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超市购物案例

《去超市购物》教学案例

凉城三小 张烨

课堂实录:

??

师: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当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时是怎样做的呢?

生:寄包。

师:怎样寄包呢?

生:箱子上有个按钮,按一下,会自动出来一张打印纸,同时门会自动打开。 师:为什么要寄包?

生:自己购物时比较方便。

师:是不是每次去超市都要寄包?

生:有些超市不强行让你寄包,是因为在超市每个角落都装有摄像头,这样就能看清顾客的行动,小偷想偷东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师:你瞧,双休日到了,妈妈写了一张购物清单请丁丁自己去超市购物(出示购物清单:牛奶、饼干、餐巾纸),他该怎么做呢?请你们先打开书翻到48页,读一读书上48和49页相关的内容。

??

师:你们知道到超市购物怎样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呢?我们先一起帮丁丁买牛奶吧!牛奶放在哪儿呢?

生:牛奶放在冷藏食品柜里,我们得先找到超市里卖牛奶的地方。 师:谁能说说超市购物的流程?

生:我们先找到物品所在区域,再寻商品,然后比较选择需要的品牌。 师:找到牛奶后,我们拿起牛奶盒该仔细地看些什么呢?

生:看清商品的商标、生产厂名和生产日期。

师:(出示照片)为什么要看清这些标识?

生:商品只有有了这些标识,才能称得上是一件合格的商品,否则就是“三无”产品,质量没保证。

师:所以我们在购买前一定要看清这些标识,做到明白消费,维护自我权益,

对自我负责。(板书:明白消费)

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本课中的几个活动就是从这一基本理念出发,源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矛盾引入活动主题,让学生在“说、议、看、做”等系列活动中认识周边各种类型的购物场所,学会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购物场所和购物方式。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教学中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课前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学生经常在节假日随父母逛街、购物,他们对商业场所的情况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本地区一些著名的超市,由于经常光顾,学生对它们的大致情况,比如所售商品、服务态度等有一些认识。但由于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于超市的认识还非常表面化,多数学生单纯的认为超市仅仅是购物的场所,比如他们只能说出在超市里曾经买过和见过的商品,没有注意到超市内各楼层商品的类别以及各个超市的不同特色,更意识不到超市是城市发展的缩影、时代进步的标志。同时,学生对于商业的繁荣、商品种类的增加所反映出来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认识不足。

如果本课中更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如让学生用各种方式展示自己调查中的收获,体现教学的主体性,通过组织学生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交流、讨论、模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对各类购物场所和新型购物方式的认知得到发展和提升,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基于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教学中还要更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指导,设计一些 “争当小小导购员”活动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活动推向高潮,在解决购物场所的选取中检验学生对本课目标的达成情况,加深学生对各类购物场所的了解,为学生切实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购物作更好的引领。

 

第二篇:10 去超市购物

10去超市购物

10去超市购物

10去超市购物

10去超市购物

10去超市购物

10去超市购物

10去超市购物

10去超市购物

10去超市购物

相关推荐