挫。

3、 心理原因

(1) 个性因素:追求完美,自我要求高。

(2) 错误观念,认为自己不应该受到别人的批评,一旦老师批评自 4

己就受不了,感觉糟糕至极。

(3) 对现实问题的误解或错误评价:担心上学后不会回答老师的问

题,害怕同学们取笑。

(4) 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被老师批评的事情一直困扰着自己。

七、咨询目标

咨询目标: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消除林某对上学、对老师和同学的

惧怕。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放松技术或积极的自我对话,以降低焦虑水平,改变其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增强其自信心。 (2)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

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八、咨询方案的制定

咨询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第二阶段是咨询阶段,首先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其次改变其对学校的恐怖行为;第三阶段是巩固与结束阶段,使求助者把在咨询中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 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治疗。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害怕上学,内在却是由于完美主义倾向和缺乏自信等的认知因素造成的。焦虑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极易导致焦虑症、恐怖症等神经症的形成。另外,求助者目前的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有他特定的年龄阶段,都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

(2)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将已书面打印的双方权利和义务,交林某及其监护人一份,告知 5

求助者若有疑问,可随时提出。林某及其监护人的权利、义务大概内容有:个人意愿选择、更换咨询师;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协商原则、保密原则;遵守合约等。咨询师的权利、义务大概内容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平等友好;反歧视原则;心理咨询工作的局限性;协商一致;避免双重关系;转介;保密原则等。

(3) 咨询时间和收费

安排: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共11次。收费每50分钟100元人民币,由医院收费处收取。

九、咨询过程:

1、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

第一次和第二次咨询:

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2)使求助者认识到这些不合理的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方法: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林某,用开放性问题收集林某的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让林某尽情倾诉,与林某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完成心理测验。

2、咨询阶段

(1)分析问题

第三次咨询

目的:①加深咨询关系。

②认识其不良的认知模式。

方法:与林某从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探讨她产生学校恐怖的原因。

布置家庭作业:

①再现事件,找出当老师当众批评自己的内心想法及身体、情绪的变化情况,越细越好/

②找出自己的十个优点,写在纸上,每天大声朗读5遍。

(2)治疗的实施

第四次咨询:

目的:①打破完美主义倾向,建立积极认知。

②学会放松。

6

方法:会谈、认知重建法、行为放松训练、积极自我暗示。 反馈咨询作业:林某说当听到要当众提问时,就立刻想到“我一定要答好”、“答不好会被同学和老师笑话”、“多没面子呀”。可越想越觉得烦躁不安,浑身紧张、发抖,越想“千万别紧张”就越紧张。林某说找出自己的十个优点很困难,有的是问同学后得知的,大声朗读5遍后感觉挺好的,发现“原来我也有这么多有价值的东西”。

认知重建:帮林某识别在造成害怕上学的上述消极思维,以及它们出现的场合,识别紧随消极思维之后的问题行为,帮助林某制止这些消极思维,并建立理想的或积极的思维。如“我也是一个普通学生,有优点也有缺点”、“即使我没有回答好问题,老师和同学也不会笑话我的”、“我相信我能行”等。

行为放松训练:在咨询师的指导下练习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如:坐在椅子上,按手臂、头部、躯干、腿部的顺序,先紧张,后放松的方法,通过了解紧张与放松的不同,最终体会全身放松的状态。无论何时,当出现紧张状态时,都去想放松,通过肌肉的行为放松从而达到心理放松。

布置家庭作业:

①继续大声朗诵优点并积极体会;

②回去后按照咨询师所教放松方法,每天训练1-2次,以达到2-3分钟迅速放松全身的目的。

第五次咨询:

目的:①巩固认知重建结果。

②建立焦虑事件等级,并开始实施系统脱敏。

方法:会谈、系统脱敏、积极自我暗示。

过程:找出林某上学过程中感觉恐怖的环节,按各环节的恐怖程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恐怖程度根据0-100单位计。

咨询师:现在想使用一张焦虑等级量表来测量你对上学的焦虑程度,表上有0-100单位,0是绝对平静,100是极度恐怖,即惊恐体验。那么你现在的焦虑程度大概是多少呢?

求助者:(想一想)10吧,因为我是害怕上学来找你的,跟你在一起,感觉与学习有关,所以我就感觉紧张。

7

咨询师:晚上准备明天要上学的东西,整理书包呢?

求助者:15-20。

??

根据同林某的谈话,共同商定建立的焦虑等级为9级:上学前一天晚上睡前20、早上起床30、出家门40、上学的路上50、学校门口

60、教室门口70、坐到座位上80、跟同学讲话90、上课老师提问100。家庭作业:依据设计的焦虑等级,让求助者回家做想象练习,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

第六至十次咨询:系统脱敏治疗

分为两个过程:

①想象脱敏。

通过想象唤起林某对上学的焦虑状态,评估焦虑水平,然后运用放松技术进入放松状态,再次评估焦虑水平,直至焦虑水平达到最低值为止,每次可进行1-3个等级,视情况而定。

咨询师:现在开始放松,当你感觉全身肌肉已经放松之后,伸出右手食指告诉我。

求助者:(5分钟后伸手示意)

咨询师:现在的焦虑程度是多少?

求助者:0。

咨询师:好,现在闭眼想象你收拾书包,准备明天上学,情景在脑海中出现时请食指示意。

求助者:(30秒后伸手示意)

咨询师:现在的焦虑程度是多少?

求助者:10。

??

按照以上建立的焦虑等级逐步脱敏,在想象中反复呈现情景,直到焦虑程度降到0,一次治疗可以推进几个等级,经过5至6次的脱敏治疗,林某在想象老师提问时不再感觉焦虑紧张。

②实际情景演练

在想象训练达到目的后,由母亲陪同进行实际情景演练,从以下几个情景观察林某的空间反应:从家里出发准备去上学;坐在平常所 8

坐的公交车上;走到学校门口;进入学校;走到教学楼前;走到自己的教室门前;进入教室。在每一个具体的情景中,如果林某出现恐怖反应,则就地进行放松训练,达到完全放松状态时再进入下一个情景。

3、巩固与结束阶段

第十一咨询,施测SCL-90、SDS、SAS,并与咨询前对照。对前面的咨询过程进行总结,请林某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总结整个咨询过程中林某的成长。

十、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症状的改善:上学时不再感到害怕了。

2、爸爸妈妈的评价:最近孩子精神状态很不错,主动谈一些学校的事,能够主动去上学了。

3、他人评估:老师同学反映,林某能够进行正常的师生同学之间的交往,能够象以前一样上课,并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

4、治疗后心理测验的结果:

①SCL-90:躯体化1.9,强迫症状1.6,人际敏感1.7,抑郁1.7,焦虑2.0,敌对1.4,恐怖1.9,偏执1.0,精神病性1.6,其他1.6;总分149;阳性项目数36个,除焦虑外,其它各因子分在常模范围。 ②SAS:粗分40分,标准分50分,提示没有焦虑。

③SDS:粗分36分,标准分45分,提示没有抑郁。

5、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了林某的学校恐怖,改变了其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增强了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6、林某及父母说为了以后能够较好地与老师同学交流,提出还需要继续进行长期的心理咨询,与咨询师共同商讨了中长期的咨询方案。咨询的方法以认知疗法为主,配合人本主义心理咨询,提高求助者对自我的认识水平,发掘个人潜能,逐步通过对人格的完善,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十一、总结

在本案例中,咨询员与林某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全面地掌握了林某的情况,取得了林某及其父母的信任。因此在咨询中得到了林某及其父母很好的配合。林某的智力水平以及悟性也是咨询取得成效 9

的重要基础。咨询员针对求助者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以及具体情况,在咨询过程忠应用认知疗法协助林某调整认识观念,从而改变了林某的负性情绪,并采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了林某对上学的恐惧情绪和行为,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念峰.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新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年8月第1版

[2]姚传芳,王克威. 精神科查房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xx年10月第1版

10

 

第二篇: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报告

关于大学新生适应性障碍的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案例通过对一名大学新生适应性障碍的咨询,对求助者的不适行为进行了解释和分析,并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的技术对其进行了心理辅导,帮助求助者认识到不良情绪和行为的问题根源,从而改变不良情绪和消除不良行为,增强求助者的信心,提高求助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适应性障碍  严重心理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

一、一般资料

来访者基本情况:王某,女,汉族,18岁,某大学新生,入学半年。中等身材,面带愁容,表情不自然。无不良嗜好,无家族精神病史,无器质性伤病史。家住某市一个小县城,经济状况良好,是家里的独生女,第一次离开父母住宿,之前没有独立生活的经验。从小父母就视为掌上明珠,家里的一切都是父母亲打理,自理能力较差。

从小父母对她寄予很大期望,小学时成绩优秀,高中时成绩中等。高考时发挥失常,只考上了高职院校,看到以前同学学习不如自己却考上了本科,心理很不平衡,觉得抬不起头,很自卑。听到别人描述大学生活就觉得不舒服。尤其是和同宿舍的同学之间存在隔阂,她说话带有很重的方言,普通话不标准,怕别人取笑她,又觉得她们不但知识面比自己广,在穿着打扮上也比自己洋气,感到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不与她们交流,并不时感到孤独,寂寞,痛苦,情绪烦躁。班级集体活动很少参加。三个多月来失眠,睡不好,食欲减退,头疼乏力。曾经想努力克制自己,企图用埋头苦学的方法来摆脱烦恼和痛苦,但是由于注意力难于集中,上课经常发呆,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很差,学习效率下降,更加感到痛苦,快要精神崩溃了。

来访时思路清晰,仪表整洁,声音低沉缓慢,略显紧张,不停搓动双手;能够主动谈及不适。

二、主诉

真后悔来这上学。这是什么学校啊,还不如我们高中呢!校园这么小,看人家电视上的大学都是骑着自行车还走半天呢。学校宿舍条件也不好,人家某某大学宿舍还有电视呢,食堂的饭不是特别难吃,就是太贵。中学时成绩不如我的同学都去了某某本科院校。她还老是跟我说大学生活多么丰富多彩我就很难过很气愤,心理也很不平衡。我以前学习很刻苦,成绩并不比她差,怎么也应该上一个比她好的大学啊。老师和父母都对我抱有很大希望,亲戚们也都知道我学习不错,来这上学都不愿意让亲戚们知道。无颜面对父老乡亲。

现在和宿舍同学关系也不好,在宿舍也不怎么说话,因为我不会说普通话,一说家乡话她们就会学我,好像瞧不起我一样。她们每天都很开心的样子,我也看不惯她们,每天只知道打扮。所有班里系里的活动也都不参加。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最苦恼、最着急的是我想好好学习,可是根本学不下去,上课时总是大脑一片空白,越是想学好的课程越觉得听不下去,烦死了,觉得自己“真的快受不了了”。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同学反映:通过对同学的调查反映,该生性格内向,不经常与同学交往,总是喜欢独来独往,但是同学关系还可以,无矛盾纠纷发生,同宿舍的同学反映有时候情绪比较低落,总是一个人坐着发呆,不爱说话。不和室友一起玩。但是别人有困难时愿意帮助别人。

咨询师观察:求助时的精神状态、身体状态和社会功能状况

1、精神状态:感知觉正常,思维清晰,感到孤独,寂寞,痛苦,情绪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很差;

2、身体状态:求助前三个月来失眠,睡不好,食欲减退,头疼乏力;

3、社会功能:有回避与同学交往的倾向,逃避集体活动,社会功能受到影响。

四、心理测验结果

为了对求助者的人格特征、气质类型以及适应障碍的程度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更有针对性地给予求助者有效的帮助,在征得求助者同意并表示愿意合作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了EPQ、SAS和SDS的测试。

测验结果:

1、EPQ: E44; P56; N71; L40

测验结果显示求助者的人格特性为抑郁质(内向不稳定),表现为:安静、敏感,想象力丰富,但保守、多疑、悲观、焦虑、抑郁。

2、SAS:76 (标准分)    SDS:70 (标准分)

属于重度焦虑和中度抑郁。

五、评估与诊断

(一)诊断

根据求助者自我陈述、咨询师的初步观察,求助者的症状可初步诊断为新生适应性障碍,属于严重心理问题。求助者的心理障碍有明显的原因,为近期发生,其反应强度是可以理解的,有很好的自知力,也有求助愿望。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

(二)鉴别诊断

1、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该生虽有烦躁郁闷情绪,但其兴趣未减退和丧失,对前途并没有悲观,也没有感到生命无意义,无退缩和自杀倾向。该生的心理问题与生活环境有关,含有道德色彩,属常形冲突,抑郁情绪持续时间不长,未到两年,故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2、与焦虑神经症相鉴别:该生的心理问题与生活环境有关,含有道德色彩,属常形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的可能,另外该生并未出现运动神经系统不安和植物神经系统的障碍,因此排除焦虑性神经症的诊断。

3、与一般心理问题相鉴别:引起该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是环境的变化,产生痛苦、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持续时间较长,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已经出现泛化及回避,社会功能受到影响,因此排除一般性心理问题的可能。

(三)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来访者知情意统一、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认识清楚,主动求助,无逻辑混乱,无知觉异常,无妄想。

2、根据来访者情绪低落,情绪波动,学习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减退、环境不适应,持续时间较长,为三个月,已经出现泛化及回避,社会功能受到影响。

3、由此考虑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四)原因分析

来访者的主要表现为:一是情绪低落,自认为考得不好,感觉考取的大学不理想而产生自卑、自责的心理;二是焦虑倾向,面对新生活,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三是社会性退缩,不愿融入新的集体,逃避现实,躲避社交活动,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在这种退缩和孤独中减退;四是躯体不适,出现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状。所以考虑诊断为大学新生适应性障碍。

1、生物原因:来访者身体健康,没有疾病。

2、社会原因: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独女,第一次集体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父母对她期望很高,期望能考上更好的大学,高考发挥失常;与来自大城市的同学有文化差异。

3、心理原因:

个性因素:自我要求高,追求完美;

认知偏差:认为中学时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考的大学比她好,“我应该上一所更好的大学”;“我不会说普通话,大家会瞧不起我”;

对现实问题的误解和评价:在这所学校学习,将来一定不会有什么出息,将来找工作都很渺茫。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在与求助者沟通后咨询师共同商定了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

认识产生情绪的主要原因,学会正确的归因,正确认识对于生活适应的生活事件,以迅速调节不良情绪,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2、近期目标:

接受现实,努力改善心情,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接受挫折的能力,减轻压力,改善紧张焦虑状态。

3、远期目标:

通过咨询改变认知,塑造人格,提高求助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协助求助者发展成为一个健康而能自我实现的人。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1、确定咨询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

(1)咨询师的责任、权利、义务:

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帮助王某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替王某保守秘密。

权利:有权了解与王某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本着对王某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向王某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职业资格等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咨询方案中的有关内容;尊重求职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2)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中的有关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确定咨询的日程安排与费用:

经商定每周五16:00-17:00为咨询时间;由于学院心理咨询中心面对在校学生的咨询都是免费的,不存在缴费问题。

3、咨询方法:

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助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认知疗法中采用合理情绪疗法。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个体解决情绪和行为的问题。艾利斯ABC理论是其核心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事件的看法信念;C代表继事件后,个体情绪反应下的行为结果。合理情绪疗法认为,A不是引起C的直接原因,而是由于B个体对事件评价解释造成的。

该求助者的主要心理问题是:不能适应新环境的改变,造成了紧张、焦虑、自责等不良情绪,使得睡眠饮食都受到影响。这些问题行为主要是因求助者歪曲的认知造成的。“我应该成绩优异”、“我应该上一所更好的大学”、“我不会说普通话大家会瞧不起我”。认知的偏差导致不良情绪和问题行为。认知偏差的形成基础是其成长经历和家庭教育。使用合理情绪疗法纠正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会对她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好的转变。

另外,辅助行为疗法中的模仿法,向求助者呈现行为榜样,让她听取有过同样经历的师兄师姐们的心路历程,以增强她的信心。该求助者本人现实感强,通解性好,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

八、咨询实施过程

(一)咨询阶段的划分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建立关系,探究根源;

2、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提升情商;

3、结束与巩固阶段:鼓励求助者把其在咨询中所学到的客观、现实的态度,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内化成个人的生活态度,并迁移到日后的生活中。

(二)咨询过程:

具体咨询过程:

1、第一、二次:20##年4月2日;20##年4月9日

(1)目的:

①了解基本情况;

②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③使求助者发泄;

④确定主要问题;

⑤探寻改变意图;

⑥进行咨询分析。

(2)方法:会谈法 模仿法

(3)过程:

①填写咨询记录表,向来访者重申保密原则,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②建议求助者并在求助者许可的情况下做EPQ、SAS、SDS测验;

③与求助者共同确定咨询目标;

④与求助者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及改变意愿;

⑤介绍了我初上大学时不适应的经历,介绍和她有过一样经历的学长类似的困难,树立榜样,建立思想共鸣,让她了解面临困难的普遍性:环境改变,有不适应的情况,是很正常的现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提高自我心理素质,改变歪曲认知,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作出初步问题分析,与求助者一起分析并让她理解问题行为背后总有错误的认知,行为是受认知支配的;

⑥布置咨询作业:a.让求助者记录情绪不良时出现的想法。b.让她找一位关系比较好的女同学,与她沟通对自己不会说普通话的看法。

2、第三、四次:20##年4月16日;20##年4月23日

(1)目的:

①加深咨询关系;

②向来访者介绍合理情绪理论,指出不合理的信念与其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分析求助者问题行为后的歪曲认知,并帮其建立良好的认知。

(2)方法:

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

(3)过程:

①再次重申保密原则后处理咨询作业,作业完成情况良好,询问他人的看法结果是:别人认为她的语言能力并不差,只是求助者不好意思说普通话;让求助者与咨询师用普通话谈话,进一步证实她的语言能力并不差,双方可以很好地用普通话沟通;

②介绍合理情绪理论,帮助求助者正确理解不良情绪的原因和临床表现,确认来访者的不良情绪是对大学新生活和室友关系没有得到合理理念的指导而形成了心理冲突;

③根据作业分析来访者都有哪些不合理信念,自己产生不良情绪时自己内心的想法是什么,自己在大学人际关系中遇到的困扰都跟自己的什么想法有关?

④共同分析问题的关键是歪曲的认知:学习不好,会给别人取笑,会对不起父母;普通话说不好,语言能力差,不能与人沟通;

⑤布置咨询作业:

a.记录自己还容易产生哪些不合理信念;

b.尝试与室友主动交流,从宿舍开始与同学说普通话,并记录这一行为完成的时间、质量,以及当时内心的感受。每记录三次可对自己进行奖励。如买个冰激凌奖励自己等;

c.尝试与陌生同学交流。并记录这一行为完成的时间、质量,以及当时内心的感受。

3、第五次:20##年4月30日;

(1)目的:

①强化正确的认知;

②鼓励并保持良好行为;

③挖掘深层次的原因;

④初步咨询效果评定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

(2)过程:

①重申保密原则后反馈咨询作业:作业完成情况良好,只是在与陌生人谈话时还有些紧张,但已经基本可以完成了。表扬了她的进步,并鼓励她一定可以坚持并做得更好;

②进一步分析行为与情绪的关系,强化“合理观念”,并引导她对自己重新认识,增强自身的力量;鼓励她在生活和学习中自己定计划并完成它。这样可以强化自己对它们的主动性;

③建议求助者多参加学校以及社会的活动,这一方面可以补偿她交往遗憾,也可以使她更快乐,帮她建立快乐来源于与人交往的概念。人们都喜欢快乐的人,这样不但可以为自己赢得朋友而且也有利于学习;

④咨询效果初步评定,求助者自我评估与问题行为的改善还有咨询者的观察都说明咨询效果比较明显,求助者有显著改善,并且饮食、睡眠基本恢复正常,人际交往也有改善,求助者比较满意;

⑤咨询作业:

a.让求助者把接下来的一个月内想要完成的事情写在一张表格内,根据难易按先后顺序排列并写下计划。b.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全部优点,下次咨询进行分析。

4、第六次:20##年5月7日

(1)目的:

①巩固咨询效果;

②增强自信心;

③促进个人成长;

④结束咨询。

(2)方法:会谈法

(3)过程:

①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自我觉察错误认识;努力完成自己制定的一个月目标,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最好养成一两样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

②基本结束咨询。

(4)回顾咨询过程,澄清要点。

九、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自我评价

经过咨询,来访者自述情绪状态明显改善,人际关系良好,积极意识增加,已经能够完全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学习效率提高了,做事比以往更加有信心。

(二)同学评价

通过求助者的同学了解到:该生现在性格变得开朗多了,经常主动与同学沟通,关心同学,和她玩得来的朋友也多了。

(三)心理测验评估

咨询前求助者的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测量结果:SDS 标准分数为70分;SAS标准分数为76分,中度抑郁和重度焦虑。咨询后自评量表测量结果:SDS 标准分数为52分;SAS标准分数为46分,测量结果都正常。前后对比有明显下降。

评估咨询效果:咨询效果良好。经过半年的随访,巩固效果良好。

十、启示

通过这次咨询,有如下启示:

1、认知行为疗法最为关键的是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首先是求助者的强烈求变意愿;其次是咨询人员的及时分析和协助;最后她自己的改变,增强了她的信心,周围的人对她的改变,更坚定了她的信心,从而促进咨询关系的良性发展。

2、认知行为疗法要用具体的措施伴随认知的调整,以增强其效果。空谈问题不谈情绪会给人冷冰冰的感觉;空谈情绪不谈问题,又会使人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两者应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年8月第1版

(2)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年8月第1版

(3)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年8月第1版

(4)易法建等,《心理医生》, 重庆大学出版社,20##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